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看到一家新開幕的餐廳
餐點供應許多蛋奶素和全素食品
但餐廳英文名字卻稱做VeganXXX
我考慮了一下,還是決定私訊提醒對方
:名字這樣寫,很容易被誤會是全vegan餐廳,也會有部分素食者以為有供應蔥蒜喔
但得到的回饋不是很好,我感覺對方有點無所謂,而且他們也不想改 🤷♀️
有時候我都在想,是不是自己太雞婆😂
反正我不說,自然也會有人跟這些業者說...(也可能根本不會有)
而且只要一查,就會知道我也經營vegan餐廳,
搞不好還會被認為,是同業故意找麻煩(越想越負面😂😂😂)
我在想,如果一個招牌寫素食的餐廳,供應了肉類
99%以上的人都會去跟店家說:你不能這樣寫
但同樣的情況,如果有供應蛋奶的蔬食餐廳,招牌掛上Vegan,願意去提醒的人,好像就不會有那麼多了
以前我剛開始經營部落格時
非宗教素食者的我,不理解台灣的素食定義
那時常有讀者提醒我,如果寫的餐廳有提供含蔥蒜的餐點,就不能稱做「素食餐廳」,要寫「蔬食餐廳」。因為蔥蒜不是素食。
剛開始我不以為意...(對不起當時年幼無知😅
我不是宗教素者,以我的理解,素食就是不殺生,沒有肉的意思
洋蔥大蒜是植物,而雞蛋和牛奶,早已是會犧牲動物的產物了,怎麼可以叫做素食?為此也混亂了好一陣子...
(總之,那時也正好在經歷所謂的Angry vegan時期...謝謝當時所有題醒我的讀者們,讓我有機會去理解和認識,用更嚴謹的態度去撰寫)
但漸漸的,我開始理解⋯
素食這個詞,不是指沒有肉的食物,
葷這個字,也不僅是代表肉食。
如果我的目的是分享,面對的又是台灣讀者,那當然要多考慮大家的想法和立場💪
而不是一昧的只希望別人接受我的想法(何況我當時的想法並不夠全面,也不夠客觀)
所以後來有蔥蒜的食物,我都寫蔬食。
希望每個讀者都能清楚,他們收到的資訊有無符合他們的飲食規範,而不會有誤會或買錯。
回到今天,我可以理解Vegan這個字真的很潮,很好用
字面看起來也比veg或vegetarian簡潔好看
但這就像一間餐廳,招牌如果寫XX素食,那就絕對不應該有任何肉類在餐點裡(至少在台灣是這樣)
再舉例,店名即使是別的名字,但副標寫清真認證,那自然是不能提供有任何豬肉或違反清真定律的食品。
或是招牌上掛著無麩質,餐點裡若含有麥類製品,或是醬油、醬料沒有認真篩選無麩的,那都是很奇怪也很讓人困惑的
甚至是會讓人有點生氣的一件事😅
以上都是理所當然的事
vegan這個字也是一樣的
現在自己不僅是部落客,也是業者,我更明白用字遣詞的重要
從以前到現在,我最大的目標就是要推廣"vegan"
並不只是單純希望自己身體健康、飲食生活方便
我希望越多人認識這個名詞後,有一天,人們消費時,會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讓自己和世界更好的選擇。
我想也許是因為多數台灣人不理解Vegan定義,蔬食、素食的中文標示也相當混亂,加上我們台灣人大而化之的性格,才會有這麼多矛盾和問題吧😅😅
唉,我一直在想,下次遇到樣的狀況,我要再去講嗎?🥺
#多元的台灣素食文化 #不是要挑毛病只是希望更嚴謹
同時也有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hmad的女兒Sarah今年剛升上小學,中文學不好,讓她在其他學科的成績亦不理想。為了讓女兒Sarah學好廣東話,Ahmad參加了非牟利組織「觸動」為少數族裔提供上門學中文服務,每個星期有一至兩日的補習日。 訪問當日,補習導師Freddy帶齊生字卡、道具鐘教Sarah。不過,Sarah對於很多生...
多元飲食文化英文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魚夫吃桃園:整個小東南亞就在這裡】文/魚夫
如果坐火車來到 #桃園車站,就會發現設有給穆斯林朋友用的祈禱室,氛圍就有點不一樣了。走出後車站大門,彷彿離開國境,抬頭望見那些店家看板,盡是些看不懂的外國文字,也有寫著英文的,那是寫給菲律賓人看。有些店家裡面,因為 #東南亞貨品 琳瑯滿目,還要用國旗來分別櫃位上的商品。
這次,咱們是來享受一頓 #正宗泰國菜 的,在這個區域,我認為至少有兩家相毗鄰的店值得光顧:
https://bit.ly/3sVteTD
多元飲食文化英文 在 江舟航/ ジャ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市在哈囉-提著菜籃逛舊城】導讀文章
#日本語
https://akushu-taiwan.com/rishishenghuo-zuoying/
左營,是高雄最早建城,也是歷史文化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發展過程可追溯到*明鄭時期,靠山面海的地形,有著易守難攻的戰略優勢,到了*日本時代,便被政府規劃成軍事重地,將原本的小漁村改造成海軍軍港,大量的軍人眷屬遷入後,除了興建大規模的軍舍外,因應民生所需,商店、市場、旅館、餐廳及娛樂場所順應而生,地方熱絡了起來。二戰過後,國民政府遷台並沿用軍港,來自中國各省份的軍人眷屬陸續遷入,也增建起新的軍舍群(俗稱:眷村),與原本居住此地的台灣人共同生活,融合成多元且有趣的飲食文化。
.
《果貿社區與台式傳統早餐》
幾十年過去了,眷村人口日漸增加,原本的老舊眷村逐漸不堪使用,政府便在1980年代興建起國民住宅大樓,軍眷陸續搬出眷村,「果貿社區」便是南臺灣最具代表性的一例。社區共有2000多戶,大樓外觀類似蜂窩,也有人稱為「小香港」,其中二棟圓弧形大樓形成的特殊景觀,吸引不少年輕人及攝影師前來拍照。一樓為複合式商店街,雜貨店、餐廳、洗衣店、藥房等店舖一應俱全,還有高人氣的「寬來順」早餐店。菜單品項琳琅滿目,每一樣都想吃吃看,所以常約朋友一起用餐。「蘿蔔糕炒蛋」、「鮮肉包」、「甜燒餅」最合我胃口,再搭配一杯冰豆漿,開啟豐盛的一天。上回還和朋友”挑戰”了「鹹豆漿」,其實許多台灣人從沒吃過,我們也是30多年來第一次嘗試呢(笑)。鹹豆漿的製作並不困難,只要將無糖的豆漿加熱、少許的鹽巴和醋,便能使豆漿內的蛋白質凝聚,形成類似蒸蛋或散豆腐的口感,再依照個人喜好放入少許蝦米、油條、蔥花或辣油等食材添味。
.
《哈囉市場的人情味》
吃完早餐後,我會繞去「哈囉(ハロー)市場」挑選各式食材,不論水果、蔬菜、肉品、海鮮、點心及乾貨應有盡有,價格也較超市便宜許多,甚至有時老闆在收攤前,還會多送你幾根蔥或幾支香蕉呢!感受到傳統市場才有的人情味。早期左營有不少美軍駐紮,攤商不懂英文,便以簡單的”HELLO”打招呼,市場內此起彼落的HELLO聲,也成為市場的名稱。我常光顧其中的「*泡菜」攤家,也許是小時候常吃我奶奶醃漬的各種泡菜,長大後也喜歡用來料理,或搭配稀飯食用,更是方便的下酒菜,像知名的「台鐵便當」內的醃蘿蔔,我總是留到最後才吃。在休假或傍晚時候,騎著*You Bike沿著市場附近的蓮池潭閒晃,途中會經過傳來陣陣糖香的「爆米香」攤家,如果肚子餓了或拜訪朋友,會是不錯的選擇。「爆米香」是許多台灣人的共同回憶,記得小時候放學,巷口會有一位騎著摩托車的老伯伯,以壓力爐製作爆米香,簡單的米、糖和沙拉油,便能做出一大塊酥脆可口的爆米香,只是這種傳統點心越來越少見,現在也更珍惜每一口咀嚼著的,除了淡淡的米香,還有濃濃的家香。
.
《跟神明一起用餐》
蓮池潭周邊除了造型特殊的「龍虎塔」外,還有許多古廟,密度居全台之冠,可能與左營靠海有關,漁民盼求出航平安,另有一說是此地風水良好,神明指派信徒在此建廟。來到古廟除了雙手合十祈求之外,也不能錯過廟口小吃,點上一份炒米粉、肉羹或烤香腸,跟神明一起用餐,身心靈都飽足了(笑)!離蓮池潭約10分鐘車程的「豫湘美食」,是我常造訪的小餐館,特色菜是「香椿料理」,牛肉麵受歡迎外,淋上香椿醬的皮蛋豆腐跟涼麵也深受好評。「香椿」是眷村料理中常出現的食材,在1950年代之前台灣人並沒有食用香椿的習慣,直到國民政府遷台,各地眷村開始種起香椿樹,大家也才廣泛運用這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有著「東方青醬 (東方のバジルソース)」之稱的「香椿醬」。其作法是將香椿葉用果汁機打成泥後,加入少許鹽巴和麻油拌勻,就可以裝罐冷藏,不論是拌麵、炒菜都相當適合。飯後沿著剛修復好的古城牆散步,細看著200多年來歲月刻劃的痕跡。
.
《一起體驗眷村生活吧!》
近年來,政府及民間開始重視文創產業,許多老舊工廠、建築物、日式房舍搖身一變,成了時髦的文創園區、咖啡店或展覽館,而眷村這個帶有特殊意義的場域,其保存及活化的可能性也備受討論。高雄左營的「明德新村」和「建業新村」特別引人關注,由於早期多數居住的是軍階較高的軍官或將軍,其房舍的規格也相對較大,像是一棟棟的別墅一樣,佇立在車水馬龍的都市叢林之中。高雄市文化局也著手規劃管理這二處眷村,修復屋況良好的眷舍,並開放市民申請入住,希望在保留眷村文化的同時,也注入新的生活能量。
.
我的料理工作室也進駐在建業新村,鄰居還有藝文工作者、藝術家、室內設計師、木工、花藝師,及民宿經營者等,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和專長,與舊有的眷村居民互動,也和過去的眷村故事對話。其中「軍旅舍」是我最喜歡的民宿之一,主人阿傑(許先生)十分嚮往懷舊的日式房屋,團隊也有豐富的室內設計經驗,以不破壞房子原先的結構和格局為前提,細心整修、保留鐵窗花、磁磚、土牆和木造屋架等元素,希望入住的旅客能體驗眷村的魅力。附近明德新村內的「再見捌捌陸」,有不同主題的展覽館,還原了早期眷村生活的模樣,還有販售帶有眷村意象的紀念品,讓你好好感受並收藏,屬於台灣眷村的美好時光。
-----------------------------------------------------
\店家地址/
<果貿社區> 高雄市左營區翠峰路8號
<寬來順> 高雄市左營區中華一路5-14號
<哈囉市場>高雄市左營區明潭路與左營下路交接處
<豫湘美食>高雄市左營區城峰路311號
<再見捌捌陸>高雄市左營區明德新村2號
<軍旅舍>高雄市左營區建業新村41號
#遊程為騎單車遊覽舊城人文建築
#逛哈囉市場及老店採買當季食材
#建業新村散策及工作室製作甜點
#5月中首發團敬請期待
多元飲食文化英文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hmad的女兒Sarah今年剛升上小學,中文學不好,讓她在其他學科的成績亦不理想。為了讓女兒Sarah學好廣東話,Ahmad參加了非牟利組織「觸動」為少數族裔提供上門學中文服務,每個星期有一至兩日的補習日。
訪問當日,補習導師Freddy帶齊生字卡、道具鐘教Sarah。不過,Sarah對於很多生字都顯然一頭無緒,加上性格活潑好動,不消兩個生字,已經不能集中學習。導師Freddy和負責人Coco說,對於南亞學生來說,最困難是她們詞彙量不足,令到他們中文科寫作和閱讀出現問題。但問題並非只扎根在中文本科,一年級的Sarah是讀主流學校,授課語言全用中文,中文底子不好,連帶數學科、常識科考試也看不懂問題作答,第一學期的考試表出爐,自然在班上排在榜尾。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as.appledaily.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有責任學好廣東話 #堅持學廣東話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多元飲食文化英文 在 蔡英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灣匯集了多元文化,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在這裡生活。這次小英總統來到土耳其咖啡屋「登陸土星」(Saturn Landing Turkish Coffee),和超愛台灣的土耳其人圖佳,一起來場文化交流,體驗道地的土耳其咖啡與甜點,也聽聽外國朋友在台灣生活的心得。
台灣自由開放的環境、多元的飲食文化、良好的治安,是許多像圖佳一樣的外國朋友愛上台灣的原因,也是我們向世界宣傳台灣最好的利器。
你也是在台灣生活的外國朋友嗎?或者你身邊也有外國友人呢?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經驗喔!
想看圖佳跟我一起煮咖啡嗎!歡迎來看圖佳的影片:
【總統第一次喝土耳其咖啡,挑戰土耳其最甜的甜點!- (老外瘋台灣)】
https://youtu.be/eQOH6xSyTWk
► 訂閱蔡英文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ingwen831
-------------------------------------------------------
想看更多小英總統的影片嗎?
►【 小英做什麼 EP4 】來台灣觀光正夯!珍珠奶茶拚觀光,美食天堂、新鮮水果、歷史文化一次滿足!ft.三原JAPAN
https://youtu.be/IL6Q4js8if0
►【 英文英文 EP2 】保衛台灣的英文怎麼說?史上第一次!三軍統帥教你國防英文!
https://youtu.be/lwaejLFGzRo
►【 英文英文 EP1 】Hello~走出台灣訪問國際好友!外交英文知多少?
https://youtu.be/iVUjfh9y73Y
►【 自由民主永續之旅 EP8 - 特別篇 】台灣好朋友!加勒比海友邦及美國挺台友人大集合!自由民主永續之旅感謝有你們!
https://youtu.be/5ToEqhrGcwg
►【 小英去哪裡 EP10 】拜訪群眾募資平台「嘖嘖」,台灣超級創新國能量無限!
https://youtu.be/UX2OXjEKWPY
-------------------------------------------------------
► 加入小英Line好友:
https://page.line.me/iing
► 蔡英文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sai_ingwen/
► 蔡英文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saiingwen/
► 蔡英文Twitter:
https://twitter.com/iingwen
#蔡英文
#圖佳
#土耳其
#咖啡
#觀光
多元飲食文化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