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
令人期待已久的2016台灣青少年領袖高峰會開放報名囉!
線上報名系統如下
http://goo.gl/0SvJil
非台灣籍學生,報名網址請上
http://goo.gl/iF0iYA
今年的活動主題為「視界改變世界 -- 改變,從我出發!」
活動日期:7/18(一)~7/22(五),五天四夜
活動地點:花蓮福容大飯店
招募對象:14歲(升國二)-20歲(升大二)之青少年 300人
活動費用:新台幣6,000元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唷~
在今年的青少年領袖高峰會,我們將討論五個不同面向的社會議題,分別是教育層面、戰爭/難民議題、改革的力量、媒體自律及環境的永續發展,我們在這五個面向下設計了15個不同議題,請要報名的學員,從以下說明中,認識議題要討論的方向,並在報名時選擇有興趣的議題。
今年的大會主題是「世界改變世界--改變,從我出發」,期許各位青年領袖選擇了議題後就可以開始多多關心相關的資訊,大會之後也會提供參考書目,期待你們在今年的營會中可以 發展出從自身出發的改變世界方案!
教育層面
十二年國教對學生的影響
台灣自2014年(民國103年)起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簡稱十二年國教),將原本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延長至十二年,目的是使教學更多元化、並使學生更認識自己。對學生而言,最大的衝擊可能是十二年國教改變了升學的制度與規則,但究竟這樣制度改變,是否有達成原本制度改革的目的呢?
我對教育制度的改革建議
台灣的教育制度自1990年代以來,歷經一連串的改革措施,不論是法令、師資、課程、教學、教科書、財政等方面,均有重大的變革。在變革中,總是有許多的擁護者、當然也有許多的反對聲浪,但除了支持與批評,如果我有機會成為執政掌權者,我可以提出什麼更好的具體建議?並評估其影響力。
台灣教育如何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
全世界的青年正處於一個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knowledge -driven economy)時代,青年國際競爭力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石和關鍵,也是全球化下台灣教育須重視的議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強調,大學生的競爭力應建立在:優質的基礎學問、優異有用且日益改進的專業知識或技術、廣泛的普通常識、好的EQ、好的邏輯思考能力、好的表達能力及好奇心等七種能力上。你覺得台灣教育如何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邀請你來集思廣益。
提升學習動機(或能力)的教育模式
在心理學上,『動機』被視為人類行為的原動力,可以引起個體從事某些活動、行為或學習,並使已經引發的活動持續進行。目前在教育領域,有許多新興的教育方法及模式,如山野教育、在家自學、翻轉教育等,對我而言,什麼樣的教育模式可以引發我的學習動機、甚至幫助我提升學習能力呢?
戰爭/難民議題
如果我是德國總理梅克爾,我會如何制定國家的難民政策
2010年年底爆發阿拉伯之春後,數量激增的難民及經濟移民,從中東、非洲和亞洲等地經地中海及巴爾幹半島進入歐盟國家尋求居留而產生的移民潮,使歐洲國家面臨嚴峻的考驗。去年下半年起,德國總理梅克爾本著人本精神,敞開德國接納難民的進入,但也面對許多後續的問題。如果你是德國總理梅克爾,你會如何制定國家的難民政策?
世界一家--我可以為難民們做什麼?
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後,截至2015年,已有400萬敘利亞人逃到國外,另有76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是目前國際上最大的難民來源。目前各國移民法對於難民問題的處理方法雖不盡相同,但大多時候,會採取「原居地遣返」或給予「政治庇護」。相對於各國政策上的介入,難民問題是我需要關注的嗎?身為這世界的一員,我可以對難民問題提供什麼協助呢?
改革的力量
生活周遭的正向力量
7歲的凱薩琳在電視上看見瘧疾對非洲兒童的威脅,發起募捐蚊帳的運動,募得6萬美元的善款,拯救近兩萬個小生命;11歲的馬拉拉透過部落格揭露塔利班統治下巴基斯坦女孩的命運,讓全世界更關注巴基斯坦的女權問題;12歲的韓哲克發現世界各地仍存在童奴問題,在校園發起「零錢,零捆鎖」解放奴隸募款。改變世界不需要等到長大,你我都可成為生活周遭的正向力量。
鄉民的正義是誰的正義?
近年來,社群媒體蓬勃發展,造就網路上的另一種社群輿論力量,也產生了一個新的名詞:網路鄉民。在面對許多社會事件時,許多網路鄉民的言論,有時甚至會強烈影響事件的運作。但網路訊息的發布通常未經查證、來源不明、或者僅有片面的事實,以至於常有以訛傳訛的現象。在事實不明的情況下,許多義憤填膺的正義感,所帶出來的究竟是真正的正義、或者只是盲目的熱情?
青年改變力量-我如何參與社會制度的變革
近年來對於社會制度的改變,有許多來自年輕族群的呼聲,也激發了年輕人參與政治的行動。社會的改革不只需要拆毀、更重要的是制度性的建設,因此運用合適的方法參與在社會制度的變革中,是這一代有熱血、有抱負的年輕人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你對社會的變革有什麼期待呢?你可以如何參與在社會制度的變革中?
媒體自律
如何培養閱聽者的媒體素養
媒體素養係指一個人具有辨識和了解大眾媒體對個人正面和負面影響的知識與能力,而不受到媒體的不當影響。現今的世代,媒體資訊影響你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也成為年輕一代建立世界觀及價值觀的最重要來源。然而在媒體產製的過程中,有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媒體報導的角度,使呈現出來的內容與真實有落差。身為閱聽者,該如何在良莠不齊的媒體環境裡培養出辨識與判讀的能力,當個耳聰目明的閱聽人?
看不見的拳頭-我如何面對網路霸凌
過去的霸凌事件無論是言語或行為,都發生在實際的生活中,但隨著社群網站的快速發展,網路霸凌成了新興的議題。言論自由讓我們都能暢所欲言,在享受選擇的自由的同時,你是否也曾經被他人的言論所傷、或者不經意的傷害別人? 當我們能夠意識到網路上的言論就像看不見的拳頭,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我所期待的媒體文化
現今的媒體充斥著以腥、羶、色為主要訴求的報導內容,報導的目的是刺激民眾、而非本於真實。清大教授彭明輝曾表示:「改變媒體的力量來自於我們對媒體的選擇,視聽大眾的選擇決定媒體文化。」你期待打開電視可以看到麼樣的新聞,你期待媒體在社會上發揮什麼樣的正向影響力,你又會如何選擇、影響媒體的文化呢?
環境的永續發展
別讓消費變浪費-如何減少拋棄式設計
隨著世界人口增長,我們所創造出來的垃圾量也越來越驚人。每一年,全球人類製造出2000億個寶特瓶;在台灣,我們每年平均喝掉超過11億40萬瓶的瓶裝水,塑膠袋用量更是每年超過180億個。這讓垃圾問題帶來極大的處理成本及環境損害,除了回收再利用,如何在一開始的設計上就減少拋棄式設計,並鼓勵人們減少消耗性物品的使用,是目前的重要課題。
自己的海洋自己救:喚醒人們對海洋的永續發展意識
由於人類持續的活動及開發,海洋環境的健康和生產能力都面臨重大威脅。《科學》雜誌曾報告,由於垃圾處理不當,全世界每年向海洋傾倒了達480萬至1270萬噸塑膠垃圾,人類生活所產生的汙染物,對人體健康和海洋生物資源都帶來極大威脅,若不能有效遏止這些問題及環境破壞,將使得海洋生態走向崩解。如何喚醒人們對於海資源永續發展的意識,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日常生活、隨手可做的環境保護行動
對你而言,「環境保護」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個口號、或是具體可為的行動?環境保護的觀念已經倡導許多年,但多數民眾與政府機關對於環境保護的理解方式似乎尚未轉化為堅強的環保信念,許多作為來自強制的規定而非主動參與,要讓環境保護理念深植人心,並產生實際行動仍具挑戰。運用你的創意,發展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做的環境保護行動,並推廣出去,讓更多人一起參與吧!
Search
塑膠物對海洋環境的傷害會如何影響人類呢 在 海洋垃圾對生物的傷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海洋 垃圾對生物的傷害. ... 《海洋減塑:青年行動》環境教育影片. 鯨嘆號Human and Nature. 鯨嘆號Human and Nature. •. 554 views 1 year ago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