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寫】#天真有邪 :#奈良美智與當代藝術的微型感性 // 鄭雋立
.
廣受歡迎的日本藝術家 #奈良美智,首度在台灣舉辦特展,現正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7/24~10/31),高雄場次更新增藝術家在台期間的素描、攝影等26件新作。奈良美智筆下稚氣(但眼神邪惡)的兒童造型與粉嫩微甜色調,跟日本各種小巧的工藝一樣非常 #可愛。看似兒童取向,卻不乏成年人簇擁,是媒體多年來熱議的話題。
.
◆圖一:高雄美術館入口,主視覺海報
.
■ #擁有成人心智的大孩子
.
奈良美智的作品看似簡單而稚氣,但角色眼神與標題流露出童年的遺憾與對現實的不滿,如2001-2002年巡迴展〈I don’t mind if you forget me〉,標題改編自英國搖滾歌手Morrissey 1988年同名歌曲,故意擺出一種對他人毫不在乎的怒視。看似中二卻能散發成人特有的繁複情緒,不時也滑稽展現反核、非戰、環保的立場。
.
◆圖二:2002年廣島美術館〈I don’t mind if you forget me〉海報
.
■ #21世紀新流派的開端
.
21世紀初,藝術家村上隆提出「#超扁平」(Superflat)的概念,將可愛、缺乏空間感但充滿喜感的動漫畫形象帶進藝術創作,改寫了20世紀普普藝術的既有定義。彼時除奈良美智被視為風格類似者外,還有高野綾、青島千穗,村上的個展連帶使得這些藝術家被國際關注、被各級學校美術教材介紹,至今仍是各大拍賣活動的焦點。2019年,奈良的巨型畫作〈#背後藏刀〉(2000完成)在香港蘇富比以約新台幣7.7億的天價成交,被媒體喻為「日本最貴藝術家」。
.
◆圖三:〈背後藏刀〉2019蘇富比拍賣會攝影紀錄
.
■ #微型感性的審美原理
.
說到可愛,就不得不提藝評家黃建宏(2007)的「#微型感性」概念,他形容當代藝術「可愛、放空…弱智化」等表現手法,幽微地透露出對理性思維的不信任、在現實社會體制的挫敗。儘管態度曖昧,仍具有某種程度的政治性,只是敘事朝向 #對權力的抗拒。我們不妨對照前些時候《#天竺鼠車車》的爆紅,可發現成人有著渴望慰藉及逃避現實的傾向。
.
◆圖四:其他作品欣賞
.
■ #讓消費者的童心得到滿足
.
1980年代,西方媒體開始採取 #Kidult(Kid+Adult,港譯:傑斗/玩童)形容稚氣未脫、熱衷年輕文化的成人,這些族群通常擁有經濟能力、熱衷並喜愛購買年輕化的動漫畫產品,在藝術、設計領域有相當多將其視為消費者的研究案例,如易家睫、丑宛茹(2005)的研究指出Kidult擁有的消費能力相當可觀,故相關「可愛文化」值得應用於商品設計。此現象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奈良美智的人氣。
.
■ #成人本來就該喜歡可愛的東西
.
從科學角度來看,成人喜歡可愛的東西其實是常態。幼童化的藝術造型證實了動物學家Konrad Lorenz(1943)提出的「嬰兒圖式」(baby schema)、「娃娃臉效應」(babyface effect),說明高額、圓頰、大眼…等嬰幼兒特徵能受到成人注意, #引起成人的積極關注與保護欲、促進物種繁衍(竇東徽等,2014),同時能啟動腦內的「獎賞機制」,分泌「催產素」、「多巴胺」等物質讓人產生幸福感,男女皆然,可解釋成 #育兒本能。
.
在諸多家庭寵物等馴化物種中,這種與人類建立關係的過程也很常見,例如貓、狗,甚至諸多家庭寵物的臉部比例都很接近幼童。可愛的造型與擬人動物容易引起共鳴、達到 #移情 效果,適合應用於兒童文學幫助兒少獨立思考,成人藝術創作裡則命中成年人的現實挫敗、滿足 #情感需求 的匱乏。
.
◆本次圖片引自各大美術館官網、THE VALLUE、自由時報。
◆因應政府措施,奈良美智特展採預約制參觀,詳情請洽官方網站。觀展期間請配戴口罩、遵守人數管制,並維持社交安全距離。
.
■ #延伸閱讀: #更多偽學術寫過的可愛文化
.
李長潔: #只有可愛不行嗎?| 還真的起床看《天竺鼠車車》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80346458819639
鄭雋立:再看一次! #御金神社金運守的和柄設計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35140636673555
|
■ #參考文獻
.
01. K. Lorenz .(1943). Die angeborenen formen möglicher erfahrung. Zeitschrift für Tierpsychologie.p.235-409
02. 易家睫、丑宛茹.(2005).〈kidult流行現象與產品創意設計之關聯探討——以玩具為例〉.《時尚年代2005 國際設計研討會論文集》, 2005。
03. 竇東徽、劉肖岑、張玉潔.(2014).〈娃娃臉效應 對嬰兒面孔的偏好及過度泛化〉《心理科學進展》V22. No.5, p.760-772
04.黃建宏.(2007).〈微型感性:概述新感性的社會性〉.《今藝術》177期,2007年6月,頁124-126
「娃娃臉效應」的推薦目錄:
- 關於娃娃臉效應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娃娃臉效應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娃娃臉效應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娃娃臉效應 在 娃娃臉面相的推薦,PTT、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娃娃臉效應 在 娃娃臉面相的推薦,PTT、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娃娃臉效應 在 Vicky Ho - 心理學效應介紹|丘比娃娃現象(kewpie doll effect) 的評價
- 關於娃娃臉效應 在 娃娃臉-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2022年08月 的評價
- 關於娃娃臉效應 在 娃娃臉-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2022年08月 的評價
- 關於娃娃臉效應 在 後弦《娃娃臉》官方動態歌詞MV (無損高音質)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娃娃臉效應 在 丘比娃娃效應:為什麼父母對寶寶有極大的同理心?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娃娃臉效應 在 會羨慕童顏(娃娃臉)的人嗎?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娃娃臉效應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溫故知新 無論是國內外的政治研究,選民是不是會 #看臉投票 一直是學者們感興趣的問題。
在 2016 年的總統選舉前,國內就有學者分析「娃娃臉效應」如何影響投票的效果,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當然不能用這麼簡單的歸因啦)。而有趣的是,當年的候選人有兩位都在今年再度參與大選,你認為娃娃臉效應會在這次選舉發生嗎?
#2020記得去投票
延伸閱讀:
選舉是「選賢與能」還是「選顏與能」?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741
臉書會深化政治對立嗎?
https://pansci.asia/archives/79365
娃娃臉效應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是選舉大年,年底即將選出新一屆市長議員;走在路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擬參選人的形象宣傳,真是一個比一個陽光清新帥氣迷人。
好看能幹嘛,難道顏值跟投票結果有關係嗎?確實是有的!國外相關研究觀察到,長相面貌能夠預測選民的決策,僅僅看一秒參選人的臉,選民就能夠直覺的選出讓他信賴的人。
在國內,中山大學也研究近幾年選舉公報候選人的長相與選後結果(https://goo.gl/VepzT4),觀察到了「娃娃臉效應」也就是那些感覺較幼齒童顏的候選人較容易受到民眾青睞~
看來真是顏值高就贏一半,其他沒錢做宣傳做形象的人不就不用玩了?小編只能樂觀相信(?)選民們除了直覺地受外貌感官影響,還是有能力透過審慎的思考分析政策好壞吧~
娃娃臉效應 在 娃娃臉-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2022年08月 的推薦與評價
2016年春萌百娘-櫻花by M.vv. 基本資料. 用語名稱, 娃娃臉效應. 其他表述, 嬰兒圖式. 用語出處, 康拉德·洛倫茲. 相關條目, 恐怖谷 ... ... <看更多>
娃娃臉效應 在 娃娃臉-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2022年08月 的推薦與評價
2016年春萌百娘-櫻花by M.vv. 基本資料. 用語名稱, 娃娃臉效應. 其他表述, 嬰兒圖式. 用語出處, 康拉德·洛倫茲. 相關條目, 恐怖谷 ... ... <看更多>
娃娃臉效應 在 Vicky Ho - 心理學效應介紹|丘比娃娃現象(kewpie doll effect)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學效應介紹|丘比娃娃現象(kewpie doll effect) 圖二:不同物種的嬰兒皆有丘比娃娃現象,比起成年者更具有圓潤的臉部特徵,使他們看起來更可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