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借來的終須歸還。無論一個家、一片地、一個生活的權利,失去了現實的載體,幸而仍能寄居到這些熱愛社區的創作人小誌裡,以另一種方式留存,這些曾在空間發生的點滴。
隔著一條土瓜灣道,從上方美善同道,至下方榮光街一帶的重建項目,意外讓有關土瓜灣舊區的書寫與創作不斷。兩本記錄土瓜灣的刊物-林建才 @lamkinchoi 與劉清華 @jejesslau 創作的《地圖上沒有的美善同村》、九十後女孩Monica @hkunderstairs.shop 《香港樓梯舖//土瓜灣篇》,同樣以各自視覺,分別將美善同道流傳幾代人的物品、街道生活情狀,或是瑟縮一角的樓梯小店又畫又寫,讓那些滿載情味與智慧的生活得以被看見。
如曾棲身九龍城道橋底的「安樂承裝水電工程」,店舖空間轉變與時代扣連,尚營業時,區內名氣不比早前結業的「財記百貨」遜色。店舖始於60年代,受惠於土瓜灣輕工業區的需求,發展出水電生意,後來隨著工業北移,本地製造業式微,英叔的店舖在千禧年轉型成「安樂士多」,售賣汽水香煙;而土瓜灣另一方,幽靜的散步路線美善同道,同樣佈滿了建於60-70年代的公務員合作社,盛載了好幾代人的生活起居-伴隨第一天入伙的吊燈、嫁女用的樟木櫳,或是門前那棵見證四代人交替的白蘭樹。
重建下也許只見一座樓宇的消失,但內裡細碎的生活物品、殘破褪色的招牌,都是昔日艱苦歲月的拚搏痕跡,或是落戶之初的生活願景。兩本小誌,如畫出地圖上沒告訴你的土瓜灣。
#地圖上沒有的美善同村 #香港樓梯舖 #土瓜灣小誌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