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量越來越爆炸,我們不得不仰賴專家和科技幫我們篩選資訊、指引我們方向。但是專家和科技聚焦的事情有其局限,也不一定符合你真正要前往的最終目標,這個時候很容易發生「手裡有鐵錘,世界上什麼東西看起來就像釘子」的盲點。如何跳脫思考外包的陷阱,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思考外包的陷阱》的作者是趨勢觀察家維克拉姆.曼莎拉瑪尼(Vikram Mansharamani),他擅長整合跨領域的思維,解析世界的局勢和脈絡,幫助許多企業在充滿不確定性及高度動態的政經環境下找出方向。作者同時也是一個「通才」的提倡者,致力於推廣跨領域、自主思考的觀念。
生活在數位時代的我們面對太多資訊排山倒海而來,在資訊超載的情況下,我們轉身尋求「專家」和「科技」,希望他們幫忙找出最佳選項。結果,我們把許多思考外包出去,依賴過頭、以至於盲從,甚至忘了自己才是該負起思考責任的那個人。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提醒我們:「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這本書充滿許多精彩案例,會激發我們的思考模式,退一步把專業和科技當成輔助,認識到真正掌握全局、該負起全責的主人,終究是「自己」。大雁文化做了一場作者專訪,邀請他暢談「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帶我們在不確定的局勢中找到方向,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這個 YouTube 連結觀看整段25分鐘的談話。
👇《思考外包的陷阱》心得重點: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偽婚世代:沒有不幸,只是不幸福的人們」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楊嘉玲、 陳怡璇 內容簡介: 『你因為愛,決定和一個人攜手展開第二人生, 但你有多少把握,這段婚姻可以一起走到終老?』 如果再讓你選一次,你願意走入婚姻嗎? 楊嘉玲心理諮商師,與陳怡璇編劇家,兩人聯手...
大雁文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思考外包的陷阱》x2本
資訊量越來越爆炸,我們不得不仰賴專家和科技幫我們篩選資訊、指引我們方向。但是專家和科技聚焦的事情有其局限,也不一定符合你真正要前往的最終目標,這個時候很容易發生「手裡有鐵錘,世界上什麼東西看起來就像釘子」的盲點。如何跳脫思考外包的陷阱,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部落格原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for-yourself/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思考外包的陷阱》的作者是趨勢觀察家維克拉姆.曼莎拉瑪尼(Vikram Mansharamani),他擅長整合跨領域的思維,解析世界的局勢和脈絡,幫助許多企業在充滿不確定性及高度動態的政經環境下找出方向。作者同時也是一個「通才」的提倡者,致力於推廣跨領域、自主思考的觀念。
生活在數位時代的我們面對太多資訊排山倒海而來,在資訊超載的情況下,我們轉身尋求「專家」和「科技」,希望他們幫忙找出最佳選項。結果,我們把許多思考外包出去,依賴過頭、以至於盲從,甚至忘了自己才是該負起思考責任的那個人。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提醒我們:「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這本書充滿許多精彩案例,會激發我們的思考模式,退一步把專業和科技當成輔助,認識到真正掌握全局、該負起全責的主人,終究是「自己」。大雁文化做了一場作者專訪,邀請他暢談「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帶我們在不確定的局勢中找到方向,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這個 YouTube 連結觀看整段25分鐘的談話。
.
【為什麼我想看這本書?】
.
去年度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談論「通才」的精采好書《跨能致勝》,裏頭對於跨領域的案例分析讓我拍案叫絕。後來接著讀《專業之死》這本書討論「專家」和「公民」的互信為何崩壞、該如何重建,讓我認識到專家公民的合作是民主社會之所以能持續繁榮的基石。
然而,身為「公民」的我該對於「專業」抱持什麼樣的態度?該如何過濾資訊、如何獲取新知,如何建立自己的思考脈絡?便成了我很感興趣的課題。後來輾轉接觸到討論「自主思考」的這本書,裡面不但提到「通才」,還討論了「專家」,更涉及許多「科技、醫療、商業」議題,這引發了我十足的好奇心,這本書能跟前面兩本書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
【我的閱讀筆記和想法】
.
這本書是我最近讀過感到非常耳目一新的書,裡面的觀點帶給我思考上的衝擊。大意是說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把自己的思考外包給所謂的「專家、科技和系統」,結果我們越是仰賴這些東西,視野就會越狹隘,太過聚焦反而不容易掌握全局(例如完全相信導航結果開車掉進水裡)。
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譬喻:「我們培養數個世代的人去研究樹皮,他們許多人對樹皮的起伏、心態、顏色、條理有深入的理解,但很少人明白樹皮僅僅是樹木的最外層,又更少人意識到樹木僅僅是森林的一部分。」書中舉書許多專業鑽研太深的故事,反而帶來「見樹不見林」的反效果。
如何讓專家和科技輔助我們?方法就是「往後退一步,提出問題,綜合整理」。重點在於保持質疑心和好奇心,專家和科技給的資訊可以用來參考,但是終究要記得自己想達成的「整體目標」,以整體脈絡來看事情的責任就落到自己身上。
.
【見樹要見林,談健康】
.
書中以健康當作例子,表示許多人會因為專家的「過度聚焦」而迷失了方向。例如許多人會認為「飲食」對健康很重要,因此很多倡導透過飲食感改善健康的專家,就會跳出來提供各種的飲食建議,要我們「不吃」和「吃」特並食物。種種跡象顯示,某些飲食建議反而讓人們變得營養更不均衡,某些標榜的產品反而造成另一種副作用。
然而飲食法的英文「Diet 」源自於希臘文「diata」,這個字指的是一個人的整個生活方式,而不只是狹隘的飲食。這個字意味著「透過一種涵蓋生理、心理層面的完整生活方式達到健康的狀態」。作者因此反問道:「有沒有可能我們都把關注的焦點在食物上,因此忽略了真正的關鍵?不要那麼聚焦、放寬視野是否對我們有幫助呢?」
書中引述學者們研究世界上「長壽村落」之所以活得健康,得到的結論是:「健康不取決於特定食物、特定活動,甚至不取決於環境,而是取決於所有這些因素。」飲食只是拼出全貌的一片拼圖,而過度聚焦會使我們忽略其他許多片拼圖。事實證明,健康沒有單一良藥。
.
【見樹要見林,談投資】
.
書中有個段落讓我特別有感觸,是關於投資的事情。不同於傳統「選股」和「擇時」的投資策略,用「被動型指數型 ETF」一次買一籃子股票和不擇時進出的好處,越來越為投資人所知(我是用這個方式投資)。許多財經專家和金融機構開始搭上熱潮,開始爭相推崇各式各樣的指數型 ETF。
接著市場上開始大量推出各領域的 ETF,只要你想得到的產業,金融業者都會有對應的 ETF 賣給你。例如最近火紅的虛擬貨幣,更出現了好幾十檔虛擬貨幣 ETF 等著核准上架,每家金融業者都來想分一杯羹。讓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數據引述,出自於被動型指數基金之父約翰.伯格:
「直到2015年,市值百大的 ETF 周轉率達 864%,市值百大個股的周轉率則是 117%。如果說現今的 ETF 投資是股票市場的投機方式,完全不為過。」
周轉率越高(買進賣出)等於越多的手續費,越多的手續費等於越低的報酬。弔詭的現象發生了,整體而言,頻繁買賣「ETF」的投資人,最後竟然得到低於買賣「個股」投資人的報酬。
許多投資人只「見樹」:用 ETF 買一籮筐股票,看似分散風險又有許多選擇可以挑,專家也樂得介紹你更多不同標的,取得話題熱度和抓住你的注意力。反過來,投資人忘了「見林」:似乎忘了投資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合理的市場報酬、盡可能降低成本和手續費、並且長期持有。
.
【把注意力擺回自己身上】
.
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世界就像是一片漆黑的場地,專家和科技就像是拿著手電筒的人,用聚焦的光束照亮他們有興趣的地方、想引導你過去的地方。但是你要在這個世界上前往何處?這個答案終究只有你自己知道。該注意的是自己想達成的「目標」,而非任憑專家左一言右一語,或者任由科技演算法主導了你的資訊來源。
作者引用了詩人愛默生的一句名言:「一個人更應該學會發掘、觀看內心閃爍的微光,而不只是注意詩人和聖賢輝耀的蒼穹光彩。」句中的詩人和聖賢,可以換成專家和科技,而且適用於現下的脈絡。重點在於重新掌握自己的思考方式,不讓預設的假定和本人的自我中心主掌大權,而忘了思考其他詮釋方式或發揮同理心。
因此,要試著退一步觀看事情的全貌,釐清真正的目標。有意識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主動去定義自己追求目標的整體脈絡是什麼,然後有效運用專家的意見,還有科技的輔助。我們必須有意識地讓專家隨侍在側,並非讓他們主導大權。要贏的是整場戰爭,而非一場場戰役。
.
【後記:自主即自由】
.
總結起來,拿回自主思考的能力,就好比你的真正目標是想要拼湊一面馬賽克磁磚牆,關鍵在於應用這些專家和科技幫自己挑選理想中的磁磚,但是最終負責把它們拼湊起來的人還是你自己。書中提到的許多建議非常實用,包含:有意識地管理注意力、以任務為導向、自主思考、連結多元觀點、專家為輔不為主。生活無論再忙碌,都必須保留時間和空間給自己自主思考。
我很喜歡柴契爾夫人最為人稱道的名言之一:「注意你的想法,因為想法會變成延遲;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延遲會成為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成為習慣;注意你的習慣,你會習慣會成為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性格會決定你的命運。我們的想法,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們總是把思考外包,就等於任由別人定義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時候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掌握思想上的自主,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最重要的一種自由必須仰賴專注、意識、紀律;相反地情況是意識的缺乏、預設的模式、汲汲營營的生活。要成為自由的人,就必須學會自主思考。
.
【抽獎辦法】感謝 大寫出版 Briefing Press
1、抽出「2本」《思考外包的陷阱》送給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想學習自主思考嗎?為什麼?例如:「我想學習自主思考,才能把專業的知識活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4/9(五)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4/10(六)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大雁文化 在 Origin Desig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Work|思考外包的陷阱 - 書籍封面設計
-
21世紀充滿不確定,讓人難以招架。
數據爆炸、選擇激增,這使我們習慣向AI算法與專家達人尋求最佳化與低風險的解答──但這也極危險地讓個人的智力活動開始凋敝。我們必須學會重新開拓眼界、找回主見、練習自行判斷。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186
讀冊生活|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0928397.html
-
Client: 大雁文化 大寫出版
Design: Origin Design 小林
-
#思考外包的陷阱 #大雁出版基地 #大寫文化
大雁文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偽婚世代:沒有不幸,只是不幸福的人們」小說介紹
訪問作者:楊嘉玲、 陳怡璇
內容簡介:
『你因為愛,決定和一個人攜手展開第二人生,
但你有多少把握,這段婚姻可以一起走到終老?』
如果再讓你選一次,你願意走入婚姻嗎?
楊嘉玲心理諮商師,與陳怡璇編劇家,兩人聯手創作
生活裡所有困擾我們的習題,都是情感問題,
本書將「故事」融合「心理」,將「人生如戲」做最深刻的展演。
小時候,我們總是聽大人說,女孩幸不幸福,要看得是她之後嫁得好不好。婚姻,用某個傳統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女人的第二人生。
於是,我們想問:
如果婚後的人生,失去了愛和自我,這算不算是一種偽婚?
如果婚姻生活不如預期,我們還有機會重新選擇,重新來過嗎?
結婚,結婚。
你結的,是真的婚?還是假的婚?
《偽婚世代》講述四個閨蜜一同從高中畢業,告別了青春愛情的世界,一下子來到人生四十的路口:四個女人,四種生活,四道難題。
明明是在同一條起跑點,相似年紀和背景下出發的四個女孩,為什麼來到婚姻這條線上,每個人的命運完全各異。
有人結婚,擁有令人欽羨的家庭,卻發現老公給不了情感上的交流;
有人單身,擁有令人嚮往的生活,卻在自由世界裡找不到心的歸屬;
有人在婚姻裡失去了婚姻,第三者卻是自己;
有人在婚姻裡什麼都做到位了,付出全部的自己,卻失去了尊重。
讓我們軟弱的,不是外遇,或者第三者介入,
而是在婚姻生活中看見「失落的自己」。
你,能勇敢去愛,
勇敢面對婚姻、面對你內心對歸屬的渴求嗎?
結婚,原本是燦爛的美事,讓我們因愛結合,打造屬於自己的家庭。
結婚,原本是自我的延伸,帶我們完整不同的人生階段。
結婚,原本是溫暖的依偎,讓人有勇氣一同面對生命的挑戰。
如果,在婚姻裡失去了愛和自我,感覺不到溫度,算不算是偽婚?
我們,是否有重新選擇的權利?該怎麼選,才不落入無愛的寂寞?
一本結合心理師與劇作家觀點的小說,跳脫傳統敘事節奏,共同描寫「關係在失溫之後、離婚之前」,那細微的變化與幽微的情感,為何我們的婚姻沒有不幸,卻依然無法感覺到幸福。
透過「婚」,與「不婚」的困境,將「婚姻內」、「婚姻外」的所有糾結和難題,以四個女人的人生展開,投入大家熟悉的角色設定和社會現象,將現代人面臨家庭問題而衍生的各種社會責任、心理探討,一一演繹。
作者簡介:楊嘉玲
國家考試及格之諮商心理師
啟點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
身分多元,喜歡遊走在感性的諮商師、作家,和理性的創業者、講師之間,尋找生命不同面向的平衡點。擅長透過文字,爬梳人心中複雜的情感;近年開始學習小說和劇本創作,期待用生動直接的方式,融合「心理」與「故事」,將「人生如戲」做最具體的展演。
【代表著作】
《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2018,采實文化)
《早點這樣想,該多好》(2018,大田出版)
《心理界限》(2017,采實文化)
《身體語言,懂這些就夠了》(2018,大雁文化)
《為什麼我們的關係總是卡卡的》(2017,大雁文化)
《別人的情緒,你讀懂了嗎?》(2016,大雁文化)
《衝突對話,你準備好了嗎?》(2015,大雁文化)
作者簡介:陳怡璇/編劇家
曾榮獲行政院新聞局創意電影故事得主。大愛電視台合作編劇、三立都會台華劇編劇、好故事工作坊合作編劇;啟點文化授課講師。
從事編劇工作十餘年,創作超過三百小時連續劇劇本。作品類型豐富,無論是愛情偶像、奇幻古裝、感人紀實、現代都會,皆屢創佳績。擅長透過故事,創造情感流動的空間,讓人不知不覺掉進戲劇的世界裡,看見自己。除了持續創作外,亦將多年的寫作經驗彙整成課程,協助人們說出自己的故事。
【代表著作】
《竹音深處》、《蘭心飄芳》、《剩女保鏢》、《美味的想念》、《兩個爸爸》、《有愛一家人》⋯⋯等電視劇。
出版社粉絲頁: 銀河舍 Milky Way Books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五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