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如何養生,才不會造成社會的負擔
北京人(遠古人類)生活在五十萬年前,當時生活環境艱鉅困難,大約只能活到14歲。青銅器時期(四千年前)的人,平均壽命只有18歲,而在古羅馬時代(約距今三千年以前的銅器時期),人的平均壽命為23~25歲。在18世紀中期(1750年),人的平均壽命是35歲。19世紀中期(1850年),人的平均壽命約為42歲。1950年代,男性的平均壽命為51歲,女性為54歲。之後,隨著食物產量供應的增加、科技的進步、與醫療衛生資源的擴增,人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長。21世紀初,人的平均壽命已經達80歲以上。預估到21世紀末,人的平均壽命有可能達100歲。但「百歲人生」只侷限在經濟水準富裕的地區,而在非洲的貧窮國家,人口平均壽命目前還是只有40歲左右, 這說明經濟水準與壽命的關係很密切。
自古以來,大眾都追求長壽,因此,「百歲人生」似乎是文明與科技共同創造的結晶,但是否能帶給大眾歡樂,則未可知!
台灣失智與失能的人口數
2016年,台灣的失智症人口已經超過26萬人,預估2041年將增加到67萬人左右。而人口老化快速,疾病年輕化,導致台灣的失能人口愈來愈多,在2016年已經高達77萬人,預估2021年將達87萬人。中風與失智是造成殘障失能的兩大主因。
平均壽命愈長,失智與失能的機會愈高,需要別人照顧的狀況愈多,也就是增加家庭與社會的負擔,若是如此,百歲的平均壽命不一定是社會之福。
活得久,就快樂嗎?
長壽又無病,再加上和樂的家庭、與孝順的子孫,是人人稱羨的優雅長者,但有多少人能享有這種福分?年紀大、若又罹患重病,活著很痛苦,卻又無法解脫,這樣的「百歲人生」,有意義嗎?有些年長者,連下床的能力都沒有,雖然活著,其實只是折磨!
老年人要自強、自救
老年人要懂得如何養生、保養自己,才不會造成家人及社會的負擔。年長者必須要有照顧自己的能力、及自由行動活動的身體,重點是:日常生活(吃飯、上廁所、洗澡、簡單的活動及運動…等)不需要依賴他人,以及腦部認知功能正常。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於中壯年時期就要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除了可以將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內,還可以降低疾病的罹患率。
世界衛生組織1992年所公佈的資料指出:個人的壽命與健康狀況,60%取決於自己的飲食與生活型態,15%取決於遺傳因素,10%取決於社會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如:酷暑或嚴寒)。
每日規律的快走可以增強體能
年長者不適合過於激烈的運動,每日規律的快走(每秒走2步,持續40-60分鐘)對年長者是最好的建議。「快走」對許多器官系統都有幫助,不但可以控制體重,還可以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預防癌症、預防骨質疏鬆、減少膝關節的退化與酸痛、保持美好的身材…….等。
多用腦、運動與喝咖啡可以預防失智
多用腦、多唱歌,尤其是學習唱新的歌曲、學習彈奏樂器、學習跳土風舞、記帳等,都可以強化腦部的功能,預防失智。盡量少看電視,看電視的時候,腦部幾乎停止運作,降低了對腦部的刺激,容易引起腦部的退化,加速失智的發生。去電影院看早場的電影,順便喝一杯黑咖啡,是最佳的推薦,可以達到「多用腦、運動與喝咖啡」的多重效益,早場的電影人不會太壅擠,空氣品質也比較好。
執著而持續的「耐力性」運動(每次至少持續40-60分鐘以上的運動),好處相當多,已知的科學證據如下:(1)可以抗老化,讓DNA保持年輕,延長細胞的壽命(刊登於2016年7月的科學進步期刊Science Advances-e1600031);(2)可以減緩認知衰退,降低失智的機率(刊登於2016年2月的細胞新陳代謝期刊Cell metabolism 2016; 24: 332–340);(3)減少肥胖的發生,調整體內脂肪的分布。英國劍橋大學精神科學的研究發現,肥胖會使大腦白質提早萎縮退化,中年肥胖的人,大腦年齡比無肥胖者老10歲,研究成果刊登於2016年7月的「老化神經生物學期刊(Neurobiology of Aging)」。
「壓力」增加會導致腦部神經細胞損傷,「老化」會增加摺疊異常的蛋白質堆積在腦部,形成斑塊,因此,「壓力」與「老化」都會使認知功能變差。而大腦的一種酵素-NMNAT2,可以保護腦部神經細胞免於受壓力增加所造成的損傷,也可以減少摺疊異常的蛋白質堆積在腦部的斑塊,對大腦的認知功能很重要。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夠促進大腦的酵素NMNAT2的製造,因此可以防止大腦認知功能退化與失智,此研究成果刊登於2017年3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2017. DOI:10.1038/srep43846)。每天1-2杯咖啡(黑咖啡)是可以接受的,不加糖,不加奶精,若有需要,無糖豆漿是比較好的選擇。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2178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
失智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作者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失智與 在 康健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效防失智與憂鬱症!每天10到20分鐘,做「這些事」活化大腦、延緩老化】
日本腦力訓練權威川島隆太(Kawashima Ryuta)博士主張,50歲開始就應該訓練腦力、預防失智症與憂鬱症的發生!
他提醒當人面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勁、因為小事就容易發脾氣或哭泣等,有可能都是大腦老化的現象,試試每天花10-20分鐘做這些事預防👇
-------------------------------------------
🌳免費追蹤《口袋熊醫師》,一起健康過生活>>https://bit.ly/3dzmW4Q
失智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失智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失智與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家中長輩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出現健忘症狀,不禁令人有些憂心。
日本杏林大學醫學部古賀良彥教授表示,除了藉由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來維持身體機能,
還可以用簡單的手指體操活化人類的「第二個腦」,預防失智與跌倒!
研究證實!動動手指操,有效活化大腦
由於手指上布滿許多感覺神經,藉由充分活用手指,能刺激腦部的血液流量,達到活化大腦機能的功效。
此外,古賀教授對一名健康男性進行大腦的活動測試,發現進行手指體操時,
大腦的前額葉(記憶與學習區域)的血流量有顯著地增加,手指體操的確能活化大腦!
日本東京都老人綜合研究所,為了預防高齡長輩跌倒傷身,分享了3招手指動動操,
讓人可以隨時隨地、無時無刻,想到就做一做手指動動操,讓大腦變得更靈敏!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222
相關文章:
超簡單動動手指操,就能有效活化大腦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160
手指靈活就能提升腦機能!每天2分半強化記憶力專注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034
更多免費線上健康計畫, 請立即下載 H2U LiFE APP
http://life.h2uclub.com/index.php/h2u-life-app/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失智與 在 可以幫助預防失智!|黃瑽寧(feat. #蔡佳芬)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重覆詢問、疑神疑鬼... 失智 症狀讓人心累?超好用溝通撇步學起來~~https://bit.ly/3sUvH1X 最近爸爸變得很健忘,難道已經開始 失智 了嗎? 失智 症被稱為21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