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芬專欄:亡國感的逆襲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5174
🌻 本文作者張娟芬參與社會運動多年,關心性別、司法、人權等議題,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殺戮的艱難》、《十三姨KTV殺人事件》等書。德國漢堡大學犯罪學博士。
#分享
———(以下內文)————
「亡國感」,目前為止我們對它所知不多。它起於PTT,如果去查Google Trend,會發現「亡國感」首次在搜索引擎裡占有一席之地,是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到三十一日這一週。三月二十四日發生的大事,是高雄市長韓國瑜進中聯辦。這個人在一片紅色疑慮之中贏得選舉,當選之夜即高調宣布支持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什麼呢?二〇一九年一月二日之後,已無疑義: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講話,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緊緊縫合,要把臺灣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韓國瑜上任未及三月,立即出訪香港,這個一國兩制的示範地;並且走進了中聯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的一國兩制指揮中心。他事前沒有向陸委會報備,事後拒絕透露與中聯辦的聯繫經過與會商內容。就在這一串新聞事件裡,「亡國感」出現了。
流行語大抵如此:一聽就懂,心領神會,拿來就用;很快的,大家都琅琅上口了。在這個喜歡玩弄同音異字、以訛傳訛的大遊戲年代,「亡國感」又異變為更加俏皮的「芒果乾」。這樣的「亡國感」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定於一尊的標準定義,而反映了一種集體情緒。
#潛規則:我們要看對岸的臉色
二〇一九年初當我決定開設「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這門課時,驅動的力量也來自一種當時還無以名之的焦慮。這原不是我的守備範圍,但我感覺到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生活,已經面臨毀壞的危機。對政治略有參與的公民應當早已習慣,民主經常是警鈴大作的。可是,中國的攻勢從「九二共識」到「一國兩制」,已經又逼近了一步,半島電視臺臥底採訪所揭露的中國滲透手法與深入程度,更是觸目驚心。我不禁自問,這是不是臺灣民主的最後一個警訊?
第一堂課,我放導演鄭有傑二〇一一年的短片,《潛規則》。一組人準備拍電影,外景選在一個學校操場的司令臺。但是導演看起來又愁又怒,原來司令臺的背景是好大一面國旗。美術說,「我避不掉。」導演說,「到時候片子賣不進去怎麼辦?」最後,最資淺的工作人員拿來鐵撬,大家合力將那塊國旗背板撬下,在國旗歌聲中,工作人員歡喜大喊:「要——倒——了——!」
當那個國家象徵轟然倒下,只見導演兩眼發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好像快要中風。背板後的牆面久未經日照,顯得有點蒼白。那裡畫著一面巨幅秋海棠,上面寫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我問:「『潛規則』到底是什麼?明白地用語言把它說出來。」毫不扭捏的,第一個答案就直指核心:「我們要看對岸臉色。」
對。就這麼簡單。
「潛規則是誰訂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糊了,有人說是自願的,有人說是歷史與市場造成的,有人說也可以不要遵守啊。其實這注定是一個模糊的回答,因為根本就沒人知道誰制訂的。
我再問:「潛規則與法律或政策有何不同?」
「法律的話,感覺遵守法律跟制訂法律的人仍然是平等的。可是潛規則感覺是下對上的,要一直去猜測那個規則,想要討好在上位的人。」一個學生說,法律非遵守不可,潛規則卻有選擇的空間。另一個說:法律寫在那裡,可以去鑽它的漏洞,但是潛規則卻逃不開,因為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第三個人自動出面整合了雙方的論點:「法律之所以能鑽漏洞,是因為它很明確地寫在那裡,邊界很清楚,所以知道從哪裡鑽過去。潛規則逃不開,是因為它很模糊,也沒人把它講清楚,所以就算一個人選擇要服從潛規則,也可能逃不開。」我說:「對啊,就像小熊維尼,他本來是個卡通人物,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變敏感了。」
如此討論一輪,潛規則漸漸現形:它不經民主程序、冤無頭債無主,因此無法修正、無法討價還價,卻有著貨真價實的影響力。短片裡說得很明白,不避掉國旗的話,電影就進不了中國市場。電影這麼燒錢的產業,要不顧慮市場,實在挺難的。拍了背景有國旗的戲並不會被抓去關,但是會血本無歸,這使他們決定趨吉避凶,遵守潛規則。
這部短片,距今八年。那時候,「不能出現國旗」還是低調、委婉、檯面下的原則,業界人士知道,但心照不宣。近年的潛規則已經不再低調了,要周子瑜、戴立忍公開道歉,都是刻意張揚的霸凌,目的是殺一儆百,唯恐你不知道!潛規則就是對於中華民國的各種政治象徵全面獵殺,是中國對臺灣的政治審查。
如果你參與某個活動,被警察抓走,然後從高處墜落,或者從海裡浮起,但一律以「無他殺嫌疑」迅速結案;我們知道這是政治。這裡面有國家動用的公權力,有壓迫者、有受害者。潛規則看起來卻不是這樣,它看起像「個人選擇」、「市場機制」、「你自己願意的」;「不爽不要做啊,不爽不要來啊!」潛規則用的是經濟手段,國家公權力僅隱身其後,讓事情看起來不是「壓迫者欺負受害者」,而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就是用經濟手段來掩護其政治本質。
《潛規則》為「中國因素」下了一個很好的注腳。所謂「中國因素」就是:臺灣的許多事情,是被中國「決定」的。其「決定」的方式,不一定是用政治影響,也可能是用經濟。
但是,為什麼?臺灣的事情,不是應該用民主的方式決定嗎?
「亡國感」這個集體情緒,它的核心就是這一句提問。臺灣的事情,為什麼不是用民主的方式決定?為什麼是由一個我們從未授權也無法影響的政權來決定?那民主算什麼?我們算什麼?
#什麼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民主食材
我在「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用了一款簡易遊戲「Democracy Cake」,由挪威的人權組織RAFTO(Rafto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設計研發、中原大學徐偉群教授引進,他很有創意地將這遊戲譯為「民主雞蛋糕」。每一組發一個蛋糕盤,然後提供二十幾種民主的「食材」,例如「言論自由」、「資訊公開透明」、「多元媒體」、「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自由公平的選舉」、「公民投票」、「反歧視的法律」、「社會福利」、「正當程序」、「宗教與信仰自由」、「隱私權」等等。學生的任務就是用這些東西來建立自己的「民主雞蛋糕」。
一桌子食材,看起來都像好東西,但是蛋糕盤只放得下六片蛋糕。協商與爭辯自不可少,但他們考慮的因素是什麼?一位學生寫道:「在選擇良心食材時不論哪一項都非常難以取捨,突然有個念頭覺得我們過得其實很幸福,這些食材其實圍繞著我們四周,或許臺灣民主仍然有其進步、改善空間,但大抵來說我們過的很自由,自由到這些食材像是理所當然就該存在的,像是天賦的,捨棄哪一塊都怪彆扭的。」
另一位學生說:「這些良心食材,每一個現在看起來都好簡單,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像呼吸一般自然;可是真要選六個來堅守,又尤其一想到我們很有可能將在之後失去這些權利,就更要選得戰戰兢兢。」
真的戰戰兢兢,我看著他們把一片片蛋糕放上盤子,又拿下來。「每一個食材在被丟棄的同時,總是會有人提出在臺灣過往經驗中遇到缺乏此食材的恐怖情況,最後食材又會被順利救回。其實我很慶幸大家對於臺灣歷史的認識較深,讓討論變得更加有意義,但也覺得很困擾,因為這樣每個食材都變得非常重要,就無法選出最重要的六個食材。」綜合討論時,有一組幽幽地說:「我們想要做一個三層的蛋糕!」
這是在桌遊與手遊中長大的世代,在高解析度影像中長大的世代。一款珍珠板貼上彩色紙的陽春遊戲,卻讓他們認真到產生選擇障礙,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這些東西「之後可能會失去」。
可以想見,「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言論自由」、「自由與公平的選舉」等等,是很受歡迎的食材。但有一組出人意表地選了「社會福利」。據說那是蛋糕盤上的最後一個空位,一位組員唸出「社會福利」卡片背面的定義:「政府應促成全面的支持系統,以確保人民能擁有健康、接受教育、經濟穩定」,真誠地看著大家說:「我覺得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初衷。我認為有社會福利,才會成為一個有愛的國家。」那想必是莊嚴的一刻,全組的人都感動了。一位組員寫道:「原本還在爭論效益或結構的組員都同時安靜下來,神情從冷靜理性轉為溫柔,最後大家一致通過,將社福列入食材。」另一位組員瀟灑地總結:「社會福利是討論後決定釋出的立場,即便在層級上是較後期的目標。但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建立民主雞蛋糕只是第一階段。遊戲卡裡也有幾十個對民主的攻擊,我稱為「黑心食材」,例如「政府監控」、「言論審查」、「選舉詐欺」、「歧視」等等。第二階段的玩法是請同學運用他的民主雞蛋糕裡的六個成分,來抵擋這些「黑心食材」。這個民主遊戲來自北歐,難免有隔靴搔癢之處,因此我根據臺灣處境的特殊性,另外加了三個臺灣版的「黑心食材」:「以商逼政」、「資訊戰」與「非官方談判締約」。太過切身了,同學說看到這三項,「腦袋抽痛了一下」。
面對攻擊,無力與挫折全部都跑出來了。「訊息戰、以商逼政、非官方締約一出現,瞬間就擊潰我們所有的良心食材,除了立法和司法,我們別無他法,而且還遠不及打壓這些早已滲透到民間的黑心食材,玩到最後大家都想放棄民主了。有一組說『用所有的黑心食材都可以對付這些東西』,我覺得好衝擊,確實這些大家這麼用力抵抗的不民主的『惡勢力』不斷逼近,為什麼我們還要堅守民主?常常自己在思考的時候也會這麼質疑。」
「我們拿著良心食材想要拼湊出防禦姿態,但卻發現這該怎麼擋?怎麼擋都有漏洞……我們拿著良心食材去對抗這些邪惡,突然感覺像是天安門事件那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幕:『肉身抵擋坦克』。」
有一位同學想起了我在課堂上放的紀錄片,李惠仁導演的《蘋果的滋味》。「記得那時看完中嘉併購案的片段後感受到的是一股很重的無力感,即便我們獲得了資訊卻無能為力,在面對這三個中國因素的問題時我也感受到了一樣的無力。我開始回想紀錄片裡的中嘉併購案,當時有一群人發起了抗爭活動,雖然並沒有受到大媒體的關注,但那股力量是由人民的憤怒而起的,而那也正是我們最能夠直接參與的,也就是集會自由。」
「把所有良心食材一併加進來之後,好像還是遠不及抵禦黑心食材的進攻,真的令人非常絕望。可是,其實上這堂課的同學都是盟友吧?自己想不出辦法,那就大家一起想,總會有辦法……雖然亡國感並沒有減少一絲,但是對於自己所捍衛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知道我想說話、想當好國好民、想在政府底下擁有人權,所以即使我堅信的民主力量遠小於獨裁,我們還是得團結一致對抗。」
#向內擠壓的委屈中蓄積著向外爆發的能量
這是我對於「亡國感」的體察。在他們臉上,我讀到對民主的珍惜:每一塊「蛋糕」都不想放棄,因為認識到每一塊都重要。我讀到對於民主的深刻思考:我請他們說說各組的雞蛋糕成分有何異同,其中一組解釋,他們沒有選「社會福利」、「隱私權」、「受教權」,因為「我們盼望良善的立法、司法體制,和言論自由能帶給公民的民主素養,自然會發展出這些項目」。在有限的蛋糕盤裡,他們沒有選擇某一些,是因為那些可以從更為基本的元素推導而得;這些食材在他們眼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原料而已,他們已經想到了彼此之間的連動關係。他們對民主的認識,不只是知道氯是什麼、鈉是什麼,而且知道氯加上鈉會變成一種讓食物好吃的調味料,如果將氫、氧和鈉加在一起,則可以用來做肥皂或通水管。
我也讀到擔憂、挫折、無力、絕望……與不甘願。還不願意投降或放棄的那種不甘願。這些情緒看似矛盾:擔憂、挫折、無力、絕望都是坐以待斃,不甘願卻是起身反抗。但如同前述兩段引文所示,這相反方向的兩種情緒,可以共存於同一個人的同一段表述。「亡國感」似乎不是一個單一向度的感受,它不僅是字面上看起來的被動、放棄、不作為而已;在向內擠壓的委屈之中,向外爆發的憤怒在蓄積。作用力產生反作用力,「亡國感」的內裡,有一個想要「逆襲」的驅力。
#亡國感真正悼亡的對象為何
值得追問的是,「亡國感」的悼亡對象為何?有人說,醒醒吧,你沒有國家,哪來亡國感?這是所謂臺獨。有人說,容納我們民主生活的,是中華民國臺灣,不管它叫什麼名字,它就是我的國家。這是所謂華獨。「亡國感」是哪一種?
在同學的作業裡,「國」的問題鮮少被提起。兩千年左右出生的這一世代,成長於全球化的年代,國界已不似先前那樣銅牆鐵壁,他們對國族的情感與看法,恐怕很難用黑白分明的「非此即彼」來劃分。有的人幼年在中國長大,因為父母是臺商,中國和臺灣都是他的故鄉。有的人曾經在中國就學,有的人固定往返中國,因為父母之一是中國人。有的人擁有臺灣以外的其他國籍。有的人是新移民之子。有的人認真在評估,畢業後要不要去中國找工作。一位同學表達得很好:「對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國』是一個太難解的概念。臺灣史獨立成冊了,但我們的國名裡沒有這兩個字。」他們拒絕中國因素,並不是因為對中國有敵意,也不是因為對中國欠缺瞭解,而是因為臺灣有民主,中國沒有,他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臺灣的生活才是有尊嚴的人的生活。
國族主義最需警戒的,不外乎兩點,其一是身分的排他性,其二是它經常召喚個體為國家犧牲。「亡國感」雖然有這個「國」字,卻很難被界定為一種國族主義的情感動員,因為「亡國感」的話題總是環繞著「民主」這個概念,而非「國族」;有亡國感的人總說著民主機制的毀壞,以及如何可以重建、強化。他們並不想像一個圍牆高聳的國族共同體,要入會得經過嚴格的血統審查——他們自己原不是血統純正的人。民主的原則是盡可能讓大家都享有公民權利(inclusive citizenship),而非排除他人;民主的政府採取三權分立,從人民的立場來避免國家侵犯基本人權。「亡國感」是朝向民主前去的,而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在它的反方向。
有解嚴前生活經驗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那種「亡國感」:「今日不做自由的鬥士,明日就成海上的難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退一步即無死所」;那些國慶閱兵、晚會、排字、大會操、軍歌比賽,講究「數大便是美」、「整齊畫一」、「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那些「萬眾一心」、「我愛中華」一遍又一遍的呼喊……是的,那些活動就是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要你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要你為自己做為一個小螺絲釘而感動,要你團結,要你愛國,要你支持政府。那種亡國感絕對不容許你談多黨政治、民主制衡、基本人權;甚至你只是要求國會全面改選,他都說這樣會亡國。是的,那種亡國感就是賣弄國族主義的威權統治手法。
今日的「亡國感」是那種手法的反方向。君不見,「亡國感很重」的年輕人總是好想突破同溫層,好想跟長輩溝通,為了自己在乎的議題狂寫臉書,去捷運站之類的熱鬧地方當小蜜蜂,收集連署,製作短片丟上網,用無窮無盡的公民參與去實踐民主。
「亡國感」的「悼亡」對象,不是任何一國,而是民主。「亡國感」只是一個現成的詞語,方便溝通。他總不能說:「啊,我最近『亡民主感』好重!」這樣誰聽得懂?說「亡國感」,雖不精確,卻一聽就懂。遂成流行。
「亡國感」甚至不是一種悼亡。不是一種現在式或者過去式的哀嘆:「我們已經亡國了,好慘啊!」而是未來式,一種警世明言:「再這樣下去我們的民主會完蛋的!所以我們現在——」。「亡國感」不是句點,而是起手勢,重點總在於,為了不要讓現在還享有的可愛的自由消失,我們現在趕快來做點什麼?
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攝影:蔣銀珊)
這是藝術大學裡的一堂通識課,學生的主修是電影、戲劇、動畫、美術、音樂、傳統音樂、劇場設計、新媒體藝術,他們本來不是對政治特別有興趣的人。但是,對民主的珍惜與體會,在這個歷史時刻變得巨大而急切,因為他們感到,「以後可能會失去」。所謂「這個歷史時刻」,就是中國積極向外輸出專制影響力的這一段時間,就是中國因素滲入臺灣骨髓的時刻。
有人擔心,亡國感是政治操作,或者將在總統大選中成為政治操作的議題。其實民意政治的基本原理極為簡單,就是民眾把自己擔心的事情大聲說出來,而候選人想辦法說服民眾: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投給我別擔心。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所有重要議題,都應該是選舉的影響因素啊。誰積極反對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反對和平協議,誰就會獲得「亡國感」一族的青睞。背離民心者在選舉中落敗,本是選舉制度的設計初心。
「#有錢就有自由」,只有在民主國家才會是天理
課堂上也有另一種意見,是不打算捍衛民主的。有一位同學寫道:「我認為臺灣的兩黨惡鬥,不太會像是民主的在進步,而是在濫用,那要民主有什麼用?我個人會覺得專制體制會更讓我們的經濟往上升起,讓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強國,那我在想的是保持著民主有什麼用呢?我個人會覺得有了麵包才能夠談這些之後的生活限制,那你有錢了不喜歡極權專制,那移民就好了啊!何必因為為了保持民主,而讓我們全國人民都快餓死,那維持民主功效在哪?」
他的意思是先拚經濟,有錢了就有自由,因為有錢就可以移民,可以任意選擇要當哪一國人。這推論裡有幾個關乎事實的環節,值得拆解檢視。其一是他認為只有專制才能拚經濟,民主不能;其二是他認為臺灣的經濟現況是大家都快要餓死;其三是他認為專制並不危及人民移民的自由。這也就是常見的「民主不能當飯吃」的說法。他很禮貌地寫說希望聽聽老師的看法,所以我在課堂上仔細提出事實的說明,不過,那堂課他並沒有出席,此後也沒有再見到他。
這位同學理所當然地覺得「有錢了就有自由」,好像那是天理。那恰好是因為他在民主的制度裡長大,習慣了這種民主框架裡的資本邏輯。在專制國家,那才不是天理。專制國家的人都知道,自由是國家的恩賜特許,而不是權利。他可能不知道,他恰好選擇了一個他最不能接受的制度。小魚也覺得用鰓呼吸是天理,你既是一條小魚,為什麼要跳上岸來呢?
#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寫定的未來
以上是我從「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上,捕捉到的「亡國感」的面貌:在中國因素影響下,因為感受到可能會失去民主自由,而產生的一種既無力又亟欲奮力一搏的集體情緒;「亡國感」本身就蘊含了「逆襲」的能量。
這門課到六月時接近尾聲,那卻是香港抗議「逃犯條例」的開端。我清楚記得當時,各界一致認為「逃犯條例」一定會過,包括上街抗爭的人。大家平心靜氣地「知道」香港立法會的生態就是那樣,平心靜氣地「知道」不可能贏;香港人上街只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們課程結束放暑假了,香港人卻在街頭上一天一天地創造奇蹟,那麼多的人從各處冒出來,終於擋下了不可能擋下的,令歷史為他們轉彎。如鍾耀華所寫:「歷史從來都是在創造不確定性,稍稍挪移其彈道。香港的反抗走到此刻,中共未贏我們未輸,是大家的努力。」
人們六月的時候不能預測香港,現在又何能以失敗主義論定臺灣?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已經寫定了的未來。臺灣的前途仍然在於,珍惜民主的人們能夠發揮多少能量,對中國因素的作用力展開逆襲。民主自由是臺灣的理想,我們的百年追求;而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本文摘自《亡國感的逆襲──臺灣的機會在哪裡?》,新書係失敗者聯盟及春山出版編輯部共同策劃。由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作者,正面且直接的對於亡國感現象進行拆解,希望能從中找出抵禦、甚至是「逆襲」亡國感的方式。)
「大便 泥 狀 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BigBrother大師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BigBrother大師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益生菌- 痞客邦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心得] 第一次的大腸鏡(無痛)文長慎入- 看板Doctor-Info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新聞] 排便泥狀惡臭須防腸道癌變drcgs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寶寶] 脹氣大便不順奶粉請益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大便不成形ptt – 成形成型 - Microsads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寶寶] 寶寶便秘及副食品請益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Re: [寶寶] 大便後會哭- babymothe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寶寶] 副食品吃得好卻便秘了!? - BabyMothe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寶寶] 大便是否有黏液?(有圖)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寶寶] 5M全配方奶寶寶4、5天才大便(有圖)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問題] 2M女寶大便異狀,有圖慎入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大便顏色可看出身體狀況?看看你的是哪種顏色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寶寶] 滿月寶寶大便大不出來尖叫痛哭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寶寶】 喝能恩水解與能恩非水解便便顏色 - WEB批踢踢(PTT)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寶寶] 大便是否有黏液?(有圖) - PTT看板babymother - 干饭人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貓罐宅負擔ptt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寶寶] 8個月寶寶一天大便3-4次,正常嗎? - 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大便墨綠色ptt 綠色大便提示消化不良 - Hnrsp.co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肚子痛拉不出來ptt、腸阻塞脹氣 - 房產建案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放屁拉水便ptt的八卦,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放屁拉水便ptt的八卦,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大便黏液ptt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寶寶] 大便難題加不知該怎麼繼續餵下去| BabyMother 看板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大便綠色ptt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寶寶] 有人的寶寶也非便秘卻不大便嗎 - PTT Uncovered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墨綠色大便ptt [寶寶]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大便大不乾淨ptt [問卦] - Zxmy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問題/便秘] 六歲貓便秘 - PTT Brain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創作] 我和咪口早上大便- 看板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綠色大便ptt 集齊七種顏色可以召喚彩虹色大便? - Thomblake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寶寶] 第一次吃副食品- BabyMother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大便 泥 狀 ptt 在 你的「大便」長這樣,代表大腸癌變了!名醫這樣吃遠離腸癌 ... 的評價
大便 泥 狀 ptt 在 BigBrother大師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直沒告訴大家的是,前些日子我又在寫新書了,還有沒告訴大家的是,新書這禮拜就要上市了。
#文後有抽新書分享活動
#可以抽親筆留言新書
#新書的內容完全沒有發佈過
#出版社說我文章太長所以只好加上標點分段
【寫在句點之後-窗外的風】
這本新書一開始寫的時候,我有點沒有方向,也不知從何寫起。突然想起當初在ptt寫的時候,常常有人跟我分享一些親人往生跟長照部分的故事,老實說,有時候聽聽那些事情,都覺得自己還剩下一點幸福。每一段照護經驗,每一段生離死別,都是一個故事,不能說誰比較慘,但每個故事都有他的辛苦在。
最後一段照顧我父親的經驗,我印象很深刻,當時剛做完手術的父親很快的又緊急入院了。其實那時我也剛動完手術,我一聽到之後,身上帶著四條引流管,就辦出院了,立刻去了另外一家醫院照顧我父親。
照顧一個臥床的人,其實生活是這樣平凡無奇,每天翻身拍背、餵奶清大便,看看體溫有沒有不正常,有沒有突然冒汗,血糖夠不夠,血壓有沒有突然飆高,尿量跟糞便顏色有沒有異常,還有,等待他隨時會進出醫院。
記得那次,他是住健保四人房,旁邊是對老夫妻,年紀都有了,老先生來住院,老婆婆來陪他。老先生半夜會撐著柺杖去上廁所,那時候的我常常會幫老婆婆帶老先生去廁所,我估計假如他們兩個一摔應該是一起去賣鴨蛋了,所以順手日行一善。我爸對面是一個中年人,白天偶有家人來看他,但是半夜都是一個人,他好像很頻尿,每次都按鈴按到很不好意思,所以我也是跟他說等到他想上廁所再跟我說,我幫他拿尿壺。就連護理師有時候都跟我說幫忙紀錄一下那個中年人的尿量多少,我很想跟護理師說,其實我是家屬呀……。
也正是這原因,常常旁邊奶奶和對面中年人直誇我是個孝子、是個好青年,又或者一些長輩知道我家情況,有時候會給我奶粉、分我尿布,更多的是常常拍拍我說要介紹孫女給我認識,但是到我離開的時候連他們孫女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男是女,我都不知道。
白天是這情形,但,到了夜裡呢?
晚上在醫院的窗戶吹風,那個風,很可怕。白天的任何稱讚,到了夜晚獨自一人的時候,都成了壓力。
我可以不要再當那些人口中孝順的兒子嗎?這樣我就不會那麼累了。
我可以當那個不管家,不管我跟親人關係的人嗎?這樣我就不用把所有錢都花在一個不會有希望的人身上了。
沒有儲蓄,因為我要讓自己吃好一點用好一點,才會覺得我活著還有為自己;沒有女朋友,因為沒有勇氣也不想有人跟你一起陷入這個漩渦;沒有未來,因為我的人生不知道還要停在這多久。
夜晚的窗外,很安靜。那風,很涼爽。
往下一看,似乎跳下去,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很詭異,為什麼照顧後面那個躺在那邊的人,看似是在幫他尋找生路,卻是在讓全家邁向死路?為什麼窗外下面那一條,看似死路,卻是一個可以讓自己輕鬆的活路?
很奇怪,為什麼死字是一個歹旁邊一個匕,是不是歹命的人到最後都是用那支匕解決自己?
突然間,後面又傳來咳嗽聲,擦擦淚,眼見太陽又冉冉升起,回頭看看床上的人,是父親,看看早上來接班的人,是母親,最後還是沒有勇氣,只能膽小地繼續選擇抱著家人一起沉下去。
但是,只要我跟床上的不走,隔天的晚上,我在床旁,還是繼續吹著窗外的風想著這一切。
這幾年,在醫院,遇到過照顧一個兒子照顧到家庭都沒了的。也遇過賣了幾棟房子,只是為了一個不可能再回復到正常狀況的家屬。更多都是心力交瘁,只能選擇帶回家自行照顧。在殯儀館,遇過照顧到不行而自殺的人,後來病人也餓死了,也有先殺了家人,自己再自殺,更有的乾脆全家一起燒一燒包起來。我都不禁在想,假如我現在還在照顧父親,我會如何?
一些網友跟我分享的長照故事,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回應。我沒資格跟你說聲加油,加完油後我拍拍屁股跑了,而你還是陷入那個無限照顧的泥淖;說了放棄,我也沒能給你的生死設定方向,因為生死大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又或是冥冥之中的命運裡。
這次這本書沒有很多飄點,更多的是一些我在殯儀館跟醫院的小故事,而為什麼我喜歡說些小故事呢?當年我家照顧我爸的時候,我們特別喜歡看新聞,看了之後,都會互相討論,討論著這些人都比我們還慘,來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家還好,這樣日子好過點。
我也想藉由著我在這兩個地方工作時發生的小故事,讓一些現在還在面臨親人離世或長照,為了生老病死而身心都陷入黑暗的人們,當你在夜裡吹到那陣風的時候,能夠想想,再想想,有一天你會解脫,有一天你會有辦法的。
希望我的故事大家看了之後,會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有那麼一點希望,如果仍然覺得寂寞,那至少你不孤單。
說了這麼多突然想到忘記告訴大家書名,新書的書名是《#比句點更悲傷》,句點之後,才是人生。
還有,千萬不要翻到書的背面,你會怕。
👻悲傷之後是歡樂的抽書時間👻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9/26(四)中午12點
活動辦法:
1.在BigBrother大師兄粉絲團按讚
2.公開分享此篇貼文(#記得開地球分享唷 )
3.於本貼文下方留言,對你來說什麼時刻 #比句點更悲傷
並標記 2 位好兄弟(朋友)分享這本新書!
(例:#比句點更悲傷 的事,就是當整間便利商店找不到一瓶10元麥香的時候,@___、@___)
會抽出4位朋友送出熱騰騰新書!
#希望大家也會喜歡這本新書
#9月26日凌晨0點上市
大便 泥 狀 ptt 在 BigBrother大師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直沒告訴大家的是,前些日子我又在寫新書了,還有沒告訴大家的是,新書這禮拜就要上市了。
#文後有抽新書分享活動
#可以抽親筆留言新書
#新書的內容完全沒有發佈過
#出版社說我文章太長所以只好加上標點分段
【寫在句點之後-窗外的風】
這本新書一開始寫的時候,我有點沒有方向,也不知從何寫起。突然想起當初在ptt寫的時候,常常有人跟我分享一些親人往生跟長照部分的故事,老實說,有時候聽聽那些事情,都覺得自己還剩下一點幸福。每一段照護經驗,每一段生離死別,都是一個故事,不能說誰比較慘,但每個故事都有他的辛苦在。
最後一段照顧我父親的經驗,我印象很深刻,當時剛做完手術的父親很快的又緊急入院了。其實那時我也剛動完手術,我一聽到之後,身上帶著四條引流管,就辦出院了,立刻去了另外一家醫院照顧我父親。
照顧一個臥床的人,其實生活是這樣平凡無奇,每天翻身拍背、餵奶清大便,看看體溫有沒有不正常,有沒有突然冒汗,血糖夠不夠,血壓有沒有突然飆高,尿量跟糞便顏色有沒有異常,還有,等待他隨時會進出醫院。
記得那次,他是住健保四人房,旁邊是對老夫妻,年紀都有了,老先生來住院,老婆婆來陪他。老先生半夜會撐著柺杖去上廁所,那時候的我常常會幫老婆婆帶老先生去廁所,我估計假如他們兩個一摔應該是一起去賣鴨蛋了,所以順手日行一善。我爸對面是一個中年人,白天偶有家人來看他,但是半夜都是一個人,他好像很頻尿,每次都按鈴按到很不好意思,所以我也是跟他說等到他想上廁所再跟我說,我幫他拿尿壺。就連護理師有時候都跟我說幫忙紀錄一下那個中年人的尿量多少,我很想跟護理師說,其實我是家屬呀……。
也正是這原因,常常旁邊奶奶和對面中年人直誇我是個孝子、是個好青年,又或者一些長輩知道我家情況,有時候會給我奶粉、分我尿布,更多的是常常拍拍我說要介紹孫女給我認識,但是到我離開的時候連他們孫女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男是女,我都不知道。
白天是這情形,但,到了夜裡呢?
晚上在醫院的窗戶吹風,那個風,很可怕。白天的任何稱讚,到了夜晚獨自一人的時候,都成了壓力。
我可以不要再當那些人口中孝順的兒子嗎?這樣我就不會那麼累了。
我可以當那個不管家,不管我跟親人關係的人嗎?這樣我就不用把所有錢都花在一個不會有希望的人身上了。
沒有儲蓄,因為我要讓自己吃好一點用好一點,才會覺得我活著還有為自己;沒有女朋友,因為沒有勇氣也不想有人跟你一起陷入這個漩渦;沒有未來,因為我的人生不知道還要停在這多久。
夜晚的窗外,很安靜。那風,很涼爽。
往下一看,似乎跳下去,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很詭異,為什麼照顧後面那個躺在那邊的人,看似是在幫他尋找生路,卻是在讓全家邁向死路?為什麼窗外下面那一條,看似死路,卻是一個可以讓自己輕鬆的活路?
很奇怪,為什麼死字是一個歹旁邊一個匕,是不是歹命的人到最後都是用那支匕解決自己?
突然間,後面又傳來咳嗽聲,擦擦淚,眼見太陽又冉冉升起,回頭看看床上的人,是父親,看看早上來接班的人,是母親,最後還是沒有勇氣,只能膽小地繼續選擇抱著家人一起沉下去。
但是,只要我跟床上的不走,隔天的晚上,我在床旁,還是繼續吹著窗外的風想著這一切。
這幾年,在醫院,遇到過照顧一個兒子照顧到家庭都沒了的。也遇過賣了幾棟房子,只是為了一個不可能再回復到正常狀況的家屬。更多都是心力交瘁,只能選擇帶回家自行照顧。在殯儀館,遇過照顧到不行而自殺的人,後來病人也餓死了,也有先殺了家人,自己再自殺,更有的乾脆全家一起燒一燒包起來。我都不禁在想,假如我現在還在照顧父親,我會如何?
一些網友跟我分享的長照故事,老實說,我不知道怎麼回應。我沒資格跟你說聲加油,加完油後我拍拍屁股跑了,而你還是陷入那個無限照顧的泥淖;說了放棄,我也沒能給你的生死設定方向,因為生死大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又或是冥冥之中的命運裡。
這次這本書沒有很多飄點,更多的是一些我在殯儀館跟醫院的小故事,而為什麼我喜歡說些小故事呢?當年我家照顧我爸的時候,我們特別喜歡看新聞,看了之後,都會互相討論,討論著這些人都比我們還慘,來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家還好,這樣日子好過點。
我也想藉由著我在這兩個地方工作時發生的小故事,讓一些現在還在面臨親人離世或長照,為了生老病死而身心都陷入黑暗的人們,當你在夜裡吹到那陣風的時候,能夠想想,再想想,有一天你會解脫,有一天你會有辦法的。
希望我的故事大家看了之後,會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有那麼一點希望,如果仍然覺得寂寞,那至少你不孤單。
說了這麼多突然想到忘記告訴大家書名,新書的書名是《#比句點更悲傷》,句點之後,才是人生。
還有,千萬不要翻到書的背面,你會怕。
👻悲傷之後是歡樂的抽書時間👻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9/26(四)中午12點
活動辦法:
1.在BigBrother大師兄粉絲團按讚
2.公開分享此篇貼文(#記得開地球分享唷 )
3.於本貼文下方留言,對你來說什麼時刻 #比句點更悲傷
並標記 2 位好兄弟(朋友)分享這本新書!
(例:#比句點更悲傷 的事,就是當整間便利商店找不到一瓶10元麥香的時候,@___、@___)
會抽出4位朋友送出熱騰騰新書!
#希望大家也會喜歡這本新書
#9月26日凌晨0點上市
大便 泥 狀 ptt 在 [心得] 第一次的大腸鏡(無痛)文長慎入- 看板Doctor-Info 的推薦與評價
此文章為手機排版
而且很長一篇
所以可能會造成閱讀上的不適感
還請見諒
那麼 以下開始
------------
我今年剛滿20,但從小到大,體型幾乎是屬於偏胖的,所以其實很擔心健康,尤其是最近一直聽到疾病年輕化,更是造成心裡恐慌。
事情的開始是這樣的:
在約六個禮拜前,我突然腹痛,原本以為是吃壞肚子,拉了很多黃色稀狀便,那天晚上拉了三次,隔天早上我還是不舒服,於是吃了整腸藥,那天沒上過廁所,可怕的是,再隔一天,我大出了黑色稀便,真的很黑的那種,之後去看醫生,照了超音波,醫生只說滿肚子的大便,所以開了胃潰瘍還有排便的藥給我吃。
看到這邊,大家一定很疑惑,這跟大腸有什麼關係?
其實我也不懂,我明明是覺得大腸有問題,但可能是沒講清楚,所以醫生也不知道我想問什麼。
會這樣可能是因為我近期飲食習慣不好,常常有一餐沒一餐造成的吧?現在我也還是想不透。
看到這邊請別罵我浪費你們的時間,因為,這是開端。
由於這個情形,我開始在意我的排便情況。
這一個多月以來,
我一直觀察我的糞便情況,
有羊咩咩便、細細便、彎曲的便、普通長條便、稀稀便、泥狀便、粗細一起的便……
形狀多到我不知道怎麼形容。
而大部分顏色都是偏暗色,像是深咖啡、深or淺褐色 、疑似深黑色,甚至有那種暗紅色(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看錯,還是燈光問題,但是大部分都是偏離正常健康大便的顏色)。
想當然的,這些大便造成了我的恐慌,尤其是我左下腹部會定點痛,這個疼痛已經跟了我四、五年了,我心裡想,該不會沒救了吧……
在前一個禮拜多,我開始焦躁、害怕,上網看了好多資料,像是:排便習慣改變(一下便秘一下腹瀉)、肚子痛急上廁所但是上不出來or上很少、顏色偏深甚至暗紅、大便變細、覺得屁股有東西(排不乾淨)、有黏液……等等很多狀況,幾乎完全符合,整個大崩潰!
我鼓起勇氣跟爸爸談這些事,爸爸也因此為我擔心,但是他一直安慰我,告訴我他的意見,幫我查了很多資料,替我分擔煩惱。(在此感謝爸爸,您辛苦了)。
就在大前天(禮拜六),我再次去看醫生,沒有說太多,我們直接預約大腸鏡(禮拜二做),還為一般和無痛爭吵(我一直猶豫,很想做一般就好,但是爸爸堅持做無痛,最後也證明我適合無痛。再次感謝爸爸。)
以下為正題,
-----------------------
清腸前飲食
我開始吃稀飯、饅頭、麵條、麵線。
稀飯煮的很清軟,易入口、消化,饅頭都是把表層的硬皮剝掉,白麵條跟麵線則是煮久一點。
由於我的食量比一般女生多,所以份量沒有在抓……但是好像儘量別吃太多。
大概是
禮拜天
早餐:饅頭 稀飯
中午:麵線 稀飯
晚上:稀飯 麵線 蒸蛋(無加料)
禮拜一
早上:稀飯湯(幾乎沒米粒) 饅頭
午餐:白麵條 蔬菜清湯 (用高麗菜 紅蘿蔔煮的湯 不吃菜 只喝湯)
下午:饅頭
晚餐:蔬菜湯
(聽說前一天晚餐要是流質食物 但是我還是不小心吃了一口饅頭跟一點稀飯……)
---------
然後 禮拜一晚上七點開始飲用大家熟悉的fleet,護士說配"麥x紅茶"最好,於是我捨棄了一般好評的沙士……結果一開始好喝,之後越底部越詭異。(如果不是怕有氣,大概還是推薦沙士吧,因為第二天喝紅茶整個很噁心……)
喝完後衝去喝水,喝了一杯(400ml),之後又連續喝了兩杯左右,就開始想上廁所。
第一次,恩,是球狀還有長條狀……
之後,我開始猛喝水(似乎不要一次喝太多,所以我後面大概是一小時一杯,總共8杯左右,3200ml),接著就是跟廁所做好朋友了……那天,馬桶承受了我大概10次攻擊。
然後,今天早上七點,喝第二杯fleet(在這之前我喝了幾口運動飲料。)
在11點前,共喝了2600ml的水,之後也是一直跑廁所,大概也是10次,之後是整個沒有便意,然後等檢查了。
(記得它有限制幾點後開始禁食禁水喔!!基本上,第一天晚上開始直到檢查完都只能喝水,清湯,運動飲料這類澄清液體吧!)
診所的醫生、麻醉師、護士們都很親切,整個過程也沒有什麼感覺,真的是睡一下就過去,醒來後就是肚子有氣,但是也沒特別不舒服,屁股也沒覺得怎麼樣,整體來說是感覺什麼都沒發生……也幸好結果是好的!
其實在這20次跑廁所中,好幾次擦拭後都有黏液,有一次很誇張是整個很明顯的黏液,當下整個很絕望,覺得自己大概中的機率很高。
但是真的還是得到最後一刻才能下定論,別輕易放棄,就做檢查吧,最後也得讓自己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什麼問題、或者是真的沒什麼事,讓自己放心,就算真的怎麼了(當然是希望不要),也有機會及早治療、恢復健康。
所以,請不要絕望,請不要灰心,請相信、並到最後一刻都不要放棄!!有疑問就面對它、解決它,別讓它成為每日干擾您睡眠的夢魔、別讓它停止您的生活!!加油!!
感謝您耐心看到這裡,辛苦了!!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8.20.2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octor-Info/M.1399988222.A.C14.html
... <看更多>
大便 泥 狀 ptt 在 [新聞] 排便泥狀惡臭須防腸道癌變drcgs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排便泥狀惡臭須防腸道癌變金黃如蕉半浮半沉每周至少3次才健康 3.完整新聞內文: 【邱俊吉╱台北報導】大腸癌連續6年居國人10大癌症首位,目前已知便秘與此症息息相關, ... ... <看更多>
大便 泥 狀 ptt 在 益生菌- 痞客邦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