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麻雀誤入人類的房間 ◎孫維民
在搖動的吊燈和灰白的牆壁之間
在灰白的牆壁和窗戶的花紋之間
在窗戶的花紋和舞蹈的灰塵之間
在舞蹈的灰塵和禁錮的天空之間
在禁錮的天空和燦亮的壁飾之間
在燦亮的壁飾和碰撞的聲響之間
在碰撞的聲響和甦醒的恐懼之間
在甦醒的恐懼和微笑的照片之間
在微笑的照片和光束的腐味之間
在光束的腐味和記憶的碎片之間
在記憶的碎片和沉寂的電視之間
在沉寂的電視和遙遠的林木之間
在遙遠的林木和枯死的盆栽之間
在枯死的盆栽和黃昏的槍聲之間
在黃昏的槍聲和損壞的玩具之間
在損壞的玩具和攤開的報紙之間
在攤開的報紙和猩紅的領帶之間
在猩紅的領帶和稻草人的臉之間
在稻草人的臉和凶殺的戰爭之間
在凶殺的戰爭和鍍金的獎牌之間
在鍍金的獎牌和藥瓶和酒杯之間
在藥瓶和酒杯和黑色的褻衣之間
在黑色的褻衣和床單的皺褶之間
在床單的皺褶和格列佛遊記之間
在格列佛遊記和深秋的田野之間
在深秋的田野和地毯的毛髮之間
它撲動著雜亂的,絕望的雙翅
(一九八七・八)
——孫維民,《拜波之塔:孫維民詩集》(台北市:現代詩季刊社,1991.10),頁133-135。
--
◎作者簡介
孫維民
一九五九年生。輔大英文所碩士、成大外文所博士。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臺北文學獎新詩獎、藍星詩刊屈原詩獎、中國時報新詩獎及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等。著有詩集《拜波之塔》、《麒麟》、《日子》、《地表上》,散文集《所羅門與百合花》、《格子舖》。
十五歲便開始寫詩,文字內斂簡潔,既具現代感又富含靈性,題材多取自日常生活,看似隨興實則細節與布局嚴謹,質地精純,關注音樂性,在低調淡漠中流露深刻情感和不與世故妥協的純真。
(摘自孫維民,《異形》(新北市:聯合文學,2020.10)作者介紹)
--
◎小編鋼筆人賞析
〈一隻麻雀誤入人類的房間〉(以下簡稱〈人〉)收錄在孫維民第一本詩集《拜波之塔》中,這本詩集收錄孫維民1980-1988年間所書寫的詩。有趣的是,在同一本詩集中,還有一首詩叫做〈一隻麻雀誤入我的房間〉(以下簡稱〈我〉),正好排在這首詩之前,在此先引用全詩:
--
一枝麻雀誤入我的房間
它知道如何進來
卻找不到出去的路——驚慌地
在灰白的牆壁與漆黑的恐懼之間
來回碰撞。我撿起飄落的羽毛
想像它的處境彷彿人類
當他脫離同伴終於迷失
並且掉進野獸,或是魔鬼,的陷阱
它在牆壁和窗玻璃的天空假象之間
來回碰撞。一隻糊塗的麻雀
它應該跟隨同伴
遠離人類的住處——
或許相互推擠的高樓終於使它
失去了機警與追逐的曠野
它可以飛過城市的上空
飛過公路,汽車,天線,鐵窗
它可以飛過議會,法院,靶場
甚至可以降落在銅像的頭頂
歌唱排泄——不過,進入人類的房間
這是危險的遊戲
致命的錯誤
我檢起飄落的羽毛,聽到
它顫抖的,恐懼的叫聲
絕望如一雙中彈的花鹿
或是游進網罟裏的魚群——
在越來越瘋狂的碰撞中
我想像它終於了解自己的處境
我想像它終於知道:它,已經掉進
一種可怕的動物,人類,的陷阱
我憐憫地拉開窗子
讓它逃離我的房間
(一九八七・七)
——孫維民,《拜波之塔:孫維民詩集》(台北市:現代詩季刊社,1991.10),頁130-132。
--
這兩首詩並不是同時發表在同一本詩刊上(〈我〉發表在《中外文學》,而〈人〉發表在《現代詩季刊》),不過有些共通點,首先是他們發表時間點相當接近,位於解嚴前後(解嚴為1987年7月15日)。然而完成於解嚴前的〈我〉和解嚴後的〈人〉在整體氛圍上都相當森嚴,我們大致上可以想像書寫這兩首詩時,詩人的心態仍在某種高壓的政治之中,而這兩首詩以不同的方式來描寫這種高壓。
然而,這兩首詩的敘事者並不同,在〈我〉之中,敘事者我看著掉落羽毛、絕望的麻雀,主體是我,看著客體麻雀並有所感慨,這是較有距離、較疏離的角度。麻雀原本是自由、甚至可以嘲諷各種政治的(它可以停在議會、法院、靶場甚至是銅像的頭頂),然而一旦落入人類的房間,等於踏入陷阱,這幾乎是明白說出,人類塑造了一種能使自由者恐懼的環境(甚至是政治環境),當無法離開時,在其中的主體甚至會感受到面臨死亡的恐懼。
然而,同樣是對人類、政治的惡意的感慨,到〈人〉時,敘事角度變成以麻雀為主體,作者不斷「以在……和……之間」的句法連接兩樣物品,麻雀在無序的空間中慌張地飛翔,而那些物品隱隱指出當代政治的殘酷,這樣的無序也隱隱呼應著,當時人們一旦不小心踏入政治事件時,經常是求助無門而到處碰壁的;更加殘酷的是,麻雀最後只能「撲動著雜亂的,絕望的雙翅」而沒有任何離開的可能。
雖然照詩集給的時間,〈我〉寫於〈人〉之前,甚至是寫於解嚴之前,〈人〉一詩中以秩序顯現出麻雀的慌張與無序,更顯出奇殘酷的本質。即便蔣經國於1987年7月宣布解嚴,但當時人的心理還沒真正解嚴,政治的禁忌猶在生活之中。對當時的人而言,大家都可能是那隻麻雀,一旦踏入陷阱,便再也沒有離開的可能,只能絕望於彼處。
-
美術設計:佳郁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22.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奇怪 #孫維民 #一隻麻雀誤入人類的房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音樂新鮮人Jeff,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空中LIVE演唱多首創作 ⭐️香港獨立樂隊玖拾後跨海視訊 ⭐️吉他空靈唱作女聲-楊宜蓉 📍喜歡影片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___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IG,獲得最新資訊! https...
「塑造注音」的推薦目錄:
- 關於塑造注音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塑造注音 在 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塑造注音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塑造注音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塑造注音 在 [問卦] 杜奕瑾的微軟經歷- 看板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塑造注音 在 塑:是ㄙㄨˋ還是ㄕㄨㄛˋ 的評價
- 關於塑造注音 在 塑造注音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塑造注音 在 塑造注音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塑造注音 在 塑造注音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塑造注音 在 【全程字幕】被問軍公教薪資審議機制柯文哲秒回「一句」引 ... 的評價
塑造注音 在 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現在大女兒幾乎都是天天跑學校圖書館去借她自己想看的書,所以我就只需要負責去找些她應該還不會主動借閱的書籍,推薦給她
今天就分享一下,上個月我找給大女兒的書籍(改天再分享小女兒的)
______ #透明人 #藍眼叔叔 ______
親子天下出版的《透明人》和《藍眼叔叔》,是我自己最近找到非常具特色的兩本童書
這兩本書的選題都很特別,《透明人》是一本關於「生命、死亡、記憶、存在意義」的童書:
"
故事的主角,是小猴子與小星星兩個孩子。
小猴子的爺爺遠行?後,他每天都坐在家門口等著爺爺寄信給他。始終等不到消息的他,卻意外拿到製作「透明人」的藥水的配方?!
小猴子和朋友小星星歷經困難製造出的藥水,一開始沒有隱身的效果,卻意外的讓阿茲海默症的奶奶,短暫的恢復了,而原來那些藏在奶奶心裡的記憶,並沒有消失
"
而《藍眼叔叔》是一本關於「人與自然、破壞與反撲」的童書。
不只在選題與一般單純講述故事的童書不同,這兩本書在人物與故事的描述上,也帶著深度的寓意,因此大人讀起來會感到有些驚豔,覺得這與印象中的童書不同。
此外,因為作者甘耀明老師除了是一個得過金鼎奬的作家,本身也是一個作文老師,所以這兩本書在描寫景緻、情緒上的用字遣詞,都有一定的文字美感,也因此營造出輕快且具有色彩的畫面。
我自己覺得,孩子不一定會第一時間對這兩本書感興趣,但是如果孩子願意閱讀,應該可以從內容寓意與文字運用上,學到不同於其他童書的內涵。
網路介紹: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product/11169889
#國小高年級 #沒注音
#個人優先推薦_透明人
______ #蘋果樹小女巫 ______
之前在陪女兒逛書店的時候,想推薦她看看西方的奇幻文學小說(像是哈利波特、波西傑克森),可惜這些小說規模太大,目前的她還無法產生閱讀的意願
所以後來我挑了上誼文化所出版,一部比較入門的奇幻小說《蘋果樹小女巫》給她
這部德國兒童小說的故事場景發生在現代,卻充滿了魔法與想像:
"
有位小女巫,住在一顆可大可小的紅蘋果。她討厭又吵又鬧的小朋友,生活卻被剛搬來的雙胞胎一家人打亂。
為了趕走這一家人,她在屋頂上安裝蝙蝠偷聽耳、放出濃霧幽靈,還向天氣女巫預訂了一場暴風雨之夜。不料,兄妹倆卻在無意間爬上了蘋果樹
"
我個人感覺這部小說不論是人物塑造還是劇情的鋪陳,都具有童趣。而在書籍的編排上,除了有注音之外,內容的章節相對簡短,行距與字體不會太小,且每隔幾頁也配上圖片,因此對於剛剛要入門長篇小說閱讀的孩子,應該還算不錯的選擇。
這套小說在德國已經出版了7集,目前在台灣也出版了3集,有興趣的人可以讓孩子去書店翻翻看
網路介紹:https://store.kimy.com.tw/project/202008_apple/index.html
#國小中高年級 #有注音
#長篇小說閱讀入門
塑造注音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深度數位大掃除》x3本
🚀你或許有聽過「#數位極簡主義」或「#數位斷捨離」之類的運動,這是一種將數位科技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奪回人生主導權的生活理念
🙋但是,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瓦基想與你分享具體的實踐步驟和我的心得收穫
✍️圖文心得、下載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gital-minimalis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是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他的著作還有其他「深度」系列的書籍:《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和《深度職場力》。不難看出是一位對生產力有深刻研究的作家。
在這本書裡,他提倡一種「數位極簡主義」的理念,強調我們要審慎應用科技,並且重新思考市面上繽紛炫目的科技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價值。如果這些科技只提供廉價的娛樂和低劣的資訊,那麼寧可捨棄不用。
此外,他也提供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何利用30天的「暫停時間」,停止接觸非必要的數位科技,細心體會和品味生活,最後才重新導入(或放棄)這些科技,並且詳細定義「如何」和「何時」使用這些科技。
整本書引用許多對於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評論文章,互相辯證不同的論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終究,我們要以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主,科技只是輔助,不該讓它反客為主。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自從我從去年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部落格和臉書粉專之後,我跟數位科技就一直處於一種拔河的狀態。一方面我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一方面也需要處理網站技術方面的事情,編輯網頁和美工設計,也都脫離不了數位科技。
尤其平日下班之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原本我遵循去年讀完《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的時間,錶定每天30~60分鐘,但總會不小心逛到超過時間。
再加上,由於經營部落格的緣故,需要涉略很多的數位工具,因此我訂閱了許多APP服務的電子報。這些電子報都會夾帶吸引人的標題和內容,只要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連結裡面,到最後總是耽誤了原本想做的事情:閱讀和寫作。
因此,我開始自問:「我戒斷的數位科技還不夠多?」、「我使用這些數位科技的心態要調整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再幫我更進一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終於,「賓果」!
【我如何使用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作者的這句話:「你需要一套成熟的科技使用理念,以自己的深度價值觀為基礎,問自己:你該使用什麼工具;你如何使用他們;你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他們?」腦中便開始浮現出,關於目前使用數位科技的許多省思。
接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把書中的流程轉化成具體的步驟,也參考了網路上其他讀者的實作方式。最後,我用子彈筆記的方法,規劃出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準備方法和執行步驟」,並且透過寫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想法。
然後,從7/1到7/30之間的三十天裡,我進行了一次數位斷捨離的流程,重新打造一套我自己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我回顧了這段過程,並且把這套方法做成一份「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底下分享我的詳細實踐心得,文章底部附有這個模板檔案的下載方式。
【1.數位極簡主義: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數位極簡主義的定義是:「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指的是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不要被科技牽著走,在這個充滿誘惑裝置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仔細想想,我總共使用了哪些科技?
雜亂是代價高昂的。太多的裝置、app、服務佔用的時間和注意力,使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可能抵銷單一物件所帶來的效益。找個時間,完整地列出來你正在使用的科技,可能連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頓.哈瑞斯曾經出面爆料:「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他繼續說道:「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利用這個練習,看看自己的靈魂都放在那些APP上頭。
我使用的3C產品不多,只有桌電、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常使用的軟體則有 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Spotify、Brain.fm、Audible、Scribd。
✅你現在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為自己帶來好處?
優化很重要。判斷某個科技是否支持你重視的東西,只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獲得那個科技的潛在效益,它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那項科技。你如何使用它們?
帶來哪些好處?我使用桌電、筆電維護網站、經營社群、撰寫文章。使用智慧型手機跟朋友連絡、即時收看新聞資訊和網路影片。使用電子閱讀器、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在我移動通勤和外出在外的時候,閱聽不同的書籍。
我使用Evernote撰寫文章、紀錄網路文章摘要,用Trello管理部落格待辦事項。我使用Email、FB、IG、PTT、LinkedIn與社群互動、回答讀者問題。我使用YouTube觀看網路影片。我使用Brain.fm聽專注音樂、用Spotify聽休閒音樂。
✅但放棄這些科技會帶來哪些不便利?
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這種滿足感和我們做的具體決策無關。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意義非凡,主要是因為握有自主權的滿足感。主動放棄這些科技,帶來些微的不方便?還是巨大的不方便?
放棄使用電腦,會導致無法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媒體。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無法即時與人通訊,也無法收聽有聲書。放棄社群媒體,會失去許多與部落格讀者互動的機會。放棄數位管理工具,會失去以後「搜尋」專案紀錄的便利性。
【2.數位斷捨離 :30天實踐步驟範例】
騰出3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停使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利用30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暫停期結束後,將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重新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規劃日後的具體用法。
✅我曾經使用哪些數位工具?
我使用的硬體:「桌上型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使用的軟體:「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Spotify、Audible、Scribd」。
✅有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暫停使用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試著暫停與移除的APP有: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必要的功能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面使用,而且在限制的時段內使用。更進一步,我降低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
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使用自動回覆,通知親友與讀者我的數位斷捨離時間,替自己保留一段緩衝時間。
✅我在30天裡,採取了哪些休閒?嘗試了哪些興趣?
作者提到:「如果你從生活中淘汰那些數位的干擾之前,沒有先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你會覺得數位斷捨離後的體驗很難受,因為你不知道斷網後要做什麼,反而難受。」因此,重拾自己曾經喜歡的非數位休閒,就非常的重要。
我試著在空出來的時間裡,讀了更多的書。最近讀了《人生給的答案》之後,對「靜坐冥想」產生強烈興趣,趁著這段時間,每天撥出10分鐘的冥想時間。此外,在用電腦寫作的時候,把網路中斷,專心於純文字的輸出。
休閒娛樂方面,在假日安排了更固定、更多的時段,和女友一起練習國標舞。假日出門買早餐時,不騎機車,改用散步的方式,在這段悠閒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終於,把訂閱很久卻沒認真讀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拿出來讀。
✅哪些工具支持我的價值觀?
需要經營部落格和社群粉專,桌電和筆電仍然必要。將智慧型手機簡化成通訊為主的目的,搭配移動通勤時可以收聽有聲書為輔。電子書閱讀器仍然是外出時的好搭檔,方便攜帶的特性仍讓我愛不釋手。
社群軟體是與讀者接觸和交流的重要管道,保留,但是限制自己只能在電腦上使用,而且只能在固定的時段使用。調整Evernote和Trello的使用方式,與手寫的子彈筆記做出功能區隔,主軸目標寫在子彈筆記裡,輔助記憶、紀錄的資訊則放在數位工具裡。
✅具體規劃,我會如何使用它?
區分清楚自己每天的「數位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早晨醒來之後採取晨間習慣,偶爾閱讀、偶爾使用30~60分鐘的電腦,中斷網路並且以「自由書寫」撰寫讀書心得文章。我在網頁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這個套件可以把你需要隔離的「時段」和「網域」設定上去,在那段時間內你就無法使用這些網頁。
平日下班後,我只有在星期二、四,允許自己22:00~23:00接觸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保留星期一、三、五的時間給自己享受「離線狀態」。在假日,才允許自己擁有比較多的數位時間,放在上午和傍晚使用,下午時段則保留給離線狀態。
✅哪些工具已經變成非必要?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認為只要留下最重要的來電鈴聲就可以。我取消了Brain.fm的訂閱費,改以Spotify裡面的歌單取代,找關鍵字「Focus、Reading、Piano」的歌單都是很好的選項。我刪除了手機上的LinkedIn和YouTube,只在電腦上使用。加上我原本就已經刪除了FB、IG、PTT的手機APP。
【3.數位極簡生活30天:我的四個感想】
經過30天的實踐之後,我有什麼感想和收獲?那就是「這一切的重點不是使用了什麼科技,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讓科技來選擇你,你可以選擇使用哪些科技,我們有能力主導自己的人生。
在《湖濱散記》中,梭羅寫道:「大部分的人過著沉默絕望的生活。」然而,比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樂觀地反駁:「他們確實以為自己別無選擇,但機靈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煥然一新。拋棄成見,永不嫌晚。」我們確實有能力扭轉這種狀態。
✅獨處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的文章和文獻說明「獨處很重要」。他對獨處的定義是:「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而且,獨處時的思考,會帶來一種「從容的反思所衍生出來的洞察力和情感平衡」。
我很欣賞的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在日記裡寫道:「獨處是令人精神煥發的愉悅消遣」。在這30天裡安排的「離線時段」,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最好時趕。我本來已經是個很容易享受獨處的人,減少了數位資訊的刺激後,更容易感受到思緒的活躍,以及內心的平靜。
✅別按讚,對我有什麼改變?
作者不鼓勵你到處「按讚」,因為按讚提供的互動太少。以至於,除了淪為社群公司優化演算法的資訊之外,你跟貼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提升。這類互動流於淺薄,也沒有深度。
我的做法是,雖然不按到處讚,但是看到想要互動的文章,就直接在底下留言。當然,如果因為我這麼說,可以讓這篇文章的按讚數大減、留言數增加,那我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誤)。
最後,作者也對例如FB和IG之類的APP提出建議,如果你真的要用社群媒體的服務,最好離手機版本遠一點,因為那對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在數位斷捨離的步驟中,刪除了大部分的手機APP。
✅我重拾休閒的收穫是?
其實,大家都高估了休息時「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效果。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或是一大早為了孩子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但是,根據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指出,耗費精力的休閒活動,反而會提升休閒之後的心靈感受。
作者說道:「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休閒活動,例如盲目地滑手機、心不在焉地追劇。把精力投注在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上,收穫總是豐厚許多。」
由於減少了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跟寫作,讓我能更從容地體會書中的文字,也能更專注地寫下我想說的話。另一個收穫是,我開始培養起睡前「靜坐冥想」的習慣,每天10分鐘採取正念呼吸的方式,把當天的雜念跟煩惱重新歸零。
✅我做了哪些注意力抵抗運動?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吳修銘,在書中評論媒體的某一種商業模式:「你聚集人群,不是因為你想賺他們的錢。而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轉賣給想獲得那群人關注的其他人」。Google和臉書的主要資源是「眼球關注時間」,如今獲得眼球關注比開採石油更有利可圖。
1830年第一份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的創辦人意識到他可以把讀者變成商品,把廣告變成顧客。用盡全力把讀者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推出許多爭搶眼球注意力的新聞報導。對於新聞的內容品質要求,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以前的我接觸新聞的管道,不外乎Yahoo新聞、社群推播的新聞。但是作者提倡「慢媒體」,他認為:「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們要以一種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
因此,我開始嘗試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報導(需要訂閱費),比起那些標題聳動、內容空泛的新聞,〈華爾街日報〉對於世界的財經趨勢和政治局勢,都有更深入和精準的解讀。我也試著體驗以「付費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媒體,與那些以吸睛文章「賣廣告」的媒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總結:我的數位斷捨離10個行動】
如果你直接跳到這裡看結論,想知道我實踐上採取了那些行動,那麼以下這些就是這30天來,我的10項行動清單:
1. 刪除數位斷捨離30天之後不必要的APP,我原本已經刪除了FB、IG、PTT,現在進一步刪除手機上的Youtube、LinkedIn、Brain.fm,只留下方便移動時收聽的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以及音樂服務Spotify。
2. 關掉智慧手機的所有通知,包含鈴聲、畫面橫幅,只留下「電話通知」和「簡訊」。有意識地在固定時段,才查看重要APP的資訊。
3. 在固定時段批次處理所有的數位科技產品(硬體、軟體、網頁、APP),不要讓這些東西佔據全部的注意力。一口氣回信、回訊息,總是比零散時間處理來的有效率。
4. 規劃固定的生活作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阻礙的時段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雖然下班作息一樣需要規劃,但效果都比不上晨間作息。
5. 限制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
6. 安排自由的網路漫遊時間,但不宜太久。我避免在平常的五個工作日網路漫遊,只安排在每週六、日晚上時間,允許自己愛逛什麼就逛什麼。
7. 關閉網路、設定鬧鐘,替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間做出隔離網路的環境。我開始習慣在閱讀跟寫作的時候,把網路完全切斷,設定45分鐘的鬧鐘提醒自己休息。
8. 取消訂閱不必要的Email電子報,尤其是跟我現在專注的目標無關的項目,電子報雖然提供了很多資訊,但還是要輔助自己的目標才有價值。我曾經喜歡到處訂閱,但現在我取消了80%的電子報。
9. 開始閱讀慢媒體,捨棄低品質的劣質媒體和社群新聞,在固定的時間才靜下心來閱讀慢媒體。我開始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報導者〉這類的優質新聞。
10. 讓親友和讀者知道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段,給自己緩衝空間又不失禮貌,又能在心情最沉澱和平靜的時候,再認真回覆訊息,或撥通電話親口聊天。
【後記:最重要的事就是…】
《深度數位大掃除》讓我透過這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練習,重新檢視、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模式。讓我回想起之前讀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烙印在心底的這句話:「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隨時提醒自己,要跟這些APP和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服務不是「想要打造更美好世界的宅神」送給大家的禮物,而是刻意設計成放進我們口袋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注意自己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主宰了生活的步調。
最後,我想跟你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你自己最重要的事,當成是最重要的事。」邀請你一起加入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也歡迎你在三十天的練習之後,留言分享你的收穫和體會。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數位誘惑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抽獎辦法】感謝 時報出版
1、抽出「3本」《深度數位大掃除》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執行數位斷捨離最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覺得要關閉手機的通知很難,朋友會很難找到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8(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3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0(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塑造注音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空中LIVE演唱多首創作
⭐️香港獨立樂隊玖拾後跨海視訊
⭐️吉他空靈唱作女聲-楊宜蓉
📍喜歡影片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___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IG,獲得最新資訊!
https://reurl.cc/a5KWWQ
🔴音樂新鮮人專訪節目/ 玖拾後樂團+楊宜蓉一小時深度專訪
🔊5/31(一)18:00 首播
🔸音樂新鮮人YouTube(18點影像同步首播)
🔸Spotify 🔸Apple Podcast
🔸SoundOn聲浪 🔸Google Podcast
🌐各大平台搜尋關鍵字:
音樂新鮮人、楊宜蓉、 玖拾後、世新電台
____
城市的人步伐疾速,時常忽略自我與環境的呼吸脈動。
香港獨立樂隊「玖拾後」於2015年年尾成立
由現團員吉他手阿前、鼓手Jamez
貝斯手阿丁三位資深樂手組成
透過純音樂的演奏代替語言
讓聽眾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從而和音樂連結起來
塑造每個人腦海裏獨有畫面。
____
楊宜蓉Aura
⾼雄⼈,16歲獨⾃北上讀書的女⼦
誤打誤撞走上了創作這條路
覺得這個世界並不大溫柔
雖然力量不大
但想為這世界注入些柔軟
2020 三⽉ 女巫店『加上我或除以我』
2020 九⽉ 煙花蕨醒
2021 三⽉ legacy mini@amba 『漏光反應』
#跨海連線 #專訪 #香港樂團 #獨立樂團 #空靈 #創作 #跨海 #電台 #音樂新鮮人 #世新電台
塑造注音 在 塑:是ㄙㄨˋ還是ㄕㄨㄛˋ 的推薦與評價
注音 ㄙㄨˋ. 漢語拼音 sù. 釋義. [動]. 1 用泥土等做成人、物的形狀。如:「泥塑 ... 《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時一定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2 陶冶、培養。如:「塑造 ... ... <看更多>
塑造注音 在 塑造注音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推薦與評價
條目塑造. 拼音sù zào. 注音ㄙㄨˋ ㄗㄠˋ. 詞語解釋網路解釋網友討論... 這部小說成功地塑造了石油 ... ... <看更多>
塑造注音 在 [問卦] 杜奕瑾的微軟經歷- 看板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是這樣的
從杜奕瑾開始各種所謂的「協同作戰」報告以來
先不說也不是用甚麼新技術
都是一些傳統的機械學習手法
但是從結論來看根本是狗屁不通
所以我就很好奇
身為「微軟公司人工智慧(AI)部門亞太區研究總監」的杜奕瑾
微軟爸爸的亞太區人工智慧部門研究總監啊
怎麼會端出這種狗屎出來
如果Google搜尋「"微軟" "人工智慧部門亞太區" -"杜奕瑾"」
你只會找到「杜亦瑾」、「杜以瑾」等因為錯字
或是爬蟲網站把杜奕瑾的名字省略了
所以沒被剃除的結果
也就是說這個杜奕瑾擔任過「研究總監」的「微軟亞太區人工智慧部門」
只出現在杜奕瑾自己的介紹
該不會跟唐鳳的Apple在地化雲端服務部顧問一樣是吹的吧?
https://disp.cc/b/Gossiping/edPx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634523550.A.E5C.html
所以這個杜奕瑾待過的「微軟亞太區人工智慧部門」實際上是哪個單位呢
而所謂的「研究總監」又有多屌呢?
有沒有了解的人能夠分享一下八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39.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95321447.A.748.html
亞太區卻沒有中文名稱嗎?
Deep Learning最難的就是收集資料
用他能收集到的真實資料來做的話
抓出來的網軍 党不會付錢
可是Apple連比特幣都沒給他
我完全同意你的回文
如果真的要查證
他敢真的拿出來的大概只有Principal Engineering Manager這個職稱
亞太區感覺就是吹的
在美國工作的亞太區總監?
他在微軟到底做了甚麼我就不確定
杜奕瑾維基2016那一段
杜奕瑾自己的部分還在來源請求
你說的這句就是造成我疑惑的關鍵
沒錯 端出來的東西全是屎 全 是 屎
好 我先去LSE拿1.5個博士再回來罵蔡英文
你這句我給一百分
杜奕瑾那些「協同作戰」的屎 你可以全吃 我不反對
※ 編輯: seanx (1.173.57.64 臺灣), 09/22/2023 08:41:26
擔心別人邏輯能力前 先煩惱自己的閱讀能力吧
首先,這篇文章哪裡有過類似「〇〇〇是假的」的結論
我還不像杜奕瑾,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分群,就能把別人打成「協同作戰」
再來,「微軟公司人工智慧(AI)部門亞太區研究總監」
正常的理解,這個職務應該是統轄管理
「微軟人工智慧部門亞太區所有的研究計畫和人員」
如果有這樣的身分地位不要
卻在網路上發布那樣自貶身價到極點的研究報告
那我還真的是不能理解
也許杜奕瑾很優秀
但我對「協同作戰」報告的評價很難改變
說不定他晚一點臉書就會發個甚麼東西打臉我
但也沒關係,我就想知道這是不是吹的
有些人 党和党的側翼餵什麼屎都吃
多潑一點才不會吃不飽 很好啊
※ 編輯: seanx (1.173.57.64 臺灣), 09/22/2023 09:14:31
不知道有啥關聯
有沒有考慮過可能你閱讀能力真的有甚麼障礙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77253&la=0&powerMode=0
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8369&la=0&powerMode=0
是說人「憤世嫉俗」、「loser」叫扣帽子?
還是「杜奕瑾那些『協同作戰』的屎你可以全吃」叫扣帽子?
有人想吃屎 我是不會阻止的
杜奕瑾那些屎糞成這樣 我阻止他吃了嗎?
同樣地,「championbad在吃屎」這種話我從來沒說過
你這種行為才叫「扣帽子」
如果杜奕瑾那些屎championbad都能吞,我真的不會反對
真的不考慮找個家庭教師教你閱讀中文嗎?
等高虹安發一些可笑的AI報告,也許我會有興趣
「高虹安可笑的關於資訊的言論」
你說幾個來聽聽 我看我有沒有興趣
※ 編輯: seanx (1.173.57.64 臺灣), 09/22/2023 11:46:14
是我不對
我應該懂得解釋給低能兒聽是沒用的
「不管啦!你憤世嫉俗跟他吃協同屎就是沒有關係啦!」
「你怎麼不回答!!!」
如果雙方前後文有沒有關聯
會影響後者回覆的資格
你先告訴我
本文「杜奕瑾的微軟經歷」和「撰文者的性格與成就」又有甚麼關聯
即便那就是一種缺乏根據的「扣帽子」
我也沒有指責他是錯誤或是不該那樣發言
既然你也認同championbad指涉的人是我
那你應該也能理解我因而判斷「championbad的立場偏向支持杜奕瑾」
這樣的話「championbad要相信杜奕瑾的那些大便報告我也不反對」與該推文的關聯
你終於看懂了嗎?
下次別秀了
※ 編輯: seanx (1.173.57.39 臺灣), 09/22/2023 15:20: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