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推介 ❣️香港國際美酒展(特別展)❣️
今年八月盛事特別增設香港國際美酒展(特別展)😎包羅新舊世界葡萄酒、清酒、威士忌,以至手工啤酒🍻
當中特色展品有來自北海道特色水果啤酒、以富士山造型特別設計限定清酒等🗻香港酒類行業協會及香港酒業總商會展出世界各地佳釀🥃
另外,MWM 葡萄酒學校認可導師馮安媞🌟教大家如何挑選不同產地的優質洋酒,愛酒人士不要錯過‼️
💁🏻♀️主要展品類別
酒精類飲品:葡萄酒、烈酒、白蘭地、啤酒、有氣葡萄酒、日本清酒、威士忌、香檳酒、雞尾酒、伏特加、龍舌蘭酒、燒酒、米酒、黃酒
🥂酒類教育及培訓:酒類教育及培訓
🍸葡萄酒投資產品:葡萄酒投資產品
酒類配件、器具及服務:酒杯及玻璃製品、吐酒器、盛酒瓶、恒溫酒櫃/箱/桶、開瓶器、酒袋、酒瓶塞、雞尾酒調酒器、冰桶、酒桶、酒架酒類裝瓶、酒類標籤、包裝服務、酒類貯存及運輸、品酒旅遊、貿易商會
🥃酒業媒體:貿易傳媒
🍷美酒之友:烘烤食品、糖果甜點、乳製品、鮮活海產、乾果仁、食油、醋、義大利粉 / 麵團、醃制食品、加工食物、小食 / 零食
🔆持套票人士可憑票參觀同日的美食博覽公眾館、尊貴美食區、香港國際美酒展 (特別展)、香港國際茶展、家電‧家品‧博覽及美與健生活博覽
💁🏻♀️持普通門票人士可憑票參觀同日的美食博覽公眾館、香港國際美酒展 (特別展)、香港國際茶展、家電‧家品‧博覽及美與健生活博覽。參觀同日的尊貴美食區需另付追加票價港幣 $15。追加門票只限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館3C入口收費站以八達通即時付費入場
#2021香港貿易發展局美食博覽 #HKTDCExhibitionChannel #香港貿發局展覽頻道 #著數情報 #foodexpo #美食博覽 #香港國際美酒展 #香港國際茶展 #家電家品博覽 #HKTDC #hktdcfairs #hkfoodexpo #winefair #hkteafair #hkhomedelightsexpo #hkbeautyexpo
威士忌酒瓶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he Macallan與Peter Blake 爵士攜手呈獻獨特的普普藝術與威士忌珍品,全新「The Macallan Anecdotes Of Ages 時代軼事系列」,此次活動是The Macallan三十多年來第三次與這位標誌性藝術家合作。
Peter Blake 爵士創作的13瓶極具收藏價值、風格獨具的1967年威士忌,其中一瓶命名為「The Giant and The Fish」的的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陳釀了50多年,既經典又富有鮮明特色及風味,經過精心挑選來代表Peter Blake 爵士將流行文化的影像與藝術結合而成的標誌性拼貼技術。
「The Macallan Anecdotes Of Ages 時代軼事系列」的13瓶威士忌盛載於手工吹製而成的酒瓶內並以橡木酒塞蓋封,瓶身飾有由Peter Blake爵士簽名的標籤。威士忌收藏在手工製作的歐洲橡木盒中,木盒上綴有Peter Blake爵士受The Macallan啟發的藝術之旅縮影圖像。另外更隨附真品證書及皮革收藏小册子,內載有 13 幅酒標藝術創作,記錄著Peter Blake爵士與The Macallan的故事。
13款「The Macallan Anecdotes Of Ages 時代軼事系列」的威士忌其中一瓶將保存在The Macallan的酒廠博物館中,而The Macallan 另外為此系列推出「Anecdotes of Ages 時代軼事系列: Down to Work 限量版」,同樣極為珍稀,酒瓶標籤與時代軼事系列的其中一瓶相同,但酒標則為複印版本,盛載著1967年稀有威士忌,全球限量發售322瓶。
而The Macallan更將為威士忌愛好者推出另外一款單一麥芽威士忌—「An Estate, A Community and A Distillery」,以紀念Peter Blake爵士到訪蘇格蘭斯佩河上的精神家園的足跡。佳釀收藏在Peter Blake爵士創作的盒子中,附有一張概述Peter Blake爵士的歷史及傳奇故事,而禮盒更附有卷軸,收錄了Peter Blake爵士的藝術創作。
「Anecdotes of Ages 時代軼事系列: Down to Work 限量版」及「An Estate, A Community and A Distillery」將於2021年6月起有售。
#ANECDOTESOFAGESCOLLECTION
#THEMACALLANSPBHK
#THEMACALLANHK
The Macallan The Macallan K11 MUSEA
威士忌酒瓶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喝清酒(上)
媽媽過世後, 整理她的房間, 床底下發現塞滿藏酒: 紹興, 清酒, 干邑, 白蘭地, 威士忌, 玫瑰露… 彷彿媽媽是酒鬼, 床下偷偷藏了這許多酒半夜趁人不察自己偷喝.
媽媽走之前的幾年因為需要坐輪椅, 不再方便爬樓梯, 搬到樓下住方便外勞照顧. 房間很多年沒住了, 估計這些酒不見天日至少30-40年.
當年買了這麼多, 藏了這麼多, 其實我媽根本不喝酒.
80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的時候, 社會很流行買洋酒, 尤其是開放出國觀光後, 總是要在機場免稅店買菸買酒回來送朋友, 順帶炫耀一下.
媽媽不喝酒, 買酒倒是很狂熱. 當時中南部有個奇怪的流行現象: 有群人(土豪)專愛收集奇特瓶子, 至於裡面是甚麼酒倒是不重要. 瓶身越奇特詭異的越受歡迎.
應該還有人記得台灣開始流行紅酒之初最有名最熱銷的是一支歪脖子紅酒, 法國Côte du Rhone地區的, 銷量大到酒莊驚訝不已, 經常賣到斷貨, 進口商笑不闔口. 還有一些干邑酒商為了台灣市場推出特別設計的酒款 – 瓶內品質不怎樣, 瓶身倒是很”炫”. 有好幾年回台灣前問媽媽, 帶甚麼回去給她, 答案總是: 買一兩支酒瓶特別的回來. 這個要求讓我駭笑, 一來知道媽媽不喝酒, 真有甚麼奇怪瓶子的酒也是後來拿去送人. 二來, 花時間花錢找買這種金玉其外的東西不是我對酒的看法.
但是不能讓媽媽失望, 我還是會去找一兩支奇怪的酒瓶回去.
其實這股熱潮來得快也去得快, 媽媽還留在收集奇特酒瓶的時候, 台灣社會早已不流行, 而進入認真品酒認識酒的知識階段. 不過也可能因為媽媽不喝酒, 也只能從瓶身這種最膚淺的表面來顯示自己對酒也懂一點.
說半天, 是前幾天去一個獺祭清酒Dassai品嘗引起的回憶.
儘管媽媽一生蒐了這許多酒, 藏了滿床底, 但是來法國之前我也是不喝的. 不過我猜最早接觸到的酒應該就是日本清酒. 然而沒有甚麼記憶了, 那個時代喝酒不是被鼓勵的社會善良行為或是社交禮儀. 幾個舅舅都喝得很兇(老婆也打得很兇), 爸爸也一度應酬得很厲害.
總之, 在小孩的眼中腦袋裡, 菸酒和應酬, 傷風敗德是連在一起的.
爸媽小時受日本教育, 對日本文化有深切的好感懷舊. 錄影卡帶剛上市我家就有BETA錄放影機和錄影帶, 爸爸看日本摔角(爸爸是個老實頭, 我懷疑他真的喜歡看這種暴力比賽), 媽媽看日劇(都是斷斷續續有一集沒一集的), 我還曾偷偷溜去爸媽房間找影帶看, 還有日本女優和色情片呢(我們幾個小孩是怎麼被生出來的總算有線索可循…).
現在回想, 依線索追尋, 清酒該是我最早接觸的酒, 但是沒在成長中留下任何印象和影響. 再說, 當時黨國教育下我可是”對日本軍國主義深痛惡絕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更不該對日本這個敵國的清酒有好奇或慾望.
上大學, 離開父母掌控, 窮學生就是喝啤酒. 也只有啤酒. 雖然念法文外語學院近有許多外國人. 最常混一起的是幾個德國人, 所以也還是啤酒. 當然也因為便宜, 又不必講究(啤酒)文化, 總共就一款台啤, 精釀啤酒還沒被發明出來.
日本清酒是上流社會的飲品, 輪不到我這種窮學生喝. (待續)
威士忌酒瓶塞 在 Whisky Corner - 威士忌存放攻略分辨瓶封是瓶塞還是旋轉蓋... 的推薦與評價
不同於部份葡萄酒需要側放讓酒體與木塞和空氣發展和成長,而威士忌於裝瓶後味道就已定案了。更甚的是,威士忌木塞的設計是以多次使用為重心,所以密封的能力差很遠。如果木 ... ... <看更多>
威士忌酒瓶塞 在 威士忌瓶蓋鬆脫溢出飄出的濃濃酒香如何解決?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威士忌 瓶蓋鬆脫溢出飄出的濃濃酒香如何解決?我的車也是focus 6W車內已經有夜店的味道了....求救重點是怕臨檢因為我根本沒喝酒!!PS. ... <看更多>
威士忌酒瓶塞 在 [問題] 威士忌軟木塞斷裡面怎辦.. - 看板Wine 的推薦與評價
剛剛買了一隻阿貝漩渦
可能這支酒放比較久
一開軟木塞就斷了
可是很想喝,所以我順手把它推進去
然後就喝了一杯
讚
但是軟木塞在威士忌海裡面浮沉
雖然剩下的蓋子還能勉強封住酒
可是那個軟木塞在那邊浮阿浮..請問會不會有甚麼影響?
喝了酒也沒辦法出門了Or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73.7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ine/M.1580645797.A.99E.html
※ 編輯: forewero (115.43.73.70 臺灣), 02/02/2020 20:16:53
※ 編輯: forewero (115.43.73.70 臺灣), 02/02/2020 20:17:15
謝謝各位
我剛剛直接跑出去買了一個空酒瓶+紗布+鐵漏斗
真的是哭哭,但換瓶換完了,裝不下的直接倒來喝
※ 編輯: forewero (115.43.73.70 臺灣), 02/02/2020 21:15: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