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瓦 4y9m21d
7月開始兄弟班上都多了新同學,透瓦從6月底就非常期待,每天都跟我覆述再幾天新同學就要來了的事。
7/1當天一到學校他就指著一個僵硬站在教室角落明顯完全還沒融入的人說:「媽媽,那個是新同學嗎?」
問題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媽媽根本還不記得所有同學的臉啊~
我:「你以前有看過他嗎?」
透瓦:「沒有。」
我:「那就是他了,你要去跟他說話嗎?他好像很緊張。」
透瓦立刻衝過去指著對方衣服說:「你穿湯瑪士的衣服耶!」
新同學:「⋯⋯⋯」
接著透瓦繞了教室一圈又走回去:「你要玩樂高嗎?跟我跟一君一起玩樂高好嗎?」
新同學:「⋯⋯⋯」
透瓦得不到回應又默默跑去洗手,洗手完再繞回來:「只能再玩一下下,等下就要收起來,今天要上體操喔~你會跳箱嗎?跳箱好難我都還不會~」
新同學:「⋯⋯⋯」
我彷彿聽到透瓦腦海裡結束這回合的鐘聲噹噹噹噹。透瓦:「那我去玩囉~」然後回到他的小團體樂高區。
回家後用力的稱讚了透瓦,覺得他好棒,很關心新同學,雖然因為緊張沒被理睬,但透瓦不屈不撓努力了三次。
我:「那後來他有跟大家說話了嗎?」
透瓦:「他很快就回家了耶,我覺得是因為他肚子痛啊?」
#人家只是因為第一天要慢慢習慣才回家什麼肚子痛呸呸呸
—
楷楷 1y1m17d
最近去學校後,媽媽說掰掰時會跟媽媽擊掌。
之前雖然不會哭,但會跟在媽媽屁股後面,現在則是跟哥哥一樣,一進教室就做自己的事,連看媽媽一眼都沒有。
最可愛的是會自己按音樂書然後擺動身體,還有拿著點讀筆點那些普通的繪本,每天都被他療癒到不行(雙手抱胸)。
但總在媽媽被嬰兒迷昏之際,虎吉會在身後低聲說:「很快就會長大了,就會一直一直講話喔~」🙄
#全家最吵就是你啦(狂戳太陽穴)
—
虎吉 41y2m28d
很需要被戳太陽穴的虎吉在育兒路上幫助不大,但也不會干涉什麼,尤其生到第二胎,知道我在意什麼希望他做什麼,比較可以感受到我們兩人終於有一些默契(但最希望還是他早點下班回家陪孩子吃飯洗澡)。
終於比較有默契的虎吉,在‘’孩子生病‘’這件事上的處理方式還是與我大不相同⋯
即便現在孩子發燒了,他還是會無敵驚慌,總是用一種現在就要叫救護車的態度去面對發燒這件事,事實上也曾經帶著透瓦衝過兩次夜間急診,然後都被醫生說除了發燒沒其他症狀無法判斷,再默默回家。
(發燒只是一個症狀,無法判斷生什麼病,也無法開藥。發燒會不舒服沒錯,但是貿然給退燒藥不是根本解決之道,也沒有辦法讓孩子身體學會自我保護。)
這兩天透瓦楷楷兄弟都感冒,尤其楷楷還有一點發燒。透瓦雖然沒發燒可是鼻水咳嗽不停,昨晚入睡前咳了一陣子好不容易才睡著。
咳嗽真的很難入睡,但是一睡著就會比較舒服,這時候我總是特別小心不要吵醒孩子,不然一醒又要咳好一陣子才能再入睡,睡飽才是生病時最重要的事呀~~~
但虎吉不懂,大搖大擺進房後幫透瓦蓋被,邊蓋被邊摸邊捏,透瓦被吵醒開始咳嗽後,虎吉:「透瓦是不是也發燒了?!」然後開始倒水給透瓦喝等行為把孩子吵得更醒⋯
我:「你現在讓他喝這麼多水他會尿床。」
虎吉:「如果發燒要多喝水要流汗才會好(繼續用被子裹緊透瓦)」
我:「就算發燒也不用特地讓他流汗,正常調節溫度就好。」
想當然老派虎吉沒有理我。
早上7點,嬰兒醒了,大家都被嬰兒吵醒了。
透瓦:「尿出來了⋯」
我沒有動作,虎吉立刻連著棉被帶進浴室處理善後。
結束後虎吉過來我身邊蹭著並看我(這是他道歉方式)。
我:「這樣知道了嗎?」
虎吉:「嗯,我知道了。」
#不你不知道下次你還是會忘記忘得一乾二凈
#還是讓我戳破你太陽穴吧
✔️對這篇重點又是記錄父親白目文
✔️我曾經丟孩子發燒時的處理方法文章給虎吉看
✔️他看了也說他懂了
✔️過一陣子還是忘記
✔️難道是我總在腦海裡戳他太陽穴才讓他如此不長記性⋯
嬰兒 發燒要蓋被子嗎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幾多度算發燒?低燒代表病情不嚴重?邊種探熱方法最準確?- Yoko Cheung
平時發燒,很多人習慣隨便食些退燒藥、貼退熱貼,或者瞓一覺出一身汗,讓身體自動退燒;但近期一發燒,所有人都緊張不已,皆因擔心患上新型肺炎!雖然發燒是很多疾病常見的病徵,但家庭醫生劉浩濂表示,不是每種發燒我們都能靠自己的方法紓緩,有時即使是輕微發燒,也有機會導致嚴重後果!
何謂發燒?
人體正常溫度是一個範圍,受時間、運動、體質等因素影響,每人都會有些微偏差,但大約都是圍繞37°C(98.6℉);而當體溫超出正常標準,一般達37.5°C(99.5℉)或以上,便屬發燒。發燒常見於受細菌或病毒感染的疾病、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接種疫苗後等情況,但因為成因廣泛,醫生不會單憑發燒去判斷是否患病,診症時還需觀察其他病徵,了解發燒的原因。
低燒=病情不嚴重?
發燒分為高燒與低燒,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會以為低燒代表病情不嚴重,毋須看醫生,但劉醫生強調這是錯誤的概念!尤其當嬰兒或小童發燒,即使是低燒都可能是嚴重病症的訊號!
低燒一般指體溫達38°C至39.3°C,成人若發低燒毋須過分擔心,一般多休息與補充水份已能紓緩,但嬰兒一旦有輕微的發燒,家長就須馬上求醫,尤其是小於3個月的嬰兒。劉醫生解釋因嬰兒不懂表達自己的不適,他們的病情亦惡化得很快;再者按身高體重比例計算,兒童的身體表面面積比成人大,他們發燒時散熱會較快,同時失去水份的比例亦較高,容易出現脫水,因而需要急切的治療。而當他們成長至3-6個月,家長未必需要過分擔憂或急於求醫,可先觀察子女有沒有出現如疲累、心情煩躁等病徵,若體溫達38度就需求診。至於6個月至2歲的兒童,若發燒至38.9°C,並有呼吸道病徵或肚瀉亦須馬上看醫生。
當體溫升至39.4°C或以上,就屬高燒,有一定危險性,無論成人或兒童都必須求醫。
邊種探熱方法最準確?
無論發燒是甚麼成因所致,當察覺到身體有異樣,都應用體溫計確認體溫,並盡早求醫。近日出入食肆、大廈都要停一停步,量體溫後才能進入;很多機構都使用紅外綫額頭溫度計,「掃一掃」額頭就能探測到溫度,但原來醫生診症時並不會使用,到底額探方式有多準確?
量體溫方法眾多,劉醫生指真正能反映實際體內溫度的只有口探、耳探與肛探。至於香港常用的額探與內地所用的腕探,都只能探測到皮膚的溫度,容易受環境、出汗等因素影響,未必與人體溫度相同。劉醫生指因額探結果不夠精準,醫生在診斷時不會採用,較常用於篩查方面,因其毋須接觸人體,在傳染病肆虐期間能減低傳染風險,使用時亦方便快捷。
一般而言體溫高於37.5°C就屬發燒,但不同的探熱方式的發燒標準都會有所差異。傳統上會以口探的37.5°C為標準,耳探與肛探的參考度數比口探標準高0.3-0.6°C,即平均38°C;而額探與腋探就比口探標準低0.3-0.6°C,即大約37°C就算發燒。劉醫生指雖然額探的發燒參考度數大約為37°C,但不同機器的標準會有些微差異,建議使用時參考說明書內的標準。
額探方式的準確度雖比不上其他量度方式,劉醫生認為都有一定的指向作用,他提醒使用者當採用額探方式量度出異常溫度時,應再用較準確的方法(如耳探)確認實際體溫,增加準確度。此外,應避免在運動後馬上量度體溫,量體溫時亦應除帽,避免增加體溫誤差。
退燒藥、退熱貼有用嗎?
發燒時身體會感到不適,或會感到疲累、失去胃口、肌肉痛、頭痛等,很多人都會食退燒藥或者用退熱貼令身體盡快退燒。劉醫生指這些方法都只能紓緩發燒帶來的不適,未能真正根治疾病,即使退燒亦不代表痊癒,例如患上流感後體溫回落至正常溫度,但仍覺疲倦的話,即未完全康復,仍需接受治療。
醫生診斷病因後,未必所有發燒患者都需服用退燒藥;若需服用,必須依據醫護人員的指示,因為有些退燒藥成分若攝取過量,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切勿以為服用得愈多退燒藥就能康復得愈快!
撲熱息痛(Paracetamol)是退燒藥其中一個常見的成分,劉醫生提醒無論成人或兒童,都不應該服用過量,有機會影響肝功能。成人建議分量每日不多於8粒500微克的藥丸(大約4克);而兒童就需按體重與年齡服用不同分量,因此劉醫生不建議家長為子女自行購買退燒藥。若半夜發燒而又不能求診怎麼辦?劉醫生指如果不是高燒而又沒有其他嚴重病徵,家裏有之前醫生處方的退燒藥,在諮詢過醫生意見後,都可讓子女服用。
至於每家每戶必備的退熱貼,劉醫生就認為成效有限,因退熱貼只能吸去皮膚表面的熱力,令人感覺涼快,卻未能針對疾病作出治療。使用退熱貼後,再用額探方法量體溫時,會因額頭表面溫度降低而出現退燒的假象;當用在嬰兒身上更有機會出現危險,因嬰兒睡覺時多郁動,退熱貼有機會移位,遮到口鼻,導致嬰兒窒息,劉醫生不建議家長讓嬰兒使用退熱貼。
關於發燒的三個迷思
關於發燒,老一輩常言:發燒燒壞腦、焗一身汗能退燒、發燒可增高……劉醫生指這些講法都沒有根據,有些更是錯誤的!
1. 發燒會燒壞腦?
劉醫生指其實並不會「燒壞腦」,只是以前的人將腦膜炎的後遺症,誤當成發燒的後果,因為腦膜炎會導致高燒,患者在康復後有機會出現智力問題,所以「燒壞腦」其實是疾病導致的結果,而非病徵所致。
2. 焗一身汗能退燒?
劉醫生並不建議這樣做,若讓發燒患者穿過多的衣服或蓋多張被子,有機會阻礙身體散熱,令患者愈燒愈高;反而應該穿著鬆身且較單薄的衣服,讓皮膚經汗水帶走熱力,達到降溫效果。
3. 發燒可增高嗎?
劉醫生指這純屬誤會,兒童與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時容易生病和發燒,剛巧這段時期身體增高較為明顯,所以才會產生「發燒可增高」的誤解。
原文:經濟通
#衛生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