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特的疑難雜症案例集 (一) 怪異的痙攣與無法跨出的左腳
這個案例算是豆花從開始做結構治療以來處理過最困難、最複雜的案例之一,而主訴問題是最奇特的沒有之一,目前已持續調理兩年半多,除了過年之外和這次疫情中間幾乎都是維持每週處理沒有都間斷,雖然表定是處理兩小時,但往往會花超過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來處理,詳細原因看下去就會知道為什麼了。
她其實四處求醫也有十年以上了,以下是主要傷病史、剛到豆花手上時有的症狀以及目前調理成果:
重大傷病經歷:
94.11.17 下雨天騎腳踏車時被車撞,沒有骨折也沒有明顯外傷,應該是被撞到左側,因為左半身多處瘀青以及下巴有縫幾針。車禍後左臀會不時的有輕微痙攣狀況,不嚴重所以並不影響正常生活以及上下班。
101.12.15 右手因為大力的拉扯導致嚴重扭傷,右肩有打類固醇止痛但導致右手強直性伸直,之後右手就有問題。
101.12下旬 右腳因為踩空人行道嚴重扭傷。
106.2.6 肛門廔管因不明原因流血不止開刀,開刀之後痙攣變嚴重,在回復室的病床上有用繩子綁住手腳固定在床上避免痙攣進一步受傷,但是痙攣嚴重到把繩子扯斷,在那之後痙攣發作變的平繁且日益嚴重,開刀的傷口會劇痛之外還有一些奇怪的症狀就陸續發生嚴重影響日常。
主訴問題:
痙攣相關問題,最主要問題之一
身體多處會不時不自主的痙攣且大多會伴隨強烈痛感,主要出現在左臀與左腳,不過全身都有機會痙攣,在調理過程中就有看過雙手、雙腳、肚子、喉嚨出現痙攣的狀況,甚至連眼睛都會一直不自主快速眨眼。變天尤其下雨天、坐車太久、打顯影劑、看牙醫嘴巴張太久、走路太久、躺著、側躺...等都有可能會誘發痙攣,下雨特別明顯,就跟氣象台一樣,另外比較困擾的是晚上睡覺不能正躺或躺左側,左臀壓著久很容易痙攣,會影響睡眠。痙攣西醫的處理方式就是冰敷,但她說沒甚麼效。痛起來的時候會自己用原子筆蓋用力壓蓋掉那個疼痛,但必須大力到會瘀青的程度才有效果。
目前調理到從每天痙攣到現在大約一周一次且範圍縮小到只有左臀,疼痛感也減少很多,甚至有幾次一整周都沒有痙攣的狀況發生。整體來說痙攣情況比較可以控制,痙攣時間縮短不少,雖然疫情已經接近1個多月沒有調理,也大多還是維持在約一周一次的頻率,且比較能夠正躺睡覺。
縱軸方面問題,另外一個主要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
通常在久坐之後會痙攣,而痙攣之後腳的問題就會出現,非常特別的狀況,左腳會變得沒有辦法控制,無法讓左腳向前邁步,就好像在演默劇一樣,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擋住,有時候左腳連抬也抬不起來,就算用盡吃奶的力氣抬起來但是沒辦法往前放,左腳好像已經往前了,但是身體怎樣也沒辦法把重心移動過去,但說也奇怪倒著走、螃蟹左右走卻又都可以,就唯獨往前不行且大部分會伴隨疼痛。
調理後或痙攣後很容易會出現她所謂的無法三合一的情形,也就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坐下到椅子上、往前走三個看似非常平凡的動作,沒有辦法同時存在,有時會可以站起來往前邁步,但就怎樣就是坐不下去;有時變成可以往前走跟坐下,但一坐下就站不起來了;有時變得可以坐可以站,但就是走不出去,從外人的角度來看真的很像是在演戲,用力想坐下但是有人把她拉住,用力想站起來但屁股像是被黏在椅子上一樣。這是最難處理的部分,有時剛調完的當下是可以,但走一下下可能10分鐘就又有問題,更極端的狀況是可以左腳能夠往前跨一步但就是跨不出第二步,所以大部分時間需要她留校察看,讓她在旁邊感覺一下,在每個case中間的時間或吃飯休息時間再來觀察,調到最近有蠻高的機率調完就可以直接回家了。
另外還有一種更特別的狀況,走醉步,忽然間沒有辦法自己平衡,走路會搖搖晃晃的,一不注意可能會到,久坐站起、痙攣後或調理後都有可能會出現,目前判斷的原因是跟車禍有關,準確來說是跟左胸前很大的張力拉扯到頭頸造成的,把左胸前很大的張力鬆開之後這樣的情況就幾乎沒有再出現過了。
有教如何掌握重心的走,回家之後她要自己復健,一開始的目標是要能夠連續走路1小時,一來是要讓她慢慢能夠回復正常生活,二來是能夠確認調理的效果,痙攣是否真的能夠被控制,左腳的問題點在甚麼地方。調理後還是需要自己運動去建立身體的感覺,讓原本不能動的活動,調理開可以動的活動之後真的不能動的地方才會顯現出來,從一開始的10分鐘休息一次,慢慢加到30分鐘休息一次,到現在已經能夠連續走路1小時目前當下以及當天晚上都不會痛,且不會癢了。接下來的目標就是能夠跑步,疫情爆發前有嘗試過幾次,這樣會把痛點引誘出來然後處理,再來以跑的當下以及跑完後不會痛為目標繼續努力。
長途的交通工具只能坐休旅車,腳要有空間能夠活動,一般公車、火車、高鐵因為腳要一直彎著會很痛,也可能誘發痙攣,到達目的地要下車時左腳受力時很容易會劇痛,一定要從右腳先受力,不坐完車很容易不能走,調理後應該可以坐比較長途的車,不過沒有試過還不確定。
另外也無法坐機車,首先是腳跨不上去,就算跨上去骨盆也會很痛,就算不痛上去,下車時左腳一踩地整個重量放上去會劇痛,必須要小心地從右邊下,當然也沒辦法騎腳踏車,調理到現在是可以跨坐上機車且乘坐1小時以內不會痛也不會痙攣,也可以自行騎腳踏車20-30分鐘了。
雙腳很怕冷,像是從骨子裡面冷出來的,晚上要傳厚毛襪才睡的著,同時身體、手也怕冷,連夏天都不開冷氣要蓋棉被才睡的著而且還不會流汗。現在體溫有比較高,手腳也比較不怕冷,夏天晚上會被熱醒,比較接近正常人的狀況。
橫軸方面問題,次要的問題,是調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的
兩手的協調控制度都很差,沒辦法慢慢的把手抬起來,同時兩手抬的角度只能90度跟180度,其他角度都無法維持,肩膀、手肘無法放鬆自然下垂,尤其是右手有時會不受控,因為一次右手很痛打完類固醇針劑後右手痛到整個強直性伸直,後來一些特定角度就會復發,當想要把右手往前或往後繞圈就會卡住,同時誘發右手會強直性一直維持舉手的動作且伴隨疼痛。目前調理到左右手都能夠往前往後繞圈不會卡住也不會誘發舉手,可以控制手慢慢抬且角度較大,這個也是要她回去復健的一個部分。
右手腕、手指不太能出力且無法做精細的動作,無法自己扣後扣的內衣且寫字會很醜,目前調到可以扣後扣內衣,寫字也沒問題了。
兩手跟腳一樣容易冰冷,現在有溫度了。
其他問題,另外一個很困擾生活的主要問題
除沒甚麼食慾外,一天還會上4次以上的大號,外出會很麻煩,手術後體重從五十五掉到四十九人會很虛,雖然她有努力吃,但只要一痙攣後體重就會快速的掉。調理到目前大號可以控制在2次左右,並且比較有食慾體重也回復到五十一公斤了。
嘴巴沒辦法一直張開,左邊顳顎會很痛,而且會誘發痙攣,所以在看牙醫非常頭痛,目前調到比較穩定,她的牙醫有說現在比較穩定可以做治療。
四肢乾癢,手術前是兩膝蓋皮膚會癢,左側大於右側,手術後拓展到全身癢,無法待在冷氣房太久,調到現在癢的狀況有改善。
有時會嚴重乾咳無痰吃中藥西藥都無效,調理後有改善很多。
月經時開刀傷口會劇痛且痙攣會變的嚴重,人也會非常虛弱,幾乎都要躺在床上,調理後疼痛與痙攣的狀況都改善很多。
豆花調理兩年半覺得造成這些症狀的原因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亂。
縱軸、橫軸、前後軸都整個亂成一團,筋膜結構因為幾個主要巨大的外力位置錯位,整個筋膜網絡扯亂,整體張力系統是一團混亂,在一團混亂情況下強行使用,整個路徑就更加紊亂不堪,身體的緩衝空間、代償結構用到極限,完全沒有自行調節的餘地,所以大腦發出的訊號與接受到異常的訊號相互影響下導致很多奇怪的症狀。
而為了要得到"亂"的推論豆花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理出個頭緒,因為痙攣、不能久坐、腳無法彎曲...等代表很多結構治療的手法無法使用,因為會痛到坐不住、坐著的時候抬腳的動作會痛到逃開、坐太久會痙攣,還無法正躺太久、正躺屈膝也無法控制、側躺腳彎不起來,甚至還不能趴著,更別提手還不會放鬆,90%以上常規的結構治療手法都無法操作,必須要完完全全靠手感、知識去不斷的嘗試,從實際反應中累積經驗與校正方向,慢慢把亂成一團的結構理出方向。
每次就是要調到不痛、能走、能站、能坐才放他回家,因為沒有處理好她沒辦法上車回家,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所以每次調完後都會有一個留校查看的時間,讓身體與大腦休息並且適應一下之後再視狀況處理,每個時段之間的空檔、中間吃飯休息的時間,甚至到全部的人都處理完,晚上9:30再繼續處理,有一次印象很深刻在跨年的那天晚上弄到11點才處理好,差點就要在診所跨年,還好最後有處理好。
一直到2020下半年有幾個重大突破,找到幾個結構張力的癥結點,整個症狀有好轉很多,幾乎所有上面說的改善都是這在這之後改善的。
目前處理了四個主要的結構張力的癥結點:
1.車禍傷到左手跟左腳
2.右手被嚴重拉扯
3.右腳嚴重扭傷
4.腹部不明原因的巨大張力以及肛門廔管的疤痕
而這些癥結點與前面所說的症狀也都有關聯性,案於篇幅的關係,整個結構治療的思路、邏輯與推斷以及要求復健的內容與原因會分幾篇來寫,這個真的是目前豆花寫的最困難、最複雜的案例。
#疑難雜症是進步的開始
2021.7.10 豆花藥傷科
「如何 判斷 手腕骨折」的推薦目錄:
如何 判斷 手腕骨折 在 揚揚藥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0 國際骨質疏鬆日 動一動 讓骨質不流失]
隨著台灣老年人口俱增,以及大多數工作者不愛曬太陽,骨質疏鬆的人口比例是越來越多,那如何去預防,以減緩骨密度的快速下降是相當重要的。
骨骼是一種不斷新陳代謝的組織,其中以”造骨細胞”製造新的骨質,”破骨細胞”將老廢的骨質代謝掉作為一個骨質平衡。從幼兒到30-35歲成年的過程中,人體的造骨細胞活躍程度遠大於破骨細胞,骨密度也隨之達到高峰。而35歲以後,造骨細胞的活躍度就會急遽下降,骨質密度也以每年0.5-1%的速度開始流失,在50歲起每年更以1-3%速度流失。所以每天即時補充鈣質以彌補過多流失的骨質是35歲以後必須補充的。
當發現有較強的腰酸背痛、身體變矮、駝背,都有可能是脊椎變形所造成,請大家立即就醫去檢查,驗骨密度去了解原因。通常來說年輕正常的骨密度介於T值=0左右,越低代表骨質密度缺乏,<-1即需要每日補充鈣片,<-2.5更需要搭配藥物做治療,避免後續有骨折的可能性。
而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風險可分為:脊椎、手腕、髖部。我在這邊特別提髖部骨折,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協會在2012年公布的數據,台灣髖部骨折的發生率為亞洲第一,照健保統計,髖部骨折後經常會導致長期臥床、引發感染,一年內死亡率更高達兩成。故建議大家每日就需補充足夠的鈣質和適度曬太陽,少菸酒、適量的強化骨骼肌肉去運動,減少跌倒風險。都是大家平時需做到的保健行為。
故在藥局裡,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我想要買鈣片,但我應該吃多少劑量?怎麼選?”今天就來大解密,告訴大家。
人體總鈣量占人體體重的2-4%左右,故以60公斤的成人來說,每日就需要補充1000-1200毫克的鈣離子。但補充吸收進入到血液後,大多無法判斷是否可以進入到骨骼中儲存起來。那就需要一個引子-維生素D,將血液中的鈣離子帶到骨質中儲存。其實每天曬太陽15-20分鐘或是補充維他命D600-800IU就可以有一個基本的量來增強骨密度。而在台灣依照衛服部公告的國人膳食飲食中也有提到鈣質與維生素D的補充量,也就與剛剛講的相同,即補充1000-1200毫克和600-800IU的D即可。
而鈣片又分為碳酸鈣、磷酸鈣、檸檬酸鈣、胺基酸螯合鈣這四大類,以長期保養來說,請選擇自己吞嚥方便、鈣離子含量夠的商品即可。許多廠商會以吸收度宣傳鈣片的差異性,但長時間的實驗性結果並無顯著差異,如果是骨折或是手術期半個月內補充則有些許的幫助性。另外若容易抽筋的族群建議鈣片睡前補充可以加強鈣鎂平衡,減少肌肉短時間的抽蓄現象。
最後,提早開始運動、適當的曬太陽、補充鈣片+D3,都是我們預防的方法,該怎麼吃怎麼做?影片文字都已跟大家分享,若想要再進一步做諮詢,再請私密揚揚藥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pvfm4CJ3Q&t=8s
如何 判斷 手腕骨折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個關於該不該冰敷的心得
昨天下午遇到一位早上打籃球往後跌到手撐地的狀況,他問我說這個狀況到底要怎麼處理比較好,冰敷就好了嗎?自己還能夠做甚麼嗎?稍後又遇到一個禮拜六的時候天雨路滑跌倒撞到屁股,他覺得不應該冰敷,應該要熱敷,熱敷後感覺有比較好一點,但是還是會痠痛。他也問了我到底該冰敷還是該熱敷呢?
現在大家所熟知要冰敷的理論是Dr. Gabe Mirkin在2004年的時候提出的:
R.I.C.E 原則
Rest - 完全的休息
Ice - 48小時內冰敷消腫(現在已經有改變了)
Compression - 彈繃包紮加壓
Elevation - 患處抬高
多年來都是以這樣的原則去做急性受傷的處置。後來有一些研究發現"加壓跟冰敷"與"單純加壓"對於回復上沒有顯著的差異,甚至冰敷還會有讓傷害回復變慢的疑慮,Dr. Gabe Mirkin 在2014時也提出了這樣的看法,他認為冰敷與完全休息對於扭傷沒有好處,反而可能會延遲的時程。推測的可能原因在於修復需要血液循環,完全不動與冰敷太久都沒辦法讓血液循環到患部做修復的動作,因此在復原的時間上就變慢了。
基於以上的原因,輕微扭傷不太痛其實可以不用冰敷,冰敷其實是讓血液循環下降,讓該患處不要這麼腫這麼痛,如果比較嚴重且很痛還是可以冰敷,建議方式如下冰敷10分鐘,移開20分鐘,然後持續約6小時或是更長的時間端看情況,之後就可以轉為熱敷了。扭傷後建議做輕微的負重或是運動復健,如腳踏車、走路、腳板動一動這一類輕微的運動,前提是做這些動作都必須不會痛。其他加壓與抬高患處並沒有特別的需要更改。
至於為什麼不要熱敷的原因就是受傷血管破裂,已經在腫了,還用熱敷加速血液循環,那只會讓腫的地方更腫,可能會影響復原。
當然以上的這些處置都還是建立在沒有很嚴重的扭傷,比如說韌帶肌肉斷裂、骨折這一類的狀況,如果有的話應該會比豬頭還要腫,不要懷疑,趕快去醫院檢查處置。另外所有的醫療方針其實是會與時俱進的,就像急性扭傷的處置還是有可能會更改的,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去思考去接受。
就我學到的林氏傷科手法來看是這樣的:
急性扭傷的處置第一步要先確定有沒有骨折,基本上已X光判斷為主,只是有時侯沒有照過X光又發現真的很腫的可以用推骨頭的方式判斷一下,之前有寫過的文章,當然要確定還是以X光為主,真的很腫很腫的狀況我還是強烈建議去照X光,不怕一萬只怕萬一。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482972305091377&id=889230814465532
確定沒有骨折或是韌帶斷裂之後,看患處腫脹的狀況來決定要怎麼處置。最常見的腳踝扭傷要處理到人可以站著重心平放在兩腳上時腳不會痛,因為腫脹的組織液會加大筋肉韌帶的張力,站著的時候可能會緊緊腫腫的,但是骨架能夠受力的時候應該是不會痛的,當然走動時的痛就要等幾天過後消腫了,才有辦法把肌肉理順。
手腕扭傷處理的概念也是差不多的,手腕應該是可以活動到他可以活動的角度的,當然角度一定會受到限制,因為腫、肌肉韌帶剛受到強大的外力有一點撕裂傷等,所以會痛是難免的,但是應該是可以屈伸活動的。就像我這次遇到的狀況,一開始兩手手腕都不能上翹,左手腕還腫一包,先用牙籤輕點鬆開皮層,然後把豆狀骨、舟狀骨與尺饒骨的接合處鬆開對上,讓手肘、肩膀的筋膜對上,兩隻手腕就可以轉了,兩手處理約15分鐘,當然角度還是會受限,那是因為腫的地方還沒有完全消腫,但是也消去一大半了。
撞傷跟扭傷的處置其實差不多,也是R.I.C.E的概念一樣撞傷也是要先確認有沒有骨折跟肌肉韌帶的問題,還有看是撞到甚麼地方、撞擊的力道要考慮有沒有內出血、腦震盪、顱底挫傷這一類的問題,有就趕快送醫院,沒有的話再考慮用林氏傷科手法處理。
處理的邏輯這樣的:看整體筋膜的走向,看有沒有因為撞擊導致整片滑移卡住,讓滑出去的筋膜回到整個系統內。造受撞擊的點有沒有痙攣整個縮在一起變成皺褶,有就把她解開鬆開。昨天遇到的狀況是走路時左腳滑一屁股坐下去,然後就左邊腸薦關節很酸,頭面跟脖子很緊,像是穿過緊的緊身衣一樣,彎腰跟蹲下的時候左邊腸薦關節會更酸。我先把整體的筋膜能夠滑動,兩腳無名指的終端筋膜鬆解開來,這樣上半身脖子的緊就好了,這是因為撞擊讓整個筋膜往下滑卡住,導致上半身一直被下半身拉住。接著把腸薦關節上痙攣的皺褶撥開,把前後軸對上,彎腰跟蹲下就幾乎不會酸了。
至於在撞傷要不要冰敷這件事情我的看法比較保留一點,冰敷可能會讓因為撞擊痙攣的肌肉更緊繃,後續復原會不會有問題很難說,不過就止痛跟消腫的概念上,應該還是可行的。至於要不要熱敷這個問題,主要還是牽扯到有沒有血管破裂,有破就會很腫,但是如何判定有點困難,所以急性期還是不太建議熱敷,不然熱敷很有可能讓你更腫。
還有另外一點就是基本上只要確定沒有骨折、韌帶肌肉斷裂、腦震盪、內出血...等一定要送醫的狀況,會建議越早處理越好,避免過度的代償產生,錯亂的結構也會讓循環不好影響回復的速度。
#醫療處置都是與時俱進的
2019.3.13 豆花藥傷科
如何 判斷 手腕骨折 在 手掌骨折多久會好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2. 小傷害:X光不容易發現骨折處(即骨裂),容易被忽略當成單純手腕扭傷,必要時須安排電腦斷層檢查。 二、判斷治療方式1. 骨質疏鬆程度:若骨質疏鬆 . ... <看更多>
如何 判斷 手腕骨折 在 手掌骨折多久會好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2. 小傷害:X光不容易發現骨折處(即骨裂),容易被忽略當成單純手腕扭傷,必要時須安排電腦斷層檢查。 二、判斷治療方式1. 骨質疏鬆程度:若骨質疏鬆 . ... <看更多>
如何 判斷 手腕骨折 在 【大愛醫生館】20190318 - 不靈光的手腕 的推薦與評價
不可輕忽的 手腕 扭傷淺談 手腕 舟狀骨 骨折 /骨科部楊岱樺醫師 · 手麻?手痛!? · 手撐地會痛!? 手腕 痛該如何物理治療? · 手腕 復健,5個手部肌腱的滑動運動(開CC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