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的日常
#善念與慈悲心
#深耕閱讀雲水起步
#藝術文化傳達真善美
今天是個非常特殊的日子,年初為了擘劃台灣首座國家級的宗教博物館佛,帶著文觀處同仁造訪了高雄佛陀記念館,與館長如常法師及副館長永融法師結緣,感念館長在第一時間便對我們的概念相當支持,並給予寶貴經驗,同時對於「神工傳藝」策展也當下給予肯定,並邀約進駐佛陀記念館策展。
7月份二度再訪,針對策展執行事宜外,當下我適時提起「微冊角落」行動書車ㄧ事,館長不僅立刻允諾雲水書車ㄧ事,且體恤縣府財源拮据,願意承擔連同司機與書籍造冊管理的費用,此外,館長還主動提到贈送全縣24個圖書館各ㄧ套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哇!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
物啊,這份慈悲的心讓我感動也感佩!
今天依約如常館長帶著副執行長滿慈法師、佛陀紀念館副館長永融法師、佛光山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斗六禪淨中心監寺妙瑋法師⋯浩浩蕩蕩十幾位法師ㄧ起來到了文觀處,共同進行這個別具意義的贈書儀式,與兩部「雲水書車」x 「微冊角落」的合作記者會。
衷心感謝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及執行長如常法師,為本縣文化教育的支持與推廣不遺餘力,致贈《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予本縣24個鄉鎮市公共圖書館典藏。該書為佛光山星雲大師的心願,內容蒐集了古今中外五大洲,30多個國家佛教藝術資料,彙整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工藝和佛教美術人物等八大類別,全套20冊,是一套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的佛教藝術百科全書。如此珍貴的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為佛教藝術留下重要的基礎資料,導引讀者從佛教藝術的書籍,及一張張珍貴的圖片中,獲得內心的法喜與充實,進而愛護佛教藝術文物,可見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在學術、美術研究上的貢獻。
同時也謝謝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對照顧偏鄉地區的學童與居民,與縣府合作推動「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讓滿載圖書的雲水書車如行雲流水般開往雲林學校、社區等各角落,便利學生民眾就近看書,打造整個雲林都是你的圖書館。
此外10月16日至12月27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第三展覽廳,舉辦「神工傳藝—北港百年藝鎮巡迴特展」,將宗教美學、傳統工藝,透過策展媒介產生不同的視野對話,並將雲林的百年宗教文化帶到南台灣-高雄與大家分享,敬請及歡迎大家親臨高雄市佛陀紀念館現場,走進雲林「百年藝鎮」的感動時光。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005004201-260421
同時也有3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就在前一個月,我為了想要嘗試衣著新風格,在搜尋了資料後,臉書開始大量推播服飾廣告給我,看著看著,腦波就漸漸變弱了。於是….我就被詐騙了😐。這個「#一頁式網站」的數位詐欺,其過程與後續處理,詳情請進下方聲音內容聽我娓娓道來👇 . 台大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20年時,開了一堂「詐騙社會學」課程,探討了 #...
宗教美學 在 不丹不單不簡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丹不單不簡單,自4/8開播以來,經過5個月的時間,目前已更新到第9集。在分享的理念下,我們幾個門外漢原本期許在一年內可以達到1,000人的穩定觀看流量,就已經對我們是種肯定,但出乎意料地完全估計錯誤,因為在發布第四集「不丹國菜」時,已經突破10,000人的瀏覽量,我們感受到莫大的鼓勵和支持,也見識到社群媒體強大的宣傳力。
不丹,只是喜馬拉雅山區的一個小國家,以旅遊市場的角度來看,更是一個屬於小眾的冷門市場,但是它的天然山川美景、傳統文化的保留、富有藝術性的宗教美學,再再都是值得去欣賞跟了解。不單只因為對它深深的著迷,所以創建了粉絲專頁,希望能更深入的為大家介紹,揭開神秘面紗,看見這個有內涵、深度及堅持的國家。
雖然我們不是專業的製作團隊出身,但要求製作的內容絕不馬虎,讓大家看了覺得精彩有趣,也是我們的目標之一。我們知道這一切不簡單,所以會持續努力,提升製作的品質(很像在發表得獎感言)。期望給大家越來越豐富可期的內容。不管是認識的老朋友,還是剛追蹤的新朋友,再次真心感謝有大家的鼓勵及追蹤陪伴,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機會與大家見面、喝咖啡、聊不丹。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64040834645685&extid=afVXjy5lS3KBlP1I
宗教美學 在 玉卿家族 享美食 瘋玩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小編分享:青旅行 - 讓每一次的美好,帶來最深刻的悸動✈️✈️✈️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而旅行對於每個人的意義不盡相同,有的人為了尋求心靈上的富足而展開充電⚡️之旅,而也有人為了探索與認識新的文化而踏上旅程,不變的是,每一趟旅行都會為人生留下最難忘與美好的回憶。
旅遊產業隨著民眾於國內外旅遊的比例需求而有所變化,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質及追求更為深度的旅行!🧳其中,位於以色列🇳🇮的城市耶路撒冷為猶太人、基督徒、天主教和穆斯林的信仰聖地,城市中各處充滿宗教美學的特色建築與人文,三千年來不曾有一座城市的光芒✨✨可以蓋過耶路撒冷之美。
在眾多的選擇當中,「青旅行」創辦人胡志青先生致力於滿足🤝每一位旅人不同的需求,秉持著專業、不斷創新的理念做出市場區隔,給予大家截然不同的旅遊新體驗。✈️
想了解更多創業內容請搜《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是夢想30 創業這條路上的經驗分享》或 青旅行-青航海外旅行社
#充電深度之旅✈️✈️✈️
#探索耶路撒冷之美🕌
#青旅行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是夢想30
宗教美學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就在前一個月,我為了想要嘗試衣著新風格,在搜尋了資料後,臉書開始大量推播服飾廣告給我,看著看著,腦波就漸漸變弱了。於是….我就被詐騙了😐。這個「#一頁式網站」的數位詐欺,其過程與後續處理,詳情請進下方聲音內容聽我娓娓道來👇
.
台大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20年時,開了一堂「詐騙社會學」課程,探討了 #詐騙和信任(信賴)此息息相關的生活現象,詐騙與信任是一體的兩面。課程蠻有趣的,橫跨自我、愛情、家庭、教育、職業、政治、經濟、宗教等領域,以論述人類社會乃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孫中興的論點是,反過來看,欺騙卻也是有功能啦,除了人際互動中的各種立場的策略實踐外,它似乎也是某種通往更好的真實與真相的試煉。或許下次我會換別間購物網站試試看…
.
📌 #今天的內容有
.
▶數位時代的資本主義消費社會
▶社群網站連結購物功能
▶我在一頁式廣告買了爆爛的燈芯絨褲
▶於是我被詐騙了
▶架設網站的便利性、變動性、跨國性
▶特徵一: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
▶特徵二: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
▶特徵三: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
▶特徵四:免運+7天鑑賞期
▶特徵五:只能貨到付款
▶下單前先求證R~~
▶信任的社會理論
▶欺騙的社會理論
▶探索真相的積極意義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yoyr9casa708661mu6gsq6?ref=android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8qEh41eiDa_myCiAaN?lang=tc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o1WkrWYW2HrKDoFufeAUb?si=Y-O2TNAmR8y0vObni0qDcA&utm_source=copy-link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0-%E6%88%91%E8%A2%AB%E4%B8%80%E9%A0%81%E5%BC%8F%E5%BB%A3%E5%91%8A%E8%A9%90%E9%A8%99%E4%BA%86-%E8%A9%90%E9%A8%99%E7%9A%84%E7%A4%BE%E6%9C%83%E5%AD%B8-%E9%81%8E%E5%B9%B4%E8%B3%BC%E7%89%A9%E8%A6%81%E5%B0%8F%E5%BF%83-%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08393227
.
📲#fb完整論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90958017758483&id=208541192666847
|
👉 臉書廣告詐騙自救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advertising.self.help.return.union/
|
//// 完整論述 ////
.
▓ #數位社會中的消費行為
.
在Shoshana Zuboff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序文中,他從資本論的基礎提出,資本主義中的市場因素:勞力、原料、土地之外,數位時代中的商品與消費,以數據庫、物流、感官美學取代了傳統真實商品做為經濟的引擎,我們已經不是消費者(現在聽起來還蠻「公民」的),我們僅僅是被監控的對象。
.
從2019年的社群數聚報告來看,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和LINE的改革,持續增加社群軟體功能,社群不再僅限於交流,還多了「電商」身份。無論是開放式或是封閉式的網站,更多的商品購物行為在社群媒體上發生,當然也會帶上社群媒體的媒介化色彩,例如及時、互動、視覺化、感官化,還有萬惡的演算法。
.
於是,在上述的基礎上,網路購物蓬勃發展,其傳播性、便利性與隱蔽性,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量逐年顯著提升。然而,面對如此蓬勃的交易平臺,許多詐騙者開始混雜其中,謀取不法利益。詐騙的方式不但多樣化,且經常隨著數位技術的改變,令人防不勝防。
.
▓ #一頁式廣告的詐欺
.
大概也是因為我自己想要購買一些新年新衣,在搜尋、在傳訊、在聊天(?)時,提到了些關鍵字,大量的服飾廣告就出現在我的臉書與IG上啦。腦波弱加上先前電商購物的經驗,我就入了「一頁式網站」的坑了。總之經歷了各種令人心寒的過程,退貨與退款終於進入流程(但還不知道會不會真的成功退款)。
.
大家要記住下面五個一頁式網站廣告的特徵: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免運與7天鑑賞期、只能貨到付款。如果有問題,通常找不到賣家,所以請找「寄件者」、「物流業者」處理退貨與退款,如果遇到刁難,就盡量盧他吧~ 而購物前的自保查詢真的是非常重要。(數位時代做人好難)
.
▓ #信任的社會學
.
從社會學來看看這種詐欺現象,但先談談信任。Georg Simmel認為社會的開始始於互動,最基本的互動形式就是「交換」,尤其是以貨幣為中介的交換,這種交換離開信任就無法進行,這也就是他談《貨幣哲學》的問題意識:整個社會的運作離不開信任(Möllering, 2001)。
.
王怡文、黃光國等(2007)也提出了以華人的關係主義(relationism)為預設的 #五種本土信任原形(prototypes),其中兩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內的社會信任,包括:基於血緣關係的血親信任及根植於情感與認同的滋生信任。
.
另外三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外的社會信任,其一是:常民在文化實踐中累積的習俗,形成的習俗信任;其二是:奠基於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專業信任;其三是:基於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計算,形成的制度信任。社群電商化的購物信任與詐欺,就是文化實踐累積不夠,專業知識與防範機制也不足的結果XD
.
▓ #欺騙的社會學
.
詐騙又有什麼社會學呢?Barnes(1994)指出,詐騙在社會學的意義上,實際上是社會制度的建構與維持所必需的。沒有謊言的存在,就沒有「真話」的概念,真實是在與虛假的對比中產生的。在社會學家看來,說實話有著實用的原因,即維持社會的正常交往。同樣,撒謊也有著類似的實用意義,例如「#自我感覺良好」、「#善意的謊言」等等。所以說,謊言就要以言者的動機來評斷其道德上的善惡。
.
因此,詐騙的動機是多元複雜的。Barnes舉例,在政治界中謊言如家常便飯,常被認為不需受譴責;而在一些模糊的領域,如法庭、廣告、官僚體系,人們既期待聽到實話,也期待聽到謊言。進一步的,在一些明白要求說真話的領域,如自然科學等知識領域,對撒謊則相當不寬容。
.
總體而言,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Barnes認為,誠實與信任固然是人際關係的基本構成要素,但現代文明的一些制度,正是在信任缺失之下而繁榮茂盛。例如「合同法律制度」,正是拜社會缺乏信賴所賜。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很贊成Barnes對詐騙的曖昧性、禍福參半的斷言。目前一頁式網站詐騙尚無完整的約束制度,這也反映出全球技術社會中的有待努力的方向。
.
#參考文獻
.
1. J. A. Barnes. 1994. A Pack of Lie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Ly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Zuboff, S. (2019).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Barack Obama's books of 2019. Profile books.
3. Möllering, G. (2001). The nature of trust: From Georg Simmel to a theory of expec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suspension. Sociology, 35(2), 403-420.
4. 王怡文, 陳亮全, & 黃光國. (2006). 華人社會中的信任策略. 本土心理學研究, (25), 199-241.
宗教美學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溪最古老禪寺-齋明寺,環境古樸典雅,花木扶疏,更集古蹟、文化、藝術和宗教於一身,信手捻來皆是精采。
百年古剎和現代感的清水模迴廊相伴,新型態的建築美學深植人心,一眼即是永恆。
而整個大溪,就像是一座博物館,邀你一同順遊大溪木藝文化、穿梭古今的自在休閒。
VR動畫: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提供
#廟宇覺旅 #走訪台灣十條心靈朝聖路 #齋明寺 #大溪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姚茶館 #微笑台灣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微笑台灣:https://smiletaiwan.cw.com.tw/
◎微笑台灣IG:https://reurl.cc/gmX6x7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宗教美學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e Trend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在繁體中文世界中,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011年的書籍出版,與2019年Netflix的實境節目播出,符合「儀式」與「儀式感」兩個關鍵字的增長。在日本反而沒有這樣的關鍵字搜尋趨勢。而從百度指數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台灣與中國在「儀式感」一詞的數據趨勢上更加類似,大致上是從2018年開始至今,儀式感被開始被強調。
.
從數據上的顯現可推論,一方面因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文本的流行,帶動台灣大眾對生活儀式感的關注,另一方面,2018年起中國對於儀式感的論述也大幅的上升。其中包含了各種媒體文本的傳頌引用,大眾讀物書籍的出版,商業廣告與商品的運作。當然,從結構化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源自於高度(晚期)資本主義現代生活的盈充,「儀式感」成為一種現代人對峙社會結構的方式。
.
📌#今天的內容有
.
▶ 為甚麼要儀式感?
▶ 「儀式感」變成流行語
▶ 儀式理論的解釋
▶ 流行文化中所談到的「儀式感」
▶ 儀式感的商品邏輯:販售儀式
▶ 邁向幸福還是渴望幸福
.
📣#firstory 聽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4zhovx5c2n0854a0pggzk8?ref=android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yqb4436c1xX1cqEZEi0zW?si=r0-NQm1GQQ2tqTY1buSwpQ
.
💻#FB 完整論述看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70123626508590/
.
.
\\\\\ 完整論述 \\\\\
.
▓ #儀式的起源
.
不過當我們朗朗上口儀式感,你有想過那「儀式」(ritual)是甚麼嗎?在法國社會學家Émile Durkheim(1912)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表示,宗教很明顯是一種「社會性的事物」,其由信仰和儀式兩個範疇組成,並且將世界化分成相互對立的兩類:神聖事物和凡俗事物,兩者的區隔透過禁忌維持。Durkheim認為,信仰是觀點(opinion)的表達,存在於表徵(representations)之中,並且表達了神聖、凡俗事物之間的性質與關係;而儀式產生於行為方式,並且規定在神聖事物前如何行事。簡單來說,信仰與儀式就好比於思維與行為。
.
所以儀式就是一個連結「神聖」與「世俗」的行為方式。可是為甚麼我們要連結這兩者呢?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1969)在《#儀式過程》中解釋,經過儀式過程的三個階段:分隔(separation)、閾限(liminal)、回歸(return),人們就可以從百般無聊的日常世俗,經歷特殊體驗、曖昧模糊的非常神聖,最後再重新連繫現實。這樣的儀式性過程,重整人類的社會結構與生活秩序,獲得意義上的舒放圓滿。
.
▓ #當代流行文化中的儀式感
.
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發展出來的,網路的文案定義,「儀式感」是源自於《#小王子》故事裡所說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片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從前面人類學的討論來看,這個定義的確沒問題,但《小王子》絕對不是源起,應該只是個「宣傳」。
.
從大眾流行讀物來看,李思圓《生活需要儀式感》(2018)告訴讀者,生活細節的留意與經營,可以讓每日生活回到關注自己的感受當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特殊時空。高瑞灃的《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2018)也是強調「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前兩者算是一種儀式觀點的生活應用,並且著重在美學與心理學的關聯性上。
.
Theresa Cheung的《儀式的力量: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2018)就比較神奇一點,他把儀式感與成功關係在一起,「成功人士都在做的標準動作,天天如此」。提供些達到成功人生的步驟。總體而言,「儀式感」論述告訴當代的人們,應該追求幸福快樂的主體,應該拒絕潦草的生活秩序,並且將傳統意義上宗教生活中的儀式方法,轉向注重個人生活的「#體驗」。那是一種在宗教匱乏年代裡的世俗信仰。
.
▓ #資本主義下的儀式感
.
有趣的是,從2018年開始,伴隨著大量的儀式感討論,強調「儀式感」的商品也突然增長。「護甲儀式感」、「護膚儀式感」、「汽車體設計儀式感」、「果汁機儀式感」,甚麼都可以有儀式感。宗教儀式的神聖性功能,因個人主義化的世俗趨勢,被吸收到商品的設計與資本主義的邏輯中,說服人們只要經過日常消費,就能獲得聖靈充滿。
.
在商品的設計中,儀式感被視為一個綜合的體驗系統。儀式感是在儀式活動中,形成的對形態、色彩、結構、材質、節奏、秩序、氣味、流程等綜合性的感官體驗,並且強調其給人帶來的愉悅、神聖、莊重、敬畏的情感。身體的經驗透過商品的細膩參與過程,招回在理性世界中被抹平的自己。
.
在這個晚期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傳統宗教信仰式微,世俗化、個人主義化的精神興起,那些渴望在來世獲得救贖的宗教信念已然緩不濟急,「儀式感」所宣傳的私人化、看得見的、當下在世、立馬解決人的精神困境的目的,反映著我們的新興信仰(丁仁傑,2001)。弔詭的是,不正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將我們推入這個牢籠嗎?
.
儀式感的挪用,同時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渴望與失望、解藥與毒藥。
|
跟我討論儀式感設計的品牌就是 For Twenty 敏弱肌專業保養 😁
|
#參考文獻
.
1. Durkheim, É. (1912).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le système totémique en Australie (Vol. 4). Alcan.
2. Turner, V. (1969).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Routledge.
3. 丁仁傑. (2001). 當代台灣社會中的宗教浮現: 以社會分化過程為焦點所做的初步考察.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1), 20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