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的文化之旅大概包含三座城鎮:地拉那、Berat、Gjirokastër。
地拉那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時候被改造成歐洲都市,這使得這座首都看起來就仿佛是歐洲的次要城市,平淡無奇。
不過地拉那也有項特點,我們之後介紹他的前任市長Rama的時候再詳談。
Berat和Gjirokastër就完全不同了,它們幾乎是世界上欣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民宅最佳的、甚至是土耳其之外唯一的地點。
欣賞阿爾巴尼亞的建築美學文化的同時,想必大家對於該國的國旗非常好奇,因為那隻雙頭鷹,舌粲長蛇,具有極簡美學造詣。雙頭鷹怎麼來的呢?
據說一位勇敢的青少年在山裡頭打獵,見一隻老鷹口含毒蛇,在天空翱翔。
老鷹將蛇丟入在懸崖山頭上的鳥巢,青少年好奇地爬上山頂,一看究竟。
未料他看到毒蛇依舊爬行,並且準備咬向小鷹。
青少年心生同情,就將毒蛇殺了,救起小鷹,往山下帶。
路上遇到那隻老鷹,請求他歸還小鷹。
青少年說,小鷹是他救的,現在小鷹應該屬於他。
老鷹旋即心酸,答應青少年一份獎賞,如果他歸還小鷹的話。
於是老鷹給予青少年勇猛無敵的力量,而老鷹父子也順利團圓。
之後青少年與小鷹都長大了。他們形影相隨,成為禦敵勇士與捕獵高手。
而人們也永遠記得那隻給予神力的老鷹,這片土地也就稱作鷹之土。
這個美麗的傳說讓人忽略了國旗上雙頭鷹的真正來源:它是羅馬傳統。
羅馬人將它標誌對所征服土地的控制權,因為老鷹是羅馬神話中最高天神Jupiter的信使,也因而成為羅馬市的象徵。
不僅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的國旗也有一隻雙頭鷹。
甚至所有與羅馬有關、宣稱繼承羅馬的政權也多有雙頭鷹的標誌。
照片後半部分別是:
阿爾巴尼亞國旗、塞爾維亞國旗、神聖羅馬帝國標誌、俄羅斯帝國標誌。甚至法西斯的標誌也是一頭老鷹,只是不是雙頭鷹。
從中世紀以來,阿爾巴尼亞北部的Kastrioti家族便是該地區實質的統治力量,歷經各個異族統治而不衰,這些統治者包括奧斯曼土耳其、那不勒斯王國等。
而家族又出現一位民族英雄,就是我們所介紹的Skanderbeg,以寡擊眾、反抗奧斯曼的統治。
他們的家徽就是這隻雙頭鷹,之後也就成為團結阿爾巴尼亞人民的象徵。
阿爾巴尼亞人甚至將這雙頭鷹變形,例如球員在胸前比做雙頭鷹的樣子。
不過塞爾維亞也是以雙頭鷹作為國家象徵,這就引起了塞爾維亞的憤怒,可以說是另類商標權爭議。
今天的前兩張照片依舊是千窗之城Berat的藍調美景,只是取景角度與上次不同。
奧斯曼帝國國旗 在 柳人不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環球713天
自大與驕傲
離開了阿爾巴山脈後,去羅馬尼亞的路就只剩下40公里左右,可是我的保加利亞現金還沒有花完...,不是不想留著到羅馬尼亞換,是整個歐洲大部分只接受美金和歐元,所以我到了一個大城市之後找了一個公園休息兩天,把錢花完了再走。
順便把我經過的國旗縫在我的外套上,有一些等我到了那兒在縫上去也不遲。
而坐我隔壁的老人們,讓我足足笑了一個小時,在西洋棋上沒有所謂的(觀棋不語真君子),所以藍色格子的老人帶了參謀長還有將軍跟對面的對手較勁,結果敵不過一位穿短褲的岳飛...。
好不容易縫上了三個國旗上去了,但不知不覺我已經被一群陌生的年輕人包圍住,開始問我的來歷,還有為什麼要縫這些東西在外套上。
(為什麼沒有保加利亞的國旗?)
(在皮包裡面)
當我拿出來的時侯一群年輕人一陣歡呼,是一群愛國的小朋友們
(旅行上最漂亮的女孩是哪個國家)
(恩...波士尼亞吧)
(為什麼不是保加利亞?!)
(旅行上你最喜歡的國家是哪一個)
(恩...哈薩克斯坦吧)
(為什麼不是保加利亞?!)
為何保加利亞這麼自大??不,他們是驕傲,
在不認識的眼裡,他們是自大,
但是真正了解後,他們其實很驕傲,驕傲著我誕生在保加利亞,驕傲著說來自保加利亞,我被他們的驕傲所感動。
有多少人能打從心底的說出:(我很驕傲的誕生在這個國家)?
141年前,保加利亞跟土耳其打過戰爭,俄羅斯與保加利亞同盟擊退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後宣布獨立,而我停留的pleven城市,就是打贏這場仗並擊退奧斯曼軍的關鍵地方。
在保加利亞有一群年輕人,他們在等我再回去pleven找他們,也希望我能到世界各地持續跟他們說:(我還活著,活著就有機會見面),而不是單純的說:(再見)
我親手用鈔票折了愛心給其中一位小男孩,中間夾著銅板,跟他們說(我比任何人都愛保加利亞,因為我是來自亞洲的吉普賽人。)
Ps下一個國家,吸血鬼之都羅馬尼亞,德古拉,你能給我什麼故事呢?
奧斯曼帝國國旗 在 呂昇達老師的烘焙市集 Professional Bread/Pastry Mak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roissant 可頌 / 牛角麵包 典故
對於牛角麵包的由來,至今沒有確切的定論。傳說牛角麵包起源於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家糕點店,用來紀念奧斯曼帝國的撤軍。1683年,發生了維也納戰役,因此這類西點被稱為viennoiserie。當時,軍隊決定在夜間偷襲維也納,然而被當地麵包房早早起來的麵包師傅們發覺。他們拉響了全城警報,從而使敵方的偷襲以失敗而告終。為了紀念這次勝利,麵包師傅們把麵包做成了號角的形狀,這種形狀也很近似於鄂圖曼帝國旗幟的標誌。
1770年,由嫁到法國的奧地利公主瑪麗安東尼奈特Marie-Antoinette d'Autriche(後來成為路易十六的王后)把牛角麵包正式的帶入法國。但是有一種說法牛角麵包早在1770年以前已經存在。有歷史紀錄在1549年在巴黎皇室有牛角麵包。
現今,牛角麵包是法國人的一種傳統早點。現在市面上的層狀牛角麵包的做法最早於20世紀初。
可頌麵包令人直接聯想到法國,事實上,可頌麵包發源地是維也納。法國一直要到十九世紀後半,巴黎的高級茶飲沙龍才開始賣可頌麵包。
法國世界報八月製作一系列「食物的起源」故事,七日報導可頌麵包的神秘起源。一個主要說法是在西元一六八三年,土耳其軍隊夜裡侵入維也納,企圖連夜建造地下工事。在全城沈睡的當口,只有正在準備麵團的麵包師傅發現事有蹊蹺,並告知城裡的守護人員,於是聯手擊退入侵的土耳其人。當時奧地利公爵給予麵包師許多獎賞,麵包師為答謝公爵並紀念此事件,特別製作小彎型麵包,構想來自奧圖曼帝國旗幟上的彎月。
第二個說法仍是維也納的同一歷史事件,但對象是特定的一家咖啡店,老闆獲得一袋咖啡豆作為獎賞,於是他興起製作小麵包配咖啡的念頭。這彎型小麵包便是可頌麵包的起源。
第三個說法時間提得更早。專家根據文件記載指出,亞述人的聖餐記錄便可看到彎型麵包;而波斯人獻給死者的是如同今日的可頌麵包。
法國一直要在十八世紀後半,來自維也納的瑪麗安東妮皇后將可頌麵包引進法國王宮貴族圈,當時並沒有造成普及。到一八七一年,巴黎開設第一家茶飲沙龍,糕餅師傅製作的可頌麵包此時成為顧客的最愛。只是沙龍在當時並不屬平民,在咖啡店屬於男人的時代,這種茶飲沙龍是名媛淑女唯一能涉足的社交地。
一次世界大戰後,可頌麵包漸漸平民化,但仍保留在特定節日才製作,例如節慶、週年慶等。隨時間演進,可頌麵包慢慢普遍化,甚至在今日成為法國的一個代稱。
目前在法國,除了麵包店、糕餅店製作可頌麵包,可頌麵包已進入工業生產時代,在超市、冷凍食品店都可買到,有奶油可頌和不含奶油可頌。也有人喜歡加上果醬,或者夾上火腿、乳酪做三明治。
可頌麵包分散到全世界,在各地分別發展,夾上各自國家喜歡的配料。定居在東京四十年的法國糕餅師傅比果指出,日本人喜歡變化,嘗新口味,目前最受歡迎的吃法是鮪魚沙拉醬可頌。然而可頌麵包拿來做三明治,可能就不是那麼法國了,法國糕餅專家安德里表示,這是麵包店利用隔天可頌麵包的做法。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s://fr.wikipedia.org/wiki/Croissant
大紀元報導
------------------------------------------------------------------------------------------
【 手揉麵包教科書:呂老師的86款超手感麵包全集 】
博客來全館預購排行榜 第一名!!!!
1.博客來網路書局 :http://goo.gl/DDvlkl
2. 城邦讀書花園 : http://goo.gl/mdJeEO
3. 誠品書局 :http://goo.gl/eaXCfo
4. 金石堂 : http://goo.gl/Sw0gCM
奧斯曼帝國國旗 在 奥斯曼旗帜 - Wikiwand 的相關結果
奥斯曼旗帜是指奥斯曼王朝苏丹使用的任何一面旗帜,包括奥斯曼帝国的各种旗帜,以及苏丹在不同场合使用的旗帜。由于奥斯曼帝国复杂的社会及政治组织,在1844年以前, ... ... <看更多>
奧斯曼帝國國旗 在 奥斯曼帝国国旗- 搜狗图片搜索 的相關結果
奥斯曼帝国 ; 土耳其; 奥斯曼; 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 帝国 ... 奥斯曼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衰落的 ... 为什么一战时期埃及的国旗和奥斯曼国旗差不多 ... ... <看更多>
奧斯曼帝國國旗 在 鄂圖曼旗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鄂圖曼旗幟是指鄂圖曼王朝蘇丹使用的任何一面旗幟,包括鄂圖曼帝國的各種旗幟,以及蘇丹在不同 ... 這面國旗,有一顆五角星和一彎月亮,這也是當今土耳其國旗的雛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