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印尼漁工之死,跨境調查報導需要更多支持】支持我們:https://bit.ly/2UL1Tqt
今日端傳媒刊出2萬字深度調查報導《死在中國遠洋漁船上的印尼漁工》,誰把印尼漁工送上遠洋漁船?誰害他們患上怪病至死?誰令倖存者一無所獲?背後的中國公司是什麼背景?
這篇報導是端傳媒近期參與的一項跨境合作調查報導「Oceans Inc.」,致力於關注海洋上的非法、不報告和無管制的捕撈活動(IUU)。該系列報導由 Th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Collective (ERC)與來自十數個不同國家媒體的編輯、記者通力合作完成。端將陸續發表來自「Oceans Inc.」的深度報導,本文是第一篇。
端一直致力於支持全球獨立記者展開跨境報導,加入我們,成為守護新聞自由的小小支點:https://bit.ly/2UL1Tqt
插畫:Rosa Lee
【【長篇調查】死在中國遠洋漁船上的印尼漁工】https://bit.ly/3ElncBg
★ 加入端Plus會員,守護全球獨立記者:https://bit.ly/2UL1Tqt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跨境合作調查報導 #遠洋漁業 #公海捕魚 #外來勞工 Mongabay.com Tokyo Investigative Newsroom Tansa(タンサ)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27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GoILtJbeAP0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外來勞工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忍受「 #強迫勞動 」、食用變質食物的 #印尼漁工 ,為何維權之路困難重重?】#重磅調查 https://bit.ly/3ElncBg
中國身份的高級船員可以獲得更多更好的食物、 #瓶裝水 。而相比之下,甲板上的印尼漁工只能食用粘稠變色的肉類蔬菜,飲用發黃有鐵鏽味的淡化海水。這造成維生素礦物質缺乏,成為「 #隆興629號 」上4位船員因併發症死去的原因,其中3人甚至被 #棄屍海洋 。
除此之外,他們被要求從事艱苦的「強迫勞動」,每週七天無休,每天至少18小時。期間被打、被踢、被扇耳光,如果中途決心離開更將導致顆粒無收、債台高築。而 #中國外交部 卻曾對該案件回應,「 #所謂虐待船員更是子虛烏有 」……
是誰把他們送上遠洋漁船、害他們患上怪病至死?是誰令倖存者一無所獲?端傳媒近期參與的一項 #跨境合作調查報導 ,合力追蹤並採訪了在 #大連遠洋漁業 船上工作過的印尼人--他們付出了血汗、健康,甚至生命,但能否討回公道? https://bit.ly/3ElncBg
#延伸閱讀
【藍色「法外之地」,回不去的討海人】https://bit.ly/3fr02M1
★ 加入端Plus會員,守護全球獨立記者:https://bit.ly/2UL1Tqt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遠洋漁業 #公海捕魚 #外來勞工 Th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Collective Mongabay.com Tokyo Investigative Newsroom Tansa(タンサ)
外來勞工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鯊魚「 #割鰭棄身 」,病死的 #印尼漁工 也棄屍海洋】#重磅調查 https://bit.ly/3ElncBg
「割鰭棄身」是指漁船業者在漁撈過程中,將 #鯊魚鰭 活活割下,再將鯊魚拋回大海任其身亡的殘忍行為。相關行為已陸續被國際立法禁止, #美國 今年通過了《禁止銷售魚翅法案》;#台灣 也在2016年《遠洋漁業三法》通過後,規定一旦「鰭身分離」可開罰,甚至撤銷漁業執照。
但即便有法律監管, #類似的慘劇仍在世界各個角落重複上演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估算,實際捕撈到的鯊魚數可能遠高於市場記錄的 3 到 4 倍。這些沒有記錄的數據可能便來於「割鰭棄身」行為。
然而,從非法漁撈中受到血腥傷害的只有無辜的魚群嗎?端傳媒近期參與的一項 #跨境合作調查報導 發現,人類饕餮餐桌的背後,更有因疾病和強迫勞動,死在 #中國遠洋漁船 上的印尼漁工。除了鯊魚慘被「割鰭棄身」,這些在漁船上受盡虐待、歧視的移工,命運也同樣坎坷…… https://bit.ly/3ElncBg
圖為魚翅散落在「隆興629號」的甲板上。 在船上的13個月裡,漁工們將所捕獲的魚翅裝滿了約 20 個大型塑料容器,每個容器的總重量約為40至50公斤。圖: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藍色「法外之地」,回不去的討海人】https://bit.ly/3fr02M1
★ 加入端Plus會員,守護全球獨立記者:https://bit.ly/2UL1Tqt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遠洋漁業 #公海捕魚 #外來勞工 Th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Collective Mongabay.com Tokyo Investigative Newsroom Tansa(タンサ)
外來勞工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4月27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GoILtJbeAP0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新加坡在本月初爆發第二波疫情前,確診人數不足一千,而今猛升到13,000多宗,絕大部分患者是外來勞工。歐美國家很大一部分的感染者是老人院的長者,全球範圍的監獄極有可能是新一輪感染「震央」。當衛生部門在宣布強制戴口罩以及保持社交距離政策時,他們沒有顧及社會上毫無保障而且是無法執行社交距離的弱勢社群,當官員「如夢初醒」發現,要控制疫情,弱勢社群不能被忽略,卻又束手無策。人們不禁詰問,究竟什麼才是「適者生存」。世衛組織曾經褒獎新加坡控制疫情的成效,而今這個人口排名114的國家,感染人數卻是世界第26。新加坡不但丟掉了管理效率的美譽,還因為不顧外來勞工死活而遭譴責。20萬名來自南亞國家的勞工,被安排住在擁擠的簡易宿舍,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0平方呎,社交距離對他們來說,是奢侈的夢想,他們也知道疫情就在身邊,但需要依賴日薪才100港元的微薄收入來養家餬口,所以一直啞忍。
蘋果頭條
政府上月公佈限聚令時,多次叫市民以常識判斷會否犯法。香港警察的常識似乎異於常人,昨晚出動驅散太古城內和平唱歌的市民前,突然自行釋法,「嚴正澄清」無論聚集者是否相距1.5米,只要多於四人及「抱有共同聚集目的」便是違法。律師質疑警方詮釋違反法例抗疫原意,並批評警方無限演繹法例打壓公眾活動,「唔通市民一齊去行獅子山都犯法?」
昨傍晚6時後,太古城商場中庭及各層欄杆位置陸續有人站立,有人高舉「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手勢,又高唱《願榮光歸香港》,久違的抗爭口號響徹整個商場。參加者高舉「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以及各式標語表達訴求,當中包括「為自由企硬,反23條立法」,有人高舉黑底白字名牌,表示支持4月18日被警方拘捕的15名民主派人士。
東方正論
香港昨日沒有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是七日內第三日零感染。正當林鄭沾沾自喜撰文自誇抗疫漸露曙光之際,一個不容小覷的風險卻悄悄逼近。醫管局至今錄得九宗「復陽」個案,最新一宗更在昨日錄得,加上不能排除無徵狀感染者潛伏社區,抗疫漸露曙光會否一下子變成一片黑暗,不能不令人擔心。
復陽情況最先見於內地,接着南韓、歐美多地都有同樣情況出現,香港也不例外。專家大多數認為復陽是病人體內殘餘病毒未清除,或檢測不準確呈假陰性所致,傳染性不強。
星島社論
近日市民最想看到的新聞是「零確診」,以及見不到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開記者會,昨天便再有此好消息,而且是一星期內第三次。疫情會否反覆,沒有人說得定,仍須密切監察,但陰霾中漸露曙光,則甚明顯,如情況持續好轉,政府應積極考慮分階段放寬限制措施,包括於稍後適當時候局部開放入境,讓民生逐步回復正常。至於步伐多快,以及如何具體落實,則須同時兼顧防疫與經濟民生的變數。
香港疫情趨於緩和,從一些科學數據也可看到,例如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計算的新冠病毒平均繁殖率,本月至今持續低於一,即平均每名患者可傳染的人少於一名,顯示病毒傳播已逐漸減弱。這解釋了為何近期大部分確診個案都是由外地輸入,本地感染的數目極少。倘若入境者沒有大幅增加,依上述趨勢,社區傳播的風險應不斷下降。
經濟社評
港府換班後,創科局易帥,市民期望在新人事新作風下,創科發展能有重大轉變,勿再讓本地科研不獲重視而轉投內地生產事件重演。港府須釐清創科政策,是着眼扶持最先進技術抑或本地優先,更須把握疫情的新機遇,爭取做出成績來。
創科局局長薛永恒昨出席電視節目時,對理大研發出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技術不獲政府資助,最終要由深圳市政府出資研究,承認港府的市場觸覺遜色,將會加強與各界合作。
理大事件傷透創科企業的心,因政府過去兩年投入逾1,000億元在創科,當理大科研有成果,當局卻不用,也沒有解釋。究竟是理大的研究並非首創而不用?抑或港府欠缺本地優先政策?當局須向相關業界釐清創科政策準則,同等科技不是可行便獲採用,而是要經過評估其效能,甚至能培養出產業才獲得扶持。
外來勞工 在 合法聘僱外籍勞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截至2017年,全臺聘僱外籍 勞工 的雇主約有25萬人之多,哪些是聘僱外籍 勞工 該注意的事項?常見的違法情形又有哪些?帶您一起瞭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