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生命教育,#浪浪豪宅 明年落成啟用!
相信前幾日發生走私未檢疫品種貓依法安樂死的不幸事件,讓很多喜愛毛小孩的大家感到遺憾。愛護動物不僅是愛,更是對生命的尊重,及對文明社會的價值體現。所以今天我特別前往本市正在改建的 #寵物銀行 進行視察。
目前本市的流浪動物收容所只有一棟鐵皮屋,環境對毛小孩來說並不友善。所以我們特別籌措近 #1億經費 進行改建。未來改建完成後,每隻犬隻的收容空間將大幅 #增加為7.5平方公尺,比中央規定5平方公尺多了50%。預計收容數也可增加為150隻狗、50隻貓。除此之外,更新增 #2000多坪 的戶外活動空間,可以讓毛孩子們有充裕的戶外活動空間。
一直以來我都呼籲 #領養代替購買,我家的 #吉米 也是領養回來的毛寶貝。因為這樣才能杜絕非法走私的業者,進而減少不必要的遺憾。而本市的寵物銀行不止收容浪浪,未來更將成為 #生命教育 的新場域,與學校及社區大學結合,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懂得愛護生命及尊重。今天在視察現場,就有好幾位爸媽帶著孩子前來擔任 #寵物志工,走出教室用實際行動體會生命教育,是最受用的課程。
期待 #明年五月 全新的寵物銀行落成後,你我都能一同前來擔任寵物志工,讓基隆成為推動動物保護的標竿城市!
#寵物銀行改建ing
#浪浪豪宅明年五月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節目主持人: 李基銘 本集主題: 老鷹想飛 林惠珊專訪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老鷹想飛這部紀錄片電影,1991年 沈振中老師開始觀察黑鳶,俗稱老鷹,後來因為想爬到樹上去觀察老築巢的行為不得要領,於是透過關係找到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的鳥類生態博士劉小如協助,而梁皆得導演當時正在幫劉博士...
基隆動物志工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六四雜想
天安門廣場上都唱些什麼歌?
天安門大屠殺是80年代中国民主運動的句點。
在1989/6/4之前,它也不叫六四,是六月四日發生屠殺後,才叫六四。
就好像318,在發生的當下,「真正」參與其中的人,叫它318,但外面的人都叫它太陽花,久而久之,我都必須要跟著別人叫它太陽花,不然外人不知道我在講什麼。
但是沒參加的人,或是透過新聞媒體在觀看的人,卻也感覺自己有參與到,有些真的有捐錢、做志工,這就不算沒參與到。不過,光是在電視前面看,也有人認為自己與廣場上發生的事心跳互通,甚至,過了幾年後,他真的相信自己有參加,縱使在當時,他其實沒有。 但當然,我們也要正視,真的有時代思潮這種東西,但我已經不確定那到底該是什麼了。
89民主運動,就這樣稱呼它好了,在當時,也有人,完全在外面,不,不是北京那裡有學生在群聚(?),天津有學生在看報紙,那樣而已。
而是根本就在那個國家的邊界之外,在外國,但他們透過零星的訊息,一起拼湊起來,感覺自己好像也身在其中,哪怕,89民運參與者,跟這些外國人,如果在某個深夜巴士站牌相遇到,就算邂逅,講了話,可能也會話不投機講不下去,因為兩人差異太大。
這些觀看的外國人裡面,就包括了一些台灣人,或更精準地講,在台灣,卻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人。
他們一直以為,中國人,只有一種。
可是,中國人是一群很少數的人,而且是假貨,真正多數,而且是真貨的,是另一群叫做中国人,的人。
但,在台灣的中國人並不在意這件事,因為,他們一直以來要的,都只是要關起門當皇帝,他們要的,是台灣人跟著他們一起,對自己說,我們都是中國人。
我對時代與音樂之間的關係,一直很有興趣。
1989年,台灣夜市裡,賣錄音帶的攤販,若不是在播陳一郎的「紅燈碼頭」,就是在播「歷史的傷口」。
當然,當時我也跟父母吵著買了那卷錄音帶。老三台也一直不斷播放那首曲子。大概就是小虎隊等級的流行吧。
台灣人講起六四,總是想起這首歌。幾年前,這首歌裡的很多人,都跑去賺人民币了,真香。那整個學歐美「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與「We Are The World」的眾星群集錄製歌曲的企劃,在台灣還沒有發生過很多次,在那之前,只有1986的「快樂天堂」,一首好像被拿來當台北動物園的歌曲,不過,後來變成了救國團的團康必唱歌曲。
這首叫做「歷史的傷口」的歌,被一群台灣人,或者說,在台灣的中國人,寫了、製作了、唱了。
這首歌要唱誰呢?要唱的是,另一邊,一群中国人,在中国,發生的事情。
這裡就有趣了,所以,在台灣的中國人寫了一首歌,傳唱有關於中国的事,給台灣人聽。台灣人聽了很感動,唱片很暢銷。
那,這首歌對中国人來說又是什麼感覺呢?
老實說,我在海外生活多年,我沒有聽過有中国人表示過知道,有這麼一首「歷史的傷口」的存在。
89民主運動,從4/15,開始有北京學生追悼胡耀邦,一路到6/4,這差不多50幾天的日子裡,一個追思運動,演變成一場大型政治運動。
香港人以為,這是個機會,如果中国因此而民主了,那他們97就不用逃跑了。結果中国沒有民主,武器的批判比批判的武器,來得有力量,然後,在香港,過得了97,過不了20。一切都是共产党的功勞。
回來到歌曲。
一群運動者,聚集在一起,要搞事。搞事過程中,需要一些激勵人心的精神食糧,存在主義的哲學、西方民主的理論、東歐民主思潮的思辨,等等。
音樂、歌曲,很重要。
但是,以台灣人的角度來看,就無法了解,這群學生都在聽什麼,唱什麼。這群學生,1989年是大學生,但在1966-1976這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整個社會基本上是停擺的,知識青年在下鄉跟貧下中農學習,所以,有一整代的人沒有念大學,或是念到一半書,就斷掉了,後來也補不太回來。
總之,1989的大學生,18歲,差不多都是1970年代出生,而且,他們的童年,差不多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過的。
所以,當他們開始搞事、搞運動,會唱的歌曲,還是一樣的歌,這種歌叫做紅歌。比方,「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国际歌」。
他們也有自己的流行歌曲,崔健的「一無所有」,歌詞裡的「你何時跟我走」,被廣場上的運動者,當作拿來對整個中国呼籲,你們何時要跟我們一起走向民主?
當然,後來的30年證明了,跟著人民币走的人,還是多了些。
香港維園紀念晚會很愛唱的「血染的風采」則是另一首從香港傳唱起來的歌曲。對了,今年香港維園不能辦六四晚會了,國民黨,你怎麼看?
他們也有台灣來的中國人寫的中國歌曲,但不是「歷史的傷口」,是侯德健的「龍的傳人」。
但侯德健就是因為太愛中国了,只好逃離假中國(台灣),逃到真中国去。
在當時的台灣,不是隨便愛中國都可以,要照規矩來,要愛國民黨要你愛的蔣家國民黨中國,如果你愛到的是真正的中国,那你就要傷腦筋了。
所以,國民黨真正要台灣人愛的,其實是國民黨,不是中國。
這些,就是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在傳唱,啟發他們的歌曲「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国际歌」、「龍的傳人」、「血染的風采」、「一無所有」。
一種中国民族主義、早期社會主義理想、抗日情節,幾個矛盾又在共产党的手中捏揉在一起的綜合體。
不過,台灣這邊,還是會以為,他們應該也有聽過「歷史的傷口」吧?
「歷史的傷口」由當時的國民黨政治金童趙少康發起,在1989年5月28日錄製,我不確定是錄製,還是普遍在一般零售唱片行發行。
不過,5/28,距離6/4,只有7天。
天安門廣場這麼大,人這麼多,要忙的、要鬥的,都扯不完了,誰有空聽你個台灣送來的錄音帶?
在「歷史的傷口」發行的7天之後,天安門真的大屠殺了。
這個運動,就結束了。至少,「廣場運動」已經結束了。應該這時候也沒人有心情去唱歌,就算唱,也不會去唱遠自台灣一群自嗨的人,送來的歌。
外國發生了一件事,我們國內的一群人,自嗨,寫了一首歌,歌頌那群外國人。
如果那群外國人也有聽這首歌,也覺得這首歌可以代表他們,那也許還可以。
可是,那群外國人,沒有聽這首歌。
趙少康那群人,因為沒有真正住過中国,而且他們也是蔣介石、蔣經國統治下的乖寶寶,會唱的當然是「第一支舞」跟「反攻回大陸去」,但是,他們不會,也不可能,聽「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或是「国际歌」。
所以,要討論、紀念六四,都很好。
不過,假中國的「歷史的傷口」跟真中国的「六四」,關聯不大。
「歷史的傷口」是「在台的中國人透過六四來動員最後一波的中國民族主義」的嘗試。
趙少康一輩想要傳達的,想要發起的,想挽回的,是在家天下的國民黨的蔣經國過世不久時(1988),最後一波的「國民黨中國愛黨愛國運動」。
1989年,從大學畢業出社會的人,現在也才54歲。
1989年,如果一個人已經報效國民黨的黨國已經十年,今年都還沒退休。
這篇雜想不是在直接講六四天安門,這篇雜想是在回顧當年用天安門來騙台灣人的國民黨。
喔,然後,在今天的台灣,他們還在,而且沒什麼變。
最後,我還是要強調,在六四,談六四,不是為了中國,或者中国。
在六四,談六四,是為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封建帝國的對抗,這樣的東西。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基隆動物志工 在 蔡適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辛苦各位搜救朋友,感謝基隆市動保所、寵物銀行、動物救援志工、民間救援團體,由於搜救地點車流眾多,有賴基隆市政府交通處、基隆市警察局中華路分駐所的協助,管制車流才得以吊掛救下小貓;也辛苦 張秉鈞。最認真 議員全程陪同聯繫!
至於貓咪怎麼上去的?
這點還有待釐清,是從上面掉下來的、還是爬上去的,總之我們希望各位朋友都能 #愛護生命,#愛牠就不要拋棄牠。
基隆出動蜘蛛人吊掛還管制道路 為救援困高架橋多日貓
https://udn.com/news/story/7328/5454224
#高空吊掛救援
#立法委員蔡適應
基隆動物志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節目主持人: 李基銘
本集主題: 老鷹想飛 林惠珊專訪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老鷹想飛這部紀錄片電影,1991年 沈振中老師開始觀察黑鳶,俗稱老鷹,後來因為想爬到樹上去觀察老築巢的行為不得要領,於是透過關係找到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的鳥類生態博士劉小如協助,而梁皆得導演當時正在幫劉博士做研究助理的工作。
於是梁皆得導演和沈振中老師就這樣相遇了,開始展開23年的黑鳶生態拍攝工作,一個做研究,一個跟拍。從1991年開始,沈老師發願要研究黑鳶20年,一直到2010年,也就是他研究的最後一年,一位叫林惠珊的女孩子,主動找到沈老師的連絡方式,寄信給他,說要跟沈老師一起研究黑鳶,於是沈老師無私的帶著他四處去觀察、研究黑鳶。然後惠珊開始接棒了,而沈老師的20年研究到期後,雖然退居二線,但依然全力協助惠珊接手的後續研究。
林惠珊:
高中時期的林惠珊本來就愛鳥,後來讀到沈振中老師所寫的《老鷹的故事》這本書時,這書記錄著三對老鷹繁殖的故事,最後它們因為面臨棲地的破壞,而是悲劇收場,那時已經種下惠珊內心想研究老鷹的種子。在大學選讀基隆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所以她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到基隆港邊看黑鳶盤旋的身影,就是這樣默默的觀察,大學畢業後短暫的工作,一邊也參加台北鳥會擔任解說志工,在這段到處看鳥的日子裡,又回憶起他在高中快樂的生活,於是在2005年決定進入屏科大的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就讀,這是全台唯一有做猛禽研究、又有收學生的單位,畢業後在中華鳥會短暫工作後,還是回到屏科大做研究,於是慢慢開始研究黑鳶,但因為經驗、方法都不足,於是惠珊鼓起勇氣,2010年連絡上了沈振中老師,想請教他如何研究黑鳶,這一年剛好是沈老師發願做黑鳶研究的最後一年,於是那一年是開始、也是他們交接的那一年…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dglBwiuq4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uJ_D4ZilH9Yysz5xpdCK5CDaP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