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長,慎入)
進入38週
隨時準備去卸貨
待產行李已經準備好了
第一胎就在禾馨生
這一胎也不例外
在禾馨看診、產檢、生孩子⋯
心臟要夠強大、荷包也要夠深
有好幾次批價繳費的時候
聽到金額我都會假裝鎮定
現在都戴口罩、帽子
結帳時比較能掩飾驚訝的表情
即使這樣
我還是選擇禾馨
Why?
服務品質
第一胎懷恩典的時候
什麼都不懂
我去我自己出生的大醫院掛婦產科門診
心想這是一種傳承
而且比較有親切感
殊不知是一種驚嚇、羞愧的經驗
在廣大的開放候診區域
興奮期待、夾雜著忐忑不安的心情
等候我的號碼
先說
我對這間醫院完全不陌生
我媽媽生前在這裡工作了十幾年
我不只在這間醫院出生
更是在這間醫院長大的
每一層樓,
除了病房樓層、手術室跟太平間外
其他地方我都很熟悉
進診間前驗尿確定有懷孕
醫生問我最後一次月經日期
老實說
我還真不知道
無知的我
不知道懷孕要紀錄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
推算受孕日跟預產期
我的生理期很規律
但我當時沒有記錄每個月確切的起迄日
所以我只能說個大概幾號到幾號
然後醫生就很嚴厲地說
「怎麼會都不知道自己的生理期?都沒在記錄嗎?」
「沒有,真的沒有」
「躺床照超音波」
醫生皺眉,看起來不耐煩
我對自己的無知感到一陣羞愧
想用更積極的態度、勤快的動作
扳回一成、討好醫生
(回頭想想為什麼我要有討好醫生的心態?我有事嗎我?)
在護理師的引導下
我很迅速地躺上診療床
我說過我的月經很規律
所以月經遲個一兩天
我就覺得應該是懷孕了
檢查的當下
懷孕應該不滿五週
超音波有的時候看不出來什麼
當時我不知道這些
我聽到醫生說
看不清楚
要做陰超
那是什麼?
再一次
在護理師指導下
脫褲子腳打開
做陰道超音波
我看到了
一個小小的點
像寂靜黑夜裡
發光的一顆星
時間彷彿靜止
頌讚生命的奧妙
下一秒
我被拉回現實
醫生說了一聲恭喜
然後我很匆忙地把自己整理好
離開診間
我的心情好複雜
而且情緒來得很慢
對於沒有記錄自己生理期的羞愧
對於身體方才有異物入侵的驚嚇
對於回答不出也問不出問題的無助惶恐
⋯⋯⋯⋯
這一切負面情緒
和剛剛在螢幕上發著光的小點點
所帶來的驚奇、喜悅、期待、興奮、感動⋯相比
都顯得微不足道
這是我的第一次產檢經驗
我覺得很粗魯
我相信只是單一一次的經驗
不是每個醫生都這樣
我只是剛好遇到那一位
這也讓我思考
是否接下來每次
都要帶著惶恐的心情
緊繃的身心狀態
在開放的候診區
被每一次幾乎要破音
此起彼落的叫號鈴聲中受驚嚇、
在分不清楚是潮濕還是尿
充滿尿騷味的廁所驗尿、
在可能只是公事公辦
但面無表情狀似冷漠的醫生面前
極力表現我的友善⋯
要不要在接下來的九個月
這樣迎接我的第一胎
我不要
2015年7月
剛好那時候
嫂嫂跟我說
禾馨民權新開幕
她說禾馨新生的評價很高
民權分院應該也會很棒
我只是去看看
我記得第一次去禾馨
候診區有各式沙發
巧妙地把看診的人分散
像設計過的圖書館閱讀區域
報到後
可以自己拉一個舒服的社交距離
等待叫號
有輕音樂
有大幅充滿童趣的插畫
有
一種溫度、人味
我沒有指定醫生
我只是網路掛號一位女醫生
她有空我也有空
就掛號了
那次產檢的經驗很美好
醫生很溫柔
每一個她要做的檢查、
要進行的步驟、
接下來要做的預備⋯
她跟護理師都會詳細地跟我說
後來這位醫生也是我第一胎的產檢主治醫師
陳思宇醫師
本來這一胎也想找她
但她現在好像只看婦科不看產科了
這一胎
因為工作時間的關係
我看過好幾位不同的醫師
張建玫醫師、黃貴帥醫師、許峻睿醫師、沈可欣醫師、薛雅蓮醫師
我說過我沒有在選醫生看的
保仁、思宏、怡寧⋯⋯我都沒有看過
只要醫師的時間許可
我也可以
我就掛號了
禾馨的醫師都很好
所以給誰檢查
我都很放心
我很喜歡沈可欣醫師
她聲音很溫柔好聽
像志玲姐姐一樣輕柔
她的專業跟清楚說明
陪伴我度過上一次流產的無助
對
我流產過
那是另一個故事
我有時間再跟你們分享
我很認同禾馨的一個核心理念
就是產檢醫師跟接生的醫師
不一定會是同一位
他們有一個值班制的24小時接生團隊
醫師不會吃飯吃到一半、或睡得正香甜的時候
被緊急呼叫去為你接生
禾馨的醫師自己
也是在一個預備好、專注的情況下
迎接你的寶貝
你的產檢資訊
禾馨的系統都有記錄
沒有什麼交接的問題
我生恩典的產檢主治醫師是陳思宇醫師
接生的醫師是陳志堯醫師
第一次見面
就用下面迎接他
堯哥專業、俐落、幽默風趣
我出力不到三次
恩典已經出生
給他一百個讚👍
生完隔天
陳思宇醫師就有來關心
禾馨就是一整個團隊
沒有什麼「我只能給誰看診」「我只能給誰接生」的隔閡
我完全認同
在禾馨生產的經驗實在太美好
以至於只要身邊有人懷孕
我都先跟他們推薦禾馨
我也有誠實地說
禾馨真的很貴
但只要能力許可
它真的是首選
因為舒服
環境乾淨舒適
服務親切溫柔
動線寬敞流暢
團隊專業精準
還有
產後三天兩夜的食物
實在美味
禾馨業務範圍越來越龐大
將來會越來越多人在禾馨就診
希望人很多的禾馨不要走歪
一直維持高水準
加油加油
我寫這篇
不是禾馨業配文
也沒有業務交換
純粹個人經驗分享
我無法回答費用、資訊⋯問題
只有
禾馨公關發現我這一胎也在禾馨產檢
主動跟我聯絡
給了我一個親友優惠
但真的沒有感覺到優惠
可能因為我沒有什麼自費檢查
所以即使用了親友優惠
每次結帳的時候
我的表情都還是😱這樣
我更不是在比較大醫院跟診所的優劣
那次遇到的不好的經驗
是單一事件
關鍵是個人加上當天的環境
請你們不要自己腦補來戰
也不要問我是哪一家
我就是一個曾經在禾馨生產
經驗美好的母親
我身邊也有人推薦李木生、許世賓、林正宗、台安、馬偕、台大⋯都有
而且都是很好的經驗
我只是剛好在這個時間遇到了禾馨、選擇了它、愛上了它
然後現在跟你們分享
就這樣
宏其 婦產科 門診表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4%仔繼續私訊來吵架,沒關係,要就事論事就來,要吵架也公開來。
禾馨員工真的很多喔,根本是一間名字叫診所的區域醫院了。
慧智算檢驗所,所以也是1-3類。
民權,新生,桃園,怡仁院區,士林月中,懷寧,小懷寧門診,眼科門診等等。
慧智有在做武肺的PCR篩檢,我覺得列入一類滿合理的。
光禾馨的員工登記就九百人,加上慧智這邊,總數超過1100人,都有台大的六分之一了。
好心肝呢?破千人的都是志工啦。志工人數是台大的n倍。
禾馨光麻醉專科醫師都有12個人好嗎?哪家診所會有12個麻醉醫師的?連區域醫院都沒有!不然再來對比一下,我之前服務的屏東最大間的公家區域醫院,麻醫才兩人。
禾馨的人數規模根本就是醫院等級了,基層有多想把他們踢出基層的總額,是衛生局不給過。
拿禾馨來跟好心肝比較,我個人覺得其實不太對,不過我們都知道蘇怡寧比較顧人怨啦,我是柯文哲,我也會覺得甩鍋給他總比甩給自己恩師好。
你粉專名要不要改名蘇怡寧醫師顧人怨?
要不然乾脆這樣啦,我們按照柯文哲最常講的公開透明,大家來叫蘇怡寧醫師愛碎念把施打清單名字中間打碼一個字,員工清冊名字中間也碼一個字,公佈出來比對,是不是符合一到三類。
不過柯文哲,也記得要公佈好心肝診所施打的志工清冊,我們都很關心,到底這幾間診所的疫苗,有誰拿去打權貴。
我這個人很簡單,誰偷雞摸狗,我就罵誰。
\
蘇怡寧今早受訪回應,小禾馨診所四個分院總計1000多名員工,均有造冊且依照規定僅給第一到三類醫護人員施打,沒有開放一般民眾接種,拿到的85瓶現在還沒打完,從醫護人員開始施打,醫護人員目前已接種90%以上。
蘇怡寧喊冤,疫苗不是去要就有,一定是他們主動給的,北市衛生局說有多餘的疫苗可配發,「叫我們趕快打,那時我的一千多位員工還有很多打不到疫苗,聽到此消息宛如天降甘霖,我們當然很高興,怎麼可能拒絕,何況當初是官方通知有多餘疫苗可申請,我們選擇相信官方,說我們偷打,這真的沒有意思,對於這點我很有意見」。
禾馨婦產科院長林思宏表示,他們一共收到台北市衛生局85瓶疫苗,目前全數施打完畢,施打疫苗的對象包括醫療人員以及非醫療人員,非醫院人員的部分包括房務、行政、廚務阿姨等,都是會在各樓層流動的人員,符合施打疫苗第一類的對象。
林思宏說,施打過程中,每天收到衛生局的疫苗,都在當天依規定施打完畢,他得記得是在6月8日打完,院方也依據衛生局的規定在第一時間當天回覆施打完畢並回報名冊。他強調,4個分院包括醫療人員以及非醫療人員在內超過1000人,配發到的疫苗都依規定施打並造冊,施打名冊都已回傳衛生局。
疾病管制署昨晚發文強調,指揮中心尚未許可基層診所提供接種服務,柯文哲今早開酸,「事實真相是這樣,可能過去一個疫情很突然,大概中央也忘記他們在4月21日有發了一個公文,內容提到如果疫苗庫存量過多,為了讓疫苗在效期內使用完畢,可在轄區衛生局協助下配送給其他醫院、衛生所,以利盡速使用」,北市府也是依據此公文,才把疫苗配發給診所。
對於指揮中心與台北市政府互槓,蘇怡寧不予置評,但坦言自己很衰,政治層次的事情不是小老百姓能夠處理的,真的不曉得指揮中心講什麼、北市府講什麼,衛生局說要發疫苗,叫他們趕緊打,他們就照辦,作為醫療人員這是我們唯一能做而且對大家都好的事情。
蘇怡寧直言,現在口水太多了,大家都無法冷靜思考,「我的診所員工一千多人,在沒有受到疫苗保護情況下,他們要如何面對媽媽們,所以我當然要建立好防線,才不會一天到晚有漏洞。」
宏其 婦產科 門診表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門診,阿萍醫師帶兩位來產檢的孕婦,參觀四季和安婦幼診所的生產環境。「我們可以開始來籌劃一場生產PARTY囉!」阿萍醫師這麼跟媽媽們說。🎉
候診的媽媽問診所的樂得兒房有幾間?跟診的同事回答:「對陳醫師來說,每間房間都是樂得兒!」把陳醫師還有躺在檢查台上正在照超音波的朋友逗得好樂啊!😁
八月二十日陳醫師將在四季和安婦幼診所舉辦不與任何廠商合辦的收費親子教室,也將跟大家說明如何讓每間房間都是樂得兒房,報名方式即將公布,敬請鎖定!
【我們的寶寶是「家生」】
不知道妳對生產的印象是什麼?這是生產改革行動聯盟夥伴梁莉芳的在助產師協助下的居家生產經驗,她是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丈夫則是心臟科醫師,透過他們的選擇思考與經驗分享,希望更多人能理解,生產有更多必須理解的過程,以及為自己做選擇的可能與機會。
-----
我腦子裡出現的第一個畫面是,高中護理課時看的生產影片,產檯上血淋淋的疼痛……坐月子期間,來家裡幫忙的月子阿姨分享了一段陳年往事。她的老大已經三十歲了,但回想起生第一胎的經驗,還是有著記憶猶新的恐懼。她說,懷第二胎的時候,因為初產的經驗太不好,她還動了人工流產的念頭。
懷孕之後,透過身邊朋友和網路(準)媽媽論壇的分享,我才知道,大多數的女人對於生產這件事情,都抱有或多或少的擔心、焦慮和害怕。原來,迎接新生命的心情,不全然是喜悅。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對於懷孕和生產的想像,總是難以離開西方醫療專業。孕期密集的進出醫療院所,除健保給付的產檢外,還有花樣愈發增多的超音波檢查,這些科學技術的發明,是減少了我們對懷孕的擔心,還是創造更多(準)父母的不安?醫學的進步雖然降低生產風險,但也將女人懷孕生產的身體疾病化。懷孕生產的自然過程,變成需要產科醫師主導、介入和依賴各樣科技物完成的醫療行為。孕婦不是病人。高度醫療化的結果造成,懷孕和生產過程中,孕婦真實的身體經驗被客體化和邊緣化。醫學專業知識和科技檢查成為(準)媽媽們認識身體/心理變化以及了解肚子裡的寶寶發展最具權威性的管道。
懷孕早期,我和伴侶討論過居家生產的可能。接受醫學養成教育又在醫院工作的他,對這樣的提議十分焦慮。對於生產方式我們做了很多的溝通,除了居家生產之外,也思考其他的可能性。透過溫柔生產協會的網站,我慢慢認識溫柔生產的概念,並對居家生產有更多具體的了解。不過,因為工作忙碌的緣故,加上顧及伴侶的心情,折衷之下,我選擇了相較下願意溝通想法,願意彈性化標準生產流程的婦產科醫師。
懷孕後期,我開始跟醫師討論生產計畫,拿到一張產科提供的表格讓我勾選,包括剃毛、灌腸、剪會陰等所謂的標準化流程。不過,醫師加了一句但書,除了產婦的意願外,我們還要斟酌當下的狀況。隨著預產期的接近,標榜安心生產的醫療環境,我的心裡卻充滿不確定和懷疑,不知道進了醫院、產房之後,面對醫療權威和醫院的組織文化,我還有多少提問和做決定的能力/權力。迎接新生命應當的喜悅之情,似乎因內心的不安而打了折扣。
懷孕期間,伴侶和我都很忙碌,除了各自的工作外,也忙著找房子、搬家,希望可以在安穩的新家迎接寶寶的到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對於懷孕、生產和當媽媽這件事情沒有太多真實的感受。有些時候,甚至忘記自己懷孕這件事情。只有寶寶的胎動會提醒我他的存在,真實的在我的身體裡,我們一起。
寶寶36週的時候,我們認識了邱明秀助產師。十幾年前,在花蓮念研究所時,我常騎車經過明秀姊的助產所,門口牆面溫暖的色調和氛圍,總是吸引我慢下車速投以目光。只是那時,結婚生子這些事情離我很遙遠,沒機會弄清楚,助產所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助產師的工作又包括什麼。
要說服接受醫學教育、在醫療院所工作的伴侶選擇居家生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搬出醫學實證研究的數據、其他國家的居家生產現況,助產師邱明秀不僅和我們分享她的信念和工作知識,也提供許多相關的專業資訊以及其他產家的經驗。懷孕期間的家訪,邱明秀助產師來家裡探視待產和生產的環境,提醒我們該準備的物品,同時,建議我們擬訂以產婦為中心的生產計畫書,寫下我希望的待產環境、生產過程、爸爸的任務,以及寶寶出生後的清理和媽媽的接觸等等。
12月15日,家生出生的那天,一早我搭公車到山下的花市搬了好幾盆植物回家,中午為自己煮了一鍋咖哩,懷孕後期,胃口大開的我,有隨時需要滿足的口腹之慾。咖哩還在爐上,出現了象徵產兆的落紅。將落紅的照片傳給邱明秀助產師後,隨即接到明秀姊的電話,她已經迅速的找好北上最近的列車時間,準備要來協助我們一起迎接寶寶的誕生。
傍晚五點多,先生從台北車站接回邱明秀助產師,沒多久,從龍潭來加入助產團隊的好友怡雯也到了。子宮收縮伴隨的陣痛越來越規律且強烈,身體的疼痛和心裡微微的不安,因為伴侶、好友以及助產師的陪伴,而得到舒緩。我們家的四隻貓咪們,不時在房門口探頭探腦,好奇著他們的家生弟弟什麼時候會來報到。
待產的過程,必須要進行內診的時候,助產師都會先徵求我的同意,並說明內診的用意。除了仔細說明產程的進展,減少我因為不確定和未知而產生的焦慮外,助產師也鼓勵我變換身體的姿勢,透過按摩、淋浴、規律呼吸等方式,減低身體的疼痛。寫文章的現在,家生八個多月大,我對於生產過程裡痛的記憶,已經十分模糊了,回想起來的,是迎接寶寶的期待,是伴侶和好友的支持,是在熟悉的家裡,寶寶和我們一起創造的,關於新生的珍貴回憶。
生產是寶寶和媽媽一起努力創造的經驗。助產師溫柔的語調說著,當寶寶的頭進入產道後,代表他已經準備好要來探索這個世界,媽媽要做的是協助他,並且相信自己和寶寶的力量。靠著枕頭,我斜躺在臥房的床上,伴侶在身後支撐著我的身體,助產師拿著鏡子,我可以在陰道口看到寶寶的頭髮,我知道,自己再努力一下,就可以和寶寶相見了。
聽到家生宏亮的哭聲,他在我們的床上出生了。爸爸在助產師的指導下接住寶寶,將他抱到我的胸前,他開始自然的尋乳反應。在媽媽的子宮裡暫居近十個月之後,我們終於見面了。在助產師協助下,伴侶剪斷寶寶的臍帶,幫寶寶油浴擦澡,清理身體。助產師幫忙寶寶做簡單的新生兒檢查,在健兒手冊上蓋腳印。擔任心臟科醫師的爸爸,聽過無數病患的心音,拿著聽診器,第一次聽自己寶寶的心跳聲。因為居家生產,我們的寶寶不需要經歷像轉運站般的流程,可以在我們的身邊開始認識這個世界。
家生的誕生過程,沒有不必要的醫療介入和藥物催生。在邱明秀助產師的協助下,我們一起經歷生產經驗可以創造的力量。過程中,我重新學習傾聽身體的聲音,找回因為忙碌的工作而被破壞的,對身體的信任。
孩子的命名曾經困擾我們好一段時間。最後,寶寶取名「家生」,理由很簡單,他在家裡出生。個人即政治。媽媽也私心希望,在未來無數個需要自我介紹的場合,他可以這麼介紹自己:「我叫家生,我在家裡出生。」
--
梁莉芳為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
(本文曾刊登於罔市女性電子報)
宏其 婦產科 門診表 在 宏其婦幼醫院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宏其 婦幼醫院, 中壢區。 15927 個讚· 278 人正在談論這個· 87683 個打卡次。婦產科、24小時接生、小兒科、預防保健、預防針注射、家醫科、不孕症、人工生殖、試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