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全新技法👈
「禁忌般的催眠」...即將重磅啟動!
你想知道…催眠到底能做到什麼地步嗎?
你想知道...超越催眠的催眠是什麼嗎?
甚至…顛覆你對「催眠」這兩個字的看法嗎?
在開始介紹這一切之前,我很好奇,你有以下的煩惱嗎?
💥對於未來總是恐懼著,或覺得自己的未來目標永遠無法達成?
💥總是有金錢的負面信念,導致自己老是無法賺到錢而不知如何解?
💥總是有著對於人際關係,甚至是追女把妹上的恐懼,而無法讓自己幸福或達到目標?
💥總是對於過往某些事件有著恐慌,而不知如何處理?
💥總是覺得自己深陷各種的煩躁、鬱悶、壓力情緒,而不知如何調整?
💥一直無法讓自己靜下來,內在的掙扎總是反覆出現?
💥想要開心但卻開心不起來或是無法放下過往的傷痛?
💥為什麼我總是吸引到不對的人?
💥為什麼我總是無法得到周遭的人的支持?
💥為什麼不管我做什麼,總是被否認?
💥時常困在小我中不可自拔…
💥我要與自己的高我連結?
💥體驗過了很多催眠甚至給很多人催眠過,但永遠無法進去?
💥我要怎麼與自己的內在小孩溝通?
💥真的有輪迴或前世嗎?我的前世什麼?
💥我到底是誰?為什麼我會在這裡?
是的,你可能有很多想解決的問題
那麼,我想和你先分享一個和這有關,而同時也是人類禁忌的話題…
也就是 - 『啟靈劑』或是『啟靈草藥』
這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
這是一個可以讓你直接有著特殊體驗及高我連接的方式
在古老的部落裡,啟靈草藥常常是祭師們最強大的助手,也是啟靈儀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現在,在大部份的國家裡,這些卻是被禁止的
在1968年,曾經有一個人,因為發現啟靈劑對人的大腦能產生特異感知甚至改變認知,所以著手開始研究
在當時,這些研究都是獲准的
但好景不常,在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的大力阻擋之下
這位研究人士只好不得不撤手…
時間來到了2020年
奇恩我正在學習「音樂治療」,老師在課堂上介紹了一種強大音樂治療技巧 - GIM(Guided Imagery and Music)
這是一種利用音樂觸發個案的想像,達成放鬆或是大腦認知改變的效果
而GIM的由來竟然是...!
沒錯,GIM的創始人Helen Bonny博士,就是當時在研究啟靈劑的那位人士
後來因為無法繼續研究,於是她開始尋找替代方案,最後的解答就是 - GIM!
音樂真的能有如啟靈劑或是啟靈儀式一樣的效果嗎?
如果是在幾年前,我會說我不知道…
但就在今年,就在我奇恩以及各位學員,於催眠課程之中的嘗試下,我們開創出了那可能性!
「這個超像在儀式裡!」
「對!我也這麼覺得!這個很像我之前體驗死藤水的感覺!」
兩位曾經有體驗過啟靈儀式的同學
在嘗試了我們最新的催眠技巧之後
不約而同的這麼說!
所以,到底是藉由音樂來取代啟靈儀式
還是是藉由催眠來取代啟靈儀式?
我得說,都是,也都不是!
因為這不完全只是音樂或催眠而已!
但不論如何,它就是能讓個案產生類似啟靈的效果!
為何這麼說?
身為NLP訓練師以及NGH國際催眠導師的我
以多年學習並師事多位NLP、艾瑞克森催眠的導師,加上十年來的個案經驗
融合了我獨創的NHP
這次,再其之上更加進了音樂治療的概念
秉持著業界極少數不斷創新的精神
這次,終於嘗試出了一個全新的催眠
這個催眠,可是與其他催眠完全不同!
這就是…
『4DX風暴催眠!』
它適合這樣的你:
📌對催眠有興趣的你
📌對於啟靈儀式感到無比好奇的你
📌聽多了他人啟靈經驗,也想自己來一次的你
📌對於改變大腦認知有興趣的你
📌想要改善自身人際、金錢、健康狀況的你
📌想要改變負面信念的你
📌想要對於未來充滿信心的你
📌對於靈性精神面的體驗有興趣的你
📌對於汲汲想連結高我的你
📌單純想要療癒自我的你
📌想要體驗NHP應用的你
📌對探索潛意識有興趣的你
📌想要體驗奇特及神秘經驗的你
機會難得你絕對不能錯過!
🎉慶祝風暴催眠強勢回歸特別加開場🎉
🔸️2021/10/23 [上午-台北]
【4DX風暴催眠】禁忌般的催眠
https://forms.gle/fLWGvHDCGvrVQfYM8
🔸️2021/10/23 [下午-台北]
【4DX風暴催眠】禁忌般的催眠
https://forms.gle/zNtxkDyJjwycatnN6
🔸地點:樂生活學苑 - 台北
🔸費用:
❗️原價5000元❗️
因為您一次可以體驗到同時至少"七位"國際認證催眠師+NHP高級執行師,來帶領你進入旅程,所以5000元已經是便宜到不行的價格!
而如果你報名本次的活動,除了可以體驗到30-40分鐘重點的4DX風暴催眠之外,還會外加一次群體催眠
以及額外的卡牌占卜、體驗難得的NHP神奇技巧(註:此兩個體驗可能會因您的風暴催眠場次而有一場無法參加)
為了慶祝風暴催眠強勢回歸,我們決定...給您💥快閃限定價格💥
單場只要700元!!!(為防止報名卻不到,故請先匯款預繳1000元,如有到場並完成體驗及回饋,現場會退還您300元!)
《特別注意事項》:
本場次為💥慶祝風暴催眠回歸💥,乃以優惠的方案提供給各位,故報名者需同意以下事項:
1.組別乃主辦方決定,不論哪個組別,皆會給各位報名者最周到的安排,請務必準時到場,千萬不能遲到 !
2.同意在體驗過後繳交「體驗回饋調查」
3.同意在體驗過後,接受主辦方訪問錄影(可選擇正面或背面入鏡),並且錄影可供主辦方推廣使用
※本次活動僅針對身心健康、無特殊精神疾病之一般民眾開放,報名需確認勾選健康聲明。
🔸️2021/10/23 [上午-台北]
【4DX風暴催眠】禁忌般的催眠
https://forms.gle/fLWGvHDCGvrVQfYM8
🔸️2021/10/23 [下午-台北]
【4DX風暴催眠】禁忌般的催眠
https://forms.gle/zNtxkDyJjwycatnN6
#名額限定8位!!!
同時也有1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
「如何 訪問 一個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幕後特輯05:如何採訪一個人?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訪問完整] "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今有南投代子出征"! 賴清德南投 ... 的評價
- 關於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林君蓮電台訪問vlog!蓮姐試咪!林君蓮青力壯?一個人去唱K? 的評價
- 關於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訪問志工 的評價
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屏東縣高樹鄉精神病患傷人事件,為何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
9月26日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傷人事件,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男子因不滿便利超商女店員提醒需戴上口罩,跳入櫃檯壓制攻擊女店員,致其雙眼重傷,送醫搶救恐有失明之虞。事發過程經媒體曝光,引起社會譁然,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於第一時間表示要深切檢討、補強社會安全網,與中央衛福部討論,希望強化法令,「讓精神病患不再成為社區的隱形炸彈」。
隨著這些年來精神病人的攻擊事件反覆發生,「補破網」的呼聲不斷,主責精神病患刑事案件的兩個主管機關,也因為新聞效應公開表態回應:司法院於昨(29日)晚間於官方臉書粉專強調去(2020)年底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重大刑事案件被告在法院判決確定前,若有精神障礙且具有危害與急迫性時,不需要等到判決有罪,法院可以即時運用「緊急監護」的制度,命被告進行監護治療;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也提到,4年內將社區關懷訪視員增至1000人以上,明(2022)年則一定可以設置4到6家「司法精神病房」,以風險程度分級分流處理,安置高暴力風險、高復發風險的精神病患。
在公部門許諾更安全的未來到來之前,到底是什麼緣故,使得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高風險精神病患傷人事件?
◼︎發生刑事案件之前,《精神衛生法》扮演最前端的預防角色
從2016年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今年9月無期徒刑定讞的台中牙醫師命案兇手賴亞生,到甫發生傷害事件的屏東縣高樹鄉楊姓男子,他們共通的身分都是地方衛生局列管的「嚴重精神病人」,由公衛護士與社區關懷訪視員定期追蹤,據統計全台灣約有14萬名這樣的個案。
即便14萬名個案中有暴力犯罪比例微小,不能斷然將不定時炸彈與嚴重精神病人劃上等號,然而因其隨機性、大眾難以理解犯案動機等因素,使得整體社會將其風險放大檢視,更因部分個案過往曾有失序行為、反覆入出院的紀錄,而讓民眾擔心並質疑為何無法從更前端預防,讓有風險的精神病人強制住院治療。
然而,在《報導者》過去幾年針對精神醫療處遇的訪查,要釐清病患處遇與社會安全之間難以達成的平衡,得回到制度面的設計,甚至更需要在刑罰之外,強化社區醫療體系的治療。
現行針對精神病患的強制治療處遇,包括司法偵查中的「緊急監護」、判決定讞後的「監護處分」、規劃中的司法精神病房等,都是在發生觸法行為後,刑事案件進入正式司法程序,才會啟動。在實際的犯罪事件之前,在最前端能介入的是《精神衛生法》第41條,當發生嚴重精神病人疑似滋擾或危害公共安全,並有自傷或傷人之虞時,就可強制將其送醫或強制住院。
但實務上第一個常遇到的問題,是各縣市並無統一作業流程,「第一步通常都是call警消,有的縣市跨單位協調資源比較充足,遇到精神病人出現傷害或暴力事件,醫療人員會隨同出車評估,但有的地方人力不足,到現場的只有警消,不一定能判斷該送警局還是醫院,」屏安醫院精神科醫師、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學術教育暨出版委員彭啟倫在此事件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
◼︎強制住院形同剝奪人身自由,法定程序問題持續爭議
若是進入強制就醫的流程,得在5日內由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鑑定,並經過由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家屬與律師代表組成的審查委員會評估,才能啟動強制住院,強制住院最長不能超過60日,若有必要延長,必須再重啟審查程序。
「強制住院審查委員會代表國家剝奪一個人的人身自由,近年一直有一些爭議,醫界普遍認為,應該由法官透過正當法律程序來裁定(法官保留)。」彭啟倫說。
去年10月,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曾舉辦《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其中討論的重點就包括現行強制住院要經過一連串行政程序,部分民眾與家屬認為門檻過高,但醫療與司法界代表則基於法定程序與病患人權,表示現行機制是對患者的程序保障,不需調整。
根據衛福部數據,近年全國每年強制住院案件,在2012年約1200件後逐年下降,近5年大多維持700件上下,經審查委員會通過的許可率則在9成以上;對照之下,另一種機構處遇外的「強制社區治療」則乏人問津,此一2013年開始,基於預防大於治療的措施,透過門診、居家治療與社區精神復健,將嚴重病人的自由限制減到最低,支持協助病人在社區中繼續接受治療、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全國每年申請與通過件數都在50到70件上下,究其原因,常跟醫療院所須耗費過多人力成本、病人不易配合常須協調警察、健保給付缺乏誘因有關。
◼︎猶待正視的醫療與社區治療環境落差
隨著屏東高樹鄉楊姓男子過往經歷曝光,會發現他歷年來都有短暫住院治療紀錄,但過不久又出院,為此潘孟安強調,要請醫院評估「長期收治」。此一個案凸顯出精神醫療專業評估精神狀態改善,出院後當家庭資源與社區現實無法順利承接,兩者間可能出現的空窗與落差。
「在作息正常、常規化的醫院環境,我們比較知道怎麼應對這些個案,他們受到的刺激相對小,當暴力或自殺風險下降,就達到可以出院的標準,但醫療的角度很難評估社區中會遭受的刺激,這跟出院後家庭支持度、醫療與社區公衛的銜接有關,若其中出現三不管地帶,很容易出事情。」彭啟倫說。
在承擔民眾對於整體社會安全的想像,以及維護個案健康與人身自由之間,精神醫療在相關社會事件中,屢屢陷入兩難的局面,或許在政府部門許諾要以更嚴格法規彌補社會安全網前,應先正視前端包括強制就醫/住院的制度流程,社區治療模式不彰的長年問題,才能在既有的經驗與基礎上,朝向更積極的改善方向。(文/張子午)
#延伸閱讀
【直視刑罰與治療的極限──如何務實修正精神障礙犯罪監護處分?】https://bit.ly/3F4r61L
【與受苦者相遇──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https://bit.ly/3mfXh5T
【一場艱難的對話:一名精神障礙者如何走向殺人之路】https://bit.ly/3D2etSO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屏東 #超商 #社區治療 #司法 #報導者
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巴菲特留給子女什麼樣的「財富」?
為何我最近買了一部單車?
我搬家了也有一段時間,搬到去新的地區,環境比舊區的更闊落。上班的時候,有一次見到一位媽媽踏單車送小朋友返學,這個畫面也令我想起我小時候,爺爺用單車送我上學的日子,勾起不少美好的回憶。
所以,最近自己也忽然心動了起來,走去買了一部單車回來,假日時可以踩踩單車,做做運動,的確是一生中一件寫意的事。其實買單車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希望可以待女兒大個一點時,跟她和媽媽一起去踏單車(當然現實是阿女還是很幼小,哈哈);二來是出去買東西時,單車可以代步,的確幾實用。
興趣對一生很重要
聽我投資師傅說過:「巴菲特之所以投資強,是因為他遠離股票市場。」想深一層,師傅這句說話幾有意思,一個人要擁有投資上的平常心其實一點都不簡單,但如何可以擁有投資的平常心。我最近想到了,就是不要太留意股票市場,最好的方法是去找到其他你有興趣做的事,之後你就會忘記了看報價機上面的數字,忽略了每天銀行戶口數字的起起跌跌,也是心理學家說的「心流」:當你盡情投入到一件事,就會產生忘我的快樂感。
太過投入投資(機)未必是一件好事
不難發現,我們都有一些經驗,就是為了股票市場每天的起起跌跌而心煩。太貼市的人其實很想在股票上有出色的回報,但是我們愈緊貼大市,心情愈投入,便愈容易因為情緒化而做錯投資決定,結果往往不似預期:太早賣出好股票,或太低位時賣出股票的後悔決定等等。
巴菲特的興趣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也有自己的興趣,他喜歡閱讀和喝汽水,他喜歡了解公司的情況,他喜歡打橋牌,每天會上網打橋牌,有時會跟好友打橋牌。巴菲特曾接受訪問,他為他三個子女感到自豪,因為他們各自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並且全心投入當中:大兒子喜歡種植,並以此為事業;小兒子喜歡音樂,成了音樂家;女兒喜歡和媽媽一起幫助人,之後協助父親打理慈善工作。
很明顯的是,巴菲特沒有把所有巨富傳給孩子,更重要是幫助他們和樂見他們找到人生想做的事。巴菲特自己說:「我想給子女的(財富),是足以讓他們能夠一展抱負,而不是多到讓他們最後一事無成。」
返回投資最根本的問題:是投資不是投機
如果在投資上,我們仍然是用投機的心態去進行(這個問題一般人很難真實的面對自己),沒有思考投資的根本的話,想要的成果只會離大家愈來愈遠。
價值投資除了教我們投資,我覺得也教我們做一個平衡生活的人,不是只是想在股市上盡快投機賠數倍的回報,更重要是明白投資是一個漫長而賺取少(合理)回報的地方。
所以,要做好投資,最好先不要看太多投機的事/東西,把時間投資到去其他更有價值的地方:做會令你喜歡或會開心的事、運動、讀書和與家人或你愛的人相處等等,可能最後投資回報也一同好了起來。
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3rBmlpWXEk/hqdefault.jpg)
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周青 #越野跑 #長距離耐力運動
本集專訪台灣越野跑一哥,小帥:周青。
他站穩台灣,放眼亞洲,挑戰世界,來跟我們聊聊長距離運動的這面照妖鏡。同時訪問怪獸教練巨人楊嘉憲,討論專項運動的肌力訓練菜單,全季度備賽,還有相關的專項轉化。
總之,無論任何專項,你都需要強壯,你都要變成一名強壯的運動員。
❤️ 追蹤周青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ChouChing1991
❤️ 追蹤巨人教練: https://www.facebook.com/joshua.yang2
➤ 周青肌力訓練頻率:一週一次/一週兩次,依照賽事調整。
➤ 重量訓練菜單,與提升最大肌力課表基本相同,再對應專項所需,提高『穩定性與抗動』訓練。
➤ 專項運動主戰場就在專項,肌力訓練從來不是把一個運動員改變成不同的選手。
➤ 國際越野馬拉松的主流為100km,亞洲以50km為主。
➤ 中國馬拉松跟越野跑在近年數量已經將近1比1。
➤ 越野馬跑迷路?常常發生?
➤ 什麼垃圾國家選手為了獎金會去拔掉路標?
➤ 周青一開始接觸的是網球,從家庭離家出走的故事。
➤ 家庭的高壓統治?後來如何接觸到越野跑?
➤ 三鐵迪克老爹Team Hoyt的故事推薦:https://youtu.be/ezDx0Ts1pok
➤ 周青最喜歡的越野跑分享:沙漠極地賽事。
➤ 獨自一個人完成挑戰的心理側寫。
➤ 尼泊爾賽事分享 髂脛束症候群 (IT Band syndrome)
➤ 四川越野賽事分享,玩命與冒險?各項賽事的風險,反而越危險越安全
➤ 越野跑 v.s. 馬拉松:心智訓練?安排比賽來當成訓練賽。
➤ 周青目標:全破台灣紀錄!94狂!站穩台灣,放眼亞洲,挑戰世界
➤ 運動員分享:越野跑界傳奇 Kilian Jornet
➤ 一般人的訓練與專項運動員訓練的不同之處:運動員有明確的目標。
➤ 全季度備賽訓練,共軛週期訓練,週期密度,疲勞鋼索,疲勞監控。
➤ 重量肌力訓練 + 跑步:劑量總量管制。訓練不相容性是有劑量前提存在。
➤ 周青:重訓之後+適量的跑步收操。
➤ 周青:背蹲舉兩倍自體重,硬舉兩倍自體重。
➤ 從事各項專項運動之前,先把身體變強壯,變成強壯運動員,再做專項轉換。
➤ 國外選手也是這麼做嗎?大量受傷之後的導向趨勢。
➤ 長距離運動是一面照妖鏡。
➤ 周青IT Band:股四頭過於強壯而代償臀中肌。
➤ 周青的飲食規劃,生酮飲食對於訓練的影響?全素飲食?
➤ 推薦台灣馬拉松賽事:台北馬拉松,萬金石馬拉松。
➤ 長距離撞牆,一開始什麼都想,變成什麼都不想,後來就唸經口號,心智的困難度。
➤ 台灣FKT = Fastest Know Time 已知最速時間,百岳單攻賽事,教育意義。
➤ UTMB法國賽事朝聖。
➤ 以肌力訓練,來完成Outdoor的目的。
小額贊助,請邱個喝杯咖啡~~
https://pay.firstory.me/user/chiougrr
邱個選樂|邱個Podcast片頭片尾曲歌單:🎧🎼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xpq5icvbBTIwdHCzlEQcvpaKhApYqIV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pwe2tkcpto/hqdefault.jpg)
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在自己的星球成為自己」創作展
訪問藝術家:陳佩吟
在自己的星球成為自己 「我是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心裡面開始有了這個疑問,在我有意識以來,我好像就是一個,會一直 拼命努力做到「我覺得應該做到的樣子」的人,很用力的做著每一件事情,很努力的過著每一 天,覺得做任何事都要有意義,而且不想浪費每分每秒,久而久之,我就以為那就是我。
在轉換於不同身分和立場的自己,經歷過各種事情,期望達到的、計畫之中的,更多的是 無法預料的意料之外,靜下心思考後,突然發現,那些我曾經以為的那個自己,也可能只是我 希望「大家覺得的那個我」應該要有的樣子而已,但那真的是我嗎?我們在世界上都有著很多 不同面向,也許是自己不熟悉或不想被發現的樣子,然後害怕被發現之後會不被接受或不被喜 歡,然後就選擇隱藏,慢慢地連自己都忘記了。
宇宙之大,我們每一個人就只是一個小小光點,但即使再渺小,也一定有存在的意義。那 如果假設自己的內心是一個宇宙,那內心中每一個不同面向的自己,就是一個個不同的星球, 有些是熟悉的、但有些也可能是自己也不認識、被遺忘的或是沒有發現的那個自己。
我們從小 到現在,不論哪個年紀、狀態或身分地位,都可能一直在摸索著,如何從自己內心宇宙中,去 發現、認識、了解、接納並包容所有面向的自我星球,怎樣才能找到並成為「真正屬於自己的 樣子」,也許這也會是我們一生都在學習的課題。
一直以來,我都有在思考,如果立體作品可以結合成為平面作品,好像會是一個很有趣的 概念。這次展出,我嘗試以整體概念,延伸出一些想表達的文字內容,將作品融入其中,再將 腦中的畫面放進平面畫作中,對我來說是有點陌生的,不過是個全新的嘗試,我也因此再次深 入思考,每件作品背後,我真的想要表達的意思。最後也設計成一個有點像是繪本的創作集, 我想透過立體、平面與文字的結合,可以更容易帶領大家進入我想說的意境當中。
粉絲頁: 陳佩吟PinkPei
粉絲頁: 心藝十三生活創藝/手作陶製 木頭雕刻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oRAwwkTFBM/hqdefault.jpg)
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訪問完整] "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今有南投代子出征"! 賴清德南投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訪問 完整] "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今有南投代子出征"! 賴清德南投輔選蔡培慧火力全開酸爆林明溱! 賴:從政30年只顧自己兒子 一個人 │【焦點 ... ... <看更多>
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林君蓮電台訪問vlog!蓮姐試咪!林君蓮青力壯?一個人去唱K?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歡迎各位收看Lyn Jer's TV 《N.F.T.》 fit濤懷舊K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ou2Q1P0hZM 《N.F.T.》Official Music ... ... <看更多>
如何 訪問 一個人 在 幕後特輯05:如何採訪一個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之前是做#人物專訪的編輯,兩年間 訪問 過許多人,從比較不知名的素人、到破百萬的YouTuber、還有某些領域的大神都 ... 幕後特輯05:如何採訪 一個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