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察高雄首件 全台最大屋頂型漁電共生申請案—永安區漁電共生案場工程
今(8/27)前往永安區,視察永晟綠能聯手臺鹽綠能公司正進行漁電共生案場工程進度,該案是「高雄市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於今年2月成立後核准的首件屋頂型漁電共生申請案,據業者團隊表示也是目前全台最大室內養殖太陽光電案場,基地面積約計為4萬9千平方公尺,預計再生能源容量約6.5MV,投資金額3億5千萬元;原訂建置期程雖受疫情及原物料上漲影響,惟業者仍持續加快工程進度,期能於10月底前完工,未來將以虱目魚及白蝦(混養)方式放養。期待首案的成功能為地方產業轉型樹立典範。除勘視現場工進,偕同市府海洋局團隊以及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進一步瞭解業者建置的實務狀況。
感謝台鹽實業吳容輝董事長、台鹽綠能蘇坤煌總經理、永晟綠能洪啟晟總經理及養殖戶陳先生共同陪同關切;市府希望給予業者最大的支持與協助,共同為漁電共生政策推展,貢獻力量。
經濟部於去(109)年12月3日公告「漁電共生先行區」,高雄市先行區包含彌陀區、湖內區、路竹區、岡山區、永安區、茄萣區和阿蓮區等7處養殖主要行政區,市府持續將全力配合中央漁電共生政策,期於明年(111年)底達到210MW設置目標,未來經濟部還有擴大先行區的計畫,「高雄市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成立至今陸續辦理3場次說明會,媒合銀行團協助並提供養殖戶、地主及系統廠商諮詢服務,目前全市受理漁電申請案件28件,設置容量約53MW,後續也將再接再勵,為廣大漁民的經濟生計,尋求具有前景的發展策略,也期盼漁電共生能為養殖產業導入轉型新契機,導入綠能產業為傳統漁業加值,同時提升土地利用價值,為漁民及地主創造雙贏。
業者告訴我,漁場養殖管理的宗旨與堅持,即在盡可能維持原養殖戶持續養殖,並導入專業養殖團隊的協助,由室外養殖精進為室內養殖,並減輕養殖場域租金支出(使用費以原租金六成計算),並以養殖場域使用費成立「養殖基金」,協助並補助養殖戶改善養殖設施、降低場域維護費用,市府樂見該案完工後,能起到示範作用,有效帶動周邊漁民朋友一同響應,讓市府、業者及養殖戶攜手合作,讓漁電共生政策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室內漁電共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漁電共生 #地景變遷
公投因疫情延後到12月18日,還有五個半月的時間,可以多多討論能源轉型的各種發展。在這波三級警戒前,我到雲嘉南好幾趟,看了漁電共生的幾個型態,來跟大家分享、探討。
政府規劃太陽光電2025年做到20GW,其中農委會分配到9GW的目標,占比最高的就是漁電共生。全世界其他國家並沒有漁電共生的發電模式,這是台灣綠能因地制宜的特色,也長出三類以上的不同模式,當這些相對成熟的前驅案件併聯之後大量複製,一方面會改變發電結構,另一方面,則是鹽田和魚塭溼地的巨大地景變遷。先前光電搶農地種電法規,造成農地破碎化,漁電共生已在先期程序納入環社檢核,仍要追蹤關注生態和產業的變化。
雲林的文蛤產區,水試所已經實測兩三年,各種遮光率對產出的影響,專區正在建設大面積的案場,若實際生產符合預期,可能就會大量推廣。
魚蝦養殖的漁電共生,則有傳統室外養殖,和室內集約養殖的不同。前幾年有部分因為光電業者找地主,租地養殖戶可能權益受影響而出現爭議。
當養殖戶就是地主的情況,就會較為單純。台泥與台鹽共同開發的嘉義案場,與原來當地的養殖戶合作,遮蔽率低於30%,不改變原來的養殖技術,並將租金收益成立基金,用來改善漁業發展,協助產業和轉型。第一期達60公頃、估計年發電量43MW,可供應超過1.6萬戶家庭。
台鹽另一處在台南的室內養殖案場,則標榜智慧養殖,用科技密切控制養殖環境,可以提高產出,減少不必要的用藥。其他幾家民間公司的室內養殖,也不約而同對自己的養殖技術相當自豪,並強調土地的高度利用,產業升級達到加值的效果,提高漁民收益,也讓消費者享用物美價廉的魚蝦。
但這等於是在原本魚塭型態的濕地,變成高大封閉的建築物,一些在地民間團體也很憂慮會衝擊豐富的生態。
同時我也拜訪神農獎得主的邱家兄弟,他們在嘉義布袋的生態養殖池沒有光電板,魚蝦密度低、單價高,甚至還有猛禽在樹上棲息。邱經堯強調「幸福快樂」,鮮甜也令我回味。
這片平坦的風頭水尾地,看起來都一樣,仔細看卻有不同的風景,漁電共生應該沒有單一的最佳模式,就像每個人定義的「幸福快樂」或許都不一樣,讓我們努力在能源與生態之間的平衡,走向永續發展、地方創生的循環經濟。
#1218能源公投
ps:這些照片,都是在三級警戒之前拍的,所以沒有戴上口罩,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