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從小扎根🙌】
🌿農委會舉辦「#108年食農教育推廣計畫」,即日起至5月31日止,只要符合發展 #在地農業及飲食特色 均可報名!最高補助 #15萬元!食與農也能多彩多姿,趕快報名提案~
-
食力調查局:你多久喝一次現煮咖啡?☕️?
👉快來抽獎! http://bit.ly/2VqVOPu
🍃食力粉絲集合!
👉留言抽門票 http://bit.ly/3088x8p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一休陪你一起愛瘦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好吃的鳯梨果乾來了 團購網址:https://www.yihugh-sport.com.tw/product/detail/766899 今年3月份,一個很突然的消息,台灣大宗出口的水果「金鑽鳯梨」被禁止外銷了 那時候新聞都在報,面臨即將採收的龐大鳯梨到底是要採收還不採收 採了賠,不採也賠 ...
在地農業及飲食特色 在 「一休陪你一起愛瘦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好吃的鳯梨果乾來了 團購網址:https://www.yihugh-sport.com.tw/product/detail/766899
今年3月份,一個很突然的消息,台灣大宗出口的水果「金鑽鳯梨」被禁止外銷了
那時候新聞都在報,面臨即將採收的龐大鳯梨到底是要採收還不採收
採了賠,不採也賠
我很想出一份力,想想我們能做什麼
鳯梨採收後的保鮮期很短,最佳賞味期是10天
這麼多的鳯梨採收下來,就算大家都很支持,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吃這麼大量的鳯梨
吃不完也是要壞掉,買了吃不掉也是負擔
如果做成果乾呢?是不是就可以保存更久,而且還有機會用一個新品項,重新輸出到亞洲地區其他國家
就這樣我很快的籌組了團隊,有專門做電商的朋友,做團購的朋友,做商品開發的朋友,自己開藥局的藥師
我們要做就要做我們想要的產品
要好吃、無添加,才適合小朋友吃
要保留營養、保留纖維,才能更完整吃到鳯梨的好處
要乾淨、衛生,所有數據都要檢驗
要能代表台灣的特色
所以我們取名為「熟成量來厚果乾」
為了保留最完美的口感,我們用低溫烘培48小時
保留口感、纖維、厚度,及濕潤度
為了讓家裡小朋友都可以吃,我們直球對決
完全不添加任何的添加物
我們想直接到產地參與一次採收過程,自己體驗也讓大家知道採收鳯梨的過程
設計、包裝、成份、配方、製程、檢驗、拍攝
這樣子用超級快的節奏推進
在2個月後的今天,終於可以推出來給大家
這是第一次我們用台灣水果做出來的「熟成旺來厚果乾」
不誇張,每一個吃過的都說「怎麼那麼好吃」「沒吃過那麼好吃的鳯梨乾」
「酸酸甜甜又有焦糖香」只有最好品質的鳯才能烘焙出這種滋味
這次,我們把最好的鳯梨,裝進袋子裡保存起來,讓這份心意可以延續更久
也號召大家一起支持台灣最好吃的鳯梨
後記:
在開發「熟成旺來厚果乾」這兩個多月過程中
更暸解到台灣農業的辛苦
但也看到台灣人的團結
大家真的是卯起來吃鳯梨跟做成各種產品
台灣鳯梨的採收季一直從4月到11月
雖然最近新聞少了,但需要銷售的鳯梨還是很多
吃鳯梨果乾不會嘴破又健康,讓我們一起吃起來吧~
團購網址:https://www.yihugh-sport.com.tw/product/detail/766899
在地農業及飲食特色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人喝布根地酒,已經喝到出神入化。」酒評家Wilson Kwok說。「布根地酒可以十數萬一瓶不等,但我們這兒喝的數百元亦有交易。」Wilson這次介紹的酒廠叫Louis Jadot。「Louis Jadot是老字號,在香港很知名。很多人不懂發音,笑稱為『老嘢揸兜』。」
產區是布根地不大起眼的AOC產區Santenay,葡萄園以種植Pinot Noir為主。2014這年份,很多酒評家的評分都不太好。但他另有見解,「這在價錢上已經反映出來,價錢實惠,現在亦是適合喝的時候。」加上這酒出產自單一葡萄園,由酒莊完全擁有,品質有一貫的水準。
Pinot Noir的顏色向來比較清淡,但這瓶已開始呈現啡色,可以知道陳化日子有功。呷一口,入口很舒服,有葡萄的果酸和礦物味。「布根地酒的特色是其幼細,黑加侖子味道天然,酒精和果味亦很平衡。」層次不算非常豐富,但以這價錢來說,物有所值。「我會配一些很簡單的食物,燒雞、烤鴨,或者燒乳鴿也一絕。」
偉成洋酒
地址\將軍澳唐德街9號將軍澳中心1樓178號
電話\2323 7155
Wilson Kwok
旅居歐美多年,早年於巴黎藍帶烹飪學校獲得高級文憑及波爾多大學葡萄酒學碩士。身兼專欄作家、酒評家、教師等推廣飲食文化的工作,1997年獲法國政府農業部頒發騎士勳銜。
採訪:關廣恩
攝影:王瑋彤、魯雋華(部分為網上圖片)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在地農業及飲食特色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日本咖喱 #日本廚房 #日本咖喱歷史
講述日本咖喱發展歷史,日本咖喱跟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有什麼分別,介紹日本調味料,S&B 紅色特大罐裝咖喱粉,價錢、特色、容量、保存方法等等,咖喱種的薑黃素對人體的益處。
自1853年黑船來航開始,日本的鎖國體制已經事實上不復存在,而橫濱周邊地區也開始居住了為數甚多的歐美人,日本人也隨之得到了更多機會接觸西洋飲食文化,當中英國食品公司克羅斯和布萊克威爾(英語:Crosse & Blackwell,簡稱C&B)生產的咖喱粉便隨着明治維新登陸了日本。
咖喱最初在1772年左右自英屬印度傳入英國,其後一本在1861年出版、在當時廣為流行的食譜《家庭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開始鼓勵人們到店鋪選購咖喱粉,而非自己製作,藉此把咖喱的烹調時間大幅減少,並借蘋果和麵粉添加甜味和濃稠度。這種英式咖喱日後成為了現今日本咖喱的基礎,而咖喱在登陸日本時也被視為歐洲料理多於印度料理。故此,日式咖喱並非直接以印度咖喱為基礎,而是發展自已被西洋飲食文化薰陶過的歐陸式咖喱。
第一名接觸咖喱飯的日本人是山川健次郎。山川在赴美留學的船上首次接觸到咖喱飯,但據井上宏生著的《為甚麼日本人會喜歡咖喱飯呢》(日本人はカレーライスがなぜ好きなのか)一書提及,山川當時只吃掉了蓋在咖喱下的白飯。
最早的日語咖喱食譜出現於1872年、由敬學堂主人撰寫的《西洋料理指南》,當中舉出了的材料包括「蔥、薑、蒜、牛油、蝦、鯛魚、蠔、雞肉、蛙、小麥粉和咖喱粉」。由於食譜中包括了蛙作為材料,飲食研究家小菅桂子推測這種咖喱可能混入了法國料理的元素,不過這種做法並未在日本普及。較為普及的是同年由仮名垣魯文編纂的《西洋料理通》,其咖喱食譜列出了牛肉、雞肉、蔥、蘋果、小麥粉、柚子和咖喱粉等材料。
開辦札幌農業學校的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博士
1860年,福澤諭吉出版的《增訂華英通語》首先將咖喱翻譯為「コルリ Koruri ?」。1872年,當年受聘於北海道開拓使東京事務所的美國人霍勒斯·卡普隆獲提供的午膳包括咖喱飯。據北海道立文書館報《赤煉瓦》的記述,當時咖喱飯的名稱為「タイスカレイ Taisu Karei ?」。1873年,舊日本陸軍幼年學校開始逢星期六向學生供應咖喱飯作為午膳,但當時的名稱則未有記載。其後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在1876年於札幌開辦農業學校時,大力推動以小麥為主導的膳食,希望改善日本人因以米飯為主食而身體貧弱的問題,故鼓勵學生進食麵包等西洋食物,限制學生不得進食米飯,但咖喱飯則不受此限,當時咖喱飯的名字則被稱為「らいすかれい Raisu Karei ?」(「飯咖喱」,Rice Curry)。現今日式咖喱飯的片假名名稱「カレーライス Kare Raisu ?」(「咖喱飯」,Curry Rice)的起源則有數種說法,有指是1877年開張的法國料理店米津凮月堂首先採用[8],也有指是帝國飯店最早使用,但實際情況已難以考究。
早期「飯咖喱」和「咖喱飯」兩種稱呼均有被使用,而據S&B食品的介紹,兩者有着微妙的差別:「飯咖喱」多指飯和咖喱汁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進食的食法,而「咖喱飯」則指把飯和咖喱汁分開不同器皿進食的食法。然而在一般家庭,咖喱與飯往往只會一起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但卻越來越多人稱呼其為「咖喱飯」,「咖喱飯」的稱呼於日本戰後經濟高速增長期逐漸佔優勢,並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取得了壓倒性的地位,自此成為大眾所認知的名稱。
在咖喱傳入日本初期,咖喱粉基本上全部經C&B自英國進口,使用咖喱的食品價格也相當高昂。1903年,大阪道修町一間藥房「今村彌」自行製造出了咖喱粉。由於當年大阪人習慣在早上將之前一晚的冷飯和隔夜飯菜翻熱當作早餐食用,易於調理的咖喱隨即在大阪打響名堂。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舊日本海軍當時有超過三成軍人因飲食不均衡而導致腳氣病,軍方發現英國皇家海軍的咖喱飯包含肉類和蔬菜等食材,能彌補白米的不足,故將其採用為海軍指定伙食之一,是為最早的「海軍咖喱」。1908年,海軍出版《海軍割烹術參考書》,當年海軍咖喱飯的食譜包括了洋蔥、馬鈴薯和胡蘿蔔三種食材,這三種食材被稱為「三神器」。明治時期,日本本身並沒有這些西洋蔬菜,但由於北海道的氣候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相近,出身當地的在日外籍顧問威廉·史密斯·克拉克開始在其開辦的農業學校種植美國蔬菜,其後北海道的農場開始大規模種植西洋蔬菜,加上日本國內大量生產的咖喱粉,日式咖喱的雛形在明治時代末期已逐漸確立,成為現今日式咖喱的原型。
1932年,大阪阪急百貨店的食堂供應的咖喱飯連咖啡僅售20錢(當時100錢為1日圓),即使是平民也能負擔得起,因此瞬間大受歡迎,每天售出一萬三千多份。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糧食非常不足,此時印度向日本提供了多達7噸香料,促使日本中小學校供應咖喱作為學校午餐。1948年4月,東京都的部分學校開始供應燉煮咖喱,當時S&B食品的創辦人山崎峯次郎致力向學校導入咖喱,並取得了社會的正面評價,此後逐步將供應範圍擴大至東京23區以至日本全國。同時,各大生產商在1950年代開始推出各種即溶咖喱塊,至1950年代末出現罐裝咖喱,1960年代研發出日本獨創的即食包裝咖喱。在即食包裝咖喱面世後,各大咖喱廠商旋即在電台和電視台打上大量廣告,市場競爭激烈,咖喱飯從學校進入了一般家庭。1982年,全國學校營養師協議會將1月22日定為「咖喱之日」,此後全國中小學校每年均在此日統一供應咖喱飯作學校午餐。
關於咖喱飯受日本人歡迎的原因,當中包括牛肉在明治維新時期作為「文明開化」的象徵受到推崇,日本人開始廣泛進食牛肉,這令使用牛肉的咖喱也同時隨之普及起來。同時由於英式食法多把咖喱和小麥粉混合製成稠狀醬汁,再行伴以米飯進食,這相比起多數伴同印度薄餅進食的印度式食法,更為貼近以米為主要食糧的日本飲食文化,故在普及後受到了日本人的歡迎。
日本のカレー開発の歴史について話してください。日本のカレーとインド、タイ、マレーシアの違いは何ですか?日本の調味料、S&Bの赤い缶詰カレーパウダー、価格、特徴、容量、保存方法などを紹介します。メリ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