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在日本,#胃在台灣⭐️
回來日本一個月了,
說真的,每天肚子會餓。
但不知為何,吃什麼都容易反胃
(沒有第三胎,謝謝關心😂)
且這次回日本是我這十年來,
第一次覺得日本的食物不僅口味單調又很鹹。
雖然以前就常聽台灣的大家這麼說
但第一次這麼覺得。
讓我懷念起台灣的傳統口味,
我想念高雄的
🍃諭泉冰果店的蛋餅,關東煮,紅茶豆漿。
🍃田記的甜燒餅,蛋餅。
🍃美而美的總匯三明治。
🍃湘記的炸菜肉絲麵,滷菜。
🍃老溫馨(原名老溫州)的餛飩乾麵,筍乾肉絲。
🍃米林便當的香酥排飯。
🍃大遠百美食街的聖加南洋的沙爹麵。
🍃方師傅的肉鬆麵包
🍃傳統棋盤格蛋糕
🍃大埔鐵板燒的豬肉餐
🍃高雄牛小弟牛排的雞加豬
🍃雙寶阿祖的滷蛋,滷貢丸,炸甜粿
我知道會有人說自己做,
但那些獨特的味道根本做不來🙈
昨天悠先生因為必須監督廣告拍攝流程,
他去了麻布十番的攝影棚。
他傍晚回來時幫我外帶了,
麻布十番車站附近的一芳水果茶的珍奶,
也幫雙寶外帶了冬瓜茶。
是的💡
之前引起爭議的ㄧ芳水果茶在日本也擁有許多分店。
只是我買過這麼多間台灣在日本開的連鎖,
第一次聽到去冰還要再加錢的😳
一杯約台灣中杯大小550日圓的珍奶,
因為去冰,要再加日幣50日圓🙄
重點是加了50日圓也沒滿啊.....
我也沒覺得比較濃。
冬瓜茶跟珍奶差不多價位,
稀釋給雙寶喝後看著雙寶滿足的笑容,
就不多評論了🙈
到了今天,
雖然到了吃飯時間依然會餓,
但還是滿腦子只想吃接近台灣味的東西。
於是悠先生傍晚去外帶了中式料理,
蔬菜刀削麵,麻辣刀削麵,麻婆豆腐刀削麵,
和豆腐干絲,麻辣豬肉,炒飯等。
(一部分是為了讓我之後幾天能吃😂)
對大家來說,
是否也有哪間店讓你或妳,
若暫時吃不到會很想念的呢?
希望推薦給我,
讓我回台灣時,
有機會也能去嚐嚐看🙈
#今天吃完中式料理就沒在反胃了
#日本人很不會插珍奶吸管是真的
#所以日本的一芳有在袋子裡放了一張順利插吸管的教學
天 諭 棋盤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記憶的保留與新生:高雄車站的故事】
(陳信諭 醫師)
(這是陳醫師2017年的舊文,在228時,也重新和大家分享高雄車站的前身今世。由於當時高雄車站尚未通車,因此部分語句有重新經過調整)
若在市區,聽到人家說要去「車頭」,大家第一印象應該是高雄車站吧。
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的完成,市區內一舉多出七座新車站,這樣的印象或許正在逐漸改變。
在鐵路地下化通車、中博地下道拆除後,雖然高雄車站距離全部完成還要兩年以上,就像是通過一個漫長的隧道,從我高中以來,十多年一直是「大工地」的高雄車站,終於可以看到盡頭的光亮。

★★最久的臨時車站★★
2017年夏季,傳出高雄車站天花板掉落的新聞,令人發覺這座車站確實已經老了。繞著車站走,外面的隔熱材和外牆已經開始斑駁,站內充滿歲月痕跡,特別是幾處閒置的商店,看來更乏人清理。站內看來最新穎的,反而是牆上貼的大幅地下化願景圖、新車站和綠廊,即將在明年實現。
高雄臨時車站自 2002 年啟用,是台灣使用最久的臨時車站。
這十五年,是半代人的時間,我仍依稀記得高雄車站廣場前的鯉魚、挑高的大廳、和狹小的後站。但現在進出車站的這代學生,應該已經沒有舊車站的記憶了吧。
移到一旁的老車站,以「高雄願景館」的面貌風光開幕。但不知是否等了太久,那些本來是展示「願景」的展品,早一步在願景達成前凋零。目前已重新修繕,改為「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

★★延宕和凋零的高雄車站★★
回到車站遷移的開始,2002 年到 2007 年,進行的並不是「鐵路地下化工程」,而是捷運紅線高雄車站的工程,鐵路本體並沒有施工。因此,2018年以前的「捷運高雄車站」也是位在永久站南側的臨時站。
其實,地下化工程早在 1996 年開始規劃,1999 年完成左營至鳳山地下化計畫,但經建會因規模龐大並未核定。直到 2006 年謝長廷擔任院長任內,才又核定此項計畫。但後來又陸續追加左營與鳳山計畫。繞了一圈,回到原點,直到 2009 年,地下化工程才真正開工。途中又遇到中油管線遷移等諸多問題,讓計畫幾經延宕。
就在計畫不斷延遲之下,高雄車站也逐漸凋零。
左營新光三越開幕後,左營站的進出總人次就已超越高雄車站;近兩年,捷運左營站人流也穩定超越高雄車站。左營車站儼然站穩大高雄最大交通樞紐的位置。
反而高雄車站周邊的幾個商圈,隨著商圈轉移、以及商業模式的改變,欲振乏力。缺乏明確的建設期程,也讓民間投資卻步。
在計畫過程中,多次的計畫變更,中央與地方的協調困難,缺乏不同工程間的整合等等,都是台灣大型建設屢見不鮮的問題。

★★公民參與 X 高雄車站★★
幾經波折的高雄車站,卻有個少見的亮點,就是車站本體的「公民參與」嘗試!
原本的工程顧問公司,找了知名的 SOM 來做車站設計,先是被民間批評對老車站量體缺乏尊重,背後卡在超大頂棚沒有單位想維護的窘境。工程多次修改,改了個小頂棚方案,卻越改越糟糕。
2013 年,許多公民團體組成「高雄車站公民參與行動聯盟」,除了直接對官員提出訴求,也在雄中與願景館辦了多場論壇與工作坊,邀請市民來參與對車站的想像。
在雄中的那幾場,有眾多每天搭火車上學的學弟、畢業的學長、有鐵道迷、有世居周邊的居民,紛紛發表對車站的看法。
加入民眾意見後,雖然最後並非重新競圖,都發局還是擋下了車站都審案,讓工程公司重新更換合作團隊,找來 Mecanoo 規劃車站。
雖然過程並非人人滿意,但此行動已寫下了台灣公民參與都市重大開發案的典範。在眾多官僚爭論推托的曲折過程中,讓我們看到對高雄有期待、想付出的市民,願意關心公共議題。
我想,民主就是在這一連串衝撞的過程中產生的吧。
★★想像我們的城市★★
早年,隨著港市發展,現代化都市計畫因此而建立。高雄車站,承載著帝國前進基地的期許,也見證過再殖民的殘暴鎮壓,也終於能凝聚更多市民的記憶與夢想。
我們真心期盼,這樣的美事不應該只是特例,我們更應該在制度上創造鼓勵公民參與的機制,讓「公民參與」的精神,深入到市民對城市公共議題的日常關懷。
讓我們一起來想像,一起打造屬於我們的城市吧。
我們認為,一個「前瞻」的城市,不能忘記自己的過去,要成為具有歷史厚度的城市,必須珍惜有形和無形的歷史資產,讓市民的共同記憶有所連結,讓我們更清楚城市為何是現在的樣貌,更清楚未來又該走向何方。
★★回顧高雄鐵道發展史★★
歷史上,高雄的主要車站曾經出現過五代車站。應該不少人都知道,高雄第一座火車站不是在「大港埔」,而是在「哨船頭」一帶。
鐵路會在這裏興築與選址,和高雄港的發展息息相關。
19世紀的鐵路建設,為國家經濟與軍事發展重要基礎。日本時期,為了運輸軍需物資,先在清國修築的官道上鋪上輕便軌道供台車行駛,稱為「台灣陸軍補給廠輕便鐵道」。1895年底,打狗到台南的軌道就已完成,終點就鋪到接近哨船頭附近,以利銜接海運,後來縱貫線的工程物資便由這裏上岸運輸。
同時,總督府以發展全台縱貫鐵路列為優先建設,並由南北兩端分頭興築。因清國所建路線選線與施工標準太爛,故北段大部份廢除重建。南段則於1899年底在打狗動工,往台南建設(清國時期縱貫線的規劃最南只到台南)。隔年底就通車到台南。
1907年又興建打狗到九曲堂的鳳山支線,1912年再延伸為屏東線。

★第一代火車站:鹽埕埔庄
1900年通車的第一代高雄車站「打狗停車場」,位置在鹽埕埔車路頂,山下町十七番地,大約在今日鼓山一路87巷口,也就是第二代車站北方500公尺,當時車站的南邊就是海了。
由於縱貫線完成之初抱持速成主義,因此可以推測當初木造站房也只以實用為考量,在第二代站房完工後就拆除,今天已難尋覓存在過的證據。

★第二代火車站
而由於港口鐵道業務量不斷上升,1904年總督府開始往車站南方填築碼頭用地,1908年第二代「打狗駅」就落成在海埔新生地上,而周邊填海造陸的新市街(淺野埋立地),也在1908年「打狗市區改正計畫」後,形成了高雄第一個棋盤狀的現代都市計畫區。
不論是行政,金融,商業等機能都集中在車站周邊。車站延著碼頭往魚市場延伸的鐵路,稱為濱線(Hamasen),就是「哈瑪星」名稱的來源。在2017年9月,這個歷史地名也將重新成為輕軌車站的正式站名。
打狗車站擴建後,鐵道和碼頭的轉運更為便利,現代化船舶已經能直接靠港,鐵道也鋪軌到碼頭上,中間不需再由駁船轉運,便於提供米糖等物資外銷的海陸聯運機能,是高雄現代化港市之始。
1920年日本政府「地方制度改正」,打狗改名高雄,哈瑪星一帶成為高雄州高雄郡高雄街,車站也改名高雄駅。但在港市蓬勃發展下,僅4年高雄街就升格為高雄市,市區也繼續往東擴張,「市區計畫變更」也跨過高雄川納入三塊厝,苓雅寮等地。港口設施在1937年也已經完成到高雄川口。
可以說這時期,高雄的市區、鐵道、港口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代火車站:大港埔
1930年代,高雄市人口超越台南,高雄港吞吐量直追基隆,自然需要更新的計畫。在1936年公布的「大高雄計畫」中,高雄駅遷移大港埔的現址,位居都市計畫中軸線位置,整個市區以環狀臨港線為界,範圍和設計居住人口均擴充數倍,預計以1965年飽和人口40萬人為目標。
順道一提,雖然1950年代高雄人口就超過設計的40萬人,但缺乏都市計畫概念與施政能力的中華民國政府,將這個計畫一直沿用到1970年代以後。
第三代高雄駅在1941年6月20號落成,這時候已經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前不到半年了,在軍部執政下,國內氣氛轉向「忠君愛國」,「不惜一戰」等口號。採取興亞式建築的高雄駅,似乎也反映著大日本帝國的自信滿滿。
同年,東港線、鳳山雙軌化也陸續完成,鐵路隨著港區也擴大到苓雅寮,戲獅甲工業區,新高雄車站成為高屏平原的集散核心,高雄市除了港口機能外,也被賦予南向商工基地的角色。
然而,二戰很快就轉向對日本帝國不利的走向,1944年開始,美軍多次空襲台灣,攻擊目標集中在高雄港周邊,高雄港駅也被完全燒毀。現在看到的站房是戰後重建的混凝土建築,位置稍稍偏南一點,已非原始木造站房。
★★再殖民屠殺的見證★★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佔領台灣,受到戰火波及的鐵道雖然迅速修復,但高雄車站卻成為另一樁悲劇的舞台。
1947年228事件發生後,憲兵佔領高雄車站,並在站房二樓架設機槍,高雄對外鐵路交通遭到切斷,糧食無法進入高雄。3月5日雄中自衛隊進攻高雄車站試圖驅逐憲兵,卻被開火壓制,雄中畢業生顏再策中彈喪生。
3月6日高雄鎮壓開始,民間推派的處理委員會在市府被逮捕槍決,彭孟緝命令部隊攻擊高雄車站和雄中一帶,第21師獨立團第3營開拔到場後,便開火掃射車站與地下道人群,死傷慘重。
3月6日至7日,軍隊調來迫砲砲擊雄中並派出步兵攻堅,雄中也成為228事件中唯一遭到國府軍攻擊的學校。
就像是筆者前幾天提到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場景,在高雄車站前,中國軍隊對著所謂的「同胞」人民開槍,除了槍彈下的死傷,往後數十年白色恐怖下對歷史的扭曲與壓抑,讓相關的記憶成為禁忌,更長年在台灣人民心中投下恐懼。
我就讀高中時,雖然已是民主開放的年代,但還是對發生在自己城市的血腥歷史所知無幾。
★★城市蔓延造成的衝突和陷阱★★
隨著經濟發展,過去作為城市邊界的鐵道開始被蔓延的城市翻越,在數十年未重新檢討都市計畫下,眾多的矛盾成為城市中暗藏的陷阱。
例如,臨港線旁凱旋路埋設的油管,在1970年代前還在田野之間,卻很快的在短短數十年被密集的住宅所包圍,但是,周邊的居民乃至地方政府,卻是渾然不覺有何危險。

★都市縫合:第四代/臨時火車站
在北高雄逐漸從農田與水塘轉變為高樓大廈之際,鐵道成為交通的阻隔。1970年代之後,南北向的主要幹道陸續興築立體交叉,中博地下道也在1987年貫通,此時隨著台北地下化工程如火如荼進行,「鐵路地下化」儼然也成為每次選舉候選人的政見。
在高雄車站地下化工程終於被核定後,龐大的站區先後進行了多項工程,高雄車站進入超過20年的大施工期。
2002年3月28日,臨時車站先行啟用。雖說是臨時車站,但引進了「準跨站式站體」的概念,站內空間也比原先擴充。在超乎預期的十多年服務後,給予「第四代高雄車站」的地位應該是不為過。

★第五代
隨著文資保存的意識提升,和台北車站的命運不同,市民與市府均有保存高雄車站的高度共識。2002年8月,重量3500噸的車站建築,下方被挖空裝上滑輪,花了3天移動85公尺,推到原址的東南側。
市府當時就拍板敲定,第三代車站未來將移回原址,成為第五代車站的軸線核心。新車站配合舊車站的設計,也將是全台唯一。
值得一提的是,遷移工程是由當年興建第三代車站的清水營造公司台灣分公司吉普營造所延攬。據當時市長謝長廷所述,高雄爭取2009年世運時,世運副主席與秘書長來高雄參觀,跟謝市長說:「一個有能力保留火車站的城市,也一定有能力舉辦國際性運動賽會」。
★★文資保存應該要更完善★★
然而,在風光保存車站之餘,對於鐵道文資的保存意識與實踐卻有更多令人憂心之處。
2002年,高雄港站南號誌樓因興建橘線被直接拆毀。後續雖在「打狗驛保存聯盟」等團體努力下,高雄港站取得歷史建築地位,並改為「打狗鐵道故事館」,然而台鐵仍一直有開發全站區的計畫。2015年高雄港站土地的保留運動,更引起鐵路工會與市民團體的對立。
高雄車站本身雖獲得保留,但在新車站設計的過程中,對於舊車站遷回原地後的利用方式,能否保有部分車站機能,比如說售票,服務中心等,都未得到確定。
而前幾年多位市議員主張舊車站無用,要拆毀舊車站,更讓人看到了地方政治人物對歷史與文化的漠視。
高雄具有台灣最豐富的鐵道文史資源,最多形式的軌道運輸,一頁軌道運輸史,更是和港市的發展與茁壯密不可分。濱線復駛,鐵道博物館......等等計畫,在地方被提及多年,卻常常是有了希望,更多失望。
★★未來展望★★
作為在地高雄人,我一向主張「軌道建設,以人為本」,屬於全體高雄人的記憶,也更該在建設的過程中妥善保留,或轉化嵌入未來的發展之中。回顧高雄車站百年回憶,我們這代更有責任,串連大家的過去記憶與未來期望,訴求更好的公民決策參與機制,讓高雄人對自己的城市有更多的了解與認同!
天 諭 棋盤 在 阿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破軍仙。改》 第15章 三百六十一
周謙和地獄和尚下棋的步調變得越來越快,甚至已回復到他們最初對局時,幾乎不用思考,便馬上落子的程度。
棋子落下棋盤的清脆響聲,聽起來就像是某個階段即將完結的倒數。
周謙再也不需要中途離局休整了,甚至下棋對他來說,已不再是消耗,甚至他的精神力量,還能透過下棋而變得越來越強大精純。他的軀體,也是越來越凝實了。
「剛才,是第三百五十九手是吧?……再下一手,便是一個周天了。」地獄和尚道。這也是百多年來,地獄和尚首次開口說話。
「甚麼是一個周天?」周謙問道。
「天道循環,以三百六十,為周天之數,是以喻示自天地開闢到覆滅的完整過程。貧僧落下這第三百六十手,便等於是一個周天的完滿了。」
地獄和尚落下了一子。
在周謙的腦海裏,他彷彿在霎眼之間,便被地獄和尚率領的強大敵軍,被殺死了千次萬次!他不住大口喘氣,渾身冒出冷汗。
這是一著殺棋!
「周施主,這一子,乃是貧僧最後留著的一手了。這一手,也正好暗合著一個周天的完滿,是為「周天殺」。縱是周施主有不世之才,總不可能勝過天之定數了吧?」
棋盤之上,根本已再無周謙下子的餘地!
他執著棋子之手,強烈顫抖著,根本放不下來。
好像有某種不可逆抗的強大力量,把他迸諸棋局以外,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棋子被將死了!
他的雙目,又再流出了血膿。而且,這血膿奇腥無比,難聞至極。
他的軀體也漸漸變淡了。
「還是……輸了嗎?」幽小魂只覺得非常心痛,對於這場棋局,周謙花了多少心血下去,她是最清楚的!她無法想像要是就這麼輸了,而且還輸得如此徹底!周謙將會受到怎麼樣的傷害!
這就像是整個「天」崩塌下來,對他造成的壓傷!
輸成這樣,恐怕再也不會有下一局了。
註定是要靈魂湮滅!
「難道……周謙是預想到了,這一局棋,根本便是一場註定的死局嗎?」只見周謙的身影漸漸淡薄,似乎隨時都要消失不見了。幽小魂再也看不下去,只有掩面啜泣。
「為甚麼要這樣?為甚麼要如此折磨他?」
「咳。」周謙心坎一痛,咳出了一口血來。
這口血是藍色的。
周謙頓時感到一股說不出來的心胸舒暢!他撫著心口道:「這是怎麼樣的一種暢達無礙的快感!好像我在生前死後所經歷的種種壓抑和冤屈,都被吐出來了似的!而且!我的眼睛……我的眼睛……」
周謙刷了刷眼睛。
再刷了刷眼睛。
血膿已經流完了!
在他瞳仁深處的兩顆黃水泉眼,突然爆發出有如衝天的暴湧!這壯闊無比的畫面,就在他雙目連結著腦海的一處叫作「神識」的精神境界中發生!
「神識」就是在腦海中漸漸凝聚而成的一個影像,反映著一個人的人生觀,人生經歷,意志力,精神強靭度,等等所有與精神有關的累積的投射畫面!
要是一個人(通常是經過某種精神修煉的)在神識之中,聳立著一道石壁,便可能反映著他曾經有刻苦鍛鍊過自身的意志力,而隨著那個人的意志越來越堅毅,神識中的石壁,便會越來越加固,也越來越高。
要是識海浮現的是一片寧靜的水面,則可能反映著此人修煉靜心冥想的功夫。要是此人在外間遇到甚麼讓心神受傷的大事,則可能會在識海中,以淘湧波浪來作反映。
周謙初拓識海,識海中唯一的事物,便是從他雙目中反映出來的兩顆黃水泉眼!
如今這黃水泉眼,隨著那口藍血被咳出來後,好像終於突破了多年壓制似的,正在瘋狂噴湧!沒過多久,這噴湧出來的黃水,便匯流而成為一條洶湧的大河,直往下流向無限的深淵!
兩道泉眼依然噴湧不止,兩道湧泉,還噴得越來越高!
這道識海中的大河,污濁不堪,水色泥黃,好像天地間所有的邪毒穢物,都在其中,但同時天地間所有光明美善的事物,也都沒有任何遺漏。
這條大河,匯流著天地間所有的事物,不辨善惡,不論美醜,不生不剋,就只是包含其中,殊途同歸,有如視萬物為芻狗的……天道!
「……黃泉!這便是傳說中「冥府黃泉」!上古時候,這地獄道的正中央,據說曾有一道冥府黃泉,貫通十八層地獄,可是不知何故,這黃泉就乾涸了,漸漸連河床的痕跡都隨歲月消逝了,到我出生的時候,黃泉二字,就只出現在傳說之中!怎麼如今這道黃泉,會在周謙的識海中,重新出世?難道這就是周謙會被爹故意打下地獄,讓他受苦淬煉的原因?難道這一切……都在爹和祖師爺菩薩的算計之中?」
幽小魂內心翻湧不已,各種猜想不住湧現。
「周謙繼承這兩口黃河泉眼後,到底會發生甚麼事?難道這跟他來生投胎,有甚麼關係?」
幽小魂心有所感,從懷中取出一道帖子,展開一看。
這道帖子,乃是閻王對周謙來世投胎之處的一道諭令。
幽小魂在接令之時,早已知曉其內容,但由於周謙從未問及,幽小魂也沒有故意提起。再加上當時周謙跟地獄和尚下棋,還完全看不到勝算,他又許下了天道誓言,說是不勝棋局,絕不投胎,所以這投胎之事,似乎也是言之尚早。
幽小魂展開帖子一看!
她竟看到,本來白紙黑字寫下來的閻王批示,竟然漸漸淡化,最終變成了一片空白。而在空白當中,又漸漸浮現出另一道的諭令!
幽小魂隨即倒抽了一口涼氣。
「周謙的來世命運……竟然完全改變了!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事?六道輪迴,來世投胎所向,乃是前生積德作孽的結果反映,此乃定數,怎麼可能會有改變的可能?除非……他有隔世因果?對了!爹好像曾經說過,周謙前生的判詞是「應運而生,應運而死」!我終於知道這是甚麼意思了……他被壓抑了整整一生,再加上死後那種種磨練,都只為了造就他得到這「黃泉之眼」!」
只見周謙目光恬靜,在那沉穩平和的氣場之中,隱然卻有一道洶湧的黃泉,正在流動,這讓他整個人的存在感大大提高,甚至已足以媲美有如巍然巨山的地獄和尚。
周謙平靜地下了一子。
第三百六十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