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好過日之3Q談政策
#到國家公園還是只能逛夜市?
文:3Q 陳柏惟
過年前,我們提到了墾丁觀光的問題,這集屏東好過日還是從墾丁大街出發,因為大街濃縮了墾丁觀光的四大問題。大家看完以後,說不定也會聯想到故鄉高雄的現況!
#乏味的複製模式
上篇文章中,許多網友都提到了,去國家公園還在逛夜市,是一件很奇怪,甚至是「獨步全球」的事。
而且,這夜市裡的攤商,還跟旗津、瑞豐、甚至全台的攤商大同小異。到哪裡玩都只能逛夜市,在墾丁享受台北物價,看來遊客還樂此不疲。
除了攤商,墾丁大街上,還有四家7-11、兩家萊爾富、一家全家、麥當勞、屈臣氏、以及不遠的星巴克,儼然成為小型城市。
當然,墾丁大街不是自古以來就是夜市,在日本殖民時代,位於恆春半島雙腳之間的籠仔埔草原,被日本專家認為可以發展熱帶畜牧業,因而設立「恆春廳種畜場」,後來在中國殖民時期,演變為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墾丁牧場」。
墾丁大街,原本是在墾丁公園入口與牧場間發展出的聚落,只有一些土產店,但隨著大型觀光飯店進駐,觀光客人數上升,才在1990年代後期發展出夜市商業型態。
然而,業者只想搭順風車,未能強化優質住宿與深度體驗,具有沙灘、大海、牧場、熱帶季風雨林等多種自然、人文優勢的墾丁大街,並未強化這些優勢,反倒讓夜市喧賓奪主,甚為可惜。
#重量不重質的觀光
墾丁的觀光發展有種「追逐浪潮」的趨勢,1986年的哈雷彗星觀星潮,1995年後春吶舉辦,2000海生館開幕,2010年左右的中國觀光客,都帶動遊客大幅增加。
然而,在2014年超過837萬人次達到墾丁觀光最高峰後,接著墾丁爆出一連串坑殺遊客醜聞,2019年墾丁遊客跌落至不滿400萬,恢復到1990年代末期水準。
當媒體紛紛強調「觀光客腰斬」、「觀光寒冬」......時,能否藉著危機推動觀光轉型,拋棄過去以「人次」為目標的思維,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墾丁的觀光存在淡旺季明顯的特質,然而,以墾丁的氣候,冬天能從事水上活動的時間不短,而恆春半島的自然景觀、多族群歷史、農特產加值產業,亦不難與精緻旅宿業者合作,包裝為深度旅遊與避冬行程。
而以能吸引國際旅客的「沙灘和比基尼」特點而言,墾丁雖有多處美麗沙灘,但多半不連續,墾丁大街鄰近的大灣、小灣兩處海灘,人潮均小於南灣。而墾丁其他地區的沙灘,部分為生態管制區域,不宜大量開發。
結合遊艇、藍色公路的水上活動,就是另一種取向。然而,受台灣海洋政策大環境影響,後壁湖遊艇港等港口利用率偏低,無法把水上活動推往藍海,這是作為「海陸觀光景點」的墾丁,應該好好檢討的。
#落後的交通管理
墾丁大街是全台灣唯一設在省道(台26)的夜市。根據現行法規,省道不能設攤營業,但和台灣許多地方鄉愿的態度一樣,從來沒人想/敢認真取締。
而天才的墾管處,為了解決這個違法困境,居然想再開闢一條20米寬的外環道當作省道,從夏都酒店切過福華飯店後山,將恆春分所的試驗田區切穿,讓墾丁大街降級為縣道或鄉道後,地方政府就可以設置自治條例加以管理。
然而,墾丁國家公園內的道路密度已經過高,在國家公園裡任意開路,破壞生態,引進車潮,完全和國家公園的密度背道而馳。因此,這個天才方案,也遭受到相當大的阻力。
話又說回來,墾丁大街人車交織衝突的環境,完全不是適合觀光客悠閒漫步的環境。會讓人與車一起走在馬路上的觀光購物區,絕對不會在北美、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存在。
然而,墾丁缺乏區域內大眾運輸,使得民眾不是自行開車,就是搭乘客運來再租車,往年每當連續假日時,區域內交通嚴重阻塞,亦對環境造成嚴重負擔。
先不論夜市品質或合法性,將人行步道做好、墾丁街車加密、在墾丁大街區域亦建立轉運站、加快推動區域內車輛管制和租車業電動化,這些「基本交通建設」,有關單位卻步伐緩慢,只會規劃道路拓寬,其政策能力,已遠遠落後世界。
#如同第三世界的細節
前面提到,墾丁夜市這樣的購物街,不會在先進國家的國家公園內出現;而就算他們有購物街,也不會長這樣。
夜市造成的髒亂、污水直接亂排等問題,迄今仍無法解決,更別說招牌管理,街道設計等進一步的美感問題。
雖然在地社區、商家已經開始針對髒亂、哄抬物價等多個問題自律管理,也見到一定成果,但大街的質感,卻難稱有所提升。
當大家說墾丁觀光業重創時,我們卻看到業者仍然在繼續開拓荒地,整地興建民宿,而原有倒閉的民宿就放著空屋不管,雖然這是常見現象,但國家公園內的旅宿業發展難道要「放任市場機制」解決?
當價格不斷上升,但旅客無法得到同等服務品質時,乾脆連本國旅客都轉往鄰近國家如日本沖繩等地觀光,就成為最合理的選擇。
以上這幾個問題,其實不只墾丁,高雄也會面臨類似的困境,如果現在不思提升觀光品質,放任業者賺「容易錢」,墾丁化的殷鑑將不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
如同第三世界的細節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如同第三世界的細節 在 T1 vs EDG 魔王!Faker阿卡李開秀火影沒有老!宙斯超細節 ... 的推薦與評價
宙斯超 細節 操作對線貫穿聖槍哥!| 16強小組賽| 2022 S12 世界 賽精華 ... 支持就是我的動力:)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私信最強聯盟專頁或在Discord討論區留言. ... <看更多>
如同第三世界的細節 在 2012 恩膏引擎全力開動!!: 回顧整個歷史只是新婦的影兒 的推薦與評價
May 30, 2017 - 神以Alef Tav 的方式創造世界,如同導演般率先預定「時間的 ... 然而,不但在神看來,主耶穌基督的新婦就是實體,是神以Alef Tav的星際即第三組節期, ... ... <看更多>
如同第三世界的細節 在 #如同第三世界的細節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到國家公園還是只能逛夜市? ... 過年前,我們提到了墾丁觀光的問題,這集屏東好過日還是從墾丁大街出發,因為大街濃縮了墾丁觀光的四大問題。大家看完以後,說不定也會聯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