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框架是創造力背後的推手
我們心中,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思考框架,我們思考的方式就是如此。這些思考框架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有的精確、有的粗略,有的美麗、也有的邪惡。但不論如何,都會呈現現實的某些面向,協助我們提出解釋、抓住重點,做出決定。
例如,民主制度是一種思考框架,而君主制度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在商業產業上,精實生產(lean manufacturing)是一種思考框架,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結果」,因英特爾與谷歌的先後採用而聲名大噪)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宗教是一種思考框架,世俗人文主義(也就是不信神的道德觀)也是一種思考框架。法治是一種思考框架,「強權即公理」也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平等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主義也是一種思考框架。
在我們的種種推理上,思考框架不但是重要基礎,而且應用極為廣泛。近幾十年間,從哲學到神經科學,各式各樣的領域都曾研究人類的思考框架,只是用來描述的術語有所不同,包括:模板、抽象概念、再現(representation)、基模等等。
時至今日,不論是硬科學或社會科學領域,多半都已經接受「人類透過心智模型來思考」的概念。只不過,這其實是相對晚近的概念。在二十世紀初,多半還只有哲學家在思考「人類如何思考」的問題。佛洛伊德對大腦的奧祕深感興趣,但他是當時的例外,而非常態。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像是卡西勒和維根斯坦等哲學家,則是以心智所操縱的符號與語詞為基礎,以此來認識心智。這確實是邁出了一步,讓人以更理性的方式來瞭解「認知」,但一切仍然只是理論,沒有實證。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有實證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心智—心理學家接手哲學家的研究,特別是開始思考大腦內部的認知過程。一開始,學者認為認知過程就像是嚴格的邏輯運算,但實證研究並無法支持這種論點。大約在1970 年代,「心智模型」的概念開始流行,眾人也開始認為人類的推理並非邏輯形式的運作,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我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
如今,這種觀點已經由許多心理學家與認知科學家經過眾多實驗得到證明。近年來,由於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能夠即時視覺化呈現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就連神經科學也踏入了這項研究領域。舉例來說,研究顯示,人類構思未來的時候,會啟動那些和空間認知與3D 思考相關的大腦區域。可以說,其實就是在有目的、刻意的做夢。
這項研究成果,讓我們對人類如何思考的理解,開始默默改變,瞭解了心智模型是人類認知的基本構件。不論我們任何的所見、所知、所感、所信,都始於我們對宇宙萬物的思考方式。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會受到我們「相信」世界如何運作所影響,包括:事情為何會發生、未來會如何發展,以及如果我們採取行動之後又會如何。
.
▍「解釋」帶來的好處
因果框架要求一切必須有說得通的解釋,這點除了讓我們得以歸納類推,也讓我們得以學習。這是一項重要特點,而且也是一項相對較新的發現。一般來說,學習是發生在得到資訊的時候—聽到老師講課、看到書上的描述、或是學徒動手修修補補的時候。但在做因果解釋的時候,那位提供資訊和解釋的人其實也在學習。這項觀點是由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倫布羅佐(TaniaLombrozo)提出,她是這個學術領域的熠熠新星,引領著一套關於「解釋」機制的新科學。
倫布羅佐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發現不論在心理學、社會學、哲學,處處可見關於解釋的想法。雖然這似乎就明擺在眼前,但事實證明,關於「解釋」這件事本身,科學界的研究都還不夠深入。舉例來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些事值得解釋、又有某些事不值得解釋?解釋能讓我們如何有所成就,或者如何讓人誤入歧途?倫布羅佐的研究從心理學和哲學出發,填補了一些我們關於解釋的知識空白。
倫布羅佐對於「透過解釋而學習」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實驗中,倫布羅佐請成年受試者看看兩群來自外星的機器人,分別名為glorp 和drent。兩群機器人各有不同的顏色、體型、腳部形狀的特徵,但受試者並不知道真正的重要區別是哪一項。實驗人員請一半的受試者去描述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而另一半則是要解釋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兩群機器人都很可愛,但是真正區分的重點並不在於顏色或體型,而在於腳部的形狀。)
結果如何?比起那些只需要描述而不需要解釋的人,那些必須提出解釋的受試者,在找出真正區別之處的表現,明顯高出一截。倫布羅佐做了很多次實驗,結果都類似。她甚至也對小孩做了實驗,結果一樣:如果要小孩提出因果解釋,他們的表現就會更棒。
讓我們把這點再拉回來討論思考框架:我們用因果框架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學習,因此我們會更瞭解這個世界,我們也能產生更深入、更準確的見解。而且,向別人解釋這個世界,也能讓自己更瞭解這個世界。這項發現對教育和育兒來說,具有直接的意義:記得要小孩解釋他們推論的過程,而不只是要他們給答案。(這或許也有演化上的意義:比起其他不去解釋這個世界的動物,人類透過解釋的機制,也就學得更快、學得更多。)
這件事能帶來的好處,絕不只是知道怎麼區分glorp 和drent而已。人類從最早的時候,就開始想像出各種秩序的概念,在群星當中勾勒眾神的身形,將各種物種加以分類。小孩會花上幾小時,分類排列著自己的小車車、小布偶、樂高積木,還有萬聖節糖果(直到爸媽半夜偷偷來吃掉)。這種分類和重新分類的動作,靠的就是我們取得抽象概念、進行歸納類推的能力。
要是少了取得抽象概念的能力,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碰到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沒有任何一般法則能夠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談到用過去經驗類比現在或未來未知的處境,是大腦很重要的工作。說真的,這項能力對我們活下來真的幫助很大。
然而,我們昨天也提到,這種思考慣性同時也造成了某些限制。尤其過去經驗本來就比較偏頗,這種慣性要調整,就必須經過有意識的自我教育。
「思考特定議題的時候,我腦海裡如果浮現越多人的立場,最後得到的結論就越讓人信服。」~漢娜鄂蘭
版面上的朋友們,因為常閱讀不同作者的智慧,所以特別能進行討論。這其實更有利於我們看到不同人的觀點,並且選擇適合我們的思考方式,而不只是因循故舊。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明天晚上的直播,會再談談傳統教養跟自我傷害的關係。這實在是一種沉重的話題,錯用思考框架,讓我們代代相傳著創傷。
祝願您,能充實我們的思考框架庫,這是能有多元選擇的基礎之一!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閱部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什麼要聊這個主題呢? 因為我最近看到一篇國外的跟人類行為有關期刊看到說到,在同樣憤怒狀態下,男性與女性受重視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線上陪審團的實驗,讓受試者以為他是真的以陪審團的身分在參與一場線上法庭審判,所有陪審員都是按照劇本演出,有一位陪審員會堅持的說出反...
「完形心理學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知覺心理學台大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素食蔬食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知覺心理學台大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素食蔬食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如音樂。 完形治療並非在外在形成人形與背景 - Facebook 的評價
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民進黨是煽起仇恨的政黨?
我前幾天在手機的Google新聞中看到一則新聞,這則新聞報大致的意思是: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說民進黨在發展過程中,以仇恨煽動選民。其實,吳子嘉是外省第二代,他與郭正亮同屬於許信良派,2016年,吳子嘉和郭正亮等人一起推動廢除民進黨台獨黨綱,這是大家記憶猶新的事。對於吳上述這樣的發言,許多人的解讀當然會認為是要給民進黨難看。只是這樣的講法有效嗎?
二、殺人與仇恨之間的關係
其實,我長期觀察台灣的政治發展,吳子嘉所說的民進黨煽動仇恨造成選民的反彈乃至把民進黨當做敵人是所謂的深藍與退休的老公務員,以及地方派系在選舉時被民進黨打跨的福佬人乃至桃竹苗的甚多客家人等,總人數並不多,不過,這倒是反映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外省第三代並沒有具有與這些人相同的感覺與感情。那麼,為什麼會如此?當然,李登輝的上台與民進黨執政的教育政策的方向改變是有所影響的;別無他鄉可以選擇,只有台灣是自己從小到大的唯一故鄉,也是主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李登輝與民進黨上台以後,沒有殺過半個國民黨人,反而對白色恐怖中被國民黨迫害、殺死的外省人加以幫忙。如此一來,只要民進黨沒有屠殺國民黨人乃至外省人,那麼要外省第三代產生仇恨是很難的。縱然要用過去的事實來醜化民進黨,而民進黨如果選舉輸了,它是會把政權交出來,它不會像國民黨一樣,霸佔政權不放。因此,無論吳子嘉要怎麼說民進黨煽動仇恨,民衆的接受度是不會很大的。
但是,吳子嘉應該反過來看看另外一個層面,那就是,民進黨無論犯什麼錯,有非常多的選民就是不會投給國民黨,原因很簡單,因為太多的福佬人與客家人的親人在228被殺、在白色恐怖遭殃、因為舊台幣四萬元換新台幣一元,財產被國民黨搶走而一貧如洗、白色恐怖時代,常常聽到某某人被抓走、而自己受日本教育的父母親要被學校老師說是受奴化教育的人、只是對國民黨不滿發個牢騷,就可能被警察以違反違警罰法被警察抓到警察局關七天……,這就是許多台灣人對國民黨的仇恨。所以從黨外到民進黨的發展,只要把人民仇恨之心喚起,就一定會當選。其實,民進黨為了擴大版圖,已經慢慢在改變當中,而這樣的做法甚至引起許多支持者的不滿,但是這些支持者會支持國民黨嗎?impossible!我建議吳子嘉可以對深綠乃至中綠的人做民調,我敢保證有50%左右的人希望國民黨滅亡,從台灣消失。李登輝時代,本來,大家期待在李登輝領導之下,國民黨會變成台灣國民黨,並希望兩黨政治能夠因此形成,但是李登輝卻是被國民黨狠狠地丟出去。而國民黨人對民進黨與李登輝會有那麼大的仇恨,只不過是因為民進黨與李登輝透過民主要弄掉國民黨的特權與公務員的不合理的高所得與不中立罷了。
三、許派只不過是回到本來的面貌而已
其實從我的立場來看,吳子嘉與郭正亮這些許信良派其實是隱藏在民進黨當中的隱性統派,民進黨與許派是互相利用,民進黨利用許派,使選民覺得它是往中間靠,而許派則是利用彼此的合作搶立委等等資源,沒有想到因為國際抗中局勢的形成,台灣人民越來越賛成獨立,所以民進黨就跟著選民稍微回到原本的立場;而且很清楚的是,外省第三代在政治權力與社會資源分配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並沒有被以政治的方式加以剝奪。台灣人很厚道的是,只要你認同台灣、要在台灣生活下去,台灣人就會把你當作台灣人,第一代的廖中山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這個緣故,許派要再利用民進黨的空間就越來越小,所以乾脆就開始顯露出真面目,開始罵起民進黨(不過,這不是現在才開始)。
四、國民黨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它才是真正的仇恨製造者
民進黨曾為了選舉獲勝,煽起人民心中的仇恨之火,但是這個仇恨在選舉完後,就被隱藏起來,但對於有過被嚴重迫害乃至親人被殺之經驗的台灣人來說,他們不可能允許像張亞中這種外來政權想法的政黨存在,相反地,民進黨的煽動卻不會被新一代的台灣人(例如外省第三代)繼承,因為民進黨雖然患了權力病,但至少不像國民黨與共產黨一樣,兩手都沾滿了鮮血。
五、解開中國歷史謎團的關鍵—心中充滿仇恨的老外省人
被國民黨殺害、迫害的人,要忘記被殺、被迫害的仇恨,大致是經過幾代的和平生活之後,其子孫才會泰然處之,不然就是像舊中國政權的誅九族,讓亡者無後,那麼就沒有子孫會記得這個仇恨了。
其實我一直想從心理學的角度乃至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下吳子嘉乃至外省第一代與第二代的社會性格與政治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因為這對於解開中國歷史的盲點,會有很大的幫忙,如果解開這個盲點,中國史將會有一個全新的面貌。
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民進黨是煽起仇恨的政黨?
我前幾天在手機的Google新聞中看到一則新聞,這則新聞報大致的意思是: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說民進黨在發展過程中,以仇恨煽動選民。其實,吳子嘉是外省第二代,他與郭正亮同屬於許信良派,2016年,吳子嘉和郭正亮等人一起推動廢除民進黨台獨黨綱,這是大家記憶猶新的事。對於吳上述這樣的發言,許多人的解讀當然會認為是要給民進黨難看。只是這樣的講法有效嗎?
二、殺人與仇恨之間的關係
其實,我長期觀察台灣的政治發展,吳子嘉所說的民進黨煽動仇恨造成選民的反彈乃至把民進黨當做敵人是所謂的深藍與退休的老公務員,以及地方派系在選舉時被民進黨打跨的福佬人乃至桃竹苗的甚多客家人等,總人數並不多,不過,這倒是反映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外省第三代並沒有具有與這些人相同的感覺與感情。那麼,為什麼會如此?當然,李登輝的上台與民進黨執政的教育政策的方向改變是有所影響的;別無他鄉可以選擇,只有台灣是自己從小到大的唯一故鄉,也是主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李登輝與民進黨上台以後,沒有殺過半個國民黨人,反而對白色恐怖中被國民黨迫害、殺死的外省人加以幫忙。如此一來,只要民進黨沒有屠殺國民黨人乃至外省人,那麼要外省第三代產生仇恨是很難的。縱然要用過去的事實來醜化民進黨,而民進黨如果選舉輸了,它是會把政權交出來,它不會像國民黨一樣,霸佔政權不放。因此,無論吳子嘉要怎麼說民進黨煽動仇恨,民衆的接受度是不會很大的。
但是,吳子嘉應該反過來看看另外一個層面,那就是,民進黨無論犯什麼錯,有非常多的選民就是不會投給國民黨,原因很簡單,因為太多的福佬人與客家人的親人在228被殺、在白色恐怖遭殃、因為舊台幣四萬元換新台幣一元,財產被國民黨搶走而一貧如洗、白色恐怖時代,常常聽到某某人被抓走、而自己受日本教育的父母親要被學校老師說是受奴化教育的人、只是對國民黨不滿發個牢騷,就可能被警察以違反違警罰法被警察抓到警察局關七天……,這就是許多台灣人對國民黨的仇恨。所以從黨外到民進黨的發展,只要把人民仇恨之心喚起,就一定會當選。其實,民進黨為了擴大版圖,已經慢慢在改變當中,而這樣的做法甚至引起許多支持者的不滿,但是這些支持者會支持國民黨嗎?impossible!我建議吳子嘉可以對深綠乃至中綠的人做民調,我敢保證有50%左右的人希望國民黨滅亡,從台灣消失。李登輝時代,本來,大家期待在李登輝領導之下,國民黨會變成台灣國民黨,並希望兩黨政治能夠因此形成,但是李登輝卻是被國民黨狠狠地丟出去。而國民黨人對民進黨與李登輝會有那麼大的仇恨,只不過是因為民進黨與李登輝透過民主要弄掉國民黨的特權與公務員的不合理的高所得與不中立罷了。
三、許派只不過是回到本來的面貌而已
其實從我的立場來看,吳子嘉與郭正亮這些許信良派其實是隱藏在民進黨當中的隱性統派,民進黨與許派是互相利用,民進黨利用許派,使選民覺得它是往中間靠,而許派則是利用彼此的合作搶立委等等資源,沒有想到因為國際抗中局勢的形成,台灣人民越來越賛成獨立,所以民進黨就跟著選民稍微回到原本的立場;而且很清楚的是,外省第三代在政治權力與社會資源分配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並沒有被以政治的方式加以剝奪。台灣人很厚道的是,只要你認同台灣、要在台灣生活下去,台灣人就會把你當作台灣人,第一代的廖中山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這個緣故,許派要再利用民進黨的空間就越來越小,所以乾脆就開始顯露出真面目,開始罵起民進黨(不過,這不是現在才開始)。
四、國民黨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它才是真正的仇恨製造者
民進黨曾為了選舉獲勝,煽起人民心中的仇恨之火,但是這個仇恨在選舉完後,就被隱藏起來,但對於有過被嚴重迫害乃至親人被殺之經驗的台灣人來說,他們不可能允許像張亞中這種外來政權想法的政黨存在,相反地,民進黨的煽動卻不會被新一代的台灣人(例如外省第三代)繼承,因為民進黨雖然患了權力病,但至少不像國民黨與共產黨一樣,兩手都沾滿了鮮血。
五、解開中國歷史謎團的關鍵—心中充滿仇恨的老外省人
被國民黨殺害、迫害的人,要忘記被殺、被迫害的仇恨,大致是經過幾代的和平生活之後,其子孫才會泰然處之,不然就是像舊中國政權的誅九族,讓亡者無後,那麼就沒有子孫會記得這個仇恨了。
其實我一直想從心理學的角度乃至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下吳子嘉乃至外省第一代與第二代的社會性格與政治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因為這對於解開中國歷史的盲點,會有很大的幫忙,如果解開這個盲點,中國史將會有一個全新的面貌。
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要聊這個主題呢?
因為我最近看到一篇國外的跟人類行為有關期刊看到說到,在同樣憤怒狀態下,男性與女性受重視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線上陪審團的實驗,讓受試者以為他是真的以陪審團的身分在參與一場線上法庭審判,所有陪審員都是按照劇本演出,有一位陪審員會堅持的說出反對意見,當電腦替這位魁儡陪審員冠上男性名稱時,受試者受到動搖的比例竟然有顯著的提高,若是女性名稱卻相反。受試者卻更願意相信陪審團的初步裁決,也不會質疑自己的決定。
我們過去的歷史常會用「歇斯底里」這個詞將女性病態化,把女性任何形式的憤怒都視為不理性的行為。這種女性的歧視,是歷史文化帶給我們的,它經常會無意識地展現出來,人們也完全不覺得自己帶有偏見。
所以想透過街訪來看看一般人是不是也是會有這種想法,結果也蠻令人難過的,希望這世界可以用更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
#情緒化 #街訪 #發脾氣 #刻板印象
刀刀的解憂信箱✉️: [email protected]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上一集!:::::::
《腦力全開》
https://youtu.be/bDghAfzfQYE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我們關注「人生x學習」,並樂於分享知識、傳遞價值,
希望讓生活更聰明、生命更精彩!
閱部客靈魂人物: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有趣的學習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u1-PRzB_Dg/hqdefault.jpg)
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現代人對於關係的困擾,有很大的程度都源自於跟「家人」的關係,假如你也想要舒服的跟家人相處,就一定要鎖定今天的節目。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論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還是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的最大動力~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跟大家聊聊「家人關係」這個主題。
我想對大部份的人而言,我們都是從小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長大,小時候爸爸媽媽照顧我們,長大了想多跟爸媽親近,這是很自然的事~
家庭會傷人?
只是當家裡發生一些紛紛擾擾的時候,受到東方文化影響的台灣,大部份的人都希望以和為貴、息事寧人;畢竟同在屋簷下,能夠和諧相處是最重要的事!
然而在我的實務經驗上,「息事寧人」這樣的思維,卻是辛苦的開始,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而且情緒每天都在波動、變化;要是一昧的強調「家和萬事興」,反而容易壓抑過多的情緒。
導致家人關係太糾結,到最後養育的恩情、陳年往事、甚至於是生活、情緒、財務,全部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個學生的家庭困擾,他的情形是這樣子的~
我的學生是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畢業後有了工作,也曾想過搬離開家,不過考量到房價物價,掂掂自己有限的薪水,自己獨立生活實在太辛苦。
加上母親過幾年也會退休,怕媽媽一個人生活太寂寞,留在家裡跟母親作伴,還有人幫忙打理生活瑣事,想想也挺好的。於是她就選擇繼續住在家裡。
一開始還相安無事,可是隨著她工作越來越忙碌,母親對她的擔心就越來越多。怕她太忙沒時間吃飯、纖維質攝取不夠,每天都準備一大盆水果要她帶到公司去。
即使她表示整天的行程都在外頭,帶水果不方便,媽媽還是堅持。有的時候加班晚回家,媽媽也堅持一定要等門,不管她怎麼勸,要媽媽早點睡,都沒用。
她覺得兩個人住在一起很有壓力,想要搬出去,不願意自己變成媽媽的負擔,可是又放不下母親,怕媽媽一個人太寂寞,當然錢的問題也是一個考量。
這三方面的矛盾,一直在她心裡打架,讓她很糾結、為難,就跑來問我該怎麼辦?
媽媽講不聽,怎麼辦?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不過這倒讓我想起一位朋友,在對家人關係的衝突上面,他的面對和回應方式,非常經典,於是我跟我的學生說了一個諮商界前輩的例子~
這位前輩有兩個女兒,一個五歲,一個三歲,有天晚上,兩姊妹吵了架,妹妹先哭著跑到我朋友的房間告姊姊的狀;沒多久之後,姊姊也到朋友的房間,說妹妹的不是。
照常理來說,當父母親面對孩子吵架的時候,會很直覺的說「不要吵架!」或是會問「到底在吵什麼?」這一類想要介入排解,擔任調停者的角色。
不過我的前輩非常有智慧,他關注的焦點不是兩姊妹吵架的細節,而是跟兩姊妹說了一個「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森林裡啊有兩隻猴子,叫做『呵呵』和『癢癢』。呵呵和癢癢很喜歡一起 玩,玩得好開心的時候,都會哈哈哈一直笑,好開心好高興好興奮!
可是啊…有時候,呵呵和癢癢會吵架,一吵架,就會很難受,不舒服,不高興,很想要把對方推開,推得遠遠的…。
在一起的時候,會開心,會吵架,可是如果呵呵不在,只有癢癢一個,就會好無聊好無聊......」
這兩個小女孩在前輩的懷裡聽得很起勁,忘了哭,後來前輩接著說:
「森林裡啊,另一個角落,有一隻小河馬,牠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小河馬波波,小河馬波波有一天遇到小鱷魚赫赫,小鱷魚赫赫有看起來好可怕的牙齒,牙齒好尖好尖看起來就好可怕…
小河馬波波看著小鱷魚赫赫,說:『我要來數一數你有幾隻尖尖的牙齒!嗯∼∼∼一,二,三,四,五......哎唷喂呀,怎麼那麼多啊......』
小鱷魚赫赫,看到小河馬波波沒有被牠尖尖的牙齒給嚇到,忽然也開心的想要數小河馬波波的牙齒。
小河馬波波也有很多很多牙齒,而且啊,小河馬波波的牙齒圓圓的,好可愛喔!『一二三四五,哇∼好多可愛的小牙齒喔!』。」
小河馬波波和小鱷魚赫赫,後來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呢?下次把拔再跟你們說喔!」
前輩刻意賣關子,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兩個小女孩聽完故事,不約而同的翻下床,走到客廳,然後姊姊就跟妹妹說:「來,姊姊說個故事給妳聽。」
五分鐘前還吵的不可開交的姊妹,一下子又變得相親相愛了。
故事說到這裡,那位坐在我面前的年輕朋友,原本皺得很緊的眉頭鬆開了,嘆了口氣,笑了笑跟我說:「老師謝謝,我懂了~」
聽到這裡,不曉得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隱喻」是什麼?
會不會有種模糊的感覺,好像懂了一點點,又好像沒全懂呢?
事實上,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我並沒有提供我的學生,任何實質上的解決方案,而是跟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就能讓他主觀感受上的挫折、痛苦等等情緒,減輕了很多,那麼到底為什麼「說故事」會有用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是因為故事裡有「隱喻」!
而所謂的「隱喻」,它是一種繞過表意識,直接跟潛意識溝通的語言。要是你對心理學有點概念,你就會知道,在心理學裡,人的意識層面分為表意識跟潛意識。
表意識的理智思維無法控制潛意識,不過潛意識卻無時不刻,都在影響著表意識的行為和選擇。
這就是我的諮商前輩~哈克,在面對女兒糾紛時的策略!
他不是直接調解女兒們吵架的「表面事情」,而是說了「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就能繞過表意識,讓兩個女兒領悟到更重要的事情是「彼此的陪伴」,於是女兒們不吵了。
這就像是《孫子兵法》,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是教人打仗,用武力解決問題。但其實《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就請大家要多想想如何「不戰而勝」?不用流血、殺傷就能弭平衝突,才是更高境界~
如何啟動「潛意識」?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隱喻」這麼神奇?
其實這個答案也不難,因為凡是有「隱喻」出現的時刻,它就意謂著在人們的心裡打開了「新的空間」,於是表面上過不去的事情,也就有了轉圜的餘地~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前面提到的哈克兩個女兒,她們在聽「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同時,她們的表意識就跳脫出吵架的情緒,全心全意置身在森林裡,跟呵呵與癢癢在一起。
跟呵呵癢癢一起笑、一起開心、一起森77、一起失去呵呵,然後發現了會好無聊、好無聊!
透過這樣的過程,兩個小女孩的潛意識,不知不覺吸收了「呵呵跟癢癢」的故事結局;知道失去彼此會很無聊。
於是哈克不必為兩個女兒調停和仲裁,兩個女兒的紛爭也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這就是隱喻的妙用所在!
同樣的,回到我的學生身上,雖然我沒有直接處理她和媽媽的關係,也沒有花時間協助學生細數她母親的好。
但透過隱喻和故事,她卻重新發現和媽媽的關係,不只有爭吵,其實還有滿滿的愛,他們都是相互在意的,誰缺了誰都不開心。
只是有時候,我們的心思會被一些小細節給佔據,覺得對方好討厭,好想討一個公道,證明自己是對的。
卻忘了,只要有任何一方願意先釋出善意,不被表象兇惡或憤怒的模樣給限制住,主動靠近,就能看到對方身上還有很多優點。
也正是因為這份善意,幫助自己長出更多心裡空間,看見美好。
事情不一定都能解決,可是心情很快有了出口~
那麼要是你也跟我一樣,很佩服哈克的智慧,很想跟他學習潛意識的語言,我會很鼓勵你,加入我們最新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是哈克~黃士鈞博士,精心打磨一整年,在華人地區推出他個人的第一個有聲課程。
在【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裡,我們會隨著哈克的聲音,進入潛意識的世界,遇見全新的自己!
今年年初蔓延開的新冠疫情,對我們的世界造成許多經濟、交通、關係的破壞,而從更大的層面來看,這次疫情或許也在警惕我們。
當我們一昧追求成長、追求改變的時候,很可能是在傷害身邊的資源;就像人類之於環境的過度開墾、對生態的掠奪,這些都需要休生養息,才能恢復環境的健康!
同樣的道理,回到你身上,「表意識」為了生存而不斷擴張的人際關係,可能讓你感到疲憊或受傷,這也需要「潛意識」來幫你找回內在平衡。
我們在這個時刻,推出哈克的線上課程,是因為這個世界需要重新建立人與人的信任網絡,而【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就是能為世界、為家人重新找回愛與溫暖的課程,歡迎你的加入。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HS5mLSu8Hs/hqdefault.jpg)
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如果你是我們長期的聽眾的話,你一定知道,我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理財心裡學】。
因為推出了這一門課程,所以談了很多關於理財啊、投資啊,怎麼樣去做自己金錢上的規劃?這方面的內容。
然而一旦談到這個方向的內容,我們一定就不能忽略掉,在「行為經濟學」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叫做「心理帳戶理論」。
我在很多的內容裡面,都有談過相關的觀念,包含它怎樣運用?我們怎麼樣透過這樣的概念,去調配自己的預算和財務?
只是好像沒有特別一段內容,把它做一個總合性的整理,那我今天剛好趁這個機會,跟你做一個總合性的整理。
當然了,能夠跟你分享這麼完整的內容啊,也是因為我讀到了一本書,書名叫做《為什麼我們總是掉進消費投資陷阱》;這本書把心理帳戶理論,結合了生活,做了很棒的整理哦!
如果你還不是很清楚,什麼是心理帳戶理論?我就打一個比方吧,如果你想安排一趟旅程,我們往往會感覺跟團能夠省下不少錢,於是呢,能夠玩得很盡興。
這個原因就是,我們一下子付清了所有的團費,而在過程當中,不用再一筆一筆的小額,去支付任何的費用;所以感覺上哦,不用再額外的花錢。
可是如果是自由行的話,你所需要付錢的地方,非常非常的多;你幾乎到任何地方,任何一個吃喝玩樂,你都要額外的再花錢。
所以說呢,你每一次的花錢,都是每一次有一種心痛的感覺,這讓人覺得有點不舒服。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兩個比較起來,很有可能你所花的總費用是一樣的;但是在消費過程當中的「幸福感」,可能會有一點差別。
這是我們在談到「心理帳戶理論」的時候,經常會引用的一個例子哦!
也因為這樣子,在我們個人收支的管理上,「心理帳戶」會讓我們比較傾向於「抓大放小」。
就是呢,我們在收入方面,往往會把一大筆的收入存起來,而把那些小小、凌凌散散的收入把它花掉,覺得沒有什麼關係;而在消費的部分,我們就會去控制大額的消費,但卻不在意小額的消費。
當你聽到這裡,你會不會突然有一種感覺,這樣子真的能夠對自己的財務健康,有更好的幫助嗎?
答案當然不是啊!因為你雖然把大錢存起來了,可是眾多的小錢加起來它一樣是一筆大錢;而且更可怕的一點是,它會麻痹你,你會有一種不知道錢花在哪裡,但是你就是沒錢的感覺。
當然了,如果說的更實際一點的話,這樣的狀況延伸到後面,它不是一種感覺,是你真的沒有錢了!
所以呢,你可能發現了,所謂的「心理帳戶」這樣的機制,它往往是我們一種內在的認知偏差。
然而我們要怎麼樣幫助自己,不要被這個認知偏差造成我們的損失,而反而利用心理帳戶的理論,讓我們的財務越來越健康呢?
在這本書裡,作者提出幾個建議:
第一個就是你首先要認清,金錢本身沒有任何的貴賤差別。什麼叫做金錢沒有貴賤呢?就是不管你的收入形式、收入來源是什麼?你都要一視同仁。
你可能會有一種狀態,叫做中獎的錢、賭博得來的錢,就不是錢,就可以亂花;然而辛辛苦苦賺到了錢,你反而會謹慎。
可是你沒有想過,不管你的來源是如何,1萬塊就是1萬塊、100萬就是100萬,它不會因為你的來源,是那種可能比較投機的、比較輕鬆的,它的客觀消費力就有任何的差別。
然而也因為這樣子,你不妨從現在開始,每當你要花任何一筆錢之前,你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只是透過工作的話,要多久能夠賺到這樣的一筆錢」?
如此啊,你就會慢慢的正視,不管這些錢的來源是如何,它真正的價值就是在那裡?你也可以因此控制自己揮霍它們的慾望。
而第二個提醒呢,就是不要把一些錢看得太重,捨不得拿出來投資。
這裡所說的就是,你要把自己的收入區分出一部分,去做一些合理的投資;不管是增加財富的投資,還是自我學習成長的投資。
因為呢,錢只有在流動的狀況底下,才能創造價值;存在銀行裡面的錢,只會不斷的貶值而已。
所以呢,養成自己有投資的習慣,無論是投資自己,還是具體的財務工具,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的。
而第三個提醒就是,你要「見林」也要「見樹」!
在進行任何一筆大額消費的同時,你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那些附加的消費;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吧,當你買了一棟新的房子,這個時候,房子是一筆很大筆的消費;可是呢,在此同時買傢具啊,或者是買電器;這些因為你前面花了一大筆,所以你在主觀感受上,就會覺得這些是小錢。
可是別忘了,如果你沒有因為買房子的緣故,你要買一個冰箱,在平常的時候是不是都要考慮再三,怎麼反而你買了房子之後,你買了那個冰箱,就覺得買多少錢的都沒差,這是不合理的!
這也是讓你錢會不見的一個主要的原因,所以每一筆的消費,你要見林,也要見樹。
你可以問自己,如果今天沒有因為買這個房子,我會選擇買這個冰箱嗎?像這樣的問題,你才能夠讓自己的消費習慣上,慢慢的越來越理性。
而第四個提醒,就是養成存錢的好習慣。
我想這是一個大白話,如果你連小錢都存不住的話,那麼再美好的財務規劃,都是一個幻想而已。
而第三個提醒,學會算帳和記帳。算帳這裡所談的,就是你要預算的概念;然後你更要有記帳的概念。
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可能的花費是哪些,看你的錢到底是怎麼花出去的,那麼財務自由跟你真的會很遠、很遠哦!
而最後一個提醒,就是時刻的記住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尤其是對於那些需要關閉的心理帳戶,不要做太多的留戀。
比如說,已經明確損失的投資,這裡不要幻想著有一種,它有一天會漲回來的概念。
這個時候堅決的停損,快刀斬亂麻才是上上之策哦!拖延越久,你就會越糾結、越難受。
其實在你其他的那些,眼見沒有回收可能的花費的時候,這些也都是你需要當機立斷,為自己設下停損的一個財務處置。
所以談到這裡,我們復習一下,這三個提醒就是~第一個,金錢本身沒有貴賤;第二個,不要把一些錢看得太重,捨不得拿出來投資。
第三個,見林也要見樹;第四個,養成存錢的好習慣;第五個,學會算帳和記帳;第六個,時時刻刻的記住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我想呢,這六個提醒,都是你在邁向自己財務自由的過程當中,很重要的關鍵,尤其是當你面對自己的未來,期許讓自己過得更好、更富足。
那麼你可能在此刻,就需要很積極的建立自己良好的財務習慣,而且這些習慣的背後,是你的信念。
我常說「富有是一種觀念」,然而這些觀念,可能受到你的原生家庭,還有很多過去經驗的因素的影響。
那麼我們在【理財心裡學】的這一門課,就是幫助你回到最根本的部分,讓你很真實的弄清楚,到底是什麼樣的信念,影響了你面對財務的態度?
並且用很實際的做法,不管是最基本的記帳、編列預算,還是怎麼樣去規劃自己的消費,都會帶給你很具體的幫助。
特別是我們【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哦,1399的優惠,即將在6月30號,也就是明天晚上12點就截止了!
所以如果你還沒加入的話,記得一件事情,不要把一些錢看得太重,捨不得拿出來投資,這1399的投資,絕對會是你生命當中,最值得的一個學習投資!
所以呢,歡迎您的加入,更期待能夠透過我們的內容跟分享,讓你活得更好,活得更富足;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具體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請你務必把握1399的優惠期限,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W4yiVnmM5U/hqdefault.jpg)
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知覺心理學台大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素食蔬食資訊集合站 的推薦與評價
跟「知覺」相關的心理學概念,包括了能應用於藝術和設計的完形心理學(Gestalt ... 知覺心理學應用在解密知覺心理學的行銷實例,原來UI/UX 中暗藏完形心理學! ... <看更多>
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如音樂。 完形治療並非在外在形成人形與背景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完形心理學 認為有機體是透過「形」與「景」之原則,了解其所處的的環境。 ... Rubin 的花瓶只是視覺的完形之例子,除了視覺之外,還有聽覺的外形,如 ... ... <看更多>
完形心理學例子 在 知覺心理學台大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素食蔬食資訊集合站 的推薦與評價
跟「知覺」相關的心理學概念,包括了能應用於藝術和設計的完形心理學(Gestalt ... 知覺心理學應用在解密知覺心理學的行銷實例,原來UI/UX 中暗藏完形心理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