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直播預告 #本週五直播預告 #青鳥陪你線上閱讀不孤單
=|✨✨ #青鳥search #直播預告 ✨✨|=
¶ 2021年9月24日 ¶
¶ 第一場10:30 #楊海彥 #臺灣都市傳說百科
「欸,偷偷跟你說,
學校從前是刑場或亂葬崗......」
從學生時期到出社會,可曾聽過那些似曾相識的都市傳說,在台灣,都市傳說幾乎都是靈異故事、迷信、謠言、假消息的代名詞,其實,都市傳說是承襲鄉野奇談,人們歷經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轉變,而產生的當代傳說。
《#臺灣都市傳說百科》記錄下100則都市傳說,考察全面性的淵流與流變依據,將這些稍縱即逝的台灣當代歷史片段記下,提供給民眾對於傳說何以流傳更深入的理解,以怪談,重新認識不同時空下的台灣!
特別感謝: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蓋亞文化
━━━━━━━━━━
¶ 第二場 11:15 #朱天心 #阮光民 #獵人們 #貓爸爸 #李家寶
漫畫 ╳ 文學 ╳ 動保 ╳ 電影
「這貓群且在我寫作中不斷增生、繁衍、變換、消失……,他們是非常典型的城市流浪貓和野貓的代表,我恰巧遇到了,目睹其生滅,以為有責任寫下來,證明他們確實來過這世上一場。」—— #朱天心 《#獵人們》
本漫畫改編自作家朱天心的散文隨筆集《獵人們》,以街貓觀察為主軸,述寫了自家屋內屋外、街頭巷尾、共享生活場域的貓咪們的故事。人氣 #漫畫家阮光民 再度跨領域改編。以原著中〈#貓爸爸〉與〈#李家寶〉兩段珍貴的回憶為題,描繪出人貓互動的情感與溫度。
特別感謝: #朱天心 阮光民 目宿媒體•漫畫編輯室 Fisfisa Comics
━━━━━━━━━━
🔹 🔹 鳥編 報你知 🔹 🔹
收看 #青鳥SEARCH 直播,並按讚+留言+分享 直播連結
即可參加青鳥書店抽書活動,活動資訊詳見週五直播,
關注 青鳥 Bleu&Book ,書店活動不漏接!
🐦|青 鳥 search 這 邊 聽 |🐦
🔎 SoundOn 聲浪
https://reurl.cc/pdMdm4
🔎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4mGvrR
🔎 Spotify
https://reurl.cc/9EpE5v
🔎 Google Podcasts
https://reurl.cc/MdGLOW
🔎 KKBOX Podcast
https://reurl.cc/VEeQbQ
贊助單位: #臺北市文化局
學校怪談線上看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日賽程... 納涼大會... 】
謝宜安 — 臺灣宿舍鬼故事:夏天到了來點涼的
陳力航 — 跨時空的人鬼戀曲:拿著牡丹燈籠的美麗女子
宜安最近也在籌備開線上課程【怪談學校夜間部】,為大家「講解」鬼故事,今天有被嚇到的話,歡迎點閱開課資訊:https://www.surveycake.com/s/7epq3
|規則小提醒|
參賽者需在 20 分鐘內講完故事,以當場觀看人數之「#瞬時最多人」為隊伍積分,累計七天公布勝利隊伍。
|死亡規則|
若該隊當天觀看最高人數未達150人,則視為掉棒!隔天遭到淘汰!
學校怪談線上看 在 劉康彥(小白)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九一記者節快樂
我從小熱愛剪報,書報刊物類的東西在家裏被我堆得滿坑滿谷,政治新聞是大宗,但最稀奇古怪的主題像是「魚肉好呷無?」這則怪談,還有鄧麗君氣喘的死訊,也佔了剪貼簿好大篇幅。我還熱衷模仿電視臺記者連線,對著空氣說「好的、好的、是的主播」,或是複製雅琴姐從camera 1跳camera 2的頓點節奏,不過我小時候最喜歡看方念華方老師播新聞。
國中是校刊小記者;高中是校刊社主編,做了一本《內高青年6:食衣祝行(型)》,被指導老師電爆,她以為我要做美食介紹+時尚穿搭那種潮流(虛華)雜誌,但其實我是在紀錄有人味的故事。
像是「食」,是去訪問學校附近最忙碌、人潮最多的早餐店老闆、老闆娘的創業故事。大家每天匆匆忙忙點火腿蛋、燻雞堡配冰紅,拿了就走,沒有時間(可能也沒有興趣)好好跟他們聊天,但仔細想想,老闆、老闆娘其實「比家人還家人」,高中三年的早餐都出自他們的雙手,回想起來就覺得很溫馨。
「行(型)」,是去採訪學校附近的火車站站務人員,和一間以高中生為消費主力的髮廊髮型師,他們的工作甘苦談。這兩份職業和高中生息息相關,一個是決定上學會不會遲到,另一個則是「自信的來源」。印象中,當年還有基本的髮禁,如何在髮禁中展現帥氣和美感,凸顯髮型師是多麼重要的角色。
不論是早餐店老闆、老闆娘、火車站站務人員還是髮型師,都是我們生活中頻繁接觸的人,也許接觸久了,習慣有他們的存在,但他們不單單只是提供服務的「工具人」,而是有感情、有故事的朋友。
我還記得高中時,超愛去書局翻免錢雜誌,拿出自己的筆記本,看到喜歡的版型就畫下來(當時照相手機不流行);高二暑假去參加政大新聞營,結果我只對後山的「夜教」留下深刻印象,因為真的超恐怖,草叢中被拉腳踝、山路上有逼真的女鬼,那一年還驚動員警關切,於是我就暗自決定要來拼一下政大新聞(?)。
高三學測成績出來後,有資格到政大新聞面試,依稀記得是馮建三教授、彭芸教授和翁秀琪教授擔任面試官,他們那時候問我最喜歡看什麼雜誌,我答「新新聞」。雖然相談甚歡,但筆試成績太慘,看到題目我就知道自己是來陪榜的,自此和指南山無緣。
大學唸歷史,也不忘對新聞的興趣,去輔修新聞系,當時系主任是張文強教授,師母是詹慶齡。有一回是師母授課,我根本是抱著「追星」的心情乖乖坐著聽她說話,只差沒拿出螢光棒。
出了社會後,在ETtoday和中國時報跑新聞,那幾年的臺灣好熱鬧,服貿協議闖關、太陽花運動、林義雄絕食、張志軍來臺、臺北市長大選、民進黨主席改選、小英訪美、總統大選,我總是精力充沛地衝來衝去,想看更多、學更多,這個過程中也得到很多前輩的指導,修正我跑新聞的態度和稿子的完整度。
不管是媒體工作還是政治工作,總是令人廢寢忘食,所以,今天除了祝福還在線上的媒體朋友記者節快樂,還是老話一句,身體健康要顧好、別忘了另一半總是cover你忙碌的生活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