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為婚姻是浪漫滿屋,其實婚姻是順風婦產科啊。
昨天早晨我最愛的女兒打破了我最愛的盤子,被框啷巨響驚醒的母親開門衝出,娘娘當機立斷,撲過來抱住大腿誠摯道歉「媽媽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是我不小心」
就是個5歲孩子打破東西,而且她承認又道歉了我還能說什麼?
看著滿地碎片心痛至極,怒火無處宣洩,轉頭就罵39歲少爺「你為什麼要拿這盤子給她裝麵包?明明有塑膠盤你看不到嗎!」
冷靜後覺得自己像個惡毒後母,自己生的孩子太可愛,偏心是一定的,但我怎麼能對婆婆的孩子嫌惡得那麼明顯呢?
(結果今早少爺拿另一個我心愛瓷盤裝麵包給女兒了,罵他又何須後悔我還是太嫩了啊🚬)
下午少爺出門打疫苗,終於排到他了謝天謝地。
少爺是個惜皮又有疑病症的中年男子,只要咳嗽一聲打個噴嚏就神經兮兮,然後不停煩老頗。
「怎麼辦我覺得好像不太舒服」
「我覺得不太妙,我可能是中鏢了」
從去年至今他懷疑自己得COVID不下十次,之前篩檢不普及時還跑去自費照了肺部X光片,醫生說沒事很健康,他回家透光邊看X光片邊皺眉:
「我覺得這裡好像有一個小白點」
「老頗妳覺得呢?」
「醫生到底有沒有仔細看啊我要不要再去看另外一個醫生」
這樣疑神疑鬼一年半了,老實說他再不去打疫苗我就要打他了。
Anyway 他排到打AZ,一星期前就開始緊張碎念。
「要是我打了有後遺症怎麼辦?」
「我20歲時吃蝦過敏打針昏倒過,是不是很危險」
「聽說年輕人反應比較大,我應該會很不舒服吧」
先生你到底知道自己幾歲嗎?
出發前他跪在佛祖面前喃喃禱告,我白眼都不知道翻了幾翻不想理他,只有娘娘對他的焦慮表示非常關心。
「爸爸打針了嗎,我們打給他一下好不好?他會不會不舒服?」
少爺出門一小時後娘娘問我,冷血老頗這才被提醒了,哎呀我怎麼完全沒想到要關懷神經質的膽小男子?趕緊打電話。
「你怎麼樣,打針還好嗎?」
少爺有氣無力的說「現在還在觀察,打針好痛喔,我覺得頭皮有點緊不知道是不是副作用」
「沒事吧?我想你只是太緊張了」
忍不住又翻了個白眼,大男人打個針在那兒虛弱個什麼勁啊。
「爸爸加油喔」
娘娘在旁邊信心喊話。
「好喔我會加油」
是要加什麼油啊?冷血老頗直接略過這話題「我等等會煮一個ABC湯,一個蛋炒飯,炒一個青菜,你回家時去外帶一個蒸魚或肉回來就夠吃了」
「你記得選一道菜就夠了,不然吃不完」
基於以往不良紀錄,我非常仔細再吩咐一次少爺。
「好啦知道啦,不要那麼囉嗦」
在這樣細細叮嚀後我得到了什麼呢,我得到了少爺提回來的一整尾潮州蒸魚(用26cm盤子才裝得下),還有一盒咖喱花枝,一盒生炒大腸。
一個大人一個孩子,加一個胃口不太好的孕婦,總共四道菜一大鍋湯一個蛋炒飯,全部是大份的,小鳥胃一家6口也夠吃個酒足飯飽吧。
「我就突然想吃啊,為什麼不能買?」
頭皮緊又虛弱的中年男子突然中氣十足頂嘴。
「這麼多菜根本吃不完啊!你那麼喜歡吃外面那明天開始點外賣就好了,又熱又累的我煮那麼辛苦幹嘛!」
「妳為什麼要說這麼任性的話?」
少爺皺眉用馬景濤的眼神瞪我。
⋯⋯到底是誰任性啊!
(甩鍋鏟到他臉上)(我幻想的)
買就買吧吃不完就算了,但每到月底哀嚎伙食費很高的也是這位整天亂買東西亂點菜的中年男子,我真的快要精神分裂了啊🚬🚬🚬
以上又是日常家庭廢文一篇。
畢竟少爺不是李英宰我也不是韓智音,我們比較接近朴英奎和吳美善,年紀再大點就會變成院長和龍女了吧(看得懂的人妳透漏了年齡)
每天都在爭吵檢討然後再爭吵,沒什麼波瀾萬丈的劇情,只充滿了鬼打牆的雞毛蒜皮,吵來吵去什麼也沒改變沒解決又進入下一個輪迴,真實夫妻生活就是這麼回事(吧)
「戀愛時常懷疑對方愛不愛自己,
生孩子後常懷疑自己還愛不愛他。」
本日的婚姻感言送給妳們,祝大家都有個愉快週末喔(揮手)最後同齡層的讓我們來一起喊:順風順風順風耶!
圖片是倒在沙發上呼呼睡的中年男子,只有睡著時比較可愛,然後我沒有不愛他啦,只是有時真的想不起來,放我一個人清靜清靜愛情就會迴光返照了。
一個人~只要一個人~~(哼歌)
(肚子裡那位:媽媽妳不可能一個人的唷)
#Angrylababy的爸爸
#射手座夫君39y7m
#完全不能控制的奇葩男子
更多日常在IG👇🏻
https://instagram.com/angrylababy2018?igshid=1jxcj6fq9bipz
::::::::::::::::::
買好一點,喜歡一點,用久一點。
歡迎加入溫太俱樂部❤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ngrylababyshop/
🚸家裡蹲要玩什麼?Tot school homeschool ,孩子邊玩邊學各種玩具教具這裡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7095596893215/?ref=shar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0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dx0uftzlcq0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女兒牆 打針 在 巴打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0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dx0uftzlcq0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本港醫生長期短缺,政府提出修例,為非本地培訓的海外註冊港人醫生,開闢免試回港執業路徑。業界保護主義,一直是解決本地醫生不足的絆腳石,莫說引入海外醫生,外地名牌醫學院畢業的港人子弟,若要回流執業,亦困難重重,簡單如豁免海外專科醫生實習方案,在醫委會也鬧出連場風波。修例讓非本地培訓的港人醫生回流,社會討論多年,一直原地踏步,光說不練,蹉跎歲月。「專業自主」不能與社會利益對立、成為抵制改革的擋箭牌。
蘋果頭條
傑斯女兒CC終於上了飛機,到外地繼續學業。可以預見,仍然被還押在赤柱監獄的傑斯,未來這幾天眼淚肯定特別多。他寫信給家人朋友一再提及,失去自由的日子,思念最難捱。我寫文想安慰傑斯:當你想起你的獨生寶貝女兒,比起哭,你更應該笑。離港前數天,我問21歲剛剛港大畢業的CC怎麼形容她與爸爸傑斯的關係?她想也不用想就衝口而出:「朋友!」單單這兩個字,已經足以羨煞多少為人父母者,何況CC的答案充滿內涵:「佢似一個朋友多過似一個老竇!好多好秘密、好私人嘅嘢都可以同佢講,佢會好open咁同我傾,例如中學畢業我第一次拍拖,我就好想好想同佢講,終於同佢講咗,然後分享我嘅感受⋯⋯而佢真係可以同我保守秘密冇話畀媽咪知。」
東方正論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移民對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不僅因為香港本身是一個移民城市,更因為九七前已掀起過一輪波瀾壯闊的移民潮。九七後「馬照跑,舞照跳」,一度吸引港人回流,詎料好景不常,回歸將近24年,香港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愈變愈差,趕着出走的人絡繹於途,新一波移民潮愈演愈烈。哀莫大於心死,一個政府到底要無能到甚麼程度,市民對政治、經濟、民生到底要絕望到甚麼程度,才會對自己的家再無留戀?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清零」有望,本港昨新增一宗輸入個案,連續三日本地零確診。不過,上周六確診而感染源頭不明的四歲男童,多次覆檢均呈陰性或不屬確診個案,據了解,該男童入院後核酸檢測均為陰性,他的六名同住家人的抗體測試都是陰性,今日再做血清抗體測試,須要再做幾次抗體測試才可確定男童是否「假陽性」。若確認男童沒有確診,本港將近二十六日沒有不明源頭個案,有望成功「清零」。
經濟社評
本港新冠疫苗充足,惟接種偏慢,市民疑慮是一大障礙,但港府最新數據證明,沒發現任何死亡個案與打針有因果關係。全球已施打了超過15億劑新冠疫苗,倘有重大問題,在以色列、英國和美國等接種率高的國家及地區,亦肯定已無所遁形。港府如本報所提方向建議,今後將定期發放背景發病數據,惟望能令港人以科學為本,認定針劑安全無虞,及早打針防範變種病毒,為通關做好準備。
#AI #人工智能 #報紙 #社論 #明報 #蘋果 #東方 #星島 #經濟日報 #新聞 #每日新聞 #香港 #香港新聞 #epoch #times #hk #epochtimes #ntd #習近平 #爆料 #一國兩制 #林鄭 #直播 #香港直播 #香港人 #hk #hongkongnews #hklive #hongkong #隔離區 #新聞記者 #警員 #無可疑 #網友 #領事館 #中美關係 #中美冷戰
女兒牆 打針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裝精神病?得先看看你忍不忍得住這些!】
過去曾有九年時間分別在都會與鄉下的公立醫院精神科部門服務過,跟大家分享台灣精神科病人的某些疾病與治療現況。
前提:醫師的專業在於診斷評估與治療,專業領域不包括公義爭論與法律審判喔!
1.【思覺失調症的病有多嚴重?】
「醫生!我的腦漿被吸到枕頭裡面了!」他表情恐慌地說,雙腿顫抖,站在我面前看著自己雙腳,「你看!地上也有東西從我的腳在吸!」他快哭出來。
T大電機碩士因病休學,儀表堂堂還掛副眼鏡,住院多次,很配合吃藥打針,卻還是控制不住病情。這時是凌晨一點多,他痛苦很久,最後護理通知值班的我從被窩中趕到病房,評估要不要約束打針,至少稍微控制病情,不要讓他那麼痛苦。
處理一陣之後,看到病房大廳有一個病人在跪地膜拜。護理說:「她最近好多了,不再認為鄰床病友是魔鬼,也不再會打對方巴掌了。」
「鄰床病友也很無奈吧?上週常常被呼巴掌。鄰床病友有要求換房間嗎?」
「換房間?換到哪?沒有空床呀!」
我走向跪地膜拜的病人問:「還好嗎?拜好就去睡吧!明天還要電療呢!」
病人點點頭起身回房了,我到護理站翻閱她的病歷:患病超過十年,藥物療效差的特殊案例,執行腦部通電治療超過500次!勉強將症狀控制住。
2.【住院環境是怎麼樣?】
「醫師,你都來了,要不要順便去看看單獨隔離保護室裡頭的發燒病人?」
場景換到鄉下的醫院精神科病房。
保護室已盡力維持整潔,異味不重。但因為是過時的設計,所以看起來是這樣的:
沒有對外窗。牆面、天花板、地板都是黑色。門不能自由打開,門上有一塊玻璃觀察窗。
只能透過對講機呼叫護理站,如果護理人員照顧其他30名病患者吃喝拉撒發藥發便當找電視遙控器忙碌之餘還有辦法分神接對講機的話,你可以要求空調調高一度。
沒有桌椅馬桶,只有一張薄薄的床墊。地上放著一個塑膠便盆,自己要小心不要打翻。
馬桶廁所在保護室外的走廊,走廊外還有一道門,然後才是大廳。
你要用馬桶可以,護理用兩道鑰匙分別打開外門、保護室門、帶你去廁所,等你用好,再回頭把鑰匙一一鎖上。
50歲的患者因為發燒吊著點滴,躺在地上床墊,點滴瓶高高地掛在架上。
注意到了沒?這不符合安全規定!因為有長長的點滴管,應該要防範病人吊脖子不是嗎?
那好,我們推一張床進來,掛上點滴架,然後把病人四肢牢牢綁在床欄上,點滴吊三天,就要綁三天,關三天,是這樣吧?
3.【精神病患有沒有自由?】
「醫生,這個病人要關保護室多久?」開會時護理詢問另一個病人。
「他精神那麼混亂,又有暴力傾向,打針約束都不一定壓得下來,放出來大家不安心吧?」
「可是他整整三個晚上都在大叫、在床上扭來扭去、又一直尿濕床單,很難用耶!」
「不是有包尿布了嗎?昨天也有調藥了呀!」
「醫生你想想辦法,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護理說。
「好吧,我明天跟家屬談談,看要不要換藥,但換藥之後每個禮拜要抽血,還有潛在風險,而且用過最後一線藥就回不去了。但畢竟他也住院住了3年,病情反覆。生病20年,家人都累了。就用吧!」
「醫生,我還要住多久?」另一個瘦小的女病人,趴在護理站前的窗口前低聲問我。她平常會幫年老患者吹風機用乾頭髮,替鄰桌病人拿便當,沒出什麼大問題,日子一如往常平靜。
「你住多久啦?」
「十年。」
我翻翻病歷:原來自從她掐著女兒的脖子,被送進醫院,到現在已經十年啦...
「我這個病會不會好?」她又問。
「將來若有更好的藥發明,你應該會比現在更好,對吧?」我心虛地應著。
—
先寫到這邊。
摘錄精神醫學會網站文章資料:
「依據100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顯示,台灣有113,183人診斷為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佔全台灣人口比為0.4%。以此對照全球統計之精神分裂症終生盛行率為1%來說;我們推測仍有一半以上罹患精神分裂症者,未有接受醫療之行為出現。」
根據統計,推測全台應有23萬思覺失調症患者,而思覺失調症屬於精神科裡的重症診斷。
反之,不是每位患者的嚴重度都相同。基於人性本善,大多數患者也都如同你我般善良,只是他們生病了。
是的,百分之一的機率。
因此,不分你我他,到了二十幾歲,有百分之一的人在沒有任何徵兆之下,可能會發生這種疾病。
是的,「百分之一」。在我過去七年醫學院生涯中短暫觀察,前頭的學長姊跟後頭的學弟妹,每屆醫學生都有不只一位在漫長的求學過程中無端發病,然後被診斷,因病影響學習,掙扎地希望順利畢業,然後...沒有然後。
漫長的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也承擔巨大壓力。慢性病房每人每日700元的住院費要支付:病房費+藥費+治療費+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的薪水,結果就是連病房修繕都不足以支付。
是「賠錢貨」嗎?最後只有公立醫院勉強維持精神科急慢性病房。只有公立醫院的精神科醫師繼續在這泥沼中奮戰,然後絕大部分耗盡力氣後,轉換跑道,另找一個較有希望的領域安身立命。
問題:民眾能做些什麼呢?答案:盡可能地,多些理解。
不需急著贊成、支持或著反對,而是試著開始「理解現況」。開始理解,是試圖改變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也許我們就可以一起繼續走下去,讓整體越來越好。
女兒牆 打針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0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dx0uftzlcq0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本港醫生長期短缺,政府提出修例,為非本地培訓的海外註冊港人醫生,開闢免試回港執業路徑。業界保護主義,一直是解決本地醫生不足的絆腳石,莫說引入海外醫生,外地名牌醫學院畢業的港人子弟,若要回流執業,亦困難重重,簡單如豁免海外專科醫生實習方案,在醫委會也鬧出連場風波。修例讓非本地培訓的港人醫生回流,社會討論多年,一直原地踏步,光說不練,蹉跎歲月。「專業自主」不能與社會利益對立、成為抵制改革的擋箭牌。
蘋果頭條
傑斯女兒CC終於上了飛機,到外地繼續學業。可以預見,仍然被還押在赤柱監獄的傑斯,未來這幾天眼淚肯定特別多。他寫信給家人朋友一再提及,失去自由的日子,思念最難捱。我寫文想安慰傑斯:當你想起你的獨生寶貝女兒,比起哭,你更應該笑。離港前數天,我問21歲剛剛港大畢業的CC怎麼形容她與爸爸傑斯的關係?她想也不用想就衝口而出:「朋友!」單單這兩個字,已經足以羨煞多少為人父母者,何況CC的答案充滿內涵:「佢似一個朋友多過似一個老竇!好多好秘密、好私人嘅嘢都可以同佢講,佢會好open咁同我傾,例如中學畢業我第一次拍拖,我就好想好想同佢講,終於同佢講咗,然後分享我嘅感受⋯⋯而佢真係可以同我保守秘密冇話畀媽咪知。」
東方正論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移民對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不僅因為香港本身是一個移民城市,更因為九七前已掀起過一輪波瀾壯闊的移民潮。九七後「馬照跑,舞照跳」,一度吸引港人回流,詎料好景不常,回歸將近24年,香港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愈變愈差,趕着出走的人絡繹於途,新一波移民潮愈演愈烈。哀莫大於心死,一個政府到底要無能到甚麼程度,市民對政治、經濟、民生到底要絕望到甚麼程度,才會對自己的家再無留戀?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清零」有望,本港昨新增一宗輸入個案,連續三日本地零確診。不過,上周六確診而感染源頭不明的四歲男童,多次覆檢均呈陰性或不屬確診個案,據了解,該男童入院後核酸檢測均為陰性,他的六名同住家人的抗體測試都是陰性,今日再做血清抗體測試,須要再做幾次抗體測試才可確定男童是否「假陽性」。若確認男童沒有確診,本港將近二十六日沒有不明源頭個案,有望成功「清零」。
經濟社評
本港新冠疫苗充足,惟接種偏慢,市民疑慮是一大障礙,但港府最新數據證明,沒發現任何死亡個案與打針有因果關係。全球已施打了超過15億劑新冠疫苗,倘有重大問題,在以色列、英國和美國等接種率高的國家及地區,亦肯定已無所遁形。港府如本報所提方向建議,今後將定期發放背景發病數據,惟望能令港人以科學為本,認定針劑安全無虞,及早打針防範變種病毒,為通關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