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創傷,或許就是自己的天賦所在】
準備著6/30斜槓心理師的演講,在設計到「想成為斜槓前,需要先練好單槓」這個段落時,暗暗記下到時候要分享個幾個改編案例,然後,我忽然想起幾年來伙伴們都曾問我:「學諮商,是否需要有些天分?」(諮商可以換成催眠、牌卡等助人方式)
打從大二就被老師說我的回應都是高層次同理心,一直到現在,我有時會說出一些讓當事人驚訝不已,感嘆從未從其他專業人員口中聽到如此貼近的回應,在某些伙伴眼中,我應該真的看起來是有一點「天賦」的。(這段文字的語氣有點炫耀我知道XD)
所以當我看著這一頁投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問自己:「ㄟㄟㄟ,我的同理心或對人的獨特眼光,到底是怎麼長出來的啊?」我瞬間想到艾瑞克森這位催眠大師,他之所以能發展出獨特的催眠技巧,來自於他小兒麻痺的經驗,因為全身無法動彈,以致於他對人體動作跟周遭事物的觀察力非常敏銳。
接著,我忽然有點懂了自己看人的視野,是怎麼長出來的?在高中三年,每天講不到五句話的歲月經過後,我上了大學是連跟同學吃飯都會胃痛的程度,在參加系上活動時,如果學長姐沒有明確告訴我,現在要幹嘛,而是說「做什麼都可以」,我會陷入很大的恐慌,因為在我的記憶裡,已經不存在什麼「基本社交功能」了。
所以我花很多時間觀察、模仿、揣摩,到底別人的想法跟情緒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我也不斷在整理自己混亂、複雜的情緒跟想法,就好像是把一條魚從冷凍庫拿出來之後,需要花時間退冰,讓那一層一層厚厚的冰塊都融化後,才能真的看清楚這條魚長什麼樣子?
或許我對人心特殊的觀點,來自於我為了搞懂自己當年「到底怎麼了」,也或許來自於帶著高中時的創傷,卻又在後來的成長經驗裡,不斷引發後續更複雜的創傷經驗,使得我花了更多時間,一一理解自己跟別人,在這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無形中,讓我找到一些看待人心的獨特視野吧?
好啦!其實我也不確定到底是否是這樣?但我認真回憶幾個心理治療理論的創始人,也都是從自己很深層的生命經驗出發的,無論是存在主義的法蘭克或有自卑情結的阿德勒,或是走向靈性幽微的榮格....
我覺得這輩子未必要成為什麼樣的「大師」,但願意不斷認真回看、整理、穿越創傷經驗的用心,我相信這就是「天賦」之所在!我覺得天賦不是那種與生俱來就很厲害的能力,而是透過我們在生活中持續累積出來的。
所以,對於那些想知道自己「天賦」在哪裡的伙伴(這真的是有些人來找我看靈魂藍圖或催眠的目的),我很真誠的說:「天賦不是靠找尋而來的,而是用心活出來的!」
(圖片為630演講之投影片)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