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旅程去理解,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
無法遠行的這一年,寶儀的《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就像天降甘霖般解了旅人無法遠行之苦。她用文字如實陳訴著參與跨國紀錄片《明天之前》四段的採訪經歷,從死亡到智能性愛,從邊界到永生,與不同面向的頂尖受訪者探討人對於生命的渴望與貪婪。
#人有選擇死亡的權利嗎
「死亡醫生」菲力普‧尼奇克是世界上第一位合法執行安樂死的醫生。在人人畏懼死亡降臨中,提出「死亡為什麼不能是一場有型又優雅盛宴?」然而反對者生命鬥士珍‧坎貝爾,卻認為給人死亡一條路,就等給家屬或是傷者放棄活下去的權利。
這一篇重擊到我內心,曾經我服務在脊髓損傷團體工作,身邊夥伴大多是重度身障人士,我曾問過其中一位同事:「受傷當下,你們有想過一死了之嗎?」她笑著說:「脊髓傷者十個裡面有十一個想死。」我當場愣住,心想那多出了一個是誰?同事緩緩解釋說:「傷友的家人也想死。」我反問死亡真的能解決問題嗎?她沒給了下一句,因為活下來,對某些人來說,反而可能沒有意義。
書中寶儀寫到,她見證澳洲104歲科學家大衛‧古道爾準備在瑞士安樂死的歷程,整段旅程混亂都像一面鏡子照見自己,明明自己是旁觀者,卻無法客觀面對眼前一切。對於準備死亡的人,旁人的悲傷沒有任何意義,而為何留下的人卻總糾結到無以適從。
我彷彿也如同採訪助理般,站在團隊之外,我能感受到現場有人哀傷,有人不捨,也有人面面相覷,直到放起歡樂頌這首歌,活著的人能感覺死去的靈魂是快樂的,他帶著眾人的愛與擁抱離開了人世。
#AI人工智能性愛機器人能取代愛嗎
第二段旅程,寶儀帶讀者走入AI性愛機器人的奇妙世界,去瞭解什麼是性?什麼是愛?當一個男人擁抱矽膠女孩,他是把他當成發洩的工具,還是生活陪伴。惡、暴力、性之必要存在,還是他原本就存在?跟娃娃談戀的人,到底是付出愛,還是不需要真實的愛?這段採訪打破我了對於「關係」的定義,你該如何看待性,愛,與自己。
#世界能存在公平的界線嗎
第三段旅程,寶儀帶讀者走進危險的美墨邊界,採訪擁護邊境高牆的悍將,在當地救援人道組織中,他彷彿就像是十惡不赦的霸徒,只想驅離著越過沙漠不遠千里擁有美國夢的逃亡者,但另外一面他其實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美國不同信念的人,彷彿站在天平的兩端,但撤下了立場,都有人溫暖的一面。
#永生不老到底是為了愛還是慾望
第四段旅程,寶儀帶讀者探討永生,自古帝王就追逐長生不老,而現代人也不惶多讓,卡夫卡說生命的意義在於他會終結,但如果沒有死亡的一天,你該怎麼分配自己的人生?在美國聖地亞哥有長生不老大會,在鳳凰城也有人體冷藏公司,在波士頓有研究基因的專家。永生或許不是假議題,但思考死,才能明白活著的意義。
閱讀曾寶儀《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彷彿把我帶入她那段歷經千辛萬苦的採訪旅程,在疫情肆虐下,似乎陪他飛往世界各地,在每個不同採訪口中,如同一面鏡子,照著自己走過人生的歷程,去揭開問題的是非題,卻也不定義最後答案。
我很喜歡裡面這句:「我是來理解世界,而不是來評斷這個世界的。」也是許多旅人踏出遠行的心聲吧! 曾寶儀 Bowie
博客來:https://reurl.cc/GmRGyy
感謝 #大田 提供兩本給讀者,FB1本,IG1本,讓你走進 #曾寶儀 的一期一會生命旅程。請在留言處留下:「你想踏上的旅程」並TAG書名。
例如:想去冰島看極光 #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並邀請你公開分享此書,就有機會在8/7號得到此書。(寄送限制台灣
#多一次抽書機會 → IG: chertravel (機率真的比較大喔
天降甘霖下一句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濁水漂流》中的「寧化飛灰」
(含劇透,慎讀)
—
喺香港回歸之前 ,
末代港督彭定康喺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上,
烙印咗呢句由作家JACK LONDON
所寫嘅信條:
「寧化飛灰,不作浮塵。」
“I rather be ashes rather than dust”
呢句說話同《濁水漂流》遙遠相呼。
電影題為「濁水」,
但作品迸發嘅,
卻係燃燒殆盡嘅無限怒火。
—
「政府做撚錯嘢就要道歉啊!」
主角何奇輝如是說。
—
點解一句道歉咁重要?喺男主角,由吳鎮宇飾演嘅輝哥放監重返街頭嘅當晚,2012年2月15號,食環署同警察就喺無事前通知嘅情況下,喺通州街天橋底「清場」,將露宿者嘅家當全部丟棄。喺一般人,甚至政府眼中,警察扔掉嘅只係影響市容嘅垃圾,但對於長期露宿街頭嘅街友嚟講,佢哋被摧毀嘅,係自己嘅家。
—
「深水埗係啲窮人住嘅地方嚟架。」
—
有頭髮,又有邊個想做癩痢;有屋企返,又有邊個想做露宿者。《濁水漂流》嘗試以住屋見眾生,而呢一樣嘢,恰恰就係香港人其中一個核心價值。生活喺香港,點樣先為之成功?住洋樓,養番狗當然係毫無疑問嘅「人生勝利組」;初出茅廬嘅年青人,工作幾年死慳爛抵然後上車,可謂「事業有成」;甚至比你因為唔同原因而排到公屋,或者有公屋戶籍,「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亦可以惹嚟其他人艷羨嘅目光。住屋、上車,仿佛就係一般香港人人生嘅一大目標,而《濁水》裡面嘅街友,就係社會底層入面嘅最底層,連劏房都住唔起,要瞓街。
—
作品圍繞電影入面一眾露宿者角色向政府因為無理清場索償嘅一場訴訟,最後政府開出條件,向每位露宿友賠償2000蚊。2000蚊,對一般人嚟講可能無乜大不了,但對露宿者而言就係天降甘霖,本來無一物,2000蚊可能係超過幾個月嘅伙食,可能係毒癮發作時候嘅救命草,亦可能係緊急紓困嘅最後憑依。一眾露宿者對呢2000蚊持正面嘅態度,但唯獨係輝哥,寧願唔要錢,堅持要政府嘅一句道歉,而呢一個道歉,亦成為咗電影最大嘅戲劇張力。
—
《濁水漂流》,並無刻意美化街頭上嘅露宿者,反而以一個較寫實嘅角度切入,佢哋雖然唔算大奸大惡,但亦可以稱得上係「爛泥扶唔上壁」。喺露宿者嘅互動入面,我哋可以隱隱然理解各個主要角色嘅背景,例如另一主角「老爺」,係由謝君豪飾演嘅越南難民,因為居留問題而淪落;李麗珍演嘅陳妹,曾經係風塵女子,朱栢康演嘅大勝,就係典型嘅「老同」,每個角色都著自己嘅過去,然後聚首,共同漂流於香港無依無靠的濁水之中,互相扶持,互相折磨。
—
觀影期間,思緒萬千。政府肯向露宿者賠償,但唔願意認衰。根據參考資料,《濁水》開拍時間時值2019年11月,當時香港仍然處於劇烈嘅社會動蕩當中,做錯事肯暫緩轉軚,但唔肯撤回同認錯,好難令人無任何嘅聯想。一句道歉,喺呢個聯想嘅基礎上就變得極為複雜,簡單一句認錯,可能就需要牽涉極大嘅社會成本同犧牲,於此,雖然導演未必有好仔細交代輝哥擇善固執嘅原因,但我哋亦會有一定程度上嘅理解,啱就係啱,錯就係錯,點解要解釋?
—
電影嘅結局,可能會引嚟兩極嘅評價,而我個人就認為係畫龍點睛。對輝哥嚟講,堅持唔走,引火自焚可能係一個解脫,作為咁多年嚟無目人生嘅一個出口,亦可以視為攬炒,你可以趕走我嘅肉身,但你唔可以毀滅我嘅靈魂,以熊熊烈火作為對政權最後嘅控訴。但我嘅觀點好簡單,電影以結局言志,你唔道歉,我亦唔會妥協,寧化飛灰,不作浮塵。
—
畫作:
塵阿力映畫
(同ALEX已經好耐無合作,但只要有好電影,我們都在。)
—
濁水漂流 Drifting
天降甘霖下一句 在 顏寬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降甘霖,更要節約用水!
這波梅雨,讓為期兩個月的供五停二限水政策告一段落;這波梅雨帶來的不只是雨水,更是帶給政府與民眾的反思。
台灣原本是「多雨的缺水國家」,絕對不是蘇貞昌院長說的「因為和撒哈拉同緯度」,而是台灣河短流急留不住水、水庫淤積存不到水,這次的旱災,政府應該要正視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氣候異常,以及全台供水政策與系統。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這句話政府要比人民更有敏銳度,包括各水庫間的溝通管道、各個水庫的清淤隧道⋯等,透過旱期都應該加速發展,水資源不只要天助、更要自助;包括珍貴的地下水資源,也要有應對的配套措施,因為今天下的雨,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會滲入地下水層,地下水是救急不救命。
言歸正傳,水資源得來不易,節約用水應該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天,而不是乾旱時期的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