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眼中的媽祖』
讀資料時發現這位在台灣的法國記者ALICE HÉRAIT 文章挺不錯的。有興趣可以找來讀 。而且她也在法國獨立媒體Mediapart寫文...同道中人 :D
以下是她寫的有關媽祖進香,很適合介紹給家裡的法國人, 以後帶去媽祖廟安太歲就不用多解釋了🤭
----隨手翻譯如下---
Le festival de Mazu à Taïwan : un culte populaire au cœur de la vie politique
臺灣的媽祖慶典:政治生活核心的民俗信仰
大甲媽祖進香是臺灣最古老和最大型的宗教遊行活動。每年農曆三月,航海人的女神媽祖都會離開位於台中鎮瀾宮的家,前往嘉義的奉天宮。海神信仰帶來了節日氣氛,也帶來了政治爭議。在此回顧一下臺灣最受歡迎的慶典歷史。
4月9日晚,臺灣台中市郊區大甲的鞭炮聲響起,天空中彌漫著煙霧。晚上11點05分,鑼鼓和煙火響徹雲霄,朝拜媽祖雕像的儀式正式開始。人群漸漸圍攏,越來越緊密。時間越接近,越難以靠近鎮瀾宮周邊,這個著名旅程的起點。媽祖就像我們的母親,她的精神是純粹的慈悲,她是我們的信仰。50多歲的邱俊宏,一位志願者說:「當我們面臨困難時,我們向媽祖祈求,她會保佑我們,保護我們。」他和他的團隊每年一起來到這裡,為媽祖的朝聖活動維持安全。根據主事機關的說法,今年有30萬人參加了慶典活動,比往常多了三倍。
在寺廟前,不同的陣頭接踵而至,舞獅、舞龍、著戲服的女子表演......都是來向聖潔的女神致敬的。巨大的人偶代表著道教和佛教的神靈,由不同的劇團操作。晚上,蔡英文總統和各方政治人物也在媽祖聖像離開前趕來參拜。前國家元首馬英九--一個因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讓人又愛又恨的人物--出現時,仍然令人驚訝。現在是晚上11點05分,關鍵時刻,眼前這一幕極為虛幻:前總統被人群粗暴地推搡著,假裝抬著剛走出鎮瀾宮的媽祖神轎。
「媽祖是我們所有人的母親,她保護著臺灣」,一位女信徒在媽祖離開鎮瀾宮幾分鐘後感歎道。這位50多歲的女士慷慨地將印有神像的小禮物分發給想要的人。「我的生意很好,這要歸功於媽祖的保佑」,在人群散去後,另一位在寺廟前集合的朝聖者坦言。
「今年有很多朝聖者,很多年輕人加入了慶典活動,他們往往很有創意」,邱俊宏說。這位保安也是一位忠實的信徒,他對這個慶典的歷史充滿熱情,對於與一位外國記者分享他的回憶和照片感到興奮。2021年對大甲媽祖慶典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由於Covid-19疫情在5月前出乎意料地控制良好,當時無法出國旅遊的臺灣人轉而進行在地旅遊。雖然沒有來自國外的朝聖者,但據說參加人數翻了三倍。數位外交協會的成員說:「這個節日是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祈禱的機會」,這個非政府組織在媽祖進香的第一天組織了一次國際巡遊。不過命運的諷刺來到,臺灣本身將經歷一波確診疫情。即使就目前而言,狀況是有限的。
在臺灣流行的宗教中,媽祖信仰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據說此信仰在10世紀左右起源於福建省的一個島嶼--湄洲,一開始只是一種地方性的信仰,並在宋朝時得到正式許可。許多故事都圍繞著媽祖的身影展開,不過大家都同意媽祖在世時姓林,是一個年輕通靈者(chamane),能幫助窮困者預測天氣。漁民在上船之前,媽祖會告知天氣是否惡劣。在焦慮的時候,她會出現並拯救漁民。根據一些故事,她救了溺水的父親和兄弟,或者沒能拯救其中一個。還有人說她為了救他們而淹死了自己。「很多故事參雜在一起」,INALCO(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的中國文學教授Vincent Durand-Dastès 戴文琛說。「該宗教的傳播速度相當快,沿著中國海岸線傳開,然後傳到臺灣,並傳至所有海外華人。[…]正如宗教在中國傳播時經常發生的那樣,在不清楚原因的情況下,受到地方和國家當局許可。」
在蒙古時代,忽必烈授予媽祖《天妃》(la concubine céleste)的稱號。 清朝康熙皇帝將她提升為《天后》(la concubine impériale céleste)的稱號。戴文琛說:「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一旦一個宗教被註冊並開始發展時,一個神靈就會得到晉升」。戴文琛教授提到了官方寺廟的設置,如建於1732年雍正皇帝治下的鎮瀾宮,以及臺灣的非官方寺廟:「有官方的信仰,也有自發性的崇拜。[......]當清國到達臺灣時,他們來到了仍然有很多原住民的宜蘭,並在那裏建立了關帝廟和媽祖廟。同時也有許多來自福建沿海想避開國家控制的移民,帶著他們的媽祖前來。」
與歐洲人的想法相反,經濟發展和思想自由化並沒有讓臺灣人離開他們的宗教。相反地,在1970與1980年代國家經濟繁榮時期,以及隨後的民主化進程中,宗教慶典的重要性開始上升。臺北中央研究院現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員康豹(Paul Katz)說:「大型朝聖活動在1980年代初才開始。它們的發展有多種原因:臺灣的經濟增長使人們,特別是婦女,有更多的休閒時間」。
研究員康豹繼續說:「為了獲得選票,一個政治人物必須對他的選民表明同理心。在農村地區,去寺廟是一種方法」。1987年戒嚴令解除,臺灣的宗教民俗學開始進入一個新時代。1970年代末期開始的地方選舉和隨後的全國選舉,讓政治人物受邀參與寺廟活動。寺廟成為政治集會和爭論的場所。
女神挑戰兩岸現狀
1987年也是臺灣海峽兩岸恢復朝聖活動的一年。鎮瀾宮趁機確立其成為第一座供奉媽祖寺廟的合法性,表明恢復湄州和臺灣之間的宗教交流。進香路線經過香港,因為當時還不允許兩岸直航。
2000年陳水扁當選後,媽祖成為政治爭端的核心。來自民進黨的第一任總統以支持獨立的立場而聞名,他被泛藍聯盟和其他幾個贊成與中國統一的政黨推動,組織了一次從臺灣到湄州的直航進香之旅。福建的中國官員加入這場論戰,並取得金門和澎湖小島同行的支持,他們意識到從臺灣直接前往中國的進香者可以為臺灣的政治格局帶來象徵性的意義。民進黨的知名人士,如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抨擊鎮瀾宮委員會的成員利用宗教達到政治目的。而陳水扁總統則認為直航進香團會對中國的宣傳有利。
然後,政治爭論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在進香的前幾天,媽祖出現在國會議員曾蔡美佐的夢裡,她也是臺灣一個重要寺廟的董事長。據她說,媽祖建議採用間接進香路線以打破鎮瀾宮與政府之間的對立情勢。寺廟委員會成員隨後決定以平常方式進行進香活動。
(圖片是網路上找的,原文連結裡的圖片比較有趣)
https://asialyst.com/fr/2021/06/02/festival-mazu-taiwan-culte-populaire-coeur-vie-politique/
大 甲 媽祖是 幾 媽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聖誕。與我差不多年紀(我1987年生)的台灣人,如果有認真上課,應還記得小學國語課本裡有一課便是“媽祖的故事”。兒時的記憶裡,更還記得1997年某日中午放學,就看見各台新聞都在直播湄洲媽祖首次來台巡安,眾人抬著元代的媽祖聖像一路坐船、搭機抵達台灣,在全島各地掀起風潮,為當時因李登輝訪美而陷入低迷的兩岸關係帶來春風,至今重看仍感動不已。
前陣子和家父特別走了趟古“笨港”地帶,也就是今台灣雲林北港和嘉義新港部分地區巡禮。早在明天啟四年(1624年),漳州府海澄縣人(今屬廈門海滄區)顏思齊便於此登陸台灣,一年內陸續有來自閩南漳、泉二地的人民渡海歸附,比鄭成功1662年抵台還早,相傳當時先民船上便安奉媽祖,以求平安渡過“黑水溝”(即台灣海峽),而隨船抵台的媽祖,就被稱為“船仔媽”。
笨港一帶同時有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溪北六興宮三座古剎,皆源自傳說中被洪水沖毀的古笨港天后宮,前兩者還為此爭正統(並牽涉大甲媽祖三十年前改“北港謁祖”為“新港會香”的恩怨)。至於較少人知道的六興宮,與清代台籍人士官階最高的閩浙水師提督(加太子太保銜)王得祿淵源甚深,廟裡還高懸王得祿於道光年間所獻牌匾。廟方人士在我參訪時還提到:“閩浙提督管轄範圍,遠比今天蔡英文大多了,當時台灣甚至連一個省都不是,只是福建省的一個府呢!”
無論如何,台灣各家媽祖追祖溯源,都會回歸到天下媽祖的祖廟湄洲,台灣許多媽祖廟早年也都保有每幾年赴湄洲“回娘家”的習俗,直到1895台灣淪入日寇之手,兩岸才因此斷絕。後台灣雖然光復,但隨即國共內戰,兩岸再度不通。然而,仍有島內媽祖信徒在1987台灣“解嚴”後,衝破當時尚未“三通”的禁忌,冒著被台當局法辦的威脅,從台灣駛船直航湄洲進香,足見媽祖在台灣民間超越政治的崇高地位。
我對媽祖有深厚的感情,一來是一生在台南鄉下成長居住的祖母生前篤信媽祖,看見媽祖就使我想起祖母,猶如台灣人習慣稱媽祖為“媽祖婆”那般,就像自家長輩一樣親切。二來是媽祖陪伴先民從大陸渡海來台,從當初請來的小尊神像或僅僅一個香火袋,發展為台灣各地隨處可見的媽祖廟,本身就是一部“唐山(到台灣乃至海外打拚的閩粵移民稱祖國大陸)過台灣”的奮鬥史,提醒我們不忘自己與大陸同宗同源,血脈相連。
現在“台獨”昧於現實,將台灣人民帶入泥淖,甚至否定自己祖先與文化,炮製所謂媽祖是源自西洋宗教的“聖母”瑪利亞,媽祖俗名“默娘”是Maria的諧音云云,多數人覺得荒誕可笑,但我更覺喪心病狂。我不否認萬教歸一,中西文化在許多人類深層價值或有相通之處,但此謬論純粹是為“去中國化”,連媽祖為北宋福建莆田通賢神女、履有傳說顯聖而受中國歷朝帝王褒封的歷史事實都可抹滅(包括助鄭成功及施琅前後拿下台灣)。台灣媽祖信徒如此之多,政治人物也都熱衷參與媽祖遶境,如果連這種謠言都不駁斥,那還吹什麼媽祖文化、“台灣文化”?你們對得起媽祖婆嗎?
大 甲 媽祖是 幾 媽 在 布蘭西與三寶的生活旅遊記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媽祖與我們的二三事
#送我們到新港
從大甲出發第一晚沒什麼睡,前一晚決定在彰化南瑤宮睡一晚修復精力,阿福臉上被叮滿包,沒辦法,現在天氣太熱蚊子不少。
因為媽祖半夜已經起駕走了,我們落後太遠,乾脆一早直接走去轉客運去西螺的福興宮追媽祖。
福興宮裡面沒有位置睡,只能去後面的里民活動中心的公園打地舖,睡過午覺,發現螞蟻蚊子有點多,難怪大家都帶帳篷,那晚上怎麼辦啊。到下一站的新港大概有快40公里,決定下午提早出發,半路找其他宮廟休息就好,出發時天氣陰陰有點小雨,但涼爽許多
中間在吳厝時,看到一台結緣的香客服務車,小孩欣喜地衝上去,但司機説他還要回去載一趟人,我跟他説,那如果之後路上看到我們記得來載我們喔!
他笑著説好
但沒想到我們後來偏離繞境路線,因為要繞一大圈,我們截彎取直直接進入虎尾,路上人越來越少只剩下我們,天也慢慢黑了...
因為不在繞境路線上遇到香客接駁車的幾率很低,路很黑沒有路燈(難怪剛路上在發led燈給大家),我只希望快點回到繞境路線上,但還有5公里...
突然間,一台小卡車開到我們旁邊停下來,竟然是剛在吳厝遇到的司機,他記得我們!!!!
原來他開車載人要去下一個大廟,但因滿車了,他説等一下再回來接我們,疲勞的小孩彷彿看到希望救贖一樣開心極了!
司機陳大哥回來載我們到下一站時,特地還留電話給我,説如果晚上走到有須要幫忙,打給他,他擔心我帶三個小孩,後面有段路不好走...
這時,有人詢問他可不可以幫忙再載一下,他想了想看著我,說好,我一起載你們去下一間吧!
車子開了好遠好遠好遠,我們進入嘉義了,抵達的是土庫的順天宮,一個我連地名都不太熟悉的地方,陳大哥跟我説你們晚上就在這裡休息就好了不要再走了啦..
這間廟我沒有來過,門口有人跟我們說,裡面可以洗澡休息,你們快去吧,我照例先跟媽祖説我們抵達了,然後跟剛一起坐車的兩個年輕有緣人上樓,登愣!沒想到,這裡的香客房竟然有冷氣!!!
兩個年輕人打算洗個澡就繼續走,因為他們提醒,進新港前最後有一段根本是“天堂路”,很熱完全沒遮蔽的稻田路,所以他們要趁晚上比較涼先走,我則決定住下來,讓小孩好好睡一覺,清晨提早出發。
一夜好眠
因為廟方說,大甲媽大概清晨5點會抵達順天宮,我想,剩下最後15公里,不然可以一起跟大甲媽進新港。沒想到,隔天早上從5點等到6點多,大甲媽還沒來,我想不能再等了,因為太陽出來了,這天氣走路很熱,還是趕緊先出發。
等不到大甲媽,我們先離開了
下樓時在廟裡一個大姐看到我帶三個小孩繞境跑來跟我聊天拍照,然後説,門口有台接駁車耶,你們趕快去坐,還好心趕快跑去叫車子等我們..
看著路上的大太陽,我還沒走都在汗如雨下了,我心裡不禁懷疑,這天氣下小孩有辦法走完15公里嗎...
很幸運,車子竟然行駛了快一半的路程了,我心裡還開玩笑想說,媽祖是你在幫忙我嗎,難道這台車要直接去新港??如果真的讓我們一步都沒走直達新港奉天宮,我就跟你走全程再走回程回去(本來只預計走到新港)
結果這台車有開去新港嗎?當然沒有~~
車子開進一間很大的宮廟停下來,但也省了一半路程了,我心裡安慰著。
突然,有人喊,那裡還有一台接駁車
它正被發動引擎緩緩離開
棠衝上去喊:接駁車等等我們啊啊啊
然後的然後,我們竟無縫接軌又上了另一台接駁車...而且....這台車真的帶我們直達新港奉天宮的門口!!!!
我們竟然7點初就到了,我們真的一步都沒走到,就到新港奉天宮了...我不禁潸然淚下
那天真的很多熱,後來聽說很多人都中痧了!接駁車很容易坐嗎,要有剛好能遇到,不然就是還要剛好有位置才能坐得上...這次因為是臨時出發繞境,志工性質的香客服務接駁車其實不算多
你能説我們很幸運,但我真的不禁相信這是媽祖的安排,她疼惜不忍我們小小孩在烈日下行走,所以讓我們很順利的進去新港,當大家還在揮汗如雨地行走時,我們已經在廟裡找好位置休息
還有土庫順天宮的豪華香客房,我根本不知道那裡有廟有香客房,更何況以我們小孩的腳力(一個大班/一個小班),當晚是絕對走不到那裡的,但我們卻被"送"到了那裡休息...
真的是感謝媽祖保佑,謝謝您的照顧
回程繼續走起
大 甲 媽祖是 幾 媽 在 【中天直播#LIVE】大甲媽祖起駕倒數!鎮瀾宮周邊攤商全面備戰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大甲媽祖 #起駕#遶境#進香#2022 #蔣公夜市#壬寅年#同心# 大甲媽 #遶境進香#起駕日#祈安典禮#上轎典禮#中天#直播#全紀錄#防疫#3OK #疫苗#中天電視... ... <看更多>
大 甲 媽祖是 幾 媽 在 20160313 松山慈祐宮大媽二媽三媽神尊停駕大甲鎮瀾宮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後面有晃動是因為人潮洶湧推擠造成! 抱歉! ... <看更多>
大 甲 媽祖是 幾 媽 在 大甲鎮瀾宮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孕媽咪限定!陪妳迎接寶貝到來. 「歷代傳承,不忘初心」 bab培寶X大甲媽祖一同守護寶貝. #培寶_祈福安撫奶嘴 延續媽祖精神一心一意守護寶貝平安健康敖大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