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奧斯特維爾博物館之友(Friends of Museum Ostwall)將第八屆MO藝術獎「Follow me Dada and Fluxus」頒給了藝術家李明維,「李明維的作品多以陌生人互動的參與式裝置為特色。這些互動基於日常情境,關注參與者之間的交流,也是藝術家和觀眾之間的對話,以一種親密、關係私人的方式將藝術與生活結合。參與者以自身經歷塑造作品,進而成為藝術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禪學與共食文化等儀式將他的作品與博物館典藏的激浪派藝術家的作品脈絡相結合。」
李明維老得好好看!!!
《一夜情/李明維》
美術館裡搭著木頭亭子,裡頭備有紙筆,供觀眾寫信給掛念的人,美術館將幫忙寄出。心事可以封緘,也可大方袒露:「我和學長上床了,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爸,在美術館寫信給你,但怎樣寄到天國呢,我好想你。」偷窺陌生人秘密是會上癮的,一封接一封讀下來還不夠,循動線前進,幽暗角落擺兩張床,入夜後,觀眾和藝術家在此共度一夜,無人知曉這一夜發生什麼,我們只能藉由旁邊床頭櫃上眼藥水、香水、水杯,揣測這一晚的輪廓。一個又一個的床頭櫃擺設的隨身小物就是展覽。
藝壇明星
台北美術館正舉辦「李明維和他的關係」,展示他自一九九五年以來,十五件重要作品藝術。五十一歲的他出現在美術館,不斷有觀眾找他合照,聊作品,他笑著傾聽,因長年游泳、衝浪緣故,挺拔身形簡直是個明星了。一九九○年,西方興起所謂「關係藝術」,藝術家憑藉與觀眾的參與和互動,取代實體雕塑或繪畫等實體作品,傳達創作理念,台灣出身的李明維是這一波藝術新浪潮的箇中翹楚,作品屢次受邀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去年,他受邀日本森美術館展覽,乃該館開設十年來,台灣第一人。
若非觀眾介入和參與,他的作品是無意義的:觀眾從臨時設置的花壇帶走一朵花,送給陌生人;衣著華美的男人在迴廊四下走動,隨機挑選觀眾獻唱一曲舒伯特當作禮物。李明維執迷陌生人之間偶遇、互動,作品如實記錄陌生人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哀傷,甚至遺憾。他對人充滿好奇,可他並非那種言語熱絡之人。
「晚餐你都煮什麼招待客人啊?」「……沒有耶,就簡單餐點。」「沒有酒?」「沒有,就喝茶。喝水。」「陌生人在旁邊,睡得著嗎?」「看似有睡,但睡不沉耶。」我們對話節奏大概每個話題持續四、五句話,進退有節,點到為止。他臉上掛著靦腆害羞的笑容,對答像詩人,像僧侶,措辭精確、隱晦卻富含詩意,如果我追根究柢,他也會不失風度幽默以對,不至於叫採訪者空手而歸。
醫生世家
那樣溫文儒雅的舉止來自一種世家望族的涵養。他的外祖父是埔里國中、國小創校校長,他之所以取名明維,是台灣老派士紳對日本明治維新的美好想像。外祖母是台灣第一批留日學醫女性,父親李堯堃亦是知名兒內科。他十二歲那年,家裡送姐姐和他出國,多明尼加共和國待一年半,轉進美國加州,大學念生物系,克紹箕裘報考醫學院理所當然。
母親林貴美說他唸生物系功課很好,但他喜歡小動物,上解剖課看到血會暈倒,轉往加州藝術學院改念建築。其時,他對藝術懵懵懂懂的,雖善於抽象概念,但結構製作全然不在行,平面圖曾當眾被老師撕爛,跌跌撞撞四、五年,又改念織品和概念藝術,感覺終於對了。
一九九五年,他申請到耶魯大學藝術研究所,由西岸來到東岸,最初,誰都不認識,心想與人吃飯聊天是認識環境最好方式,於是在校園貼布告,說願意以免費晚餐交換一晚的聊天。活動持續進行了一年,他與兩百多位的參與者在餐桌分享彼的人生,該活動脫胎成《晚餐計畫》,讓他成了剛畢業,旋即受邀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展出的幸運兒。
他的作品寧靜舒緩,富有禪意,參展邀約已排至二○一八年,藝評家高千惠解釋:「他是一位生活行為的觀念藝術家,他的生活文化有漢、和、美的元素,臺灣觀眾自然對他有熟悉感。」關於成功,父親僅謙遜地說他是個幸運的孩子--我們來到他父母陽明山上房子做側訪,八十三歲的老父、七十七歲的母親身體都健康,仍可以侃侃談著兒子童年糗事:他小時候吐司塗果醬餵狗吃、跟姊姊搶洋娃娃,搶不到就毀了。大藝術家至今仍被媽媽「阿弟、阿弟」喊著。五十一歲的阿弟趴在地上,逗著家裡的貓玩耍,然後抬起頭說:「媽咪,等一下要不要去爬山,妳今天都沒運動耶。」
親情羈絆
牆上擺滿家族合照一張又一張,影中人有人長大了,有人老去了,唯獨每個人臉上知足笑容不變。母親林貴美是紙風車劇團董事,大姊李逸寧是旅義單簧管演奏家,弟弟李明道是職業高爾夫球選手,一家人住在世界各地,但一年團圓兩次。少小離家,家人卻是創作源頭:外婆過世,感念人生無常,他在百日內飲食起居,隨身帶著一朵水仙花,記錄花開花謝,創作《和水仙花共度一百天》和《魚雁計畫》;母親生病,母子在病房聆聽舒伯特得到慰藉,創作《聲之綻》。他勇於探索陌生人的內心世界,「我對陌生的地方充滿好奇,喜歡接觸新事物,沒有任何懼怕心理。」或者正是因為在愛的環境成長,相信人生全是真善美,才能對陌生的世界一無所懼。
二○○三年,他在威尼斯雙年展《睡寢計畫》,與陌生人共度一餐變成了共度一夜。靈感來自高中有一回從巴黎搭火車去布拉格自助旅行,同寢臥鋪巧遇一猶太老者,兩人夜間閒聊,老人自曝身世,說自己猶太集中營出生,三歲被救出來,家人卻死了。老人淡淡說悲慘身世,講完互道晚安,翻身便睡,他卻徹夜失眠。他說因為陌生人,因為夜晚,生命在那時有了深刻的交集。
一夜之後還是朋友嗎﹖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會了。因為是陌生人,因為知道不會再相見了,所以可以毫無顧忌地把心事說出口,那更像日本人說的「一期一會」。對他而言,陌生人互吐心聲對他而言是一種禮物,「禮物並不是你想向人家要,而是你碰到一個有緣人,走進花園,一隻蝴蝶停在你的肩膀上,是一種驚喜。但一剎那也在那個時空中消失了。」
新婚誌喜
禮物是創作中的關鍵字。陌生人的故事是禮物、歌者唱歌獻給聽眾是禮物、觀眾自花壇拿走鮮花,轉贈路人是禮物,然而他卻討厭收禮,笑說自己收到物質上的禮物,往往轉送給別人,數次忘了把禮物裡的卡片拿出來,好糗。周遭若有太多人讓他覺得焦躁,「多少算多?」「三、四人吧。」他需要獨處,規律生活如一僧侶:早上五點半起來,六點半游兩個小時的泳,回家寫EMAIL、看書吃飯,中午弄點簡單的東西,下午繼續讀書,晚上準備晚餐,十點半睡覺。偶爾也邀一兩個朋友到家裡來吃飯。「煮什麼?」「咖哩。我喜歡吃印度菜,辛香料都自己調味。」
為陌生人烹飪的料理,和煮給朋友的晚餐不一樣,當然,他不會讓我們知道私人宴會裡的辛辣。不同於當代藝術家勇於展現個性,他把姿態擺得很低很低,把整給展覽場讓給陌生人。不會像《魚雁計畫》那樣,把心事或秘密訴諸文字,然後封緘?「不會欸……」又問早年有《孕夫計畫》,在網路上虛擬出男性「懷孕」的過程,對自己情慾生活會有影響?「我不知道欸,等我真正懷孕才會知道。但我已經五十一歲了,怎麼可能會懷孕呢?」他的作品是容易親近的,但卻又和我們保持著微妙距離。北美館館長林平解釋,李明維作品距離是必須的,像是進展場前需脫鞋,展覽迂迴動線,有了這些距離,心思才能沉澱下來,才有美感的想像。
藝術家讓我們知道他想讓我們知道的。假使是夜晚,假使是陌生人,我們的對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嗎?訪談最後三分鐘,我只能氣餒地詢問未來計畫。「接下來,我跟先生要搬到巴黎,我今天才得到消息,他要去法國工作了。」「先生……是老師?」「不,我去年結婚了。」他淡然笑著:「對方比我小,小三個月。」「藝術家?」「工程師。如果家裡有兩個藝術家那還得了?」「你確定要談這個,我們真的可以寫?」他笑言:「我不忌諱欸,只是要看用什麼角度談,我們的社會把同志議題妖魔化了,但我不是革命家,我只是生活的人,這只是我生命很普通、很普通的一部分,又有什麼好說的呢?」來時躬身問候,去時合掌作別,他優雅趕赴下個會晤,然而臨行時卻把心門推開一點點,讓門縫透出一點光亮,如同禮物。
天國大魔境姐姐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身在福中! 逃亡來台的中國女孩:民主在台灣一個很天然的生活方式
台灣總統、立委選舉11日落幕,一名逃亡來台的23歲任瑞婷從台灣大選中看到,「政治和民主是一個很天然的生活方式」。任瑞婷並說,台灣總統大選之夜,微博新聞在晚上十點左右,「蔡英文獲選將連任台灣最高領導人」的標題被推到熱搜第一名,但是20分鐘後,降到十幾名。不知道是被刻意隱瞞還是真的不受關注,台灣大選在中國人心裡沒有掀起任何波瀾。
任瑞婷13日在其臉書表示,來台灣之後,很多人都跟她說這是一片自由的土地,而她則會反問一句,你們真的每個人都可以投票嗎?對方總是回答說當然。台灣人挺辛苦的,不管男女老少,除了自己的正職工作外,還要監督政府工作,每隔四年又來一次全民焦慮要送哪一個政黨上台,選擇焦慮症的朋友就太慘了。相比之下,大陸人真的很輕鬆,他們只有一個答案:共產黨。為了避免選舉帶來的家庭紛爭,政府已經剝奪大家的選舉權,中央領導人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親自下場進行無休無止的派系內鬥。小熊維尼更是不簡單,以一人之力修憲,取消領導人任期,從此大家再也不用為誰是下一屆領導人而操心,紛紛被強行丟掉自己寵物狗,手牽手進入和(feng)諧(jian) (封建) 社會。哈哈,開玩笑的。
她指出,台灣的大街小巷各路政選廣告層出不窮,家附近的菜市場總有各個團隊的志願者做自由演講,懇請大家支持投票,外出曬太陽的時候,也會收到很多候選人的禮物,單價不會超過30台幣,可能是一把扇子,可能是一包紙,禮物的封面總是寫滿候選人的參選口號。如果已經中選希望連任的候選人,則會寫上過去的政績,比如申請到資金修建停車場或某公園等等。看到這裡,「我們才體會到,政府真的會為人民做事。」
任瑞婷說,反映到具體的生活中,就是這裡很多基礎建設都會讓人覺得人性化,很多場所會安排親子洗手間,方便媽媽帶兒子或者爸爸帶女兒使用;火車上會有夜間女性專用車廂,保護夜晚獨自搭乘火車的女性。因為做這些基礎建設的人都是人民自己選出來,參政者必須要聽人民的心聲和需要,所以這個社會變得很有溫度,生活在這裡的人會有被照顧的感覺。
任瑞婷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台灣因為土地私有制,很難進行都市更新,很多街道人行道都很窄小,甚至沒有人行道,沒有散步的空間,所以每個社區都會修建公園供大人小孩活動,有些公園修在坡上,利用地形建成天然大滑梯,孩子們參與進來很自然就會互動。有些公園則會修建孩子們喜歡的沙坑,沙坑旁設有洗手、沖腳的水龍頭,為了方便孩子們,特別做成小孩的尺寸。
在去年12月,總統競選的熱潮一路火熱,除了街上常看見的廣告,各路候選人也到一些城市演講拉票。不知道是因為這次選舉本身就受到更多關注,還是因為我第一次經歷所以少見多怪,在她身邊很多人的話題就轉為投票這件事。在台灣20歲才開始有選舉權,2020年意味著所有90後都開始投票,她看到很多她的同齡人會考慮台灣的現狀,會從社會中各方面,譬如經濟、福利、就業等等問題來考慮自己的選票投給誰。當然在選舉中會有輸有贏,如果剛好自己不喜歡的那位獲選真的是一件令人頭大的事,但那種全民參與的感覺,讓人知道人民才是台灣的主人。
任瑞婷說,總統這個詞離她很遠,她總認為選總統是一件很莊嚴的事,因為在她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領導人總是光芒萬丈的那一位,所以選總統當然好比看漫威的電影,總有一個特別優秀的超能力者冒出來,帶領群眾得勝、得勝、再得勝。但事實上,「我看到真正民主的選舉中,總統就像一個商品,擺在商店裡任人挑選,」店員們不停為她呐喊,進店就是五折,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進店一看,真的不貴誒!你剛露出心動的表情,旁邊售貨員小姐姐就會帶著微笑迎上來,您好,有什麼可以幫助您嗎?隨意試穿哦~就算試穿後覺得不好看,脫下來就好,再看下一件,會有同樣良好的服務。
她認為,投票就像買衣服,遇到喜歡的可以買,遇到不喜歡的就不買,買回去不喜歡可以批評、抱怨、抗議、找售後服務,反正四年以後可以重新選。事實上,有一點真的是更新我的認知,從前她認為選總統是選比較好的或是自己喜歡的那一個,但其實,大家總會覺得誰都不好,大部分人的評估標準,都是不選自己討厭的那一位。她實在有點高估總統了,她確實日理萬機,比普通人需要打起精神,但她跟普通人的差異只是職業不同,拿去總統這個職業再看,我們都差不多。
任瑞婷發現,在投票當天,街上很多店鋪都停業一天,讓大家返回戶籍地投票,遠在國外的人也會不遠萬里地飛回來。週六上午她先生興致勃勃前往教會參加小組,到教會才發現因為投票所以暫停一次,有些投票點一大早就排起長隊。下午4點投票截止,當天會公佈選票結果,4點半一到,各大衛視、網站開始直播開票情況,那種盛況猶如中國人民看春晚。講真的,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真的很普通,遇到拉票演講也沒有到全民瘋狂的程度,但看他們投票的態度,我會覺得他們真的把共同維護美好社會看作自己的責任,選舉不僅僅是他們權力,也是義務——要為後代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她說,中國人很喜歡說,不要講政治。旁觀台灣的民主選舉,才讓她重新審視什麼叫不談政治。「我們生活在這裡,我們是這片土地的主人,有義務和責任去治理這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不斷地討論到要作什麼讓這個共同體變得更好」,而這個過程,就是政治。她開始更加理解為什麼人是政治的動物。從這個角度講,不談政治是個偽命題,因為除非人承認自己可以交出所有的權力,從此就跟一隻寵物狗一樣,和主人有著絕對的差異,不能干涉或談論、評價任何一個主人的決定,凡是必須順服接受,否則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呢?她想她不能接受這樣的生活,誰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她可以送您一包狗糧,以恭喜您終於找到了在專制國家最棒的生活方式。
基督教的任瑞婷引用一句王怡牧師的話 : 在六四中你們看到的是政治,但我看到的是死去的人,這是這個民族的苦難,他們需要福音。基督徒不講政治,是華人教會中,跨越宗派的默契,是華人文化中隱藏的對廟堂之高的偶像崇拜,這是遺傳的一部分,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信仰意味著出世,出世意味著遠離政治。因為封建社會中,對於最高統治者王權的崇拜和恐懼,人們不敢講任何一句與之相悖的話,甚至不願意聽到別人對於在上掌權者的批評,以免惹禍上身。
任瑞婷指出,中國人的不講政治,不是對政教分立的認同,而是化了妝的君王崇拜。她的母會秋雨聖約教會常被人批評說太喜歡講政治,「因為我們在計劃生育的國家大力強調反對墮胎;我們在每年5/12-6/4期間為國家禱告;我們設立良心犯家屬團契,請維穩對象吃年夜飯。很多批評我們的人,覺得我們只講福音就好」,為什麼要一再戳一個政權的敏感帶,搞得人家面紅耳赤。可是福音不就是給每一個人嗎?福音覆蓋生活每一個方面,如果要承認上帝做王,就必須知道,上帝是每一個選民的王,也是每一個總統或其他最高領導人的王。墮胎的婦女需要福音,天安門母親需要福音,良心犯和他們的家屬也需要福音,總統也需要福音。誠如王怡牧師所言,你崇拜的物件是君王,那你就只能看到政治,你崇拜的是上帝那自然就看見福音。
她說,「我們的牧師,在2019年底因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重判九年。」因為在去年的一次講道中,他說 :「習近平若不悔改,他必滅亡」。他說這句話時候任瑞婷就坐在下面,「我承認當時心裡想說,真的要這麼露骨嗎?可是現在我必須承認,他真是一位有著先知眼光的牧者。」《哈利波特》中,人們稱大魔頭伏地魔為那個人,最後大戰時,麥格教授帶領大家保護霍格沃茲校園,一位老師問她,我們真的有可能打敗那個人嗎?麥格教授說,那個人的名字叫伏地魔,從現在開始我們直呼其名。習近平只是一個人,他在上帝面前是特別的,但不會比你跟我更特別,當我們把他當成那個人,福音就不在我們身上掌權了。
任瑞婷昨晚邀請台灣某教會主任牧師的一對兒女到她們家用便飯,席間他們說全家都去投票了,包括患有白血病在治療期間的小弟(這種投票精神真的很令她感動)。她很八卦地問,投票之前家長會不會教你們必須投誰?他們說不會,甚至一家人選擇都不同,尤其是媽媽最不一樣,她是全家唯一支持韓市長的人,因為媽媽不喜歡小英總統處理同性戀法案的事情。哥哥說,其實不能只看這一件事,選總統也需要綜合評估,另一位不見得會更好。聽到這裡我就想,如果按照華人基督徒「不講政治」的標準,那任何民主國家都不能有牧師了吧。
任瑞婷認為政治和民主是一個很天然的生活方式,她在台灣半年時間,很多人問她這裡是不是很自由,「我有覺得不一樣,但是沒有到很誇張。直到觀看他們大選,我才看見兩邊真正的差別。」很多人笑稱,小英總統謝票應該先從北京開始,再到香港,最後再回台灣謝謝選民。因為香港青年的前車之鑒,讓台灣的年輕人統統站起來守護民主。這是她見到目前比較主流的對本次臺灣大選的評論。可是在大選當天,她在微博上看到熱搜全是關於當晚xx之夜活動上女明星們的穿著,在晚上十點左右,「蔡英文獲選將連任台灣最高領導人」的標題被推到熱搜第一名,但是20分鐘後,熱度降到十幾名。不知道是被刻意隱瞞還是真的不受關注,台灣大選在中國人心裡沒有掀起任何波瀾。他們不知道選舉背後,意味著人民可以讓毒疫苗的罪魁禍首受到應有的懲罰,意味著房子不會被強拆,意味著不再有人因言獲罪,意味著去政府辦事的時候公務員不會鼻孔朝著天。或許他們知道,可是他們怕被當成維穩對象,於是想「等其他傻叉去鬧好了」。
關於台灣大選的結果,中國人看到的牆內版新聞是:「蔡英文瘋狂砸錢,台灣人見錢眼開被迷惑」;「韓國瑜民調極高,奈何臺灣年輕人就喜歡蔡英文」。而且多數配圖,都是韓國瑜暫時領先那幾分鐘的截圖,以表示蔡英文獲選是多麼僥倖。被隱瞞的真相是,蔡英文獲得超過八百萬選票,破記錄!每當她看到中國年輕人被假新聞包圍著,就希望大家對他們多一些寬容,因為他們沒有生活在民主的土壤中,所以很難有對的結論。但後來她發現很多時候他們不是沒有正確結論,而是他們毫無思考蹭熱度式地喊口號,比如「台灣是中國」、「香港是中國的」、「只有一個中國,必須統一」、「支持武統」……他們的冷漠和無感,比做出錯誤判斷更可悲。
任瑞婷指出,自由作家余杰說,劉曉波死後,中國再也沒有人可以站起來,作為民間的代表和政府溝通,中國在和平轉變民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她想,教會可以作為一個緩衝帶。在香港的新聞中,她看到教會正在發揮這個作用。因為基督徒是最不應該以君王為偶像的人,所以他們應該有說話的勇氣;基督徒也是最像先知的人,他們知道什麼是神喜悅的,什麼是神不喜悅的,所以他們有當說的話。他們的弟兄王怡,在講出一句符合聖經教導的話以後,被重判九年,可是很多人刻意忽略政府胡亂執法、秘密審判、非法軟禁王怡親人的種種惡行後,把重點放在「王怡為什麼要講這句話」。她再一次引用王怡的原話為他解釋,如果你哪只眼睛看見裡面有政治,就把它挖出來丟掉,你少一隻眼睛進入天國,好過你完完整整下地獄。對於王怡的遭遇,冷漠,比膽怯更可憎!
她強調 :「我不是想要為王怡辯護什麼,因為他在上帝面前不需要辯護。」只是經歷前幾天的台灣大選,對政治有了新的認識,反而讓她對王怡牧師未來八年的刑期不那麼揪心。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她現在也知道了,他獲罪僅僅是因為他講了該講的話,應該悔改和判刑的是那片沒有自由民主的土地,因為他們大大得罪了神。曾經她很難想像當我們失去牧師,信仰和生活該怎麼繼續,可是當我們的牧師真的離開了我們,信仰沒有死,她反而看見更多的信徒和會友站出來,中國教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嚴冬才剛剛開始,幸運的是,當春天到來,「我們回想經歷的一切,總會高唱哈利路亞讚美主。」
她表示 :「我們對此懷有信心。」
本新聞由新頭殼提供
天國大魔境姐姐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身在福中! 逃亡來台的中國女孩:民主在台灣一個很天然的生活方式
台灣總統、立委選舉11日落幕,一名逃亡來台的23歲任瑞婷從台灣大選中看到,「政治和民主是一個很天然的生活方式」。任瑞婷並說,台灣總統大選之夜,微博新聞在晚上十點左右,「蔡英文獲選將連任台灣最高領導人」的標題被推到熱搜第一名,但是20分鐘後,降到十幾名。不知道是被刻意隱瞞還是真的不受關注,台灣大選在中國人心裡沒有掀起任何波瀾。
任瑞婷13日在其臉書表示,來台灣之後,很多人都跟她說這是一片自由的土地,而她則會反問一句,你們真的每個人都可以投票嗎?對方總是回答說當然。台灣人挺辛苦的,不管男女老少,除了自己的正職工作外,還要監督政府工作,每隔四年又來一次全民焦慮要送哪一個政黨上台,選擇焦慮症的朋友就太慘了。相比之下,大陸人真的很輕鬆,他們只有一個答案:共產黨。為了避免選舉帶來的家庭紛爭,政府已經剝奪大家的選舉權,中央領導人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親自下場進行無休無止的派系內鬥。小熊維尼更是不簡單,以一人之力修憲,取消領導人任期,從此大家再也不用為誰是下一屆領導人而操心,紛紛被強行丟掉自己寵物狗,手牽手進入和(feng)諧(jian) (封建) 社會。哈哈,開玩笑的。
她指出,台灣的大街小巷各路政選廣告層出不窮,家附近的菜市場總有各個團隊的志願者做自由演講,懇請大家支持投票,外出曬太陽的時候,也會收到很多候選人的禮物,單價不會超過30台幣,可能是一把扇子,可能是一包紙,禮物的封面總是寫滿候選人的參選口號。如果已經中選希望連任的候選人,則會寫上過去的政績,比如申請到資金修建停車場或某公園等等。看到這裡,「我們才體會到,政府真的會為人民做事。」
任瑞婷說,反映到具體的生活中,就是這裡很多基礎建設都會讓人覺得人性化,很多場所會安排親子洗手間,方便媽媽帶兒子或者爸爸帶女兒使用;火車上會有夜間女性專用車廂,保護夜晚獨自搭乘火車的女性。因為做這些基礎建設的人都是人民自己選出來,參政者必須要聽人民的心聲和需要,所以這個社會變得很有溫度,生活在這裡的人會有被照顧的感覺。
任瑞婷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台灣因為土地私有制,很難進行都市更新,很多街道人行道都很窄小,甚至沒有人行道,沒有散步的空間,所以每個社區都會修建公園供大人小孩活動,有些公園修在坡上,利用地形建成天然大滑梯,孩子們參與進來很自然就會互動。有些公園則會修建孩子們喜歡的沙坑,沙坑旁設有洗手、沖腳的水龍頭,為了方便孩子們,特別做成小孩的尺寸。
在去年12月,總統競選的熱潮一路火熱,除了街上常看見的廣告,各路候選人也到一些城市演講拉票。不知道是因為這次選舉本身就受到更多關注,還是因為我第一次經歷所以少見多怪,在她身邊很多人的話題就轉為投票這件事。在台灣20歲才開始有選舉權,2020年意味著所有90後都開始投票,她看到很多她的同齡人會考慮台灣的現狀,會從社會中各方面,譬如經濟、福利、就業等等問題來考慮自己的選票投給誰。當然在選舉中會有輸有贏,如果剛好自己不喜歡的那位獲選真的是一件令人頭大的事,但那種全民參與的感覺,讓人知道人民才是台灣的主人。
任瑞婷說,總統這個詞離她很遠,她總認為選總統是一件很莊嚴的事,因為在她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領導人總是光芒萬丈的那一位,所以選總統當然好比看漫威的電影,總有一個特別優秀的超能力者冒出來,帶領群眾得勝、得勝、再得勝。但事實上,「我看到真正民主的選舉中,總統就像一個商品,擺在商店裡任人挑選,」店員們不停為她呐喊,進店就是五折,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進店一看,真的不貴誒!你剛露出心動的表情,旁邊售貨員小姐姐就會帶著微笑迎上來,您好,有什麼可以幫助您嗎?隨意試穿哦~就算試穿後覺得不好看,脫下來就好,再看下一件,會有同樣良好的服務。
她認為,投票就像買衣服,遇到喜歡的可以買,遇到不喜歡的就不買,買回去不喜歡可以批評、抱怨、抗議、找售後服務,反正四年以後可以重新選。事實上,有一點真的是更新我的認知,從前她認為選總統是選比較好的或是自己喜歡的那一個,但其實,大家總會覺得誰都不好,大部分人的評估標準,都是不選自己討厭的那一位。她實在有點高估總統了,她確實日理萬機,比普通人需要打起精神,但她跟普通人的差異只是職業不同,拿去總統這個職業再看,我們都差不多。
任瑞婷發現,在投票當天,街上很多店鋪都停業一天,讓大家返回戶籍地投票,遠在國外的人也會不遠萬里地飛回來。週六上午她先生興致勃勃前往教會參加小組,到教會才發現因為投票所以暫停一次,有些投票點一大早就排起長隊。下午4點投票截止,當天會公佈選票結果,4點半一到,各大衛視、網站開始直播開票情況,那種盛況猶如中國人民看春晚。講真的,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真的很普通,遇到拉票演講也沒有到全民瘋狂的程度,但看他們投票的態度,我會覺得他們真的把共同維護美好社會看作自己的責任,選舉不僅僅是他們權力,也是義務——要為後代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她說,中國人很喜歡說,不要講政治。旁觀台灣的民主選舉,才讓她重新審視什麼叫不談政治。「我們生活在這裡,我們是這片土地的主人,有義務和責任去治理這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不斷地討論到要作什麼讓這個共同體變得更好」,而這個過程,就是政治。她開始更加理解為什麼人是政治的動物。從這個角度講,不談政治是個偽命題,因為除非人承認自己可以交出所有的權力,從此就跟一隻寵物狗一樣,和主人有著絕對的差異,不能干涉或談論、評價任何一個主人的決定,凡是必須順服接受,否則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呢?她想她不能接受這樣的生活,誰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她可以送您一包狗糧,以恭喜您終於找到了在專制國家最棒的生活方式。
基督教的任瑞婷引用一句王怡牧師的話 : 在六四中你們看到的是政治,但我看到的是死去的人,這是這個民族的苦難,他們需要福音。基督徒不講政治,是華人教會中,跨越宗派的默契,是華人文化中隱藏的對廟堂之高的偶像崇拜,這是遺傳的一部分,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信仰意味著出世,出世意味著遠離政治。因為封建社會中,對於最高統治者王權的崇拜和恐懼,人們不敢講任何一句與之相悖的話,甚至不願意聽到別人對於在上掌權者的批評,以免惹禍上身。
任瑞婷指出,中國人的不講政治,不是對政教分立的認同,而是化了妝的君王崇拜。她的母會秋雨聖約教會常被人批評說太喜歡講政治,「因為我們在計劃生育的國家大力強調反對墮胎;我們在每年5/12-6/4期間為國家禱告;我們設立良心犯家屬團契,請維穩對象吃年夜飯。很多批評我們的人,覺得我們只講福音就好」,為什麼要一再戳一個政權的敏感帶,搞得人家面紅耳赤。可是福音不就是給每一個人嗎?福音覆蓋生活每一個方面,如果要承認上帝做王,就必須知道,上帝是每一個選民的王,也是每一個總統或其他最高領導人的王。墮胎的婦女需要福音,天安門母親需要福音,良心犯和他們的家屬也需要福音,總統也需要福音。誠如王怡牧師所言,你崇拜的物件是君王,那你就只能看到政治,你崇拜的是上帝那自然就看見福音。
她說,「我們的牧師,在2019年底因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重判九年。」因為在去年的一次講道中,他說 :「習近平若不悔改,他必滅亡」。他說這句話時候任瑞婷就坐在下面,「我承認當時心裡想說,真的要這麼露骨嗎?可是現在我必須承認,他真是一位有著先知眼光的牧者。」《哈利波特》中,人們稱大魔頭伏地魔為那個人,最後大戰時,麥格教授帶領大家保護霍格沃茲校園,一位老師問她,我們真的有可能打敗那個人嗎?麥格教授說,那個人的名字叫伏地魔,從現在開始我們直呼其名。習近平只是一個人,他在上帝面前是特別的,但不會比你跟我更特別,當我們把他當成那個人,福音就不在我們身上掌權了。
任瑞婷昨晚邀請台灣某教會主任牧師的一對兒女到她們家用便飯,席間他們說全家都去投票了,包括患有白血病在治療期間的小弟(這種投票精神真的很令她感動)。她很八卦地問,投票之前家長會不會教你們必須投誰?他們說不會,甚至一家人選擇都不同,尤其是媽媽最不一樣,她是全家唯一支持韓市長的人,因為媽媽不喜歡小英總統處理同性戀法案的事情。哥哥說,其實不能只看這一件事,選總統也需要綜合評估,另一位不見得會更好。聽到這裡我就想,如果按照華人基督徒「不講政治」的標準,那任何民主國家都不能有牧師了吧。
任瑞婷認為政治和民主是一個很天然的生活方式,她在台灣半年時間,很多人問她這裡是不是很自由,「我有覺得不一樣,但是沒有到很誇張。直到觀看他們大選,我才看見兩邊真正的差別。」很多人笑稱,小英總統謝票應該先從北京開始,再到香港,最後再回台灣謝謝選民。因為香港青年的前車之鑒,讓台灣的年輕人統統站起來守護民主。這是她見到目前比較主流的對本次臺灣大選的評論。可是在大選當天,她在微博上看到熱搜全是關於當晚xx之夜活動上女明星們的穿著,在晚上十點左右,「蔡英文獲選將連任台灣最高領導人」的標題被推到熱搜第一名,但是20分鐘後,熱度降到十幾名。不知道是被刻意隱瞞還是真的不受關注,台灣大選在中國人心裡沒有掀起任何波瀾。他們不知道選舉背後,意味著人民可以讓毒疫苗的罪魁禍首受到應有的懲罰,意味著房子不會被強拆,意味著不再有人因言獲罪,意味著去政府辦事的時候公務員不會鼻孔朝著天。或許他們知道,可是他們怕被當成維穩對象,於是想「等其他傻叉去鬧好了」。
關於台灣大選的結果,中國人看到的牆內版新聞是:「蔡英文瘋狂砸錢,台灣人見錢眼開被迷惑」;「韓國瑜民調極高,奈何臺灣年輕人就喜歡蔡英文」。而且多數配圖,都是韓國瑜暫時領先那幾分鐘的截圖,以表示蔡英文獲選是多麼僥倖。被隱瞞的真相是,蔡英文獲得超過八百萬選票,破記錄!每當她看到中國年輕人被假新聞包圍著,就希望大家對他們多一些寬容,因為他們沒有生活在民主的土壤中,所以很難有對的結論。但後來她發現很多時候他們不是沒有正確結論,而是他們毫無思考蹭熱度式地喊口號,比如「台灣是中國」、「香港是中國的」、「只有一個中國,必須統一」、「支持武統」……他們的冷漠和無感,比做出錯誤判斷更可悲。
任瑞婷指出,自由作家余杰說,劉曉波死後,中國再也沒有人可以站起來,作為民間的代表和政府溝通,中國在和平轉變民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她想,教會可以作為一個緩衝帶。在香港的新聞中,她看到教會正在發揮這個作用。因為基督徒是最不應該以君王為偶像的人,所以他們應該有說話的勇氣;基督徒也是最像先知的人,他們知道什麼是神喜悅的,什麼是神不喜悅的,所以他們有當說的話。他們的弟兄王怡,在講出一句符合聖經教導的話以後,被重判九年,可是很多人刻意忽略政府胡亂執法、秘密審判、非法軟禁王怡親人的種種惡行後,把重點放在「王怡為什麼要講這句話」。她再一次引用王怡的原話為他解釋,如果你哪只眼睛看見裡面有政治,就把它挖出來丟掉,你少一隻眼睛進入天國,好過你完完整整下地獄。對於王怡的遭遇,冷漠,比膽怯更可憎!
她強調 :「我不是想要為王怡辯護什麼,因為他在上帝面前不需要辯護。」只是經歷前幾天的台灣大選,對政治有了新的認識,反而讓她對王怡牧師未來八年的刑期不那麼揪心。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她現在也知道了,他獲罪僅僅是因為他講了該講的話,應該悔改和判刑的是那片沒有自由民主的土地,因為他們大大得罪了神。曾經她很難想像當我們失去牧師,信仰和生活該怎麼繼續,可是當我們的牧師真的離開了我們,信仰沒有死,她反而看見更多的信徒和會友站出來,中國教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嚴冬才剛剛開始,幸運的是,當春天到來,「我們回想經歷的一切,總會高唱哈利路亞讚美主。」
她表示 :「我們對此懷有信心。」
本新聞由新頭殼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