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獻 #中華民國是建立政權不是建國
(歡迎自由取用♡ 圖片依序說明如下)
1. 孫文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示的誓詞。第一句話是「顛覆滿清專制政府」,這是顛覆政府而不是消滅國家喔!然後第二行說「中國專制政治之毒至兩百餘年」,說的就是孫文清楚知道清帝國就是中國且專制政府實施了兩百餘年喔!國家法人格已有兩百餘年。
所以在孫文眼中大清就是中國。這邊很清楚是「推翻政府」,這不等於建國,只是國家內部發生的政府改變。
➖➖➖➖➖➖➖➖➖➖➖➖
2. 這是「外交部致北京德公使止勿借款與清」電報,這個外交部是南京的臨時政府發電報給「在北京的德國大使館」說:欸不要借錢給在北京的清政府。
換句話說,這電報說的是:南京的民國政府不承認,德國商行借給北京清政府,因為破壞中立。
這邊很奇怪的是如果這是兩個不同國家,憑什麼管其他國家要不要借錢給另個國家?
從這就知道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就很清楚知道,這是一個國家裡面的兩個政府,所以要求德國不要干涉內政。
➖➖➖➖➖➖➖➖➖➖➖➖
3. 武昌的黎元洪中華民國副總統打電報給袁世凱(袁全權:意思是有得到清帝國授權的意思)說 : 現在情況是「去帝制進入共和制」,這邊就是更改體制,不會改變國家法人格。
後面還說組織中央政府為刻不容緩之計,所以這裡很清楚知道這只是國家內部南北分裂了,正在談怎麼合組中央政府的事情。所以這不是兩個國家在對話喔!
看宣統退位詔書,有提到因為有一群人說要採共和體制,因此要與之謀求統一,詔書內除宣布將國家體制由帝制更改為共和體制、新成立的國家名稱為「中華民國」外,並授權指定袁世凱負責成立臨時政府,來處理大清帝國從帝制轉換到共和制及國家統一的事宜。
➖➖➖➖➖➖➖➖➖➖➖➖
4. 這一份是1912.2.12宣統帝發布退位詔書,將大清帝國從帝制改成共和制,然後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由袁世凱主導的臨時政府也隨之成立,由袁世凱擔任首領。
➖➖➖➖➖➖➖➖➖➖➖➖
5. 是清帝國授權袁世凱與「民軍」(孫文這個叛亂團體代表)來談判。
如果是國與國簽訂條約不可能會用「民軍」來描述孫文那個叛亂組織。
最後文件中寫的 「大清皇帝宣布贊成共和國體中華民國」就是指清帝國辭退承認了體制更改(帝制變共和)且更改名字(變中華民國),這裡指是1912.2.12袁全權(在北京)的中華民國。
➖➖➖➖➖➖➖➖➖➖➖➖
6. 天津中國人發電報給北京政府內容說了:天佑中國化種族之見指不再獨尊滿人,五族平等。「改良政治變政治之體」表示指是改變體制。咸認「共和保皇號之尊」指的是藉由尊重皇族讓皇族同意將國家體制改成共和制。
「辛亥革命」,事實上比較像是法國大革命。法國經歷國王體制變成共和體制以後,因為法皇后又想勾結外國勢力,觸犯叛國罪,後來把法皇、皇后上斷頭台,但法國國家法人格沒有中斷滅亡。
中國人的認知就是國家沒有滅國,國家法人格也沒有改變,就只是更改體制跟名字,且皇室仍在。
➖➖➖➖➖➖➖➖➖➖➖➖
7. 這是現在中華民國政權的國立中央圖書館的「政府公報資訊網」,臨時公告(北京共和政府)
看一下時間點喔~~宣統年號1年
1912.2.13 就是宣統帝發布退位詔書之後,授權指定袁世凱負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處理大清帝國從帝制轉換到共和制及國家統一的事宜,這個公告就是袁世凱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發的公報(在北京)。
在國際法上,原本正式名稱是「Empire of China(大清帝國)」,實施帝制的主權國家 China(中國)因為這紙退位詔書的關係,名稱變更為「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體制更改為「共和體制」,代表政府是退位詔書中指定的袁世凱所成立,位於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這個「中華民國(北京)臨時政府」是當時世界各國事實上承認的 China government(中國政府)。
而在 China 這個國家境內存在的另一個「政權」,則是位於南京府,於 1912 年 1 月 1 日成立,同樣名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政權。這個政權並沒有任何國家承認是國家政府。
➖➖➖➖➖➖➖➖➖➖➖➖
8. 中華民國政權行憲後第一任總統蔣介石於1949年親筆寫下「台灣法律地位與主權,在對日和會未成以前,不過為我國一托管地之性質」發電報告誡陳誠,白紙黑字有憑有據,這就是客觀史實。
所以這份電報就是駁斥了1945.10.25光復台灣的說法。蔣介石這封電報說的托管地就是指台澎是中華民國政權受盟軍委託管理之地的意思。
如果台灣不是盟軍佔領,那這份電報是幹嘛?蔣介石都承認了中華民國是受人委託才來台澎的。
➖➖➖➖➖➖➖➖➖➖➖➖
#中華民國政權還沒有死透
台澎建國也不需要等中華民國政權死透,或者等中國國民黨瓦解,台澎建國依序完成 #終止代管自決建國 程序後,中華民國政權就可以離開台澎了,中國國民黨也可以跟著走了。
#台澎領土主權歸屬未定
台澎不是國際法上的主權國家、欠缺國家法人格,這需要建國才會有。
🍡延伸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就是建立政權,它主張的也是建政還有主張政府繼承中華民國政權的台灣光復依據。👉🏻Q&A139:國家繼承/政府繼承?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156705396/posts/316428586605696/?d=n
👉🏻中華民國政權建政歷史🔗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rotpnetwork&set=a.2763561250403580
👉🏻 Q&A24中華民國政權/政府的差別?: https://www.facebook.com/258660130833607/posts/4077008788998703/?d=n
👉🏻Q&A96:中華民國在1949年滅國了嗎?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156705396/posts/290834052498483/?d=n
👉🏻Q&A56:台灣透過1996年直選總統建國了嗎?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156705396/posts/268919438023278/?d=n
👉🏻駁斥大錯特錯之 1949 無意識建國論 https://wp.me/pd1HGm-do
👉🏻詐騙集團台灣民政府論述逐一駁斥 https://wp.me/pd1HGm-55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比較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呢幾日好似有唔少人講返呢段 #咸豐年 嘅事。
二,咁講啦,#Nancies 最難面對嘅事實係:一直以來令佢哋 #又自卑又自大 嘅情意結,原來係因為讀書唔通,又唔肯自己去考證。
三,咸豐年間對清帝國影響最大,死最多人嘅事件,其實係太平天國。咸豐之後,死最多人嘅,係 1876 到 1879 嘅丁戊奇荒。丁戊奇荒嘅同時,清帝國鷹派左宗棠帶兵攻打今日嘅新疆。究竟丁茂奇荒同呢場戰爭有冇直接關係,有好多地方可以去辯證。
四,但得罪講句,Nancies 對於 #自己人殺自己人 嘅歷史,一係就聽到未聽過,你講畀佢哋聽佢哋都會話:「我讀書個陣都冇聽過。」係呀,宇宙間嘅真理,都係中學教晒你,所以 DSE 係咁重要。 #曲
五,之前嘅 post 另一個觀察係,好多 Nancies 接受唔到原來兩次中英戰爭之後,清帝國由鴉片進口國變成鴉片出口國。冇錯,清帝國話就禁煙,實情係地方貪官壟斷進口仲食埋人哋夾棍之後走數。呢啲史實,全部都有白紙黑字嘅紀錄,但 Nancies 又唔識睇文言文,教人情何以堪?
六,再講,十九世紀,又何止兩次中英戰爭?歐洲各國打到九彩,時至今日,雖然歐洲都有民族主義份子,但好少會有人,有咁多人,集體咁對咸豐年咁耐,而且自己唔係咁了解嘅事,咁上心,咁咬牙切齒。
七,又再講,又有人話林則徐係民族英雄。真係唔知嚇一跳;係日本歷史學家發現,最初捧林則徐做反殖英雄,就係日本人。係喎,所謂嘅中華民族,係1900前後嘅概念;林則徐年代,根本只有封建帝國同滿漢關係,同今日班 Nancies 對民族嘅理解好唔一樣。
八,日本人,又點解會咁得閒去捧反殖英雄呢,又?話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區,大東亞共榮圈,呢啲點都聽過下,係咪?大東亞共榮圈其實,就係打反殖反帝嘅旗幟去進行軍國殖民囉。Nancies 跟日本軍國主義嘅口水尾⋯⋯ 覺得讀書真係好緊要。
#講住咁多先 #有心情再寫
【歷史在笑】由咸豐年講起
一,「咸豐年咁耐嘅事仲攞返來講?」究竟咸豐年間發生過咩事呢?英法聯軍發燒圓明園,大家聽過喇啩?無錯,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就係發生響咸豐年間。
二,話說1842年清帝國簽署《南京條約》,講明永久割讓香港島予大英,並且承諾開放沿海五個港口,包括廣州、福州、廈門、寧波同上海。當然最重要係,清帝國同大英同意停戰。
三,大清雖然將香港島割畀英國,不過,十幾年間一直都冇完全履行開放五大商港嘅承諾。嘿原來早在1860年代,清政府已經將有史以來第一份「中英聯合聲明」當作「歷史文件」」。正所謂 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呢?咪就係自己攞來。
四,藍朋友所讀嘅「已修正歷史」,將鴉片戰爭同南京條約,講到係國恥。不過,原來雍正早在1729年頒佈首個禁煙令,超過一世紀,清帝國越來越多人食鴉片;甚之連咸豐個老竇道光,據說都有鋪煙癮。
五,聰明嘅香港人一眼就睇得出,鴉片禁之不絕,最大原因係清帝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沿海省份高官有走私鴉片生意;例如兩廣總督鄧廷楨嘅家族,就係當年廣州最大煙商。最諷刺係,鄧廷楨因為曾經同林則徐拍檔對戰英軍,被奉為「民族英雄」。
六,鴉片戰爭之後,清帝國將由官員權貴私幫嘅生意,變成要納稅嘅貿易。由1850年起,一直幫補清帝國嘅龐大軍費開支。再者,清帝國之後索性發展罌栗種植,提煉煙土。到光緒年間,清帝國已經有能力出口鴉片煙土去東南亞地區。
七,《南京條約》之後,清帝國同大英係咪世仇呢?原來當時對大清最大威脅,係一個有妄想症叫做洪秀全嘅癲佬。太平天國前後擾攘足足13年,做成過千萬人死亡。假如要我比喻,太平天國係中共同文革嘅原形;又或者應該話,中共同文革,完成咗太平天國未完成嘅破壞。
八,太平天國對清帝國嘅最大影響,就係令到漢族為主力嘅湘軍、淮軍冒起。漢人為主力嘅部隊,後來改革成北洋水師同新陸軍,之後再演變成北洋軍閥嘅格局。晚清幾乎出現「東南互保」嘅分裂情況,好大程度都係因為地方武裝勢力無論財政抑或人手,都唔需要聽令於北京;此為後話。
九,李鴻章曾經上奏同治皇帝寫:「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其實想講嘅就係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嘅重點,就係要用洋人嘅財經手段為軍隊同基建融資,改革軍隊。又話說,當年究竟要強化陸軍定建立海軍,又內耗過一輪。陸軍,其實係向西推進;海軍就係對日本同俄國。
十,另外,清帝國對付太平天國嘅時候,好依賴洋人僱傭兵。1860年美國人「華飛烈」(Frederick Townsend Ward)響上海創立一支只有二百人嘅「洋槍隊」,仲娶埋銀行家楊坊嘅女,放棄美國國籍,入籍大清,獲同治賜四品頂戴。可惜,華飛烈成立洋槍隊無幾耐,就戰死沙場。英國軍官戈登接手常勝軍,整頓軍紀,成為近代軍事史入面一個神話。
十一,另外,清帝國引入現代財政管理,完善關稅制度,要多得英國人赫德爵士(尖沙咀條赫德,就係以佢命名。)1859年赫德向英女王辭職,加入清帝國新成立嘅海關;幾年之後,官拜布政使,官階係從二品。赫德其實除咗係建立清帝國關稅制度,亦為清帝國處理外交問題。
十二,當然啦,大中華膠寫嘅歷史教科書,就只會講李鴻章,而絕口不提戈登、赫德等人。其實,洋務運動,又點只李鴻章?
十三,講返咸豐年嘅事:其實由1842年簽《南京條約》到1858年《天津條約》,再到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其實清帝國同洋人唔算敵對,甚至乎應該話,當時唔係有洋人協助,清帝國可能早就被太平天國打到失去半壁江山。
十四,千錯萬錯,就要講返1858年《天津條約》之後咸豐皇帝反口唔認帳嘅一段歷史。話說大中華膠歷史教科書,無論點都會話《天津條約》係「不平等條約」,但無端端點解英法兩國會出兵呢?
十五,香港讀過多少書嘅知識份子,可能聽過 1856 年「亞羅號事件」。但法國籍天主教傳教士 Auguste Chapdelaine (後來被約望保祿二世封聖),1856年於廣西遇害,大家又聽過未?歷史書都話,呢兩件事引起英法聯軍打到大沽口,最終令清政府唔情願咁簽落《天津條約》。
十六,兩件事都發生於 1856年,唔係出於純粹嘅偶然。話說自 1853年太平天國攻下金陵,清帝國入面班官僚權貴將自己嘅無能同失敗,講到係洋人嘅錯;呢種仇外仇洋嘅情緒,好快成為清帝國主流權貴嘅想法。我亦唔排除兩廣地區有人因利失義,又或者借機向北京獻媚,要示忠。總之,歷史一直在重演;廿一世紀,一樣有人咁樣去諗問題。
十七,《天津條約》有幾不平等呢?其中英國嘅要求係「北京駐使、內地旅行、長江通商」。嘩,明益你啦,係咪?
十八,1859年英國駐華代表同法國駐華代表,奉命去北京簽約,順便想見下皇帝。你估下咸豐皇帝會點決定?佢叫蒙古大將僧格林沁偷襲並捉拿英法外交人員。
十九,咸豐同當時班京官抱住嘅思維,就係呢度係天朝大國,幾時到你哋班洋人說三道四。呢種口吻,係咪好熟口面?
二十,英法聯軍為咗救自己嘅外交官,就由天津打到去北京。雖然英法聯軍人數只有八千,僧格林沁部隊有三萬人;最終結果係咸豐走佬去承德避暑山莊,留低恭親王奕訢講數求和。
廿一,奕訢同英法聯軍代表講:「所有外交人員都冇事。」但唔肯放人,因為怕英法兩國唔走。點知,兩個星期後放人,39個被扣留嘅外交官,只有18人生還;當中有人被虐致死,在生嘅亦有人被打到殘廢。
廿二,英法聯軍見自己友被清帝國咁糟質,你話會唔會就咁收兵?英國部隊認為外交人員響圓明園受虐,就將呢個地方夷為平地啦。法國部隊,其實係諗住燒埋紫禁城。但最終覺得唔好禍及無辜嘅北京百姓,都係燒圓明園。而且仲要提早幾日貼晒告示;結果咩人入去搶掠搜奪奇珍異寶,你懂的。
廿三,火燒圓明園之後半年左右,咸豐就死於承德避暑山莊,終年30歲。
廿四,我成日話,今時今日北京班人同百幾年前北京班人,思維方式大同小異。重點包括:
(一)條約簽咗,轉個頭就變成「歷史文件」;
(二)國家有問題,一定係洋人靠害;
(三)學人哋個套,但其實又要學半套,仲要係冇用個半套;
(四)我哋國家嘅事,外人無權說三道四。
廿五,歷史會唔會重演?歷史唔會重演,但有一定嘅規律同模式,就正如我哋唔可能踩入同一條河兩次。不過,河水一樣係流,歷史嘅鬧劇,換下人物角色,同一個戲本,可以演完又演。師傅教落,歷史唯一嘅教訓,就係我哋從來都唔會從歷史吸取教訓。
廿六,今日中共正如當年清帝國,並唔係想同全世界為敵,亦都冇呢個條件,而且對內有大把問題未解決。你問我,中國2025,真係連洋務運動都不如。中共又借洋人嘅資本同技術,但又唔想開放市場畀外資公平競爭;加入世貿都就快廿年,好多改革,最終都冇下文。美國今次出手對付中共,我真係覺得有少少 déjà vu 嘅感覺。
廿七,更諷刺係,當年如果唔係有英國幫清帝國,清帝國早就玩完。到後來,美國亦為清帝國現代化出唔少力。庚子賠款,唔單止送返晒畀清帝國人民,除咗成立清華大學;上海嘅聖約翰大學,都係美國聖公會創立。今日班藍朋友,仲成日同人講話要讀多啲中國近代史。如果佢哋有認真讀過中國近代史,就一定唔會成日攞《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同圓明園來講;因為真正嘅民族恥辱,係一班恩將仇報,是非不分嘅義和拳、藍朋友、小粉紅。
廿八,至於人權問題,宗教自由問題等,今日中共同當年滿清,同樣以為單憑武力就可以鎮壓,不過,中共同以前嘅所有統治者,從來都冇諗過,究竟長遠計代價有幾大。
廿九,1900年義和拳之亂引發八國聯軍,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以「亂命不奉偽詔」為由,勾結外國勢力實行「東南互保」,清帝國已經出現覆亡嘅先兆:對地區仕紳同武裝部隊失去絕對控制能力。失去共同利益,意味統治者失去威權。從更宏觀歷史角度分析,縱容地方武裝部隊勢力膨漲,以換取鎮壓民間嘅武力,先至係帝國覆亡最主要原因。1911年9月保路運動,各地仕紳為自身利益聯同武裝部隊起義政變,引發武昌起義嘅互動。清帝國政府唯有請求北洋新軍領袖嘅袁世凱復出;最終袁世凱亦成功促成宣統遜位。
三十,歷史上呢片土地上嘅集權統治者,只有極少案例被外族入侵者取代,平民革命雖然比較多發生,但亦唔算最常見。所謂更替規律,其實係仕紳與武裝部隊勾結奪權,時而形成割據分裂局面,各方勢力混戰後又出現集權。《三國演義》卷首「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亦應作如是觀。
最後,以上歷史分享,亦反映我對中共嘅睇法。
今日到此為止;假如你睇晒,梗係要share 畀朋友啦。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比較 在 古天后炒股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次同Simon傾計,一定有得著,佢係一個分析能力好強,而講嘢亦好有point嘅人,作為一個政治白痴嘅我,Simon一直係我學習對象,尤其佢用point form寫文,簡單易明,亦方便討論內容,呢一篇,我搵唔到理由唔share......
一,早幾日,有幸獲港大鄧希煒教授邀請,同一班 EMBA 嘅同學分享下近來香港發生嘅事。一如我平日嘅作風,難免 overrun 同離題。咁,我又講咗啲乜呢?
二,重點,就係今時今日香港發生嘅事,係過去十幾廿年來積落;而今時今日發生嘅事,亦都會影響到未來十幾廿年。歷史,唔會抽離於過去,所以純粹以為係反送中,呢個觀念好易導致分析出錯。如果以為撤回就解決問題,咁就錯晒。
三,咁,香港人究竟爭取緊乜?假如要我好簡要咁歸納,我會話:「向北京說不嘅自由同權利。」
四,甚至乎,由於大家都睇清楚特區政府只係北京嘅傀儡,所以依家亦都發展到變成:「向政府說不嘅自由同權力。」
五,好重要,所以我要重覆多次:「說不嘅自由同權力,唔代表我哋一定會說不,但責任在於政府要說服市民,而唔係以為只要有方法通過法律,同埋掌握分配資源嘅權力,就可以為所欲為。」
六,題外話,林鄭同佢嘅一眾高官,一直以來都相信,「夠票」同「有錢」就等於乜嘢問題都可以解決得到;今次管治危機之前如是,shit hits the fan 之後亦如是。
七,返去個分享。話說,入面都唔少國內嘅學員,而佢哋嘅意識形態,自然同我哋好唔同。有位學員問(大致上啦):「外面咁亂,好咩?唔通咁就係一國兩制?你哋究竟有冇國嘅觀念?同埋,點解你哋唔感激國家對香港嘅恩情?」
八,【沉著氣,保持兩秒距離,駛出真功夫,方為大師傅。】我話,是咁的,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同埋之後嘅基本法,其實好清楚講到明,除國防外交,一切事務由特區自行決定執行。呢個係承諾,以換取香港人同國際社會接受主權移交。
九,不過,我都有加多句:「不過對北京來講,佢哋唔承認南京條約、天津條約等。所以,北京至今都認為,係『重新行使主權』,而香港『自古以來都係中國不可或分嘅領土』。」
十,即係話,由一開始,就有兩套睇法,但大家嘅共識就係:「假設一切正常。」亦即係所謂嘅「馬照跑,舞照跳。」
十一,究竟幾時出現轉捩點?我會話由 1997 到 2008,係一個段落;2008 京奧同汶川,你見香港人幾咁血濃於水?由 2009 至今,係另一個境象。
十二,【首先問點解,再推論點算。】之前講過,大家未必好上心,2004年左右開始,中共開始對外宣揚一套叫做「北京共識」嘅論述,抗衡以歐美為首嘅「華盛頓共識」。由呢個時候開始,我亦都觀察到北京改變對香港嘅方針。
十三,北京共識,首先最受落嘅,係歐美國家一班意識形態比較「左」嘅學者,佢哋反對「新自由主義」,認為除咗代議政制民主同資本自由市場,人類社會,尤其係國際秩序,係有另一種模式。
十四,又題外話,假如對「新自由主義」有興趣嘅朋友,可以一讀福山(Francis Fukuyama)嘅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不過,近年佢對民粹興起,又有新嘅體會。有機會再寫,又或者搞個讀書會同大家分享下。
十五,講返「北京共識」。真係有本書寫呢個題目,作者叫 Joshua Ramo ,而佢嘅正職,就係幫 政治顧問公司 Kissinger Associates 打工。北京叫基辛格做老朋友,絕對唔係無緣無故嘅愛,至少我係咁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2011年,基辛格都寫咗本 On China。據我所知,大陸嘅外交人員,都一定要讀呢兩本書。
十六,北京共識其實簡單講,就係話由國家指揮經濟無問題,國家為和諧穩定要強大更加係無可厚非,只要每個國家搞掂自己;第三世界只要發展經濟,政府強而有力,咁就世界和平,唔需要世界警察。
十七,「北京共識」就係好多 #藍朋友 口中所講,「背後捉緊一盤好大嘅棋」。我亦都覺得,新一代中國嘅年青人,尤其係讀過少少書個班,都好相信呢一套。甚至乎,我唔懷疑香港都有人係咁諗。
十八,不過,盲點響邊呢?除咗用好老土嘅「左翼」 vs 「新自由主義」去睇,我會用講故仔嘅方法,試下解釋。
十九,話說,世界有兩種經濟觀。第一種,將國家當做一個大工廠,目的就係多快好省咁,總之做好多好多嘢出來,滿足所有人嘅需要,咁,大家就好似王子女主咁,美滿幸福生活,直到永遠。
二十,對市場經濟嘅另一個觀點,就係見到一個好複雜嘅墟,入面有互相合作,亦有互相競爭。我係賣衫嘅,要同布販攞布,布販又要同農夫攞羊毛,呢啲係合作,但大家又嘗試賺到盡。大家都係賣衫,又唔一定係你死我亡,原來擺埋一齊,又會有協同效應之類。總之,競爭同合作,好難分。
廿一,「咁,又點呀?」我意識到,學員雖然聽到好投入,但似乎有少少出咗公海。剛才個位學員,又問一條問題:「點解香港人唔專注經濟發展?」
廿二,假如你將整個香港社會,甚至成個中國,都當做一個大工廠,咁,大家聽話啦,唔好嘈,返工返學貢獻民族國家社會,民族國家社會又會好好照顧你。
廿三,不過,如果你唔將個社會當一個大工廠,而係睇到當中有機自發嘅秩序,咁,其實香港人守護緊嘅,係一套行之有效而大家都熟悉嘅規則。點解要法治?因為冇法治人身財產安全都唔再有保障,政府可以隨時話充公就充公,拉人就拉人,仲競咩爭,合咩作?只有服從嘅社會,咪就係極權社會囉。
廿四,我知,咁樣都未必說服到唔相信嘅藍朋友,不過,最少都畀佢知道,香港人唔係為反而反,背後其實有更核心嘅價值。甚至乎,佢會仍然相信,香港可以有「特殊地位」,只係因為國家肯放手。我都加多句:「我好唔鍾意用 Privilege (特權)呢個字,講到自由好似係由某啲人所賜予,而唔係每個人與生俱來嘅權利。」
廿五,至於「北京共識」,其實亦唔係一時三刻石頭爆出來,應該都係經過多年不斷沉澱,中共信到十足嘅一套,只不過係,由胡溫一屆將概念變成國策,到習近平就成為民族百年偉大事業。
廿六,某程度上,習近平反而口號多過實際;至少胡溫年代國進民退嘅政策,係講到做到。習近平嘅咩一帶一路,咩雄安區,咩前海,咩大灣區,可能個 Vision 太遠啦;但從 Project Management 嘅角度,呢種規劃係好易爛尾。
廿七,讀過 Orwell 1984 嘅朋友,就應該明白,唔好將 Big Brother 入面嘅矛盾放大,唔好以為佢哋內鬥最終令極權結構瓦解,佢哋根本就係同一個意志之下嘅共同利益,比起大家想像中更團結。正如當年凱撤被元老院一班黨友插死,羅馬仍然行帝制,而且比以前更加閉門一家親。
廿八,中港矛盾,其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係從前大家當冇件事,一國兩制呢個承諾大家當真。由北京共識,到國進民退,到中聯辦曹二寶話香港要有第二管治梯隊,到香港為咗配合國家發展高鐵就用成千億起個一段仔,到中聯辦干涉各級選舉,甚至連行政長官選舉都公然干涉,到潛伏各行各業嘅深紅深藍越殂代疱進入政府核心⋯⋯我都只係講到 2012 年。
廿九,2012年,倔強嘅梁振英,令中港矛盾表面化;又或者,咁啱又係習近平嘅作風啦。我都唔識分析。但好明顯,去到個一刻,已經好明顯醞釀嘅反抗嘅力量。北京同香港政府,以為時間響佢哋個邊,大不了消磨下就可以慢慢改變香港。殊不知,由反國教到雨傘到今年盛夏,一鑊大過一鑊。
三十,點都要講返「北京共識」。其實九十年代,香港係中國嘅窗口。大概去到 2000 年後,北京的確改變緊呢個諗法;甚至乎我哋成日話香港有普通法同司法獨立,有貨幣自由流動等等,佢哋都越來越覺得唔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嘿,我起多幾個都得呀!」
三十一,即係,佢哋眼中,國際金融中心,咪就係好靚嘅商業大廈,有一班西裝友,個個都用電腦 Trade 來 Trade 去之嘛。大陸又有出口,又有一帶一路,又有人民幣債券⋯⋯有咩唔可以 copy 一套?最近 Crytocurrency 都出埋,問你怕未。
三十二,我好似見到偷學少林絕技嘅鳩摩智,又或者洋務運動嘅晚清,學功夫但唔學心法,結果會點?
三十三,金融,好講信任(呢個題目真係要分開講,如果唔係寫到九十九都未寫完);一個以權力取代信任嘅制度,一定有好多扭曲,控制權力嘅人,亦好易以權謀私,呢個係中國經濟史一直都走唔出嘅死局。
三十四,更重要係,我亦都經常講,一個好嘅制度,就係任何人出錯,都唔會 too big to fail,都唔會令到成個結構崩潰。中國當今嘅權力同利益結構,並唔係咁。
三十五,所以,返去最初嘅命題:人民要有權向政府說不,政府有責任去爭取社會認同,只有呢種關係,先至有長治久安,否則就係一個虛幻嘅太平。
#香港人要有說不的自由 #認同請分享 #睇晒就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