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動的偏誤 #怦然心動讓你腦波變弱
#談判即是決策 #理性感性都要兼顧
出身於知名大學的企業管理學生,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條件,與他們的雇主談判個人職場事業及個人福利相關的議題。這些學生都很聰明,受過良好訓練,也都能受到那些最好的公司或機構欣賞。因此,他們理論上都應該很容易談成好的工作配套。
但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企業管理的畢業生,在找到第一個工作之後不久就又要換工作?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受到了「#令人心動的偏誤」影響。更明確一點來說,他們太過於注意對方所提條件的「生動性」,卻忽略了那些可以對他們的自我滿足造成更大影響的部分。其實對許多甚至可稱為談判老手的人來說,這些也都是容易落入的陷阱。
哈佛商學院的企業管理研究所學生,經常在史潘格勒學生中心(Spangler)打發時間。當各公司招募季節來臨時,史潘格勒學生中心內最常見的話題,都圍繞著各種工作機會以及招聘面試。下列就是學生在史潘格勒學生中心裡關於不同工作的各種陳述:
●那個公司的醫療福利非常好。
●那個公司離我出生的地方只有十英哩。
●我去參訪那個公司的總部,
看到那邊的人都很快樂的樣子。
●公司會定期派我去歐洲出差。
●公司的起薪是十四萬美元。
●這個公司的雇員對工作的分派有一定的發言權。
●辦公室的面積相當寬敞。
●這是麥肯錫公司(Mckensey)給我開出的條件。
(麥肯錫公司為世界知名顧問公司)
●在那間公司工作,我不需要經常出差。
你認為上述的這些陳述,哪一條會特別吸引人?哪一條會在企業管理學系學生中迅速流傳?哪一條會最讓人羨慕?
我們相信答案應該是高薪(十四萬美元)以及來自於麥肯錫公司的出價(頂尖諮詢公司)。這兩項不但意義清楚而且很容易傳達,也很容易讓別人對其價值做出評斷。
接受到這兩項條件的學生,會注意到同儕眼中所流露出的羨慕之情,將會更加覺得這個訊息重要。當學生之間的話題開始集中在這兩項議題時,其他的部分就都開始變得不重要了。
影響所及所產生的結果是:學生開始只考慮從知名公司接受─以及很快就離棄─高薪工作,因為他們已經過度重視對方出價的生動性,以及能進入知名公司的驕傲,同一時間則看輕了其他可能真正影響到個人職業前途,以及自我滿足的因素,例如辦公室地點,同僚之間的合作關係以及出差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研究結果表明,前述的誤謬對男性的影響大過女性)。
一般來說,令人心動的訊息當然比那些沉悶的訊息(但同樣有價值)更能影響到談判者。
我們現在可以來想像一下,一組公司執行階層主管坐在一起討論如何分配研究發展經費,執行長要求在座的主管都說出自己的意見,結果每個人說的論點,其實都在強調應該撥發給自己部門更多經費。
為什麼會這樣?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各部門主管都過於自我,希望極大化自己的利益。然而從一個比較潛藏的層面來說,各部門主管都會對這筆經費有些心動,亦即他們會很自然地去想像如何把這筆經費花在自己的部門,與此同時,他們會忽視比較不那麼令他們心動的可能性(雖然不見得就更沒有價值),也就是其他部門會怎麼樣去運用這筆資金。
同樣的,執行長本人也會受到可能讓他心動的選項影響(例如預期的銷售、成本估算、投資回報),而傾向於看輕其他的重要選項(如完成計畫的時程、實施的複雜性、機會成本)。
你可以怎麼做,以求能在談判中避免過度看重那些讓你心動的訊息?除了要預期一定會有心動偏誤的情況出現以外,以下是兩個你可以用來予以克服的策略:
1⃣️ 創造出一個計分機制
我們在第二章介紹了創造出一個計分機制的過程,也解釋了如何運用計分機制,來評估對方的出價以及建構出己方適當的還價。你可以運用計分機制來讓自己專注於己身的真正利益,並藉之來對付心動偏誤。如果你用這個計分機制的結果,來反覆對照審查你在談判中所做的反應與應對策略,你就能在做決定時避免過度受到心動偏誤的影響。
若干年前,我們有一位目前在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on University)教談判學的前同事,就在尋求教職時充分地運用了這個方法。他當時把對方所提出的各種條件中,認為對自己有價值的項目列出一個評比計分表,結果列出將近四十個項目,從「這是我太太會喜歡的」(計分占比為百分之五十)到「最靠近的國家公園距離」、「平均降雨量」不一而足。
我們認為他的作法確實過頭了一點。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如果一個企業管理學生在找工作時,
#計分表上無法列出五到十個可資參考的選項,
#代表他可能真的沒有好好思考
#有關找工作時必須跟對方談的重要議題。
我們的前同事可能在準備他的計分表時浪費了一整個下午,但那位沒做好準備的企業管理學院學生,卻可能會浪費他生命中的一整年。
2⃣️ 把訊息跟影響做一個區分
我們在第一章中曾經介紹過把訊息與影響分開的重要性,現在我們來重溫一下這個原則,因為這將有助於你克服心動偏誤。
一位汽車銷售員用《汽車與駕駛》雜誌(Car and Driver)中的可靠性評比分數企圖說服你購買一輛新車,與此同時,他也告訴你,過去曾有另一個人買了同樣的車型,結果因為一些事故而花了很高的修理費用,所以他也企圖說服你應該要買費用很高昂的加長期限汽車保固合約。
雖然這兩個訊息彼此有些矛盾,可是都有可能影響到你,而且都有利於那位推銷員。事實上,幾乎有百分之五十的新車買主都會同時購買(通常都是價格偏高的情況)這種加長期限的保固合約,因此感覺上許多人對前述的那種矛盾(車子很可靠,但又會有高昂維修費用)不很在意,結果就是他們任由那種令人心動的偏誤宰割。
當談判天才面臨困難的抉擇時,他們會自問下列這些重要的問題:
#這個訊息對我而言有價值嗎?
#我從這個訊息中是否有學習到新的東西?
#我是否只是因為對方告訴我這個訊息的特定方式而受到了影響?
--
本文節錄自《#哈佛商學院的雙贏談判課》,作者為狄帕克.馬哈特拉(Deepak Malhotra),哈佛商學院教授,執教多門談判課程,以及,麥斯‧貝澤曼(Max H. Bazerman),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公共領導中心主任。
本書收錄一般「談判」書籍不太重視,卻和在真實世界中成功談判息息相關的各種主題。這些建議均來自於眾多談判者的經驗,以及多年以來對於談判、策略、決策、心理學、經濟學各方面的系統科學研究。好比:
.如何判別對方是否在說謊?
.如何說服那些不太願意配合的談判對象,
同意你的要求及提議?
.如果你並無太大的決定權,
那麼你應該如何去進行談判?
.如何擴大思考範圍,
藉此掃除談判中難以察覺的盲點?
.當對方失去理智,甚至陷入憤怒情緒時,
你該如何應對?
我們通常以為,「共識」,只要坐上談判桌,理性溝通意向,就可以得到。你有沒有想過,或許對方正在說謊?或正在氣頭上?一場談判,往往「非理性因素」與「心理偏誤」才是重點。
該怎麼扭轉乾坤,在不理性的世界裡進行理性談判?兩位哈佛商學院專精談判的知名教授,教你善用「思維習慣」和「談判策略」,在任何談判中,取得雙贏的成果。
📖一起來閱讀這本好書:https://tinyurl.com/y9hddll2
🤝心理師想跟你說 與 樂金文化.富者樂金 聯手推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龍柱#北埔#慈天宮 在從事台灣清朝龍柱相關研究時,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實物觀察,發現某些廟宇的龍柱是採用台灣本地石材,並在現場雕刻而成。 最好的例子就是北埔慈天宮,以當時的經濟及交通條件,位在山區的廟宇是很難進口石材或龍柱,做為興修改建之用。而解決的辦法即是招聘匠師們來此居住生活,並利用當地的岩場...
坤 成 招聘 在 方志恒 Brian F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些理由 ……
【新聞分享@香港革新論】
原來你跌親,唔慰問你就會連副校都無得做......還有比這更荒謬?
#我問候盧寵茂
//盧寵茂指陳文敏學術水平不合乎標準,又指其研究成績連助理教授亦不如,又指責陳文敏沒有在其跌到後致以慰問﹙show sympathy﹚。//
**********************
【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馮敬恩就九.二九校委會會議之個人聲明|Personal Statement of Billy Jing-En Fung, Elected Representativ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n Meeting of the HKU Council on 29 September 】
各位港大師生校友,本人身為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將就今日校務委員會所處理的事宜有所交代。
今日校務委員會違反以往慣例,未有尊重物色委員會建議,最終以八票贊成、十二票反對否決副校長﹙人力資源﹚的任命,而該人選則為陳文敏教授。
會上,李國章質疑陳文敏沒有博士學位,故沒有資格擔任副校長,更質疑為何部份政黨會如此支持陳文敏。李國章又指陳文敏當年出任法律學院院長只因他是好人﹙Nice Guy﹚,並非靠其學術成就。另外,紀文鳳、梁高美懿及洪丕正又因陳文敏在未任命前就公開提及自己是唯一侯候選人,故認為陳文敏的操守﹙Integrity﹚有問題。紀文鳳及梁高美懿更指從大公司高層招聘的角度,指若有應徵者在獲聘前如此高調表露身份,必不會錄用。陳坤耀又引述自己的資料搜集,指陳文敏鮮有在學術期刊發表文章,或成為學術文章的主要作者,又質疑其資歷不及其他副校長,又指陳文敏本人連博士學位亦沒有,怎會有資格處理有博士學位人士的應徵。盧寵茂指陳文敏學術水平不合乎標準,又指其研究成績連助理教授亦不如,又指責陳文敏沒有在其跌到後致以慰問﹙show sympathy﹚。廖長江引述在Google Scholar搜尋結果,指陳文敏的文章在過去五年只被搜尋過四次。王䓪鳴指陳文敏擔任副校長會令香港大學進一步分裂。
根據席間不同校務委員的發言,很有理由相信除了馬斐森校長、郭新教授、袁國勇醫生、張祺忠博士、吳國恩先生及研究生代表Mr. Aloysius Wilfred Raj Arokiaraj、本人,以及另外一名校務委員投贊成票之外,其他都是投反對票,而歷史必會記住他們。
各位港大師生校友,校委會在組成上以校外人士為主,當中少數具民意授權,致使「等埋首副」荒誕理據橫行。我校現正處於危機之中,校內人士於校委會中,根本無法作出改變。我懇請同學與我們在校委會主席換屆,以及長遠修改香港大學條例等議題上,與我們並肩而行。
最後,在過去半載,校委會屢次以「保密慣例」及「集體決定」為由,封鎖資訊,以致眾多真正關心香港大學的師生校友猶如蒙在鼓裡。為確保師生校友的知情權,我不得不如此行。如果此舉被認為違反「保密慣例」,我願意接受批評,並感到抱歉。不過,我由衷希望校委會能開誠佈公,接受師生校友之監察,以致未來不必再訴諸同樣的行為,以確保各位的知情權。謝謝。
Teachers, students and alumni of HKU,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the Council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 shall now explain about the issue administered today during the Council meeting.
Breaching the usual practice, the Council did not respect the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search committee and rejected the appointment of the Vice-President and Pro-Vice-Chancellor (Academic Staffing and Resources) with 8 votes cast for and 12 against, with the candidate being no other but Professor Johannes Chan.
During the meeting, Arthur K.C. Li criticised Professor Chan’s lack of a doctoral degree and thus his inability to serve as the Vice-President. He also furthered his criticism on the support from various political parties on Professor Chan. He also claimed that Professor Chan could only become the dean of the Faculty of Law as he was a ‘nice guy’, but nothing related to his academic achievement. Besides, Leonie M.F. Ki, Margaret M.Y. Leung Ko and Benjamin P.C. Hung denounced Professor Chan’s integrity, who long announced himself to be the one and only candidate for the position before the appointment. Leonie M.F. Ki and Margaret M.Y. Leung K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enior manager from an enterprise, even claimed that any applicant with such high profile shall never be hired. Edward K.Y. Chan also cited from his own research that Professor Chan rarely published his writings in any academic journals or was scarcely major authors of academic writings. He also doubted that Professor Chan’s experience can hardly match the other Vice-Presidents and further questioned his ability in handling applications from candidates with doctoral degrees when he does not even have one. C.M. Lo claimed that Professor Chan fails to meet the rightful academic standard which cannot even match that of an associate professor. C.M. Lo also accused Professor Chan for not showing sympathy even when he fell. Martin C.K. Liao cited the searching result from Google Scholar, claiming that Professor Chan’s writings were only googled for four time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Rosanna Y.M. Wong claimed that appointing Professor Chan to the position of Vice President would only cause a further division of the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speeches made by the various council members, we can strongly believe that only Professor Peter Mathieson, Professor S. Kwok, Professor K.Y. Yuen, Professor K.C. Cheung, Mr Felix K.Y. Ng, Mr Aloysius Wilfred Raj Arokiaraj,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myself and one other Council members voted for the appointment. With all other casting a vote against, history shall surely remember them.
Teachers, students and alumni of HKU, external personnel dominat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uncil with only a few of them truly representing us, which is the clear reason for the absurd pretext of delaying the appointment ‘until the post of provost is filled’. While our university may be in such a jeopardy, university members in the Council can do nothing in making a change. We sincerely hope that students can stand along with us in the change of the Chairperson of the Council and the long term review of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rdinance.
Teachers, students and alumni of HKU, external personnel dominat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uncil with only a few of them truly representing us, which is the clear reason for the absurd pretext of delaying the appointment ‘until the post of provost is filled’. While our university may be in such a jeopardy, university members in the Council can do nothing in making a change. We sincerely hope that students can stand along with us in the change of the Chairperson of the Council and the long term review of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rdinance.
************************
#馮敬恩 #陳文敏 #校委會 #香港大學 #副校 #李國章 #盧寵茂 #廖長江 #紀文鳳 #梁高美懿 #洪丕正 #王䓪鳴
葉建源議員辦事處
教協(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堅守港大百年基業 HKU Last Line of Defence
香港大學學生會 Hong Kong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 Undergrad,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即時新聞 Undergrad, H.K.U.S.U. Instant News
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時事委員會 Current Affairs Committee, HKUSU Council
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 Council
坤 成 招聘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龍柱#北埔#慈天宮
在從事台灣清朝龍柱相關研究時,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實物觀察,發現某些廟宇的龍柱是採用台灣本地石材,並在現場雕刻而成。
最好的例子就是北埔慈天宮,以當時的經濟及交通條件,位在山區的廟宇是很難進口石材或龍柱,做為興修改建之用。而解決的辦法即是招聘匠師們來此居住生活,並利用當地的岩場找尋適當的石料,就近開鑿雕刻,來減少運送過程的耗損與費用。
這種採取現場雕刻的做法,對培植台灣本土相關石雕師傅具有一定的關鍵因素。匠師渡海而來,帶來的技術與工法,對當地民眾來說是最好學習觀摩的機會,也對石作事業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甚至匠師完工後留在台灣,例如日治時期的辛阿救家族及張火廣和張協成父子,對後學的養成及產業的發展,絕對有著正面的貢獻。
從現有資料來看,廣東潮州的粵派匠師是最早來台尋找機會,在兩百多年前的乾隆年間已經有用觀音石或砂岩雕刻的作品誕生,例如新莊廣福宮和嘉義水上苦竹寺等。咸豐年間前後福建惠安閩派匠師也前來,並在北港朝天宮及萬華祖師廟用觀音石材雕刻龍柱。
而在清朝最大規模粵派現場石藝雕刻並保存妥善的即是北埔慈天宮,同治年間共雕刻了八根紋飾柱,兩對龍柱和兩對人物柱,此外三川殿石獅及所有的牆堵也是用砂岩堆砌雕鑿而成。從雕刻的題材與內容來說,體現了客家鄉親的宗教觀與家庭觀,也為我們保存了相當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
北埔慈天宮的兩對龍柱,因為是現場雕刻,也產生了一些不見於其他廟宇類似作品的狀況,例如同對龍嘴牙齒的造型及排列為何會不同?兩對公龍中間的尾鰭為何被刻意敲斷,是基於何種理由而為之?改天有機會去北埔老街旅遊時,千萬別錯過,一定要去一探究竟呦!
【台灣龍柱】圖像拍攝過程經驗分享
2006年開始研究台灣龍柱,歷經四年的時間,過程中曾蒙國家文藝基金會美術類研究與調查補助,走訪台灣三百多間廟宇,拍攝超過兩萬多張的照片,最後撰寫了14萬餘字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且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審訂,華香園出版社發行。
因為是龍柱圖像造型研究,所以現場拍攝是無法避免的工作,有時一天要跑四、五間廟宇,拍到手酸到不行,不過這樣的過程也是讓自己重新認識台灣文化的契機。
有時下午三點過後,就會發現陽光會透過天井,照耀正殿,此時的廟裡充滿了神光普照的視覺氛圍,也是最適合拍攝正殿龍柱的時間。
升龍柱例的龍首是最難拍攝的,除非用梯子,不然沒有辦法拍攝到完全正面的照片,也就無法精確的做圖像分析的研究工作,但是梯子並不容易攜帶,所以我是先把相機固定在腳架上,再用雙手提高到龍首差不多的高度,最後用無線遙控快門線來幫助按下快門,當然因為不穩,所以都是設定三連拍的模式處理。
拍了這麼多張照片,儲存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買了一個桌上硬碟好備份,但是到了後期,因過度使用,結果把硬碟搞壞,萬分懊惱,只好花錢請人把硬碟資料的圖片救回。
修圖也是一份苦差事,背景過於凌亂,就只能用修圖軟體慢慢的塗黑,不過也發現透過如此這般的改造,視覺感受竟然完全不同,那種純雕塑的美感自然散發。當然用鐵欄保護的龍柱就愛莫能助,也就盡量挑選看不出有欄杆的照片,加減使用。
有時候運氣不好,只能多跑幾趟,像北港朝天宮第一次去的時候正逢大修,整個觀音殿是全部拆解編號,龍柱也用氣泡布完全密封。到鹿港龍山寺也是適逢大修,整個廟宇都圍起來,只好拜託廟方人員破例讓我進去拍攝,可惜五門殿那對乾坤交泰的龍柱,四周都佈滿施工用的鷹架,很難拍攝到理想的照片。
清朝龍柱都是單龍盤柱的佈局,一柱一龍,背後偶有八仙四獸,整體造型簡練,氣勢非凡,其中最讓人驚訝的是位在金山老街的慈護宮正殿龍柱下竟然出現螃蟹等水族造像,象徵台灣本土意識的抬頭,具有極為重要的文物價值。
偶爾來一趟台灣古廟之旅,看看那百年龍柱所散發的迷人魅力,也是不錯的文化旅遊新選擇呦!
北埔慈天宮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144900081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yezN5Ev8j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