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自己,便無法做自己
在認識自己的這條路上,最大的阻礙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人人都渴望他人的關注,說得更精確點,其實是他人的肯定。我們發出各式各樣的訊號,期盼他人的回應。試想一下,如果你說了個笑話但完全沒有人笑,你之後再講這個笑話的機率有多少?如果全場笑翻天,之後碰到新的一群人後,你想方設法就是要講這個笑話的機率又有多少?講笑話、觀察現場反應,這是大家都有的經驗,喜劇演員也是靠這個吃飯的。
渴望他人的關注,觀察他人的反應以調整自己言行,固然能滿足我們的需求,過去也讓我們為自己添上一層層不同的面貌,長久下來使我們失去自我本來的真實樣貌。我們不再表達自己內心真正所想,只想看場合說話,只想展露最優秀的一面,只想融入人群。臉書很厲害,用按「讚」量化了眾人的肯定。
我的至親好友在我臉書上見到有讀者負面留言,於是問我為何能忍受這些負評。說老實話,我一開始其實也完全無法忍受。二○○八年初踏入這行時,大家給我滿滿的愛。畢竟當時的我只是個無名小卒,每個人都會大方地為我加油。光陰匆匆,若干年後我在網站上開闢了一個評論欄,接受各方的批評指教。看著一則則負面的評論,起初我還會安慰自己:「這些不過是酸民罷了,就是嫉妒而已,不知所云。」後來我學會了不要只想聽好話,我也不在意這些了。
其實正評就和負評一樣,既可好好理會,又可不予理會。留言的人我通通不認識。我不可能一方面輕鬆欣賞網路上的正面評論,又同時不理會那些負評。我要練習的是學會不受任何評論(不管正面還負面)的影響,學會不透過這些評論來定義自己(這是個永無止盡的修煉)。
一味關注、在意他人如何看我,並不能幫助我了解自己。唯有關注「我為何在乎他人評論」,我才能更了解自己。我當然在意他人的眼光,每個人都會在意,但我發現隨著年歲漸長,我們會越來越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為何會這樣,我也不清楚,可能是因為我們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會更了解自己的定位;也有可能是年紀大了,懶得迎合他人的目光吧。
旁人的肯定及關注,有可能使我們如藥物般上癮。想想人與人的關係,我們多麼重視身邊有人愛、有人可以說話、有人陪伴。我被甩過幾次,每次都感覺自我價值彷彿蕩然無存。我們害怕被拒絕,因此我們不敢放手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因為一旦被拒絕,我們就直接認為自我價值被降低了。
對孤單的恐懼也會影響自我價值的判斷。我認為有些人之所以不喜歡獨處,是因為不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的樣子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期待,或是不習慣與自己相處,彷彿自己是個陌生人似的。人與人的情感關係往往建立在「對方讓我覺得自己如何如何」上。對方能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觀感,若對方離開,我們的失落感更深。畢竟名氣再大,也需要粉絲支持。
我身為公眾人物,當然需要觀眾的支持。仰賴觀眾的支持不是重點,重點是為了維繫大家的支持,我究竟該做出哪些妥協與讓步。
我這樣說,用意不在於貶抑名人,畢竟我們都需要旁人的支持。媒體實在厲害,總是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需要買些媒體上曝光的產品來改善自己。落人後的恐懼雖真,但你我設想的後果卻是假的;這份恐懼不過是被媒體操弄、利用罷了。在現實世界,我們仰慕的那些人擁有我們渴求的自信(也可能是我們將渴望投射在他們身上),但這些名人是獨特的,是我們想模仿也模仿不來的。自信是買不到的,自信就像學習新語言,需要經年累月的養成。
要想與眾不同,須得不斷向內心探索。欲探索一己之內心,須懂得獨處時與自己對話。這種對話有些人稱之冥想,或是「專屬於自己的時間」、或是「遠離喧囂以求內心平靜」。身為一位得仰賴他人關注以謀生的公眾人物,我可以在此向各位保證:不論有多少閃爍的鎂光燈,不論有多少光彩亮麗,這些都不會帶來快樂。越想從他人眼光中尋找自己的樣貌,則越容易令自己受限制。唯有真正做自己,才能拋開枷鎖。也請鼓勵其他人做真正的自己,肯定他人與眾不同的特質。
唯有開始了解自己,才能開始真正做自己。排除一切紛擾,靜心坐下來,好好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對話—與自己對話。
.
本文摘自
《#從苦境中轉回》
101種帶有力量,能讓生活美好的思考
.
作者: 謙卑詩人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不了解自己,要如何做自己呢?
一旦開始認識自己,那就會自然而然要完成接下來的「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的功課。用我自己的說法,他人的目光之所以隨著年紀,可以越來越少影響我們(這不一定,要看人),一方面是我們有智慧選擇適當的場合表現適當的自己,二方面是我們更加注意自己的內在,對他人評價也就逐漸處之淡然。
這本書今天(8/17)晚上9點半會進行直播,歡迎參與。
祝願您,能跟自己好好對話,這個習慣能養成,遭遇苦境能轉回的機會就更高了!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不只是孝順,我想好好陪您變老:解開照護枷鎖,心理師教你照顧父母之餘也能好好照顧自己」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艾彼 內容簡介: 「照顧你的是我,為何你總想著他……」 「最後一刻,我讓父母插管……」 「是不是送爸媽去安養中心,就是不孝?」 給親愛的照顧者,不需要質疑自己...
失去至親安慰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OVID-19 的兒科急診日記
「真愛每一天」
作者 林思偕教授
一位腫瘤科醫師的反思:
我的太太因為轉移性乳癌, 在我們結婚20週年前夕 走了。
我當了二十年腫瘤科醫師 ,自然比任何丈夫都了解太太的疾病跟預後。
太太所遭遇的,包括化療的副作用, 候診室難捱的等待, 穿梭在一間一間檢查室的無奈,甚至死亡迫近的恐懼和焦慮…… 這一切我都太熟悉了。
他們每天都發生在我的病人身上。這些情境是我職業的一部分, 我受過訓練。 我無從抱怨。我感謝那些善意的醫療人員……
儘管我看過無數病人,但有些事我從沒學到。醫學院從來沒有教 ,如何處理醫生自己的哀傷與絕望。
歷經喪禮的忙亂,遺產的處置, 處理過期的帳單和保險事宜………一開始我只是覺得「她」不見了 , 暫時到遠處去了。
一切恍恍惚惚如醉生夢死。 我好像活在 Twilight zone。 一切都無所謂。
等問候的人群散去, 我獨自面對孩子和空蕩蕩的家。 我才意識到她真的走了。 我開始思念她, 無休無止的。
親友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我, 有意無意避開。 我從不跟醫院的同事談心事。 我的世界越來越小。 這才發現, 這個家的「社交關係」都是她苦心經營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 我越來越想念她。 表面上她好像缺席了我的人生, 事實上,她形成一種更獨特的存在。
她是填補這個家庭和我的生活如此珍貴重要的一塊。
我不只失去了一個愛人, 一個心靈伴侶。 我也變成了孩子們的唯一家長。
尤其是孩子的教養問題和家庭的重大決策, 以前都是我們兩個一起做決定的……嗯……好吧,其實大部分是她做主。
我現在總是試圖揣想, 如果太太還在, 會怎麼做決定? 現在看來,她的決定總是比我的明智, 果斷多了。
冥冥中她仍然在幫我下人生的指導棋 。我用她的視角調整自己的想法。
感覺她就在家裡 , 她就在身邊 。 她生前有點嘮叨而熟悉的叮嚀, 常常在我耳際響起 , 我恨不得她多說一點……
我以往只專注治療癌末病人,忽略了家屬的感受。我和他們好像處在平行時空 ,我只是在哄病人罷了。
太太的死改變了我看診的態度。面對病人 ,我再也裝不出淡漠,反而展現我心中最柔軟的那一塊。
我聽得懂他們的話了。 我知道他們在經歷什麼,我感受得到那種衝擊。
我會告訴病人,要留點什麼,好讓家人懷念。我告訴病人的孩子, 爸(媽)的死不是他們的錯。以後要更相互扶持,緊緊靠在一起。
病人逝世,我努力使家屬失去至親的哀傷變得稍可忍受。lt'OK to be not OK。 暫時不必急著向前走。
病人類似的遭遇, 不斷提醒我, 太太的謹慎,她的睿智,她的好…… 原來她還活著,她依然重要。
只有當我不再想起她的時候, 她才算真正的死去。
憶苦思甜。我好像重修了一趟醫療生死學的fellowship 。這是她留給我最珍貴的禮物。
真愛每一天
失去至親安慰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睡前故事:【仲夏節快樂】
在哈爾加度過的第五十個年頭,我今年終於七十二歲了。
當年的今天,我喝了她們給我的牛奶。暴烈的太陽突然變得如此和藹可親,我學著她們把異彩的空氣塗在肌膚上,時間像眾人臉上閃爍的汗珠一樣緩慢流淌到靜止。
他們把我團團包圍著,將我和身後燃燒的寺廟當作篝火,以裡面的人的尖叫和哀號為背景音樂,模仿著焚身者的呼救載歌載舞。我從害怕和內疚的抽泣到意識漸漸模糊,到覺醒自己與塵世最後的聯繫原來經已隨著他們把繁花盛開的后冠加冕於我,並賜予我判決生死的權力時被徹底切斷,都只是一瞬間的事,對外面的人來說,我的肉體已經跟其他一起來到這裡的異鄉人一樣憑空消失或是長眠在瑞典遠郊深處,沒有人會記得我、掛念我。
我全身被剛剪下來,還帶著黏稠的七彩鮮花所包裹,王冠裡的荊棘刺痛了我,把我的額頭割破。我在空氣裡嗅到濃烈的,不知是草還是血的腥味,它不斷升溫一直到變成像燒豬的氣味。
那個傷痕纍纍的金髮少女靈魂在節慶這天定格,她不再恐慌、焦慮,忙著逃跑,或是需要依賴其他人的照顧與安慰,而是在群眾的吶喊中獲得釋放。我轉眼從那個每天都在失去至親的哀傷寒冬裡度過的孤兒,成為象徵仲夏生機的五月女王。我死了,又活了過來。
我逐漸綻放笑容,和族人邊跳舞邊踐踏地上枯乾的樹葉,唯獨它們才能發出最清脆動人的仲夏旋律。
今天,我同樣是穿著厚厚鮮花,一大早從簡陋的茅屋內站出來,等候迎接。一路上,我處於平靜狀態,任由他們搖搖晃晃地抬轎往最高的山峰走去。到了終點,他們打開門讓我下來,我一個人站在懸崖上,下面的素衣隊伍整齊地候名,前面的首領拿著當年的大木槌,一同仰望著我。l
我盯著地上的巨石良久,最後的太陽如此明媚,可惜依舊是那麼遙不可及,為此,我要去更神聖的地方接近她。
+++
丹妮的時間永遠靜止在她眸內來不及流下的淚珠和慈祥的笑容裡。
新生兒丹妮嚎啕大哭,眼淚像珍珠滾落。
Movie:Midsommar @midsommarmovie
Storyteller:Katniss Lau @yylaukatniss
Illustration:Isaac Spellman @isaac.spellman
今晚的睡前故事啟發自 2019 年電影《仲夏魘》( Midsommar),是創作人想像中,電影故事的後日談。
《仲夏魘》以瑞典重要節日仲夏節為靈感,其實仲夏節不只在瑞典被重視,它在北歐多個冬天漫長且嚴寒的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挪威、芬蘭和瑞典更是公眾假期,幾乎等同於東方的夏至。
每年 6 月 24 日前後,很多人北歐地區居民都會點起巨型篝火,圍圈跳舞,以古老的儀式慶祝仲夏節 ⋯⋯ 只是慶祝的方式可能各有不同。
那麼,各位仲夏節快樂。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電影故事 #仲夏魘 #Midsommar #midsommarmovie #KatnissLau #yylaukatniss #IsaacSpellman #StoryTeller專欄故事 # #EveryoneisStoryteller
ad-lib & StoryTeller presents : 【#WeWearStories】
展期 Date : 05/06/2021 (Sat)- 26/06/2021 (Sat)
場地 Venue : K11 Art Mall 地下 G01
開放時間 Time:上午 11 時至下午 9 時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失去至親安慰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不只是孝順,我想好好陪您變老:解開照護枷鎖,心理師教你照顧父母之餘也能好好照顧自己」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艾彼
內容簡介:
「照顧你的是我,為何你總想著他……」
「最後一刻,我讓父母插管……」
「是不是送爸媽去安養中心,就是不孝?」
給親愛的照顧者,不需要質疑自己,你只是累了!
就讓心理師來告訴你,照顧父母之餘該怎麼照顧自己。
讓你和至親家人的長照日常,溫馨美好。
本書特色:
★以照顧者為主角,道出你心中的憂思與困擾
父母需要被照顧的家庭中,大家的主角多在病弱或年老的長輩,然而一旁照顧的子女,身體與心理的狀態總是被忽略,往往照顧者也在日復一日的照顧中,失去了自我。全書以照顧者角度切入,真心關注這些撐起整個照護工作的人。
★心理師執筆:從「心」開始關照照顧者
擅長家庭諮商領域、並在「愛長照」以老年照護為主題發表專欄的心理師艾彼,在溫柔的文字中,緩緩道出照顧者的需求,也帶領著照顧者一步步回視自身,如何適時地尋求幫助以及引進資源,才是最美好的長照境界。
★實用量表與療癒建議,讓照顧家人的你得到安慰
除了案例的分享與心理師的解析,更提供實用的量表或檢測表格,讓照顧者能隨時關注自身狀況,成為照顧者疲憊時的溫暖支撐。
作者簡介:艾彼
艾彼,筆名。本名,王昱勻。諮商心理師,同時也是各大平台專欄作家。曾任職於上海家之源家庭研究院,擔任家庭治療師。也曾於康橋雙語學校、台灣市佔率最大的員工協助服務中心,擔任全職心理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PULthc9-mQ/hqdefault.jpg)
失去至親安慰 在 心靈語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禪心】怎樣才能知道去世的親人去了六道中的哪一道?
https://a88.pics.ee/A39TE
https://goo.gl/zmmpfC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全球健康養生 https://goo.gl/jmxnqA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
****************************************************************
怎樣才能知道去世的親人去了六道中的哪一道?
至親的離去,是世間最悲痛,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
幾乎每個人都會遭遇失去親人的打擊,隨之而來的巨大痛苦,無論我們怎麼控制,怎麼壓制,怎麼否認,它都不會消失。很多人因此而一蹶不振,不知該如何面對失去至親的生活。
佛陀告訴我們生死不過是幻象,如果我們靜下心來,我們就會在自己身上、在家裡,在任何一個角落“看”到至親的存在。禪師說:“停下來,深入地觀察,你將會一次次地認出你所愛之人不同形式的化身。
”同時,佛教認為,如果沒有出離輪迴,那麼死亡便是下一期生命的開始。
所以,很多佛弟子往往會很急切的想知道,逝去的親人到底去了哪一道?
法師解答:親人去世了,作為子女的當然希望佛菩薩能夠加被親人離苦得樂,在另一頭過的舒心安穩。但法師認為,同是作為親人,我們不要將重點、過多的精力放在親人到底去了哪一道。
首先一共就只有六道,不管去了哪,肯定就在六道當中,至於在哪道當中,我們不得而知。這與親人生前做的業有關,如果親人生前行善積德,那自然也會放心安心許多;如果說造業太多,與其著眼去了哪一道,不如希望親人能夠從不好的那一道中轉變到好的一道,這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發的心和該做的事。
當然,子女能有這種想法,都是出於一片孝心,不希望他們過的太苦。
但是比起煩惱一些不切實際的事,不如說多誦誦經,例如地藏經,或者念阿彌陀佛,等等……只要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並將所有的功德都迴向給自己的親人和一切眾生,希望諸佛菩薩不違本願,能夠接應他離苦得樂、往生淨土,這才是真正的孝心,也是能夠真正的幫助到自己親人的方法。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天使心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天使心語 米米 美玉 心靈之旅 心旅行 心靈音樂 心靈勇者 心靈小語 人生心靈小語 心靈捕手 心靈判官 危險心靈 心靈 心靈勇氣 心靈雞湯 心靈鑰匙 心靈投手 身心靈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黃景昭 心靈饗宴 人際關係 無染心靈 心靈小品 文章分享 心靈語錄 心靈開運網 人際關係 心靈饗宴 心靈享宴 勵志小語 勵志文章 勵志 勵志格言佳句 勵志小故事 勵志影片 鼓勵 黃景昭 勵志歌曲 勵志故事 自信心 勵志小語 勵志小品 勵志名言 陳玉珠 勵志名言佳句大全 小故事 金嗓 音圓 宏音 大道理 勵志篇 心靈舒果 溫馨勵志小語 勵志的話 心靈活水 名言佳句 立志 分享 好文 好文章分享 溫馨小品 親子文章分享 感動 經典語錄 精彩 感人文章 感人的愛情故事 感人的歌 感人的話 感人 六子心世界 就是愛分享 分享 文章 好文 影音分享 愛分享學院 成長 影片 知識 成長一起去旅行 心靈新世界 小陳世界 我愛旅行 縮時攝影 gopro攝影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NlbcsP-0zY/hqdefault.jpg)
失去至親安慰 在 心靈語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禪心】放不下怎麼辦?怎樣才能放下?(送你9個解方)
https://a88.pics.ee/7NK8V
人在愛慾之中,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沒有人陪你一起投生,
也沒人陪你一起共死,
都是獨來獨往。
夫妻本是同林鳥、
大限來時各自飛。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全球健康養生 https://goo.gl/jmxnqA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
****************************************************************
lrc 歌詞
*******************************
學佛怎樣才能放下?
所謂放下,更多的是指
心態上的放下:
1、從理上要知道
世間一切都是生滅變化
的,
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不
變的。
2、佛經說:
人在愛慾之中,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沒有人陪你一起投生,
也沒人陪你一起共死,
都是獨來獨往。
夫妻本是同林鳥、
大限來時各自飛,
一種是無法、
一種是不願。
3、眾生各自受業力牽
引、隨業流轉,
我們以為能做主,
其實都是業力驅使之下
的必然結果,
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發
生的,都是必然的。
4、再美的鮮花,
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
終歸塵土。
再親的親人,
也有離開你的時候,
終歸陌路。
死後繼續輪迴,
受業力牽引,
前路各不相同,
佛經說:
父子至親,歧路各別,
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5、人間百年我們覺得很
漫長,
對天人看來,
只不過是1天時間,
在佛眼裡,
更是電光火石。
我們在一天甚至電光火
石的時間裡為衣食住行
忙忙碌碌而不為解脫修
行,
在天人眼裡看來也是很
可笑的事情。
因為他們眼睛一睜一
閉,你的人生都已經結
束了。
6、佛經說
“人身難得到”。
今生離世後,失去人身
的比例如大地的土這麼
多,
而再得到人身的比例如
手掌能抓的到的土這麼
少。
可知絕大部分都去了三
惡道,
今生吃了多少眾生肉便
就要多少世輪迴成動物
償債,
或墮入地獄受苦無間,
沒有片刻的安寧。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天使心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天使心語 米米 美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XJk7NJrXi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