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
#補鈣
#多多按讚
有人會問小編為何一次推薦兩款鈣片❓因為兩款都是天然鈣啊‼️選擇你需要的~一款是海藻鈣-吞服型;另一款是牛乳鈣-咀嚼型。鈣,是人體內最普遍的元素之一,被稱為「生命中的鋼筋混凝土」,維持骨骼強健外 ,鈣質還負責調節身體肌肉、維持血液中電解值濃度‼️鈣幾乎參與了人體所有的生命活動,一旦缺鈣各式的毛病都會紛紛出現,足以見得鈣質攝取的重要性。
🔹【澳洲herbsofgold黃金藥草-海藻鈣片】素食
規格 : 90入-每天2-3顆,有效期限 : 2023。
🔹【澳洲Bioisland天然成人牛乳鈣軟膠囊】
規格 : 150入-每天2-3顆,有效期限 : 2023。
=====關於鈣=====按個讚吧👍
(以下資料來自醫學期刊及康健雜誌,僅供參考)
❓什麼是天然鈣
鈣質來源,有分為:天然萃取與化學合成。
♦️天然鈣片代表:海藻鈣、牛奶鈣;吸收率與使用率較高‼️而化學合成的鈣,例如:碳酸鈣、檸檬酸鈣等,這類化學合成的鈣分子量大,吸收率低,且化學合成鈣還需擔心副作用的狀況,例如:碳酸鈣經胃酸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導致腹脹,進而引起消化道不順。
⚠️小提醒:乳酸鈣和牛奶鈣是不一樣的喔!牛奶鈣又稱為乳鈣,乳鈣是牛奶中天然存在的鈣,而乳酸鈣則是人工合成的鈣。乳鈣是乳清無機鹽濃縮物,是營養價值上佳的無機鹽源,且易消化吸收,是直接存在於奶品中的純天然活性高乳蛋白鈣。
❓選擇海藻鈣、牛奶鈣的原因
以天然鈣為選擇的話,海藻鈣及牛奶鈣的含量與吸收都是排名較前的🌟海藻鈣吸收率在40%❗算是非常高~
🔹以鈣的含量:碳酸鈣 > 海藻鈣 > 牛奶鈣 >胺基酸螯合鈣 > 檸檬酸鈣 > 乳酸鈣(離子植物鈣) 。
🔹以鈣吸收率:胺基酸螯合鈣 > 海藻鈣 > 檸檬酸鈣 > 牛奶鈣 > 乳酸鈣(離子植物鈣) > 碳酸鈣。
🌟補充鈣質的重要性
✅有助於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及健康
骨骼與牙齒的主要組成都是鈣,體內鈣質不足時容易導致重大的健康危害。
✅活化凝血酶元轉變為凝血酶,幫助血液凝固
血液的凝固作用與凝血酶有很密切的關係,而凝血酶是由凝血酶元在鈣離子以及凝血致活酶的作用下生成的,因此當血液中缺乏鈣離子時,會導致血液不易凝固。
✅有助於肌肉與心臟的正常收縮及神經感應性
神經、肌肉與骨骼都需要鈣作為細胞傳導媒介,增加神經的感應性,協助肌肉與心臟正常收縮。
✅調控細胞的通透性,調整體質
鈣幫助調解(降低)細胞和毛細血管通透性。
✅幫助入睡
鈣質與人體神經傳導物質合成息息相關,所以鈣質能夠幫助入睡!
🌟補鈣還要鎖鈣!
選擇鈣片要有添加複方成分♦️維生素K與D3‼️實驗研究證實光補充鈣,卻沒有配合維生素 D,那就好像把鈣質裝進了破底的袋子一樣,邊裝邊漏,永遠也補不到,因此可把複方維生素 D 當作挑選的一大考量。近年歐美研究實驗,更推崇再添加♦️維生素K2,可以幫助鈣質轉換,提高鈣的使用率‼️因此建議選擇有K2以及維生素D的補鈣保健食品非常關鍵喔!
🔹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並能幫助骨骼的生長發育。
🔹維生素K:可促進骨質的鈣化,當鈣離子被吸收進來時,需要維生素K將鈣離子轉化成鈣化。
❓鈣片何時吃最好❓白天還晚上補鈣❓
這是很多人的疑問,若想要高效率的補鈣,什麼時間吃最好呢?♦️答案是「睡前」!因鈣的最佳食用時間是睡前,除了因為這個時段是空腹之外,由於鈣也可以幫助放鬆與幫助入睡,同時提高吸收率與生物利用率。因此會推薦睡前使用。
❓為什麼會缺鈣❓人體缺鈣原因
食用過多加工類食品
飲食習慣重度調味,高油高鈉
飲酒習慣、過量咖啡因與抽菸
久坐少動,運動不足,缺乏日曬
年齡增長
隨著年齡漸長,鈣每年以 0.5-1% 的速度自然流失,尤其女性更年期後骨質流失速度更為明顯。
❓每次份量要多少
建議每日鈣攝取量:
7~9 歲為 800 mg
10~12 歲為 1000 mg
13~18 歲為 1200 mg
♦️成人則為 1000 mg。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補鈣會造成結石
如果本身容易有結石的問題,建議補充鈣之前詢問醫生意見。如果本身沒有這問題,補鈣和結石並沒有太大關聯性。
❓哪些族群需要補充鈣質
「所有人」都需要補充鈣質‼️一般的觀念都認為老年人才有缺鈣問題。但人體從 30 歲開始就不斷流失鈣質,建議要及早開始補充。
=====以下為產品個別介紹=====
♦️【澳洲herbsofgold黃金藥草-海藻鈣片】
規格 : 90入
🌟每一片成分:每片包含:
Calcified Lithothamnion tophiforme(Aquamin愛爾蘭海藻鈣)396毫克
當量鈣125mg
當量鎂9.2mg
檸檬酸鈣四水合物125毫克
總元素鈣250毫克
Menaquinone 7(維生素K2 K2VITALDelta)15 微毫克
Colecalciferol 8.3 微毫克
當量維生素D3 333IU。
🌟使用方法 : 請隨餐服用。
成人和 12 歲以上兒童– 每天 2 -3顆。
🌟所有產品符合藥物管制局 (DC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治療用品管理局 (TGA),就產品而言註冊、配方和標籤。我們的補充劑是根據嚴格的良好生產規範 (GMP) 標準製造的,以確保所有產品的最高質量和安全性。
♦️【澳洲Bioisland天然成人牛乳鈣軟膠囊】
規格 : 150入
🌟每一片成分:每粒膠囊包含
羥基磷酸鈣:550mg(相當於鈣160mg)
維生素D3:6.25mg
維生素K2:17.6μg
🌟使用方法 : 請隨餐服用。
12 - 18 歲的青少年每天服用 2-3 粒。
19 - 50 歲的成年人每天服用 2 粒膠囊。
51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服用 2-3 粒。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每天服用 2-3 粒膠囊,或遵照您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指示。
❓本產品適合乳糖不耐症或牛奶過敏的人嗎?
本產品有含有從牛奶中提取的鈣,所以不適合乳糖不耐症或牛奶過敏的人。
❓本產品純素或是素食主義者可以使用嗎?
本產品不適合純素食者或素食者。
❌無人工色素
❌無人工香料
❌無麩質
❌無轉基因
❌無防腐劑
✅澳洲藥監局TGA認證字號:澳大利亞 L 245833
⚠️警告
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不應取代均衡飲食。
🌟小編整理了很多資料給大家,希望大家能看看啊~有利無害🙏多多按讚👍
#澳洲
#代購
#紐澳代購
多磷酸鈉過量 在 趙強營養師這樣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攝取過多添加於食品的磷會使你的血壓上升!
由於目前市售的許多加工食品中,會另外添加磷酸鹽,以至於許多人不論是外食或自行烹調,只要多吃一些加工食品,很容易就吃到高量的磷酸鹽!!
有慢性腎臟病(CKD)的人應該減少攝取含磷量高的加工食品,但是,對於健康人而言,#磷酸鹽吃多了是否有害健康?
一份關於腎臟功能正常的人額外攝取磷酸鹽的研究報告發表在2018年的美國腎臟學會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註]~~
20名平均23歲左右的受試者,飲食中額外添加磷酸鈉 1 mmol/公斤體重/天
這篇論文刊登在2019年 impact factor為9.274的醫學雜誌,實驗內容我就不在此贅述了。
結論如下:
腎功能正常的人,增加磷酸鹽的攝取量,可以明顯地增加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和心率(pulse rate, PR),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增加交感神經的活動。
血壓上升,不只會危害心臟,更會大大增加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會!
#我知道大部分加工食品的磷酸鹽添加量合乎法規
#但因為加工食品氾濫的現代人很容易磷攝取過量
#所以不需要再跟我說這些都是合法使用......
💢真心建議大家,#少吃添加磷酸鹽的加工食品,尤其是在買以下商品時,應該要看看「成份標示」,是否添加了磷酸鹽!
1️⃣香腸、火腿、火鍋餃、丸、捲之類的加工品(不論葷素)
2️⃣餅乾零食,如洋芋片.....
3️⃣沖泡式飲品,如三合一咖啡、二合一咖啡、奶茶.....等
4️⃣汽水、可樂
💖#不怕血壓變高的人可以喝三合一或二合一咖啡配洋芋片
💖#吃好吃的加工火鍋料一定要配汽水才能讓你的血壓high起來
【參考閱讀】食品添加磷酸鹽是否有害健康
https://professorlin.com/2020/05/13/食品添加磷酸鹽是否有害健康/
[註]
A Controlled Increase in Dietary Phosphate Elevates BP in Healthy Human Subjects
Jaber Mohammad, Roberto Scanni, Lukas Bestmann, Henry N. Hulter and Reto Krapf
JASN August 2018, 29 (8) 2089-2098; DOI: https://doi.org/10.1681/ASN.2017121254
多磷酸鈉過量 在 營養師愛碎念-孫語霙營養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植物肉,我的看法是】
這陣子,台灣似乎吹起了一陣「植物肉」的風潮,看到店家紛紛推出各種植物肉商品,像是植物肉水餃、鍋貼、植物肉漢堡排…,我很好奇植物肉吃起來到底什麼滋味,在便利商店看到植物肉義大利麵,立刻買來嘗鮮,當然營養標示是一定要看得,我發現幾件驚人的事情,跟大家分享:
✔️這款義大利麵”不是”素的!
翻開營養標示,我看到幾項「葷的」原料-明膠、雞肉、雞油;以及「蛋奶素」原料-美乃滋、奶油、乳粉、牛乳、乳清粉,素食者要小心別誤食了。
雖然說沒有人規定植物肉一定要做成素的,超商的包裝和營養標示皆符合法規,但產品名稱有「植物」兩個字,很容易引人誤會呀!(還是只有我被誤導??)
✔️植物肉加工程度不輸傳統素肉
植物肉的原料展開-水、大豆分離蛋白、脫脂豆粉、澱粉、麵粉、明膠、棕梠油、烴丙基磷酸二澱粉(一種黏著劑)、蛋白粉、醬油、酵母抽出物、糖、鹽、黑胡椒粒、碳酸鈣、焦糖色素、糊精、炭烤香料…。
由此可見,植物肉的添加物也不少,我額外又參考了市面上其他植物肉的營養標示,大多數都是:蛋白質含量高、油脂含量高、添加物也多,加工程度並不亞於傳統素肉。
✔️鈉含量高
這一盤植物肉義大利麵的鈉含量非常的高,整盤共1263mg,直逼成人一天鈉攝取量的上限為2400mg的一半,長期吃對於心血管和腎臟也是一種負擔。
雖然有一部分的鹽分是由醬料貢獻,但參考其他植物肉排的鈉含量,一片圓圓的也有407mg,通常植物肉都是搭配義大利麵、漢堡一起吃,整體的鈉含量也是會有超標的疑慮。
綜合以上,我的想法是:
1.植物肉可以吃,對外食者來說,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但不可過量!
2.素食者平常蛋白質來源可從加工程度低的當作優先選項,例如:豆漿、豆腐、毛豆、黑豆、大豆粉、鮮奶、奶粉、雞蛋…等。
3.吃素有它的健康效益,但不需要為了健康而刻意吃素。
後記:
打了長篇的分析,才發現忘了分享口感,我覺得植物肉吃起來和一般肉排很像,而且是好吃的,沒有我在吃素肉的感覺(好敷衍的食評,我真的不適合當美食部落客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