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一個人身上有多少細菌嗎?
如果把一個60公斤成人身上的細菌脫離出來秤重,可達到1.5-2公斤!
只是還好,多數的都是好菌。但也有少部分是壞菌。這些壞菌就是一種「趁你病,要你命」的心態。一但人體的狀態不佳,抵抗力下降,這些原本身上的病原,都有可能趁機作亂。
很快地天氣會越來越炎熱,家長會開始帶孩子出門活動、玩水、玩沙等等,因此時不時有孩子因為發燒、嘔吐、拉肚子來就醫,包含各式各樣的感染性疾病。例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支氣管炎、鼻竇炎、急性腸胃炎等等。
因此,想要孩子健康,最重要的就兩件事
1. 減少環境中的感染源: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戴口罩
(對孩子來說,勤洗手甚至比戴口罩還要再重要一些些)
2. 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力
=======================
那孩子要如何提高自己的保護力呢?
老生常談: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學齡前兒童,比較少有睡眠不足的情形。通常可以加強的是適量運動與均衡飲食這兩個面向。
1. 適量的運動:
根據體育署的建議, 5-12 歲的兒童,每週體育課“之外”,應有 150 分鐘以上,中等費力到費力的運動時間。
中等費力運動,以五歲的兒童來說,心跳要達到 118-150下/分鐘 費力運動的心跳為 150-191 /分鐘
或者以運動時能不能說話為參考
中等費力: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時,將無法邊活動邊跟人輕鬆說話。
2. 與保護力相關的飲食方式:
A. 高纖維飲食的重要。如果孩子纖維質吃得太少,可能會減少腸蠕動、減少腸道對於病原的屏蔽效應。而使得病原更容易入侵。因此務必要多吃蔬菜水果!
B. 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孩子還在成長中,蛋白質的攝取不僅影響身高的生長,也跟孩子的免疫能力息息相關喔!如:奶、蛋、魚、肉、豆等等
C. 必要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來自魚類、堅果的優質脂肪酸等等。都是比較好的脂肪來源喔!
======================
醫生,你講的我都知道了,但是我就是暫時無法做到。可以怎麼辦呢?
還是那句老話,均衡飲食優先。如果做不到,則可以考慮補充下列的營養素。
1. 某些益生菌。好菌主要的效果來自於輔助。幫助人體吸收、甚至於製造某些關鍵營養素。讓體內的環境更平衡一些,進而協助提高保護力。至於選擇哪種益生菌,我還是那句老話:「有研究證據支持,特別是人體實驗數據證實有用處的,優先選擇」
2. 免疫球蛋白。人體製造的抗體,很多就是屬於免疫球蛋白。母乳也會提供免疫球蛋白給新生兒,幫助新生兒抵禦外來的病原。所以我們常推廣:哺育母乳可以提高孩子的保護力。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母乳所提供的免疫球蛋白。特別是初乳。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尤其高,可以幫助新生兒面對新環境。
再一次強調,如果家有新生兒,媽媽的體力與時間也允許的話,所有的兒科醫師都鼓勵哺育母乳喔。
3. 乳鐵蛋白。這個也很出名。初乳中也含有多量的乳鐵蛋白,乳鐵蛋白會跟細菌競爭鐵,進而降低細菌的繁殖與感染。同時乳鐵蛋白對於某些病毒(例如:腸病毒)也可能有防護效果。
同時乳鐵蛋白也可以幫助寶寶建立腸道的免疫能力唷。正有所謂病從口入,如果能提高腸胃道的保護力,那麼對孩子也會有幫助喔!
「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ZacZac - 飛天小柴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樹果園丁的兒童健康筆記-兒科蔡昕育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寶寶] 原來中耳炎是寶寶國民病! -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寶寶為什麼老是抓耳朵?小心可能是中耳炎!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寶寶] 中耳炎好不了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當心肺炎鏈球菌來亂?寶寶拍耳朵、吃睡不好、莫名哭鬧...5 ...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寶寶總是抓耳朵,千萬別大意!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王杰凱小兒科診所- 很多中耳炎的診斷都是過度的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中耳炎反覆發燒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母嬰生產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中耳炎反覆發燒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母嬰生產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寶寶] 中耳炎好不了- 看板BabyMothe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寶寶] 中耳炎好不了- BabyMothe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ZacZac - 飛天小柴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柴克是個非常喜歡玩水的寶寶,媽媽從他出生後3個月大時就開始帶他去游泳,每每接觸到水的小柴克都會異常興奮,也可以直接在水裡睡著,總之如果你們在現場就能知道他是有多麼熱愛水這件事~
可就在上次中耳炎停了一個多月後再去游泳時,小柴克一下水就嚎啕大哭,整堂課都像無尾熊一樣抓著媽媽不放手,在經過2次上課後,這個小傢伙又恢復愛水的特性,又開始展現他的熱情,很棒很棒,只是今天太嗨把身邊的人都潑濕了,媽媽的隱形還差點掉出來🤪
今天在老師腳上練習平衡,雖然還有待加強,但居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平衡,很好笑🤣
一週兩次的親子共游,讓媽媽與小柴克的互信感更加提升,跳水也毫不猶豫的相信媽媽跳下來,做任何事,只要有媽媽的陪伴,小柴克就可以勇於嘗試,雖然一開始會觀望一下才會執行,但不管如何,小柴克你真的在以你自己的方式去進步,而媽媽會永遠陪在你身邊去默默支持你,加油~寶貝,你現在就是開心的去感受每一天,love you😚
#zaczac飛天小柴克11m15d
#不敢相信再15天就要滿一歲了
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樹果園丁的兒童健康筆記-兒科蔡昕育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孩子奶喝太多不吃飯?想戒夜奶?先試試戒奶瓶🚩
一個三歲多的孩子因為反覆發作喘鳴時常就醫,園丁醫師懷疑他除了氣喘問題可能還合併胃食道逆流,詢問飲食習慣後大為驚訝:這個孩子睡前竟然要喝掉800ml配方奶!(🍼🍼🍼🍼200ml X 4的概念)😱
門診常常遇到苦惱的媽媽,問園丁醫師如何幫三、四歲的孩子戒夜奶。家長們大都知道夜奶的壞處:怕影響咬合、怕引起蛀牙、怕中耳炎,更重要的,家長實在不想再半夜起床泡奶了!🛏️
以上這些和「奶」有關的困擾,一問之下孩子幾乎100%都還在使用奶瓶🍼。你知道持續用奶瓶喝奶的孩子,進食習慣容易不受自己的飽足感控制,是未來肥胖的危險因子嗎?只要戒除奶瓶,這些過度喝奶的習慣許多都能迎刃而解。
以兒科的立場,建議一歲以後應開始戒奶瓶,最晚一歲半前要戒除。這是為了孩子牙齒及飲食的健康,也是因為這個年紀戒最「無痛」,較不會引起分離焦慮。💔
戒奶瓶需要提前🗓️計劃🗓️才容易成功,園丁醫師家也是按部就班幫小樹松果準備,兄弟倆都在滿一歲不久就成功丟掉奶瓶了:
📌 滿六個月大,開始用吸管杯裝水給他們把玩。
📌 大約八個月大,在奶瓶的奶嘴頭下方裝上吸管,他們自己拿奶瓶「坐著喝」。沒錯,重點就是裝了吸管只能坐著喝完,躺著喝不到,自然不會喝到睡著,也能刷完牙再睡覺。
📌 到了一歲左右,他們已經很清楚吸管杯怎麼用了。
📌 滿一歲,一天三次喝奶時間,早上那次換成吸管杯、接著換午睡前的那次、最後是晚上睡前的那次
小樹和松果第一次拿到吸管杯裝的牛奶有點困惑,他們吸了一口發現是牛奶,接著想喝奶的渴望讓他們顧不得是不是奶瓶裝的,不一會就喝光了。👏
大一點的孩子對奶瓶的心理需求大於生理需求,要戒奶瓶只能漸進式轉移安撫依賴,利用獎賞利誘,而且很可能經過一段痛苦的反抗期,家長必需有堅定的態度才容易成功。即便如此,長痛不如短痛,還是早點戒除比較好!
👉️母乳親餵的寶寶如何離乳?可以參考國際泌乳顧問張淳翔醫師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href=https%3A%2F%2Fwww.facebook.com%2Fbreastfeedingped%2Fposts%2F397347530998629
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寶寶為什麼老是抓耳朵?小心可能是中耳炎!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寶寶 耳前有個小孔?總有東西流出來,這是怎麼了? □洗澡時寶寶耳朵進水了?會不會得中耳炎?急死了! □寶寶老是掏耳朵?是不是耳朵裡面出問題了? ... <看更多>
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寶寶] 中耳炎好不了 - Mo PTT 鄉公所 的推薦與評價
文有點長,有一點媽媽的崩潰碎念-- 寶寶下週滿一歲,送托嬰中心滿半年了。 雖然知道寶寶群聚難免傳染感冒, 但這次反覆快好了又中標、又好又變嚴重拖 ... ... <看更多>
如何知道寶寶中耳炎 在 [寶寶] 原來中耳炎是寶寶國民病! -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這篇是之前大寶半夜突然發燒,
發現又是中耳炎後才上網查資料加重點整理的文章,
相信很多爸媽應該也會需要這種資料整理+經驗文,
所以分享給大家,不要跟我一樣寶貝等到生病後還一頭霧水!
話說看版規沒有說不能發類似文(如果我瞎了,沒看到請告訴我!)
如果沒問題的話,以後也會多跟大家分享,
像是怎麼瓶餵、到底要不要餵寶寶喝水之類的文章。
讓大家能夠一次解決問題啦!不要看到眼光繚亂,囧
也祝福大家寶貝都健健康康唷!
原文在這邊https://goo.gl/EIfeo7
(這篇沒有照片,只差在原文有重點上色)
__以下純文字分享__
昨天凌晨大寶臨時發燒,看診後又再次確定是中耳炎。
這已經是我們家寶貝2次中耳炎了,
距離上次看診才隔了一個月左右,
所以我這次特別向醫生詢問了一些問題,
而回家後也查了一下關於中耳炎的相關資料。
這才發現原來中耳炎是小朋友的好發疾病!
以下就是我這次的特別整理~
*關於中耳炎
由於嬰兒的耳咽管發育尚未成熟,呈現較短而且平,
因此細菌特別容易侵入中耳腔。
感冒之後,因為鼻腔的分泌物或口水經由耳咽管到中耳腔,
它連接鼻腔和口腔,當分泌物一多,就跑到中耳腔裡面。
這時若又有細菌跑進去,就形成 細菌型的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有三個診斷標準,黃瑽寧醫師指出,
第一個是急性發作,患者會突然有疼痛、出現抓耳、發燒等症狀。
第二則是中耳腔積膿,一般家長無法用肉眼看出來,必須用耳鏡做檢查。
第三是發炎症狀,例如發燒、耳膜泛紅則屬之。
若只有符合其中一項條件,就不算是中耳炎。
中耳感染會造成耳朵疼痛、耳膜紅腫和中耳積膿等情況。
洪國欽醫師進一步指出,當耳咽管因腫脹而呈半封閉狀態,
膿液無法排出會積留在中耳腔,時間一久,就會導致耳膜破裂,而流出膿液。
中耳炎有一個特性,就是容易造成反覆感染。
當中耳積液一久,會演變成慢性化,
持續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是有可能的(機率較小),
不過,在這期間都很容易再度復發造成急性感染。
小兒中耳炎的復發率高達50%,當一有症狀則就醫,多半能康復。
但是若家長輕忽,延誤治療,讓孩子的中耳腔泡在積液或膿中過久,
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如耳膜破洞、慢性中耳炎(平均一個月發作一次)等,
甚至造成聽力受損。
*為什麼會罹患中耳炎呢?
根據健保資料顯示,有八成的小朋友在3歲前都曾經罹患過中耳炎,
由於小朋友的耳咽管發育尚未成熟,呈現較短而且平,所以細菌容易侵入中耳腔。
這也是為什麼幼兒比成人更容易罹患中耳炎的原因,
偶爾也會發生在成人身上,但是少見。
此外, 中耳炎流行期和季節性也有關係,
林宜霈醫師解釋,除非是復發型的中耳炎,
否則第一次感染中耳炎都是因為先前有感冒病史,
讓細菌和病毒從口鼻腔跑到中耳引起發炎。
季節交替時節,當感冒病患增加時,中耳炎的病例也會增加。
[我們家上一次中耳炎就是感冒的同時,順便檢查耳朵發現的。
也因此在感冒痊癒之後,還有回診吃了一個禮拜的抗生素,
確保中耳炎完全痊癒,才停藥。]
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
有70-80%的3歲以下幼兒都曾經罹患中耳炎,
患者會出現發燒、耳朵痛等症狀,
多數還會合併鼻塞、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
所以發現寶寶有發燒、食慾變差、耳朵痛、哭鬧不安、睡不安穩,或是抓耳朵等動作;
而大一點的孩子可能出現頭痛症狀時,應該就醫檢查,評估是否罹患中耳炎。
[我們家寶貝就是有個壞習慣,很愛抓耳朵!
詢問過醫生,醫生說現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會這樣,
所以經常抓耳朵也容易導致中耳炎,尤其幼兒的耳道較淺,更加容易感染!
醫生也說明有些寶寶的體質也容易罹患中耳炎,可能要等到國小後才會漸漸穩定]
*原來中耳炎就是它惹的禍!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經常潛伏在人類鼻咽腔中,
當發生感冒或是免疫能力下降時,肺炎鏈球菌就有機會興風作浪,
很多寶寶原本只是小感冒,結果幾天後卻突然併發中耳炎、肺炎,
必須緊急送往大醫院接受治療。
◎ 肺炎鏈球菌可能引發各種併發症
肺炎鏈球菌侵犯耳朵可能造成中耳炎,
若沒有妥善治療,有可能導致孩子聽力受損;
若是侵襲到寶寶肺部,就可能會造成肺炎,
若發生嚴重肺積水,還要面臨開刀的痛苦;
如果是侵犯腦部,會引起腦膜炎,
即使痊癒都可能留下智力受損的後遺症,嚴重時還可能死亡。
而2歲以下的寶寶因為抵抗力弱,
如果不小心受到肺炎鏈球菌的侵犯很容易引發重症,
所以,醫師們都會建議家長,如果經濟許可最好儘早帶寶寶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怎麼分辨中耳炎或感冒?
[上段有提到多數的中耳炎會併發鼻塞、流鼻涕等病況,
所以很多父母可能會誤以為是感冒而疏忽到耳朵。
因此我們來看看到底要怎麼區別呢?]
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以鼻子和喉嚨的症狀為主,例如咳嗽、流鼻水等。
中耳炎出現的時機多在感冒症狀已經改善之後才會慢慢顯現。
這是因為在耳朵和鼻咽中間有一個管子稱之為耳咽管,
感冒時,耳咽管會較為腫脹,
若細菌從口鼻腔進入到耳咽管,引起中耳感染,就稱之為中耳炎。
它算是感冒的併發症,所以和感冒並不相同。
所以嬰幼兒發燒五、六天後,沒有特別症狀的話,
建議要做耳朵檢查,以防感染中耳炎。
[就如同我們家寶貝這次完全沒有感冒症狀,半夜臨時發燒一樣!
所以我去看診就有特別向醫生說明,我們家之前有中耳炎的病史,
所以醫生除了檢查喉嚨外,也特別查看了一下耳朵,
也確定這次發燒是中耳炎引起的。]
*寶貝傳達的警訊,爸媽你們看見了嗎?
當家中有嬰幼兒時,家長可以留意一些細節,讓寶寶遠離中耳炎的威脅。
特別是還不會表達的嬰兒,洪國欽醫師提醒爸媽注意他喝奶睡覺的狀況,
一旦發現他喝奶時常會有不順或不舒服的表情,
要入睡時容易因為疼痛而哭鬧不安、鼻涕又多、高燒不退時,
就要去醫院詳細檢查。
時常會去拉單邊耳朵、抓耳等動作,
或是感冒一陣子,感覺快要好了,但是仍持續發燒,
也一定要帶去兒科請醫師用耳鏡做檢查。
至於學齡幼童來說,這個年紀的小孩已會表達耳朵疼痛或不舒服,
若爸媽發現他入睡都會將頭轉一邊側睡;
或是叫他時,只會做單側轉頭尋找聲源的動作;
或是有明顯的聽力下降,叫他反應變得遲鈍;
或是常抱怨有耳鳴、耳朵痛,或閉塞的感覺等現象,
都要提高警覺,有可能是中耳炎的徵兆。
[我們家壞孩子總是愛抓耳朵,有時候還抓到耳朵受傷、流血,還是抓!
這也就大大提升了罹患中耳炎的機會,真是苦了我這個當媽的呀~
因為她實在很難餵藥,每次餵藥都像在打仗一樣]
*洗澡耳朵進水也會罹患中耳炎?
罹患中耳炎,對於不會表達的嬰兒來說,會出現哭鬧不安、躁動、食慾不振等症狀,
並不一定會發燒,此時家長應帶至醫院進行檢查。
過去,有些家長會認為洗澡或是游泳,
水分會跑進耳朵造成中耳炎,其實是錯誤的迷思。
黃瑽寧醫師表示,細菌和分泌物是從鼻腔經耳咽管進入,並不是從外耳道進去。
若有水分進入外耳道,基本上會被耳膜檔住,不會進入中耳腔。
真正因為外耳進水引起的發炎,則稱之為 外耳炎。
其臨床表徵會痛、但是聽力不受影響。
家長若要跟中耳炎作一區隔,可以試著拉起幼兒的耳朵來判斷,
當拉起時會痛則表示為外耳炎;
若是中耳炎基本上痛點不會因為拉扯而變嚴重。
*怎麼預防中耳炎及罹患後的治療方式
感染中耳炎時,通常會開立抗生素來進行治療。
當中耳發炎時,務必要吃完約7~10天的療程,以免產生抗藥性。
有時因為少數家長疏忽,以為症狀痊癒了,
沒有幫寶寶服用完整療程,反而容易造成抗藥性,會更難根治。
所以按照醫囑完整服藥,才能對抗細菌感染。
大部份的中耳炎經過藥物治療都會改善。
若是中耳發炎超過2-3個月或是在短期內反覆多次地發生,
就要考慮做鼓膜通氣管置放術,以改善聽力。
中耳炎大多數都是由肺炎鏈球菌所引起,其次是由不分型嗜血桿菌所造成。
由於近年來抗藥性的細菌增加,想要預防肺炎鏈球菌造成的中耳炎,
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是目前最直接的方式。
目前新型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10價及13價兩種,
13價疫苗涵蓋較多肺炎鏈球菌血清型,
而10價疫苗則同時保護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及急性中耳炎。
陳俊達醫師指出,特別是家中有2歲以下的幼兒,
更是高危險群;所以提早接種才能免於健康的威脅!
家長可考慮孩童的身體狀況,與醫師討論來做選擇。
◎ 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時間:
【6週~6個月大】4劑
(前3劑每劑之間至少間隔1個月,第4劑建議應與第3劑至少間隔6個月再施打。)
【7~11個月大】3劑
(前2劑每劑之間至少間隔1個月,第3劑建議一歲之後再施打,與第2劑至少間隔2個月。
)
【12~23個月大】3劑
(2劑之間至少間隔2個月。)
*還有什麼情形也會影響寶寶罹患中耳炎?
要預防中耳炎,要避免讓嬰兒躺著喝奶。
此外,二手菸容易引發中耳炎,要盡量遠離菸害。
家族若有過敏性鼻炎要控制好,以免產生分泌物引起中耳炎反覆發作。
家中幼兒最好等到三歲以上抵抗力較好之後再上幼稚園,以免反覆感冒不癒。
還有,擤鼻涕時不要用力過猛,避免兩邊一起擤,以免分泌物進入到中耳腔。
以上整理資料來自 嬰兒&母親 別讓《幼兒國民病》找上你家寶寶!
◎ 寶藍色內文 和 粉色標題 是我自己打的內容,其他皆為文章重點整理。
然後這是一篇綜合整理,因為網站裡面的文章分很多章,但是有些介紹是相關的,
所以為了方便爸爸媽媽們參考,我就趁寶貝睡覺時整理出來,
順便讓自己往後好參考,也讓大家同時更了解什麼是中耳炎!
不要因為疏忽而影響了寶寶一輩子
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整理文章唷~
也歡迎大家多多分享
我會更加努力寫作或是整理相關資料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3.184.2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468240020.A.9E2.html
,所以他們才這樣寫吧!沒得過很好呀!中耳炎很容易復發的。
流血也抓,現在只要看到她抓就趕快把她手撥掉,也有點耳藥。
※ 編輯: aincourt (42.73.10.84), 07/11/2016 23:35:15
※ 編輯: aincourt (42.72.1.228), 07/12/2016 12:15:37
※ 編輯: aincourt (42.72.1.228), 07/12/2016 20:08: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