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文本來公開在我的個人臉書,發完因為頭痛又起就再睡去,完全無力再貼文於粉絲頁,如今是病後第三天,感冒症狀明顯消退許多,工作時間也可以再增加一些時數。這次完全只靠芳療與休息和進食,只能說我並非鼓勵芳療全能,可以這麼做,完全是我這段時間用僅剩的力氣評估自己的病狀,來調整芳療的使用方式,這些需要經驗,非三言兩語的浮誇說詞可以帶過,因此期許透過課程讓各位理解可以怎麼照顧自己與家人,成為一個讓自己覺得自己好棒棒的資優管家/執事~
------------------------------------------------------------------------
發燒,頭痛欲裂,全身痠痛無力,腸胃時不時絞痛一番…
恰逢出差到宜蘭,莫名得著一個大多數時候可以聽見蟲鳴鳥叫蛙啼的休息。
同事問我要不要去看醫生拿藥?心疼同事的忙碌,不想再帶給他們困擾,我婉拒。但能如此老神在在的原因,是因為我有為了像這樣的緊急時刻自製的芳療小物,這次全都靠它了!
從下午四點開始,以平均兩小時用芳療一次的頻率,到了晚上六點,明顯燒退,但全身仍痠痛、頭痛、腸胃絞痛;八點,已不痠痛;十點頭痛、腸胃絞痛依舊,我評估應該是睡不夠久,於是再用一回自製小物,便沉沉睡去。
凌晨,身體的輕盈感,令昨日的病痛恍如隔世,但藉由幽微的腸絞痛與頭痛,身體盡責的提醒我需要再休息,仍不可大意。
除了芳療與睡眠,我也補充滋養品:蛋、杏仁純,益生菌協助維持腸道菌叢的平衡,喝喝純露水。全身無力時,這樣的方式讓我不用花太多力氣進食,可以獨自一人就把自身照顧好。
但事實上我不是一個人,同事仍在這段時間給予我許多現場需求的幫助,送水啦,用大秘招調理我啦,處理一些意外的狀況啦,也實在非常感謝他們。
想起前幾天有兩個朋友說了些讓我好害羞的話:大意是說我的芳療課容易招到舊生的理由,是因為除非親自體驗過,不然就無法感受到我的魅力,但一旦體驗過就被這魅力給攫住了。接著朋友還繼續氣噗噗的唸道:「還有,妳最莫名其妙的一點是,明明各單元拆開可以講半年,妳卻濃縮成三小時,連講三天,搞死自己也嚇死學員啦!」
然後就碎念我這樣的性格不生病才奇怪之類,吧啦吧啦,然後我就放空了…
反正木已成舟,就這樣了,
有鑒於此,濃縮版精華班也就開這次了。
想報名的就來吧。
https://forms.gle/G8RZSoGqiTeARfKp6
#填上Gmail電郵址就能順利看到報名表單
#執事好帥
#海賊嫚成員逐漸淪陷2D
妙蛙花性格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lanet Zoo】
#動物園之星
#動物園遊戲
#經營模擬
#雖然很希望是但不是業配
還記得年初我才跟各位分享過prehistoric kingdom,並且評價為能在未來數年內成為同類遊戲的標竿( https://bit.ly/2lvLlkM),但沒想到打臉的消息來的如此迅速,不到半年的時間,Frontier Developments發佈了他們接下來一整年的主力作品《動物園之星 Planet Zoo》( https://bit.ly/2luRePa),一部絕對足以評價為劃時代的作品,接下來就挑5點來跟各位好好介紹一下,這個遊戲到底有甚麼些令人讚嘆的地方。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先行前往官方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lpEeu6)觀看介紹影片。
1.建造自由
說起經營模擬類遊戲,除了模擬的真實性外,決定一個作品成敗的絕對非「#自由度」莫屬,而在這一點上Planet Zoo無疑做到了在同性質遊戲中獨孤求敗的境界。在上一代主力作《雲霄飛車之星》的時期,Frontier的遊戲就已經收穫「無限的可能性」、「使主題公園模擬類遊戲重獲新生」甚至「迄今最佳的模擬類遊戲」等贊聲,這次的Planet Zoo則更進一步,從溫室到進入式展區再到斜面玻璃,只要是遊戲中提供的物件,玩家都可以在真正意味上進一步的 #任意組合、發揮創造力做出獨一無二的作品,再搭配上steam平台的創意工坊,全世界的同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傳且開放下載,共同把這個遊戲變得更真實多采。
2.可互動的物件
延續第一點中提到的建造自由,Planet Zoo也是第一款真正做到「#讓動物自由」的作品,在遊戲中,動物可以與玩家搭建的「任何物品」進行互動,舉凡花草樹木及靈長類、大貓的棲架乃至於規劃不過關的欄舍都逃不過動物的「摧殘」,這使得模仿現實動物園中精妙的設計成為可能,並且不再只是大費周章地「做做樣子」,豐富且無限制的動物行為讓玩家可以確實從動物本身的反應得到「#回饋」,甚至有著為現實動物園「測試」構想的潛力。動物與環境的真實互動在另一方面也為玩家增添了許多煩惱,下大雨時會不會漏水?圍欄與樹的距離會不會太近?下雪了動物該到哪取暖?這些在現實中需要仔細考量的要素也在遊戲中一併被呈現出來。
3.物種差異
在最近更新的一部資料影片中,開發團隊更揭露了一套計算動物受到的「視覺壓力」的機制,並且讓我感到激動不已的是「#不同種的動物有著不同視野」,比如長頸鹿的視野就比河馬或者熊要來的廣闊,這令單向玻璃等物件的合理運用成為關鍵,玩家必須考量動物的隱私是否獲得足夠尊重,而不再只是隨喜的堆積物件。且隨著展缸系統的出現,以往動物園遊戲中難以駕馭的昆蟲、箭毒蛙與森蚺等等也能夠出現在玩家的藍圖中,不再只是建一座默認的兩爬館然後說服自己「牠們都在裡面了」,更甚者這些展缸物種各自也都有著對溫溼度、豐富化設施的要求,確確實實的活在玩家的動物園中。
4.遺傳
與先前頂多只體現出雌雄幼模組差異的前輩不同,Planet Zoo中的每一隻個體都有著自己 #獨特的遺傳表徵以及性格,老虎跟斑馬的條紋、獵豹跟非洲野犬的斑點甚至雪豹毛皮的蓬鬆程度都如同現實中一般為識別動物個體提供了關鍵訊息,並且還可能伴隨著繁殖延續到下一代身上,我們可以從幼仔身上看到父母的輪廓,並且若強行令具血緣關係的個體繁殖,遺傳性疾病等隱憂也可能慢慢浮現,促使玩家更細心地看待族群管理的重要性,並且善用動物園間交換與海關查緝來獲取新的動物個體。
5.遊客、職員行為
除了動物之外,遊戲裡的人也彷彿真實的活著,有的遊客可能因為私心而投餵動物帶來健康疑慮,另一些則可能是動物權的提倡者,在園內高舉看板呼籲解放動物。保育員與獸醫等雇員不再只在動物捱餓或生病時被玩家想起,他們能夠在專屬自己的工作間、獸醫院中進行日常作業,玩家也將被允許觀摩這些過程,盡力做到了呈現 #動物之外的動物園是如何運作的。
雖然大多數遊玩的玩家可能全然不在乎其中的幾點,甚至一心只想著要拆掉柵欄看人獸大戰,但開發商仍然把這些要素做了出來並引以為傲,且企圖運用這些設計來 #引導玩家用心經營一座動物園,我想已經足夠成為愛好者提供支持的理由。因此,如果錢包跟顯卡允許,希望各位也能支持一下這個遊戲,讓遊戲業界看到用心開發一款「好遊戲」的收益。
最後期待遊戲發布之後能有計畫地帶動實際的保育工作,比如DLC收益抽取10%捐出或者每個月的主題活動選定一個保育機構來當主體並通過玩家的選擇來決定捐款方向之類的,達成讓遊戲大於遊戲的目標。
妙蛙花性格 在 繪本,生活練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繪本|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
一直很喜歡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他的作品,修正了我在繪本閱讀上的偏食習慣,在一步步跳脫框架後,有了走進單純思考的海濶天空。李奧尼曾說,他的作品不是特地為孩子創作的,而是為了每個人心中保有如孩童般的那份純真。我想,我是接收到了作者的引導,更靠近自己心中像孩子的那一部分,跨過藩籬,看得深入一些、根本一些,讓「好」有了更開濶的定義。
李奧尼是美國廣告界的奇才,擁有經濟學的博士學位,於知名雜誌公司擔任設計主管多年,對於繪畫、平面設計、雕刻、印刷、攝影皆精通。在他眾多的繪本作品當中,最頻繁運用的,反而是撕貼畫與剪貼畫,一項被外行人認為孩子也能進行的創作方式。撕貼畫創作,除了需要構圖的巧思,李奧尼花費許多心力駕馭各種紙材,掌握紙材肌理,創造生動豐富的畫面。一如《這是我的》,故事裡那隻被誤認為是大石頭的蟾蜍,似棕似綠帶有不規則紋路的一張紙,經過剪裁,確實像長了青苔的石頭,也像皮膚皺巴巴的蟾蜍。在《阿力和發條老鼠》中,李奧尼則選用和紙,拼作壁紙、鞋子和被套,讓作品中較少出現的室內場景,繽紛亮眼。除了撕貼與剪貼,李奧尼也以拓印、渲染、水彩、色鉛筆與蠟筆來作畫,展現素材的變化與新意。
49歲才出版第一本書的李奧尼,共有40多部作品,我們可以找到一個關鍵的主軸—「認識自己」,以及「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李奧尼心切卻不張揚的表達「自我肯定」的重要,同時也以故事告訴我們,在維繫「自我價值」與「和諧人我關係」兩者之間是不衝突、可以齊時並進的。《田鼠阿佛》裡的詩人阿佛,便是如此。阿佛明白自己擁有著詩人一般的心境與追求,不勉強加入田鼠們收集存糧的行列,但在冬日的盡頭,他慷慨付出自己獨特的才能與本領,加惠了田鼠家族。又如《鱷魚柯尼列斯》中那隻直挺挺走出蛋殼、名叫柯尼列斯的鱷魚。他站立走路、向猴子學習倒立,雖然總是換來伙伴們的冷嘲熱諷,但因為他對自我實現的篤定,已經讓口是心非的鱷魚伙伴們,期待「改變」的發生。
不論是《田鼠阿佛》、《鱷魚柯尼列斯》,李奧尼撰寫故事的特別之處,有一方面來自對生物特質的了解。他善於運用動物的天生特長與侷限,創造故事中難忘且寓意深遠的橋段。以《魚就是魚》來說,一隻蝌蚪與一條魚在水裡相遇成為好友,但是魚無法理解,蝌蚪怎麼長出腳、收起尾巴,最後成了青蛙走上陸地。當青蛙遊歷四處後,回來分享新奇見聞時,魚因受限於生活空間,侷限了認知的延伸。青蛙口中的鳥、牛、人,在魚的想像裡,全是以魚為身軀,長出翅膀、牛角、手與腳的奇怪生物。為了親眼見證,魚奮力躍上陸地,卻因缺乏空氣而差點沒了性命。回到水中的魚,重新感受水面下陽光照射的美好與悠遊的自在,他豁達安分的告訴青蛙,「你說的對,魚就是魚」。
李歐.李奧尼有二十世紀伊索的美名,也是經得起時代考驗的色彩大師。除了擅於寓言故事的創作,以顏色為寓意的故事更是李奧尼獨樹一幟的風格,色彩在他的筆下有了具生命力的新定義。例如,在《自己的顏色》裡,那隻希望能夠擁有「自己的顏色」、「不隨環境變換顏色」的變色龍、《田鼠阿佛》中;顏色被視為冷凜冬日裡,一份溫暖的收藏;以及最為經典的綠色,象徵愛與包容的綠,來自小藍與小黃擁抱後,揉合而成的綠色,出自《小藍和小黃》。
以李奧尼的才華、歷練,他的繪畫能力毋庸置疑,但在所有的作品當中,他採用了親近孩子的繪畫風格、適合該主題的素材與技巧,取代追求個人繪畫功力的展現,並在這樣的前提下,著重細節、發揮創意。
有人解讀《小黑魚》裡聰穎又熱心的小黑魚,是所有作品中,李奧尼最貼近自己性格的描寫。而這本書也就是為我排除閱讀框架的那一塊敲門磚。初讀《小黑魚》,疑惑著那些微混濁、用色交疊的水底世界,如何使小黑魚勇敢生智。對畫面的主觀偏好阻礙了我進入到故事情境裡。反覆閱讀後才漸漸領略,李奧尼應用水彩淡墨畫來表現海底半透明而飄忽的水景,有其用心。當排除主觀意識對畫面呈現的喜好,單純跟著小黑魚行動,隨他逃脫大魚捕食、隨他孤行於幽暗深海、再隨著他懷抱希望,期待碰見海裡奇妙無比的生物,那麼當眼前來了「彩虹果凍似的水母」、「像怪手的大龍蝦」、「被線牽著游的怪魚」、「像森林似的海草」,我自然也跟著小黑魚歡呼起來。
李奧尼便是這麼的貼近孩子的心思,擁有看見萬事初心的眼光。我在他一本一本的創作裡,練習著單純的心境,自方方面面認識自己,也寬寬容容的觀照他人。但願每一個長大成人的我們,都能透過李奧尼的寓言,於眾多生動又性格鮮明的動物裡,找到呼應我心的一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