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6期《新新聞》精彩內容
【揭密拜登家族的中國政商關係】
媒體爆料拜登家族與渤海華美、華信能源有利益關係,究竟該兩家企業的背景為何?如果拜登當選,其家族與中國的關係應該會像川普的「通俄門」一再被提出。
【肉燥飯裡藏有陳其邁和黃偉哲的焦慮】
高雄、台南要比誰的肉燥飯好吃,引來網路一片熱議。但此事不是隨興而至、臨時起意,是綠營中生代諸侯自救的精密操作。
【藍想收盡收北台灣,江啟臣親征桃園?】
除國民黨秘書長李乾龍等資深世代、青壯派立委林為洲等人曾建議江啟臣親征桃園市,更有地方人士直言:「拒絕接受空降江啟臣以外的人來選。」
【蔡習都想「不對稱戰爭」,兩岸進入軍備競賽】
習近平在抗美援朝七十周年演說中暗示,儘管中美國力仍有差距,但中方有決心「以戰止戰」,與美國打一場不對稱戰爭,警告意味濃厚。
【反制共軍速殲威脅,美售台三武器強化「源頭打擊力」】
隨解放軍攻台思維改朝「攻擊時間短」、「重創全台」方向發展,觀察美方此次軍售項目,使國軍具備源頭打擊的「反跨海作戰」能力成重點。
【當台灣「抓猴仔」幫北京盯異議港青】
去年一月十一日李彬豪親自帶著一統徵信業者到機場盯人,一路跟監三名港青到下榻的西門町旅館,之後他以每天兩萬元的價格委託業者跟監。
【總統任內下架中天,蔡英文天人交戰】
不動中天,綠基層不爽;砍了中天,對新聞自由、民主美名有傷。“To be, or not to be”,所有人都在聆聽蔡英文的心證。
【美國大選日,國民黨要吹反攻號角重生契機】
民進黨的美豬政策、流感疫苗頻惹民怨,讓蔡英文與陳時中的支持度緩步下滑。此時一路被壓著打的國民黨,似乎在民調的幽谷中看見曙光。
【東風-17鑽愛三、弓三增程空子直擊台灣】
在共軍大規模導彈襲台前,會先發射東風-17摧毀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日前總統蔡英文親自前往視察的新竹樂山長程預警雷達,恐怕就是首要標的。
【拜登難「大勝」,川拜平手並非不可能】
縱觀民調趨勢,拜登有高機率可在普選票戰勝川普。但在美國選舉人團制下,搖擺州的勝負更是關鍵,且如果雙方打平,又該怎麼處理?
【反制中國「宣傳戰」,共諜案淪政治操作歹戲?】
兩岸上演間諜攻防大戲,惟傳出檢調單位偵辦「共諜案」不明金流,似有烏龍辦案情形。情報圈多認為,三位祖父級情報員,早無情報價值。
【陳俊聖談宏碁多角化,「不會突然跑去抓鮪魚」】
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認為,多元發展好過一枝獨秀。宏碁會先問自己有沒有能力做這件事,因此宏碁不會突然之間跑去抓鮪魚。
【競逐新聞黃金區,群狼緊盯52台】
五十二台位於頻道中的蛋黃區,是所有業者都夢寐以求的。
其中最積極想移到前段班的有兩家新聞台,以及三家正在申請設立的新聞台。
多角化英文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被詢問華航改名的議題。
我的主張是,「改名是台灣的自由、斷航是中國的手段;如果改名會造成斷航,我主張還是要改,要斷就斷,而不是我主張華航斷航。」 引起誤會的標題十分鐘後就改了,也萬分感謝願意主動更改,但廣為流傳還是沒改過的標題,疲勞啊。
站在我的立場,基於國際總是把台灣誤認為中國,造成國人的委屈無奈,在此時集思廣益找個解方,對大家都好。贊成改名的,並不認同我們該背著China的名號,但有時很微妙的,也有些人捨不下China,但現實中又不能當正統China的自我矛盾玻璃心情。
那又是誰不想讓台灣飛出去?
從頭到尾,其實只有中國可能會斷航台灣,會打壓台灣交朋友,我們希望多多和國際交流,也從不會想要斷航誰,何苦站在中國的立場,把這鍋丟來我頭上?
正常的航權,若以國對國談、機場對機場談,改名毫無影響,不管改名叫火星聯合航空,還是宇宙聯邦航空,只要照程序來,都可照飛不誤。若以限定公司談,由於是同一家公司,只是改名,就是辦完該有手續,就存續原有權利,而先前也有航空公司改名的前例。
唯一擔心的是中國生氣氣惡意杯葛,影響未來中國航線分配,這完全和正常商業邏輯無關。要解決中國生氣氣,各方賢達都提出很多方式,例如華航的英文改成 「ChungHwa Airline」,或成立台灣航空控股,華航和台航都變成子公司,類似的邏輯有華信的前例;或是華航機上不強調China而是Taiwan,則先前華航塗裝去掉國旗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等等許多想法、作法都值得討論。分出子公司專門經營中國線等等,也可以看看過去有沒有做過,如何經營等等,都可以探討。
後武漢時代全國都在討論如何「去中國化」或者和中國保持「正常健康的國與國關係」,台灣以外,美日也都在鼓勵供應鏈撤出中國,多角化佈局成為顯學。這次事件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思考建立擁有真正主權的國家有多重要,無論是航權或者其他國際事務,台灣勢必要面對跟各國重新建立關係的課題,如果我們能在這次事件超前部署台灣與國際問題,把危機轉化成為台灣更為富強的轉機,那就值得我們討論。
其實我們很願意在議題討論上交鋒,也了解適度妥協與折衝的必要。畢竟中國失去理智崩潰狂吠,我們習以為常,中國做什麼從來沒有理由。與其操這種心,不如好好討論,想出一個合宜可實作的方案。
集思廣益討論,我們很鼓勵。至於中國怎麼想?我們可以推測,可以研擬應對,但無法決定,更不可能順從!
但溝通、爭執都是解決問題的開始,現在我們看到問題了,接著一起來解決問題吧!
多討論是好事,但私心希望斷章取義的狀況能減少一點,我很願意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但有時還得再回頭解釋被曲解的事情,實在很拖累溝通的效率,更無法讓我們繼續前進。
#但我還是會繼續說繼續努力
#直到理想成真的那一天
照片取自新頭殼
多角化英文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在台北市的一號糧倉有一場由王正岳(Josh)主廚負責的綿羊豬餐宴,台灣過去也有飯店引進綿羊豬來供餐,但這次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次使用的綿羊豬是由彰化永隆牧場飼養的綿羊豬來供應。
昨天的餐宴也有一些媒體有報導:
https://tw.appledaily.com/supplement/20200215/KQA3JU2CNUILGPJ2XLELPURFRA/
綿羊豬是中文俗稱的講法,英文叫Mangalica pig(曼加利察豬),這是19世紀初在匈牙利的家豬品種跟當地的野豬雜交出來的品種,原本是一個快要滅絕的品系,後來又因為商業的養殖慢慢的增加,目前全世界約有5萬多頭左右的飼養量,相對於現在的大眾豬種LYD三元豬而言,當然存在著生育數低、換肉率低等的劣勢,但它的特色就是美味,脂肪相當厚,還有長得很可愛。
脂肪相當多在中式的飲食上當然是劣勢,因為中式的飲食多半是煉成豬油跟豬油渣來食用,而在歐市的飲食中帶有肥厚脂肪的前後腿相當適合做熟成火腿,而肥厚的帶皮五花跟帶皮背脂的部分則相當適合做成俗稱義式豬油膏的lardo,頂級的lardo每公斤都超過台幣1000元以上,跟相對廉價的肥豬油完全不同。
國內也有些餐廳在前菜的部分會使用lardo,lardo冷凍時候取出,迅速切片然後放在熱麵包上,就會像起司一樣溶解在麵包上,相當的美味。
綿羊豬的特色之一還有豬脂熔點低,一般的豬油的熔點大概在34度左右,因為綿羊豬油的脂肪酸組成中不飽和的比例比較高,拉低了熔點,所以綿羊豬油的熔點大概在32度左右,所以一進入到高溫的口中時更容易化開,讓食油者感受不到肥膩感,所以肉質滑順,而因為品種跟飼育的方法,這次供應的綿羊豬帶有類似焦糖的厚重香味,再加上豬肉中的鐵質較高使肉色偏紅,所以又有豬肉中的和牛的講法。
這次的菜單一共有6道菜,第二道菜的醋柚嫩筍配五花吃起來相當美味,如果是使用lardo來做應該更完美(lardo要熟成約6個月),但豬殺了就拿來做菜了,是不可能有lardo可以使用。而我最喜歡的不是主餐而是第四道的法式澄清湯佐松坂,這道菜用到了客家福菜的元素,做出來相當有層次,是一種熟悉又創新的風味,只可惜量只有一點點,喝起來意猶未盡。
主菜的青蒜鮮煎梅花肉排,就可以看到梅花肉帶有鮮紅的色澤,雖然沒有牛肉那麼紅,但也比一般的肉紅多了。
昨天的餐宴的內容多應用的是台灣本土的農產品,搭配台灣本土的元素創造的料理,第三道的肝醬有運用分子料理的技術將麻油做成麻油粉撒在表面,剛入口的時候麻油味不明顯,但入喉之後的後味就很明顯,或許對於外國人很陌生,但卻是我們很熟悉的味道。
僅以這篇文章記錄昨天的餐宴,也感謝主辦單位一號糧倉以及主廚josh的巧思,將台灣本產的綿羊豬以台灣熟悉的元素來呈現,當天在一號糧倉有販售半頭綿羊豬,當天就已經賣光了,而且現場還有人直接訂了一頭,相信未來一定有更多的綿羊豬肉上市,讓一般消費者有機味品嘗到美味的本產綿羊豬,我也順便訂了一隻綿羊豬火腿,期望三年後再來品嘗這美味的豬腿。
國產的畜產業者,不再走傳統通路,把自己辛苦飼育的動物送往批發市場廉價販售,而是走多角化經營,包含直接供應給餐廳,直接設據點直接跟消費者溝通,越來越多的百貨公司都設有國產肉品的銷售點及餐廳,越來越多在意品質的需求,自然能帶動業者往精緻養殖走,如此產業才有可能慢慢改變,但脫離了安逸圈出來做品牌,做推廣真的是一條很辛苦的路,加上這一波肺炎病毒造成的消費急凍影響又更大,希望他們能穩定成長,在這一波風暴活下來,繼續供應消費者優良的本產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