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在做教育?」
記得約莫兩年前受邀到台灣師範大學分享雜學校的理念,很興奮地準備很多資料,想說要到台灣培訓教育人才的最高學府去好好的交流一番。印象中當時那個階梯式的大會議廳都坐滿,後面還有很多同學都席地而坐,當時我興奮的問在場的青年學生們以後會走教育相關領域的請舉手,結果令人吃驚的竟然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舉手,不死心的我追問沒舉手的同學原因為何?
其中一個同學說:「走這行要嘛不是流浪教師,要嘛就像你一樣滿懷理想但苦哈哈的不賺錢......」
這句話,至今都還一直在我心裡面難以忘懷。
雜學校今年第五年了,回顧這五年來超過1300個台灣不同的教育創新單位,這裡面包括:各種教育的新創品牌,體制內的各式教育創新專案,體制外的實驗學校與非學校型態的團體,不同領域的NPO與NGO以及各個推動教育改革的個人與團體, 老實說滿懷理想真的是最基本的,而苦哈哈也好像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弔詭的是,根據全球智庫的報告,全球教育支出預計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高於全球GDP年增長的4%),到2020年會達到8兆美金!這個天文數字是全球軟體產業的8倍,媒體娛樂產業的3倍。既然是這麼大的產業規模為什麼會讓這麽多未來重要的教育人才新血覺得這條路是沒希望沒前景的?或許很多人可能會說台灣少子化市場小家長觀念等很多原因,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不是學者,不會分析具體的原因,我只知道這一路以來看著這麼多不同的教育新創單位,為著一份對教育的初心持續堅持,期間也看到了不少單位堅持不下去離開了這條路,對一路上的用心很受傷甚至感到絕望。就拿我當例子,當初一開始都是跟大家一樣充滿高度的理想性,還在創業初期就一股腦沒想太多就跳下了教育這個坑,一路上跌跌撞撞用意志力在撐著,還好在快撐不住時都會有許多的貴人前輩相伴,教導商業營運與管理的思維(這個通常在這領域是非常缺乏的),才慢慢知道原來這樣的能力有多重要,再多的熱情再多的毅力也敵不過現金流斷掉的那最後一根稻草,更不用想怎麼繼續發揮影響力改變教育了。就因為得到了這樣的幫助與啟發,在2017年底就萌生了如何協助更多的教育新創單位好好活下去已達成他們改變教育的目標,因為我知道,如果沒有出現一些典範提供更多的有意往這條路的青年們想像與希望,就不會有未來。
--------------------------
「那為何是教育科技呢?」
有聽過Tim Berners-Lee這個人嗎?
他的知名度或許沒有Bill Gates或Steve Jobs 有名,但他在1991年提出一個當時很新的辭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定,簡稱HTTP),我想當時的人們聽到這奇怪的東西一定無法想像這技術徹底改變這二十幾年來人類社會運作與生活型態。
科技, 讓人類的世界開始指數型的快速變化,也真的能帶來前所未有的想像。比方說:以前無法解決的因階級和城鄉差距的學習落差,現在有機會可以透過Tim Berners-Lee的技術開創後來無數的創新的數位學習方式得以彌補(當然目前數位落差的彌平還需要更多的努力)。試想,當下正在發展的XR/AI/IOT/Robotics/Blockchain/Quantum/5G/Digital Device/Biocode等等新興科技,不就跟當時HTTP出來時人們一頭霧水,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個技術必定開啟一個新的想像宇宙,一個個可實現教育變革的未來。
另外,就產業面來說,這幾年教育科技已經是全球資金與風投的熱點,預估全球教育科技的支出將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長,至2020年將超過到2千5百億美金。而按照地域來分,亞太地區增速最快,年增長率達到20%,2020年將占據全球教育科技市場的54%。更驚人的是,到2025年全球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教育產業獨角獸也會從現在的30家成長到100家。
可惜的是,台灣作為全球知名的科技之島,擁有著在世界上很強的教育創新能量與長期深度累積的教育素養。而要發展教育科技,必須有民主的社會與開放多元的教育思維,這些重要元素其實我們都具備,但在國內教育科技的發展還是很碎片化,還未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在國際上我們可以說幾乎沒有聲量,在世界各國以國家政策積極佈局的現況我們實屬落後,尤其在亞洲更為積極競爭更為激烈(韓國、香港、中國、新加坡、日本、以色列等)。 而且台灣的教育服務與產品都擅長由下而上,從使用者的細緻需求出發;比起鄰近的大陸市場與亞洲市場,台灣真的有機會在教育創新上拿下更多的話語權與更大的市場。我們到底缺的是什麼?在這先賣個關子,記者會上我會試圖提出。
------------------------------------
「國家的競爭力不在工廠,而在學校」
我們知道,當前的教育系統無法趕上世界快速變化,未來的人才培育方式與思維急需改變,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大量的勞動人力已不能驅動經濟,而是需要更多能掌握趨勢、與時俱進的創新、持續雜學的多元能力人才。也因此教育一直都是國際各國政府培育國力的基礎手段,也是未來國家/城市競爭力一較高下的重點指標。
再者科技的興起對社會各層面產生巨大影響,如何建立一股社會影響力以加速推動教育改革,並銜接整合產官學的力量創造教育產業價值鏈,才能進一步協助更多創新的產業動能。而加速台灣學習和教育領域的創新,是為了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教育資源,讓我們成為全球化下高素養的世界公民。為了推動社會整體教育學習的變革,必須協助更多的教育創新單位達成目標,如何整合產官學之資源共同邁進成為最大的課題。
「亞洲教育創新的核心基地」
教育不只是教育的問題,是必須透過社會創新與市場驅動進行變革,雜學校接下來的重點將會放在如何協助台灣在地教育科技新創品牌加速,達到規模化並打入國際市場,一起打造「台灣教育創新領域的獨角獸!」
真切的希望從台灣這個亞洲最民主多元的地方,基礎於現有的優勢,開創具全球影響力與市場潛力的教育科技新創,將台灣定位成「亞洲教育創新的核心基地」,針對這個全球上億人的需求,經營出一個教育的兆元新市場, 進一步去實現多元多樣與時俱進的教育變革。
-----------------------------------
「台灣第一個教育科技垂直加速器」
這次 #雜學校 與台大創創成立全台第一個教育科技垂直加速器,預計3年內扶植超過30個教育科技新創品牌,提供最強業師輔導,最有效率的跨領域、產官學資源媒合,以及實際的市場驗證與價值鏈串接,通過數據、技術和資金連接世界
這期招募的主題(每半年一期):“用科技實現全人教育的想像”
(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子題目):
1. 運用科技解決各種教育現場問題
2. 運用科技協助終身學習之效率提升與普及
3. 各式科技學習工具與產品
4. 優化使用者體驗與協助親師生的創新服務
5. 各式智慧平台與管理系統
6. 各式藝術與文化產業的創新教育面向
7. 新式教育生態體系與學校
詳細請關注台大創創網站 https://tec.ntu.edu.tw
#歡迎分享
#大夥們今年一定要生出白皮書啊
「大夥們今年一定要生出白皮書啊」的推薦目錄:
大夥們今年一定要生出白皮書啊 在 地瓜校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聽說你在做教育?」
記得約莫兩年前受邀到台灣師範大學分享雜學校的理念,很興奮地準備很多資料,想說要到台灣培訓教育人才的最高學府去好好的交流一番。印象中當時那個階梯式的大會議廳都坐滿,後面還有很多同學都席地而坐,當時我興奮的問在場的青年學生們以後會走教育相關領域的請舉手,結果令人吃驚的竟然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舉手,不死心的我追問沒舉手的同學原因為何?
其中一個同學說:「走這行要嘛不是流浪教師,要嘛就像你一樣滿懷理想但苦哈哈的不賺錢......」
這句話,至今都還一直在我心裡面難以忘懷。
雜學校今年第五年了,回顧這五年來超過1300個台灣不同的教育創新單位,這裡面包括:各種教育的新創品牌,體制內的各式教育創新專案,體制外的實驗學校與非學校型態的團體,不同領域的NPO與NGO以及各個推動教育改革的個人與團體, 老實說滿懷理想真的是最基本的,而苦哈哈也好像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弔詭的是,根據全球智庫的報告,全球教育支出預計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高於全球GDP年增長的4%),到2020年會達到8兆美金!這個天文數字是全球軟體產業的8倍,媒體娛樂產業的3倍。既然是這麼大的產業規模為什麼會讓這麽多未來重要的教育人才新血覺得這條路是沒希望沒前景的?或許很多人可能會說台灣少子化市場小家長觀念等很多原因,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不是學者,不會分析具體的原因,我只知道這一路以來看著這麼多不同的教育新創單位,為著一份對教育的初心持續堅持,期間也看到了不少單位堅持不下去離開了這條路,對一路上的用心很受傷甚至感到絕望。就拿我當例子,當初一開始都是跟大家一樣充滿高度的理想性,還在創業初期就一股腦沒想太多就跳下了教育這個坑,一路上跌跌撞撞用意志力在撐著,還好在快撐不住時都會有許多的貴人前輩相伴,教導商業營運與管理的思維(這個通常在這領域是非常缺乏的),才慢慢知道原來這樣的能力有多重要,再多的熱情再多的毅力也敵不過現金流斷掉的那最後一根稻草,更不用想怎麼繼續發揮影響力改變教育了。就因為得到了這樣的幫助與啟發,在2017年底就萌生了如何協助更多的教育新創單位好好活下去已達成他們改變教育的目標,因為我知道,如果沒有出現一些典範提供更多的有意往這條路的青年們想像與希望,就不會有未來。
-\-\-\-\-\-\-\-\-\-\-\-\-\-\-\-\-\-\-\-\-\-\-\-\-\-\
「那為何是教育科技呢?」
有聽過Tim Berners-Lee這個人嗎?
他的知名度或許沒有Bill Gates或Steve Jobs 有名,但他在1991年提出一個當時很新的辭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定,簡稱HTTP),我想當時的人們聽到這奇怪的東西一定無法想像這技術徹底改變這二十幾年來人類社會運作與生活型態。
科技, 讓人類的世界開始指數型的快速變化,也真的能帶來前所未有的想像。比方說:以前無法解決的因階級和城鄉差距的學習落差,現在有機會可以透過Tim Berners-Lee的技術開創後來無數的創新的數位學習方式得以彌補(當然目前數位落差的彌平還需要更多的努力)。試想,當下正在發展的XR/AI/IOT/Robotics/Blockchain/Quantum/5G/Digital Device/Biocode等等新興科技,不就跟當時HTTP出來時人們一頭霧水,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個技術必定開啟一個新的想像宇宙,一個個可實現教育變革的未來。
另外,就產業面來說,這幾年教育科技已經是全球資金與風投的熱點,預估全球教育科技的支出將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長,至2020年將超過到2千5百億美金。而按照地域來分,亞太地區增速最快,年增長率達到20%,2020年將占據全球教育科技市場的54%。更驚人的是,到2025年全球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教育產業獨角獸也會從現在的30家成長到100家。
可惜的是,台灣作為全球知名的科技之島,擁有著在世界上很強的教育創新能量與長期深度累積的教育素養。而要發展教育科技,必須有民主的社會與開放多元的教育思維,這些重要元素其實我們都具備,但在國內教育科技的發展還是很碎片化,還未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在國際上我們可以說幾乎沒有聲量,在世界各國以國家政策積極佈局的現況我們實屬落後,尤其在亞洲更為積極競爭更為激烈(韓國、香港、中國、新加坡、日本、以色列等)。 而且台灣的教育服務與產品都擅長由下而上,從使用者的細緻需求出發;比起鄰近的大陸市場與亞洲市場,台灣真的有機會在教育創新上拿下更多的話語權與更大的市場。我們到底缺的是什麼?在這先賣個關子,記者會上我會試圖提出。
-\-\-\-\-\-\-\-\-\-\-\-\-\-\-\-\-\-\-\-\-\-\-\-\-\-\-\-\-\-\-\-\-\-\-\-\
「國家的競爭力不在工廠,而在學校」
我們知道,當前的教育系統無法趕上世界快速變化,未來的人才培育方式與思維急需改變,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大量的勞動人力已不能驅動經濟,而是需要更多能掌握趨勢、與時俱進的創新、持續雜學的多元能力人才。也因此教育一直都是國際各國政府培育國力的基礎手段,也是未來國家/城市競爭力一較高下的重點指標。
再者科技的興起對社會各層面產生巨大影響,如何建立一股社會影響力以加速推動教育改革,並銜接整合產官學的力量創造教育產業價值鏈,才能進一步協助更多創新的產業動能。而加速台灣學習和教育領域的創新,是為了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教育資源,讓我們成為全球化下高素養的世界公民。為了推動社會整體教育學習的變革,必須協助更多的教育創新單位達成目標,如何整合產官學之資源共同邁進成為最大的課題。
「亞洲教育創新的核心基地」
教育不只是教育的問題,是必須透過社會創新與市場驅動進行變革,雜學校接下來的重點將會放在如何協助台灣在地教育科技新創品牌加速,達到規模化並打入國際市場,一起打造「台灣教育創新領域的獨角獸!」
真切的希望從台灣這個亞洲最民主多元的地方,基礎於現有的優勢,開創具全球影響力與市場潛力的教育科技新創,將台灣定位成「亞洲教育創新的核心基地」,針對這個全球上億人的需求,經營出一個教育的兆元新市場, 進一步去實現多元多樣與時俱進的教育變革。
-\-\-\-\-\-\-\-\-\-\-\-\-\-\-\-\-\-\-\-\-\-\-\-\-\-\-\-\-\-\-\-\-\-\-
「台灣第一個教育科技垂直加速器」
這次 #雜學校 與台大創創成立全台第一個教育科技垂直加速器,預計3年內扶植超過30個教育科技新創品牌,提供最強業師輔導,最有效率的跨領域、產官學資源媒合,以及實際的市場驗證與價值鏈串接,通過數據、技術和資金連接世界
這期招募的主題(每半年一期):“用科技實現全人教育的想像”
(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子題目):
1. 運用科技解決各種教育現場問題
2. 運用科技協助終身學習之效率提升與普及
3. 各式科技學習工具與產品
4. 優化使用者體驗與協助親師生的創新服務
5. 各式智慧平台與管理系統
6. 各式藝術與文化產業的創新教育面向
7. 新式教育生態體系與學校
詳細請關注台大創創網站 https://tec.ntu.edu.tw
#歡迎分享
#大夥們今年一定要生出白皮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