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劇本寫作中醒來,發現有記者隨意引用文字,引發困擾。
重點是提醒家長和小孩思考該如何面對。
校園中不乏這種情況,老師說要跑操場,可是你人不舒服正在頭疼⋯
老師說要游泳,但你正在犯氣喘⋯
或是,
同學看起來很不舒服⋯
該怎麼辦?
文章已調整,回歸教育的初衷。
如何自救、救人,大家都要學習!
------------------------------------------
第一題:
如果你就是受害者,應該怎麼做?
請問孩子:你在上體育課的時候,如果老師說要跑操場一圈,但是當下你胸口痛(或者頭痛),你會怎麼做?
a:忍耐跑完(請教育孩子,務必跟老師說)
b:跟老師說(如果老師不同意休息,請鄭重的再跟老師說一次,要為自己的身體鼓起勇氣)
延申討論心理學名詞:「從眾效應」
1、如何讓自己不從眾?
2 、「我雖然痛,可是我不敢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勉強自己忍耐」,這樣的想法應如何調整?
第二題:
如果你是課堂中的旁觀者,老師請你對受害人過肩摔,你要怎麼做?
a:服從老師的要求(請教育孩子:要觀察被過肩摔的人有沒有不舒服或受傷)
b:不服從老師的要求(反問孩子「為什麼」,目的在確認孩子的觀念是否正確合宜)
第三題:
今天老師要求的行為,明顯違法以外同時老師用話術反覆包裝「這是正常的、上課就是要這樣摔人…」,你要怎麼做?
a:因為害怕而服從老師的要求(請教育孩子:沒有人可以逼迫你違法,要勇敢且委婉拒絕,以免自己成為另一個受害者,不要因為擔心自己和別人不同而從眾)
b:不敢拒絕老師但又不想做(請教育孩子:可以假裝去廁所,再想辦法到旁邊跟其他大人求救。或者找其他的理由讓自己抽身)
延申討論心理學名詞:如何打破“旁觀者效應”
1、身為旁觀者:覺察事情發生、理解該事件為緊急事件、自覺有義務幫忙、判斷如何助人、行動
2、身為受害者:指定某人做某事(責任分散效應),例如:那位穿紅色衣服的小姐,請幫我撥119求救
以下觀點請家長深思:
第一點:
霸凌團體的結構,是由「加害者」、「受害者」、「觀眾」與「旁觀者」四層組成的。【霸凌不只是加害者的責任,旁觀者的冷漠也是造成霸凌的可能主因!】那些「觀眾」與「旁觀者」,在司法體制下受到的制裁也許不是太多,但是從這一刻起那些孩子與家庭已經在心理上戴上了一輩子的桎梏與枷鎖。
第二點:
請教育孩子:不做反應的冷眼旁觀,形同加害者。如果旁觀者適當的發聲阻止,顯示出批判的態度,就會成為遏止霸凌的存在。但是,在視而不見的背後,蘊藏了對人問題的冷漠、擔心自己變成受害者的恐懼、對強勢力量的順從、對團體的從眾(conformity)心態等,這一層的人大部分實際上無法成為制止霸凌的力量。袖手旁觀的態度,反而會成為支持霸凌者的存在。
如何遏止校園霸凌的發生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幾個月,出版社寄來了一本很棒的社會科普書,光看書名 「你這個娘炮」及封底介紹,我立馬誠惶誠恐自我審查。因為過去,我也很常用「很娘」、「不像男人」去形容不夠果決、囉唆、龜毛的男性,也打造很man的形象讓自己得以在白色巨塔裡生存,這些行徑其實都不經意地強化了男生就該是強者,女生就是弱者的刻板印象。
這本書讀來生動有趣卻也令人沈重,雖然收到書的當週我馬上就看完了,但因為頻頻聯想起台灣過往至今許多類似事件,心得太雜太亂,也就拖稿至今。
不過,這就是社會學令人著迷之處,總是逼著你看清事實、反思現況整理出頭緒,也才有機會做出改變。
作者在加州的高中進行田野調查,在課堂間、課後的修車廠、重訓室近距離觀察高中男生如何在轉大人的過程中,藉由互相嘲笑戲謔、誇大的揭露自己的性生活以及對女性遊走於性騷擾的調戲來以化自己陽剛、很man、並將娘炮這個名詞如燙手山芋般地傳來傳去。
同時也聚焦校方師長為融入學生而默許這些行為,甚至也大開同志、陰柔氣質男性的玩笑。學校也會藉由年度舞會、運動競賽、舞王舞后選拔、男性運動員與女子啦啦隊的分工等儀式,強化社會異性戀才是正常、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女生有女生該做的等價值觀。這些情節像極了當年好萊塢的美國派、窈窕美眉,只不過書中的情節不是戲劇化的電影,沒有浪漫的轉折。
當娘炮這個燙手山芋剛好落在各種如單親、學業成績不好、經濟狀況不佳的弱勢的集合體,情況就會急轉直下,這些關於性別氣質的小玩笑,比如嘲笑講話語氣、模仿姿態,將一步步掉入性霸凌的泥沼裡,排擠、邊緣化、甚至變行成暴力行為讓加害者和被害人都無法自拔。書中被貼上標籤的「娘炮們」最終休學,改靠特種行業謀生。
這樣的場景,不禁讓人馬上聯想到二十年前發生在台灣的玫瑰少年葉永鋕事件。悲劇都是從脫褲子、掀裙子、彈內衣肩帶這些「小事」開始, 直到某個時機點釀成不可逆的結果。
對於這樣的狀況,作者針對學校教育體系提出建議,方法不外乎是立法清楚認定不分男女性都要受到保護、不應該被性騷擾甚至是霸凌,但更重要是的校園裡的大人應該從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學生之間的玩笑戲鬧,清楚地守著那條線,才能阻絕憾事的發生。也就是說最需要再教育的應該是大人,而不是學生。
台灣也在玫瑰少年事件發生後,訂立了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每學期必修四個教育學分,但其實除了法規面,我認為要避免因性別刻板印象衍生出性霸凌,應該要從更小做起,好比不要再說男生就是要堅強不准哭不然會被笑,女生就該溫柔聽話不然長大嫁不出去,學校能提供性別多元平等的教材,比如最近頗受爭議的「國王與國王」內容強調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愛是互相尊重、不分性別,我認為比起傳統童話故事裡充斥著監禁、強化後母負面形象、公主總是等著王子解救等性別刻板,這樣多元的教材其實更富教育意義且正面。
至於「你這個娘炮」這本書,不單可以作為高中生的暑期讀物,我認為老師根本也該跟著一起看,最好開學還能在班會上開讀書會,大家互相分享心得。
校方或許也可多邀請性別氣質特出的人分享他們的個人經驗,好比鍾明軒、 四叉貓、苗博雅、利菁,讓孩子、青少年可以理解一個性別本來就可以有多元的樣貌和氣質,雖然他們跟大多數的人有點不一樣,但一樣活得自信、精彩,可以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
除了校園教育,身為「大人」的我們,也應該避免做出錯誤示範,頻繁使用娘炮、娘娘腔這些強化性別刻板的名詞。或許有點無限上綱,但看完這本書後,每次我聽到有女性發言開頭使用 「林北、08 」來強調自己講述得內容有道理,仿佛在暗示女性就是要更像男性才有權利,我也不免渾身不自在,想自動忽略對方的發言。
當理解這些詞彙背後的歧視意味後,要避免使用並不困難。難的是在社交場合中聽到朋友使用時,擔心加以阻止會被認為是破壞氣氛的「性平紅衛兵」;忍著不講,又怕成為性霸凌結構中的共犯。這種矛盾的思緒一開始總是會讓我進退維谷,但後來想到那些被霸凌對象的處境,也覺得這點為難根本不算什麼。
書的尾聲,作者描述了他身為女同志,面對血氣方剛的高中生時,經常被訪談對象「反調查」性向、刺探性生活,如何「被撩」、被調戲。她也分享自己如何巧妙地刻意淡化自己的性別,避免因過度權威導致訪談失真,也避免自己成為男孩們性騷擾的對象。
這些情節不斷讓我聯想到,作為醫師也會在診間,冷不防地被病人反問診。「醫師,如果是你會選自然生還是剖腹產?」「如果是妳,妳會生幾個小孩」「如果是妳,這個異常的孩子妳會生嗎?」雖說是為了避免影響病人判斷,我總是輕描淡寫的含糊帶過,但其實更大的原因是因為作為一個女性,對這些問題沒遇到我無法也不敢想的太深入。
只不過和問診不同,田野調查不涉及專業提供,彼此的權利義務是相對平等,作者在拿捏關係遠近上,絕對比我在拿捏醫病關係上更加困難複雜。
這些都讓我更覺得田野調查實在太有挑戰性,甚是讓人躍躍欲試。
最後我想說的是,閱讀絕對不是要凸顯自己多有知識文化,而是藉由閱讀不斷提醒自己有多無知和狹隘。
這是本耐人尋味的好書,雖然出版的時間距今已快二十年,又是不同文化背景,但穿越時空和距離,還是能與當下、身邊的時事相呼應。比如書中描寫校方在面對黑人、白人男性偏差行為態度的迥異,就剛好呼應現在美國正在發生的BLM,和書裡的敘事一樣,刻意忽略好像沒什麼的小事,最終就會釀成大事。
玫瑰少年的事件至今剛好也快二十年,台灣學校的性霸凌雖未隨著法令的制定而完全遏止,但社會上多元包容的氣氛已經越來越成形,我身邊越來愈多媽媽在教育下一代時,也都會注意不要落入性別刻板的框架,市面上也越來越多性別平等的書籍繪本可供選擇。總而言之,還是老套的說一句,每個人努力改變一點點,這個社會絕對能往邁進更大點。
#野人文化
#社會學好好玩
如何遏止校園霸凌的發生 在 立法委員 莊競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競程給家長的一封信】
親愛的家長,您好:
我是北北屯立委候選人、民進黨徵召的莊競程,首先要感謝您對我的牽成,讓我有機會可以與您一起光榮北北屯。
就要到投票日了,我希望您在關心政治之餘,轉頭看一下家中的小朋友,看他們快樂地玩玩具、愉悅地看卡通、認真地寫功課、專注地彈鋼琴、甚至是無心地犯錯而被責備,掉下無辜的眼淚。不論如何,他們正身處於天真無邪的童年。但是,今天的他們沒有投票權,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然而,那張即將要投入票櫃的選票,代表著不只是大人們的民主與自由,更代表著一份責任,一份決定下一代未來的責任。所以,拜託您好好思考,我們要給他們什麼樣的未來?
競程感同身受,知道年輕人養育小孩的負擔是愈來愈沉重;所以,競程會爭取「自行照顧育兒津貼」從現行的2,500元提高至6,000元,並且放寬生育小孩之減稅標準,讓年輕父母敢生也能養。對於子女的教育經費,競程也將爭取延長助學貸款的償還年限,從現行畢業後一年還款,延長為二年後再還款,並且降低利息負擔。我也會要求公部門落實青年就業輔導,獎勵產學合作,擴大媒合成效,實現畢業即就業的目標。這些都在競程提出的「5 + 2政見」中的「青年有希望」,目標就是要減輕年輕人的負擔,好讓年輕人打拼事業。
另一方面,要向您報告我提出「兒少有人幫」的政見。我是一名大學教授,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競程希望能夠強化多元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台灣可從教育紮根做起,建立多元的語言學習環境,促進族群融合,使新台灣之子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我也要在校園全面引進數位教材,落實生活科技課程的教學,藉以提升學習效益。此外,我要爭取幼兒園收托身心障礙幼兒的師資補助,依人數比例補足特教師資,讓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得到更好的照顧。
競程也要強調「堅決反毒」的立場,絕對禁止毒品進入校園及社區。政府前一陣子將「毒品防制條例」修嚴,就是為了保護我們的下一代。競程的太太是諮商心理師,親身接觸相當多的霸凌案例。她給我很多建議,希望透過政府的重視,深入理解青少年錯綜複雜的「友誼網絡」;更進一步地,建立反霸凌預警系統,與防制宣導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遏止霸凌事件之發生。
處在一個變遷快速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必須緊跟著時代的脈動,跨步向前,教育工作更是如此。文學家雨果說:「即便是一整隊大軍,也無法抵擋一個符合時代潮流的新觀念。」因此,現代教育不再封閉,而是採取開放式的引導,這是應對隨時有所變化之社會的根本之道。在家庭、在學校,您與老師都與時俱進地面對新局,不僅在教學上已有所不同,在觀念上、行動上也有所精進。這樣的教育目的在培養子女會思考、能判斷、肯負責,這並不是只在校園掛上「禮義廉恥」匾額就能達成的。因此,我請您省思,相較於現代教育的前進,滿口謊言的總統候選人與退步荒唐的舊立委其身教與言教如何成為我們子女的榜樣。
我要再度請您把眼光看往未來,那個屬於你的子女的未來。所以,我懇請各位家長支持莊競程,讓我們一同努力,一起來實現我們和子女的美好夢想。莊競程為您的子女再度拜託您,感謝您!
#光榮北北屯
#最後一哩路
#立委2號莊競程
✌🏧小額捐款挺競程 🏧✌ https://pse.is/NDW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