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值超高耗材免費掃拖機器人 #UV消毒燈
前陣子才有人在問我會不會開掃地機器人,這不就來了😏但我這次要開的是掃拖機器人~一定要有拖地功能更完美啊!!!
✅團購網址:https://reurl.cc/V3bExA
✅實用文章:https://reurl.cc/Q7vXp2
先幫你們畫好重點:
🉐耗材免費
🉐UV殺菌,清除看不見的細菌
🉐5.6cm極薄美型超進化
🉐電子閥控制水箱,精準給水
🉐乾濕分離,深層清潔
🉐陀螺儀定位,弓字型規劃清掃
🉐2000Pa強吸力,五段立體清掃
🉐AI人工智慧,最佳化記憶路線
🉐2600mAh高效鋰電池,自動回充
🉐HEPA過濾粉塵,不二次汙染
🉐紅外線偵測,防撞防跌落
🉐遙控指揮,清掃時間可預約
🉐1.5cm越野,各材質地面適用
🉐60dB低噪音、語音提示
🉐通過台灣最新BSMI安全認證
為什麼我會選擇開Bmxmao的smart2掃地機器人?一開始只是因為合作過超美型清淨風扇,又搬到透天很需要掃地機器人,就先試用看看,沒想到一試成主顧,因為沒有smart2掃地機器人的話,我們根本活在漫天風沙的荒野裡!最後自己再加買一台,變兩台來服役才夠XDDD
已經搬進新山居一個多月,我們卻還在施工中,每天都還有一堆粉塵,不論我們每天在師傅離開後怎麼掃、怎麼擦地,隔天還是一樣又佈滿厚厚一層灰...而且我都笑稱我是「跪婦」,因為我是真的跪著超仔細擦地,還一下下就換洗抹布,但還是抵抗不了厚厚的粉塵🙄
本來smart2掃地機器人我是打算施工到一個階段再拿出來用,因為怕還在工地階段粉塵太髒,機器沒辦法好好清潔,但前陣子家裡髒到連閃亮有時候睡起來臉頰跟眼角都會泛紅,真的髒到受不了,終於在兩週多前毅然決然直接把機器人放出來,每天至少拖地2~3次,兩週後差超多!
本來不論我們怎麼掃怎麼跪著擦地,隔天依舊都是厚厚一層灰,現在已經進化到光腳也能走在地板上都不會覺得沙沙,根本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
smart2掃地機器人是掃地跟拖地分開運作,我一開始用掃地模式一直覺得這產品是不是不夠好,怎麼掃都還是覺得沙沙沒有很乾淨啊?後來才發現不是產品不好,是我們家太太太髒了😱因為我們根本不是家,還是工地啊!
於是我捨棄掃地盒,直接全用拖地模式,每天放出來拖地2~3次...不誇張,前一週每天放出來拖地三次,拖完後踩起來還是很沙,而拖布拿去洗都是可怕的紅土色,我自己都不忍直視... 但撐過了一週後,發現整個有大躍進,開始有感!
一週過後還是會沙沙的,但已經感覺變少,拖地次數也減少成兩次,接著就越來愈不沙,拖布洗起來也只剩一般居家髒髒的灰色髒汙,再也不是可怕的紅土色了,所以我們裝修後的居家細清根本是靠它完成了80%...
我喜歡它的地方就在於它很簡單,只要按下機器就開始運作,不然就是直接用遙控操作,沒有什麼APP操作,很適合我這種3C笨蛋!因為各大電器的APP對我來說都太苦手,沒有肯吉根本沒辦法,因為我全都不會用🤦所以用遙控器很適合我這3C笨蛋...
且高度不到6cm,基本上櫃子或是床底只要有7cm以上都進得去! 再來就是它弓字型清掃路線太強~
像我全都是用拖地模式,弓字型就每次都會覆蓋1/3,所以幾乎除了有雜物的角落、牆角外,都不漏勾的全擦過一遍,難怪我們可以兩週多就脫離一直在施工,怎樣都乾淨不了的工地地獄~
尤其我們家有個裝了網子的蝦趴天井,我本來擔心smart2掃地機器人會掉下天井,沒想到它到天井旁邊會停住,很聰明嘛😏
再來它還有UV殺菌光,這根本有小孩跟寵物的家庭必備啊!
且我覺得他拖地模式的出水量很精準,就是地板都有濕,但不是那種像吹南風怎樣都乾不了的程度,就是剛剛好的濕,可以把落塵一網打盡,卻又不會讓你摔死的那種~
直接放smart2掃地機器人比我們每天趴在地上擦還是一堆灰好太多了,且光是掃地機器人沒辦法有效把滿滿落塵都清掉,一定要掃拖機器人,加了水的灑掃才能這麼快把落塵弄乾淨!!!
不過真的都沒有缺點嗎?我覺得缺點對我來說倒是有一個,就是他有語音功能XDDD
我自己不是很愛那種高科技的智能居家產品,像是語音開關窗簾、語音播報氣象...等等,我一直覺得跟空氣說關窗簾開電視很荒謬,偏偏這台就會自己說「開始充電」、「拖地模式」對我這種每次很愛跟肯吉導航對罵的人來說,超想關掉語音功能🤣
也可能是這個原因,我自己覺得工作時聲響比較大,但其實也才60db拉,是我太敏感XD
但除了語音功能外,其他功能都好適合我~
這台跟櫻花抽油煙機一樣,耗材終身免費!每半年只要支付$80運費,就可以免費獲得價值近$800的毛刷跟HEPA濾網耗材,真的划算到不行,最重要的是這台價格才5字頭,真心覺得不入手會後悔!!!
所以啊,現代人就是廢,我沒有洗碗機、烘衣機、掃拖機器人該怎麼活下去🤷
✅團購網址:https://reurl.cc/V3bExA
✅實用文章:https://reurl.cc/Q7vXp2
✅客服資訊:@pcw0739m
Aiko Chiu
天井 材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修復遙遙無期的星光旅社(艋舺謝宅)
上圖與中圖由張哲生攝於2021年4月3日,下圖由張哲生攝於2021年2月11日。
坐落在臺北市萬華區長沙街和西昌街口西南隅的星光旅社,早在1999年初被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古蹟「艋舺謝宅」,可惜該屋年久失修,目前僅在其外搭設鋼棚以保護建物,但後續之整修復原工程則是多年不見動靜。
在我小時候,這間名為「星光旅社」的老舊旅館已經沒有在營業(1971年歇業),我曾和鄰居進去玩過幾回,對裡頭的天井印象深刻,關於謝姓屋主的故事也略有耳聞;如今它成了古蹟「艋舺謝宅」,卻已不見天日許久,希望能早日見到它修復後的模樣。(不過,這裡真的有在進行修復工程嗎?)
「艋舺謝宅」位於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88號,所在之地為艋舺市街發源地「番薯市(今貴陽街二段)」附近,原是一座三落大宅。此宅最初建於清光緒16年(1890年)左右,曾經是著名的「郊行」,掌握台臺北與漳泉間的貿易,對艋舺歷史發展有不少貢獻。
謝宅原為歐陽長庚所有,他於1880年代由福建晉江移民至艋舺,開設「建發船頭行」,專營閩南與北臺灣之間的貨物運輸,因生意興隆,遂於1890年代興建此一豪宅。民國34年(1945年),歐陽家傳至第三代歐陽江淮,因財務日漸困難,又將此宅賣給同窗謝溪圳。
原在廈門開設「建松洋行」作布匹生意的謝溪圳,於民國38年(1949年)返台定居於此,將其改闢為旅社與住家兩用的街屋。
此宅坐西向東,原為泉州建築「三落」帶有「左右護龍」的大厝,後因日治時代拓寬道路,此宅部份被拆,前落成了兩側臨街的三角窗街屋。
民國41年(1952年),謝宅進行整修,將原為船頭行的第一落兩層樓臨街建築修改為「星光旅社」;後又將昔日歐陽家族提供作為貨船船工住宿的第三落,改建成二樓磚木構造的「月光浴室」,但由於浴室需燃燒煤炭而屢遭環保局控告,便於民國60年(1971年)結束營業,於1970年代初期改建為四樓公寓。
第一落的星光旅社除了二樓改成旅館建築的隔間外,主要構造、規模、外觀風貌仍保有1890年代初建時的風格,房間面積分割狹小。屋身修建後,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子使用磚砌,樓板則為傳統木桁架,木結構樑架高大,這種磚木混合構造盛行於日治時期的明治與大正年間。屋頂桁架為西洋式的三角桁架的變形;一樓外側附有拱廊騎樓,二樓則開設弧拱窗;牆面為洗石子材質,兩層樓間有一綠色裝飾帶。
第二進屬傳統閩南式的木構建築,面寬三開間。屋頂為硬山單簷式,並鋪以仰合瓦,採用火形山牆,山牆下有青釉花磚的通氣窗。中廳的樑架為疊斗式構造,兩側木隔牆為仿「閣樓挑台」的做法,收以精緻的格柵欄杆,更有抬高內部屋架的效果。中廳前步口作為前檐廊,內部構架為四桁架,捲棚屋頂,通樑下有透雕的通檖。入口採「三關六扇」門,左右四片格扇,上有螭龍透雕,造型生動,雕工精湛,為艋舺地區所罕見。正廳裡也有雕刻精美的神龕,奉祀祖先及神明,神龕的後方留有「前堂後」,是通往後方院落的空間。
院落間有一天井,被設置為簡單的小庭院,其護欄有石刻造型。天井兩側為廂房,廂房屋頂為平面,其樓頂與第一落後方二樓露台都築有高八十公分的女兒牆,中砌有青釉花瓶欄杆。第一落後方的門板上刻有「松、蘭、竹、梅」等造型。
1999年1月7日,艋舺謝宅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宅第類,以作為清代中葉郊行的歷史回憶,並為1950年代鬧市裡傳統客棧的代表。
指定為古蹟之理由如下:
一、艋舺謝宅為臺北市僅存之清中葉郊行遺構,雖只剩第二進廳堂,但仍具有艋舺商業使之價值。
二、第一進內廳近代改建為旅社,內部為日式風格,亦具有時代特色。
三、第二進為閩南式傳統建築,用料巨大,木彫精美,深具藝術價值。
但該屋因年久失修,目前第一落(星光旅社)外觀施作鋼棚架工程,給予建物保護,尚待修整;後又因前面道路施工使地基下陷,如今老屋岌岌可危。謝家尚有一子孫住在兩側早已破舊的廂房,並開設雜貨舖,正處在老屋翻修和古蹟維護的兩難之中,期待政府能將已被列為古蹟的謝宅早日維修完善。
我在2014年1月19日拍攝的艋舺謝宅:http://goo.gl/FyJ0d1
天井 材質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識長照程咬金:老人跌倒後遺症與嚴重性」
每天夜裡,許奶奶都要經歷一段冒險。今年72歲、患有糖尿病的她,夜裡總要摸黑下床、扶著牆壁尋找一個個電燈的開關、穿過廚房……上洗手間。去年初,許奶奶在廁所裡跌倒撞到馬桶,額頭到眉骨之間腫了好幾個星期,所幸沒有造成嚴重的傷害。
三個月前,她又被路邊攤販的傘架絆住跌倒了,這次左手臂骨折,痛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血糖值起起伏伏…到現在還沒有復元。
根據美國的統計,跌倒是65歲以上老人意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台灣則是第二大死亡原因。綜合國內外的研究結果,每年老人跌倒的發生率約為15~40%,並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
由於老人常有高盛行率的共存疾病(Comorbid Diseases),例如:骨質疏鬆症、器官功能退化,即使輕微的跌倒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危險。國外的研究指出,老年人的跌倒每十次就有一次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包括髖關節骨折、其他部位骨折、硬腦膜下出血、軟組織傷害或頭部外傷。另外,有些老人會因為害怕再次跌倒,而限制自我活動,漸漸失去了獨立活動的能力,使得身體功能愈來愈差,也造成家人的負擔。(資料來源:【註1】)
跌倒往往造成骨折、頭部創傷,就以髖關節骨折而言,根據榮總高齡醫學中心資料,有2成會在一年內死亡,3成造成永久失能,4成無法獨力行走,高達8成至少會失去一項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
難怪骨折是失能的主要成因之一,說得更直白一點,骨折長者往往是「失能預備軍」。因此很多醫生會一再叮嚀「保命防跌」,其實想保命要防跌,想避免被「長照」更要防跌。(資料來源:【註2】)
■每6個老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
107年死因統計中,跌倒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每十萬人25.7人)。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自述過去一年曾跌倒者有495人(15.5%)。
依據上述統計資料,也就是說每6個老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嚴重跌倒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國民健康署」呼籲長者,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切勿輕忽跌倒的傷害,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都是防跌的好方法。
■跌倒是銀髮族第二大日常風險
歷年來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發現,跌倒為造成老人事故傷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根據2013年的調查,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比率為16.5%,而老人發生跌傷的地點54.5%在住處,41.8%在室內。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最常在自宅發生跌倒的地點,第一名是浴室/廁所,發生機率為26.6%,第二名是客廳,有22.9%的發生機率,第三名則是臥室(13.7%),其他地點包含天井/庭院(13.5%)、樓梯(6.1%)、廚房(5.4%)、餐廳(1.2%)、其他(10.6%)。(資料來源:【註5、6】)
■國民健康署提出防跌三招
針對長者跌傷的地點及原因,因應天氣逐漸轉涼且清晨、黃昏視線較不明,國民健康署提出防跌三招,呼籲長者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
第1招:規律運動不能少 遵循醫囑來用藥
第2招:居家環境要注意 照明、防滑要小心
第3招:起身、外出要留意反光標誌 馬路行走不要急
(資料來源:【註3】)
■12招預防老人跌倒
1. 適當的照明
經常協助規劃年長者居住環境的台大醫院醫療復健輔具中心職能治療師紀宙認為,「充足的照明是最基本的要求,」因為老年人的視力漸漸退化,對於光線的調節能力不如當年。所以,在年長者的活動範圍內保持明亮的光線,是預防跌倒的第一步。
2. 淨空的動線
銀髮族環境布置的基本原則就是「空間規劃愈簡單愈好」,紀宙提醒規劃前要先了解老人家的生活作息,然後針對平常的動線範圍「清空所有障礙物」,包括門檻、堆放的雜物、家具、電線,因為老人家的動作比較不靈活,再加上視力不好,很容易被障礙物絆倒。
3. 明顯的標示
「當障礙物無法清除時,就加上明顯的標示,」紀宙多年的經驗發現「顏色比文字容易辨別」,建議在障礙物(例如門檻、階梯)貼上顏色鮮豔或強烈對比的膠帶(或塗油漆),有助於提醒。
4. 防滑的地板
可參考長庚養生文化村的設計,在起居室的地板全面鋪上粗糙面的塑膠地磚,浴室地板也使用抓地力好、無拋光的材質。
5. 穩固的扶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醫師梁偉成等人在「社區老人跌倒機轉與傷害嚴重度」一文中表示,走道、樓梯及洗手間,均應設有扶手,若跌倒時老人即時抓住扶手,可以減緩跌落時的衝力,避免嚴重的傷害。
另外,在椅子、馬桶及床邊加裝扶手,可以幫助老人家起身及坐下,減輕腿部的負擔;在門檻及浴缸旁加裝扶手,幫助單腳抬起時保持身體的平衡。
6. 貼心的浴室:
浴室是最容易濕滑的地點,也是預防老人跌倒的重點,止滑的地面及必要的扶手是基本的要求。
7. 友善的樓梯
研究統計,70%以上的跌倒發生在家中,而其中約10%是在樓梯間,尤其是下樓梯時。
當樓梯是不可避免的設計時,馬偕醫院物理治療師李映琪呼籲,「老年人居家的樓梯設計必須達到『階面踩得穩』、『階高抬得高』、『扶手抓得牢』的目標。」
8. 合適的家具
太低、太軟的椅子(例如沙潑)並不適合老年人,「因為起立、坐下對老人而言是比較困難的動作,」紀宙表示,最好有扶手的設計。
為了減輕跌倒時的傷害,可以在家具的尖銳處加上防撞條或泡綿。
9. 合身的衣著
林頌凱醫師認為,太長或太寬的衣服褲子、鞋子老舊或磨損嚴重、鞋子的防滑能力太差,都可能造成老人跌倒的風險。
為家中長輩選購一雙合腳且具有防滑功能的鞋子,就像為他的每一個步伐都加了保險。
10. 適當的室溫
一般人在攝氏29.4~32.2度時是處於最機警的狀態,當室溫低於攝氏12.8度則精神運動性活動將會發生障礙。
11. 安全的用藥
林頌凱指出有些藥物可能會引起頭昏眼花的副作用,而增加跌倒的風險,例如降血壓藥、鎮靜劑、安眠藥、肌肉放鬆劑、利尿劑、感冒藥、抗組織胺……等。
12. 增強腿力的運動
美國運動醫學會(AmericanCollegeofSportsMedicine,ACSM)在1998年的聲明中指出,平衡訓練、阻力運動、走路以及重心轉移的綜合性運動,有助於降低跌倒的風險。
(資料來源:【註1】)
跌倒引起的身體傷害,重則骨折或頭部外傷,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有些長輩因有跌倒經驗而害怕再跌倒,因此自我限制行動,導致功能和活動能力逐漸喪失。國民健康署呼籲長者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居家環境、規律運動及用藥,都是可以預防的方法,切勿輕忽跌倒的傷害,也千萬別因噎廢食!(資料來源:【註4】)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天下雜誌「12招預防老人跌倒」:https://bit.ly/3d4bkqc
∎【註2】
元氣網「長照有五大元兇,其中一種會在瞬間毀掉畢生所學」:https://bit.ly/30FjwrU
∎【註3】
衛生福利部「每6人就有1位老人曾跌倒 國健署傳授防跌妙招」:https://bit.ly/3leQOG4
∎【註4】
衛生福利部「驚!1/6的老人有跌倒經驗;防跌從日常生活做起」:https://bit.ly/34vV25t
∎【註5】
Philips lighting「改善居家照明對長者之影響」:https://www.smart-lighting.com.tw/csr/report.htm
∎【註6】
蔡益堅、葉純志、藍祚運、張文瓊、曾德運(2007年)
1999 年與2005 年台灣地區老人跌倒狀況之比較。
https://www.hpa.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6541/File_521.pdf
➤➤照片
∎【註5】
∎ 衛生福利部- 健康九九網站「長者防跌海報」:https://bit.ly/3jAynv4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老人防跌 #老人 #銀髮族 #跌倒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