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斯卡羅》了,我很喜歡,也預計跟孩子一起看。原因有下:
1. 他很有效地呈現了早年台灣的「海上高速公路的多族群休息站」的氛圍,包括原住民、客家人、福佬人、平埔族、清國人、美國人的互動,國際政權的擴張與無力,以及本地人面對現代化的矛盾與猶豫。
2. 語言的多樣性、翻譯的複雜性、從海邊到山裡環境的多元,都重現得很好。那種「原來他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與「原來當年是這樣溝通的」的感官衝擊很強烈。
3. 臺灣早年很多不同族群之間的械鬥,以及文化交會時的砍殺,只讀書很容易覺得他們怎麼這麼好鬥,看戲才知道,人家其實都在生存,尤其是那些做領導者的,很不容易。
4. 重現複雜的原住民部落聯盟關係,又民主又脆弱,有結盟也有分裂,更有隨時準備聯合外人背刺的,配合美國印地安人面對新住民,以及南美洲原住民面對西班牙人,讀起來更有層次。
5. 這部戲跟國際橋牌社 2 一樣,嚴格來說並沒有特別美化誰,也沒有站在哪個角度,像是原住民好了,他忠實地呈現了那些你可以說是虔誠也可以說是迷信的萬物皆有靈多神信仰,也呈現了面對現代化時的調整與猶豫,更呈現了對自己文化的深刻認識與自豪。
6. 查馬克·法拉屋樂 真的是厲害的演員,我認為全戲最強的是他、周厚安、吳慷仁,可惜他們三個的對手戲不多,而且三個人的風格其實不同。最後結局的安排(就不爆雷了),應該也是對查馬克的致敬。
7. 從傀儡花到斯卡羅的許多爭議,我認為跟女主角的設定有關。就我看到的討論,傀儡花是以蝶妹為主角的,但斯卡羅明顯把重點轉到族群互動(衝突)。
也是因此,温貞菱看似過於木訥內斂的演技,從傀儡花角度可以批評,但從斯卡羅角度看的話就會覺得還行。
一個是新時代的族群融合女性,一個是大時代族群衝突的困境。
小說原作者會不高興也是能理解的,畢竟蝶妹是他創造出來的,現在廣為人知,卻是完全不同的形象。
8. 有些網友會用 Netflix 最近也強打的韓劇來批評台劇,認為娛樂性不高,細節粗糙,演員不夠帥美強。
不過我總覺得,拿機智醫生生活、金秘書、魷魚遊戲來對比國際橋牌社 2 或斯卡羅,是有點奇怪的,畢竟經費跟類型都差別很大。
要比娛樂性跟情節公式,目前的韓劇的確不錯。但國際橋牌社 2 或斯卡羅是「我們的故事」,讓我們對自己的過去與現在,能有更多理解,這是無法取代的價值。
我越來越喜歡臺灣的戲劇了,也很開心看到整個產業持續更多元、更進步。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493001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DS 低欸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OB檔:https://pastebin.com/9wgB7ydP 戰爭之旗打王要記得放~很重要! 後期裝備可考慮貓衣或癱瘓暴率衣 五軍團影片最後就是崩潰直接黑了:D 下一隻就來玩玩大家都在轉的旋風斬 我也好想要客家人版100等== ------------------------------...
客家人生存之道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趁著中秋連假,我把《斯卡羅》追完了。
在整齣劇的結束,我可以好好的聊我對此劇的看法。當然,接下來內容會劇透,甚至是很大的劇透,所以不想被暴雷的,可以先行脫離。
不過我在不爆雷的情況下,先簡短的評論這部戲劇,那就是:「開始讓我滿懷期待,結束時讓我備感失落。」
至於為何會如此,那我要開始暴雷評論了,請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呀。
.
.
.
.
.
.
按慣例,進入分隔線之前,在給不想被暴雷的朋友最後一次機會脫離喔。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卡羅的故事之所以讓我期待,是它的故事背景會帶到清領時期的台灣。這是個影視作品描述甚少的時代,所以對致力普及歷史的我來說,這在豈初就贏得我的肯定。
而看預告,透過羅妹號事件(也就是美國遇難船員在今日恆春一帶被當地原住民殺害),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台灣錯縱複雜的族群問題,這當中牽扯了:閩南人(柴城)、客家人(保力)、平地原住民(社寮)、山地原住民(琅𤩝十八社)、外國人(美國)......這不僅是台灣在英法聯軍後,因開港通商政策會遇到的社會問題,直到現在,我國社會還是有眾多族群問題需要去處理以及彌合,所以這種古今相通並且對照的世界觀,也讓本劇一開始充滿了話題性。
本劇在場景還原上很用心,甚至還讓許多演員使用多種語言進行對話(例如等一下會重點提到的蝶妹,她身為翻譯,就在本劇中使用:客家、閩南、排灣、英語,進行對話)。
另外透過不同人群的不同立場,去切入當時本就複雜的環境,這種多元化的是腳是值得肯定,也會是非常有深度以及魅力的特色......本來應該是這樣啦。
好話說盡,接下來我就要說本劇給我最直接的感想了,那就是:敘事極度失敗!因為非常突兀以及不連貫!
其實在第一集上映時,就有很多人說:「怎麼場景一直切換來切換去?好破碎而且看不懂呀!」
我自己本身有歷史方面的專業,所以看第一集是不會有以上感覺,但是一部戲劇如果要讓人必須先有一定程度的先備知識才能入手,那觀影門檻就會提高,既然製作團隊是想讓人認識歷史,那以上的批評的確就會是種警訊。
但這還不是我覺得最嚴重的,本劇讓我傻眼及吐血的......是連最基本的台詞接續都很詭異呀!
像原住民首領─卓杞篤,遇到他妹妹跟漢人所生的原漢混血姪子─阿杰,當時兩人有這麼一段對話。
卓杞篤:「你有對母親的記憶嗎?」
阿杰:「我媽媽得熱病死了。」
卓杞篤:「難道沒有開心一點的回憶嗎?」
阿杰:「我媽媽得熱病的時候,被客家人用死貓死狗扔。」
坦白說,如果我是卓杞篤,我反應會是......衝去把阿杰爆打一頓!然後怒吼:「說!你是不是智障?叫你說開心的事,你跟我講死貓跟死狗!」
印象中是在同一周播放的內容,當時卓杞篤並不知道阿杰以及他的姊姊蝶妹,跟自己有親戚關係。結果卓杞篤逮住了私自入山的姊弟倆,之後開始跟他們對話。
對話到一半,卓杞篤突然說:「姪女,我怕別人會利用你......」
我看了當場傻眼,你不是不知道他們兩個漢你有親戚關係嗎?怎麼說著說著又知道了?當然我可以理解在你抓住他們的過程中,可能無意之間得知了真相......但你好歹演出來呀!
完全沒做任何交代,從上一場景雙方彼此敵視,到下一場景突然含情脈脈......超奇怪的好嗎!
說到蝶妹,我真心想批評這個腳色在本劇中的表現,就是永遠一臉苦瓜臉,然後講沒幾句就哭出來......好煩呀!
我當然知道你身世很慘,所以一開始的場景總是一副苦瓜臉,我覺得非常符合腳色氣質。但你12集下來,幾乎苦瓜臉,這就太沒情緒轉折了吧?
甚至很多場景,本該應該要很有衝擊力,但蝶妹依舊苦瓜臉,簡直莫名其妙!
例如第二集,蝶妹知道父親死了......一滴眼淚都沒流?一點傷心的意思都沒有?還是跟先前一樣的苦瓜臉?這是怎樣?這父女關係不是不合,簡直是疏離呀。
好,你說蝶妹跟父親感情不好(但戲劇中沒交代,別跟我說小說中有提到,觀眾沒有義務一定要讀完小說才去看小說改編影視作品)。那她跟母親很有情感連結吧?這是劇中有表現出來的。
結果蝶妹遇到當初驅逐得重病母親的仇人時,用槍抵住他,然後用超級一貫且虛弱的語氣說:「你害我母親,還我母親命來。」OMG......就這種平常且虛弱的語氣,真的是跟殺母仇人吶喊?你喊用力一點好不好?你在演戲ㄟ!多一點張力好嗎?
我之所以這樣一直噴蝶妹,不是對演員有意見,是覺得製作團隊在情緒安排上很有問題呀!情緒應該是要有落差,這樣更能有相互烘托的效果。
就好像最後一集,蝶妹少數出現有笑臉的場景......這不是很好嗎?蝶妹的笑,象徵她從族群衝突的矛盾感得到解放。而我相信,在劇中有很多時候的遭遇,蝶妹應該都是有情緒波動的。她遇到李仙得趕回來救她,應該會有詫異以及感激的喜悅;她遇到卓杞篤的斥責,應該會有委屈以及懷疑;她遇到保力的人,應該會充滿憤怒。
結果這當中就只有:苦瓜臉、哭、苦瓜臉、哭、苦瓜臉、哭......這兩種演藝方式做切換,我看的好膩以及好煩呀!導演怎麼沒有是著把演員的情緒給逼出來呢?還是你都只有重視演員是否有把各種語言的發音講對而已?
說到最後一集,我不得不提那超雷人的「風祭司回溯時間大法」!
好啦!我知道製作團隊應該是想表達:「族群間的全面衝突,最終沒有人會有好結果」,這可以跟史實中,原住民與渥國人達成和平協議做很好對照。
可你安排的超突兀的!尤其這部戲大部分時間給人是要走向嚴謹的歷史劇,結果鄰近結尾你給我來一個玄幻色彩情節?製作團隊是在耍人嗎?
如果說是要用假定的戰爭,作為一種場面氣勢浩大的高潮,那我覺得不但做的失敗而且大可不必,因為......這個結尾戰爭場面也沒做的很好。(不是說有幾枚爆炸,就叫場面浩大,你以為自己是麥可貝嗎?)
如果要跟我講經費不足,那又何苦一定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又超突兀的場景?還不如把這段的經費,和劇情中段有出現的美國軍隊攻打原住民做一個合併,把唯一的戰爭場面做到更好,好過兩種不怎麼樣的戰爭戲。
這樣看下來,我最想表達的是:本劇團隊連說故事都沒說好。
歷史劇,它的本質是戲劇,也就是說故事。考據、服裝物品還原,這些是配料,做的好有加分,但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主菜,試問:一個配料精緻但主菜不及格的料理,這是一道好料理嗎?
也別跟我提「人家畢竟努力了」之類的話,正因我知道他們有努力,我更希望他們能達成自己訂下的目標,那就是:能賺錢。
這部戲在我國,還可以因為主場的感情因素給予支持,但這樣的品質,能夠外銷嗎?而外銷可是曹瑞原導演,自己訂下的目標,以目前的成果,我只能說:這樣的貨,真的很難拚外銷。
以一個喜愛歷史,並且我是真心支持歷史劇的觀眾(不然我幹嘛花時間看完12集,而且還花很多時間打這篇評論),我覺得,先說好一個故事才是吸引人的原動力。
像是雷利史考特的「神鬼戰士」,他有沒有魔改歷史?有呀!還改的很誇張。但人家故事清晰,而且起承轉合做的非常流暢且有力,即便不了解羅馬文化,都能被帶入到故事當中,然後透過美術場景以及其中的歷史元素,真正被那個時代以及故事吸引。
又比如日本電影「阿基米德大戰」,這部以大和號為主題的電影,全片只有開場有戰爭場面(但那一場卻又足夠吸引人了)後面都是利用情節讓人去帶入角色的心境變化,還有對戰爭的反思。
其實在斯卡羅最後的場景及橋段,非常有好萊塢電影的公式化表現,這當然有一些壞處,就是沒有特別深刻或特色,但大致上是個平穩且有做到位的結尾。
要說本劇的團隊完全沒參考其他戲劇的安排,那我是不相信的。(順帶一提,像是烏米娜公主訓練阿杰有關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天哪,我覺得根本是阿凡達情節的複製貼上,雖然也不是說不行啦,而且這麼做有成為後面情節的一些伏筆,但過程還是有點突兀到讓我笑出來。)
所以我期待日後我國還有歷史劇的機會,能夠在眾多前人的基礎上,一次次的優化及強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於很多人會討論本片的一些政治立場,像是李仙得是否有被美化之類的。
我只能說:每個人本來就有每個人敘述的方式。
像我舉「司馬懿VS諸葛亮」,有些人會覺得諸葛亮始終佔據主動的壓制對方,但也有些人覺得是司馬懿敖死了諸葛亮。就連史書,在諸葛亮的章節,會記錄他打敗司馬懿,但同一場戰爭,在司馬懿的章節中,卻又是紀錄他曾經打敗諸葛亮。
所以美化與否,眾人皆可評價,或者......也由得眾人評價。
我倒是覺得本劇的最大看點,其實是周厚安飾演的必麒麟。
除了周厚安是本劇中,我覺得最能駕馭多種語言的演員(當然這跟他說其他外語的比例多寡也有關,而且他本來就是中美混血,有他的天生優勢),必麒麟在史實中,其實代表著亙古一致的觀點,那就是:利益。
必麒麟他是一位商人,商人做的各種事情,最終都會回歸於利益的考量。事實上,人不為己那才叫奇怪。
當劇中的李仙得口口聲聲說要帶入文明,當劇中的劉明燈說要建功立業,我覺得必麒麟那句:「我準備推廣蜂蜜鴉片。」還有當李仙得詢問他想要什麼行動,而他回答:「我覺得我想要回打狗,運輸更多的蜂蜜鴉片來賣。」
我整個開懷大笑......因為這真是無比真實呀。什麼價值、什麼正義、什麼正確,在資源以及利益面前,通通都要坦誠,也通通都不好使。
其實承認自己想獲益,有時真的不討人厭,起碼我覺得實在且實際,而且有規則有邏輯,可以坐下來好好交談溝通,這不是很好嗎?
所以我同樣喜歡水仔這個角色,只是相對於擁有外國人優勢的必麒麟,身為勢力最弱小的土生仔,水仔只能夾縫求生存並謀取自己乃至整個村莊的最大利益,所以很多時候,他也成為最沒有選擇權的悲哀小人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我對斯卡羅的看法。
如果想要對斯卡羅的真實歷史有更多認識,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近期都有不少的科普知識,而我覺得斯卡中一個優點,是它的確有帶動後世人們對歷史的好奇,這也是我肯定這部戲的部分。
那各位看過斯卡羅嗎?認同我的看法嗎?或是不認同我那些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喔。(不過希望留言的情緒不要太大,起碼不要上來就先開大呀。)
客家人生存之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隨著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的劇情進展,我們看見越來越多瑯嶠地方族群間勢力的衝突與周旋;上週第八集中,由影后梅芳客串的九媽(保力客家頭人林阿九之母)一句「我們是秤,瑯嶠的秤。」完美講出客家人因人數少,努力在原漢夾縫間求生存的處世之道。而從李仙得《南台灣踏查手記》第三章的字裡行間,也能看見他對於當時客家人對清兵、斯卡羅方兩面討好態度的描述。
雖然《斯卡羅》劇情至此,已經可以說是成為了正史以外的平行宇宙,但仍能在真實李仙得所寫的書中,嗅出幾絲法比歐所飾演的李仙得那種氣焰高昂、不屑於瑯嶠在地族群互動方式的味道,真是部從歷史中汲取靈感與元素的創作。
不過,最近也終於入手了必麒麟的《歷險福爾摩沙》,看看他對於羅妹號事件的描述,那才真的是對《斯卡羅》的大吐槽啊:他當時本來就在瑯嶠,是他打算回高雄的時候,在路上遇到揮軍南下的劉明燈、李仙得一行,必麒麟便提出當地福佬人與客家人的建議,遊說清軍不要進入瑯嶠,改由他與李仙得前往部落與卓杞篤議和。幾番努力之後「南岬之盟」正式簽訂,劉明燈喜出望外,便賜給必麒麟「麒麟」的名字,也就是為什麼Pickering的翻譯會用這麼難寫、這麼中國化的用字的原因,搞了半天是劉明燈取的。對照劇情,順序完全錯了呀XD
雖然必麒麟本人是23-30歲之間待在台灣,與飾演的31歲的周厚安相去不遠,可說選角選得很不錯;不過從他字裡行間散發出的訊息,以及書封上照片的樣子…… 和劇中呈現整天要去府城賣鴉片的痞痞必麒麟,真的是天攘之別啊!
我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是看了《斯卡羅》之後,才開始更深入地探究羅妹號事件這段歷史,並且繼續把對台灣的時間認知,推到日本時代之前。而當自己在書中看見劇中所呈現的人物,在真實歷史中本來的樣貌、與真實發生過的事件、走過的路之後,回過頭來吐槽這部二創的二創,居然變成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原來,是影視創作讓這些歷史人物鮮活了起來,儘管並不是他們的原貌,甚至悖離事實,但仍給了我們對於歷史的想像依據,而不再只有僵硬的文字資訊。
在《斯卡羅》首映時,我說過博客來最後一本《南台灣踏查手記》被我買走了,如今前衛出版社從善如流再版了他們的 #台灣經典寶庫 套書,並挑選一些出來組成了「東西方視野下的台灣史」精選套組,現正特價中,對於日本之前的台灣故事有興趣的話,不妨參考看看,都是認識台灣很棒的史料:
https://p.ecpay.com.tw/FF030C3
當然,如果覺得這些史料真的太硬,他們居然也推出了「斯卡羅補充包」這個緊扣時事的小組合,就只有李仙得和必麒麟這兩本與《番俗六考》,給還沒買書上癮的朋友收藏囉~
這兩天颱風來,希望全台、山上的遺跡們都能平安,大家要在家躲好,然後就有空好好欣賞本週的新級數啦!
客家人生存之道 在 DS 低欸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POB檔:https://pastebin.com/9wgB7ydP
戰爭之旗打王要記得放~很重要!
後期裝備可考慮貓衣或癱瘓暴率衣
五軍團影片最後就是崩潰直接黑了:D
下一隻就來玩玩大家都在轉的旋風斬
我也好想要客家人版100等==
------------------------------------------------------------------------------------
伸展台Build:https://web.poe.garena.tw/forum/view-thread/183579
新手入門教學:https://youtu.be/XQPu1WO_8_g
劇情推進技巧教學:https://youtu.be/gTzh4SC5maU
弓箭初期三兩事(通用):https://youtu.be/RhbqGAFZx3M
兩小時快速60等(需要朋友):https://youtu.be/Mac3xDy3cv0
官方市集教學:https://youtu.be/8YoKzdahNQE
Path Of Building(POB)模擬器教學:https://youtu.be/o4zRJfmU4Rk
------------------------------------------------------------------------------------
FaceBook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dskn666/
Twitch實況:https://www.twitch.tv/qwer48621530
哔哩哔哩BiliBlili:https://space.bilibili.com/364804654/#/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197s77601071049/
------------------------------------------------------------------------------------
Track: Floatinurboat x Chris Linton - Holding On [NCS Release]
Music provided by NoCopyrightSounds.
Watch: https://youtu.be/X5n9OwR6taQ
Free Download / Stream: http://ncs.io/HoldingOnY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zPi60qSruM/hqdefault.jpg)
客家人生存之道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來到臺灣的客家、福佬移民們沒有相親相愛好棒棒,而是菜刀鋤頭滿天飛?
閩粵械鬥是在械什麼械、又是在鬥什麼鬥?誰才是臺灣真正的戰鬥民族?!
上一集『欸?你說客家人不是客家人?!』http://bit.ly/2abjz3F
-
上一集我們聊了「客家」這個名詞出現的可能原因,現在就讓我們談談臺灣的客家人!
早期來到臺灣的移民為了生存,搶水搶土地在所難免,這可是拳頭才能解決的問題啊~
但到底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還有什麼深仇大恨?這跟語言、文化又有什麼關係呢?
本集關鍵字:閩粵械鬥、閩南人、客家人、福佬話、客家話、渡台禁令
-
更多臺灣吧的節目請看這邊!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bit.ly/subscribe-taiwanbar
臺灣吧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臺灣吧線上賣場 http://bit.ly/TaiwanBarShop
合作邀約 taiwanbarstudio@gmail.com
-
改編歌曲:
採茶歌 (客家民謠)
桃花開 (客家民謠)
參考資料:
施添福,〈從「客家」到客家(三):臺灣的客人稱謂和客人認同(上篇)〉。頁1-110,《全球客家研究》,2014年11月 第3期。
李文良,〈學額、祖籍認同與地方社會── 乾隆初年臺灣粵籍生員增額錄取案〉,《臺灣文獻》59(3):1-38,200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vmVIQlMNQ0/hqdefault.jpg)
客家人生存之道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來到臺灣的客家、福佬移民們沒有相親相愛好棒棒,而是菜刀鋤頭滿天飛?
閩粵械鬥是在械什麼械、又是在鬥什麼鬥?誰才是臺灣真正的戰鬥民族?!
上一集『欸?你說客家人不是客家人?!』http://bit.ly/2abjz3F
-
上一集我們聊了「客家」這個名詞出現的可能原因,現在就讓我們談談臺灣的客家人!
早期來到臺灣的移民為了生存,搶水搶土地在所難免,這可是拳頭才能解決的問題啊~
但到底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還有什麼深仇大恨?這跟語言、文化又有什麼關係呢?
本集關鍵字:閩粵械鬥、閩南人、客家人、福佬話、客家話、渡台禁令
-
更多臺灣吧的節目請看這邊!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播放清單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bit.ly/subscribe-taiwanbar
臺灣吧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臺灣吧線上賣場 http://bit.ly/TaiwanBarShop
合作邀約 taiwanbarstudio@gmail.com
-
改編歌曲:
採茶歌 (客家民謠)
桃花開 (客家民謠)
參考資料:
施添福,〈從「客家」到客家(三):臺灣的客人稱謂和客人認同(上篇)〉。頁1-110,《全球客家研究》,2014年11月 第3期。
李文良,〈學額、祖籍認同與地方社會── 乾隆初年臺灣粵籍生員增額錄取案〉,《臺灣文獻》59(3):1-38,200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JiokRWb-b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