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克索神殿的方尖碑
如果你曾經去過花都巴黎,站在協和廣場門眺往香榭里榭大道及凱旋埃時,一定會看到一座高聳地埃及方尖碑,通常法國導遊都會告知大家這廣場的中心擺放著巨大的埃及方尖碑,上頭裝飾著象形文字讚揚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的統治。這廣場中的埃及方尖碑(L'obelisque de Louxor)是埃及國王默罕募德.阿里為了感謝尚波利翁破譯羅塞塔石碑文字的千年之謎,在1831年將路克索阿蒙神殿神廟前兩座方尖碑中的一座贈送給法國國王路易.菲力浦,國王還回贈了一座小小的鐘樓。
根據工程師在1839年所寫的《盧克索的方尖碑》一書中的記述:尚波利翁受國王之命挑選了一座方尖碑,他在兩座方尖碑裡挑選了稍小也稍破的那座首先起運,也就是現在立在協和廣場上的這座。從此方尖碑孿生兄弟一分離就是一百七十年。
首先,將方尖碑從盧克索神殿的基座上放下來,運到尼羅河灘,裝上專門建造的大船,經過尼羅河、地中海、大西洋。當時由於各種原因的拖延,及工程技術水準的限制,直到1833年05月才運抵法國的土倫港,又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經由塞納河於1834年08月抵達巴黎,這期間共約花了八百天。
菲力浦一世把這座方尖碑當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黨之間政治中立的標誌,決定將其立在協和廣場的中心。1836年10月25日豎立方尖碑的工程開始,工程師通過柴油泵和巨大的絞盤式升降機,把方尖碑在20萬人民的鼓掌聲中成功豎立起來。無論是方尖碑的運輸還是豎立,對於當時的技術條件來看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人們為了紀念,把這兩個過程刻在了方尖碑的底座上,原版的底座存放在盧浮宮裡展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複製版。
方尖碑為一紅色花崗岩柱,高23米,重達250公噸。以當時的技術來說,運送它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基座描繪的圖,解釋著用來運送的機械裝置。方尖碑兩個側面有噴水池,建於方尖碑豎起於廣場的同時。因為原始的尖頂遺失了(據信是西元前六世紀被偷的),1998年法國政府在方尖碑的頂端加上了金色的金字塔尖頂。
而這根方尖碑就是來自路克索大神殿,這二座命運各異的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誕生時,是各由一塊埃及亞斯文地區出產,巨形玫瑰色花崗岩雕琢而成的,從石礦開鑿出這種獨塊石料,從亞斯文運到底比斯,費時七個月。一碑一石,雕成高度有22.83米,重達230噸,成雙的方尖碑雕成後,孿生兄弟一左一右的一直守護在埃及路克索阿蒙神殿Luxor A-mon Temple的大門兩側。古埃及法老王將其輝煌的戰功敬獻給護佑他的神,神廟即是祭祀敬獻神的場所。古埃及神廟塔門前除立有法老王雕像外,必聳立著成對的方尖碑。
方尖碑與金字塔、神廟和木乃伊一樣,都約有四千多年歷史,是埃及帝國權威的強有力的象徵。從中王國時期起,法老們在大赦之年或炫耀勝利之時也會豎立方尖碑。
路克索神殿~神廟長262米,寬56米,由塔門、庭院、柱廳和諸神殿構成。塔門是神廟的主要入口。在塔門兩側矗立著六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石雕像,其中靠塔門兩側的兩尊高達14米。進入塔門的東北角是太陽神阿蒙廟。後來又經修繕和擴建,使神廟的面積達到了現在的31公頃。它有兩個塔門,大塔門在外,建於2000多年前希臘人統治時期的托勒密王朝,塔牆厚約15米,高約46米,寬113米。人們更感興趣的是第一塔門,因為它的歷史更悠久。這個塔門建於3000多年前,塔門的石頭上刻有艾米諾菲斯三世法老和圖坦阿蒙國王的名字。塔門兩旁各聳立著一尊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
所以來到路克索,可千萬別錯過這座代表埃及最古老的文明神殿-路克索神殿。路克索~這個素有「露天博物館」的聖地,體會千年來這氣勢不凡的歷史文化,埃及人對於來世生死輪迴的宗教信仰都反映在雕刻壁畫藝術,只有親臨現址親身體會才能感受到埃及古老文明的神秘及浩瀚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埃及神廟群自陸續興建後一直為經濟和宗教中心,廟宇內祭司也成為權力十分強大的階級,有時候連統治埃及國家的國王,都會遭受這些人的挑戰。惟隨著羅馬帝國勢力漸增及基督教勢力入侵,埃及神廟的重要性越來越薄弱。西元550年,最後一座神廟被關閉,許多神廟也付之荒廢。直到19世紀,少部份神廟遺跡才被考古學家陸續挖掘...
埃及象形文字複製 在 跟著大模去旅行,Vamo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誌/攝影師照片]
第一天晚間船靠岸後,第二天清早在發船前,就是參觀埃德福神廟(Temple of Edfu;又作荷魯斯神殿,Temple of Horus)的時間了。由於埃德福神廟距離岸邊大約五公里,步行會有些吃力,下船之後,立刻就被大量的馬車伕包圍。
照埃及旅遊業的的慣例,馬車伕領頭果然開始漫天喊價,一開價就是兩百埃磅(約台幣350元),並絲毫不讓步。幸好遊輪的行程表應該是早就料到這樣的情形,明白地寫著一輛馬車合理價錢是來回八十埃磅。這時,面對著氣勢洶洶的馬車伕領頭,攝影師突圍而出向前,隨手抓住了一位小哥,問他「一句話,八十你接不接?」沒想到小哥應該是歸先前的領頭管的,怯生生地支支吾吾了半天。就在這個無助的時刻,穿越人龍,出現了一位乾扁的阿北,對著我們中氣十足地喊,「就八十,我們走!」(然後先前的領頭貌似開始對他罵埃及髒話)就這樣,一大清早經過了如此激烈的討價還價、拉拉扯扯、欲拒還迎,我們終於成功搭上馬車,前往埃德福神廟。
神廟是在托勒密王朝興建的,完工後不久,煞逢埃及淪為羅馬的一行省,基督教當道,境內許多神廟都被大肆破壞。或許是鷹神荷魯斯顯靈?神廟被一場風沙所覆蓋,因而躲過了這場浩劫。這也是埃德福神廟內,被破壞和修復的痕跡,遠較卡納克神廟及盧克索神廟少很多的原因。
穿過神廟入口,迎面而來的是巨大的塔門,上面有著荷魯斯的對稱雕刻。塔門之後就是主殿,門口有著一對戴著皇冠的老鷹,腳下站著托勒密六世,象徵著法老祈求荷魯斯的守護。
內部比較有趣的部份,是一個香水實驗室。牆上的象形文字雕刻,說明著各種古埃及香水的調製方式和成分表。不知考古學家破解了沒?如果能照表製作,打著法老御用香水的名號,應該可以大賣吧!
更往內部走,壁畫和象形文字,一樣敘述著眾神(主要是荷魯斯)接受獻祭的故事。最內部的祭壇,擺放著荷鲁斯神龕乘坐的聖船與轎子。不過我們看到的只是複製品,真品在羅浮宮(嘖),而其金身雕像,早已不知去向。
回到了盧克索,下了遊輪,我們前往下一站赫爾加達(Hurghada)。這個同樣是紅海邊的城市,也是一個潛水的熱門地點,尤其它是埃及廉價航空公司的主要轉運站,因此這裡有許多來自歐洲的旅客前往度假。我們在這裡潛水之後,就正式結束埃及的旅程,飛向土耳其了。
下一站:伊斯坦堡,土耳其
Next Stop:Istambul, Turkey
#尼羅河遊輪
#埃德福神廟
#埃及
埃及象形文字複製 在 財務管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科學家發現亞特蘭蒂斯文明 將改寫人類史】
http://tw.epochtimes.com/b5/12/10/4/n3698353.htm
兩位大膽的科學家近期宣佈他們已經找到亞特蘭蒂斯王國。他們在古巴海域發現了沉沒的古城,包括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在遙遠的過去,這裡廣大區域均為陸地,但現在這座古城卻坐落在大西洋海底600英尺深處,科學家們確信這就是1萬年前神秘消失的亞特蘭蒂斯文明。
科學家:亞特蘭蒂斯發現在百慕大三角
科學家保羅‧溫斯維格(Paul Weinzweig)和寶琳娜‧扎利斯基(Pauline Zalitzki)利用潛水機器人在古巴海岸搜查後,證實了在大洋底下存在著巨大城市。發現擁有至少四個巨大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其他建築結構的城址,驚人的坐落在傳說的百慕大三角海域範圍之內。
根據阿克雷恩(Arclein)的陸地形成報告「古巴海底金字塔群」中的證據顯示,這座城市由於水面上升被淹沒,陸地沉入海底,這正與亞特蘭蒂斯傳說相符。
這場災難有可能發生在上次冰河世紀末期,由於北極冰蓋突然大量融化,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特別是北半球更為嚴重——海岸線移動、陸地消失、島嶼甚至島嶼大陸也隨之消失。
在上次冰河世紀末期,海平面比今天低400英尺。水面一旦開始暴漲,上升速度非常迅速,可想而知,不管當時還是現在,沒有任何技術可以改變亞特蘭蒂斯被大洋所吞噬。同時,有證據表明,目前加勒比海區域的土地當時也被一同淹沒。
阿克雷恩發現,那次海平面上升時,大西洋中脊處包括本島和亞速爾群島等處也一同下沉。即使上述地區不是那時被淹沒的,那次淹沒的區域範圍也足夠大了。
他認為,位於墨西哥灣沉降區與加勒比海沉降區之間的古巴與墨西哥尤加頓半島(Yucatan)區域,由於地形特點被大洋雙面夾擊,很可能在當時發生過垂直向東或垂直向西的沉降。這一切發生的原因是由於12,900年前的地殼變更和上次冰河世紀末期哈得遜灣盆地(Hudson Bay Basin)的緩慢上升造成的。
古巴導彈危機停止此項研究
據調查記者路易斯‧費爾南德斯(Luis Mariano Fernandez)說,這座城市早在幾十年前就被發現,但所有實地考察都在古巴導彈危機時被停止。
「在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美國核潛艇在墨西哥灣深海巡航時就發現了這座城市和金字塔形的建築。他們立即關閉此遺址,並對其進行控制,以免落入俄國人之手。」費爾南德斯說。
近期,由深海研究專家、考古學家和海洋學家小組在海平面下600英尺處發現了這座城市,他們表示這就是亞特蘭蒂斯城市。
發現比埃及更大的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古巴島曾經擁有的燦爛文明已經被寶琳娜‧扎利斯基發現的證據證實,由於島上及其遠古時代的圖騰和古文字壁畫與在海底發現的古遺蹟一模一樣。
通過潛艇勘探,與埃及吉薩金字塔類似的巨大金字塔形建築被發現。專家估計亞特蘭蒂斯金字塔形建築由幾百噸的巨石建造而成。
費爾南德斯說,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座水城同樣有華麗的獅身人面像,還有像巨石陣一樣排列的巨石,上面還刻有文字。
亞特蘭蒂斯水晶金字塔被發現
一個表面類似玻璃的晶體結構的巨大金字塔在百慕大三角在此次勘查中被一名潛水者發現。這個巨大的建築可能比埃及大金字塔還要大,在60年代曾經首次被一名醫生發現,後來法國和美國的潛水隊證實了它的存在。
改寫人類歷史的發現
這樣的發現會改寫人類歷史嗎?科學家稱,是的,它可以改變一切。
「這些石頭已經證實被切割、雕刻和拋光過,再用來建造更大的金字塔。這些建築上的奇怪的銘文有些類似埃及象形文字,他們都非常豐富,幾乎在所有的領域出現,但很少人能夠理解,一些符號和圖畫的意義也是未知的。」費爾南德斯在其撰文中說。
目前對亞特蘭蒂斯的探索已經被命名為「Exploramar」的項目,此項目將揭開更多這座特大城市的奧秘。
費爾南德斯在採訪科學家寶琳娜並問及關於古巴海域的廢墟是亞特蘭蒂斯城市的可能性時,寶琳娜說:「在現在墨西哥尤加敦人的認識上,土著人居住地的那些遺址可能來自奧爾梅克(Olmecs)或是原始的尤加敦文化,美洲中心北部的文化——一個興起於一個島嶼並在一次大海嘯中下沉的文化。這個島嶼被稱為Atlanticú。這與神秘瞬間消失的亞特蘭蒂斯相符。」
採訪過程中,記者問到首席科學家寶琳娜關於建造巨城的文明時,寶琳娜說:「當看到關於新發現的第一條新聞時,韋拉克魯斯大學對我們的工作很感興趣,並複製了這些海底建築的照片。尤其是這個大學的發掘人類學研究所還邀請我參加他們正在研究的部份奧爾梅克文明遺址。」
「當他們看到潛艇拍攝的古巴海底城市,他們發現了與其正在研究的奧爾梅克遺址部份近似。」寶琳娜說,「當人類學家看到這些海底城市的水下圖像,看到一些巨石,一些符號和銘文時,便認為它們源於奧爾梅克文明。他們很驚奇。」
奧爾梅克人是從亞特蘭蒂斯的倖存者中發展起來的,而這個更輝煌的文明在上次冰河世紀結束時的一次大洪水中被毀掉。世界大陸板塊重新形成,一個超高度文明被毀,此前只有在流傳於近千年的神話故事和哲學家帕拉圖的記憶中能夠發現它。
但是,亞特蘭蒂斯文明是真實的。今天,保羅‧溫斯維格和寶琳娜‧扎利斯基兩位科學家已經發現這個事實。
❝ 喜歡就按讚,看過就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複習「理財的正道-穩賺安全的十大法則」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1/3129?page=3
http://www.xn--tsts07bnxm.tw/
【科學家發現亞特蘭蒂斯文明 將改寫人類史】
http://tw.epochtimes.com/b5/12/10/4/n3698353.htm
【大紀元2012年10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淨編譯報導)兩位大膽的科學家近期宣佈他們已經找到亞特蘭蒂斯王國。他們在古巴海域發現了沉沒的古城,包括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在遙遠的過去,這裡廣大區域均為陸地,但現在這座古城卻坐落在大西洋海底600英尺深處,科學家們確信這就是1萬年前神秘消失的亞特蘭蒂斯文明。
科學家:亞特蘭蒂斯發現在百慕大三角
科學家保羅‧溫斯維格(Paul Weinzweig)和寶琳娜‧扎利斯基(Pauline Zalitzki)利用潛水機器人在古巴海岸搜查後,證實了在大洋底下存在著巨大城市。發現擁有至少四個巨大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其他建築結構的城址,驚人的坐落在傳說的百慕大三角海域範圍之內。
根據阿克雷恩(Arclein)的陸地形成報告「古巴海底金字塔群」中的證據顯示,這座城市由於水面上升被淹沒,陸地沉入海底,這正與亞特蘭蒂斯傳說相符。
這場災難有可能發生在上次冰河世紀末期,由於北極冰蓋突然大量融化,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特別是北半球更為嚴重——海岸線移動、陸地消失、島嶼甚至島嶼大陸也隨之消失。
在上次冰河世紀末期,海平面比今天低400英尺。水面一旦開始暴漲,上升速度非常迅速,可想而知,不管當時還是現在,沒有任何技術可以改變亞特蘭蒂斯被大洋所吞噬。同時,有證據表明,目前加勒比海區域的土地當時也被一同淹沒。
阿克雷恩發現,那次海平面上升時,大西洋中脊處包括本島和亞速爾群島等處也一同下沉。即使上述地區不是那時被淹沒的,那次淹沒的區域範圍也足夠大了。
他認為,位於墨西哥灣沉降區與加勒比海沉降區之間的古巴與墨西哥尤加頓半島(Yucatan)區域,由於地形特點被大洋雙面夾擊,很可能在當時發生過垂直向東或垂直向西的沉降。這一切發生的原因是由於12,900年前的地殼變更和上次冰河世紀末期哈得遜灣盆地(Hudson Bay Basin)的緩慢上升造成的。
古巴導彈危機停止此項研究
據調查記者路易斯‧費爾南德斯(Luis Mariano Fernandez)說,這座城市早在幾十年前就被發現,但所有實地考察都在古巴導彈危機時被停止。
「在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美國核潛艇在墨西哥灣深海巡航時就發現了這座城市和金字塔形的建築。他們立即關閉此遺址,並對其進行控制,以免落入俄國人之手。」費爾南德斯說。
近期,由深海研究專家、考古學家和海洋學家小組在海平面下600英尺處發現了這座城市,他們表示這就是亞特蘭蒂斯城市。
發現比埃及更大的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古巴島曾經擁有的燦爛文明已經被寶琳娜‧扎利斯基發現的證據證實,由於島上及其遠古時代的圖騰和古文字壁畫與在海底發現的古遺蹟一模一樣。
通過潛艇勘探,與埃及吉薩金字塔類似的巨大金字塔形建築被發現。專家估計亞特蘭蒂斯金字塔形建築由幾百噸的巨石建造而成。
費爾南德斯說,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座水城同樣有華麗的獅身人面像,還有像巨石陣一樣排列的巨石,上面還刻有文字。
亞特蘭蒂斯水晶金字塔被發現
一個表面類似玻璃的晶體結構的巨大金字塔在百慕大三角在此次勘查中被一名潛水者發現。這個巨大的建築可能比埃及大金字塔還要大,在60年代曾經首次被一名醫生發現,後來法國和美國的潛水隊證實了它的存在。
改寫人類歷史的發現
這樣的發現會改寫人類歷史嗎?科學家稱,是的,它可以改變一切。
「這些石頭已經證實被切割、雕刻和拋光過,再用來建造更大的金字塔。這些建築上的奇怪的銘文有些類似埃及象形文字,他們都非常豐富,幾乎在所有的領域出現,但很少人能夠理解,一些符號和圖畫的意義也是未知的。」費爾南德斯在其撰文中說。
目前對亞特蘭蒂斯的探索已經被命名為「Exploramar」的項目,此項目將揭開更多這座特大城市的奧秘。
費爾南德斯在採訪科學家寶琳娜並問及關於古巴海域的廢墟是亞特蘭蒂斯城市的可能性時,寶琳娜說:「在現在墨西哥尤加敦人的認識上,土著人居住地的那些遺址可能來自奧爾梅克(Olmecs)或是原始的尤加敦文化,美洲中心北部的文化——一個興起於一個島嶼並在一次大海嘯中下沉的文化。這個島嶼被稱為Atlanticú。這與神秘瞬間消失的亞特蘭蒂斯相符。」
採訪過程中,記者問到首席科學家寶琳娜關於建造巨城的文明時,寶琳娜說:「當看到關於新發現的第一條新聞時,韋拉克魯斯大學對我們的工作很感興趣,並複製了這些海底建築的照片。尤其是這個大學的發掘人類學研究所還邀請我參加他們正在研究的部份奧爾梅克文明遺址。」
「當他們看到潛艇拍攝的古巴海底城市,他們發現了與其正在研究的奧爾梅克遺址部份近似。」寶琳娜說,「當人類學家看到這些海底城市的水下圖像,看到一些巨石,一些符號和銘文時,便認為它們源於奧爾梅克文明。他們很驚奇。」
奧爾梅克人是從亞特蘭蒂斯的倖存者中發展起來的,而這個更輝煌的文明在上次冰河世紀結束時的一次大洪水中被毀掉。世界大陸板塊重新形成,一個超高度文明被毀,此前只有在流傳於近千年的神話故事和哲學家帕拉圖的記憶中能夠發現它。
但是,亞特蘭蒂斯文明是真實的。今天,保羅‧溫斯維格和寶琳娜‧扎利斯基兩位科學家已經發現這個事實。
埃及象形文字複製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埃及神廟群自陸續興建後一直為經濟和宗教中心,廟宇內祭司也成為權力十分強大的階級,有時候連統治埃及國家的國王,都會遭受這些人的挑戰。惟隨著羅馬帝國勢力漸增及基督教勢力入侵,埃及神廟的重要性越來越薄弱。西元550年,最後一座神廟被關閉,許多神廟也付之荒廢。直到19世紀,少部份神廟遺跡才被考古學家陸續挖掘還原。伊芙供奉荷魯斯之神廟在西元前237年,即托勒密三世時開始興建,直至西元前57年,托勒密十二世,就是埃及豔后的老爸完成,其規模僅次於埃及的卡納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維基上說其拜大自然所賜,是全埃及保存最好的古代神廟。全因神廟建好後曾被厚厚的流沙掩埋了幾個世紀,使其免遭人為破壞和風沙侵蝕,直到1798,法國遠征隊的到來,神廟才得以被發現。廟前有一座“接生房”是獻給冥神歐西裏斯(Osiris)和伊西斯(Isis)之子荷魯斯的。荷魯斯是人類統治之神,古埃及的法老們都認為自己是荷魯斯的化身,所以組織紀念荷魯斯誕生的儀式,以示自己是荷魯斯的傳人。四周石柱的柱頂,刻著貝斯(Bas)神的形象,他能夠驅趕邪惡,保護分娩的婦女。第一塔門高36米,塔門牆身刻著托勒密十二世在鷹首人身的荷魯斯及女神哈托爾面前擊殺敵人,並作為貢品獻上。門楣上的彩翼日輪,是荷魯斯的抽象符號,寓意驅除邪惡,這裏的每個們上都可以看到。經塔門後,裏面就是頗具希臘風格的獻祭庭院,兩側都是廳柱,庭院正中的外柱廳入口兩旁亦有一高一矮,兩尊荷魯斯鷹像守護。外多柱廳竟然還能看到屋頂,這裏保存的實在太好了。各式的柱頭:蓮花的、蓮花苞的、紙莎草的、棕梠葉的;石柱刻著對荷魯斯進貢的畫面。過了外多柱廳,就是內多柱廳了。這裏最有名的就是這香水實驗室了。據介紹,這裏就是保存香水和熏香的地方了。牆上這密密麻麻刻著的,就是香水的配方成分表。不知道考古學家破譯了沒有啊?過了內多柱廳,就是內廳了。這裏刻了托勒密王朝時期舉行宗教儀式的場面,是最神聖的地方了。在祭壇之前的獻祭廳裏,牆上有一幅很大的壁畫。描寫了節日時,人們將荷魯斯的神像放入三桅帆船,然後抬著遊行的場面。想當年,這個聖殿只有法老和大祭司才能進入,為荷魯斯的金質神像更衣、灑香水並聆聽神的旨意。不過現在,荷魯斯神龕乘坐的聖船是複製品,真品在羅浮宮,而神龕內的金身雕像也已不知所終。每年的宗教儀式上,祭司們從丹達拉的哈托爾神廟內接出妻子哈托爾,在尼羅河中央與丈夫荷魯斯的船相會,之後祭司將“牛郎和織女”的神龕放進一艘聖船內,再抬進埃德福的這個聖殿內,讓這分居的夫妻倆團個圓。走出內廳,是環繞神廟的週邊長廊,個人覺得,這裏可是這個神廟的精華所在了。滿牆的象形文字,記載了法老的豐功偉績,祭祀的經過,也反映了臣民百姓的生活細節,其數量之多堪稱埃及神廟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