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學生屈服同儕壓力,歐美的學校會教育學生「重視自己的想法」、「尊重自己的情緒」、「認同自我的認知」。以艱深的詞彙來說就是「自尊心」、「自尊的認知」。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有多重視自己?有多喜歡自己?等等的情感與認知。
.
還有,根據各種問卷調查結果得知,日本這個國家的人民「自尊心」程度極低。日本的年輕人並不太喜歡自己,對自己沒有自信,也討厭自己。根據各種統計得知,日本的女性比男性的自尊心還低。
.
當然,這是有理由的。我認為這樣的現象還是與「世俗」有關。如我前面說明過的,日本以前是農業社會,比起每一個人都擁有亮眼的特色,更尊重團體的表現。重視團體勝於個人。在那樣的社會中,很難培養出喜歡自己、重視自己的觀念吧。比起每個個人,「世俗」更重視團結的群體。
.
前面提過我曾在倫敦的戲劇學校留學過。上課告一段落,老師一定會問:「有沒有問題?」結果所有學生都一起舉手。
.
一開始我被這樣的景象嚇到了。剛從高中、大學畢業的年輕同學們都迅速舉起手來。我心想:「也太驚人了,每個人都很認真上課呢。」
.
然而,被指名的學生所提的問題都是「今天上課非常開心」或是「今天上課講的內容跟我過世的奶奶常講的話很像」等這類的「感想」。我內心感到很疑惑:「這些都不是提問呀,只是單純的感想不是嗎?」
.
從那時起,我也觀察到每天、每次老師問「有沒有問題?」學生們幾乎都不會提問,而只是發表自己的感想。老師對於學生抒發的感想,好像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
.
過了三個月左右,我終於下定決心問我的同學理查。理查很聰明,馬上就明白我的疑惑。「啊,我懂你的意思。我們就算聽到『有沒有問題?』也會說出自己的感想。這是有理由的。」理查臉上的神情變得認真。
.
「我們從小一開始,無論體驗或學習什麼,最後一定會聽到師長說:『#每個人都是無可取代的人,所以你自己應該也會有自己的感想或問題才對。那你的感想或問題是什麼呢?』老師經常強調:『你不是別人,你就是你自己,所以你一定有自己的感想或問題吧。』所以我們體驗或學習到什麼之後,就非得說些什麼不可,就像是種『強迫觀念』一樣。」
.
這裡的「強迫觀念」指「無論如何都要擠一些話出來」。就算覺得很蠢,也要設法說些什麼的想法。英國的同學們(其中也有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人以及美國人)都受制於必須說些什麼的「強迫觀念」,所以就算沒有問題,也會盡量說些「感想」。提問並不容易。能夠對課程內容提問證明你確實理解了上課的內容。在聽不懂的課程中,是無法提問的。
.
雖然有「提問力」的說法,不過能夠提問表示已經理解到一定的程度。但如果是感想,通常都說得出口。就算無法理解課程內容,也能夠說「我聽不太懂」。所以,大家都說了自己的「感想」。我對於歐美學生這樣的強迫觀念感到驚訝。
.
接著,我思考我們聽到「有沒有問題」時,會有什麼樣的強迫觀念呢?我發現我們的強迫觀念是「既然是提問,就必須確實提出問題才行」。在課堂上站起來發問時,自己會在意提出來的問題的水準,免得被同學們覺得「怎麼會問這種問題,是笨蛋嗎」。結果我在海外演講時,明明問「有沒有問題?」但是卻接連不斷出現表達自己感想的人們。
.
在大學課程中的演講也是一樣,課程早已結束,下一堂課即將開始了,還是有學生陸陸續續發表自己的感想。如果是在我自己的國家,當我問:「有沒有問題?」大家都會迅速低頭。因為萬一與我的目光對上而被指名「有沒有問題?」那就麻煩了。或是不小心與我的目光對上,就好像被巫術變成石頭一樣,閉上眼睛。就算有問題想問,也鮮少有人會舉手發問。不重視自己的問題,覺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這是「自尊心」極低的表現。
.
歐美國家的人認為想要在世上成功生存,就必須培養「自尊心」,因為最討厭自己、認為自己沒有價值的人就無法活出精采的人生。所以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他們就教育小朋友「你的存在無可取代」。
.
反觀我們的教育呢?學生們接受了什麼樣的教育呢?我們是不是常說「不要給別人添麻煩」?這真是完美地感知「同儕壓力」的教育哪。可以說這是針對活在「世俗」的人的教育。
.
但是,我認為人根本無法在不麻煩別人的情況下獨自生存。假如想認真做什麼事的話,一定會麻煩到他人。
.
你想想,假設你想成為球隊的正式球員而拼命練習,這樣就一定有人無法成為正式球員而成為候補球員。你的努力對於那個人而言就是個麻煩。問題在於你是否把這樣的情況視為麻煩。
.
假如有一個人比你練習得更勤,技巧也更熟練,那你就成為候補球員。這時,就算你說這對你是麻煩,那也是沒辦法的事。這其實不是麻煩,而是生存中的「互相」。
.
所謂「互相」就是無論麻煩別人或受到麻煩,
也都要互助合作地生存下去。
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
.
不可能不麻煩任何人而能夠順利生存。
若想做些什麼,不麻煩他人就成不了大事。
.
你的目標應該是設定「讓你跟別人變得幸福」的生存方式,
而不是「不麻煩別人」的生存方式。
.
--
.
本文摘自《我讀「空氣」但不盲從:不受情緒影響,拒絕「人際空汙」的思考練習》,作者鴻上尚史(Kokami Shoji)為作家、導演,一九五八年生於日本愛媛縣。一九八一年組成「第三舞臺」劇團。二○○八年創立「虛構劇團」。目前活動以「KOKAMI@NETWORK」和「虛構劇團」等劇團演出為主。
.
翻翻本書:https://tinyurl.com/yxo5ja28
.
團體中不知道誰決定的「空氣」,常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無法撼動的決議。大多數人對於說「不」都會感受到糾結與壓力,因此在可忍受範圍內,我們寧可選擇順從已決定的事。
.
然而,為了遵守「群體」的規矩和意見,我們愈來愈覺得痛苦,看事情的角度也變得狹隘,容易認定「只剩這個解決方法」、「也只能這樣做了」、「已經走投無路了」⋯⋯
.
如果你是────
□在意人群眼光容易壓抑自己的人
□於社群或社交互動感到筋疲力竭的人
□無法對前輩或主管說「不」的人
□總是察言觀色、看風向行事的人
.
試著問自己────
為什麼你很難拒絕別人的請託?
為什麼拍合照時會這麼在意自己的表情?
為什麼會順從討厭的長輩?
為什麼太晚回覆Line和E-mail會感到焦慮不已?
.
我們以為「團體」是保護傘,然而為了遵守「團體」的規矩和意見,拘束感讓我們和別人一起時變得愈來愈累⋯⋯
.
久而久之,無論在學校、職場或社會上,身心都變得很痛苦。這本書要寫給的對象,正是太在意他人眼光,不擅長說「不」,總是活在世俗眼光甚至被視為異類的你。
.
本書由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木馬文化 出版。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如何 培養自尊」的推薦目錄:
如何 培養自尊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母親解讀人生的方式,決定孩子一生
「我是個很棒的人!」
不只讓孩子有這樣的自覺,媽媽也要這樣告訴自己。
無論是全職在家的媽媽,或者是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身為照顧孩子的母親,即使竭盡心力去做每一件事,還是會出現自尊感低落,產生「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愧疚感。
許多人當了媽媽後經常以淚洗面,不知道身為女人、身為母親,究竟該怎麼生活才好。其實,養育子女沒有標準答案,世上雖然沒有完美的母親,但所有的母性都是正確的,如果有一百個母親,就會有一百種母性。
每個媽媽都可以成為孩子生命中第一位貴人,幫助孩子守護幸福和夢想,讓孩子成為充滿自信的人。其中的關鍵,就是「培養自尊感」。不只是建立孩子的自尊感,還要提高媽媽的自尊感。
作者金美敬身兼知名講師與暢銷作家,一直都是靠著自身的信念和教養哲學來培育三名子女。但就在幾年前,就讀高中的老二突然做出休學宣言,於是她開始反思「一個母親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是個好母親嗎」等問題。經過一段難熬的時光,她終於想通了一點,那就是身為母親,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非「自尊感」莫屬。
看見許多人跟自己一樣,跌跌撞撞摸索育兒之路,為了幫助這些母親,她把近年所累積的心得經驗集結成冊。在這本書裡,她從替女性找回夢想的「國民姐姐」,搖身變成幫助婦女養成自尊感的「國民媽媽」,撫慰無數經驗不足、徬徨無助的母親。
▶▶什麼是高自尊感?
「高自尊感」的定義是:深信自己是個不錯的人。
▶▶高自尊感有什麼用?
國文、英文、數學很厲害,能讓你上名校;修好「自尊感」這門課,可以把人生經營得幸福美滿,做任何事都很厲害,解開各種難題。自尊感好比「心靈濾網」,濾網較大的人,能夠把岩石般巨大的事件,過濾成鵝卵石般的大小,甚至讓整塊岩石消失不見;濾網較小的人,面對極小的壓力都難以承受。
▶▶如何培養高自尊感?
自尊感是由家庭培養出來的,就像身體要有足夠營養才會長大,自尊感也需要有父母的愛與信任不斷澆灌,才能茁壯。前提是:父母也要有足夠的自尊感才行,自尊感低落的父母,無法培育出高自尊感的孩子。養成自尊感可以從很小的事情開始,只要不斷創造日常生活中的「小成就」即可。
▶▶教養應該是什麼?
所謂教養,並不是想盡辦法把孩子欠缺的部分填補起來,變成全新的樣貌,而是幫助他們把既有的特質激發出來,運用於日常,這才是身為父母真正該做的事。同時,父母也要跟孩子一起成長,這樣才能傾聽孩子的煩惱,為他們解讀詮釋。所以,不論身在何種處境,都要勇敢追尋自己的夢。
跟大家分享喔~~~
如何 培養自尊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爸媽嘴善巧,就能說出優秀好孩子?推薦《嘴殘媽媽的逆轉說話術》】
我覺得這是一本條理分明、非常具體可行、讓父母能自我診斷出說話的弊病、立即對症下藥、令人躍躍欲試的一本實用好書!
(以下節錄自本書作者心理學博士 吳秀香的 自序)
想讓孩子擁有卓越的人格,關鍵就在於媽媽的說話方法。要是常常對孩子使用命令、生氣、責怪或充滿抱怨的語氣,孩子自然會變得負面。
假如用帶刺的語氣強逼孩子做好,雖然當下似乎能讓孩子聽話,卻維持不久,更糟的是還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傷害。
那要用什麼方法說話,才能讓孩子擁有「自尊感、責任感、創意力、正直、同理心、懂得感謝、有勇氣」這七大素質呢?
.
首先,媽媽說話的方法必須先變得溫暖、有同理心、正向、有人格,這樣孩子的人格特質也才會跟著成長。
植物也一樣,聽「我愛你」長大的植物比其他植物更高大、欣欣向榮,連植物都是如此了,更何況我們的孩子呢?
對孩子說出什麼樣的話,將會決定他的未來與人格,也會隨著我們所說的話成長。
(以下節錄本書內容)
👉培養「自尊」要這樣說:
✔你的人生中要寫下你的故事
✔別猶豫,勇敢試試吧!不論結果如何我們都不會感到失望的
✔在哪裡失敗,就在哪裡學習
✔別依靠心電感應,你要明確表達出法,對方才會知道
✔除了神,人是絕不可能完美的
.
👉稱讚孩子的原則
✔立刻稱讚
✔即使是小事情也要稱讚
✔稱讚要具體
✔一面肢體接觸,一面稱讚
✔比起結果,更要稱讚過程
.
👉培養「責任感」要這樣說:
✔(讓孩子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媽媽,你看到自己的小孩玩具都不收好,弄得亂七八糟,你會怎麼做
✔(同理他的難處,再打氣)這件事你自己試試看吧!雖然很累,還是要由你自己做才行!
✔(讓孩子清楚為什麼)要把手洗乾淨喔,公園沙子的細菌很多,你現在手上沾滿了沙子的細菌,如果跑到身體裡,你可能會生病
.
👉培養「創意力」要這樣說
✔用孩子懂得話來說明孩子的問題
✔被孩子問問題時馬上回答
✔回答不了的,就說:「我們一起找答案吧!」
✔肯定孩子的想法,大聲告訴他:「你的想法好特別!」
✔常常反問孩子:「你覺得呢?」、「你還有什麼想問的?」、「你有更好的方法嗎?」、「你為什麼這樣決定呢?說說看!」
.
👉讓孩子願意「守規矩」要這樣做:
✔親子關係首先必須圓融
✔反覆說明規矩的概念
✔和孩子一起訂定規則
✔常提醒孩子:「記得要遵守我們訂定的規矩!」
【書訊】嘴殘媽媽的逆轉說話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8625?sloc=main
如何 培養自尊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如何 培養自尊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何 培養自尊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如何 培養自尊 在 如何培養孩子自信、自律、獨立(自尊、自治、自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培養 孩子自信、自律、獨立(自尊、自治、自立) 的個性… 」 這篇文章,無論家長或老師都絕對值得一看 ! ... <看更多>
如何 培養自尊 在 如何培養高自尊、自信的孩子|原生家庭氛圍|提升父母的自尊 的推薦與評價
自信的孩子經得起很多挫折,而缺乏自信的孩子,就算取得很多成功後還是懷疑自己的價值,小小的打擊也會產生世界末日的感覺。我們出生後沒有甚麼自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