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忙到一個禮拜沒發文。
嫁出門的女兒
最割捨不下的就是對娘家父母的那份情
因為擔心我爸的狀況
所以上週就在往返娘家跟桃園家渡過了
收到了很多關心的私訊
實在是太累
沒能一一回覆
真的很抱歉@@"
.
有人問我為什麼不把爸爸接來我家住?
我何嘗不想
對住習慣透天厝的老人家來說
住大樓就像被關住一樣不自在
他離不開現在住的老家
其實我的個性很不喜歡勉強人
即便是自己的家人
我都不喜歡去強迫他
我深深相信「喜樂的心是最好的良藥」
所以我就三天兩頭往娘家跑。
.
小時候,爸媽把我們照顧得很好
我都覺得父母無所不能
我一直天真的以為
就算哪天 天塌下來都還有他們頂著
長大後,我還是覺得他們很萬能
因為有事跟他們講
我爸幾乎使命必達
直到這次
爸爸身體狀況不好了
我才發現
其實他們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萬能
因為我爸記憶力衰退
我想說趁回娘家幫他把家裡整理乾淨
結果我從我爸的冰箱清出一大堆壞掉的食物
發霉的、過期的、不知道冰多久的
我甚至不確定他有沒有誤食這些壞掉的東西
一邊清,一邊流下心酸的眼淚
我第一次知道
原來從小幫兒女把屎把尿的大男人
竟然這麼不會照顧自己
我趕緊跑去幫他買點補給品
拿紙幫他寫下來
提醒他要吃
.
每次離開娘家前
我爸都會站在家門口目送我的車離開
我開到巷口準備轉向大馬路的時候
總會在後照鏡瞥見他小小的身影
望著我的車還沒進家門
好幾次都因為這幕...讓我淚如雨下
大概是有點心疼又不捨
.
可能很多人覺得我跟我爸感情很好
兒時的確是這樣
我媽說我個性最撒嬌
所以我爸最疼我
是上了國中後
功課表現沒姐姐他們好
又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服管教
常跟我爸嗆聲被揍
我爸叫我考醫科
最後我什麼醫也沒考上
還故意填了台南的大學氣他。
.
小時候那看似不夠溫柔的父愛
似乎是到我嫁人當了媽媽
才發現那始終溫柔的父愛一直都在
養兒方知父母恩
很多的感受都是我當了媽媽
才明白他們當年的苦心。
.
年輕的時候
把錢看得好重
直到媽媽病倒後
我才明白人生中最痛苦的事
原來不是沒錢
而是有錢卻依然救不回她的命
看著母親的生命一點一滴殞落
自己卻什麼都做不了的無力感很深
媽媽當年離開
在我心底留下很多遺憾
因為我一直抱持著她會好起來的心態
所以有很多話沒跟她說
直到她昏迷再也醒不過來
才發現一切都太遲了
.
所以我現在都告訴自己要把握當下
既然死亡是每個人的終點
那就好好珍惜還在一起的時候
能為我爸做的就去做
想說的話就好好跟他說
老爸70歲了
我不知道自己還能陪他多久
我只知道絕不要再像媽媽當年離開一樣留下那麼多的遺憾
.
我的父母辛苦養我們大半輩子
媽媽離世的時候
沒有留下什麼貴重的東西給我們
唯一傳承給我家子女的就是互相照應
還有能成為一家人的這份情感
.
我姐跟我弟都很優秀
也有很高的成就
我家就我最沒出息(噗)
因為我幾乎每天回家陪我爸
我姐跟我說了謝謝
因為有我,她們才能安心工作
短短幾句話
突然讓我紅了眼眶
.
隨著人生歷練多了
讓我明白
一個家庭是否完整
其實不在於「有多少人在」
而是「在的人有沒有愛」
.
其實父母要的不多,真的
不要吝於關心他們
如果各位還有機會
等解封後一定要常回去看看他們
多和他們說說話
多多關懷他們。
-----
#忙著當女兒我的育兒時光停擺一週
因為無法兼顧,所以常常讓兩個小孩打電動打到爽,老白幾乎餐餐點外賣,真的是忙翻,才知道只陪小孩是多麼幸福🥺
子女不服管教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揭秘:秦始皇后宮嬪妃為何在史書上集體失蹤?(一)| 知史百家
李開元 、歷史春秋網
秦始皇的一生,迷霧重重。重重迷霧當中,隱藏得最深的疑案之一,就是他的後宮是誰?
中國歷代王朝的皇帝,後宮都有記載,特別是皇后,那是母儀天下的第一夫人,在制度上有專門的規定,是必須大書特書,樹碑立傳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皇后,也就是始皇后是誰,史書上卻完全沒有記載,兩千年來沒有人知道,這就不能不說是有點奇怪了。
奇怪的事情還沒有完。如果說秦始皇的皇后,也就是始皇后是誰,史書上忘了記載,或者出於某種原因,沒有寫也就罷了,更奇怪的是,除了始皇后而外,有關秦始皇所有後宮的消息,在史書中也幾乎都沒有記載,兩千年來也沒有人知道。這就不僅僅是奇怪的事情,而是一樁非正常的歷史之謎了,對於歷史偵探來說,也就成為一樁有待破解的歷史疑案了。
2007年3月,我得到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的墓葬被發掘的消息,於是專程再次前往西安,就與秦始皇有關的女性的遺蹟作了考察。我去秦東陵,查訪了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與養祖母華陽太后、父親莊襄王與母親帝太后的墓葬。秦王與王后,都是夫婦合葬一地,陰陽相配,合於人情,合於制度。親祖母夏太后與高祖母宣太后的墓,也是規模宏大,不過,因為兩位太后都是側室而不是正妻,所以葬地選在別的地方。一切都井井有條,合於傳統,合於禮制。唯有秦始皇陵,孤零零一座大墓,沒有皇后之墓相伴。那種孤單獨立的景象,實實在在地將誰是始皇后的歷史疑案,捲入了考古實物當中。究竟有沒有始皇后墓?如果有,始皇后墓在哪裡?
秦始皇的秘密越是深查,疑慮越深。面對疑慮,當事實不清、真相不明的時候,各種猜測遐想,就應運而生。
有人猜想說,秦始皇大概是沒有立皇后,之所以沒有立,是因為後宮太多,看花了眼,定不下來。不過,動動腦筋就可以知道,後宮多少,秦與歷代一樣,自有制度,自有規定,與立不立皇后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立後是為了王位繼承的秩序,也是為了後宮的秩序,與是否花了眼倒是關係不大,這個說法太不專業,拿不上桌面。
也有人猜想說,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長生不老,這種厚望的特殊要求延遲了他立後的進程。不過,查查史書就可以知道,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長生不老,都是統一天下後瀕近晚年的事情,以秦國的傳統和制度而言,秦王正式立後當在親政後不久,大概都在二十多歲的青壯年時代,怎麼也等不到四五十歲。待到年老體衰才來考慮立後的事情,不僅祖宗們不允許,臣下們也怕早就吵翻了天。這種猜想也說不通。
又有人猜想說,秦始皇的母親私生活不檢點,養面首,生有兩個私生子。這件事對秦始皇影響甚大,他驅逐母親出京,由怨恨母親發展到仇恨女人,成為一種心理障礙,使他遲遲未能立後。不錯,秦始皇的母親確是養了面首嫪毐,養了私生子,秦始皇也確是怨恨過他的母親,將她驅逐出京。不過,嫪毐的事情,直接關係到他的母親與養祖母華陽太后間的,當他事後聽了策士的勸告後,出於穩定政權和安定繼承關係的考慮,迅速迎回母親,恢復了秦王與太后的正常母子關係。秦始皇是第一流的政治人物,他的為人行事,首先是從政治的角度考慮的。
況且,在秦國歷史上,太后養面首生孩子的事情多的是。他的高祖母宣太后與來秦的外國義渠王生有兩個兒子。宣太后的兒子,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不但知道這件事情,還與母親合謀,利用這樁私情,刺殺義渠王,將義渠王的國土併入秦國,解決了一樁多年威脅秦國西北邊境的心腹大患。秦昭王早早在宣太后的主持下娶妻立後,後宮不少,子女也多,不但沒有看到什麼心理上的障礙,看到的反而是實利人情濃厚、道德約束淡薄的邊風古情。可以說,在太后的私生活與秦王立不立後之間,實在是找不出可信的聯繫。這種猜想,好聽是好聽,也難以說通。
所以我們說,上述的這些猜想,都只是勉強的臆測,因為找不到破解的門道,只有接受現狀,再做一點粉飾性的塗抹而已,並不能連接到具體的史實,做有理有據的破解。那麼,破解的門道在哪裡呢?
唯一的線索
破案的關鍵,要有線索。歷史疑案的破解,需要找到能夠作為線索的史料。我將史書中所有有關秦始皇后宮的史料都篩選了一遍,結果只找到一條,現在提供給大家。這條史料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三十七年條:
九月,葬始皇驪山。……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這條史料非常重要,必須做一個詳細的解釋。秦始皇三十七年,就是公元前210年,這一年七月,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天下的旅途中生了病。車駕抵達沙丘宮平台(今河北廣宗西北大平台)時,秦始皇病情急遽惡化,突然不治身亡,享年五十歲。隨後的事情,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沙丘之謀。沙丘之謀的主謀是趙高,他是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的老師,秦始皇的貼身車馬班長——中車府令,他引誘胡亥,說動丞相李斯,三人結成政治同盟,偽造遺書,逼迫皇長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即位,建立起二世政權。
九月,二世新政府在咸陽舉行盛大的葬禮,將秦始皇安葬於驪山,就是現在的秦始皇陵。在安葬秦始皇的時候,二世皇帝下了這道處置秦始皇后宮的命令。這道命令說:「先帝的後宮當中沒有子女的人,不宜外放出宮。」根據這道命令,於是將她們全部殉葬從死,死者的數量相當多。
那麼,從這條史料當中,我們可以讀取到有關秦始皇后宮的哪些信息呢?
一、秦始皇后宮的數量不少,具體的數量不詳。不過,秦的後宮,自有嚴格的制度。根據繼承了秦國制度的漢朝初年的情況來看,秦始皇應有正夫人一人,稱號為皇后。側室多人,都稱夫人。夫人們的稱號分別有美人、良人、八子(比如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她是惠文王的側室,稱夫人,正式的稱號是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數種,她們地位的高低,比照政府官員的秩祿,也都有規定。所以我們可以說,真正有名分,可以被稱為秦始皇后宮的人,最多十來人左右。世上盛傳秦始皇的後宮列女在萬人以上,都是後世的傳聞和文學的誇張,是不能作為信史來看的。
二、這些數量有限的後宮們,分成了兩大類,一類是生有子女的,另一類是沒有生子女的。
三、凡是沒有子女的後宮,都按照二世皇帝的命令殉葬,被埋在臨潼的秦始皇陵裡面了。
四、凡是有子女的後宮,免於殉死,在秦始皇死後,與他們的子女一道,還繼續活在人世上。
據我所知,上面這條史料是史書中有關秦始皇后宮的唯一的一條史料,我們從中能夠讀取的信息大概也就是以上四點了。情況介紹到這裡,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現在,我們知道秦始皇的後宮有些什麼人,我們知道秦始皇的皇后是誰了嗎?」
「不知道。」
可以想像得到,大家肯定會如此異口同聲地回答。
「為什麼?」
「從這條史料看不出來。」
「那怎麼辦?」如果我繼續追問。
這一來,大家恐怕會為難,不便回答了。不過我想,個別人也許會說:
「那就沒有辦法了。沒有證據,總不能瞎猜亂說嘛。」
說得對,的確是這樣的。歷史學有一個基本的共識,或者說是一種基本的訓練,叫作根據證據說話。能夠尊重證據,根據史實說話,才算是入了歷史學之門。
不過,入了門還得能出門。你入門經過學習以後還得出門,出門自立門戶,出門博採百家,出門活學活用,也可以出門做歷史偵探。我們今天的課題是破解疑案。現實中破解疑案的專家,當然是刑警偵探了,最有名的文學代言人,當然是福爾摩斯、波羅,還有黑貓警長了。作為破解歷史疑案的歷史偵探,我們也不妨出門向破案的偵探們取經,學習他們破案的方法。那麼,我們究竟應當向刑警偵探們學習些什麼,我們將如何活用他們的方法來破解我們的疑案呢?
不幸的兒女們
在偵探破案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刑警們追捕犯人,犯人逃脫,不知去向。這時候,刑警們並沒有絕望,他們回到警察局開會,調查和搜尋所有與犯人有關的人,製作出一張關係網表,依據這張表,經過仔細地分析,從中篩選出犯人可能前往投靠的關係人。然後,刑警們轉而跟蹤這個關係人。結果,犯人的身影出現在這個人身邊,刑警們果斷出擊,一舉抓獲了犯人。在偵探學上,這個方法叫作吊線跟蹤。
今天,我們把這種方法借用到歷史學當中,嘗試能不能用這種吊線跟蹤的方法破解秦始皇后宮的疑案。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有關秦始皇后宮的史料只有一條,而解讀這條唯一史料的結果似乎是走入了絕路,追蹤的對象——秦始皇的後宮們的身影消失了。不過,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思路,學習刑警們的做法,將後宮們的關係網作一番整理的話,我們將不難發現,與後宮們關係最為密切的人,除了秦始皇而外,就是她們的子女了。通過調查子女們的行蹤,尋找母親的下落,可以說是一種可行的方案。出於這種思路,我們暫時停止對秦始皇后宮去向的追蹤,轉過頭來考察秦始皇的子女們。
這樣一來,前景就豁然開闊了。秦始皇有近二十位子女,長子扶蘇,幼子胡亥,中間知道姓名的還有公子將閭和公子高,我們可以對他們逐一吊線跟蹤。為了便於追查,我們先列出一張線索人的名單來。
第一線索人:公子將閭兄弟
第二線索人:公子高
第三線索人:諸公子公主
第四線索人:幼子胡亥
第五線索人:長子扶蘇
按照這個名單,首先追查第一線索人公子將閭兄弟,看看能否找到有關他們母親的線索。公子將閭一共兄弟三人,他們出現在史書上,是在二世即位以後。當時,他們共同面臨著被誅殺的危險。
我們已經講過,秦始皇死後,即位的二世皇帝胡亥是幼子,他本來不應當繼承皇位,受老師趙高的引誘,得到丞相李斯的協助,偽造遺詔,逼死長兄扶蘇,篡奪了皇位。即位後的胡亥,內心不安,對比他年長的兄弟姐妹們,都心懷猜疑,擔心他們危及自己的地位。在趙高的慫恿下,二世決定將在世的公子公主們都處死,以消除他們對於皇位的潛在威脅。
史書上說,在這場清洗運動中,公子將閭兄弟三人被軟禁在宮內,最終被定以「不臣」之罪判處死刑。所謂「不臣」,就是失臣下之禮義,引申出去就是對主上的不敬,再引申就是妄圖謀反了。這種做法,我們今天叫作無限上綱上線。
公子將閭最是謹慎重禮的人,他實在是冤屈不服,他對傳達判決的使者申辯道:「朝廷的禮節,我從來不敢不服從;朝廷的序位,我從來不敢不遵守;接受皇上的命令應對回答的時候,我也從來不曾有過失辭欠禮,何以叫作不臣?我只求明瞭自己的罪名而死。」執行命令的使者無情,說自己是奉詔書行事,催促將閭立即服罪自裁。可憐公子將閭兄弟三人呼天不應,被迫含冤引劍自殺。
在史書有關公子將閭兄弟的簡短記載中,我們沒有發現有關他們母親的直接線索。根據公子將閭的為人,根據他重禮儀,守規矩,行為謹慎,言辭得體的形象,我們推斷他的母親也當是謹慎而對子女管教嚴格的人。此時的她,或許已經不在人世了?
其次,我們來考察第二線索人公子高。
在秦二世殺戮兄弟姐妹的恐怖之中,公子高曾經打算逃亡,但他擔心因為自己的逃亡而株連家族,走投無路之下,他上書二世請求讓自己為父親殉葬。二世十分高興,同意了公子高的請求,賜錢十萬築墓,讓他陪葬於始皇帝陵園內,於是就沒有株連公子高的家族。
史書上記載公子高上二世皇帝書說:「先帝無恙的時候,臣下入內則被賜予飲食,出外則使乘坐車馬;御府的衣物,中廄的寶馬,臣下都有受領。先帝仙逝,臣下應當從死而未能速行,這是身為人子而不孝,身為人臣而不忠。不孝不忠,無以立名於世,臣下請求從死,願意陪葬在驪山腳下。切切懇求,願主上恩幸,哀憐准許。」被送上斷頭台的皇子王孫,那種無辜無奈、日暮途窮的哀鳴,至今讀史尚迴蕩在耳邊。
在對公子高的考察中,我們也沒有發現有關他母親的直接線索。從公子高的上書來看,他深受父親的喜愛,忠孝之心非常濃厚,以此推測,他的母親應當也是重大義的人。公子高有想法有決斷,曾經考慮逃亡,但是,為了保護家族,最後決定以身殉葬。想來,他的母親,或許還在人世,兒子走後的家族,由她來孤苦支撐?
跟蹤追查第一和第二線索人到這裡,對於他們母親的情況,除了一點似是而非的推測外,我們難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看來,由公子將閭兄弟和公子高的線索去追蹤秦始皇后宮的線路,走不通。走不通的原因,是實有其人其事而可以取證的文獻史料不足。文獻史料,是從古代輾轉流傳至今的文字信息,是我們破解古代疑案的重要證據。文獻史料不足,我們就束手無策,打退堂鼓了嗎?不,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證據來源,這就是考古發掘。考古發掘,是直接到古代遺留中尋找第一手信息,最為可靠。於是,我們將視線投向考古,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線索。
(三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子女不服管教 在 麥明詩媽媽 - 麥何小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內在紀律性(I)】 停課已兩個多月,復課日子遙遙無期。 起初,因為不用上學,大部份學生都很雀躍。 老師們都紛紛利用電子教學,希望學生停課不停學。但日子久了,同學們仍會自律,用心在家學習嗎?
「內在紀律性」是指一個人能控制自己的能力,這種能力比「紀律性」是更高層次的。培養內在紀律性,也是對一個人的鍛鍊,讓他透過學會自我控制,訓練堅韌的毅力,從而學習各項才能。
建立內在紀律性的能力,在兒童成長時期尤其重要,這關乎到個人將來是否有自我控制的能耐。所謂的自我控制能力,從學術的角度,就是大腦「放送抑制基本慾望及控制情緒信息的相關機能協調」,而過度溺愛和遷就,會使子女的腦部沒有機會發展這種神經機能,所以父母要學會在愛與管教之間,取得平衡。
明山和明詩約四歲時,我會要求他們玩小型玩具時,坐在小椅子,把玩具放在枱上。玩小型玩具時,不要跑來跑去。到了小學做功課時,要坐在書枱,完成一項功課後才玩耍。
小朋友當然有時會不服從,我和外子不會以打罵方式處理,只是重複指令:「要做完一項功課(家長要視乎孩子能力,來訂定做幾多項),才可玩耍」。小朋友的適應能力很高,重複過幾次,他們就能慢慢建立規矩,在書枱做功課。
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用鼓勵的説話,例如:「你很棒喔,坐得很好。」受到鼓勵後,他們會更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你的要求,同時也真的會根據要求,完成指令。
家長也要合理,不可要求他們長時間坐着,要求要根據他們的年紀和能力而改變。家庭是小朋友學習紀律與自我控制的第一個地方,所以父母給孩子訂立規範是重要的第一步。當然,規範內容要合理。
開始時,不要訂立太多規範。由一個規範開始,在鼓勵和監督下,子女做到了,就給他們鼓勵和讚賞。慢慢地,才引入其他規範,這是建立內在紀律性的其中一種方法。
持之以恆,必能成功。 你們試試吧! 😃😃
部份內容節錄自《我的女兒麥明詩、一張白紙到十優的培育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