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門西側路北,有個養心殿,著名的「垂簾聽政」遺址。東西兩宮太后坐在皇帝(同治、光緒)後面聽政,中間設置數重紗屏隔開。據說現在還是按當年原樣布置。清朝祖制不准婦人干政,以簾子垂下隔開,表示聽政的太后不在朝廷上,照現在的說法,是「不好意思」。
這個政治遺址被原樣保留下來,或許是某種無意的疏忽,因為現代中國的統治者會不經意地模仿這個樣板,卻未意識到「歷史的恥辱」,雖然也是「不好意思」的。八○年代末期那一幕「垂簾聽政」,在趙紫陽口述實錄《改革歷程》中,有甚為清晰的敘述,他用了「常委之上的婆婆」一詞,非常傳神—至少在年齡和性別上,「婆婆」都跟「太后」近似。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7/23/su_xiaokang/
垂簾聽政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和聯勝還是不及和聯勝好 | 盧斯達 on Patreon】
《蘋果》臨死之前的政壇消息版,有關注過民主黨找李永達做副主席的意思。當時的報道認為,此舉是希望「穩定軍心」,意味需要壓住「參選派」和「撤離派」的內鬥。問題是香港選舉制度「改變」之後,在友好組織相繼出事、黨友入獄的情況下,民主黨應否繼續參選?
後來李永達突然離港赴英,派系鬥爭終於在傳媒世界曝光。據說該黨「參選派」攻擊李永達「叫人衝,自己鬆」,怨氣也衝著撤離派而來。中國方面的說法,是新選制也不搞「清一色」。人們就解讀,似乎也不排斥民主黨中的其他人。又有說法指,很多人都邀請民主黨人出選。如果這些是真的,民主黨的一些人就會將之解讀為「中央的招攬」,並且推論,如果拒絕這個招攬等於不喝敬酒,就會為自己、黨和獄中黨友帶來不幸。最終就成為現在「參選派」用來支持自己的理由:參選救黨友。
所以如果全黨杯葛,不再參選,有人擔心這等於民主黨的政治表態,明知會踩到政治紅線而繼續做繼而付出代價,便可以解讀為激進和盲動,會毀滅民主黨。而一直對外表達民主黨不應參選的李永達,自己也離開,在另一邊看來,當然就是叫人衝,自己鬆,叫人義不食周粟,但你自己卻去食自助餐,大概是這種況味。
推論下去,老一輩當然可以守好牌坊,因為他們沒有負擔,他們曾有過他們的日子。例如卿姐,不管做得好不好,都做過很多年議員。有些還是雙料議員,或上了神檯的,對改制後的選舉不志在,但年輕人入民主黨,有各種原因,包括借到資源起跑。正如政黨的規模來自競逐議席和影響力,這就是資源論,入黨自然也是向著這個標竿直跑。
參選派很多都做過議員,現在香港劇變,你們拍拍屁股走人,把爛攤子留給年輕黨友,風光時沒有我,最後還要我們守節陪葬?如果入了一個黨,希望成為政治從業員,最終這個黨叫你不選,不讓你選,在正常時期的選舉都是要鬧脫黨分裂的事情,不見得在選舉改制之後就會不一樣。
大佬輩現在覺得要做那一套功夫去參選,相當侮辱,但參選派自然也可以舉出一套邏輯:你們那一代都符合了你們那時的紅線,不然「愛國民主」為甚麼說了那麼多年?憑甚麼就不給我們符合這個時代的紅線生存下去?然後他們就會反問,那麼民主黨的初心是甚麼?反方也會說,如果肉身消滅了,徹底出局了,你多有初心都是毫無現實意義。而入民主黨,本身就是一個很現實主義的行為。
例如多次發表支持參選言論、被傳媒報道「近日曾多次主動聯絡『中間人』,希望和中央陳情」的民主黨副主席梁翊婷,30 歲,16 年入民主黨。本來如果香港好好的,走出了14 年佔領運動帶來的政治震撼,迎來了曾俊華做特首的幻想、超穩定結構恢復的預期,落戶在中間主流的民主黨本來是個很好的選擇。點知佔領運動無疾而終是有後遺症的,於是 16 年旺角就意外爆發了一宗影響深遠的警民衝突。
民主黨開始面對類似TVB的困境,雖然總量龐大,但回應激烈改變的時代和期待,顯得十分疲於奔命而吃力不討好。很多香港年輕人開始麻麻地民主黨,而待在民主黨希望有所發展的年輕人,也肯定看到了不好的兆頭。事情好好的又發展了兩三年,點知 19 年發生了大事,形勢對於等待接班的他們,真是一個重大打擊。說好聽是臨危授命,不好聽是站到了檯前,但後面還有很多叔父垂簾聽政,還可能要求他們為了民主黨的招牌而不要接受招攬。嗚呀,我只是想要參選,如果我不為參選我過去那幾年在做甚麼?入政黨從政,真的可以不為議席?就算得到一塊餅碎都好呀。
早就有人提議,不如搞個「新和聯勝」。當時鄧伯說,咁打交啦。因為這挑戰了和聯勝的尊嚴,老人們爭著掐死大 D 。如果民主黨中的參選派自行脫黨再組織,固然可以讓民主黨分崩離析得十分難看,但這就失去了民主黨員的身份,要員參選也傳遞不到「傳統反對派民主黨繼續參與選舉而獲得接納」的開明印象,這好像不太划算。所以「民主黨」的招牌在參選派眼中很重要,在撤離派眼中也很重要,而且後者還會考慮避免這件「武器」不會有一天「落在『壞人』手上」。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垂簾聽政意思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和聯勝還是不及和聯勝好 | 盧斯達 on Patreon】
《蘋果》臨死之前的政壇消息版,有關注過民主黨找李永達做副主席的意思。當時的報道認為,此舉是希望「穩定軍心」,意味需要壓住「參選派」和「撤離派」的內鬥。問題是香港選舉制度「改變」之後,在友好組織相繼出事、黨友入獄的情況下,民主黨應否繼續參選?
後來李永達突然離港赴英,派系鬥爭終於在傳媒世界曝光。據說該黨「參選派」攻擊李永達「叫人衝,自己鬆」,怨氣也衝著撤離派而來。中國方面的說法,是新選制也不搞「清一色」。人們就解讀,似乎也不排斥民主黨中的其他人。又有說法指,很多人都邀請民主黨人出選。如果這些是真的,民主黨的一些人就會將之解讀為「中央的招攬」,並且推論,如果拒絕這個招攬等於不喝敬酒,就會為自己、黨和獄中黨友帶來不幸。最終就成為現在「參選派」用來支持自己的理由:參選救黨友。
所以如果全黨杯葛,不再參選,有人擔心這等於民主黨的政治表態,明知會踩到政治紅線而繼續做繼而付出代價,便可以解讀為激進和盲動,會毀滅民主黨。而一直對外表達民主黨不應參選的李永達,自己也離開,在另一邊看來,當然就是叫人衝,自己鬆,叫人義不食周粟,但你自己卻去食自助餐,大概是這種況味。
推論下去,老一輩當然可以守好牌坊,因為他們沒有負擔,他們曾有過他們的日子。例如卿姐,不管做得好不好,都做過很多年議員。有些還是雙料議員,或上了神檯的,對改制後的選舉不志在,但年輕人入民主黨,有各種原因,包括借到資源起跑。正如政黨的規模來自競逐議席和影響力,這就是資源論,入黨自然也是向著這個標竿直跑。
參選派很多都做過議員,現在香港劇變,你們拍拍屁股走人,把爛攤子留給年輕黨友,風光時沒有我,最後還要我們守節陪葬?如果入了一個黨,希望成為政治從業員,最終這個黨叫你不選,不讓你選,在正常時期的選舉都是要鬧脫黨分裂的事情,不見得在選舉改制之後就會不一樣。
大佬輩現在覺得要做那一套功夫去參選,相當侮辱,但參選派自然也可以舉出一套邏輯:你們那一代都符合了你們那時的紅線,不然「愛國民主」為甚麼說了那麼多年?憑甚麼就不給我們符合這個時代的紅線生存下去?然後他們就會反問,那麼民主黨的初心是甚麼?反方也會說,如果肉身消滅了,徹底出局了,你多有初心都是毫無現實意義。而入民主黨,本身就是一個很現實主義的行為。
例如多次發表支持參選言論、被傳媒報道「近日曾多次主動聯絡『中間人』,希望和中央陳情」的民主黨副主席梁翊婷,30 歲,16 年入民主黨。本來如果香港好好的,走出了14 年佔領運動帶來的政治震撼,迎來了曾俊華做特首的幻想、超穩定結構恢復的預期,落戶在中間主流的民主黨本來是個很好的選擇。點知佔領運動無疾而終是有後遺症的,於是 16 年旺角就意外爆發了一宗影響深遠的警民衝突。
民主黨開始面對類似TVB的困境,雖然總量龐大,但回應激烈改變的時代和期待,顯得十分疲於奔命而吃力不討好。很多香港年輕人開始麻麻地民主黨,而待在民主黨希望有所發展的年輕人,也肯定看到了不好的兆頭。事情好好的又發展了兩三年,點知 19 年發生了大事,形勢對於等待接班的他們,真是一個重大打擊。說好聽是臨危授命,不好聽是站到了檯前,但後面還有很多叔父垂簾聽政,還可能要求他們為了民主黨的招牌而不要接受招攬。嗚呀,我只是想要參選,如果我不為參選我過去那幾年在做甚麼?入政黨從政,真的可以不為議席?就算得到一塊餅碎都好呀。
早就有人提議,不如搞個「新和聯勝」。當時鄧伯說,咁打交啦。因為這挑戰了和聯勝的尊嚴,老人們爭著掐死大 D 。如果民主黨中的參選派自行脫黨再組織,固然可以讓民主黨分崩離析得十分難看,但這就失去了民主黨員的身份,要員參選也傳遞不到「傳統反對派民主黨繼續參與選舉而獲得接納」的開明印象,這好像不太划算。所以「民主黨」的招牌在參選派眼中很重要,在撤離派眼中也很重要,而且後者還會考慮避免這件「武器」不會有一天「落在『壞人』手上」。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垂簾聽政意思 在 羅密歐的小小生活- 垂簾聽政就是這意思? 上奏則吧...我有在聽 ... 的推薦與評價
垂簾聽政 就是這意思? 上奏則吧...我有在聽.... This is so-called 「power behind the the screen」? Talk to me about your question,I am listenin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