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要退休,才知道有很多東西沒好好教
冒險治療工作者常在「課程設計」、「安全管理」做得很好,但在「個案評估」中卻有待改進。
個案評估的例子
一、簡介(Introduction):
1.荒野經驗的介紹
2.分類個案及轉診的狀態
3.課程地點及安排
4.課程日期
5.團體中的顯著事件
二、課程參與(Course Participation)
總結各個成員完成不同階段的個別能力,指出其生理及心理的挑戰。
三、社會化(Socialization):
A 對於權威
1.個案是否尋求認可?
2.個案是否有敵意(hostile)、抗拒(contumacious)、任性(obstreperous)、抵抗(resistant)
3.個案對諮商(counseling)的反應
4.個案對批評(criticism)的反應
B 對於同儕
1.個案分享材料嗎(合作/分享)?
2.個案對於團體問題解決的貢獻(協助/抗拒)?
3.個案在團體中扮演的角色?(領導者、跟隨者、主動者、被動者)
4.個案是否接受或拒絕社交?(團體內或團體外)
5.個案尋求親密感或疏離感?(個體距離)
6.個案對於人際衝突的反應?(適切或不適切)
7.個案對他人表現同情或同理嗎?
8.個案接受團體中的少數族群嗎?(歧視prejudice)
9.個案能承擔情緒或生理的風險嗎?(信任感trust)
四、觀察(Observations)
A. 過度的因應技巧(Exaggerated coping devices):
1. 過度依賴工作人員或他人
2. 情感過度(hypermotionalism)-流淚不止(tearfulness),反覆無常( instability)
3. 情感過少(hypoemotionalism)-缺乏適切反應(lack of appropriate effect)
4. 坐立不安(restlessness),失眠( insomnia)
5. 擔心過度(excessive worrying), 妄想(paranoia),噩夢( bad dreams)
6. 偏見(preoccupation)
7. 被動攻擊(passive aggression)
8. 身體抱怨(somatic complaint), 疑病症(hypochondriacal)
9. 暴躁(explosive temper)
B. 個人性格(Personal Traits)
1. 調控或運作體力的能力
2. 正向或負向的態度
3. 開放/有彈性或封閉/僵化
4. 衝動(impulsive)或謹慎(deliberate)的特質
5. 資訊過度連結(over-incorporates)或資訊連結不足(under-incorporates information)
6. 不成熟(immature)或成熟(mature)
7. 價值感(sense of values), 靈性(spirituality)
8. 內控或外控(internal or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9. 自我評量表淺(superficial)或坦白(honest)
C. 任務表現(Task Performance)
1. 遵從指示的能力(ability to follow direction)
2. 注意力範圍(attention span)
3. 主動性(initiative)
4. 處理結構性(structured)任務的能力
5. 處理非結構性(unstructured)任務的能力
D. 生理表現(Physical Manifestations) (related to diagnosis)
1. 生理表徵(physical appearance)
2. 眼神接觸(eye contact)
3. 說話的品質-情感強度(intensity) and程度(level), 適切(relevant),條理(coherent)
4. 思考模式(thought pattern)-邏輯(logical) or 鬆散(loose)
5. 現實定向感(reality orientation)-時間、地點、人物的覺察
6. 協調(coordination)及平衡(balance)
妄想評估量表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終於還是有少數正常的官員,可以針對問題來發聲,而不是不明究底的獵巫。
引用內文:
--
面對當前精神醫療困境,陳時中說,擬讓更好的醫療體系介入,病人可以穩定就醫,降低社會污名化,也增加回歸社會可能性。過去治療可能牽涉健保給付,產生費用排擠,現在思考讓公費預算支應,不受健保總額限制。
--
諶立中說,殺警案凶嫌停藥2年,發病已久,有被害妄想症,但沒人幫忙他,家人可能也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有好的通報系統,建置評估量表,在發現疑似個案就能通報轉介,讓專業團隊即時介入。目前雖有通報機制,但結構不良。
諶立中說,社區照護方案有成效,但可惜規模和涵蓋率都太小,且給付不好,對醫院沒有誘因,尤其對須投入大量人力成本的精神醫療來說,更屬艱難。
根據衛福部資料,目前台灣精神病人的社區追蹤訪視資源欠缺,心理衛生社工、社區關懷訪視員及公共衛生護理師要照顧全台超過14萬名個案,導致每一個案的服務時間、服務品質不佳。其中又以社關員角色吃重,需要訪視的案量有4萬,但社關員只有99人,平均每人要負荷超過400人。
--
一個人需要負責400位個案,這就是其中一個根源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