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在台灣開啥車最有錢?「年收入」排行曝光 BMW竟在第5
根據一份2016年調查資料,列出16家汽車廠牌車主的家庭年收入,沒想到結果超意外,常被認為是有錢人開的BMW,排名竟然在第5位
家庭年收入排行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萊斯大學德政 明年起收入13萬以下免學費
繼哈佛、普林斯頓大學及紐約大學醫學院之後,又一所私立大學宣布免學費德政。有「南方哈佛」之稱的德州休士頓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今天宣布,收入13萬以下家庭的學生,明年起學費全免;家庭年收入不到6萬5000元者,食宿、雜費全免。
年收入13萬至20萬之間的家庭,校方也會視狀況提供獎學金,減免至少一半的學費。該校大學部錄取率約15%,入學的學生約有一半是德州州民,另一半則來自全美各州及國際學生。
美國學費飆漲,中產家庭也吃不消,為爭取尖子生,私立名校近年來紛紛推出新政策,提供中低家庭免學費或學費減免,以哈佛大學為例,該校對年收入6萬5000元以下學生學費、住宿全免,6萬5000至15萬之間家庭的學生,每年學費支出負擔家庭收入的0%至10%之間。多數提供學費全免德政的學校只惠及年收入6萬5000元以下家庭,萊斯大學的學費全免政策對收入要求標準最低,不啻中產家庭的福音。
萊斯大學免學費政策僅針對大學部學生,不過,一向以來,該校對研究所學生十分慷慨,提供優渥獎學金或研究助理機會。以該校音樂系為例,所有錄取的博士班學生都領有全額獎學金和助教津貼,碩士班學生也多半獲得高額獎學金。
萊斯大學是所小型研究與教學兼重的大學,每年大學部學生僅收一千人,採英國劍橋的住宿學院制(residential college),每個學生被錄取時被分發在11 個住宿學院之一,成為學生四年的「家」也是畢業後校友的重要連結。
該校在最新出爐的「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最佳大學排行榜排名全國第16名;在Kiplinger雜誌2018年度最划算大學(Best Values Colleges)全國名列第八。
「有才華的學生值得給他們機會」萊斯校長李達偉( David Leebron) 表示,希望能為更多中低收入家庭爭取入讀優等私立學校的機會。
李達偉從2004年起接任校長後,積極爭取和亞洲國家的交流合作,成果豐碩,校長之妻孫月萍居功厥偉。孫月萍是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普林斯頓大學中國留學生,多年來擔任萊斯大學國際友誼大使和「萊斯代表」。
萊斯大學創校人萊斯以石油致富有龐大的校產,該校創校最初數十年採取全校學生免學費政策。今年該校學費和雜費一年是6萬1350元。
家庭年收入排行 在 莊逸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op 7%?
自從統計處出了最新的數字,有不少平台都把那些數字用不同方式的手法大事宣揚一個訊息:香港貧富懸殊非常嚴重。
今天我看見有幾個Analysts午飯時間圍在其中一張枱熱烈討論一篇有關個人及整體家庭收入排名的報道:「全港1成家庭年收入過百萬 你的人工全港排第幾?」他們的談話內容大致是飄飄然地覺得他們一畢業已經是香港的最高7%收入群,然後又覺得他們可以在三五七年之間飛黃騰達。
目中無人。錯重點。那一刻我只能苦笑。
「銀行幾時請埋啲咁幼稚嘅analysts?」
當然,他們想什麼,第一不關我的事;第二如果在投資銀行工作教了我一樣知識的話,最重要的一定就是不要開罪別人,內部的和外部的也一樣-- 別以為他比你年青好幾年你就可以欺負,難保幾年之後他是你的上司。所以我當然沒有去刺穿他們幻想的泡沫,畢竟還需要像我當年這樣的新血為人工而拚命。
簡單來說,他們在幻想眼前一百個人之中他們已經是最高收入的七個人。但這個統計只是包括現時全港逾341.9萬名打工仔,換句話說,全港有多於一半的人不是打工仔。而打工並納稅的人大多不是真的有錢人,而是每天也要為五倒米折腰的普通人。全香港這麼多高收入人仕,你真的覺得自己月入高於六萬元已經是全香港最cream of the crop的廿四萬人?輕輕一數,全港的醫院和私家醫生,中上環的律師,一大班高級公務員及官員,賣保險理財產品年薪過百萬什麼round table的才俊,還有這麼多不同銀行和專業人仕公司每一層樓也一定有一半月入多於六萬-- 我真的很懷疑這廿四萬數字的真確性。
全香港不被納入稅制的四百多萬人,生活困苦的當然不少。但當中其實真的有很多已經上岸。香港沒有capital gain tax,有很多人股票債券收息物業收租月入百萬也不被計算在內。高手在民間,不少大我只幾年的師兄師姐早年炒樓炒股票炒的士牌達至所謂的財務自由的大有人在,根本沒有月入和薪俸稅可交。甚至那些上一代賣quota的廠商富二三四代根本從頭到尾沒有被納入過稅制之內-- 不需要private banker教也知道可以不用出糧然後把洗費全都book左公司𥚃就可以。
平日放假如果留港消費的話你就會發現周末很多人排隊的食肆其實平日有很多人排隊!不需要工作但高消費能力的一群其實可能是香港的大多數。我們這些用時間換取月薪的人已經非常悲哀,他們還因為比別人多那一點點月薪就自我感覺良好...我只能引用江總的名言:「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
很多大概會説,不是每一個人也含著金鎖匙出世,這個我當然明白,因為小弟也不是。起跑線$60,000當然可觀,但值博率已經越來越低。但我在很早之前的文章已經提過,年代已經不一樣,為投資銀行賣命的ROI變得不值一曬;前途也非常有限,計起NPV比只幾年以前已經低了很多:2010畢業當年SFC新開MT出價$17,000,商業銀行的MT收$20,000;反觀2016年HKMA開MT出$40,000,我一些中大學mentee跟我分享說商業銀行MT也提價至平均$30,000;但同期大投行的Analyst起薪點依然停留於大概$60,000,花紅、補貼及福利更有減無增。競爭和工作量越來越大,學到的和支援卻越來越少。
慶幸自己的幸運還可以,但因為這一個收入而沾沾自喜未免太可笑。還有,重點應該放在如何提高全港的入息中位數,改變普遍香港人的生活環境;而不是在J自己比人高一點點的月薪。你極其量只是賣時間賣得比較貴的蟻民。如果當年帶我入行的前輩還在的話,他也許會循循善誘地教導這些新血並且並重複他當年勸教我的至理名言:「Hayden, if you wanna survive, always remember-- you are just a piece of shxt until you get your ass out of here.」
福布斯排行榜也不會計月薪而是net worth。真正的有錢人收$1月薪就已經足夠。