#青鳥選讀 #成為書寫的人
「就愈洞徹創作是什麼,也愈洞徹事物的本質是什麼。
時間就是作品所創造之物,做作品就是做時間,也就是做時間的觀念。成為書寫的人,意謂成為做時間的人。」
《#追憶似水年華》是理解當代思想不可或缺的文學經典,普魯斯特以飽含詩意的巨量文字述說著遲遲無法寫作的故事。主角馬塞爾繾綣於社交與愛情的糾葛,優柔於自己的創作志業;當綿延二千餘頁的小說走到盡頭,懸命以待的作品卻仍未真正現身,燦然懸浮於終卷之後的空白不可見之處。作品臨陣,只是永遠缺席。
楊凱麟在《#成為書寫的人:普魯斯特與文學時間》中,縝密地探索普魯斯特對於愛情、繪畫、音樂、戲劇的深刻思考與想像,試圖回應《追憶似水年華》所留下的一個嚴苛又燒腦的問題:何謂當代文學?
• • • • • • • • • • • •
#作者介紹
#楊凱麟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曾獲《中央日報》海外小說獎。小說創作實驗「字母會A-Z」策劃人。著有《#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分裂分析福柯》、《分裂分析德勒茲》、《祖父的六抽小櫃》、《發光的房間》、《虛構集:哲學工作筆記》,譯有《德勒茲論傅柯》、《消失的美學》、《德勒茲─存有的喧囂》、《傅柯考》(合譯)等。
#選讀 #青鳥選讀 #外國文學研究 #外國文學 #文學 #楊凱麟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
在地實踐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許多人看《#斯卡羅》深受感動,不只看到台灣人一代代傳承的靈魂和DNA,更看到了台灣這個島嶼 #多元共生的價值 及故事。
如同《第二座山》書中提到 #美好的社群,「健全的社群,是緊密的關係系統。它是不規則、動態、有機且私人的。當你搬運重物時,鄰居會跑來幫忙,反之亦然。在質地豐厚的社群裡,人會管彼此的閒事,知道彼此的祕密,在哀痛時陪伴彼此,為彼此的喜事慶祝。在質地豐厚的社群裡,居民會照顧彼此的孩子。這種社群在人類歷史中是相當典型的,直到近六十年才逐漸消失。」
#誠實的社群會訴說複雜的故事,關於他們犯下過失和遭遇痛苦的時刻,以及挺過難關和展現慈悲的時刻。當我們看著《斯卡羅》,看著先人的勇氣和奮鬥,看著大時代裡太多人情世故與無情事故,我們能延續下去共創屬於現代的生命故事嗎?
➤看見更深層的自己,追尋靈魂渴求的進階人生
《#第二座山》https://bookzone.pros.is/3lv5en
➤延伸閱讀
對故鄉的在地實踐,你是屬於哪種類型?
https://bookzone.pros.is/3hzbde
#天下文化
圖/公視提供
在地實踐 在 李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課程筆記【持續耕耘馬祖文學與歷史書寫,更為全國開拓新視野】
前兩天周末,當我國運動好手在奧運場上,與國際選手較勁的時候,馬祖由在地年輕團隊舉辦連續兩天「#島嶼大學」的線上課程(可以參考「#回外婆家」活動粉專)。
我以「學生」身份,聆聽各種課程,課程內容相當豐富,有談馬祖的母語音樂創作、美學課、文學課和歷史課,還有邀請金門夥伴一起對談的「金馬講」。
特別在此向大家分享一些自己課堂筆記和個人心得。
🌊🌊🌊【課程筆記選錄】
(以下只是簡略筆記,歡迎大家跟本人深度交流喔!)
🔺1. 金馬講:金馬青年對談(邱筠、李誠恩)
由來自馬祖的邱筠、來自金門的李誠恩進行對話,討論金門、馬祖青年容易被台灣本島朋友誤解的地方;內容從兩地地景辨識、「離島外交」的觀念、到國族認同問題,都進行深入淺出的討論,看得出來兩位主講者的用心。
會後討論中大家提到,有時候離島年輕世代感到「#腹背受敵」的感覺,價值觀和家鄉的長輩不同,各方面價值觀或許接近台灣本島年輕世代,可是本島主流觀點卻又不夠了解離島的處境,因此必須不斷解釋自己的想法;另外,也有提到離島年輕世代偏向認同台灣,卻也同時期盼「台灣認同」當中能 #重視多元文化與離島的經驗。
🔺2. 文學課:馬祖文學發展(劉亦、謝銘、謝德)
劉亦提到,馬祖因為過去戰地政務高壓背景下,基本文史資料缺乏,待近年經過前輩努力進行紀實散文寫作、母語調查與文史工作,才有足夠材料進行虛構寫作(小說),可稱為「虛構的餘裕」。
而謝銘、謝德兩兄弟,分別先討論如何以更細緻的意象進行具體書寫,讓寫作者的經驗與馬祖地景產生連結,避免千篇一律的景點介紹;另外也討論,如何讓「馬祖學」跨領域研究逐漸建立,以文學、歷史為舟及槳,更鼓勵透過投稿全國性平台,#將馬祖經驗推廣到全國視野中。
🌊🌊🌊【個人回饋與延伸討論】
我要特別提到,從「文學課」講座中三位熱愛文學的馬祖新世代所提的想法,進行延伸討論。
劉亦提到,戰後的台澎金馬,本島和離島之間建構的「犧牲體系」。過去偶爾會分開聽到,馬祖作為軍事基地的犧牲、蘭嶼作為核廢場的犧牲,但鮮少一起談論不同離島。當下聽到,一方面很震撼,卻又驚訝為何在臺灣主流媒體討論中,幾乎不曾聽到這方面的討論。這也突顯在主流敘事中,離島經驗的缺乏。
座談中其他兩位講者謝銘、謝德,講座中也提到,應該多鼓勵在地細緻的意象書寫,並推廣到全國其他平台。我覺得很重要,希望透過馬祖的案例,突破主流視角的種種局限。
國內兩種主流的敘事包括 1. 臺灣人四百年史觀 2. 大中華五千年史觀
兩者都傾向單一族群國家的敘事,沒有特別強調少數或多元族群觀念,皆有不足之處。臺灣人四百年史觀當中,強調漢人移民族群開墾及受壓迫經驗,在族群和地域上有其局限;而大中華五千年史觀中看似有包括金馬離島,但這個觀點本身想像出一個以帝王傳承為主軸、文化高度同質化的秋海棠,同樣不會重視離島或少數族群的獨特性。
我們多說離島的故事,就是突破這兩種主流史觀的局限,藉由講述多一點,促使主流社會的觀點更貼近現實。所謂真正的「#回歸現實」。畢竟,我們的國家的情境特殊,導致兩種主流民族主義史觀,都存在一定成份的幻想性,幻想著未來或緬懷過去,而非正視國家的現狀。
本島與離島戰後的「犧牲體系」,其存在正是提醒我們現實的內涵。這種分析,用很赤裸的方式,凸顯現實運作中的台澎金馬共同體。這個犧牲體系的疆界與運作,也是我們該思考的課題。
希望我們藉由挑戰種種主流社會史觀,鼓勵大家一起誠實地了解國家的全貌。
🌊🌊🌊
以上,是我自己一點不成熟的心得筆記。
最後,再次感謝主辦團隊「回外婆家」的用心。連續二天的「島嶼大學」課程,讓我們能透過馬祖的歷史、文學、藝術、在地實踐等視角出發;對比著同時在進行的國際奧運賽事,讓我們去省思我們自己的認同、文化內涵,以及國際處境。真的是獲益良多!
再次謝謝所有的分享者。
在地實踐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在地實踐 在 文化永續-深耕在地跨域實踐計畫 社會設計課程踏查發表 的推薦與評價

USR計畫⎯ 在地 固著、文化永續-深耕 在地 跨域 實踐 計畫⎯ 社會設計課程踏查發表. 23 views 9 months ago.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永續發展暨社會責任處. ... <看更多>
在地實踐 在 在地實踐․社區連結 的推薦與評價
在地實踐 ․社區連結. 263 likes. 我們是一群來自明新科技大學不同科系的教師與學生,期望能透過專業課程結合服務學習,與學校鄰近社區協同合作,共同帶動新竹在地發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