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老師前往銘珍食品
拜訪遠見雜誌評鑒台灣百大經理人之一的林文炳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比常人更多的歷練
學溝通:銘珍食品廠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文炳
報導時間:2009-09-30
報導簡述
由於父親猝逝,林文炳年僅24歲時,就被迫扛下接班重擔。面對動輒幾十年資歷的老師傅,個性不善表達,沒有歷練又缺乏自信的林文炳,連差遣員工都不敢,只能每天悶頭跑業務,卻又被客戶指著鼻子當面大罵。瀕臨崩潰的林文炳,從卡內基克服憂慮的「魔術方程式」中走出陰影,重新建立自信、學習溝通,成功地傳承技藝、勇於創新,重振業績。
深入報導~[以下是文炳的口述剪輯而成的報導]
我是在2007年,經由客戶的介紹,半推半就地參加「戴爾‧卡內基班」。而且,課程才進行半小時後,我就想「閃人」了!
我印象中的「教室」,是老師在台上講話,學生在底下埋頭苦抄筆記。但是,在卡內基的課堂上,卻是所有的人排排坐,針對主題來發言,除了要跟左右的同學交換意見,還得上台 分享心得,對當時個性怕生、缺乏自信的我而言,是個很大的挑戰。
不善溝通,接班重擔備感壓力。
我家族經營的食品廠,創立於1892年,是台灣歷史最久的豆沙餡製造廠。10年前,剛退伍就回家裡幫忙,當時所有事業都是由父親打理。不料,才沒過多久,尚值壯年的父親竟突然病逝,公司頓時群龍無首,母親也因此罹患憂鬱症。我不得已之下,年僅24歲的我,接下了這家百年老店的總經理職務。我沒有絲毫喜悅,反而備感驚慌。公司裡的員工、老師傅都跟了我父親幾十年,許多人的工作資歷甚至比我年紀還大。表面上看來,他們似乎還算服從我的領導,但是我很清楚,其實他們都在背後質疑我的能力。完全沒有社會歷練的我,別說是授權了,就連差遣或命令底下的員工都不敢。
再加上我天生表達能力不好,不善於交談,有意見也不敢說,只懂得悶著頭做事,於是便把所有業務工作都攬在自己身上。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處去拜訪客戶,拚命地想維繫住父親多年來建立起的人脈。
不過,我的辛苦卻沒得到其他人的肯定。有次在一場飯局上,合作多年的客戶藉著酒意,直接指著我的鼻子罵說:「你永遠比不上你父親!」聽到這句話,我徹底地崩潰了,覺得自己所有的努力全是一場空。
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找回自信
雖然卡內基的訓練方式一度讓我想逃避,不過想到我面臨這些問題,就覺得必須徹底改變自己,因此還是堅持到底,將課程上完;事後證明,自己的堅持是值得的。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在《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書中指出,「你必須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第11條原則)這句話,讓我恍然大悟:原來當時的我,根本走不出強人父親的陰影,更無法接受他驟然辭世、把家業留給我的事實。面臨低潮時,我非但不懂得正面思考,還會過度鑽牛角尖、拚命往壞處想。
另外,卡內基也有一套克服憂慮的「魔術方程式」非常有效,其內容分成3步驟,分別是:問自己最壞的情況是什麼?接受最壞的狀況,並且設法改善狀況。
循著這些步驟,我才發現,「事情其實沒我想得那麼糟糕!」藉由卡內基的訓練,我知道自己還有許多優點和潛力沒有發揮。建立自信後,我定下心來思考眼前的問題,設法從中找出解決之道。於是,我開始學習與員工溝通,還將卡內基原則應用在激發員工創意及主動解決問題上。
讓員工自己找問題、解決問題
公司裡有幾位現場作業人員,本來讓我很頭痛。他們遇到問題時,不是欲蓋彌彰(怕被主管罵),就是視而不見(反正不關他們的事),等到客戶抱怨產品品質不好,才又趕忙辯稱:「其實我早就知道這個問題了。」甚至,乾脆將所有責任推卸給其他部門的同仁。
有次在召開「如何降低客訴」的會議上,我的特助(也上過戴爾‧卡內基班)提出了「自主檢查白板制度」,我們訂做了兩個大白板,放在公司最明顯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針對自己在工作崗位上看到的問題寫出來,並藉此改善產品品質。
這個制度的靈感來源,正是受到《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的啟發:「讓員工可以自己找出問題,自己做系統性的分析思考,自己解決問題,並且對產品的品質更有責任感。」
然而,這套制度一開始執行時,成效不彰,沒什麼人願意把看到的問題寫在白板上。於是,我們又結合獎勵措施,各部門只要發現並解決1個問題,公司就發300元獎金。結果才推行第一個月,某部門就因為找出了18個問題,而得到5400元的獎勵。
見賢思齊之下,其他部門也從善如流,因而漸漸在公司內形成了一股「沒事就在找問題」的風氣。而在現場作業人員和品管人員的同心協力之下,我們終於解決了工廠內許多足以造成重大品質缺失的問題。
老師傅感受尊重與成就,願傳承技藝
「自主檢查白板制度」非常成功,改善了長久以來的品質問題。累積成功經驗後,我的自信又進一步增強,在管理上也開始更得心應手。家族事業要能永續經營,關鍵就在於技藝的傳承;而在糕餅業,最仰賴的就是老師傅的經驗跟手感。
不過,有些老師傅為了不讓自己的技術外傳,難免會留一手。為此,我召集品管、研發人員組成「核心技術小組」,在公司內部創辦「銘珍大學」,稱老師傅們為「教授」。「核心技術小組」的每個人輪流進工廠向師傅學習,並且將學習得來的經驗,撰寫成完整的SOP(標準作業程序)。
這麼做的結果,不但老師傅覺得受到尊重、有成就感,公司也得以將累積在老師傅身上的珍貴技藝,傳承給資歷較淺的工作者,達到培育人才的目的。
2007年3月,銘珍食品成為全國第一家獲得ISO 22000與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雙認證的豆沙餡工廠。在同業削價競爭的環境中,我們以客製化的服務,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平均成交價格約為同業的2.5倍,客製化的策略使我們業績比以往成長20%。
其實,卡內基不太會明確地教你如何創新或管理員工,追根究柢,我就是因為更有自信、更喜歡自己、更了解人生的目標,才讓我勇於創新、放手授權。
然而,自信並不會因為你看了書、聽了演講就隨之增強。想培養自信,你一定要克服恐懼,趕走軟弱、悲觀的念頭,讓勇敢面對問題的毅力與決心,在心中慢慢萌芽、茁壯。
文章:遠見雜誌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18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BYXv4sQbUB4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如何停止憂慮」的推薦目錄:
如何停止憂慮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Disney必須想辦法讓自己再度
變得有所謂,用不同以往的新方
式站回到觀眾的眼前」
——學者Carmen Higginbotham
───────────────
顯然我們都高興得太早,隨著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疫情衝出新高,整個世界的電影和各種現場娛樂產業都將需要更多時間從休克中恢復......
2020迪士尼之夏
 ̄ ̄ ̄ ̄ ̄ ̄ ̄ ̄
今年暑假已經註定成為好萊塢最難忘的夏天。
Disney的《Mulan 花木蘭》和Warner的《Tenet 天能》已經先後撤退到7月底8月初。原本橫跨三、四個月的暑假檔已經騰空了近三分之二,然而美國疫情因為過早重啟而加速惡化,誰也沒把握剩下的三分之一暑假檔是否真的會發生。會不會到時候《花木蘭》和《天能》又在臨上映前宣佈延期?
大家都很好奇的問題是這些臨時取消上映、延後檔期,片廠到底得付出多少代價?
Variety說片廠高層私下估算:一部電影如果在上映前兩三週前才無預警取消上映,損失會高達500萬美元。而上映前兩週是各種行銷廣告投入的高峰期,延檔會使這些製作完成的素材和已經投放的廣告付諸流水。不過最近延檔的《天能》和《花木蘭》距離上映都還有一個多月,因此實際行銷損失可能僅在20萬~40萬美元之間。加上疫情爆發以來片廠對於行銷投入都變得非常謹慎,廣告支出異常節制。這對本來就是家喻戶曉題材的《花木蘭》應該不構成問題,但對於完全原創的《天能》風險就會高許多,Warner只能仰仗Nolan教信徒有多虔誠。
橫跨電影、電視、主題樂園、劇場演出、運動轉播等等多個事業體的Disney原本會佔滿每一個美國人行事曆上的全年重要娛樂事件。但這些娛樂事件目前通通因為疫情而停止供給,連不需要現場觀眾的電視也因為防疫關係無法復工拍攝。Disney手上只剩下趕在疫情幾個月前的上市的串流服務Disney+靠著庫存的節目內容繼續成長。
於是Disney+的新節目上架取代了原本暑假檔的各種重大娛樂事件(比如漫威電影上映),而成為這個夏天真正的重頭戲。
6月19日一家法國媒體發現Disney秘而不宣地取消了Disney+免費的試用期機制。Disney這麼做的理由完全是為了7月3日音樂劇《Hamilton 漢米爾頓》的上架鋪路。
雖然Disney+才半年就成功擄獲5450萬訂戶,但仍然遠遠落後真正的串流王者Netflix的1.8億訂戶。自《The Mandalorian曼達洛人》之後就後繼無力、面臨嚴重內容荒的Disney+,終於在原本是暑假檔最重要的國慶檔期展開另一波訂戶衝刺——開台以來最重量級的節目《漢米爾頓》和《Frozen 2 冰雪奇緣》正式上架。前者原本要在電影院上映但已經取消,後者則比原定時程提早兩週上串流。這些串流節目正在代替漫威撐起這個夏天的娛樂市場。
然而華盛頓郵報認為Disney還有比暑假檔更值得煩惱的事。這家娛樂集團旗下幾乎每一個部門都仰賴「現場事件」,隨著美國疫情回溫,今年內恐怕電影院、主題樂園、ESPN所轉播的許多運動賽事都很難全面恢復運轉,「Disney必須想辦法讓自己再度變得有所謂,用不同以往的新方式站回到觀眾的眼前」一名專門研究Disney和大眾文化的學者Carmen Higginbotham說。
也有人提議在眼前連開工拍攝都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除了想盡辦法填滿Disney+的內容或是繼續賣經典舊片的鄉愁情感之外,Disney或許應該開始投資一些不以「現場事件」為必要的內容(比如VR體驗)。
如果疫情一年復一年回來報導,Disney必須非常非常努力才有辦法重新回到所有人的娛樂行事曆上。
劇場產業休克中
 ̄ ̄ ̄ ̄ ̄ ̄ ̄
台灣人應該珍惜的是我們可能是全世界極少數還有現場戲劇表演可以看的觀眾。Broadway League百老匯聯盟日前才宣佈直到2021年1月3日前百老匯的所有演出都不會恢復。
劇場產業的本週的重磅消息則是疫情的重度受災戶Cirque du Soleil太陽馬戲團正式向魁北克法院提出破產申請,準備開始進行債務重整。
太陽馬戲團在疫情之前原本就已經有近10億美元的負債,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更使他們陷入好幾個月完全零收入的狀態,直到杭州的《The Land of Fantasy 綺幻之境》在六月初恢復演出。太陽馬戲團預計將資遣3500名員工,並在魁北克投資局的2億美元融資和私人股權公司的資金協助下展開債務重整。雖然有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私人資金投入,但魁北克政府在融資條件要求未來經營者必須繼續把總部設在加拿大。太陽馬戲團在聲明中強調他們「一定會回來,而且會比以前更加發光發亮。」
另一方面一群藝術家和設計師這個週末發起一個行動「#scenechange 計畫」,在英國和愛爾蘭多個劇院完成藝術裝置,用寫有“Missing Live Theatre”標語的粉紅色警戒線膠帶包裹住劇院,藉以喚起英國社會關注劇場產業面臨的空前危機。
英國政府從這個週末開始開放各地的劇院開門營業,但仍不准舉辦現場演出,所以場館暫時只能開門賣東西、辦辦推廣活動或是放映電影來勉強維持一切正常的假象。英國國家劇院這兩天就通知400名前後台職員被裁員,將只能領薪水到八月底。
英國BECTU廣播娛樂電影和劇院聯盟向英國政府發出警告,整個劇場產業正在面臨裁減3000個工作機會的海嘯級災難,以及難以數計的自由接案的劇場工作者收入全無的空前危機。休克中的劇場產業急須英國政府介入。
電影院的幽黯未來
 ̄ ̄ ̄ ̄ ̄ ̄ ̄ ̄
另外一個文化娛樂場域——電影院的處境也沒有多樂觀。
美國疫情回溫之後,各連鎖電影院品牌相繼配合《天能》和《花木蘭》而延後重啟營業的時程,包含加州在內多個州也先後宣佈電影院不得開門營業。影響所及小型連鎖品牌知名的Alamo Drafthouse也開始大規模裁員,來想辦法讓公司撐到地球恢復運轉的那一天。
有趣的是,華爾街日報發現三家股票上市的美國大型連鎖電影院AMC Entertainment 、Cineworld和Cinemark 過去一個月股價平均下跌了23%,相比之下同樣在零收入狀態的主題樂園業者股價只跌了16%,而曾經載著滿船確診遊客的遊輪業者股價甚至只跌了6%。
華爾街日報推測原因:雖然看90分鐘電影的健康風險遠小於在遊輪上共處7天7夜,但電影院業的不利之處是他們被當成第一波經濟重啟的關注標的,比多數行業都更早被推入鍋裡試水溫。另外一個不利之處是:主題樂園或遊輪都可以自己咬牙重新開張,唯獨電影院必須仰賴別人家的「電影」成為自己的核心產品。片廠接連大動作撤走電影,電影院的股價除了跳水也沒別條路可走。
本週另外一個驚奇是:當我們都把焦點放在Netflix、Amazon、Apple等科技平台如何利用電影院停業的機會成為重要內容供應者時,曾經是DVD最大通路的購物中心Walmart突然跌破眾人眼鏡地宣佈進軍電影放映業。
Walmart在Twitter上宣佈從八月開始會有多家分店利用既有的停車場設施進行改裝,以汽車電影院的型態與電影愛好者見面。該公司透露的資訊非常有限,只說選片上會和經驗豐富的Tribeca合作。在美國電影院重啟臨時喊咖的時刻,這個快速反應的策略很有可能使Walamrt突然搖身一變成為全美最大電影放映通路,甚至還可以扮演同樣非常稀缺的演唱會場地角色。
即便八月美國電影院順利恢復營業,汽車電影院估計仍有機會在防疫的緊張氣氛中繼續扮演傳統電影院的社交距離替代方案好一陣子。
如何停止憂慮並愛上串流
 ̄ ̄ ̄ ̄ ̄ ̄ ̄ ̄ ̄ ̄ ̄
串流仍然是這波疫情最大的獲利者。
WarnerMedia最近開始清理戰場,積極處理HBO Max上市之後的串流品牌混淆問題。日前已經在美國下架(提供給有線電視訂戶線上收看節目的)HBO Go服務,只留下(美國市場獨有、可以單獨訂閱、不必綁有線電視的)HBO Now。接著本週WarnerMedia再度宣佈包含台灣在內多個市場的HBO Go不再強制綁定有限電視,讓非有線電視訂戶可以以150元台幣的價格在APP內直接訂購,等於讓HBO Go兼有了HBO Now的服務機能。
因為HBO節目受到有線電視系統合約的束縛,短期內HBO Max在國際市場上的擴張速度會比Disney+或Netflix慢很多。本週開始提供單獨訂閱的HBO Go顯然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扮演HBO Max的高CP值替代品角色。等到未來HBO Max正式在台灣推出,預期也會直接吸納HBO Go既有訂戶,降低市場推廣門檻。
串流正在快速取代電影院的角色,但不論創作者或是關ㄓㄨㄥ仍然會有一點點焦慮。
好萊塢名編劇Charlie Kaufman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談及他即將在Netflix上架的新作《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是改編自小說而非原創時,話鋒一轉開始抱怨原創題材在好萊塢已經不如過往容易開拍:
「在我事業的早期,我可以愛玩什麼實驗就玩什麼實驗,但整個行業在那之後已經劇烈改變,而且大約就從2008年開始——那時候片廠開始停止拍攝電影而不斷生產大片。這就是為什麼像Netflix這樣的平台會吸引很多創作者,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別的地方可以拍電影了。所以每次聽到誰說是Netflix殺了電影是我總是非常火大,因為真兇是電影殺了電影,是片廠殺了電影。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衛報的電影主編Catherine Shoard則預測接下來電影工業會崩潰,但新的電影形式會開始百花齊放。
雖然英國電影院這個週末重啟,但重重的限制和風險意味著電影院的商業機制終究會慢慢瓦解。通路的不確定因素也會使高成本和題材高風險的電影再也不會被片廠按綠燈開拍。
作者認為雖然電影院瓦解,電影藝術並不必然瓦解,反而會因為大工業機制的崩潰,進入創意形式的百花齊放時代。不一定要在電影院放映,不一定要是兩個小時,不一定要是買一張票看一部(比如訂閱制或是小額贊助)......打破種種形式束縛之後,也能讓更多過去被工業系統排除在外的創作者得到機會。雖然電影/電影院的最後一夜可能令人感傷,但明天過後仍有令人興奮的新玩意兒可以期待。
所以也許是時候停止憂慮,並愛上末日之後隨之萌生的各種新玩意兒。
|新聞出處|
6/29~7/5一週大事
Cirque Du Soleil Files For Bankruptcy Protection, Vows To Return “Brighter Than Ever”(https://bit.ly/3g8Nx8G)
After coronavirus, cinema may never be the same again (https://bit.ly/31sx1fx)
Movie Theaters Get a Painful Extended Intermission https://on.wsj.com/2ZtFoEX)
不用綁有線電視!HBO GO全面開放台灣用戶直接訂閱(https://bit.ly/31x7i5F)
Walmart’s movie plan will transform parking lots into drive-in theaters(https://bit.ly/2ZBUtom)
Studios Keep Delaying Movies. What’s the Cost? https://bit.ly/2C0C6kD)
How to watch Hamilton for free on Disney Plus: You can’t, and here’s why (https://bit.ly/3eZ49Q1)
Arts union slams UK government for 'cultural vandalism' amid theatre crisis(https://bit.ly/2Bt30ls)
Designers to wrap empty UK theatres with message of hope(https://bit.ly/2Z0CoBe)
Charlie Kaufman Says Old Hollywood, Not Netflix, Killed Movies(https://on.wsj.com/3iv6fJB)
How Disney could be facing a lot more than a lost summer(https://bit.ly/2D6JStL)
如何停止憂慮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瘟疫當前,我如何停止憂慮並愛上網路音樂】
#葉郎電影徵信社 #可是好像沒有談電影
這幾天出現苦中作樂的網路迷因問說下列何者真正帶領企業走向數位轉型?答案:A ) CEO B ) CTO C ) COVID-19
COVID-19疫情已將地球一刀兩斷割裂成為兩個世界:其中一半是已經過了數位轉型這個關卡的產業正在努力供給大家居家防疫所需,另一半是未經數位轉型關卡的產業則只能想辦法保命活過這場核彈般的撞擊。
所有行業中,流行音樂產業的從業人員或許對上面那個笑話體會最深。他們花了整整20年才走出網際網路的恐怖震撼,如今突然發現這20年的修煉似乎都在為今天這一刻做準備。雖然整個產業還有另外一隻腳仍踩在傳統的現場體驗商業模式因而同樣必須努力保命,然而疫情不只刺激了音樂消費者的行為改變,也在刺激音樂工作者在史無前例的挑戰中拼命創新、拼命變換音樂體驗的面貌。
因為骨子裡的網路基因,音樂串流產業就像打了疫苗一樣幾乎沒有受到疫情影響:
根據Nielsen Music/MRC的統計,3月26日當週美國音樂串流的播放次數和上週相比只些微下滑了0.5%(可能是通勤減少和商店餐廳聽業所致),和去年同期相比則還增加了14.2%。相較之下,包含數位下載和各種實體唱片媒介的專輯銷量雪崩式地下降了75%,甚至被認為可能是從1960年代專輯取代單曲成為唱片業的首頁商業模式以來的最低點。Spotify因此在這波股災中異常抗跌。
事實上Spotify正在幫助唱片公司的獲利邁向新的高峰。根據RIAA美國唱片業協會的統計,2019年唱片收入上升了13%,是2006年以來最高點,其中占比最高的是付費訂閱制串流服務,如果再加上免費廣告制串流服務合計佔了整個唱片收入的79%之多。三大唱片公司中已經私有化的環球唱片和華納唱片因此就在疫情發生不久前分別宣布推動IPO,準備將高漲的串流行情一口氣變現。在此同時,串流也在用穩定的版權收入庇護唱片產業度過這波危機。如果COVID-19發生在完全仰賴CD收入的十年前或二十年前,唱片業說不定會因此滅絕。
串流經濟甚至衍生出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單曲經濟:Spotify之外另一家股價異常抗跌的是一支名為Hipgnosis的基金(3月25日甚至還漲回疫情發生前的高點),他們募集了8億美金到處向詞曲創作者收購排行榜冠軍單曲,理由是這些單曲中長期串流收入實在太過穩定,即使分配給詞曲創作者的比例很低,對投資人來說依然可以像石油或是黃金一樣當成投資標的。
面對陌生科技的襲來,每個人在一開始都很難避免成為盧德運動的紡織工人,焦急地想要砸掉紡織機以免自己淪落失業的境地。1920年代廣播電台剛剛興起的時候,年輕氣盛的唱片公司也曾氣急敗壞地試圖抵制電台,要讓他們沒歌可以播。他們的理由是:如果到處都聽得到免費的歌,誰還來買我的唱片。巧合的是這場和電台的對抗和網際網路那場仗一樣花了大約20年,唱片業才終於拋棄擔憂,找到和他們共存共榮的方法——授權條款。
因此我們或許可以體諒連目光遠大的Steven Jobs都曾對串流的「吃到飽」模式嗤之以鼻。他當年認為這世界上才沒有消費者想要「租」音樂,因為和看電視電影節目不一樣,大家都會想要永久「擁有」音樂並反覆聆聽1000次。
他錯了。比起永久擁有,消費者很愛在這個巨大的音樂池子裡自在游泳的片刻體驗。最終串流只花了10年就勝過Jobs一手打造的數位下載市場產值。Apple則在Jobs過世後,摸摸鼻子在2015年推出自家串流服務Apple Music,並在去年正式收掉曾經獨領風騷的數位下載平台iTunes。
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主席Edgar Berger在Apple Music推出的同一年就大膽蓋棺論定,總結音樂產業趨勢說:我們已經正式從「擁有音樂」轉向「體驗音樂」的商業模式。「看來這就是我們(行業)的終點站了」他說。這個說法當然太過自信,串流肯定會陪我們很久,但我們有生之年絕對會再見到新的商業模式平地而起。倒是如果沒有串流這個保命符,遇上今年疫情的唱片業恐怕真要抵達「終點站」說掰掰。
唱片產業的大勢已定,COVID-19疫情基本上撼動不了音樂產業這列火車已經確定的大方向,只會縮短終點站的到站時間。消費者經濟拮据的時機,「擁有音樂」原本就不是個好主意。CD這個商業模式將會加速衰亡的腳步,讓整體唱片業的收入更向串流傾斜,直到串流像怪物一樣吃掉一切為止。
CD之外,黑膠唱片同時還要面對生產所需的金屬母盤和母板漆料的斷貨(因為年初加州工廠大火所致)的問題。但黑膠的銷量已經連續14年成長,並且一直都是收入成長最快的部門,考量目標市場消費者的特殊忠誠度,黑膠活下來並繼續維持成長的機會可能高過CD非常多。
然後串流也並非真正金剛護體百毒不侵。美國過去兩週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累計已經超過千萬人,意味著疫情過後迎面而來的經濟衰退大概連Spotify等串流平台都躲不過。小一點的串流品牌因此很可能會在經濟衰退、用戶退訂的情況下被市場淘汰,剩下Spotify(以及家大業大的Apple、Google、Amazon等集團旗下的串流服務)活下來,並進一步替Spotify vs CD的史詩戰役寫下最後結局。
現在輪到演場會產業迎接撞擊並學會適應了......
下文還有疫情過後演唱會產業將走向什麼樣的未來,全文刊載於付費訂閱媒體端傳媒,請賞文字工一口飯吃。全文由此去:
https://bit.ly/2x923N1
如何停止憂慮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18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BYXv4sQbUB4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社評
疫下香港經濟深度衰退,第三波疫情仍待克服,下半年經濟未許樂觀。政府兩輪抗疫基金,雖然有助紓緩中小企成本壓力,然而部分行業生意持續慘淡,愈來愈多商戶捱不下去,情况令人擔憂。百業凋敝不能不救,失業嚴重不能不幫,政府不能一下子「拔喉」停止「吊鹽水」,與此同時,當局亦要確保財政穩健。全球疫情未見盡頭,疫苗未知何時面世,若要救經濟保就業,必須找出一套高效控疫方法,讓經濟活動可以持續重開,單靠政府銀彈救濟,只能治標不治本。疫下政府收入銳減,財政儲備急降三成,若繼續以現時速度「燒錢」,就算有近萬億元儲備,亦撐不了多久。
蘋果頭條
隨着中共推出「港版國安法」,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兼制裁中港官員,總裁特朗普最新打擊目標為本港金融中心地位,最極端情況下,市場憂慮香港會被踢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禁止港銀進行美元清算,此舉相當於港美貿易全斷,屆時中資、港資、美資面臨「攬炒」局面。特朗普近月就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屢次發表強硬態度,本月初批評香港將不會再是成功的交易所,美國將會取回有關業務,上周更指香港市場會「Go to hell」(玩完),讓人疑惑「金融武器化」是否真的會成真。
東方正論
民以食為天,可惜廢官抗疫失職,香港人難有安樂茶飯食。晚市禁堂食令轉眼一個月,中間甚至擴大至全日,導致民情洶湧,一張張打工仔踎街食飯相醜出國際,所以兩日內即彈弓手縮回。無論如何,禁晚市堂食令已經足夠令市民困擾,食肆叫苦連天,港府卻看來無意取消禁令,昨日早上雖然一度放風稱將會放寬,卻在下午臨門退縮,宣布和其他禁令都延長多一周。政府數小時內前後態度不一,據聞是因為多位醫生及專家反對放寬禁令,稱會令到抗疫前功盡棄,當局沒有周詳考慮,一聽權威之言當堂腳軟。晚市禁堂食令引來爭議,並非一兩日的事,坊間主要質疑,為何指定要六時後,並非六時半或七時後,難道病毒懂看時鐘,又或者是像貓頭鷹,晝伏夜出,早上午間不會活躍?這個措施邏輯究竟何在?
星島社論
政府決定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人大常委會通過全部議員延任一年,包括參選被DQ的四人。中央此舉可謂「高招」,旋即令反對派陷入進退兩難困局,如果留低,便與反對推遲選舉的原則相違,但若杯葛,則失去權位與豐厚收入,故為此傷透腦筋。泛民昨天召開近三小時閉門會議,會後發表聲明指,大多數議員傾向留守,可見「主留」已是「主流」,總辭不再成氣候。一如既往,泛民「主留派」拋出種種振振有詞的理由解釋,但功利主義考慮委實太明顯,其一直佔據的道德高地恐會失去,而與抗爭派的分裂也會加劇,未來處境將甚困難。
經濟社評
昨日早上有多個消息來源,指港府準備恢復食肆晚市堂食,但據悉最後因醫療界專家反對而急煞停。當局試圖在控疫和撑經濟間取得平衡,希望早些逐步恢復經濟活動,以助小商販捱過目前困局,應是無可厚非,不過也有很強烈意見指,當前疫情只是稍緩,過早放寬措施恐令疫情有反撲風險,當局宜先從嚴控疫,做好全民檢測找出隱形病人,更應精準支援最受影響行業人士。因應飲食業困境,港府與業界商討後,原本計劃昨天宣布放寬限制,讓食肆在晚上6時恢復堂食至9時,每桌維持只可坐兩人,既解決市民晚上沒地方開餐問題,亦增加食肆生意2至3成,俾令業界願意繼續撑下去。消息傳出後,在多名專家齊聲反對下,政府急轉軚。
如何停止憂慮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美中貿易戰其實才剛開打:一場沒有贏家的霸權競爭,改變全球經貿版圖、台灣產業布局的經濟大戰」介紹
訪問作者:高長
內容簡介:
全球新競爭時代來臨!
美中兩強爭奪的不只是貿易戰、地緣政治,
更是未來科技主導權的霸權之爭。
修昔底德陷阱能夠避免?這場戰局範圍多大?將持續多久?誰會是贏家?
美中貿易爭端已演變成科技戰,甚至是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的角力,未來兩國在高科技、人工智慧等行業下世代領域對抗,競奪主導權的格局不會改變,貿易摩擦也不會停止,
唯有盡早研擬可面對變局中、長期策略,以規避可能的風險!
──多年研究兩岸經濟、前國安會副祕書長高長教授,從背景、演進、衝擊、未來希望、台灣的因應對策,提供最完整的紀錄、系統分析及精闢的未來預測。
◤川普高掛「讓美國再度偉大」,習近平高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世界兩強火車對撞已難免,大國博弈更是難停。表面上看,是美國對中國不信守加入WTO承諾,未充分踐行市場準則,在知識產權保護不利,政府又補貼國企,造成不公,但骨子裡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有深深的憂慮,希望藉貿易戰,逼迫外國企業撤離中國。
◤川普執政後的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定位已經從過去的「戰略夥伴」,轉變為「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對美國的霸權地位已構成挑戰,其科技能耐更已影響美國國家未來安全。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直接或間接都將殃及台灣。尤其是通訊、資訊電腦相關產業,生產蘋果、惠普、戴爾的台商衝擊尤大。
◤中國大陸的非關稅壁壘問題「潛規則」,美國企業抱怨必須與中方合資才能發證,政府採購不夠對外國競爭者開放,甚至基於國安考量考慮「數據在地存儲」,有礙流通的效率,也不開放雲端運算與互聯網審查制度。擺明Facebook和Twitter等平台不可能進入。儘管已進行了多次的貿易談判,但三個問題不可能短期解決,一是監督機制如何落實,二是國企補貼問題,三是中國大陸過高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重重。
◤無疑地貿易戰可解,但科技戰涉及諸多結構性因素,美國要求進行法規和治理制度的改革,但中國大陸認為這已有礙主權及尊嚴,似乎沒有讓步的可能,僵局仍會繼續。儘管台灣受惠於轉單效應,但「台灣接單、大陸加工、出口美國」的模式,勢必瓦解,拖累經濟成長,也將改變製造布局。
作者簡介:高長
現職: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榮譽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
遠景基金會季刊主編(科技部 TSSCI 期刊)(兼)
中華經濟研究政策顧問(兼)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學士、碩士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系博士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如何停止憂慮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反送中 #罷工罷課罷市大串連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58 【香港為什麼會突然開始修訂《逃犯條例》?】
02:00 【什麼是「引渡」?】
03:31 【兩岸三地之間的引渡狀況】
04:45 【對於本次《逃犯條例》的各種意見攻防】
07:52 【《逃犯條例》修訂通過之後,對臺灣有什麼影響】
09:11 【我們的觀點】
10:54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
|腳本: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引渡法 :http://bit.ly/2IbSDD7
→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http://bit.ly/2WE1S7F
→ 情O網 AV01 響應反送中,香港伺服器 11 號晚間加入罷工!:http://bit.ly/2XFzVJh
→ 蔡英文 Tsai Ing-wen 貼文:http://bit.ly/2XDVYA9
→ 蔡英文 Tsai Ing-wen 貼文2:http://bit.ly/2F3pl7q
→ 蔡英文 Tsai Ing-wen 貼文3:http://bit.ly/2XE5qmU
→ 蔡正元 貼文:http://bit.ly/2wQdTrA
→ 美國務院關切港反送中遊行 中國:這是國內的事:http://bit.ly/2MHwbpq
→ 陸委會:逃犯條例有威脅 即使通過也不同意移交:http://bit.ly/2XAkH8l
→ 香港反送中遊行 郭台銘:一國兩制失敗:http://bit.ly/2KJepji
→ 西班牙引渡台灣94名詐欺犯到中國 法務部:強烈遺憾:http://bit.ly/2MKpDXg
→ 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http://bit.ly/2wPSYoq
→ 引渡法 維基:http://bit.ly/2F21o0o
→ 一國兩制 維基:http://bit.ly/2IaAMMz
→ 司法管轄權 維基:http://bit.ly/2Kju6OP
→ 2016年臺灣詐騙集團成員涉嫌電信詐騙案:http://bit.ly/2XHlp3F
→ 【Q&A】臺灣人為什麼要關心香港「送中條例」?因為連過境香港都危險!:http://bit.ly/2KG6GCx
→ 中國說你有罪就有罪!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怎會有臺灣人支持統一?:http://bit.ly/2KcF603
→ Extradition Law Amendment in Hong Kong - Threat to Personal Safety and Freedom:http://bit.ly/2RcRSML
→ 《報導者》以影像留住台灣的1095個日子:http://bit.ly/31rgUfL
→ 香港修改「逃犯條例」將可引渡到中國,6個QA搞懂和台灣人有什麼關係:http://bit.ly/2KbyWgQ
→ 法律白話文小學堂:台灣人在國外犯罪,遣送至中國?引渡和遣返有什麼不同?:http://bit.ly/2WzkFfE
→ 逃犯條例:中港擬互相移交嫌犯的種種憂慮:https://bbc.in/2F7aBo6
→ 逃犯條例修訂爭議發酵:香港市民醞釀罷課罷市:https://bbc.in/2Radeu6
→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立法會示威現場發生衝突警方發射催淚彈:https://bbc.in/2WALzUi
→ 艾未未:「若逃犯條例得到通過,每個港人將面臨危險」:https://bbc.in/2WAuzTb
→ 《逃犯條例》:末代港督彭定康指修訂有損香港聲譽:https://bbc.in/2X0syPy
→ 反逃犯條例遊行現場:香港市民在擔心甚麼:https://bbc.in/2KjyzB5
→ 【殺人棄屍】港、台無司法互助難控疑犯謀殺 警今午晤律政司急研對策:http://bit.ly/2ZqMeK5
→ 香港戒嚴了嗎?冒雨準備集會 金鐘站多名青年遭警強制搜身:http://bit.ly/2IF51KV
→ 【修例交逃犯】移交範圍涉46重罪 綁架、逃稅、重婚可移交內地?:http://bit.ly/31rtuvv
→ 修訂有關逃犯及法律協助條例填補法律缺陷:http://bit.ly/2R8qsYB
→ 香港公布《逃犯條例》 台灣強烈反彈恐對港發旅遊警示:http://bit.ly/2R9nh2G
→ 【香港反送中】警員持槍凌晨6點清場 爆發流血衝突百人遭捕:http://bit.ly/2KgNQ5s
→ 無視香港民眾上街頭?陸外交部:數字多寡不代表民意說服力:http://bit.ly/2Zj3ArZ
→ 陸委會駁台灣早「送中」 :和香港逃犯條例完全不同 刻意曲解:http://bit.ly/2IaMZRw
→ 《2019 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 ( 修訂 )
條例草案》:http://bit.ly/2IdTLpT
→ 國際人權團體聯署公開信 促林鄭月娥停止修訂《逃犯條例》:http://bit.ly/2WEHMdI
→ 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目前停擺 僅剩書面交流:http://bit.ly/2KdHSm0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反送中,反什麼?台灣人必知的懶人包】:http://bit.ly/2KcWPoa
→ 《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法例(修订)条例草案》:http://bit.ly/31BQN6a
【 延伸閱讀 】
→ 端傳媒 逃犯條例 :http://bit.ly/2KdddoI
→ :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遣返」困境之探討:http://bit.ly/2IEIA8o
→ 朱立倫:http://bit.ly/2XEnXjd
→ 蔡英文 Tsai Ing-wen 貼文:http://bit.ly/2XDVYA9
→ 香港反送中遊行 郭台銘:一國兩制失敗:http://bit.ly/2KJepji
→ 韓國瑜6點聲明回應香港「反送中運動」 強調三個不容懷疑的決心:http://bit.ly/2MKDnkO
→ 國人境外犯罪司法管轄權競合之研析:http://bit.ly/2MGPPlC
→ 兩岸移管被判刑人制度實施4年 仍無法律依據:http://bit.ly/2R6TMyw
→ 逃犯條例:百萬香港人抗議後 下一步如何走:https://bbc.in/2R72pJw
→ 有關引渡:你需要了解的六件大事:https://bbc.in/31BSccW
→ 「1997快點到吧,我就可以去HongKong。」香港回歸20年, 他們看見了什麼?:http://bit.ly/2WE8y5J
→ 香港醫院掛號等兩年、手術等十年、連洗腎都要省成本!台醫生感嘆:在台灣看病簡直超幸福:http://bit.ly/2F8s1B0
→ 罷工、罷市、罷學!送中條例二讀前,香港市民的最後一搏:http://bit.ly/2WFeo6S
→ 18歲就迎來「我城終局之戰」,香港少年少女的絕望與希望:http://bit.ly/31uKu4m
→ 楊貴智|香港特首誰來選?揭開北京在香港基本法留下的伏筆:http://bit.ly/2IdV2xb
→ 政府回應遊行:http://bit.ly/2MFhvas
→ 各位香港人,今天不上街,日後媒體只有建制的聲音:http://bit.ly/2wPDTmG
→ 【Fact Check譚惠珠】37國跟中國簽署並執行引渡條約 不包括英、美、加、德:http://bit.ly/2IBVAf0
→ 解读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移管被判刑人与引渡有何不同? :http://bit.ly/2WK1XHj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http://bit.ly/2WAcYps
→ 法國媒體關注香港空前規模大遊行:http://bit.ly/2wPE55o
→ 獨立特派員 第598集 (逃離香港):http://bit.ly/2WCHbJB
→ 政府因應香港逃犯條例專區:http://bit.ly/2Wub4Xu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