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工作來強化你的微特質】
日本有一個字詞叫 #Ikigai(#生き甲斐),意思大概是「生存的意義」。根據這概念所說,如果你能夠找到一個事情,既是你擅長和享受的,而這剛好又是世界所需要的,別人又願意付錢請你做,那這就是你的Ikigai,這將成為你「生存的意義」。
這樣的願景很夢幻很完美。如果換作是以前的我的話,大概也會很想追求這種境界,很渴望找到這樣的一個事情、一份工作,甚至慨歎自己為甚麼如此不幸還沒能夠遇上。
但在這些年的生命修行中,我領悟到一個道理:與其等到完美出現才踏上旅途,倒不如在自己有能力的範圍下開始起步,然後在過程中一步一步走向完美。換句話說,追求完美永遠都只是一個過程,而絕非起步的先決條件。
Ikigai 中談到的四個主要元素,如果在這當下未能夠同時擁有的話,那大可先從其中一個開始,慢慢向那中央的同心圓進發。但更大的難題在於,我們該從哪裡出發?
剛畢業出社會工作的我們,對於自己真正擅長的大多不太確定,而自己所享受做的事,又好像無法變成職業,於是大多選擇做任何「#別人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從這開展自己的職涯。簡單一點來說,就是誰願意聘請,我就為誰打工。
隨著往後幾年的經驗累積,有些人抓到心法,做起事來開始駕輕就熟,這工作慢慢變成了「#專業」,賺到的錢也因此越來越多,但內心卻不禁感到空虛且遺憾。因為這好像並非自己所享受的,無法從中感受到熱情。
另有些人從工作中看見更宏大的使命,慢慢將工作變「#志業/天職」,渴望能為世界帶來改變,不惜掏空所有心力去達成目標。但宏大的使命往往超出了自己能力所及,儘管感到力不從心,卻偏偏逼著自己硬著頭皮向前衝。
更令人氣餒的是,有些人既練不成「專業」,又找不到能夠讓自己不顧一切、奮勇向前的「志業/天職」,唯有繼續做任何「別人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一直在職場中浮浮沉沉,無法找到自己的價值。
享受和擅長做的事情(簡稱 #熱情),雖然也可後天培養和強化,但更大程度上,天生已經有其基礎設定。這就是Human Design 人類圖中所說的天賦才華,也是我常說的「#職場微特質」。
要從「別人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中找出熱情絕不容易。相反,面對自己享受和擅長做的事情,我們自然能夠每時每刻都沉醉其中,要從中發展出使命感和專業,就相對簡單得多。
我天生擅長和享受拆解問題,所以小時候就喜歡玩樂高Lego,大學時諗政治學,畢業後做行銷工作,後來做市場顧問,到了今天作職場解讀。我並有刻意作出這樣的職涯安排,甚至直到近年才覺察到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但無論我是否有察覺到,這能力本來就存活在我的身體裡。我要做的,只是單純透過眼前的工作將其運用出來。換句話說,我是利用工作來強化自己的微特質,讓後者成為我的最大賣點。
當你認清自己最厲害的微特質是什麼,就找適合的工作去讓你一邊領薪賺錢,一邊強化你這些本來已經擁有的天賦吧。假如你是一個天生游泳很厲害的人,那幹麼不找一份工作,可以讓你天天游泳,享受自己熱愛的同時,卻有人願意花重金買你的專業。
假如你是一個很具創意,擁有很多天馬行空想法的人,那專注找對空間去創作這一些想法就好。別分心去想如何將這些想法實現出來。或許你會問,那這些想法不溝通出來,不落實出來,不就浪費了嗎?怎麼可以?
對,但誰說後面那些事非你做不可?你大可找一個很懂溝通、很懂落實,但缺乏創意思維的人去幫你忙。只要大家都認清自己的價值和長處,就自然能夠發揮協同效應,在每個人展現出個人獨特性的同時,又能一起創造更多。
在過去100-200年,由於工業革命、大企業的形成以及全球化的緣故,職場越來越強調合作與分工。個體彷彿不再重要,大家都只是這世界工廠中的一顆螺絲釘。工作的本質由以前看重專業技藝(#craftsmanship),轉變為機械/系統的運用。但這真的就是未來的必然進程嗎?
我認為,與其說這是未來的一個必然趨勢,我更認為過去這100-200年的工作模式,其實反而是歷史洪流中的一個U型峽谷,只是剛好拐了一個大急彎而已。隨著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出現,人類更大可能會回歸於個體工作模式,再次回到講求專業技藝(craftsmanship)的時代。
試想想,當有天人工智能的自學功能變得更完整,那機械/系統大概就不再需要人為操作。今天大部份的工作將會消失,能夠剩下的(或者會蛻變成的),就是需要創新、帶有創造力的工作類型。這正正回應到Human Design人類圖常說,2027年後慢慢走向的個體人世界。
其實這個趨勢,早已成形。就像我以前的尼爾森工作,我常跟同事強調,如果我們的賣點只是單純給予分析,必定會很快失去競爭力,很容易被取代,因為在這範疇上,我們遠遠比不上電腦。但當我們賣的是看事情的眼光、闊度和深度,即使是很強大的計算機,也不一定能夠取代你。因為客戶買的,並不一定是計算出來的最好選擇,而是你獨一無二的眼光。
在千變萬化的職場環境中,任何職業都很容易過時。Never put all eggs in one basket。如果你打算花光幾十年在單一行業上發展,成為某特定領域中的專業人士,這無疑是一項風險甚高的投資。我認為,我們真正要重視的,並不是在工作中的專業知識,而是我們可以隨意帶走的職場微特質,我們的軟實力。
當你能夠找到自己的職場微特質,無論你如何在職場上轉換跑道,你都必定能夠一直變強。因為你賣的已經不再是你的行業經驗,而是你那獨一無二的核心價值。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多項式回歸計算機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龔成問答信箱】(Q20901-Q20920)
Q20901:
老師:我係你學生,想問62號估值,我用你其中一個所教的方法計,我首先自行推算一做EPS(2.7),5年平均數自行調整
老慮PE(7.394-12.2)5年取3年中位數,合理價範圍:19.96-32.94。
那麼,現價是否平?
我有什麼因素考慮忽略?
龔成老師:
載通(0062)都質素中等,始終業務穩定,以及現金流強,不過,又不是最好高質,因為過往無乜加價能力,加上無法轉嫁油價等成本因素,營運模式並非最理想。
首每,每股盈利數字你比得太高,佢2016-2019年的每股盈利:
2.040、3.110、1.680、1.380
平均數為$2
而我並無計算2020度的數字,因為這年度有大量特殊收入。如果你想計算,就可以自行將特殊收入數扣除,以調整後的盈利去計算。
如果用$2去計,而我用翻你的PE(7.394-12.2)
這股的估值就是($14.8-$24.4),可以理解為現時「合理區中下部」。
若果考慮近年疫情潛在風險、油價因經濟好轉而上升的可能,你預現價只是合理區中間。
------------------------------------------------
Q20902:
師傅,我從書本得知你在2.5元入1830,我知道1830在去年三月曾跌到1元,我想問時機問題,你是在見1元前才買(即是去年三月前)還是見咗一元底部後(去年三月後)才買
雖然大家都是二元入,但心理壓力會好唔同,所以我想了解你買入的timing ,請指教可以嗎?
龔成老師:
必瘦站(1830),我在$1.X-$3,都有買,我不會一次過入貨的,通常會有分注投資模式,我入貨期持績了一年。
你在分析時,最重要睇長期,絕對不要被買入價影響在心理因素,我從來都唔會這樣影響,因為我最初買入後,股價是持績下跌的,但我十分開心,因為我從不理這刻股價,我只睇這企業3年後的價值。
首先,這股有質素,另外,當時疫情影響行業,如果你記得我上堂講過,我好強調我地等機會:「企業短期不利令股價下跌,而長期質素無變」,這就是我地的機會。
------------------------------------------------
Q20903:
龔sir我有個問題想問..
上次inbox你提及到2800同3067都係可入貨水平
現時我有30萬左右Mpf喺宏利,揀嘅係恒指基金,而宏利
網頁講 佢嘅恒指基金現時係盈富基金
如果我打算月供盈富基金,應該揀中銀好,還是喺宏利供佢嘅恒指基金好? 收費或效果有分別嗎?
現時我2800同3067都未有貨,應該入邊隻先?
另外雖然我10年前開始買股票,但其實對投資冇咩認識,應該睇你邊本書先? 感謝!
龔成老師:
原理是一樣的,但強積會的彈性較低,因為要到多年才用得,因此,你自行月供盈富(2800)會比較好。
現時盈富在合理區,你已經可以開始月供或分注投資。至於3067,現時在合理區頂部,你小注慢慢分注去買入,可以。
記住,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你可首先睇:
《80後百萬富翁》
《股票勝經》
《財務自由行》
之後再睇其他。
書本在三聯、商務、誠品都有得賣。由於部分書在一些書店已斷,所以若你見唔到,問下職員就得(又或向職員訂都可以)。
以下是我的12本書:
《80後百萬富翁》(第9版)
《80後2百萬富翁》(第4版)
《80後3百萬富翁》(第2版)
《財務自由行》(第7版)
《大富翁致富藍圖》(第5版)
《50優質潛力股》(第4版)
《50穩健收息股》(第3版)
《50值博倍升股》(第3版)
《股票勝經》(第3版)
《選股勝經》(第2版)
《年報勝經》(第2版)
《5年買樓4部曲》(第2版)
------------------------------------------------
Q20904:
老師,小米26入左少少,幾錢可再入或再溝貨
港交所由高位588跌到依家了。。。我無止賺。
心理上確實不開心,現在壞消息一籮籮。。。
應該點算
依家放雖然賺十萬,但比起588賺少成十萬,唉。好唔開心。應該點調節心態。。。。 雖然話長線,但588放左賺左開心錢先,然後搵位先再入更開心。
龔成老師:
你的投資觀念,好錯誤!
你同9成散戶一樣,以為自己可以最高位賣出,但就連股神都不會這樣做。
另外,你要調整心理因素,你這樣想,長遠會好影響你的投資。
我當年做銀行,見好多客在$15買入港交所,之前創當時歷史新高$20,就是95%的客,都同你一樣想法(高位賣出,賺左開心錢先,然後搵位先再入更開心),所以,佢地在$20賣晒!
之後,當港交所升上$400,佢地賺少左好多好多。
有時你會見到賣出會有得賺,有時長線會有較多賺。而根據統計,長線是賺得較多的。
至於小米(1810)近期的不利消息,都是短期的。不用太擔心。
強烈建議你提高投資知識。
上述兩股根本完全無問題,你不要再同9成散戶一樣想法了!
------------------------------------------------
Q20905:
龔Sir1799,2308如何?1799,18入!2308,2入!要止蝕嗎?
龔成老師:
新特能源(1799)係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商和光伏項目承包商,主要從事中國光伏產業上游和下游環節的業務。
佢除左多晶硅生產外,亦從事電力銷售(透過自有燃煤發電廠供應電力多晶硅生產之用,並銷售多餘電力予當地電網);工程建設承包(根據EPC、PC或BT承包模式經營,為光伏及風電項目提供能源解決方案,包括工程設計、諮詢、建設、調試及運維);逆變器生產(用於光伏項目的一項關鍵部件)及光伏硅片及組件生產。
其實過往的生意與盈利唔算好突出,同埋有D波動,只是近期新能源有炒作,佢都炒起左。實質支持係咪好大,未知。但建議保守少少,暫時這股投資值博率不高。
如果持貨多,建議減持。
研祥智能(2308)主要從事研究、開發、製造及分銷特種計算機產品以及買賣電子產品及配件;以及銷售發展物業。
企業無獨特性,規模細,賺錢能力不高。投資價值唔算高。
你可以等佢上翻多少少,有反彈時減持。
------------------------------------------------
Q20906:
老師你好啊,我嘅持倉比例中佔最重係2018年買入嘅工商銀行($6.5 40000股),今日好開心見到佢終於升番52周高($5.6) 收咗3年派息,扣減番就蝕緊5千幾。
想請教老師我要點去決定?等出末期業績派息再決定?定減持倉比例?定係繼續持有當收息股?
感謝老師
龔成老師:
最重要不是睇「賺蝕」,不是睇「買入價」,而是睇質素。質素不好,增長力弱,就有可能賣出,蝕都要賣。
你要分析「之後的組合情況」,不是過去,是將來。應該持有那些優質股,比例如何,能為你帶來怎樣的長期財富。
你要分析你的投資目標,你想潛力股的比例多少?平穩股的比例多少?組合風險程度如果?
即是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投資組合?長期、優質、平衡、適合你。
如果你年紀唔大,其實工行(1398)未必最適合你,你應該賣出部分或全部,轉其他。
轉到較有增長力的股票。所以,你這刻先分析自己的年齡及風險承受程度,設計適合你的配置比例,之後就可決定是否賣這股。之後就決定將資金轉買甚麼。
------------------------------------------------
Q20907:
老師您好,我現時 24歲,月入 22K,現金 33萬,持有以下股票:
0173 嘉華國際 10000股 @ $3.94
1113 長實集團 500股 @ $40.05
1270 朗廷 20000股 @ $1.01
1833 平安好醫生 200股 @ $119
目標係平穩增長,同埋儲錢讀書,想請教投資意見
唔該晒
龔成老師:
上述股票,都有質素,但你過份集中在地產相關類別,這會出現集中風險。建議你慢慢調整翻整個組合,唔好太集中。
整體上,能產生平穩增長效果,只是行業集中情況要調整。
------------------------------------------------
Q20908:
龔成老師,Follow 了你的專頁幾個月,終於的起心肝去理財,請教你的意見。
本人今年33歲
2020年下半年才有正職, 月入18K, 額外兼職收入現時$9K左右, 過多幾個月會得返5K.
現時每月儲蓄$10K, 會打算轉工增加月薪入息 , 同時有短期目標想係2-3年內儲到50-60萬, 當然都想將來有財富滾存
本身自己都有股票債券外幣等投資, 但股票蝕多過賺
現金:10萬左右
債券:2萬
外幣:7-8萬
1. 想問問需要沽出現時股票?
買入價
6 500股 68.5
66 500股 34.5
1398 2000股 3.98
1162 8000股 1.00
1177 3000股 8.75
1810 800股 27.3
2. 保險理財儲蓄對我是否可行?
3. 月供股票是否適合我? 大約月供多少? 那些股會是增長股(盈富基金)?
謝謝你的指導。
龔成老師:
1)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現時你的持股,基本上都有質素的,瑩嵐集團(1162)業務一般般,企業無獨特性,賺錢能力不高,賣出較好。
至於其他,其實以你的年齡,唔需要持有太多收息股如電能(0006)、工行(1398),這些可以轉平穩增長股如盈富(2800)。
如果你過往投資成績不佳,其實最簡單的投資方法,就是月供ETF,如盈富、恆生科指ETF(3067),長期儲貨,已有不差的回報。
2)要睇你本身是那一種類型,如果你比較保守,而你本身在財富組合中,無乜防守性資產,投資儲蓄型的保險,可以助你這部分的建立。
當我地進行理財,攻守兼備是應該的,問題是比例如何,以及這個人風險度如果。
如果是純保險,你可以留翻更多資金,用作自己投資增值,「攻」方面的效果會更好。
因此,好睇你自己的風險度,自己的投資能力,以及你本身、你想的財富配置。
3)對於本身投資實力不高,未掌握企業估值與買賣時機的投資者來說,月供股票是不差的投資方法。
你這個年齡,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做月供股票,每月$8000。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4000。
另外再加2隻(每隻$20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中銀香港(2388)、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部分要等回少少先入。
如果你不懂股,就集中供盈富$8000。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20909:
龔成老師你好,9922 我係$31.8入左,個市哩排好差,個人都慌左
以市價黎講,我應該再要加注嗎?
定係斬倉?謝謝您
龔成老師:
九毛九(9922)係內地中式快時尚餐飲品牌管理及運營者,佢係內地所有中式快時尚餐飲餐廳收入中排名第三,於華南地區則排名第一。
可見,在業務上、品牌上、市佔率上都不差。現時運營269間餐廳,以及管理41間加盟餐廳,而「九毛九」及「太二」為佢的兩個主力品牌。
睇翻佢的財務數據,唔差的。但你的買入價貴,現價仍略貴,所以暫時唔好加注住。
你原有貨可持有,除非出現大跌,否則,唔好加注。相信短期股價仍波動,但這股不差,有得守。
------------------------------------------------
Q20910:
Hello老師,請問點睇3800,1258,1183同2158
4隻我都有,但蝕緊,呢4隻值唔值得長期持有?
龔成老師:
這4股,都是風險類股,你預股價大上大落,風險高,唔建議持尢太多。
保利協鑫能源(3800)業務不穩,質素中等。不過不是無增長,是有危有機類。
佢主要為光伏行業製造多晶硅及硅片;銷售電力;開發、投資、管理及營運光伏項目。
市場炒緊佢前景,但當中存有不確定性,股價大上大落,佢的確可能會大升,但同樣可以大跌,無得估,這炒作不少,現時值博率未算好高。
如果真的想投資,小小注好了。
中國有色礦業(1258)主要係非洲贊比亞經營銅開採、選礦、濕法冶煉、火法冶煉及銷售業務,主要產品為銅精礦、粗銅及陰極銅,以及粗銅冶煉工序中產生的副產品硫酸。
業務不是無質素的,見佢生意保持向上,不過,盈利就有點波動,有時盈利會大跌超過一半,相信好受成本及國際資源價值影響,反映佢有少少被動,企業質素未算最高。
過往股價上落大,要留意風險。企業質素算是中等,現價合理區中上部,都有長線投資價值,但就唔值得持有太多。
澳能建設(1183)以過往的業務來睇,只是中等,業務發展不算強,整體不差但又未算好好。
佢最近宣布,同德國創新科技企業Ubitricity達成戰略合作,於大灣區拓展大灣區開發、製造及分銷電動汽車充電業務。
睇翻澳能果邊,主席表示,目標係兩年內在港澳大灣區安裝500至1000個充電裝置。
企業發展力都有,但早前股價其實有點超前反映。就算近期回落,這刻投資值博率未算高,如睇好,小小注好了。
醫渡科技(2158)有潛力的。可長線。
提供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技術的醫療解決方案。集團主要向醫療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如醫院、製藥、生物技術及醫療設備公司、研究機構、保險公司、醫生和患者以及監管機構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務和合作。
佢平台有一定擴張性,長遠受惠更多醫療保健客戶使用平台。不過公司客戶過度集中,以及依賴公共部門。
但佢依然係在燒銀紙狀態,係一個扣分架地方。整體算係有質素,但要注意風險,投資時唔建議大注。
------------------------------------------------
Q20911:
你好!請問可以介紹下現價合理並且可長線持有的股票企業嗎?
有不少可以長線持有
但股值太高了
龔成老師:
你可考慮考慮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現價仍在合理區。
如果你想潛力度高D,就考慮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現價合理區頂,要小心控制注碼。
現時大市波動,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20912:
啊sir 你好! 我係股票班學生,上緊堂,想請教股票配置既問題。現時25歲,有穩定收入,每月月供中生製藥$500,小米$500,阿里巴巴$1000,盈富$1000;$3000美股,主要投資ARKK, TESLA,APPLE。每月儲蓄$4000將來入市。
現手持:
234股長江基建 (平均買入價$41.05)
225股港鐵($42.87)
569股越秀($5.2)
53股中國平安($86.58)
600股中生製藥($7.29)
86股香港電訊($11.59)
52股比亞迪($52)
429股盈富($26.08)
14股阿里巴巴($249.1)
511股小米($25.23)
請問我既組合會否太散?有無邊隻股需要賣出?或者太集中新經濟股風險好大?多謝你!
龔成老師:
你現時持有,以及月供的,都是有質素的,不過就有少少散。
一個成熟組金($100萬以上),組合大約10-15隻股票會較好。
其實,組合散都有風險分散作用,但最大的問題,是較難管理。我地買入股票等於買企業,你持有該股,就要持續去檢視分析這些企業,每次出業績,或有重大消息出,你都要了解與分析。如果股數目太多,你根本無法每一隻都了解。
由於上述都有質素,因此無特別要盡快賣出。以你的年齡,可以先減一些增長力較慢的,例如長建(1038)、香港電訊(6823)。
其他問題就不太。
當你上完整個課程,會明白我地買入股票前要有好多野分析,要了解好多資料,而你之後投資時,每一次都要更仔細分析先下決定。
------------------------------------------------
Q20913:
龔成老師,本人38 歲, 老婆35歲, 育有兩女, 一個兩歲半, 一個未夠一個月,收入穩定,家庭月入約13萬
現每月可儲約6-7 萬, 剛於去年11月購入三房單位, 借貸528萬, 分30年還
現有股票1810, 9618, 1691, 1211, 2382, 8083 合共約80萬(全部蟹貨)
自己已為子女及家人買好晒醫療保險, 另有一份價值14萬的基金(10年前買落), 年金一份, 現金約200萬,擺晒係高息戶口。
自從睇左你的facebook專業一年, 明白到長線投資的重要性, 現想開始月供股票9988($2000) , 388($2000), 27($2000), 823($2000), 3067($2000), 2800($2000)
目標15年1000萬 你認為可行ma ? 我投資金額還需增加嗎 ?
如需增加, 可月供其他哪些股票 ?? 謝謝你的時間及意見。
龔成老師:
其實你現時持有,不是無質素的,可能你集中在貴的價位買入,相信日後你用月供股票,或分注投資模式進行,會更適合你。
另外,你持有較集中在新經濟或近一年的熱炒類,你要注意風險。我地建立一個平衡組合都好重要。
至於中國有贊(8083)集團主要於中國從事經營電商業務及支付服務業務,近年業務發展快速,生意增長力,不過,現時估值高,業務變化較,整體有好大的不確定性。加上佢過往在核數師報告出現過「保留意見」,盤數可能有古怪,雖然已是數年前的事,但都會扣分。
佢不是無潛力,但風險較高,這刻投資值博率不高,這股唔建議太大注。
至於月供股票都是有質素,以及一個平衡的組合,可以進行。
如果增加,建議你加大盈富(2800)金額至$6000,另外可以加入舜宇(2382)、中生(1177)去月供各$2000。
假設你每月投資$20000,持續15年,回報率為10%一年,15年預期滾存到$760萬。
如果你想滾存至$1000萬,你每月要同時儲多$1萬去等投資機會,在適當價值買入優質股,長線投資。
當然,你地的儲蓄數,加大每月月供金額,都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
Q20914:
你好龔成老師,Follow你一段時間 見到你好用心解答每一位學生 希望我都可以有機會請教你
我爸爸57歲 現收入約每月兩萬 只有現金約40萬 有從來沒有投資沒有醫療保險 手上有一份月供$2000儲蓄保險 供了五年
最近感覺自己快要退休 先開始想想投資呢回事
前排佢用積蓄入手左以下股票
02160 3000股 ($18.42入)
01024 500股 ($411入300股,$332入200股)
00981 2000股(26.65入)
因為高位入,賬面蝕緊好多,佢年紀較高,我都比較擔心風險,想請問黎緊應如何部署?另外如果想風險低點,佢應該月供股票,還是月供基金較好?
希望可以得到老師你的解答
謝謝
龔成老師:
如果已57並差不多退休,現時的策略就是建立一個退休的組合,當中要穩陣,唔好有太高風險,同時有現金流。
坦白講,現時佢持有的3隻股,都是潛力股類別,風險較高,並不適合佢的情況,要睇位賣出。
至於佢現時的現金,以及每月能儲到的資金,要集中持有收息類工具。
佢可以將這$40萬,分成3部分。
第一部分投資收息股,你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的組合,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高息基金(3110)都可以。
第二,你亦可投資銀行低風險類的產品,你可自行到銀行了解下,總之是「低風險,持續現金流」的。
第三,持有現金,除了可做定期外,現金亦可以為你的後盾,以備不時之選。同時,若投資市場大跌,你可以在這時買到更多的收息股,股息率會進一步上升。
你可以將$40萬資金,平衡地分配在上述的項目上,對佢來說是最好平衡風險,同時有穩定的現金流。
------------------------------------------------
Q20915:
你好,我而家手上有呢啲股...
66、1211、1810、2800、3690、6823
係大致都係得一至兩手...而比亞迪就月供緊1000...而盈富同港鐵都係月供到一手無再供...
美團我就係$98嗰陣入左2手...其餘約一手..現階段黎我係咪可以照keep住先....因為我見美國嗰邊息口上都有少少影響同埋調整得好多....希望你可以俾少少意見我...多謝
另外早前18.1入左2手3067係咪都可以擺住先?
多謝
龔成老師:
現時你持有的股票,都是有質素,可長線持有的。
你唔需要理中短期股市波動,集中長期持有就得,這都是優質股,長線對你的回報是最高,股價中短期總有上落,平常心就得。
至於3067,你持友就得。
基本上,整個組合都無問題,有質素。
------------------------------------------------
Q20916:
老師,呢排個市不斷回,我知老師會講我地係買間公司睇好佢發展。
但好多評論都講緊個市咁回法會影響到公司既估值,一旦重估,好多企業價值都會打個折,令到股價好難上得番以往咁令仔。 想問下老師點睇
龔成老師:
短期股價,受買賣供求及市場情緒影響,短期,可以同企業無關。
至於長期,就一定會回歸翻企業價值。
如果你持有的股,現時處好貴的水平,在理論上,股價會慢慢向下回歸到合理價。因此,你可以賣出部分,餘下就長線。
不過,當一些好優質的股,企業價值不斷向上,例如港交所(0388)、騰訊(0700),其實一直持有最好,你見佢地過往股價都升左100倍,如果經常抱你上述心態,就好難賺到這類大錢。
------------------------------------------------
Q20917:
你好,老師,我想買一隻股票(around 2萬)比我個bb 當每年當生日禮物,到佢大個用。可以每5/10年再換其他股票。有沒有好建議?謝謝
龔成老師:
最正路是買入ETF,因為組合可以平衡風險,當中股票不差,以及有平穩增長力。
一般來說,盈富(2800)是最適合。
如果你可承受風險,希望回報高D,就可考慮恆生科指ETF(3067)。
------------------------------------------------
Q20918:
龔sir你好,係朋友先排介紹我睇你既文章,覺得學到好多野,因此想請教下~
本人40歲,每月儲蓄大概一萬元,有十萬元閒置既儲蓄。以前完全無投資~
但因為而家有左兩個小朋友想開始學習,請問有無好介紹同埋應該點投資?萬分感謝並祝新年快樂
龔成老師: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以你40歲的年齡,可以投資平穩壤長型股票,如果你過一段時間,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及經驗,就加入潛力股。
你現時的$10萬,可以考慮動用$3萬-$5萬,投資平穩增長股。至於每月的$1萬,可動用巷中$7000去做月供股票,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平穩增長類: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2000。
另外再加1、2隻(每隻$15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
Q20919:
師傅好,想問下366前景點睇,見佢主要經營業務係水泥,7成都係賣番比越南當地,冇咩負債,現價入岩數嗎?
不過佢5係龍頭,占成個越南水泥生產1%
龔成老師:
陸氏集團(越南)(0366)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水泥、物業投資、物業發展、銷售電子產品及酒店業務。
近年中美貿戰,加上中國成本增加,部分企業考慮將生產基地轉移至東南亞地區,由中國轉到越南,的確有這情況。
但見佢業績,就無乜增長力,反映佢無把握到上述所講情況,未能對佢有明顯利好影響。
業務是平穩的,這股收息都可以,但就唔好對股價有太大期望,現價合理。
------------------------------------------------
Q20920:
老師你好
2月份高追了
1211@262
500股
2269@112
1000股
[email protected]
2500股
另外琴日入了
[email protected]
6000股
明白要睇企業價值,但1211同2269買入後不停跌,已冇資金再溝貨,老師想問下中長線有機會去返買入價嗎
呢半年炒炒賣賣,賺了10幾萬,但而家似乎要回吐了,老師我就係想快d賺多d本金,想5年內有100萬,而家明白短炒冇用
要分散投資同長期持有,黎緊會開始月供股票,但上面幾隻股票唔知應該點步署,係未要止蝕了
2269都跌到唔停
龔成老師:
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你要改變炒炒賣賣的行為,因為你所賺的,最後一定會輸翻,我之前做了10年銀行同證券行,見大部分輸錢的客,就是短炒的一群!這是我10年見到的情況,這是行內的秘密,根本大家都知短炒者一定輸,但業界一定唔會講!
個個都想在短期盡快滾大本金,但10個卻有9個輸,如果你想長遠繼續輸,你就一直用短炒方法啦!
上述股票,根本無問題,只是你投資策略有問題,以及買入價的問題!全部買入價都貴!現價都略貴!
同埋我一聽你「已冇資金再溝貨」已知你投資觀念錯晒。
現時的持股,如果你持貨不過多,上述股其實可以持有的。但如太多,上翻D最好減部分。
藥明生物(2269)其實有質素,但你預上落會較大,唔建議持有太多。
希望你日後可以提高股票知識,這是唯一能令你長遠能真正財富增值的方法。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多項式回歸計算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非標準答案」特別策劃。
最近參與了一個有意思的「非標準答案」特別策劃,據說問題的來源是大陸科技媒體36氪從1000位年輕朋友們的困惑中,挑選出了18個最具代表性的問題,並請來投資人、企業家、創業者、經濟學家集體來解惑。
我擷取了幾個問答分享出來,也許這些答案並不一定是「最正確的」、「最標準的」,但看完相信你一定有所收穫。
原文來自:Kr Lab 後浪研究所微信公眾號。
▎問題:學歷真的重要嗎?
李開復:「唯學歷論」和「是否去大廠」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先來看唯學歷論。 學歷不是衡量一個人優秀的唯一標準,但同時,我們不能否認它的確是用人機制中的一個重要考察維度。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非大學生在選擇職業的時候,的確比戴著文憑學歷的大學生要弱勢。
大學四年,有很多改變的機會,關鍵在於自己是否提前做好規劃並加以執行。 你需要有「三力」:規劃的能力、追求的毅力、執行的魄力。 計劃的能力——多管道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考專業技能很高的從業資格證(CPA等)、參加含金量高的競賽奪獎等都能提高自己就業競爭力。 大學四年,多參加能提高專業能力、同時符合自身發展興趣愛好的第二專業也是很大的加分項。
如果找到了符合自己興趣愛好且發展前景很好的專業,申請調換專業也是一個選擇。 這過程,需要你追求的毅力和執行的魄力。
我在哥倫比亞大學一開始主修的是學校王牌專業法律,畢業后保證有個金飯碗,但後來發現自己所愛計算機專業后,在放棄已有學分的情況下毅然選擇更換專業,在大學時光勤奮刻苦,最後以最高榮譽畢業。 這個選擇讓我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不僅做得更深更好,也讓我受益終生。 在大學四年提高自身競爭力后,你選擇的機會變多了:是去跟同學一起創業,還是去互聯網大廠? 或者選擇讀研讀博繼續攀登學術高峰?
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你有規劃能力,追求毅力和執行力,夢想會照進現實;但如果大學四年毫無規劃、碌碌無為地混日子,就算你是985、211 學歷的學生,大廠也很難向你招手。
▎問題:在職場上,保持自己的個性重要,還是融入集體更加重要?
李開復:在職場上,保持自己的個性和融入集體並不衝突,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概念,而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專業度。 一項任務布置下來,大家明明知道該任務不切實際、無法完成,但為了逃避責任,都心照不宣地隨大流集體性選擇「沉默是金」,誰都不願將實際情況告知上級領導——這是典型的「負面默契」。 這樣的「負面默契」有百害無一利。 這時候,擺脫「負面默契」,做出冷靜客觀的專業建議才是最為重要的。
正確「融入集體」的打開方式,應該是保持專業度,避免個人英雄主義的團隊合作方式。 不只創業團隊需要高度的team work合作,學生的報告與社團、甚至大公司內的各部門分工都需要團隊合作。 對於一個集體、一個公司,甚至一個國家,團隊精神都是非常關鍵的。 微軟公司在美國以特殊的團隊精神著稱。
像Windows 2000這種產品的研發,微軟公司有超過3000名開發工程師和測試人員參與,寫出了5000萬行代碼。 沒有高度統一的團隊精神,沒有全部參與者的默契與分工合作,這項浩大的工程根本不可能完成。
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靠個人努力、單打獨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團隊合作越來越重要。
因此,必須時刻警惕「負面默契」的出現,同時悉心學習團隊合作的原則和技巧,保持自己的專業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融入以合作共贏為主題的現代社會。
▎問題:在沒有其他特長技能的前提下,發展副業重不重要?
李開復:要發展副業,一要認真評估是否符合興趣愛好和自身特長;二要計算投入產出比。
副業至少要符合興趣愛好,或者自身特長兩個要素中的一項,兩者兼而有之最佳。 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出最大的價值,甚至可能把副業發展成為主業。 如果這個前提不存在,也無任何特長技能,那麼不建議你發展副業。 投入產出比的計算,需要認真考慮幾個因素:
首先,評估自己主業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其次,評估自己崗位的天花板是高還是低。
如果行業發展趨勢是良好的,且崗位的天花板很高,那麼應該好好地做好自己的主業,職位上去了,薪水也提升了,如果有額外的精力,再考慮接洽一些能輔助主業繼續精進的副業也不遲。 否則,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精力分散主業副業都做不好,得了芝麻丟了西瓜。
如果你的工作處於夕陽產業,或者處於簡單重複勞動的「螺絲釘」狀態,則可以考慮通過從事適合自己的副業,實現人生突破或者切換跑道。
再一點重要提醒,人工智慧時代已然揭開序幕,請認真檢視你所從事的主業副業,是不是有可能5年內被AI取代,確保自己站上正確的賽道!
▎問題:怎麼樣的人生才算成功? 你覺得你的人生成功嗎?
李開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 福克納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 你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在的你強 」 。
當前社會有個急躁的通病,就是希望每個人都照一個模式發展,衡量每個人是否「成功」採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標準:在學校看成績,進入社會看名利。 尤其是在今天的社會,人們對一個人的成功的評價,更多地以個人財富為指標。 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績就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嗎? 有名利就一定能快樂嗎?
真正的成功應是多元化的。 成功可能是你創造了新的財富或技術,可能是你為他人帶來了快樂,可能是你在工作崗位上得到了別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歸自我、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凌志軍在其《成長》一書中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也就是說,成功不是要和別人相比,而是要瞭解自己,發掘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努力不懈地追求進步,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多項式回歸計算機 在 线性回归与多项式回归 的推薦與評價
线性回归是最简单的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可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也就是 ... 上推导出a、b的最优值,但是既然是机器学习,就应该把这些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 ... <看更多>
多項式回歸計算機 在 EXCEL分析迴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課程簡介:使用EXCEL分析迴歸模型課程難度:□□□□□適合對象:修過統計學一的同學授課教師:李柏堅製作單位:中華科技大學遠距教學組製作人員: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