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擺脫關係勒索,先聽從自己】(下)
孩提時聽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那句話是:「對所有人都好的,是狐狸。」
這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對待世界上所有人都不分親疏,對待所有人都非常好,這樣的人不是有所企圖就是根本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我自己雖不這樣看待人際相處的關係,但我深信若一個人對周遭所有的人都極盡所能的付出時,這個人將耗竭自己,將自己踩踏在很低微的位置,犧牲自己,藉此完成他人。
該怎麼從關係的勒索中脫離出來,並且成為自己?
一句可以透露關鍵:有捨,才有得。
在這句關鍵之前,你得先明白「自己要什麼」?
朋友M如果在乎自己,不想讓自己繼續感覺委屈、痛苦,想要生活自由,那麼就得犧牲婆婆對她的期待,拒絕婆婆的要求:假日不能出門,必須料理家族的餐點。
婆婆可能因此責罵M,這是M必須扛起的後果與承擔。
自由與承擔,便是有捨有得的生命奧妙。
我想要自由,那麼肯定會壓迫家庭的關係,一個完全沒有家庭牽絆的人,便是徹底的自由,不會再有人對你有所期待,可能也不會有人再想與你連結,孤單寂寞也可能會接踵而至,這樣的生活面貌,是我想要(承受)的生活嗎?
確定好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之後,樂於生活於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則是脫離關係勒索的第二步。
什麼是樂於我們所選擇的生活?
這意思便是正念:滿足於每個分秒(當下)的時光。
一個朋友U,是一個非常認真帶領孩子的全職媽媽,同時也是一個乖巧孝順的媳婦兒,公婆生病時,是她扛起了照顧之責,一個人盡心盡力的照顧臥床不起的婆婆與公公。
這是一個異常辛苦的日子,但她將婆婆視為自己的母親,沒有怨言的盡力照顧。然而這份照顧,並沒有換來婆婆的善待,反而得到更多要求與束縛。
U並不想推諉照顧的責任,卻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自己內在糾結的心緒,該如何擺脫這樣的困境?活於當下是唯一的解套。
為婆婆煮一碗魚湯,這是我們想做的,於是我們去做,料理的過程,無須去期待婆婆會因這個舉動而感動,因為這個舉動是我們想做的,也許是我們自己也想喝魚湯,也許是我們真心覺得喝碗魚湯對長輩身體有益,也也許全家人也能因此喝上一碗好喝的魚湯,因此我們可以很愉快的去享受這個過程,無關最後是否有人讚美(貶損),我們想要的目標都會達成,而這個過程,就是善待自己,讓自己活在當下。
我們永遠改變不了固執人的觀點,因此無須花時間去扭轉他人觀點,我們在過程中作自己想做的,這是我們可以去完成的,僅需仰賴自己的行動,便能完成所有的期待。
前兩天的文章,關於和先生溝通意外而來的孩子,該去該留,這其中的溝通,蘊含了許多自我的完熟,無法足一呈現,因此許多人會聚焦於:先生是不是有被威脅之感,另外兩個孩子是不是被犧牲了,這樣很可憐吧?
於我而言,我無意威脅或犧牲任何人,如果他人覺得被委屈被犧牲,我只能告知我的抱歉,我無意傷害他人,但我得作自己的主人,因此我做出的決定僅僅是回到我個人的選擇,這會讓問題聚焦於「我想要什麼」的單純,從我想要的去取捨,其餘的就是取捨之後我所必須要承擔的後果,無論是先生的憤怒或是孩子的委屈,我都會面對(承擔),畢竟這是我的選擇。
我只是我自己,我能決定的只有我自己,在我自己都照顧不了時,我得先回到自己身上,先照顧了我,行之有餘力,才能生出充足的力量照顧他人,若我聽從先生的選擇,忽略自己的心意,那麼我可能在未來的日子裡懷著懊悔和恨意與先生過日子,我絕對不是先生想要的生活。
至於我選擇之後,先生和孩子該怎麼辦?我想這都是後話了,因為這些事情都未發生,我無從得知未來的發展,但我想,我會在照顧了我自己之後,盡自己最大能力,連結先生與孩子的。
誠懇的面對自己「所想、所要」,再去決定自己的「選擇」,這樣的方式,便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之後,自然就能生出「承擔」的能力,因為這一切都是我選擇的。
這樣的處事方式,適用於任何關係之中。
現在,讓我們回到M的故事裡。
M在家庭關係中,感到壓迫與痛苦嗎?這是我們需要先關注的課題。如果是,那麼M得先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若想要自由自在,想要搬出去,那麼孩子的照顧之責自己能承擔嗎?如果可以,那麼就能大膽的向先生與婆婆說明白自己的想望。
若M仍願意留在家庭中,那麼在大家庭中的關係,有長輩的照顧,自然也會有束縛,如果M真的承受不住假日的責任,可以勇敢的提出來自己的要求,在此之前,毋須要求婆婆改變,而是順從自己的意願即可。當然,提出要求之後,也需承擔後果,那就是家庭可能因此不再和諧,M是否能承擔可能接踵而來的罵名?
人不能貪心什麼都想要得到,在關係中,得先學會取與捨的平衡。
☞8/25線上講座台灣地區已額滿,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朋友仍可報名 https://reurl.cc/ZGk4bg (欲報名請私訊小編)
☞講座成功報名者小編已全數寄發成功報名通知,若沒收到信件請務必私訊小編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兒童界蔡依林 -達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達伶姐姐說故事 #中元節 #節日故事 【節日特別企劃】中元節的由來 - 目連救母 盂蘭盆節是什麼呢? 中元節有很多不同的傳說故事 達伶姐姐說一個給你聽 24孝之一 - 『目連救母』 📍FB粉絲團: ‘’泡芙-達伶姐姐“ https://www.facebook.com/pppuffsmile ...
孝順的故事文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禮義廉恥故事】~江革負母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新朝的政治腐敗,導致戰爭頻繁,天下大亂。當時,臨淄有個人名字叫江革,字次翁,從小失去了父親,家里只有母子兩人相依為命。
那時各地戰亂不斷,盜賊四起。盜賊不僅搶財物,還常常把家中的男子抓去,逼著他們入夥。江革為了避亂,乾脆背了母親棄家出走去逃難。母親年邁,腿腳不方便,為了盡量減少母親的顛沛流離之苦,江革整天背著母親奔波。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江革背著母親,一路上風餐露宿,還要躲避盜賊。長途跋涉,一般人寧愿少帶行李,以避免路途上的辛苦。而江革的母親雖然年老體重較輕,但走一段長路之後,江革往往累得滿頭大汗。母親心疼兒子,要下來自己走,江革卻說:孩兒背著母親,就像回到了小時候一樣,感覺到母親的溫暖,孩兒心里很歡欣,感覺自己很有福,可以隨時侍奉母親,所以就會越走越有力氣。
走著走著,母親渴了,江革馬上到處討水給母親喝;母親餓了,他竭盡所能為母親準備可口的食物;天色將晚,他想方設法找住處,使母親能踏實地安歇。在倉皇逃難的人群中,江革念念想到的是母親的安全,全然忘記了自己的饑餓和疲勞。
在逃難的路上,許多人見到江革都肅然起敬,但也有少數人對他不理解,因為在這樣艱難的境況中,一個人連逃生都很難,更何況背負著白發蒼蒼的高堂老母。無論是稱贊還是譏諷,江革都淡然處之,在他看來,一個人活在世上的頭等大事是孝順父母,別人的評價無足輕重,不用放在心上。
逃難當中,江革多次遇到盜賊,想要把江革劫去。每當面臨這種情形,江革便會在盜賊面前苦苦的哀求,痛哭流淚,對盜賊講:我從小失去了父親,孤苦伶仃,是母親茹苦含辛,把我拉扯成人。如果沒有母親,哪會有今日的我。如果我隨大王去了,留下孤零零的老母親,兵荒馬亂,舉目無親,母親如何保全生命,如何度過余生。懇請大王念我有老母在,沒有人奉養,能放過我們。
盜賊看到江革如此誠心誠意的哀求,無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動,所以也不忍殺他,更不忍把他劫走。就這樣,江革屢次感動盜賊,化險為夷。可見人之初,性本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淪為盜賊也不是他們的本性,都是因為一時之亂,為環境所迫。如果能夠喚醒他們本性里的孝順,盜賊也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後來盜賊被平息了之後,江革背著母親,千里迢迢流落到江蘇省下邳縣,在這里居住下來。在舉目無親的異鄉,江革非常的貧窮,衣不蔽體,也沒有錢買鞋子穿,打著赤腳為別人當傭人,賺取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即使賺的錢這麼少,但是江革省吃儉用,把最好的物品來孝養母親。凡是母親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品,沒有一樣缺乏,母親需要用的、想要吃的、要穿的,盡最大的努力,沒有一樣不替母親辦到。江革所做就如《孝經》所言: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後來,江革的母親去世了,他非常的哀傷,在廬墓之間大聲地哭泣,就像找不到父母而無依無靠的孩子一樣。他的哀慟逾恒,超過一般的常人,感動了鄰里之人。整整三年,江革結廬住在母親的墳旁,因為他摯誠地思念母親,連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不愿把孝服除去。
三年的服喪期滿,他還不忍脫去孝服,感動了地方的父母官派人去安慰他,又舉薦他做了孝廉。但是江革淡泊名利,屢屢拒絕做官的機會,後來皇帝還聘他為諫議大夫。諫議大夫做了不久,他就辭官去了。
皇帝非常思念江革的為人,最後指派朝廷一定要年年慰問江革,雖然他已辭官,還是由朝廷來供養他一生所應得的俸祿。因為江革的孝行足以為天下的楷模。可見一個人能行孝,他影響所及有多廣、多深、多遠。
在亂世當中,江革行孝的確比一般人要艱辛困難。兵荒馬亂之中,妻離子散的比比皆是,一家人分散,骨肉分離,可以說是非常平常的事。江革背著母親,每逃難到一處,內有母親要照料、要保全,外又有盜賊在行搶,一日三餐都相當的困難,更怕有盜賊來抓走他,所以他是在險阻艱難中,全人所不能全。
但是江革盡了最大的力量,終於能保全自己身體的安危,而且還能保護他的母親。即使在這麼顛沛流離的日子里,他仍然可以克盡為人子的孝道,實在是難中之難。所以後人稱頌他:挽車極勞古,逃賊最間關。太息江巨孝,能為人所難。
孝子忠臣,可以像日月一樣永恒地照耀世間。江革在這麼艱困的環境當中還能脫險,為母親做最好的孝養。由此可見,環境的好壞并不足以影響孝子的心,只要我們有一顆真誠心,任何環境我們都可以做到孝親、敬親。
📍影片出處自
https://youtu.be/N5a39beqswo
📍文章出處自
http://www.dfg.cn/big5/dygsh/bdgs/48-jiangge.htm
............................................................................................
📝【學習心得】
弟子規中【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對父母盡孝的心是無時無刻,心中對父母誠摯的感恩之情,能感化一切,心中有孝,在行儀上待人接物才能真正往善的方向發展,光一句弟子規在生活中要落實到位,這顆心想要體會深度的探索,是真真正切切的要落實出來的。
【孝】上有老 下有子,古聖賢寫正體字已將其含義都寫出來了,做人要有倫常,敬重父母的養育,對上的恭敬,對下的禮敬,這是真理之道自然循環,生活運行符合倫常之道,明理清楚自身本分該做什麼,有肩膀有責任感,生活的在在處處自然順暢幸福。
孝順的故事文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禮義廉恥故事】慈心愛物(江泌)
江泌。少貧。晝日斫屧。夜讀書。隨月光握卷升屋。性行仁義。衣弊。恐蝨饑死。乃復取置衣中。數月間。終身無復蝨。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也。為南康王子琳侍讀。及明帝害諸王。泌憂念子琳。詣志公問禍福。志公覆香鑪灰示之。曰。都盡無所余。子琳被害。泌往哭。淚盡。繼之以血。親視殯葬乃去。(《孝義傳》)。
江泌是南北朝時南齊考城人(今河南省東仁縣)。字士清,天性至孝,世人稱呼他為江孝泌。少年時代,家境貧寒,白天替人砍劈木頭做靴底,維持家計,晚上用功苦讀,家貧沒有燈燭,只有隨著月光,手握書卷上屋頂讀書。
江泌心性慈善,衣服破爛不能再穿,唯恐衣內蝨子餓死,於是又將蝨子取回放入所穿的衣中。數月之間,蝨子竟也不忍咬他,不知不覺全皆不見了,從此終身不再生蝨。日常食用青菜,不吃菜心,因為菜心含有生機,江泌不忍采折傷害,其慈心廣及於物類如此。
後來江泌官至南康王子琳侍讀,掌管教授康王經書,相處情誼深厚,仁義流露。
到了南齊明帝篡位,殺害諸王侯時,江泌憂慮顧念南康王子琳的安危,特往拜訪志公禪師,請問禍福,志公禪師翻覆香鑪灰燼說:「全皆滅盡無所余」,江泌悵然而返。
不久子琳果遭殺害,江泌奔往慟哭,傷痛欲絕,眼淚哭盡,繼而流血,親臨喪祭直到出殯安葬,而後離去。
——敬錄自《歷史感應統記語譯》
📍文章出處
http://www.dfg.cn/big5/dygsh/gdgs/6-lsgytj-cxjm.html
📍影片出處
https://youtu.be/_zvK4rbtwkw
............................................................................................
📝【學習心得】
先賢為先賢是因有唯成聖賢之志,依聖賢之理做人處事,才是真正的孝順,再困苦的環境也知感恩與珍惜心而富足,心中唯有行聖賢之路才是孝順,習得做人德行將此聖賢之理代代相傳,才是為人的真正價值。
#致敬父親節快樂
孝順的故事文章 在 兒童界蔡依林 -達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達伶姐姐說故事 #中元節 #節日故事
【節日特別企劃】中元節的由來 - 目連救母
盂蘭盆節是什麼呢?
中元節有很多不同的傳說故事
達伶姐姐說一個給你聽
24孝之一 - 『目連救母』
📍FB粉絲團: ‘’泡芙-達伶姐姐“
https://www.facebook.com/pppuffsmile
【Podcast】達伶姐姐說故事
✔️以下平台 每週三、六 晚間 9:00 更新故事
📍Sound on:https://sndn.link/puffsmile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W3NjKk
📍KKBOX:https://reurl.cc/xGvdVN
👉🏻合作請洽:puffsister@gmail.com
👉🏻節目IG:darlingtellstory
👉🏻達伶姐姐IG:puffsmile
本集故事內容搜集自網路文章,由 達伶姐姐 改編
片頭片尾音樂:黑白跳 https://youtu.be/DHz-0KtBV4k
😱 恐怖指數:60
(本故事有地獄、刑罰…等等內容,又為鬼月介紹,請爸爸媽媽自行斟酌是否適合給孩子睡前收聽)
知識指數:100
~說給自己和孩子們的睡前故事!~😉
喜歡我們的說故事podcast嗎?
✔️歡迎贊助達伶姐姐買故事書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6451fc3b-507e-4a86-a9a0-1df082b5687e

孝順的故事文章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意識到父親真的老了後,陳安儀有感而發引起許多人共鳴。
#陳安儀 #親情 #父母
衰嫁年下媽寶男 女星遭婆婆喚鬼下咒
👉https://youtu.be/CKD-yKMBp04
鄭弘儀爆笑故事!貴婦秘辛逗樂所有來賓
👉https://youtu.be/vvYO8vmCO08
拜地基主禁忌秘辛 兩件事千萬不能做
👉https://youtu.be/3h8jxaAVuMg
【陳安儀哽咽不捨老父親!孝順長輩伴老生活!】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OHKzxBg_x64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0

孝順的故事文章 在 靈悦謐境Peace Withi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安然空間】是《Shanti靈悅謐境》的線上廣播空間,分享支持心靈成長、內在安住的免費語音資源。
本集節目中,為你帶來《跟家庭的傷說再見》閱讀筆記,這本書由周志建心理師所著,頗適合東方亞洲文化背景的人閱讀。為什麼呢?因為從小我們就被教育符合某一個框架,比如「孝順」的、「好」女兒「好」兒子、「聽話」的、「乖」的,才是「正常的、「符合家庭與社會期待」的,但忽略了許多人的家庭背景是迥異的。由於每個人的生長環境是如此的不同,所得到的愛、創傷的面向也都不一樣,在接受社會教條之餘,我們無需用這些教條來鞭笞自己,而是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靜下來、反思自己與自身家庭的關係。
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洞,這個洞是小時候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形成的,周志建心理師在這本書裡提到最重要的概念是「自我療癒」,透過說出自己的故事、透過「超渡」自己,才能化解內心種種負面情緒的自己,這時真正的慈悲得以展現,透過擁抱自己的不完美,讓自己逐漸成為完整。
這本書裡舉了很多作者與個案間的家庭故事,本集節目中提及其中幾個例子與你分享,節目最後也提供12個療癒內在小孩的心靈秘方供你參考。
〒點擊內文,閱讀文章內容〒
https://8premshanti8.blogspot.com/2020/10/ep24.html
☪其他分享空間:
∞ 關於帶領者Shanti → https://8premshanti8.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臉書分享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wardameng/
∞ Insta發漏起來 → https://www.instagram.com/8premshanti8/
∞ 廣播節目空間 → https://player.soundon.fm/p/VBk2gG
#Shanti靈悅謐境 #安然空間 #歐歐的行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