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3月20日
地點:廣東省城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真相:中国百姓在鸦片战争中的角色
作者:雷邺羡
清政府武器落後、腐敗無能,是教科書總結輸掉鴉片戰爭的原因,但是戰爭不僅是政府之間的事,更是國家之間的較量,那麼非政府的民間力量,即老百姓在這場戰爭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一、事出有因
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當東方還在帝國時代緩慢爬行的時候,西方先後開始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地理大發現”。意識形態大幅改變的西方人開始追求享受商品和商品帶來的巨額利潤。
第一批開拓者是葡萄牙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他們來到中國,並在四年後佔據澳門為殖民地開始貿易。看到葡萄牙人掙錢後眼紅的西歐各國,也紛紛開始與中國貿易,這裡有西班牙、荷蘭、英國和法國。
1606年荷蘭人將茶葉帶入歐洲,不過歐洲人並未對它有興趣,直到英國人再將茶葉帶回歐洲並大力推薦後,茶葉才成為歐洲人日常消費品。從1685年到1759年,英國人從中國採購的茶葉由8萬多磅增長到269磅,增長了30 多倍。(全球的人性是必然想通的,在一個地方被人認可,在其他地方也應是這樣的,當年英國人推薦茶葉和1996年互聯網人推薦互聯網,還有2005年銀行推薦理財,做生意的哲學看來是古今一致的)。
在英國人的努力下,茶葉成為中國出口到歐洲的最大宗貨物,占歐洲從中國進口商品的50%以上。英國也成為歐洲對華貿易的主力。到十八世紀末,英國對中國的貿易輸入值已占西歐諸國總值的90%左右,輸出值為70%左右,英國已成為中國第一大外貿進出口國。
雖然海外貿易給中國帶來大量的經濟實惠,不過明清兩代的統治者並不知曉這些,他們更在乎自己統治的安全性。明清兩代大部分時間都實行海禁,主要是怕海內外勾結顛覆政權。
這種情況下,作為對華第一大貿易國的英國就想與中國政府正式開展貿易合作。不過,當時西歐諸國戰爭不斷,英國人無力東顧。
政府靠不上,商人們就自己動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一個叫洪仁輝的英國商人,假冒英國的四品官,通過賄賂知府靈毓2500西班牙銀元,在不到幾周的時間內,就讓乾隆看到了這個英國商人的信件。(都說外國人不懂中國文化,大概不懂的人多是外國百姓和部分假學者,在歷史上以商人為職業的洋人對各國的文化貌似都懂得很)。
信上,洪仁輝希望中國多開通商口岸,且提高洋人在華的生活待遇。在清前期,洋人來貿易就如同囚徒一般。他們只能和特定的十三行交易,而且被重重機構管制。在中國人眼中,他們是待宰的肥羊,是被敲詐勒索送銀子的人,可以生存就夠了,還妄談待遇!
對涉外事件敏感的乾隆,為了王朝的安全和體面,下令徹查此事。最後的結果是,凡是涉嫌此事的人員,多被處死,洪仁輝本人在澳門被囚禁三年。
這件事讓英國人認為必須正式互訪,才能開展貿易合作。1764年經過工業革命成為海上霸主的英國人有力量正式訪問中國。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一封英國人來拜乾隆八十大壽的帖子放到了乾隆的面前。(在中國不知道英吉利這個國家在哪的時候,英國人卻知道中國的最高統治者要過80大壽,這不僅僅是科技的勝利,更是控制環境的文化的勝利)
二、對立已久的朝廷和百姓
1793年7月,英國使團抵達中國第一片土地舟山,眼前看到的情景並不是傳言中富庶繁榮、禮貌謙和的大國,到處都是觸目驚心的貧窮,人與人之間關係冷漠,毫無道德可言,官員與百姓的關係即緊張又匪夷所思,而且差距極大。
使團成員到舟山之後,便換乘由清政府提供的船隻逆白河而上。他們的記載中這樣描述道,房屋基本都是泥牆平房並用茅草蓋頂,老百姓都消瘦的可憐。為我們服務的中國人,總是爭搶我們的殘羹冷炙,還有用過的茶葉,之後對我們千恩萬謝。
在每天的航行中,都有看熱鬧的中國人,有一次特別多,使得河道擁擠不堪。有好些人多的小船不慎翻船,但是卻沒人想去救他們,我們想去救人,但中國的水手說船快停不下來,我們就眼睜睜的看著好多人淹死,而其他人無動於衷。
皇帝給了我們很多豬羊,由於太多,有些死掉的豬羊就扔掉了,但是中國人卻哄搶這些屍體。事實上,凡是能吃的中國人都吃,包括腐爛發臭的食物。到處都是死嬰,好多死嬰在街道和河道中,但是中國人都熟視無睹,就如同看到死狗的屍體一樣,不,也許死狗的屍體會讓他們更值得注意一下。
在開往天津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一些導航員和縴夫,中國的官員很爽快的答應了。本以為他們會高價懸賞,沒想到他們非但不出錢,還強迫一些人背井離鄉服苦役。這些中國人嚇壞了,跪在地上哀求,官員們則用刑法,這些人最後不得不順從。
不過這些表面順從的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們在沒有官員的時候非常活潑歡樂,一旦官員出現則呆若木雞。雖然表面上他們答應服苦役,但是私下裡卻不斷的逃跑。他們表面的恭順是為了不受刑法,不過私下裡卻充滿了對官員的仇恨。
在從天津到北京的行程中,每一站都改由官員接待使團。官員們每天吃幾頓飯,而且極其奢侈,大多數都會被扔掉。他們大多是胖子,而且主要的工作就是吃。這些人的房屋極其豪華,和普通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中國的貧富差距之大,是我們見過的最厲害的國家。這裡所有的富人幾乎同時都是權力所有者。中國人的財富積累主要是靠權力來豪奪。中國的專制是超經濟的,經濟永遠屈從於政治。窮人處在官吏的淫威之下,他們沒有任何訴苦伸冤的機會。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做官便是他的宗教。
使團在獲得第一手資料後,又綜合法律、政體等多方因素得出中國人的困苦,除了人口壓力這一自然因素以外,其主要原因是落後的文化控制方法帶來的專制主義。
專制主義摧毀了中國人的財產安全,從而摧毀了中國進步的因素。進步只有在一個人可以不受干擾享受自己勞動成果的時候才能發生。但中國首先考慮的是皇帝的利益,中國只有統治者和被統治者。
三、為自己腸胃奮鬥的中國百姓
專制主義不斷的摧殘著中國的老百姓,終於為了吃飯爆發了白蓮教、天理教起義。不過起義失敗,專制主義繼續橫行。它不僅繼續摧殘著老百姓,還限制著中英貿易。
1840年為貿易開打了鴉片戰爭,中國人戰敗,準確的說是滿族人領導的軍隊戰敗。雖然割地賠款,但是對於老百姓而言卻有了新的改善生活的方法。
清咸豐八年(1858年)為修改不平的條約而來中國的英國艦隊,在去往天津的路上遇到很多中國農民,每當船隻停靠後,很多農民都會匍匐在河邊,大聲喊叫“大王好,請下船統治我們”。
英國艦隊的成員指出,某些農民會追蹤者艦船,而他們的身上看不到一點敵意。偶爾船迷失了方向,或者陷入河道的爛泥裡。我們會請這些農民幫忙,之後用銅錢和餅乾等酬謝他們,他們都非常的高興。有時法國人會扔些小錢到農民堆裡,看他們爭搶。
英軍的翻譯會和當地的中國人聊聊,之後他們發現,多數的中國人對清政府並不是很忠心,對敵對的太平天國也沒有什麼興趣。對於中國的內戰,他們其實漠不關心,最關心的是怎麼能吃飽肚子。
兩年之後的清咸豐十年(1860年),為了繼續擴大成果,洋人又來了,但是這次為了一次性取得重大成果,軍隊人數龐大的多。為了維護後勤,同時節約成本,洋人雇傭了三千廣州人來做後勤工作。
軍需官這樣描述這些人,他們月薪9元,每日的口糧有米和肉,他們受金錢的誘惑而和他們的政府作對。他們勤奮、脾氣好而且對中國北方人沒有同情心。
同上次一樣,路上還是有得到報酬的農民提供説明,甚至在戰鬥區域,為了討好洋人得到錢財,被清軍強制服役的一些苦力提供了清軍的陷阱、防禦工事和兵力佈置。
歡迎暢所欲言,加入#知史討論。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消滅廣東話,再祭馬克思。網上人人爭相聲明,自己的母語是粵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母語就是你自少學習,用以思維和溝通的語言。 用這個定義,香港有八成以上的人口,是用廣東話作為母語。 電台電視說的,生活上購物看病,路上交談,無不是廣東話。 上班途中,突然發覺,電話留在...
太平天國 宗教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扯淡的康乾盛世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陳路
中國朝廷似乎免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宋太宗得知日本天皇是萬世一系的時候,表達了自己的羨慕之情。
在傳統的歷史敘述中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往往經歷初創、發展、繁榮、衰落四個階段。其實,這就是積累充足和不充足的區別而已。在前兩個階段,尤其是第一個階段,往往大家都很窮,這種窮是超越階級的普遍貧窮。到後來積累充足了,因分配問題開始走下坡路。拋開日本天皇和中國皇帝在政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日本之所以「萬世一系」,很可能和他們一直貧窮有關。
探花不值一文錢
經歷了晚明大變局後,清朝初年是十分貧窮的,葉夢珠、呂留良都曾記載,「今日之窮,為羲皇以來所僅見」,「四海之內,日益窮困」。但滿清並沒有與民「休養生息」,在清朝初年,順治皇帝接納朱國治的意見,還搞了偷稅漏稅的普查。
這本無可厚非,一個政權即便對社會寬鬆,但還是需要一定的資金來維持正常運轉,但剛剛從東北過來的清朝皇室的做法,顯然太過野蠻。他們制定了剛性規定,只要是欠稅的,不管官職大小,也不論數量多少,當官的一律降兩級,有功名的,從秀才到進士,一律革去功名。如果什麼都沒有的,請君入獄。就有這樣一個倒霉蛋,他叫做葉方靄。他是順治十六年的進士,還高中探花。朝廷按照規矩,讓他當了翰林院編修,官職品等為正七品。
他家世代為讀書人,土地並不多,官府清算之後,發現他少繳了一文錢。由於當時的政治氣氛,數量雖然微不足道,也被報送到朝堂之上。要知道,那時候清廷已經急紅了眼,奏銷案牽扯了一萬多人,多他一個也無妨。於是,葉方藹便被革去了功名,好不容易得來的探花也丟掉了。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順治皇帝本人也駕崩了,新登基的是年僅八歲的康熙。葉方藹藉著新皇登基的契機,自己上表陳清,表示確實欠了一文錢,也願意補交,希望能得到開恩。可是,這個請求卻被無情的駁回。
消息傳到老家,苦中作樂的百姓將此事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到處流傳有「榜眼不值一文錢」的笑話。從這裡,我們不禁產生一個疑問,滿清在草創初期,為何會如此敲骨吸髓式的盤剝,還波及到了算是統治階層的葉探花呢?
康乾盛世怎麼來的?
順治時期稅收收入,和萬曆晚期差不多,而遠高於崇禎時期。剔除徵稅能力不考慮,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說明實際上在清代初年經過長時間的戰亂和80%的人口損失,中國家庭仍然能保有一定財富。
一直到滿清統治者沒有下限的勒索,才變成全國性貧困。經過大亂,還能禁得起滿清統治者勒索,也能反證明末的中國家庭是相當富裕殷實的。更別說達官貴人。大明公司最後一位董事長朱由檢,為了軍餉問題,頭疼不已,甚至把故宮大門上的銅釘都拿去熔作貨幣。
當時的一條解決方法就是以皇帝的名義去借,史料有記載,有人提議讓崇禎皇帝去跟京官和商人借錢,少則五百,多則一千兩千。「俟皇上財用有餘還之」,結果無人肯借。崇禎皇帝只能大發感慨,說跟那些達官貴人借錢,他們不肯借。真要等流寇來了,照樣被搶光,真是愚蠢至極。等到大明這個公司沒有了資本公積,沒有了法定公積,沒有了利潤盈餘,最後就只能山窮水盡破產清算。朱董事長的結局值得我們同情,但那些不肯借錢的人是不是就很可恨呢?
要知道在古代賺取財富,獲得資產積累就必須通過儲蓄。這就得靠一代又一代守財奴對家產的守護,通過時間來完成原始積累。不能怪他們拎不清大勢,我們也只是站在新世紀開上帝視角罷了。而中國最後的帝制王朝,秉承了老百姓錢太多不太好的思路,玩命把民眾往死裡盤剝,也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康乾盛世的說法。朱由檢征不上稅,也代表了人家是要臉的,儘量不擾民,跟滿清比起來,他吃相好看得很。無怪乎,人們都懷念明朝。
崇禎如果不顧吃相會如何?
拋開東林和閹黨忠奸的問題,假設崇禎沒有誅殺魏忠賢,利用閹黨制衡東林,是否能征到稅,讓明朝免於滅亡呢?古代中國王朝的統治,高度依賴於由文官構成的職業官僚系統。
無論是對資源的汲取還是分配,這套系統都遠較其他文明的政治系統要高效合理的多。但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等價交換才是世間的真理。古代王朝在享受這這套系統創收的同時,也必然要承擔維繫這套系統所需要的成本。而汲取與分配能力的高效,意味著需要具備相應的規模和專業性,自然這套系統的維繫成本也就遠較日本、西歐那種封建化的治理系統要高的多。
而且,這套系統本身並非固定不變的。人類社會的各種組織體系其實也如人一樣,有著強烈的自我壯大的傾向。與官僚體系的壯大相伴隨的,是資源與分配能力的擴大。但是社會上所能夠被汲取的資源是有限的,官僚體系的自我增殖是無限的。這有限的資源汲取一旦不再能滿足不斷自我增殖的官僚體系的需求,這個體系的第一反應就是削弱社會救濟來維繫組織自身的存在,由此便會形成亂源,從而導致王朝的崩潰。
閹黨的成員,很大一部分也是文官,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層面,和東林並無不同。但是你別看崇禎天天哭窮,當時官僚系統的汲取能力卻是空前的強悍。如果顧炎武所言屬實的話,當時明末地方所收繳的稅賦,已經有九成被解送朝廷,地方所留不過一成,可以說幾乎所能汲取的資源都已經完全被轉移到中央去了。滿清比大明佔便宜的地方在於,明末改朝換代的大規模戰亂,實際上相當於給社會整體來了一場徹徹底底的格式化,特別是對官僚體系的格式化。
清朝初期官僚機構的規模是很小的,有時在編的官員數量甚至不超過萬人規模,這與明末十幾萬的龐大編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船小好掉頭」,所以滿清才有精力對欠一文錢的葉探花進行懲處,換到乾隆後期,你試試?
滿清為何沒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康乾盛世雖然是吹出來的,但是整個社會趨於穩定也是事實,只要不出現大的動亂,人們的財富還是能越來越多。
當滿清走到王朝的一般規律時期,為何又延長了那麼久的國祚?農業社會,積累普遍充足時期,必然面臨兩種道路選擇。一是原有通道的擴大,二是新通道的開闢,比如工商業。因為工商業的效率要高於農業。這世界,永遠是高效率行業吸收低效率行業的過剩產能。這就是為何富士康當年出現了那麼大的新聞,那些年輕工人為何不會義無反顧回家種地的原因。同理,可以解釋為何某知名人物會喊出「996是福報」的口號,拼夕夕員工的淒慘絲毫不影響它的股價躥升。
就目前社會而言,互聯網行業的效率算是最高的。可發展工商業,需要一個工具,那就是槓桿,也就是負債經營。崇禎跟人借錢都不行,說明了在農業社會搞這個是太難了,因大夥兒的思維慣性接受不了。就跟改革開放沒多久,很多人下海一樣,當時可是銀行主動給人貸款,人都不敢借。滿清到了晚期,也遇見了晚明同樣的問題,但他們卻沾了全球化的大便宜。
那就是西方列強的到來使得過去封閉的經濟體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滿清不再依賴於傳統的農業稅收來維繫系統的運作,而是可以通過關稅以及找西方列強借債來維繫系統的運作。所以滿清不但扛過了太平天國這個大劫,又續了幾十年,還能砸錢搞洋務搞近代化。如果沒有每年上千萬兩收益的關稅和抵押權益換取的各項巨額貸款,這些大動作幾乎都是難以想像到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康乾盛世 #探花 #繁榮 #衰落 #朝代 #唐朝 #順治時期
太平天國 宗教 在 香港舊照片 - oldhkphoto.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atreon街名趣談】第17集.般咸道
聲音導航: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642874
現在港島半山區有一條般咸道,上環又有一條文咸街,其實都是來自港督文咸。這位港督,譯名多多,文翰、文咸、般含、般咸,眼花繚亂。
這位港督任內進行連番動作,發展香港島。宗教方面,興建聖約翰座堂;治安方面,打擊張保仔,不過其中有意思的,包括慷慨拍賣土地,還有北上求見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
•••
1/彌敦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1810710
2/伊利近街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071444
3/梭椏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355750
4/大王東、西街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646419
5/七姊妹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880335
6/阿公岩村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131020/
7/筲箕灣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445644
8/加連威老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701655
9/皇后大道/女皇大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919812
10/太子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4174210
11/乍畏街/蘇杭街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4427607
12/新蒲崗八街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4725211
13/必列者士街
(上集)https://www.patreon.com/posts/44986082
(下集)https://www.patreon.com/posts/45243226
14/卑利街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5478952
15/砵甸乍街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029344
16/堅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315127
太平天國 宗教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Wong Wai Man
消滅廣東話,再祭馬克思。網上人人爭相聲明,自己的母語是粵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母語就是你自少學習,用以思維和溝通的語言。
用這個定義,香港有八成以上的人口,是用廣東話作為母語。
電台電視說的,生活上購物看病,路上交談,無不是廣東話。
上班途中,突然發覺,電話留在家中,心中一急:弊!無帶電話!
情急之下,對自己說的話,不就是母語?
發夢的語言,不受控制,是本能反應,那還不是母語?
本來不值得討論的題目,突然引起社會恐慌,因為,幸福不是必然的。
要消滅香港,要先消滅廣東話。
九七後,董建華的教育政策,就是母語教學。
家長反彈,因為華人世界有民族自卑,子女學好英語,才能出人頭地。學校用母語教學,當時以為是廣東話教學,那子女便沒有前途了。
母語教學推行不了了之,老董又下台了,便推行普教中。
這是打開缺口的關鍵一步,讓普通話進入校園,便可以藉機引入國內老師,推行大陸的意識形態。
愚蠢的家長一般都認為,用普通話才能學好中文;人人都想子女入讀,月費萬多元的國際學校,還不是用普通話教中文?
社會接受了普教中,浸會大學就告訴你,無論你念什麼學系,普通話不合格,休想大學畢業。
到今屆政府,教育局引用一篇大陸學者的論文,說粵語不是香港母語。大家才如夢初醒,當年老董的母語教學,說的不是廣東話,原來另有所指。
北京要香港變成一個大陸城市,用的都是對付西藏、新疆的方法,打進去,拉出來。
大量引入國內人,逼走不滿的香港人——有條件的移民外國,無條件的搬上大灣區。
香港的空間,留給國內人。
改造香港,必須由學校入手,由小朋友開始改造。教學語言是重要的一步。搶到這個戰略山頭,進一步,學校就禁廣東話了。再鼓勵小朋友間互相告發,誰誰誰私下講了廣東話。
慢慢地,要社會上有個意識,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說普通話,低下階層沒知識的才說廣東話。
至於電台、電視台,政府掌握了發牌權力,要將廣東話轉為普通話,就易如反掌了。
當學校、電台電視,都以普通話為正式語言,這個環境長大的孩子,便視廣東話為基層,勞動人口的方言。
一如今日我們笑街市的台山話和潮州話一樣,香港便真正回歸了。
這是一套嚴謹周密的共產黨管治地方政策,消滅你的語言,才能改變一個地方的價值觀。
消滅了舊香港的價值觀,取而代之,又是什麼價值取向?
習近平趁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重舉馬克思大旗。
不彈此調久矣,突然又祭出他的神主牌來,令全世界都為之錯愕。
中共1921年在上海立足,用的是這一套。
那是時代的機遇,背景是晚清的腐敗,列強的欺凌,推翻滿清後的亂局,國民求變的急切,蘇俄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這個時候否定了儒道傳統,借來馬列思想,是滿足當時貧苦國民追求人人平等,安居樂業心態。
但四九年奪得政權後,馬列主義經過實踐,民不聊生,山河濺血,基本上人人都知是一個時代騙局,所以,毛澤東一死,鄧小平掌權,便無人再提馬克思主義了。
鄧小平實際。他知道共產黨的毛病,只要貼貼服服的官,不要堂堂正正的人。未吃飽飯前,什麼形而上的主義都不要說。所以,訂下了廿八字真言,作為治國根本:
冷靜觀察,站穩腳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有所作為。
結論是:中國永不稱霸。
今日北京,討厭鄧小平的一套,極端民族主義之下的大陸,人人要覺得是時候亮劍,給世界看看中國是行的。
這時候,單靠老鄧的吃飽飯已經不合時宜,老江的悶聲發大財也不行,因為已經全國發錢寒了。
國民思想真空,亂局便起。在中華文化中找出路,儒家的中流砥柱,道家的因應自然,價值追求,始終和中共政權南轅北轍,格格不入。
技術上取法家,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趕絕這兩類人,方便政權。但民間只以動物本能生存,仍要找一個海市蜃樓的宗教成精神寄託,才易於管治。
清代道光末年的「洪楊之亂」,洪秀全祭出西方耶教的聖經,拜上帝,號稱解放婦女,禁纏足,殺土豪,分田地,竟然可以打上南京。
這個理想的夢,很有威力。尤其是當群眾對現實不滿,價值真空,這種一本萬利的種金術,可以讓人義無反顧,飛蛾撲火。
大陸人吃飽飯了,部份人又出外旅遊,見識過外面世界。官貪民窮的現狀不會改變,紅色血脈的特權不容觸碰,社會動盪的因素具備,像洪秀全推出聖經拜上帝,又怕教會坐大,始終不是清朝了。
拿毛澤東護身,就想起他背後的陰魂馬克思。那是毛的法術,北京想再用一次。
馬克思祖家,德國媒體,對習重祭馬克思嘲諷,《焦點》雜誌說:
「號稱實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但卻是推行極端的資本主義。這恰恰證明馬克思學說,已經喪失了生命力。」
五月,是馬克思誕辰,也是巴黎學運的日子,是1968年,五十年前。
那是世界青年迷戀共產主義,希望改革主流體制的日子。
台灣學者蔣勳,最近就五十年前的巴黎學運,對馬克思主義迷戀的青年的追求總結,也對自己要求:
永遠在政府之外,
永遠在權力之外,
永遠不為利益集團幫腔,
一生鄙棄趨炎附勢的傲慢。
中國第一位共產主義信仰者瞿秋白,在長汀監獄槍決前,寫了一首七絕:
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
這是中共宣傳機器外的認識馬克思。
#大灣區 #廣東話 #中共政權 #馬克思
2018年5月8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太平天國 宗教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Wong Wai Man
消滅廣東話,再祭馬克思。網上人人爭相聲明,自己的母語是粵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母語就是你自少學習,用以思維和溝通的語言。
用這個定義,香港有八成以上的人口,是用廣東話作為母語。
電台電視說的,生活上購物看病,路上交談,無不是廣東話。
上班途中,突然發覺,電話留在家中,心中一急:弊!無帶電話!
情急之下,對自己說的話,不就是母語?
發夢的語言,不受控制,是本能反應,那還不是母語?
本來不值得討論的題目,突然引起社會恐慌,因為,幸福不是必然的。
要消滅香港,要先消滅廣東話。
九七後,董建華的教育政策,就是母語教學。
家長反彈,因為華人世界有民族自卑,子女學好英語,才能出人頭地。學校用母語教學,當時以為是廣東話教學,那子女便沒有前途了。
母語教學推行不了了之,老董又下台了,便推行普教中。
這是打開缺口的關鍵一步,讓普通話進入校園,便可以藉機引入國內老師,推行大陸的意識形態。
愚蠢的家長一般都認為,用普通話才能學好中文;人人都想子女入讀,月費萬多元的國際學校,還不是用普通話教中文?
社會接受了普教中,浸會大學就告訴你,無論你念什麼學系,普通話不合格,休想大學畢業。
到今屆政府,教育局引用一篇大陸學者的論文,說粵語不是香港母語。大家才如夢初醒,當年老董的母語教學,說的不是廣東話,原來另有所指。
北京要香港變成一個大陸城市,用的都是對付西藏、新疆的方法,打進去,拉出來。
大量引入國內人,逼走不滿的香港人——有條件的移民外國,無條件的搬上大灣區。
香港的空間,留給國內人。
改造香港,必須由學校入手,由小朋友開始改造。教學語言是重要的一步。搶到這個戰略山頭,進一步,學校就禁廣東話了。再鼓勵小朋友間互相告發,誰誰誰私下講了廣東話。
慢慢地,要社會上有個意識,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說普通話,低下階層沒知識的才說廣東話。
至於電台、電視台,政府掌握了發牌權力,要將廣東話轉為普通話,就易如反掌了。
當學校、電台電視,都以普通話為正式語言,這個環境長大的孩子,便視廣東話為基層,勞動人口的方言。
一如今日我們笑街市的台山話和潮州話一樣,香港便真正回歸了。
這是一套嚴謹周密的共產黨管治地方政策,消滅你的語言,才能改變一個地方的價值觀。
消滅了舊香港的價值觀,取而代之,又是什麼價值取向?
習近平趁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重舉馬克思大旗。
不彈此調久矣,突然又祭出他的神主牌來,令全世界都為之錯愕。
中共1921年在上海立足,用的是這一套。
那是時代的機遇,背景是晚清的腐敗,列強的欺凌,推翻滿清後的亂局,國民求變的急切,蘇俄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這個時候否定了儒道傳統,借來馬列思想,是滿足當時貧苦國民追求人人平等,安居樂業心態。
但四九年奪得政權後,馬列主義經過實踐,民不聊生,山河濺血,基本上人人都知是一個時代騙局,所以,毛澤東一死,鄧小平掌權,便無人再提馬克思主義了。
鄧小平實際。他知道共產黨的毛病,只要貼貼服服的官,不要堂堂正正的人。未吃飽飯前,什麼形而上的主義都不要說。所以,訂下了廿八字真言,作為治國根本:
冷靜觀察,站穩腳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有所作為。
結論是:中國永不稱霸。
今日北京,討厭鄧小平的一套,極端民族主義之下的大陸,人人要覺得是時候亮劍,給世界看看中國是行的。
這時候,單靠老鄧的吃飽飯已經不合時宜,老江的悶聲發大財也不行,因為已經全國發錢寒了。
國民思想真空,亂局便起。在中華文化中找出路,儒家的中流砥柱,道家的因應自然,價值追求,始終和中共政權南轅北轍,格格不入。
技術上取法家,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趕絕這兩類人,方便政權。但民間只以動物本能生存,仍要找一個海市蜃樓的宗教成精神寄託,才易於管治。
清代道光末年的「洪楊之亂」,洪秀全祭出西方耶教的聖經,拜上帝,號稱解放婦女,禁纏足,殺土豪,分田地,竟然可以打上南京。
這個理想的夢,很有威力。尤其是當群眾對現實不滿,價值真空,這種一本萬利的種金術,可以讓人義無反顧,飛蛾撲火。
大陸人吃飽飯了,部份人又出外旅遊,見識過外面世界。官貪民窮的現狀不會改變,紅色血脈的特權不容觸碰,社會動盪的因素具備,像洪秀全推出聖經拜上帝,又怕教會坐大,始終不是清朝了。
拿毛澤東護身,就想起他背後的陰魂馬克思。那是毛的法術,北京想再用一次。
馬克思祖家,德國媒體,對習重祭馬克思嘲諷,《焦點》雜誌說:
「號稱實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但卻是推行極端的資本主義。這恰恰證明馬克思學說,已經喪失了生命力。」
五月,是馬克思誕辰,也是巴黎學運的日子,是1968年,五十年前。
那是世界青年迷戀共產主義,希望改革主流體制的日子。
台灣學者蔣勳,最近就五十年前的巴黎學運,對馬克思主義迷戀的青年的追求總結,也對自己要求:
永遠在政府之外,
永遠在權力之外,
永遠不為利益集團幫腔,
一生鄙棄趨炎附勢的傲慢。
中國第一位共產主義信仰者瞿秋白,在長汀監獄槍決前,寫了一首七絕:
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
這是中共宣傳機器外的認識馬克思。
#大灣區 #廣東話 #中共政權 #馬克思
2018年5月8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太平天國 宗教 在 史上最慘人間浩劫!7000萬人就此喪命,一口氣帶你看懂 ... 的推薦與評價

史上最慘人間浩劫!7000萬人就此喪命,一口氣帶你看懂 太平天國. 276K views 1 month ago. 史大郎. 史大郎. 181K subscribers. Join. Subscribe. ... <看更多>
太平天國 宗教 在 上帝與皇帝之爭:太平天國的宗教Ō...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上帝與皇帝之爭:太平天國的宗教與政治》是西方學者研究太平天國運動及其宗教信仰的一大力作!太平運動:基督教本土化過程的頂點?太平基督教:一種新的充滿活力的中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